05实验五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实验五 队列的应用(参考答案)

实验五 队列的应用(参考答案)

实验五、队列的应用一、实验原理:一种“先进先出”(FIFO---First In First Out)的数据结构:即插入在队尾一端进行,而删除在队头进行。

键盘缓冲区问题:设计算法实现模拟键盘缓冲区问题。

假设有两个进程同时存在于一个应用程序之中,第一个进程连续在屏幕上显示字符“X”,第二个进程不断检查键盘上是否有输入,若有则读入用户键入的字符,将其保存到键盘缓冲区之中。

程序约定当用户键入一个逗号“,”,则表示第一进程结束,系统开始显示那些在键盘缓冲区中的字符;接着继续执行第一个进程,即,在屏幕上显示字符“X”;当用户输入“;”的时候,刚结束整个程序。

算法提示:为了充分利用缓冲区的空间往往将缓冲区设计成循环队列的结构,并为循环队列结构的缓冲区设置一个队首指针和一个队尾指针。

每输入法一个字符到缓冲区中,就将尾指针后移,链入缓冲区的循环队列之中;每输出一个字符号,就将队头指针前移,将它从缓冲队列中删除。

参考代码:/*键盘缓冲区问题*/#define MAXSIZE 20#define TRUE 1#define FALSE 0#include "stdio.h"#include "conio.h"#include "dos.h"typedef char elemtype;typedef struct{elemtype elem[MAXSIZE];int front, rear;}queuetype;int enque(queuetype *s, elemtype x) /*数据入队列*/{if (( s->rear+1)%MAXSIZE==s->front ) /*队列已满*/return (FALSE);else{s->rear=(s->rear+1) % MAXSIZE;s->elem[s->rear]=x;return(true);}}elemtype delqueue (queuetype *s ) /*数据出队列*/{if (s-front==s->rear) /*队列为空*/return(NULL);else /*队列非空*/{s->front=(s->front+1)%MAXSIZE;return(s->elem[s->front]);}}main(){char ch1,ch2;queuetype *p;int t,f;p=(queuetype *)malloc(sizeof(queuetype));p->front=0;p->rear=0;while(1) /*开始交替执行*/{while(1) /*第一个进程的执行*/{if(kbhit()) /*检测是否有键盘输入*/{ch1=bdos(7,0,0); /*中断调用,键入字符存入ch1*/f=enqueue( p, ch1 ); /*字符入循环队列*/if ( f== FALSE ){printf(" The queue is already full !\n");break;}}if ( ch1==';' || ch1==',' )break; /*第一个进程正常结束情况*/printf("X"); /*执行第一个进程*/}ch2=delqueue(p);while( ch2 != NULL ){putchar(ch2); /*在屏幕上显示输入缓冲区中的内容*/ch2=delqueue(p); /*字符出队列*/}getchar(); /*为看清屏幕内容, 在此暂停, 按回车继续if (ch1==';'||f==FALSE) /*程序结束*/break;else /*继续执行*/ch1=''; /*先置空ch1*/}}。

实验五__乙酸乙酯的制备-思考题附答案

实验五__乙酸乙酯的制备-思考题附答案

a 实验五 乙酸乙酯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通过乙酸乙酯的制备,了解羧酸与醇合成酯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进一步掌握蒸馏、用分液漏斗萃取,液体干燥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乙酸和乙醇在浓H 2SO 4催化下生成乙酸乙酯浓H 2SO 4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H 2O110~120℃温度应控制在110~120℃之间,不宜过高,因为乙醇和乙酸都易挥发。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在同样的条件下又水解成乙酸和乙醇。

为了获得较高产率的酯,通常采用增加酸或醇的用量以及不断移去产物中的酯或水的方法来进行。

本实验采用回流装置及使用过量的乙醇来增加酯的产率。

反应完成后,没有反应完全的CH 3COOH.CH 3CH 2OH 及反应中产生的H 2O 分别用饱和Na 2CO 3,饱和Cacl 2及无水Na 2SO 4(固体)除去。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铁架台、圆底烧瓶、(带支管)蒸馏烧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橡皮管、温度计、分液漏斗、小三角烧瓶、烧杯。

2、试剂:冰醋酸、95%乙醇(化学纯)饱和Na 2CO 3 溶液、饱和Nacl 溶液,固体无水Na 2SO 4、沸石、饱和Cacl 2溶液。

四、实验步骤:用量筒分别量取12ml CH 3COOH 、19ml CH 3CH 2OH 及5ml 浓H 2SO 4,置于圆底烧瓶中,充分混合后,按书中装置装好,再加入几粒沸石,加热前先 通水→滴的速度即可控制回流速度以每秒钟加热回流130分钟转移圆底烧瓶中液体到蒸馏烧瓶中于小烧杯中蒸出见实验二采用蒸馏装置ml 20)(→ →溶液饱和加入3210CO Na ml →至分液漏斗转移混合液分去下层水层→溶液饱和加Nacl m l 10分去下层水层→溶液饱和加入210Cacl ml 分去下层水层→溶液饱和加210Cacl ml 分去水层小三角烧瓶中上层酯层转移至加入固体Na 2SO 4干燥15分钟,最后用量筒量取产品有多少ml 或用天平称量所得产品质量。

数据库实验5答案

数据库实验5答案

实验五:数据库综合查询一、实验目的1.掌握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查询条件表示方法;2.掌握查询条件种类和表示方法;3.掌握连接查询的表示及使用;4.掌握嵌套查询的表示及使用;5.了解集合查询的表示及使用。

二、实验环境已安装SQL Server企业版的计算机(120台);具有局域网环境,有固定IP;三、实验学时2学时四、实验要求1.了解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和执行方法;2.了解连接查询的表示及使用;3.了解嵌套查询的表示及使用;4.了解集合查询的表示及使用;5.完成实验报告;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利用Transact-SQL嵌套语句实现下列数据查询操作。

1) 查询选修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学生的基本信息。

select*from studentwhere Sno in(select Sno from coursewhere Cno in(select Cno from sc where Cname='计算机体系结构'))2) 查询年龄比李勇小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select a.sno,grade from student a,coursewhere a.sno=course.sno and sage<(select 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name='李勇')3) 查询其他系中比系编号为‘D1’的学生中年龄最小者要大的学生的信息。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dnum<>'D1'AND SAGE>(select min(sage)from student where dnum='D1')4) 查询其他系中比系编号为‘D3’的学生年龄都大的学生的姓名。

select*from student where dnum<>'D3'AND SAGE>all(selectsage from student where dnum='D3')5) 查询‘C1’课程的成绩高于70的学生姓名。

05实验五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05实验五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UL L : XL = = ωL = 2πfL ⇒ XL ∝ f I
UC 1 1 1 C : XC = = = ⇒ XC ∝ I ωC 2πfC f
三、实验设备
序号 1 2 3 4 名称 数控智能函数 信号发生器 晶体管毫伏表 真有效值电压 表 实验线路元件 0~500V R、L、C 规格与型号 数量 1 1 1 1 备注
UL = 2πLIf = Kf即 L ∝ f U

五、注意事项
测量电压时选择真有效值电压表和晶体管毫 伏表均可; 改变数控智能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时, 要重新调整输出电压US,使输出电压有效值保 证为3V。
六、实验报告
在坐标纸上绘出U-f特性曲线,通过观察 曲线能得 出什么结论? 预习下一个实验 日光灯实验(2.11)
四、实验电路及表格
US=3V
f(Hz) UC(C=0.1uf,r=10KΩ) UL(L=30mH,r=200 Ω) U(R=200 Ω,r=51 Ω)
100
200
……
1000
四、实验电路及表格
为什么可以绘制U-f特性曲线?
UL QXL = ωL = 2πfL = I
当r相比XL很大时,即r与u构成一恒流源,此时I为一定值, 所以有:
实验五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验证电阻、感抗、容抗与频率的关系,测定 R~f、XL~f、Xc~f特性曲线; 学习使用数控智能函数信号发生器及真有效 值交流电压表,晶体管毫伏表。
二、实验原理
正弦交流电作用下,R、 L、C电路元件在电路中 的抗流作用与信号的频 率有关,它们的阻抗特 性R~f、XL~f、Xc~f曲线 如图所示: R: U=RI
接下来在实验台上介绍: 1.数控智能函数信号发生器 2.真有效值电压表 3.晶体管毫伏表

5实验五电法勘探实验(电剖面法)

5实验五电法勘探实验(电剖面法)

实验五电法勘探实验(对称四极剖面法)、实验原理电剖面法是用以研究地电断面横向电性变化的一类方法。

一般采用固定的电极距并使电极装置沿剖面移动,在各个测点观测电位差和电流强度,计算视电阻率值,这样便可得到在一定深度范围内视电阻率沿剖面的变化。

电剖面法的装置形式一般有:二极装置、三极装置、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偶极装置、中间梯度装置等。

电剖面法常用剖面图和平面剖面图对所测断面进行定性解释。

如上图为对称四极装置:AM = NB,取MN的中点0为测量记录点,装置视电阻率为:、AB U MN:sK AB ;二其中,装置系数K AB为:如果AM = MN = NB,则装置称为Wenner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布极特点:对称四极剖面法的供电电极距,主要是根据工作地区基岩顶板的平均埋藏深度或疏松覆盖层的平均厚度来确定。

为了在同一条剖面上研究两种不同深度上的电性特征,通常采用两种供电电极距(A I B I和A2B2 )。

A2A1MNB1B2 (所谓"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的电极距与覆盖层的平均厚度(H )关系如下:AB“ =(2~4)H 虽=(6~10)H而测量电极距MN应满足MN AB3本次实验仅使用对称四极装置,不涉及复合对称四极装置。

对称四极装置通常用于了解基岩起伏,不同岩性接触面和古河道等。

基特点是曲线形态简单、易识别、异常幅度小,受表土不均匀和地形影响小、效率高。

二、实验目的1•了解对称四极装置的原理;2•了解对称四极装置的工作布置及观测方法;3. 了解对称四级装置在高阻体和低阻体上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三、实验仪器DZD —6多功能直流电测系统。

DZD —6多功能直流电测系统由DZD —6主机、供电电极、测量电极、直流电源、传导导线和导线线架等组成。

四、实验步骤1. 在工区布设测线在工区布设测线,原则:由南向北、由西向东测线号与测点号依次增大。

使用皮尺标注供电电极、测量电极以及记录点的坐标。

2. 连接仪器、根据工作布置选定极距,计算装置系数将主机、供电电极、测量电极、直流电源、传导导线按正确的方式一一连接起来;在第一个测量记录点处正确的布置供电电极AB 和测量电极MN ;计算装置系数。

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研究(报告答案)

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研究(报告答案)

实验五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 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原理说明1.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 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其等效电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I 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 SC,其等效电阻R0定义同戴维南定理。

U OC(U S)和R0或者I SC(I S)和R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1)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R0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 OC,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I SC,则等效电阻为U OCR0=────I SC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用此法。

(2) 伏安法测R0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如图8-1所示。

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tgφ,则等效电阻△U U OCR0 =t gφ =──── =───△I I SC图8-1图8-2图8-3也可以先测量开路电压U OC,再测量电流为额定值I N时的输出端电压值U N,则等效电阻为U OC-U NR0 =────I N(3) 半电压法测R0如图8-2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路电压的一半时,负载电阻(由电阻箱的读数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值。

(4) 零示法测U OC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时,用电压表直接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有机化学实验第五版曾和平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第五版曾和平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第五版曾和平答案
测定熔点时,遇到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1)熔点管壁太厚。

(2)熔点管不洁净。

(3)试料研的不细或装得不实。

(4)加热太快。

(5)第一次熔点测定后,热浴液不冷却立即做第二次。

(6)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

答:熔点管壁太厚,影响传热,其结果是测得的初熔温度偏高。

熔点管不洁净,相当于在试料中掺入杂质,其结果将导致测得的熔点偏低。

试料研得不细或装得不实,这样试料颗粒之间空隙较大,其空隙之间为空气所占据,而空气导热系数较小,结果导致熔距加大,测得的熔点数值偏高。

加热太快,则热浴体温度大于热量转移到待测样品中的转移能力,而导致测得的熔点偏高,熔距加大。

若连续测几次时,当第一次完成后需将溶液冷却至原熔点温度的二分之一以下,才可测第二次,不冷却马上做第二次测量,测得的熔点偏高。

齐列熔点测定的缺点就是温度分布不均匀,若温度计歪斜或熔点管与温度计不附贴,这样所测数值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

测得A、B两种样品的熔点相同,将它们研细,并以等量混合。

实验五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实验五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按矢量控制系统结构建立仿真模型,见图1。

其中,异步电动机仿真模型见异步电动机仿真,SVPWM用惯性环节等效代替,若采用实际的SVPWM方法仿真,会产生电流脉动。

转速、转子磁链和两个电流调节器均采用带有积分和输出限幅的PI调节器,两相磁链

ψ和rβ
ψ由电动机模型直接得到,通过直角坐标到极坐标变换(K/P变换)得到转子磁链的幅值和角度,
r
r
jarctg
j
r r r r
j e
β
α
ψ
ψϕ
αβ
ψψψ
=+==
ψ
图2为空载起动和t=3s突加额定负载的定子电流励磁分量
sm
i(上)和转矩分量
st
i(下)仿真结果,图3a是对应的转速ω(上)与转子磁链r
ψ(下)仿真结果,图3b为转速ω
(上)
图1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与转子磁链r (下)局部放大图。

图2 空载起动和加载的定子电流励磁分量sm i (上)和转矩分量st i (下)仿真结果
ψ(下)仿真结果图3a 空载起动和加载过程ω(上)和r
图3b ω(上)和ψ(下)局部放大。

数据库系统与应用教程(刘金岭)实验五参考答案

数据库系统与应用教程(刘金岭)实验五参考答案

实验四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2. 简单查询实验用Transact-SQL语句表示下列操作,在“学生选课“数据库中实现其数据查询操作:(1) 查询数学系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from Swhere Sdept='MA'(2) 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distinct(sno)from sc;(3) 查询选修课程号为‘C2’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要求对查询结果按成绩降序排列,如果成绩相同则按学号升序排列。

select distinct(sno),gradefrom scwhere cno='C2'order by grade desc,sno asc;(4) 查询选修课程号为‘C2’的成绩在80-90 分之间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将成绩乘以系数0.8 输出。

select distinct(sno),grade*0.8 as'sore'from scwhere cno='C2'and grade between 80 and 90;(5) 查询数学系(MA)或计算机科学系(CS)姓张的学生的信息。

select*from Swhere dept in('MA','CS')and sname like'张%';(6) 查询缺少了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

select sno,cnofrom scwhere grade is null;3. 连接查询实验用Transact-SQL语句表示,并在“学生选课”数据库中实现下列数据连接查询操作:(1) 查询每个学生的情况以及他(她)所选修的课程。

select S.*,amefrom S JION sc ON s.sno=sc.sno JION c ON o=o(2) 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及成绩。

select s.sno,sname,cname,gradefrom S JION sc ON s.sno=sc.sno JION c ON o=o(3) 查询选修‘离散数学’课程且成绩为90 分以上的学生学号、姓名及成绩。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五 参考答案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五  参考答案
5-2、以下程序的功能:输出3—1000之间的素数。选择合适的内容填入空白处,并调试运行程序。
答案: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i,j,num=0;
for(i=3;i<=1000;i++)
{
for(j=2;j<=1000;j++)
if(i%2==0)
break;
5-4从键盘输入一个整数n,计算2n+1与++n之和。要求计算两数之和用函数实现。
答案: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a;
int sum(int n);
printf("input n:\n");
scanf("%d",&a);
sum(a);
}
int sum(int n)
if(i%2!=0)
{
printf("%5d",i);
num++;
if(num%10==0)
printf("\n");
}
}
printf("\n");
}
*************************************************************************************************************实验三*******************************************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五参考答案实验解答实验五参考答案编程语言c语言吧c语言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
物理化学实验课后题答案总结
实验五 燃烧热的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体系和环境通过哪些途径进行热交换?这些热交 换对结果的影响怎样? 答:氧弹、内筒及氧弹周围的水支架等是体系;恒温夹套、夹套与内筒之间的空气层以及外 界大气是环境;体系通过热辐射、热传导以及热对流的方式向环境中传递热量。这些热交换 可能会造成量热出现偏差,造成测量值不准(总热交换的形式不可知,故无法断定测量值是 偏大还是偏小)。 2、量热容器内的水温为什么要比恒温夹套内水温低?低多少为合适?为什么? 答:这样可以抵消与外部热交换的热量,减小实验误差。低 0.7-1℃合适,因为实验造成的水 温变化仅仅为 1.5-2.0℃,故低 0.7-1℃足以抵消热交换造成的偏差。
Kc
1.936 105
[H ]2 0.01 1 0.0404
[H ] 4.31 104 mol dm 3 pH
lg[H ] 3.4
同理可以计算 0.10.01mol·dm-3 时的 pH,假设结果为 2.8,比较两个 pH 可以发现,当浓度变 化 10 倍时,它们的 pH 变化不大,因为 Kc 在一定的温度 T 下式定值,溶液浓度 c 对氢离子浓 度[H+]影响很小,即溶液浓度的变化所引起的溶液中导电离子浓度的变化较小,从而对电导率 的影响不大;但是 NaCl 完全电离,其浓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溶液中导电离子浓度的变化,故 对电导率的影响较大。 4、各种难溶盐的 Ksp 数量级范围多大?哪一类盐的 Ksp 容易测准? 答:10-9~10-50,强电解的难溶盐,且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小的难溶盐的 Ksp 容易测准。 5、测定 NaCl 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所用的系列溶液浓度范围是否合适?此浓度范围如何选 定?在求无限稀释稀释摩尔电导率时用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在什么条件下 用最小二乘法准确度才较高? 答:恰当;所选的 NaCl 浓度应当较小并且应该形成倍数梯度;作图法数据处理量小,但是准 确度较差,最小二乘法准确度较高,但是数据处理量大。最小二乘法适用于对实验结果精确 度要求较高的情况,或者希望找出两个变量之间明确的函数关系的情况。 6、如果电导池常数标签丢失或者电导池长时间未使用,怀疑常数发生变化,如何校定? 答:测定高纯水的电导率。因为高纯水的电导率是已知的,不断调整校正旋钮,然后在测量 档位测量高纯水的电导率值。直到测得的示数与高纯水的电导率相当,那么再调至校正档位, 此时显示的值就是电导池常数。即电导池常数为:调整校正旋钮使测量示数与κ(水)相同时的 校正值。

实验五金属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

实验五金属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

实验五 金属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并理解测量原理。

2.掌握测量长度微小变化的光杠杆法。

3.学习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仪器伸长法杨氏模量测定仪一套(包括支架,反光镜,尺读望远镜,砝码),测微螺旋计等。

三、实验原理有一均匀的金属丝(或棒),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丝之一端固定,另一端施以拉力P ,结果伸长了∆L 。

若用相对伸长∆L /L 表示其形变,则根据虎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伸长形变与胁强P /S 成正比即S P E L L ⨯=∆1 或LS PLE ∆= (5-1) 式中E 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它表征材料的强度性质,只与材料的质料有关,而与材料的形状大小无关。

并且在数值上,E 等于相对伸长为1时的胁强,所以它的单位与胁强的单位相同。

光杠杆由平面反射镜、前足、后足组成,如图5-1所示。

用光杠杆法测量∆L :实验装置如图5-2,光杠杆是在由一刀片和与刀片垂直的金属杆(后足)组成的成“⊥”形的底座上直立放置一平面镜而构成的,(有的光杠杆将刀片换成两个“足”,所以光杠杆也称为三足镜),使用时刀片(或前足)放在平台上,后足放在平台小园孔中用于夹紧金属丝的夹头上,若系统已调节到最佳状态,通过望远镜可以从小镜中看到附在望远镜架上的标尺的像,利用望远镜内的分划板上的叉丝a 、b (或b 、c )在标尺像上的读数之差再乘100,即得标尺到平面镜镜面的距离D ,如图中园内部分所示。

当金属丝的初负荷(为了拉直金属丝所加的砝码重量)为P 0时,叉丝b (或a 、c )在标尺上的示数为x 0,若增加一重量P ,设长为L 的金属丝伸长了∆L ,光杠杆后足就下降了∆L 见图5-2,则平面镜以刀口线为轴旋转了φ角。

由光学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线与反射线之间的夹角为2φ,于是叉丝b (或a 、c )移到了标尺上的x 处,当φ角甚小时,根据图中的几何关系有d L ϕ=∆ Dx x 02-=ϕ Dx x d L 2)(0-=∆∴ (5-2)式中d 为光杠杆后足足尖到刀口线的垂直距离,D 为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1. 在进行叠加原理试验中,每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于电路时,其他电源如何处理?在实验中应该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E1或E2)置零(短接)?答:其他电源要从电路中拆除并用一根导线替代其原来在电路中的位置。

具体操作是在电路板上把不作用的电源对应的开关摆到短路侧。

不可以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短接,因为这样会烧坏电压源。

2. 根据实验数据说明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答:不可以,因为功率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属于非线性数据,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

3. 通过表2-3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它的特性是单向导通。

在非线性电路中,KCL,KVL 仍然成立,叠加原理不再成立。

实验三1. 要使有源二端网络的负载获得最大功率,其负载电阻L R 与电源内阻0R 的关系如何?负载获得的最大功率是多少?答:L R 与0R 应相等,最大功率为()24L Uoc R实验五1. 在50HZ 交流电路中,测得一只铁芯线圈的P 、I 和U ,如何算得它的阻值和电感量。

答:等效电阻R=2P I 等效电感L=||sin 2z f φπ(这题需要记住几个基本公式,然后去推导)2. 为什么在被测网络两端并上电容可以判定被测网络的性质?试用向量图说明之。

答:在被测网络两端并上小电容,当被测网络电流增大,说明其原电路为容性,当被测网络电流减小,说明其原电路为感性。

向量图如下:1.日光灯点亮后,启辉器还会有作用么?为什么?如果在日光灯点亮前启辉器损坏,有何应急措施?答:日光灯点亮后,启辉器不再有作用。

应为当日光灯点亮后,启辉器动静弹片断开,电流不再从启辉器流过。

如果启辉器损坏,可以用一个按钮开关代替,连续按下弹起按钮来模拟启辉器动静弹片的作用。

2.为什么用并联电容。

字太多不写了反正你们看得懂就好。

答:串联电容不行,会分走负载电压,使负载无法工作在额定电压下。

3.是否C越大越好,cosφ越高?答:不是,因为cosφ最大不会超过1,当电容为感性时,并联适当电容可以使cosφ增加,当并联的电容容性与原电路感性互相抵消时,电路中cosφ达到最大,为1,若继续增加并联电容值大小,电路会从感性变为容性,此时cosφ又会随着并联电容的增大而减小。

实验五 数值积分参考答案.doc

实验五 数值积分参考答案.doc

5 . (广义积分)计算广|sec3xdx一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积分理论中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思想方法;2 了解定积分近似计算的矩形法、梯形法与抛物线法;3会用MATLAB语言编写求定积分近似值的程序,会用MALAB中的命令求定积分。

二实验准备素材见附件。

三实验内容1.(不定积分)用int计算下列不定积分,并用diff验证「p dx ( dx rJxsin/dx J 仃忘J 771 Jarcsinxdx2.(定积分)用trapz,int计算下列定积分(里卜Fx『e* sin(2x)dx dx3.(椭圆的周长)用定积分的方法计算椭圆9 4 的周长jj(l + 兀 + y)dxdy4.(二重积分)计算积分%2+/-2^ syms x;g 1 =int(x. *sin(x). *sin(x))gl = x*(-l/2*cos(x)*sin(x)+l/2*x)+l/4*sin(x)A2-l/4*x A2 clear;syms x;dl=diff(x*(-l/2*cos(x)*sin(x)+l/2*x)+l/4*sin(x)A2-l/4*x A2)syms x;eg2)必g2=int(l/(l +cos(x)))g2 =tan(l/2*x)clear;syms x;d2=diff(tan( l/2*x))syms x;g3=int( l/(exp(x)+1))g3 =log(exp(x))-log(exp(x)+1)clear;syms x;d3=diff(exp(x))-log(exp(x)+l))syms x;g4=int(finverse(sin(x)))g4 =x*asin(x)+(l -x A2)A(l/2)clear;syms x;d4=diff(x*asin(x)+( 1 -x A2)A(l/2))syms x;g5=int(sec(x).A3)g5 =l/2/cos(x)A2*sin(x)+l/2*log(sec(x)+tan(x)) clear;syms x;d5=diff(l/2/cos(x)A2*sin(x)+l/2*log(sec(x)+tan(x))) 7.2x=10e-100:0.001:l;y=sin(x)./x;trapz(x,y)clear all;syms x;int('sin(x)/x',x,O,l) x=0:0.001:l;y=x.A x;trapz(x,y)clear all;syms x;syms esp;x 1 =log(esp) ;x2=log(l);int('exp(x);x,x 1 ,x2)注释:根据公式x.A x=exp(x*log(x)) clear all;syms x;x 1 =log(l Oe-100) ;x2=log(l);int('exp(x);x,x 1 ,x2) x=0:0.001:2*pi; y=exp(x). *sin(2 *x); trapz(x,y) clear all;syms x; int('exp(x)*sin(2*x)',x,0,2*pi) x=0:0.001:l;y=exp(-x.*x);trapz(x,y) clear all;syms x;int('exp(-x*x)',x,0,1)7.3syms x;int('(4*sqrt((36・4*x*x)/9));x,0,3)7.4clear;syms x y;» int(int(l +x+y,y, 1 -sqrt(l -x.A2),l +sqrt(l-x.A2)),x,-1,1)7.5mt('exp(-x*x)/(l+x*x*x*x)','x',-inf,inf)int('tan(x)/sqrt(x)','x,,0,1)int(,sin(x)/sqrt(l-x*x),;x,,0,1)。

微生物学实验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微生物学实验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主要目的:)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培养基表面及次层能富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利于微生物生长;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培养基及培养物:倒置时平板内的空气是不流动的,杂菌不会沉降到培养基表面,如果不倒置,很快平板周边会长起杂菌。

3)倒置培养使琼脂里水分不易蒸发出去,而充分的保持琼脂的弹性与细菌容易繁殖和生存的环境。

如果不倒置,大概3天左右培养基就会出现龟裂等水分散失的情况。

而一些落菌等试验,需验证培养基无菌,就要先倒置培养48小时才可作为模板做落菌,水分散失是很重要的。

a.接种完毕后,接种环的处理方法及其原因;b.实验结束后玻片的处理方法其及原因。

答:a.接种完毕后,接种环应及时灼烧灭菌避免粘附在其上的残余微生物污染四周;
b.实验结束后,包手玻片在内的带菌工具在洗涤前应进行消毒剂,可用3%的来苏尔液或5%的石碳酸溶液浸泡半小时后再行清洗,或高温消毒后再行清洗。

实验五 二叉树基本操作的编程实现

实验五 二叉树基本操作的编程实现

实验五二叉树基本操作的编程实现【实验目的】内容:二叉树基本操作的编程实现要求:二叉树基本操作的编程实现(2学时,验证型),掌握二叉树的建立、遍历、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的编程实现,也可以进一步编程实现查找等操作,存储结构主要采用顺序或链接结构。

也鼓励学生利用基本操作进行一些应用的程序设计。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学时数:2H)【实验内容】以下的选题都可以作为本次实验的推荐题目1.建立二叉树,并以前序遍历的方式将结点内容输出。

2.将一个表示二叉树的数组结构转换成链表结构。

3.将表达式二叉树方式存入数组,以递归方式建立表达式之二叉树状结构,再分别输出前序、中序及后序遍历结果,并计算出表达式之结果。

【思考问题】1.二叉树是树吗?它的定义为什么是递归的?2.三种根序遍历主要思路是什么?3.如果不用遍历算法一般启用什么数据结构实现后序遍历?4.举出二叉树的应用范例?【参考代码】(一)建立二叉树,并以前序遍历的方式将结点内容输出*//*===============================================*//*程序构思:*//*输入元素值后建立二叉树,以递归的方式做前序遍历,*//*其顺序为:结点-左子-右子树,并将二叉树结点内容输出。

*/#include<stdlib.h>#include<stdio.h>struct tree /*声明树的结构*/{struct tree *left; /*存放左子树的指针*/int data; /*存放结点数据内容*/struct tree *right; /*存放右子树的指针*/};typedef struct tree treenode; /*声明新类型树结构*/typedef treenode *b_tree; /*声明二叉树的链表*//*===============================================*//*插入二叉树结点*//*===============================================*/b_tree insert_node (b_tree root, int node){b_tree newnode; /*声明树根指针*/b_tree currentnode; /*声明目前结点指针*/b_tree parentnode; /*声明父结点指针*//*建立新结点的内存空间*/newnode=(b_tree )malloc (sizeof(treenode));newnode->data=node; /*存入结点内容*/ newnode->right=NULL; /*设置右指针初值*/ newnode->left=NULL; /*设置左指针初值*/if (root==NULL)return newnode; /*返回新结点的位置*/ else{currentnode=root; /*存储目前结点指针*/while (currentnode!=NULL){parentnode=currentnode; /*存储父结点指针*/if (currentnode->data>node) /*比较结点的数值大小*/currentnode=currentnode->left; /*左子树*/elsecurrentnode=currentnode->right; /*右子树*/ }if (parentnode->data>node) /*将父结点和子结点做连结*/ parentnode->left=newnode; /*子结点为父结点之左子树*/ elseparentnode->right=newnode; /*子结点为父结点之右子树*/ }return root; /*返回根结点之指针*/ }/*===============================================*//*建立二叉树*//*===============================================*/b_tree create_btree (int *data, int len){b_tree root=NULL; /*根结点指针*/ int i;for (i=0; i<len; i++) /*建立树状结构*/ root=insert_node(root, );return root;}/*===============================================*//*二叉树前序遍历*//*===============================================*/void preorder (b_tree point){if (point!=NULL) /*遍历的终止条件*/ {printf ("%2d", point->data); /*处理打印结点内容*/preorder (point->left); /*处理左子树*//*处理右子树*/}}/*==================================================*//*主程序:建立二叉树,并以前序遍历输出二叉树结点内容*//*==================================================*/void main(){b_tree root=NULL; /*树根指针*/int i, index;int value; /*读入输入值所使用的暂存变量*/ int nodelist[20]; /*声明存储输入数据之数组*/printf ("\n Please input the elements of binary tree(Exit for 0): \n");index=0;/*------------------读取数值存到数组中------------------*/scanf ("%d", &value); /*读取输入值存到变量value*/while (value!=0){nodelist[index]=value;;scanf ("%d", &value);}/*----------------------建立二叉树----------------------*/root=create_btree(nodelist, index);/*--------------------前序遍历二叉树--------------------*/printf ("\n The preorder traversal result is (");preorder( );printf (") \n");}/*希望的结果*/ /*Please input the elements of binary tree(Exit for 0): *//*6 3 1 9 5 7 4 8 0 *//* */ /*The preorder traversal result is (6 3 1 5 4 9 7 8) */(二)将一个表示二叉树的数组结构转换成链表结构/*===============================================*//*程序构思:*//*给定一个二叉树数组结构,使用递归方式建立一棵二叉树,*//*并中序遍历的方式输出二叉树结点内容。

2005年至2012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之实验题汇编含解析和答案

2005年至2012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之实验题汇编含解析和答案

2005年至2012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之实验题汇编含解析和答案05年28.(15分)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请填空和回答问题:(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疏酸接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填偏高、偏低可不变)(4)步骤⑤的目的是(5)步骤⑦的目的是(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28.(15分)(1)样品重,砝码轻(2)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气进入U型管中(3)偏高(4)把反应产生的CO2全部导入U型管中(5)判断反应产生的CO2是否全部排出,并被U型管中的碱石灰吸收(6)%10044)(106⨯-ab d(7)答案略。

06年 28.(15分)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 是制取CO 2的装置。

写出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F 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22232CO O H CaCl HCl CaCO (2)(3)232222222O CO Na CO O Na +=+(4)把E 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

专题05细胞中的核酸

专题05细胞中的核酸

考点05 细胞中的核酸一、核酸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1)一个核苷酸由一个五碳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元素组成:C、H、O、N、P。

(3)种类:根据五碳糖的不同,核苷酸可分为两类——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2.核酸的形成(1)每个核酸分子都是由几十个乃至上亿个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2)在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核糖核酸(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3.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核酸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1)多样性:合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成千上万个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极其多样的,所以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2)特异性:每个DNA分子的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和排列顺序是特定的,其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了特定的遗传信息。

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考向一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典例1:1.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①和②两方面B.如果要构成ATP,只要在①位置上加上2个磷酸基团即可C.③在病毒中共有4种,在人体中共有8种D.植物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参考答案】D误;植物体内的碱基③有5种,②五碳糖有2种:脱氧核糖和核糖,D正确。

知识归纳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由1分子碱基、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磷酸基组成,五碳糖含有5个C原子,4个C原子和O 原子组成环状结构;核酸是由核苷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核苷酸链构成,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有差别,一是五碳糖不同,二是碱基不完全相同。

科*网变式1:2.下列有关遗传信息携带者——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用8%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膜的通透性增强B.核酸的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核酸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酸性物质D.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先后滴在载玻片上【答案】B3.下列关于核酸、核苷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结核杆菌核糖体rRNA的合成与其核仁有关B.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和一个游离的羧基C.吞噬细胞摄取流感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并将其水解,可产生4种核苷酸D.设法让洋葱根尖吸收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只能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答案】C【解析】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仁,A错误;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和一个游离的羧基,但是mRNA分子不含氨基或羧基,B错误;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的产物是四种核糖核苷酸,C正确;洋葱根尖吸收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用于转录形成RNA,进而翻译形成蛋白质,能在所有根尖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D错误。

习题答案【实验5-测回法测量水平角】

习题答案【实验5-测回法测量水平角】
解:1.前移50mm:
偏差=2arctan30sin15°=30.047°=30°02′49″
30cos15°-0.05
偏差2′49″
2.后退50mm:
偏差=2arctan30sin15°=29.948°=29°56′53″
30cos15°+0.05
3.当水平偏移50mm时
偏差= arctan30sin15°- 0.05+arctan30sin15°+0.05
4.分别以A、B、C作为安置仪器点,依次观测ΔABC的三个水平内角∠ABC、∠BCA、∠CAB。注意,每个角度均观测2测回。第二测回的盘左起始读数应为90º00′00″。
5.成果检核。主要检验指标:(1)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2)同一角值各测回互差;(3)观测值的三角形内角和与理论值(180º)之互差;(4)观测值的三角形内角和与理论值(180º)之互差。
2.归还仪器时,应按照领取时的状况归还实验室。如发现仪器损坏、丢失,将会追究该组责任。情况严重的,将可能受到支付维修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经济责任;
3.在操作之前,组长应召集组员认真阅读仪器操作说明书及本实验任务书;
4.仪器对中时,可先用垂球粗略对中,然后用光学对中器精密对中;
5.水平角观测时,同一个测回内,照准部水准管偏移不得超过一格。否则,需要重新整平仪器进行本测回的观测;
4.根据你使用的仪器,在电子经纬仪上设定一个初始读数为60°00′00″的具体操作步骤有哪些?
1.安置仪器,进行对中整平
2.开机
3.转动仪器使度数接近60°
4.转动制动,在调节微动螺旋,使度数精确至60°00′00″
5.按HOLD两次进行锁定
6.瞄准目标,再按一次HOLD解锁。

习题答案【实验5-测回法测量水平角】

习题答案【实验5-测回法测量水平角】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验报告实验编号: 5实验内容:测回法测量水平角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N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长: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报告日期: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日《土木工程测量》实验任务书实验五:测回法测量水平角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观测步骤及计算方法;2.进一步熟悉电子经纬仪的操作。

3.相关精度要求:1)光学对中法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2)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得超过±40″;3)各测回角值互差不得超过±24″;4)观测值的三角形内角和与理论值(180º。

二、计划与仪器准备1.实验学时:2学时2.主要设备:5″级电子经纬仪 1台三角架1副花杆(辅助瞄准目标用)2根钢钎3根记录板1块三、方法与步骤1.在地面上选取彼此相距20~30m并相互能通视的三点A、B、C,形成一个三角形ΔABC。

然后分别用钢钎(或者记号笔在地面绘划十字)桩定位置;2.按照要求,分别安置、对中、整平经纬仪。

3.水平角观测:(1)上半测回(盘左,正镜):先瞄左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顺时针旋转照准部,再瞄右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并计算上半测回各水平角值;(2)下半测回(盘右,倒镜):先瞄右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逆时针旋转照准部,再瞄左目标,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并计算下半测回各水平角值;(3)检验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并计算一测回角值。

4.分别以A、B、C作为安置仪器点,依次观测ΔABC的三个水平内角∠ABC、∠BCA、∠C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SQL参数查询、子查询和数据更新
学号姓名同组人
实验项目
实验地点实验仪器台号
指导教师实验日期及节次年月日,第节
一、实验要求
1. 实验目的
了解SQL参数查询
掌握in子查询和带关系运算符的子查询使用;
掌握数据更新语句;
2. 实验准备
(1)登陆毕博教学网站();(2)选择“数据库使用”课程;(3)选择“按周编制的教学安排”后,再选择“第五周”;(4)下载“实验”和“数据库样例”。

3. 实验步骤
(1)完成教科书中下列例子。

【例3-42】
【例3-43】
【例3-44】
【例3-45】
【例3-46】
【例3-47】
【例3-48】
【例3-49】
【例3-50】
【例3-51】
【例3-52】
第二部分实验:
打开“图书管理”数据库,完成下列工作。

已知一个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其数据表间约束如下图所示,各个数据表的数据类型如上题表所示。

编写SQL完成下列功能。

用子查询完成以下实验:
(1)查询未归还图书的读者编号、姓名和性别。

(2)查询没有借过书的读者姓名
(3)查询至少借阅了3本图书的读者编号、姓名、图书编号和图书名称,并按读者编号排序(4)查询已借阅图书但尚未归还的读者编号、姓名和工作单位
(5)查询没有借阅管理类图书的读者编号、姓名和出生日期
用数据更新完成以下实验:
(6)将计算机类的图书单价减少5元
(7)将1987年出生的读者所借图书改为“已归还”
(8)插入一条借书记录:读者编号06-00008,图书编号003-000024,借书日期2007-3-25,还书日期2007-5-25,未归还。

(9)删除2006年8月的借书记录。

(10)删除读者欧阳思思的借书记录。

用参数查询完成以下实验:
(11)输入图书入库时间上、下限,查询在上限和下限期间入库图书的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和入库时间。

二、实验过程(步骤、记录、数据和分析)
请将实验步骤中的每一步,使用截图方式记录其过程。

1. SELECT 读者.读者编号,姓名,性别
FROM 读者,借阅
WHERE 读者.读者编号=借阅.读者编号and not 是否归还
2. SELECT 读者编号,姓名,性别
FROM 读者
WHERE 读者编号not in (select distinct 读者编号from 借阅)
3. SELECT a.读者编号,姓名,b.图书编号,图书名称
FROM 读者a,图书b,借阅c
WHERE b.图书编号=c.图书编号and
a.读者编号=c.读者编号and
(a.读者编号in (select 读者编号from 借阅
group by 读者编号
having count(*)>=3))
order by a.读者编号
4. select 读者编号,姓名,工作单位
from 读者
where 读者编号in (SELECT distinct 读者编号
from 借阅
where not 是否归还)
5. select 读者编号,姓名,mid(身份证号,7,8) as 出生日期
from 读者
where 读者编号not in (SELECT distinct 读者编号
from 借阅a,图书b,图书分类c
where a.图书编号=b.图书编号and b.分类号=c.分类号and 分类名称="管理类")另一解答(不做要求)
select 读者编号,姓名,mid(身份证号,7,8) as 出生日期
from 读者
where not exists (SELECT *
from 借阅a,图书b,图书分类c
where 读者.读者编号=a.读者编号and a.图书编号=b.图书编号and b.分类号=c.分类号and 分类名称="管理类")
6. update 图书
set 单价=单价+5
where 图书编号in (select a.图书编号
from 图书a,图书分类b
where a.分类号=b.分类号and 分类名称="计算机使用类")
7. update 借阅
set 是否归还=true
where 读者编号in (select a.读者编号
from 读者a,借阅b
where a.读者编号=b.读者编号and mid(身份证号,7,4)="1987")
8. insert into 借阅(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归还日期,是否归还)
values("06-00008","003-000024",#2007-3-25#,#2007-5-25#,false)
9. delete from 借阅
where year(借阅日期)=2006 and month(借阅日期)=8
10. delete from 借阅
where 读者编号=(select 读者编号from 读者where 姓名="欧阳思思")
11. select 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入库时间
from 图书
where 入库时间between [入图书入库时间下限] and [入图书入库时间上限]
三、结论
1. 实验结果
列出本次实验中你认为重要的名称术语。

2. 分析讨论
解释什么是记录、字段和主关键字。

解释实验步骤(11)发生问题的原因。

四、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