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集成电路设计(99J2)二、培养目标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向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导等专业方向;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

1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三、四位,代表各学院包含的学科或专业领域对应序号;
特别地,若为面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所开设的专门课程,则对应专业领域代表的两位数,首位统一为“4”,次位是该领域的编号。
开课学院对应代码和学院包含的学科对应序号详见下表:
学院代码
学院名称
学科、专业领域名称及课程编号中对应的序号
0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5
教育学
心理学
0402
应用心理学
040203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英语语言文学
05020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50211
新闻传播学
0503
传播学
050302
理学

数学
0701
数学
070100
基础数学
070101
计算数学
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3

应用数学
070104
研究生修读不同级别的课程,根据各级别的学分要求计算实得学分。具体规定如下:
硕士生学习400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500级以上(含500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
博士生选修400级、500级课程不计学分,学习600级以上(含600级)课程按课程学分计算,但博士生的专业选修课限选700、800级课程,不能用500、600级课程学分取代。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物理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080901(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本学科博士点于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2001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物理电子学是近代物理学、电子学、光学、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及相关技术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主要在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

激光的发明标志着电子学的工作频段延伸到了光学频段,产生了光电子学、导波光学与集成光学等新兴学科分支,并已成为电子信息科学发展新技术的基础。

近年来本学科发展特别迅速,促进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其它二级学科以及信息与通信系统、光学工程等相关一级学科的拓展,形成了若干新的科学技术增长点,如光波与光子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与器件、高速光通信系统与网络等,成为二十一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基石之一。

本学科博士点主要研究方向有:1.新型激光器件与技术:以光电子技术在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国防科技中的应用为背景,开展新型激光器件及相关技术的研究。

主要包括新型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高次谐波激光器等激光器件的研究,及相关激光技术和激光参数测试技术研究等。

2.光电子微器件与技术:以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对抗等各种光电子信息系统为应用背景,主要开展纤维光学、集成光学与导波光学、微小光学及微光机电的有源、无源器件、光电惯性器件、传感器件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3.光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以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对抗等光电子信息技术与系统在国防、工业、通信、交通、能源、农业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为背景,主要开展光学精确制导、光通信、光雷达、空间光学与自适应光学、激光与光纤传感等方面的系统与应用研究。

4.多电子高激发态结构和光谱研究:研究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激光光谱和Auger电子谱以及多电子高激发态等问题,探求原子与分子态的能级结构和多电子高激发光谱规律,为光学材料的研制提供依据,对软X激光新材料的研发和优选机理的研究以及受控核聚变等均有重要应用意义。

[西电2016]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电2016]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型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学科代码:0809一、学科简介本学科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是在毕德显院士、保铮院士、孙俊人院士、蔡希尧教授、茅于宽教授、吴鸿适教授、孙青教授、梁昌洪教授等带领下创建并发展壮大的,2013年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四。

所涵盖的二级学科“电路与系统”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于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于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于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还包括国家重点学科“物理电子学”以及我校自主设置的学科“信息对抗技术”和“集成电路系统设计”。

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感知与图像解译、非线性电路与信号完整性、计算智能与机器学习、先进集成电路设计、新型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红外技术及应用、光电子器件与光电成像技术、天线理论与测量、计算电磁学、微波理论与技术、电子信息对抗与反对抗等。

本学科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重点建设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拥有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创新团队、微波教学团队、微电子特色专业教学团队三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二、培养目标坚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注重对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精、尖人才。

1、认真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法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明风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必须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读、写、译的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课程设置
MATE8000
高分子凝聚态
3
54
第二
材料系
范仲勇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PHYS6039
等离子体诊断
3
54
第三
光源系
陈育明
物理电子学
三、硕士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开课院系
任课教师
适用专业
BIOM7004
现代医学信息处理
3
54
第三
信息学院
汪源源
电路与系统
ELEC6037
气体放电物理II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张卫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31
现代集成电路分析方法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曾璇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32
现代电路理论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李锋
电路与系统
ELEC6033
空间遥感信息理论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金亚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6034
计算电磁学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刘鹏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ELEC6040
现代光电测试技术
3
54
第一
光源系
刘木清
光电系统与控制技术
ELEC6041
控制理论与技术
3
54
第一
光源系
孙耀杰
光电系统与控制技术
ELEC6048
高功率电子学
3
54
第一

电子科学与术一级学科(0809)

电子科学与术一级学科(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809)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目标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要求是: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电子科学和技术宽广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掌握通信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一般理论和技术;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本学科的科研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电子科学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风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士生,经全面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士生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三、培养方式1.硕士生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在打好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实验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完成一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在一年内完成,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2.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

3.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

硕士生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一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生培养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生培养

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一、简介我所研究生培养一级学科名称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研究方向有以下五个方面:微/纳电子器件及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工艺与纳米加工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与CAD;纳电子学与量子信息技术。

我所现有博士生导师13名;研究生课程共设置27门;目前在校学生数:博士生85人;硕士生:343人(包括工程硕士243人)。

2007年度录取研究生155名(其中博士生15名,工学硕士研究生36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90名,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15名);毕业研究生95名(授予博士学位13名,工学硕士学位45名,工程硕士学位37名)。

二、博士生导师情况介绍姓名职称研究方向李志坚院士教授半导体新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微电子机械系统陈弘毅教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多媒体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VLSI实现和系统的芯片集成技术)周润德教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微处理器与嵌埋式系统设计,加密算法,低压,低功耗电路设计)许军教授SiGe/Si微波功率HBT器件与集成电路以及超高速应变硅MOS器件刘理天教授半导体新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微电子机械系统魏少军教授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研究,面向设计再利用的SOC(System on a Chip)设计方法学研究和高层次综合技术研究陈炜教授纳米加工、纳米电子器件、超导量子器件和量子计算实现孙义和教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多媒体DSP技术、VLSI测试方法和可测性设计、网络安全)陈培毅教授半导体新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新型半导体材料余志平教授半导体器件和电路计算机模拟:亚100nm硅CMOS器件模型;纳电子器件量子输运模型;基于版图和衬底耦合的RF(射频)电路分析,验证软件和电路单元自动生成王志华教授CMOS模拟、数模混合及射频集成电路技术、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音频及视频信号处理及专用集成电路、电子系统集成及片上系统任天令教授微机电器件与系统(MEMS)、新型半导体存储器、纳电子与自旋电子学王燕教授纳电子器件的量子输运模型,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电路计算机模拟三、课程设置研究生课程共设置27门,本年度已开课程24门。

凝炼与创新——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的几点思考

凝炼与创新——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的几点思考
随着 电子科学与技 术的不 断发展 ,各 二级学科 也在不 断相互渗透 、互相交叉 融合 发展 。如微 波毫米波技 术与高
份高水平 培养方 案的形成 ,离 不开专家 教授尤其 是
功率微波技术两个不同二级学科 的研究 方向交叉融合发展。 本一级学科也 与信息与 通信工 程、计 算机科 学与技术 、材 料科学与工 程、光学 工程等 一级学科 不断 相互渗透 、交叉 融合发展 。如 电路与系统二级 学科的信 息获取/ 处理及 电路 实现技术 、计算机视觉 与智 能信 息处理 两个研究 方 向与信 息与通信工程一级 学科交叉 融合发 展 ;微 电子学 与 固体 电
师。
高等教育研究学 报
波技术等 3个方 向整合为微波毫米 波技术 。
20 09年增 刊 ( 总第 13 5 期)
子/ 声子 晶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 台和三个学 院的研 究生实验 中心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 )集思广益 。荟萃专家智慧 五

()充分考虑到多学科 的交叉融合发展 2
子学二级学科 的微处 理器技术 、片上系统 与微 系统、专用
本学科领域教学科 研前 沿的知名 学者 的指点。本次研究生
培养方案初 稿形成 后 ,共聘请 了来 自电子科技 大学、清华 大学 、西 安微 电子技术 研究所 、西 南交通大 学和 国防科技 大学的 9 位专家进行了通信评议。 专家们就研究 生研 究选题 和论文工 作、课 程和学 分设
研究方 向数量 由 20 方案 的 1 个整合 为 1 个 , 究 02 9 3 研
内容 H径更广 。如将 电磁 场与微 波技术 二级学科 毫米 波与 微 波技术 、超宽 带辐 射散射理 论与技 术 、电子对 抗 中的微

[ 收稿 日期] 20 -41 0 9 -5 0 [ 作者简介] 刘继斌 (94) 17- ,男 ,湖南祁 阳人 ,国防科 学技术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 学院副教授 ,博 士,硕士 生导

考研必了解、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简介

考研必了解、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简介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电子科学与技术(英文)名称: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一、学科概况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时代的需求。

当前时代明显特征之一就是电子科学的时代。

具体地说,也即工农业、国防和生活强烈需求的微电子芯片时代;几乎一切通讯赖以为生的电磁波时代;构成全部电子设备的电路与系统时代。

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明确表明:光和电磁统一的时代和新材料出现的革命性时代。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19世纪出现的欧姆定律和克希荷夫定律奠定了电路基础,麦克斯韦方程组奠定了电磁波理论基础;20世纪初薛定谔、海森堡、狄拉克天才群体完成了微观粒子的量子力学体系;伺后固体物理学的出现更是在理论与工程之间架起了坚固的桥梁。

在量子理论基础上发明了激光器,将生成、控制和探测的电磁波从传统的无线电波、微波扩展到太赫兹波、光波直至X射线,正在实现电磁频谱的全覆盖。

在固体电子能带论的基础上,发明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以及随后的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明开创了电子信息的新纪元。

近年来,宽禁带半导体等新型材料与碳基电子器件、半导体新能源器件、微纳/量子电子器件、大功率器件、无源器件、MEMS器件等不断涌现,电子器件面临又一次新的发展。

当前,电子器件从集成发展到系统集成芯片(SOC),光子器件也正从分立走向集成,有力推动了计算机、通信和自动控制等学科的发展,极大支撑了国民经济与国防领域中各类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并成为当代信息社会的基石。

完全可以说:电子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诸多学科的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基础。

二、学科内涵1. 研究对象本学科重点研究电子运动规律、电磁场与波、电磁材料与器件、光电材料与器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电路与电子线路及其系统的科学与技术。

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荷电粒子和非荷电粒子的产生、运动、变换及其在不同媒质中的相互作用的现象、效应、机理和规律,具体包括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波,电路与系统、电子线路等;在此基础上发现、发明和发展的各种电子材料、电磁材料、光电磁元器件、电子线路、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并开发相应的设计和制造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LWASRSI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7041
GIS系统与应用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LWASRSI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7042
电磁兼容前沿与现状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LWASRSI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7043
空间通信进展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LWASRSI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7044
微波通信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INFO6009
随机过程
2
36
第一
信息学院
倪卫明
电路与系统、光电系统与控制 技术
第一
信息学院
阮刚等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25
模拟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洪志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30
微电子材料与工艺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张卫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31
现代集成电路分析方法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曾璇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32
现代电路理论
线性估计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王斌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 子学、光电系统与控制技术
ELEC6029
半导体工艺技术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黄宜平等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 子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智能计算与决策分析专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一、学科专业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是与电类相关的其它学科发展的基础。

西安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二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理学硕士生的培养工作主要依托理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

理学院现有7个教学科研机构,分别是应用物理系,应用数学系,大学物理教学部,大学数学教学部,工程制图与CAD教学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数学与CAD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工程学院现有6个教学和科研机构,分别是光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系、电子信息系、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部、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中心。

两院师资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目前有教授26人,副教授75人。

形成了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通信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与无线技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计算物理、量子信息调控、密码与信息安全、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和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2篇;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厅局级奖励16项。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本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微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

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

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成为推进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根基。

电子科学与技术包含4个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

我校这4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内最早批准的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也是近年来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形成以刘盛纲院士,林为干院士、陈星弼院士为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国内知名的高层次中青年学者为学术骨干的梯队。

设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先进软件。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物理电子学】“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物理电子学是电子学、近代物理学、光电子学、量子电子学、超导电子学及相关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进行基础和应用研究。

近年来本学科发展特别迅速,不断涵盖新的学科领域,促进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二级学科以及信息与通信系统、光学工程等相关一级学科的拓展,形成了若干新的科学技术增长点,如光波与光子技术、信息显示技术与器件、高速光纤通信与光纤网等,成为下一世纪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基石之一。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有相对论电子学、微波电子学、等离子体电子学、太赫兹电子学、微真空电子学、纳米电子学与生物电磁学。

本专业设有“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电路与系统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路与系统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080902电路与系统——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版)2009-12-19 18:39:43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共济网点击浏览:256次·[考研一站式]北京理工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考研一站式]北京理工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电路与系统专080902彰武(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网络督察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它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发展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由于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可能最有效地利用现代的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的器件实现复杂的、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

济近二十年来因为信息与系统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

电路与系统的经典理论向现代化理论过度,而且与信息和通讯工程、计算机学科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等。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专1.信息处理与传输:信号采集与处理,网络数据融合,现代通信传输理论与技术研究。

济2.应用电子电路与系统:智能与虚拟仪器技术,综合传感器检测技术,多媒体技术、嵌入式技术,电路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性研究。

研3.功率电子学:功率控制与驱动技术,电力伺服传动技术,现代电源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336260 37济一、培养目标112室热爱祖国,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较高道德修养;掌握坚实的数字、模拟、线性和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信息与通信网络的理论与技术;在本研究方向有系统和深入的专门知识与实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在科研单位、生产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0809)

电⼦科学与技术⼀级学科(0809)电⼦科学与技术⼀级学科(0809)攻读硕⼠学位研究⽣培养⽅案⼀、培养⽬标本学科培养⽬标是学⽣德、智、体、美全⾯发展,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的培养,具体要求是:1.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和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电⼦科学和技术宽⼴基本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掌握通信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般理论和技术;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本学科的科研⽅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独⽴从事电⼦科学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作的能⼒,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尚的科学道德;掌握⼀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资料。

⼆、学制和学习年限硕⼠⽣的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般为3年。

对于少数学业特别优秀的硕⼠⽣,经全⾯考核,申请批准后,可适当缩短学习年限,但在校期间(从取得注册学籍起)不得少于2年;因各种原因在规定学制时间内不能完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期),硕⼠⽣延期期限原则上最长2年。

三、培养⽅式1.硕⼠⽣采取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作并重的培养⽅式,在打好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实验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独⽴从事学术研究⼯作的能⼒,并使学⽣通过完成⼀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跨学科课程的学习,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法,拓宽知识⾯,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课程学习时间⼀般在⼀年内完成,论⽂⼯作时间不得少于⼀年。

2.硕⼠⽣培养实⾏导师负责制,需要时可配备⼀名副导师。

3.政治理论学习与经常性的时事教育、思想教育相结合。

硕⼠⽣除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还应参加形势,时事和政策学习及遵纪守法的教育,参加⼀定的公益和集体劳动。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院

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智能计算与决策分析专业工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一、学科专业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学、近代物理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综合交叉学科,主要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是与电类相关的其它学科发展的基础。

西安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含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4个二级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理学硕士生的培养工作主要依托理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

理学院现有7个教学科研机构,分别是应用物理系,应用数学系,大学物理教学部,大学数学教学部,工程制图与CAD教学部,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数学与CAD实验教学中心。

电子工程学院现有6个教学和科研机构,分别是光电子学系、微电子学系、电子信息系、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部、陕西省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中心。

两院师资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目前有教授26人,副教授75人。

形成了包括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集成、通信电路与系统、射频微波与无线技术、图形图像与视频处理、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计算物理、量子信息调控、密码与信息安全、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和一大批横向科研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2篇;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厅局级奖励16项。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我国本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中的框架理论
2
36
第二
信息学院
杨林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34
固体传感原理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黄宜平等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ELEC7035
先进的铜互连技术
2
36
第二
信息学院
林殷茵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36
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唐长文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信息学院
任俊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18
电子薄膜材料测试表征方法
2
36
第二
信息学院
屈新萍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19
VLSI薄膜物理和技术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茹国平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20
微机械加工技术及应用
3
54
第四
信息学院
周嘉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21
集成电路测试和可测试设计
4
72
第一
信息学院
倪卫明等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电系统与控制技术
ELEC6008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4
72
第一
信息学院
唐璞山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09
高等电磁场理论(一)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金亚秋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6010
半导体器件物理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王斌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电系统与控制技术
ELEC6029
半导体工艺技术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黄宜平等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二、硕士学位专业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开课院系
任课教师
适用专业
ELEC6006
计算机工程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童家榕等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2
36
第二
信息学院
张立明
电路与系统
ELEC7009
智能控制(讨论班)
2
36
第一
信息学院
陈雄等
电路与系统
ELEC7010
电路理论与系统(讨论班)
2
36
第二
信息学院
李锋等
电路与系统
ELEC7011
专用集成电路系统专题讲座
2
36
第二
信息学院
沈泊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13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
2
36
第三
随机过程
2
36
第一
信息学院
倪卫明
电路与系统、光电系统与控制技术
四、博士学位专业课
数字信号处理VLSI设计
3
54
第三信息学院ຫໍສະໝຸດ 曾晓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30
现代CMOS器件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李名复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31
结构化模拟电路设计
2
36
第二
信息学院
曾璇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32
微电子系统封装
2
36
第二
信息学院
汪礼康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33
ELEC7037
射频微波测试基础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李巍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38
系统级可编程芯片设计
2
36
第二
信息学院
王伶俐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39
卫星遥感进展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LWASRSI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7040
电磁学研究进展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LWASRSI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开课院系
任课教师
适用专业
BIOM7004
现代医学信息处理
3
54
第三
信息学院
汪源源
电路与系统
ELEC7006
电路与系统设计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王建军等
电路与系统、光电系统与控制技术
ELEC7007
神经网络及应用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张立明
电路与系统
ELEC7008
图象处理与压缩原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
一、硕士学位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开课院系
任课教师
适用专业
ELEC6000
图像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陈雁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6005
VLSI集成技术原理
4
72
第一
信息学院
闵昊等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07
离散数学与最优决策
信息学院
阮刚等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25
模拟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洪志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30
微电子材料与工艺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张卫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31
现代集成电路分析方法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曾璇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32
现代电路理论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李锋
电路与系统
ELEC6033
空间遥感信息理论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金亚秋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6034
计算电磁学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刘鹏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6035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王志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6036
人工智能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危辉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三、硕士专业选修课
3
54
第三
信息学院
杨莲兴等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22
VLSI布图设计方法学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唐璞山等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24
数字信息处理与传输(讨论班)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胡波
电路与系统
ELEC7026
通信系统数模混合信号电路
2
36
第一
信息学院
陈登元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29
4
72
第二
信息学院
汤庭鳌等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6013
复杂系统中的电磁波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金亚秋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6014
现代信息与信号处理理论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汪源源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电系统与控制技术
ELEC6015
线性估计
信息学院
童家榕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ELEC7014
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2
36
第二
信息学院
张建秋
电路与系统、光电系统与控制技术
ELEC7015
电路与系统前沿报告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张立明等
电路与系统
ELEC7016
图像与智能(讨论班)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胡波等
电路与系统
ELEC7017
低功耗电路设计
3
54
第四
ELEC7041
GIS系统与应用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LWASRSI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7042
电磁兼容前沿与现状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LWASRSI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7043
空间通信进展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LWASRSI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ELEC7044
微波通信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INFO6009
ELEC6021
现代智能控制理论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陈雄
电路与系统、光电系统与控制技术
ELEC6022
现代数字通信理论及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