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本色就彰显在“一加一减”之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员本色就彰显在“一加一减”之间当我们志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面对党旗宣过誓,就成了有组织的人,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一部分普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就必须多尽一份义务!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认为,“加”指的是义务和责任,党员必须履行相应义务,承担相应责任;“减”则明确,身为党员,受党纪和国法双重约束,有些事情普通群众可以做,党员就不行。

自5月5日以来,院党委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每日一题活动”,以及中机联党委组织的“中机联党章党规学习竞答题”活动,让我们重新学习《党章》,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打好了基础。

据中组部发布的党内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875.8万名,比2014年净增96.5万名;基层党组织441.3万个,比2014年增加5.4万个;其中,女党员占25.1%,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占44.3%,35岁及以下党员占25.4%。总书记指出:“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守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每一名中共党员都应该时刻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作为一名出版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传播知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神圣使命,应当时刻牢记出版使命,坚持正确导向。

践行“一加一减”,就党员个体而言,不仅有利于保持党员本色,守住党纪底线,而且有利于维护党的形象,提升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首先,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我在微信中添加了《人民日报》《出版圈》《中文编辑校对网》3个公众号,及时接收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官方信息;中心员工

自发创建了《学习笔记JGZX》(主要内容:编辑技能、出版常识、出版业相关新闻、美文荐读、中心纸质《学习笔记》内容摘选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一名懂规矩、守规矩的合格党员。

其次,要落到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虽然时代变迁,但是党组织对党员的先锋性要求没有变,但展现先锋性的方式在悄然变化。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看战争电影时,我军的军官喊得是“是共产党员的跟我冲!”国民党的军官喊得则是“弟兄们给我冲!”我军的军官和党员“身先士卒”,所以无往而不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共产党员的座右铭;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党员、好干部,成为新时代党员的追求。

自5月初开始,加工中心临时党小组,按照院党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要求,采用自学《党章》《廉洁自律准则》,“永远跟党走”七一专题黑板报等形式,号召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上半年劳动竞赛中,发扬“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合作”的机工精神,以富有成效的工作保质按时完成正常的书稿加工工作以及图书质检工作。截止6月30日,在为期100天的劳动竞赛中,中心加工完成发复审总计5542万字(人均173万字),其中12名党员和积极分子完成了2419万字,人均202万字。在上半年参加质检工作中的人员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也是主力。

党是先锋队,党员是先锋战士。尽管加工中心的党团组织都是“临时”的,但是,每一名党员、团员都能牢记自己的入党和入团誓词,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和入团誓词。近期我们抓紧短暂的调整期,发起了“追求卓越,重塑工匠精

神”的主题宣传活动,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首批介绍的是去年五一推出的八名《大国工匠》

1.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2.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

3. 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

4.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5.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

6.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 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

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

党员本色就体现在这“一减一加”之中。

如今很多出版社抱怨自己的编辑缺乏”烧开一壶水”的精神,很多人都是在水烧到70~90摄氏度时就放弃了;还有一些人在这一壶水还没烧开时,又去烧下一壶水或烧别人的那一壶水,而真正能够坐冷板凳的,在自己的专业方面能够精进了再精进的人并不多。其实这些编辑都是各大院校的高材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其中不乏有才华、有理想、有干劲的人,为何最终没有把”一壶水烧开”在编辑岗位上平平庸庸、碌碌无为呢?在我们的出版界,”生活在他处”、不会烧开一壶水的编辑还真为数不少。他们很是令人惋惜,也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年轻的加工编辑,我们多给与肯定和鼓励,给他们很好的成才“土壤”,让编辑有原始的动力去磨炼基本功,相信他们慢慢就会成为一个工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