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指称意义和话语间关系
论句子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谓之间的关系——塞尔《什么是言语行为》的意义部分解析
2011年04月论句子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谓之间的关系——塞尔《什么是言语行为》的意义部分解析文/吴中博摘 要:塞尔站在语用学的视角上,把语言和人的心理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在《什么是言语行为》的意义部分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认为说出一个句子,与完成一种言语行为有区别,具体表现为句子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谓这两个特征上。
他修正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并认为语句意义的研究与言语行为的研究在原则上等同,因此在《什么是言语行为》的意义部分,通过引用格赖斯对“意义”的分析来说明意义既是意向问题,也是惯例问题,言语行为过程中,表达式的使用规则要与表达式产生的效果相联系。
但他没有说明做出言语行为过程中体现出的句子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谓之间的关系。
文章试图通过阐发句子的意义和说话者的意谓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促进听者领悟说话者意谓。
关键词:意义;意谓;关系;塞尔;言语行为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94-02学术探讨一、意义和意谓的区分追溯语言哲学发展的历史,句子的意义和意谓问题,之前并没有受到学者们的很大关注。
而[1]语言哲学家们一般认为,弗雷格的语言哲学理论即他的意义理论,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区别出意义和意谓,其著名论断即:句子的意义是它的思想,句子的意谓是它的真值。
他认为句子是有内容的,具体其内容可区分为两个层次:句子的意义和意谓。
意义即它思想,指我们借以把握句子的真的东西。
而真值从二值逻辑来理解,即句子的真和假这两个值。
弗雷格认为一个句子有思想也有真假,句子的真是由句子的思想决定的,句子的思想是由表达这个思想的句子的部分的意义决定的,所以句子的真是由句子部分的意义决定的。
达米特把弗雷格的语言分析归结为对句子结构的描述和对确定句子真值的说明。
句子的表达,人们主要关注对句子的理解,也就是对句子思想的理解,而弗雷格探讨句子的思想,更突出强调句子的真值。
弗雷格对于句子意义和意谓的区分和说明,归根到底是关于句子的真的说明,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否认弗雷格在区分意义和意谓这一课题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
意义即指称?——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论争
意义即指称?——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论争雷传平【摘要】指称理论是知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分析哲学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罗素认为,意义即指称;而其论战者斯特劳森认为意义是有关语句或语词,指称是有关语词的使用,真假是有关语句的使用.因此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要区分意义和指称”.此研究对于理解知识论中意义理论、指称理论与真假理论有重要价值.【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0)001【总页数】5页(P22-26)【关键词】罗素;斯特劳森;指称;摹状词【作者】雷传平【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61.541905年,罗素(Russell)撰文《论指谓》(On Denoting)指出指谓短语或谓摹状词不具有指称作用,不是真正的逻辑主词。
自此之后,该理论在二十世纪上半期都占据着指称理论的主导地位。
1950年,斯特劳森(Strawson)在《论指称》(On Referring)一文中批评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主张摹状词可以是真正的逻辑主词,而语词或语句本身不具有指称作用和真假,只有对语词或语句的使用才能指称某物,才有真假。
1957年,罗素在《斯特劳森论指称》(Mr.Strawson on Referring)一文中对斯特劳森批判予以反驳,认为斯特劳森混淆了摹状词问题与自我中心词问题,斯特劳森的批评不过是重述了罗素早已考虑过的自我中心词问题。
这场论战在分析哲学学界造成了深远影响,引发不少学者对指称理论的进一步探讨,如唐奈兰(Donnellan)综合罗素和斯特劳森的观点,提出了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理论[1],克里普克(Kripke)又进一步提出说话者指称和语义指称理论[2]。
本文并不打算关注这场论战带来的影响,而是关注论战本身,斯特劳森真的驳倒了罗素吗?罗素真的回应了斯特劳森吗?下面,我将阐述罗素与斯特劳森有关指称理论的这场论战的基本情况,并对其做出评价。
06-05指称_意义和语境_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刘世理(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信阳 464000) 摘 要:虽然能指和所指构成概念应符合客观和逻辑,但是隐喻意义的形成是由于指称错位或范畴错位,或指称与所存在的语境形成矛盾。
语言在使用中产生意义,意义的产生基于人们对指称或客观世界的认识。
意义取决于指称视语境而定,从而决定了指称、意义和语境的语用关系。
关键词:指称;意义;语境;隐喻;语用Abstract :The concept in language ,which is said to consist of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must be objective and logical.But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language is formed by reference or category mistakes ,o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ference and its nguage has meaning when it is in use ,which is based on human cognition to the world.Meaning is determined by reference according to certain context ,so there exists a pragmatic relation among reference ,meaning and context.K ey Words :reference ;meaning ;context ;metaphor ;pragmatic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5-0008-03 现代语言学普遍认为,语言的能指(signifier )和所指(signified )构成概念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符合一定的逻辑。
论语句的涵义与指称—-对弗雷格的涵义-指称理论的一些修正
论语句的涵义与指称—-对弗雷格的涵义-指称理论的⼀些修正(本⽂已经发表于《⾃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第4期)摘 要:弗雷格把语句的涵义看作思想,把语句的指称看作真值。
本⽂接受弗雷格关于语句的涵义-指称的意义结构,摘 要但把语句的涵义和指称分别改为语法意义和事态。
语句的真或假是语句和它所指称的事态之间的⼀种关系,类似于名称同它的指称对象之间的实-空关系。
弗雷格关于思想的客观性转换为语法意义的客观性,体现为语⾔共同体成员的主体间性。
本⽂还区分了指称对象和指称意向,把指称意向定义为涵义和语境的结合,相当于弗雷格所说的判断。
此外,本⽂对语句的语法意义和认识论意义作了区分。
关键词:弗雷格 涵义 指称 语法意义 指称对象 指称意向关键词基⾦项⽬:国家社科基⾦项⽬(10BZX020)、⼴东省社会科学“⼗⼀五”规划项⽬(09C-01)、⼴东省⾼校⼈⽂社科基地重⼤项⽬(10JDXM72001)。
作者简介:陈晓平(1952-),⼭西昔阳⼈,华南师范⼤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向为科学哲学、西⽅哲学和道德哲学。
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意义理论贯穿⼀个基本问题即涵义-指称问题,⽽此问题与现代语⾔哲学的诸多重⼤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弗雷格最先明确地指出,语句和作为其组成部分的专名和谓词都具有涵义(sense)和指称(reference)这两个⽅⾯。
然⽽,这两个⽅⾯及其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就此展开许多激烈的争论。
本⽂将从语句的涵义和指称⼊⼿对这⼀问题给以阐述和澄清。
⼀、指称:指称对象和指称意向“指称”这个词在有关⽂献中是有歧义的,达⽶特(M. Dummett)注意到这⼀点。
他说:“弗雷格差不多总是把名词‘Bedeutung’⽤于⼀个语词所代表的实际事物,虽然动词‘bedeuten’代表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在关系和⼀个语词以此关联的事物之间做出区分还是⼗分值得的;对于后者我们将⽤‘指称对象’(referent)来表⽰,随之我们把抽象名词‘指称’(reference)仅仅⽤于语词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意义与指称
综 合性 地 思 考 才 有 可 能依 照 它 们 关 系 的 本 来 面 目认 识 它 们 的联 系与 区 别
,
。
指 关键 〔 词 〕 称 意义 赋 意 符号 中图 分类号 〕 一 〔 〔 文献标识 码 〕 〔 文章编号 〕
一
一
一
在语言 哲 学 的 研 究 中 指 称 论 是 流 传甚 广 影 响 极 大 的 一 种 意 义 理 论 因 而 关于 指 称与 意 义 的 关 系 问 题 也就成 了语言哲 学 长期 争论不 息 的 焦 点 问题之
学术研究
・
哲
学
圈
意义 与 指称
口 苟志 效
中共 广 东 省 委 党校 哲 学 部 教 授 广 东
,
广州
。
摘
要 在 语 言 哲 学 的 研 究 中 指称 论 是 一 种 流 传 甚 广 的意 义 理 论
, , , ,
意 义 与 指 称 的关 系 相
。
当复杂 它 不 仅 涉及 指 称 与实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而 且 还 涉 及 意 义 与 实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
强调指
称 与 意 义 一致 性 的人往 往将 指 称 理论 等 同 于 意 义 理 论 主 张 所 谓 的 意 义 指 称 论 强 调 指 称
与 意 义 有 区 别 的 人 则 反对 在名 称 与对 象 之 间 寻 求 一 一 对 应 的 关 系 主 张 意 义 的 非 指 称 论
, ,
。
尽 管 如 此 意 义 与 指称 关 系 的 复 杂 性 并 不 是 指 称 论 和 非 指 称 论 所 能 完 全 概 括 的 应 该 加 以
,
。
中 《尚 书 盘 庚 上 》 说 王 播 告 之修 旨 与 指 通假 引者 不匿 厥 旨 注 《 子 尽心上 》 孟 说 言近而指远 善 “ 言 也 《尔 雅 释 言 》 说 指 示也 上述
范文:意义指称论对教学的启示
意义指称论对教学的启示一、概述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和语言与现实的关系问题(陈嘉映2003)。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语义学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语言学各学科之间逐渐占据了中心地位。
可见,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意义问题至关重要。
弗雷格在《含义与所指》一文中首先谈到研究意义的指称理论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后来,罗素在《论指称》中提出了摹状词理论,并在其后的《数学原理》《哲学问题》中进一步阐述,指称理论至此形成。
本文以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和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指称论为研究视角,要谈到的是名称的指示对教学的启示。
在罗素提出的几种不同的意义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关于专名和摹状词的指称论。
他的专名思想是,“一个名字乃是一个简单的符号,直接指一个个体,这个个体就是它的意义,并且凭它自身而有意义,与所有其他名字的意义无关”(罗素1982:163)。
在他提出的摹状词理论中,罗素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指称理论。
他认为许多被看作是专名的词和词组实际上并不是专名,而是摹状词或者描述性短语。
比如,当我们说“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这句话时,“亚里士多德”是专名,而“柏拉图的学生”是一个摹状词。
专名和摹状词是有区别的:专名有明确的指称,因而有完全的意义;而摹状词则是“不完全的符号”,它本身是无意义的,只有放在句子中才能够有意义。
由于摹状词没有独立的指称,所以把它当作专名来使用就可能出现无真值的句子。
罗素认为语言的意义就是专名的指称,专名的指称则需要经验来证实。
作为经验主义者的罗素始终强调理解专名意义的关键是对专名所指对象的亲知。
而克里普克则始终坚持因果指称论,强调指称的独立性。
克里普克给因果指称论概括了三大特点:第一,指称独立于涵义;第二,指称产生于初始命名;第三,名词的指称通过社会交往历史地传递下来。
侧重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研究名称的指称是历史因果指称论的优点,它冲破了弗雷格、罗素建立起来的语义封闭的命名理论;将可能世界这个概念引入专名、摹状词理论研究,它不仅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而且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论翻译中词语指称意义的再现
Re r du to fW o d Re e e ilM e n ng i a sa i n p o cin o r f r nta a i n Tr n l to
HU — u Ai g o —
( a cagH nk n n e t N nh n, i g i 3 03 C i N n hn ag ogU w  ̄i, ac ag J n x 3 0 6 , hn y a a)
Ke r swo d r fr n ilme n n ; e r d ci n wo d l e a a i g c n e t ta sa in sr tg e y wo d : r ee e t a i g rp o u t ; r tr l a o i me nn ; o t x ; r n lt t e i s o a Ab t a tRee e t l a i g i e mo te s n i l o t n fl g i i in , n h a i f t e a i g . h a i r q i me t sr c : fr n i a me n n t s se t n e to n u s c sg s a d t eb sso h rme nn s T e b sc e u r sh ac i t o e n i rn l t n e it i e r d cin o f r ni l a i g Du o d f r n e n v ro s c a a trsis b t e g i n h n s n ta sai xss n r p o u t f ee e t o o r a me n n . e t i e e c s i a u h r c eit ewe n En l h a d C ie e i c s i e ms o h n t s o a u ay y t x a s o i k n ,a d c l r ,i i a d n tt r c o r p o u e r fr n i lme n n . n t r p o ei ,v c b lr ,s n a ,w y ft n i g n u t e t s a h r u o c a k t r d c e e t a i g f c h u e e a h a e s i tn e o su y h w t e r d c o r fr n il me n n n c n e t t t e d s n t ew e ee e t T e p p r i ne d d t t d o o r p o u e w r ee e ta a i g i o n ci n wi h i i ci n b t e n r fr n i d o h t o l a me nn n i r lme n n , e rl h tc n e tp a s i ee i ig r fr n il me n n ,a d t n lt n sr tg e f rf r n il a i g a d l e a a i g t oe t a o tx ly n d tr n n ee e t a i g n r sai t e i s o ee e t t h m a a o a a
从意义的指称论到意义的使用理论
从意义的指称论到意义的使⽤理论2019-02-19【摘要】本⽂围绕语⾔哲学中历久弥新的话题——意义展开讨论。
通过对意义的指称论和使⽤理论进⾏简要概述,阐述这⼀转变给予我们的启⽰:即⼈作为独⽴的主体,参与了意义的建构过程,并使语⾔及其意义具有不可磨灭的主观性,⼈即是语⾔,语⾔即是⼈。
研究语⾔的意义也必须研究⼈的因素。
【关键词】意义的指称论;意义的使⽤论;⼈的主体地位意义⼀直是语⾔学家以及哲学家们感兴趣的话题。
不过习惯上把对意义的哲学研究叫做意义理论,把对意义的语⾔学研究叫做语义学。
(陈嘉映2003)关于意义的理论也有很多,多是仁者见仁,没有统⼀的令⼈满意的完满解释。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意义的指称论,意义的观念论,意义的途径论,意义的⾏为论,意义的使⽤论等。
本⽂主要讨论两种理论,意义的指称论和意义的使⽤理论。
在意义的指称论中,将简单梳理弗雷格,罗素等⼈的指称论思想,继⽽阐述这⼀理论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迫使意义的解释⾛向语境的介⼊,也就是意义的使⽤理论。
在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某种程度上说,从分析哲学的意义研究向现象学解释学的⼀种回归,对⽇常语⾔的研究要考虑到⼈的主体性地位及作⽤。
本⽂还将谈到,弗雷格,维特根斯坦等虽是分析哲学的代表,但其在分析意义时同时也蕴含了意义的主观性可能。
1、关于指称,指称对象,指称关系等⼏个概念的明确指称:把语⾔表达式或词和指称对象联系起来的⾏为叫指称。
指称在这⾥指⼀种⾏为。
指称对象:语⾔表达式或词等所指代的对象。
它可以是现实世界中的具体的,个别的。
也可以是类,或概念。
指称关系:语⾔表达式或词和现实世界中具体事物的联系叫指称关系。
在罗素的后期思想中,意义正是出于这种联系。
通常在阅读⽂献和书籍时我们会发现很多学者专家在使⽤对指称和指称对象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不够明确。
例如:陈嘉映:“所谓指称,主要是通名和专名所指的对象,也包括限定摹状词,不定摹状词所指的对象以及语句所指的对象。
文学理论课课堂报告讲稿:语言的意指关系
文学理论课课堂报告讲稿:语言的意指关系尊敬的教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的报告题目是“语言的意指关系”。
在文学理论课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和批评理论。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语言的意指关系。
语言的意指关系是指语言符号与所表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运用语言来创造出形象、情感和意义。
他们选择特定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来传达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在语言的意指关系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指称和意指。
指称是指语言符号所表示的具体对象或事物,而意指则是指符号所激发的读者心中的具体形象或意义。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转换的过程,即符号指称->符号意指->读者心中的意指。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符号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指关系。
比如,通过使用隐喻和比喻来赋予事物新的意义和形象。
通过使用反讽和讽刺来批判和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
通过使用象征和符号来代表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语言的意指关系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读者理解作品表面下的深层意义,还使得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美感。
同时,意指关系也允许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诠释作品,从而与作品建立起更为深厚的情感联系。
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语言的意指关系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注意作家的词语选择、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来揭示作品中隐含的意指关系。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思考,来探索作品赋予我们的意指。
总结一下,语言的意指关系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允许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与作品建立情感联系。
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语言的意指关系来揭示作品的深层意义。
谢谢大家!以上是我的报告,欢迎大家提问和讨论。
论罗素的意义指称论
论罗素的意义指称论摘要:与古典经验论哲学不同,罗素主要在语言一实在的二维框架内探讨词的意义问题。
于此罗素严格区分了两个问题,即什么是意义及什么构成了意义。
在罗素看来,词的意义是其所指,而构成意义的东西则是某种作为因果律的关系。
罗素指出,词并不直接拥有意义,因为词意指意象,而意象才意指作为意义的外部实在。
在罗素哲学中,语言与经验的关系极其重要,词的意义的理解的必要标准是亲知,而且意义本身及对意义的理解都以对象的存在为条件。
从哲学史上看,罗素的指称论解决了观念论的困难,为语言哲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但仍未摆脱心理主义的影响。
关键词:语词;意义;指称;意象在现代语言哲学的各种意义理论中,罗素的指称论占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这一理论却极少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以近代英国哲学史及早期分析哲学作为背景,对其进行系统的阐释及深入地探讨,并审视它在语言哲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一罗素的意义指称论是其语言哲学的重要构成部分。
学界在谈到罗素的哲学时,一般总会不加限制地说,其意义理论是一种指称论,似乎这种指称论是罗素关于语词意义的一般理论。
其实,这种理论只适用于罗素所说的对象词。
在罗素那里,对象词是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语词:(1)从逻辑的角度看可以孤立地具有意义,即不需要以别的语词的存在为前提:(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无需以学会别的词为前提就可以被学会。
专名、通名以及部分动词如“吃”“跑”,某些介词如“在…之上”“在…里面”,物质名称如“牛奶”“面包”,性质名称如“红”“蓝”“软”等等,都属于对象词。
对象词构成了语言中绝大部分的语词,同时也构成了其他语词的意义的基础。
弄清了对象词的意义,也就弄清了语言中绝大部分语词的意义。
所以,罗素关于对象词的意义的理论即意义的指称论,在其语言哲学中至关重要。
在《心的分析》等早期著作中,罗素认为,词的本质就在于它拥有意义。
那么,什么东西构成了词的意义呢?罗素说:“语言的本质不在于用作这种或那种特殊的交流工具,而在于用作固定的联想,即为了某种眼下可感的事物——即一个被说出的词、一幅图画、一个手势,或者不是这些而是其他什么东西——能够唤起别的事物的‘观念’。
论指称
论指称——《语言与哲学》读书笔记斯特劳森是日常语言学派中牛津学派的元老之一,他强调把语词或语句与语词或语句的使用严格区别开来,认为意义是语词或语句本身的功能,指称是语词使用的功能,真假是语句使用的功能。
他的研究代表了在指称理论上语言哲学由语义学向语用学转折的历史潮流,因而研究斯特劳森的思想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指称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涉及到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因此要对罗素及其摹状词理论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才能更好地对罗素和斯特劳森的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是斯特劳森于1950年发表,文中涉及到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罗素把摹状词分为非限定性摹状词和限定性摹状词两大类。
非限定性摹状词是一个具有“一个如此这般的东西”(a so and so)这种形式的词组,在英文中非限定性摹状词是由不定冠词“a(或an)”加上一个普遍名词构成的,例如“一个人”、“一条狗”、“一位议员”等事例。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主要集中在限定摹状词方面。
限定摹状词的语言形式是“那个如此这般的东西”(the so and so),罗素给出的例子有:“那个戴铁面具的人”、“那个最后进屋子的人”、“当今法国国王”等。
在本文中,斯特劳森主要是从分析日常语言的概念和语句的立场出发,批判性地审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指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错误,进而提出与罗素理论相对立的观点。
罗素认为指称词组本身绝不具有任何意义,但在语词表达式中出现指称词组的每个命题都有意义。
也就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命题时,比如“当今法国国王是贤明的”,不要急于对它做出或真或假的论断,因为“当今法国国王”这个词没有意义,所以其相应的命题也就无所谓真假,而应对其进行逻辑分析,存在一个X,X是当今法国国王且X是贤明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恰好存在一个法国国王,而且这个国王是贤明的,则这句话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
从表面上看,“法国国王是贤明的”这个语句(以下简称为语句S)是主-谓词语句,有语法主语“法国国王”(以下简称为语词D)和语法谓语“是贤明的”。
浅析语言学意义所指理论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浅析语言学意义所指理论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作者:李意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7期摘要:意义与所指理论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得到了广泛运用。
意义与所指理论认为词与所指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或者间接的关系,不同的词可以用来指称同一个实体。
本文作者借助一篇具体新闻报道文章,从语言学意义与所指理论的角度出发浅析了该理论在新闻报道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意义与所指理论新闻报道指称语意义与所指理论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大重要理论,在新闻报道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本文借助2002年9月23日发表在人民网上的一篇新闻报道《香江客语:风波过后看“伏明霞事件”》来评析意义与所指理论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一、语言学意义与所指理论语义学的一大任务是阐明词语与世界上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们说话的时候,总要用词语来指事物。
词语与事物之间的这种联系称指称(reference)关系。
从柏拉图(Plato)、奥古斯丁(Augustinus),到索绪尔(Saussure)、弗雷格(Frege)、罗素(Russell)等,都认为语言和现实之间存在直接关系,也就是说语言形式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直接的指称关系。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词与所指事物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存在间接关系。
但不论是持哪种观点的人,都承认词与所指事物之间是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对话录》中认为词的意义就是某个词所代表、所指示、所表示的世界上的实体,即所指对象(referent),词就是事物的名称。
柏拉图的上述观点俗称“指称论”(referential theory)。
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有很多词在客观世界里并没有相应的实体来对应,比如god,dragon等,但是这些词又是有意义的。
另外,还有一些词是不能用来指称事物的,例如while,when,and,or等。
并且,不同的词语可以用来指称同一个事物,但是却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如之后的弗雷格提供的例子,启明星(morning star)和长庚星(evening star)意义不同,但是都指金星。
文学活动中的言意关系
文学活动中的言意关系
在文学活动中,言意关系是指语言表达和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言语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表现方式,是传达信息和感受的主要方式,而意义则是言语所要表达的内涵和含义。
言语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文学作品产生的基础,是作品语言艺术的核心。
言意关系包括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两种形式。
直接表达是指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一致,是直截了当地传达信息和情感的方式。
比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间接表达是指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不完全一致,需要读者通过思考和推断才能理解其含义。
间接表达常常使用比喻、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以达到深刻、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效果。
比如,“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这句诗使用了雨打梨花的形象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年华的留恋。
言意关系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的含义,进而领悟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6 语用 第四节 语用意义
从答话者B的语句"她当过办公室秘书"出发,可激活的 语境因素是许许多多的. 例如在我们的背景语境中,秘书一般应该具有这样一些性 质: 秘书都会起草文件 秘书都会打字 秘书的责任是协助主管人员工作 秘书经常为主管人员安排工作时间 ……
2,按照关联原则选定与推理有关的语境因素 例如: 就上例而言,谈话的主题是某人是否具有打字的技能,因 而上列语境因素中只有"b 而上列语境因素中只有"b秘书都会打字"与之相关,可以把它 选择出来作为推理的依据.
(2)时间指示——用指示语表示相对于说话时间的各种时间 )时间指示——用指示语表示相对于说话时间的各种时间 时间指示 指示说话时间 指示语的类别 此时,此刻 ,今天,本星期,这 个月,今年,本世纪,现在,眼 下等. 刚才,昨天,前天,上星期,上 个月,去年,前年,上世纪等
指示说话时间之前的 时间
指示说话时间之后的 时间
2.违反质量准则引发言外之意 例如: 曾文彩 你逼得爹连他老人家的寿木都要抢去卖,你逼得 爹—— 曾 皓 (止住地)文彩! 曾思懿 (讥诮地)对了,是我逼他老人家,吃他老人家, (说着立起来)喝他老人家.成天在他老人家家里吃闲饭,一 住就是四年,还带着自己的姑爷—— …… 江 泰 (也冒了火)你放屁,我给了钱! (曹禺《北京 人》)
第四节 语用意义 @学习要点 1,了解语用意义的类别 2,认识语境意义(包括指称和指示)和言外之意 3,掌握推求语用意义的方法.
语用意义——指话语在语言意义的基础上由于语言使用者及 语境的作用而产生的意义 指示 语境意义 指称 语用意义 言外之意 语用含义 预设
一,语境意义:指称与指示 (一)语境意义的特点 抽象的语言意义通过一定的语用手段与特定的语境联系起来 而形成的具体意义就是语境意义.例如: 昨天下午他敲开了我的门,还是夹着那摞书,端着那只瓷 杯,说这里清静,嬉皮笑脸地就蹭了进来. (二)指称 1,指称的含义:把某一名词性词语跟特定语境中的所指对象 相关联. 指称的最大特点在于,被指称对象必须具备指称词的词义所 概括的一些本质特征.
指称意义和话语间关系
一、前言词语意义一般分为两种:指称意义(reference)和蕴涵意义(connotation )。
指称意义讲的是词的字表意义,是语言交际中出现最早而且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意义,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用的最基本意义。
虽然各个国家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思维方式、意识形态有差异,但他们使用的不同语言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具有共性的。
例如,英语spring(n):Season of the year in which vegeta-tion begins ,汉语“春天”:一年四季第一季,生机盎然。
Spring 和春天都是指一年中同一个时间段,也都含有大地复苏、万物更新的景象,Spring 和春天的指称意义完全一样。
这个实例说明了各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不一样,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
本文讲的语义问题,主要讨论的是词汇(lexical )语义问题,就是词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搭配(collocation )、不同的话语(utterance )中具有歧义(anbuguity),或是具有模糊(vague)意义。
这种意义模糊或具有歧义与词语的蕴含意义截然不同。
本文就词的指称意义与句义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展开了讨论。
二、指称论的解释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人们利用语言时,常常用词语来指称事物[1]。
我们说话中用的词语和句子具有意义,因为这些词语和句子与我们周围的事物存在有指称关系。
任何语言中都有一些语项(linguistic expression )具有潜在的指称功能,这就叫做指称语(referring expression ),用来所指事物(referent )。
例1:He felt a reproach in her gaze .[2].这句中“reproach ”不是用一个“责备”可以解释得了的。
塞尔把这种语言行为定性为表情行为(expres-sives )。
表情行为就是“基本条件是说话人表达某种心理状态,真诚条件是反映出对听话人的态度,合适方面/先决条件是假定词语间与世界相符,命题条件是对某种事态的描写”(Ditto :F28)。
墨家的指称论思想初探
墨家的指称论思想初探
关兴丽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1(000)004
【摘要】@@ 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中,指称论是流传甚广、影响极大的一种意义理论.20世纪西方语言哲学的兴起,使语言的研究成为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的核心内容.研究语词或语句的意义就是研究语言(思想)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哲学家对这个问题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他们提出了指称论、观念论、功用论、行为论、语义论、意向论等等不同的分类.指称问题是语言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指称论的基本思想是:名称是通过指示或指称外部世界中的事物或事实而具有意义,一个名称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示或指称的对象,或者是表达式与它所指称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关兴丽
【作者单位】天津商学院法学系讲师,天津,300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
【相关文献】
1.墨家与亚里士多德指称论思想的比较研究 [J], 关兴丽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初探--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例 [J], 杨圆
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治理思想初探——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例 [J], 杨圆;
4.试论墨家的归纳逻辑思想——中国古代归纳逻辑思想初探之一 [J], 高崇会
5.孟子科学思想初探——兼论孟子对墨家科学思想的继承 [J], 黄世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义与指称
意义与指称
苟志效
【期刊名称】《学术研究》
【年(卷),期】2000(000)005
【摘要】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中,指称论是一种流传甚广的意义理论。
意义与指称的关系相当复杂,它不仅涉及指称与实在的关系问题,而且还涉及意义与实在的关系问题。
强调指称与意义一致性的人往往将指称理论等同于意义理论,主张所谓的意义指称论;强调指称与意义有区别的人则反对在名称与对象之间寻求——对应的关系,主张意义的非指称论。
尽管如此,意义与指称关系的复杂性并不是指称论和非指称论所能完全概括的,应该加以综合性地思考,才有可能依照它们关系的本来面目认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苟志效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广东广州 5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O—05
【相关文献】
1.意义即指称?——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论争 [J], 雷传平
2.浅谈汉英翻译中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 [J], 沈毓菁
3.隐喻指称研究的动态转变——试论语境规约下的隐喻指称意义建构 [J], 郑友奇;
杨春红
4.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分析——兼析"M-zone"的符号意义 [J], 陈玮;龚长华
5.指称论对指称与意义关系影响新论 [J], 夏晓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称论对指称与意义关系影响新论
指称论对指称与意义关系影响新论
夏晓琳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3(000)021
【摘要】指称论作为早期西方哲学中影响至今的意义理论之一,对于语言学中意义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在指称论中,客观事物及其指称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意义的钥匙。
文章从指称论中指称、意义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梳理前人对该理论所作的评价以及在指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义三角理论及符号学三角理论,深入了解指称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2页(P285-286)
【作者】夏晓琳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语境、意向与指称——塞尔与马蒂尼奇的意向指称理论之比较 [J], 赵亮英;
2.指称的行为性和体系性:四种指称理论的得与失 [J], 金毅强;曹立勤
3.指称论对指称与意义关系影响新论 [J], 夏晓琳
4.虚构指称的准确和误用指称的信念 [J], 王宁宁;
5.\"先验—偶然知识\"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从严格区分指称与指称对象的角度看[J], 冯立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词语意义一般分为两种:指称意义(reference)和蕴涵意义(connotation )。
指称意义讲的是词的字表意义,是语言交际中出现最早而且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意义,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用的最基本意义。
虽然各个国家风土人情、社会习俗、思维方式、意识形态有差异,但他们使用的不同语言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具有共性的。
例如,英语spring(n):Season of the year in which vegeta-tion begins,汉语“春天”:一年四季第一季,生机盎然。
Spring 和春天都是指一年中同一个时间段,也都含有大地复苏、万物更新的景象,Spring 和春天的指称意义完全一样。
这个实例说明了各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不一样,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基本相同的。
本文讲的语义问题,主要讨论的是词汇(lexical)语义问题,就是词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搭配(collocation )、不同的话语(utterance )中具有歧义(anbuguity),或是具有模糊(vague )意义。
这种意义模糊或具有歧义与词语的蕴含意义截然不同。
本文就词的指称意义与句义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展开了讨论。
二、指称论的解释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直接关系,人们利用语言时,常常用词语来指称事物[1]。
我们说话中用的词语和句子具有意义,因为这些词语和句子与我们周围的事物存在有指称关系。
任何语言中都有一些语项(linguistic expression )具有潜在的指称功能,这就叫做指称语(referring expression ),用来所指事物(referent)。
例1:He felt a reproach in her gaze .[2].这句中“reproach”不是用一个“责备”可以解释得了的。
塞尔把这种语言行为定性为表情行为(expres-sives)。
表情行为就是“基本条件是说话人表达某种心理状态,真诚条件是反映出对听话人的态度,合适方面/先决条件是假定词语间与世界相符,命题条件是对某种事态的描写”(Ditto:F28)。
表情行为归属于塞尔对言语行为分类中的施事行为,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施为用意。
词语的这种指称意义取决于受话人对其词语的领悟以及对指称语潜在的指称功能的理解。
(一)带有指称意义的词语界别从词类来看,词分为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但不是上述所有词类都带有指称意义的。
词语中有些语项从不用来指称,像我们在英语里常见的not;very;really;so;however;maybe;perhaps等。
这些词语只能将其意思归属于所在句中,也只是帮助句义外延(denote )他们本身在客观世界里确定不了其实体(entity)的身份。
像“not”等上面所提到的这类词语在句中只是内在的非指称词项。
名词性词(nom-inal )讲的是指称物体的名字以及名词短语等。
名词性词包括名词、形容词、代词,是语言单位,最能揭示语言这一功能。
我们问到“他怎么样”时,用形容词“好”来回答,就能把话语表达到详尽透彻,也就是“他很好”,这个“好”字确认了“他”这一实体的状况。
名词用作指称词最为常见,table 指的是桌子,mirror 指的是镜子等。
说话人用它时才具有指称意义,如果说话人不用它时,它就无指称意义。
例2:a)He had once had an operation for mastoid.[2]b)An operation for appendicitis is a simpler opera-tion.我们不能将a)中的operation 和b )中的两个oper-ation 混为一谈。
两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虽说它们都是名词性词,但a)中的operation 是说话人指那次单个性手术,是一个特定的指称词,认定了事物实体。
b)论指称意义和话语间关系焦煜霞(安徽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0)摘要:本文从指称论角度论述指称意义和话语之间的关系,首先指出哪些词可用作指称语,然后阐述了指称语的不变性和可变性。
通过这种讨论,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句义和指称语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明确了指称语在话语中重要作用。
关键词:指称意义;实体;外延意义;可变性;不变性;关连性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 (2012)13-0033-04作者简介:焦煜霞(1968-),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收稿日期:2012-10-17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2012年冬之卷第29卷第13期Win.2012Vol.29No.1333··句中的operation是一个不确定的指称词,该名词性词是一个非指称词(non-referring expression),具有全称解释(generic interpretation)。
正是有了指称词和非指称词的存在和理解,一些句子也就很容易产生歧义。
(二)指称语的不变性和可变性指称语的不变性(constant)和可变性(variable)是有条件的。
就专有名词而言,有的世界上只指唯一物称的名称,还有的专有名词可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名词。
像the Pacific Ocean、Nile、the Alps等都是专有名词(proper noun),无论跨越怎样的话语辖域,它们所确认的实体分别还是太平洋、尼罗河、阿尔卑斯山脉。
还有一些专有名词则由话语语域(register)来取决于所指实体。
Cambridge,一为美国马萨诸赛州内的“坎布里奇”。
二为英国的地名,译为“剑桥”。
San Fran-cisco在阿根廷译为“圣弗朗西斯科”,而在美国则是“旧金山市”。
像这类具有几层意思的专有名词在英语里也是时而可见的,这种指称语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它们所指称的实体要依据语境来决定。
当说话人讲“He lives in San Francisco in Argentina”时,这时的San Francisco就指圣弗朗西斯科。
这个San Francisco与事实相符,跟事实相符就是说在某个特定的情景里存在一个叫“San Francisco”的实体,即“他住在阿根廷的圣弗朗西斯科”。
我们是利用蒙太古的语义学中的真值条件来认为这句的意思。
知道了句子的真值条件,如果还说不能知道句子的全部意思,至少也懂得了相当一部分的意义[3]。
带有可变性的指称语包括的面较广,一是代词像you、I、she等,一是名词也是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定性指称语,动词用作指称语时也具有不变性和可变性,甚至不少拟声词(onomatopoeia)有时也有指称不变性和可变性。
1.代词用作指称语时的不变性和可变性英语中表示名称和物体的代词时,很多情况下无法确定它们所指事物,这时它们属于可变性指称语。
当它们用在一定的话语语境中才是不变性指称语,用来确认某个或某些实体。
例3:a)They say it’s going to be another cold winter.[2]b)Don’t eat the cakes;they are for the visitors.[2]例3中a)句和b)句各有一个“they”。
在a)句中,我们无法考证这句中“they”指什么人,只能理解为“有人”或“人们”。
如果译成“他们”,这就与指称论相悖。
但在例3b)中,“they”处于一个相对明确的语境中,受话者知道这个“they”指的是cakes。
这是因为b)句中的前个分句已给后个分句中的“they”限定了范围。
“我们依赖语境来判断这类指示语是由于我们依据空间指示现象(Spatial deixis)的理论来确定所指实体”[1]。
“they”所指的实体只能是“the cakes”。
对指称语的理解一定要特定的语境,结合词语的搭配关系,进行全面、周密的分析,词语的义项就会单一、明朗起来了。
我们说依据语境,就是从限制的角度来确定话语意义。
以they chomsky为代表的语言学家是从选择限制的角度来研究搭配的。
词语搭配也就是在很大范畴内隶属于语境。
词语搭配取决于两点:一是词汇的语义特征,一是语法规则。
此处所说的指称意义是借语法手段,固定语境的搭配而确定下来的话语指称意义。
2.名词用作指示语时的不变性和可变性我们在本节开头提到的专有名词作指称语时给了一些诠释。
一般名词用作指称语,在一定语境里具有指称的不变性,但名词指称语的可变性在很多名词上都旁见侧出。
指称论把词语与其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视为意义。
我们使用语言时,常用词语来指称事物,词语或句子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世界上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指称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名词上尤为明显。
例4:Wake up,woman,you can’t sleep all day.[2]句中woman就是一个呼唤语,无“妇女、”“女人”之意,相当于“喂”或“伙计”等,它所指的实体是在熟睡中的那个人,此人不一定是女的,或许是个男的。
此句中的“woman”这种用法是用于词语与其外延的关系才使我们这样理解它的这种外延意义(denotation)。
蒙太古语义学理论提出理解词义的三个环节,在第二环节中告诉我们,当我们理解句义时,“要仿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建造一个模式,再把逻辑公式中的符号和被描写的情景联系起来,建立逻辑语言的语义。
”[1]根据外延论,例4这句中woman的语义外延是与句子所描写的情形相符。
用蒙太古的外延论理解例4句中的“woman”一词的意思,我们确信我们的理解是正确的。
3.拟声词可用作指称语拟声词指模仿人类、动物、自然现象,机器或工具等物品或动作所产生的各种声音。
英语中有些词语有模仿动物叫声的,有模仿金属响声的,有模仿液体声的,还有模仿人发声的。
我们说拟声词可用作指称语,不是说将拟声词用来确认一个实体,而是通过某一拟声词来判断这是何种实体发出的声音,来确定哪是一实体。
例5:Do you hear miaow,grunt,hiss in the garden?我们通过“miaow”,“grunt”和:“hiss”声就能确认园子里有个猫,猪和一条蛇这三个实体。
我们用例5只是想说明不仅名词、代词等能用作指称语,不少动词,甚至很多拟声词也间接地具有这种功能。
例5中的拟声词用的是拟声词名词,同样拟声词动词也是有其功效。
动词的指称意义指的是动词报告事件发生的能力。
“一个动词如果能够报告一个事件的发生,则动词具有指称能力或指称意义,如果不能报告事件的发生,则没有指称能力或指称意义[4]。
”听到某个拟声动词的声音就能报告是何种动物或物体的动作在发生,从而就能确认是何种实体,所以我们说拟声动词具有34··指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