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及趋势10页word文档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命题趋势的展望和分析

中考物理命题趋势的展望和分析

中考物理命题趋势的展望和分析中考物理命题趋势的展望和分析中考物理试题突出了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全面、准确的反应初中毕业生的实际学业发展水平;有利于全面落实“课标”所设定的课程目标,引导物理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学方式改进和转变;有利于高中学校在综合评价基础上择优录取学生提供客观依据。

一、试题中的知识覆盖面试题总量不大,考查的知识点覆盖率适当。

分值分配别基本稳定,波动比较小,力和运动、功和能、欧姆定律、电功率等内容属于重点考查内容,而且分值较大。

电磁学和力学的分值每年都在80%以上。

二、试题的基本特点(一)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1、解释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

例1(2011年试题第1题)2、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对日常生活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2 (2012年试题第4题)3、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3 (2012年试题第22题)(二)紧扣课本, 创意新颖1、改变课本中的例子的情景来再现物理知识。

例4(2012年试题第11题)2、以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为原形,变换角度命题,以考查考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5 (2011年试题第2题)3、结合科技成果,让考生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答。

例6 (2012年试题第1题)4、挖掘本土资源题材,密切物理与生活联系。

例7(2009年第4题)(三)注重实验,突出能力1、通过补充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来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例8 (2008年试题第19题)2、让考生通过对题给现象的分析,归纳出结论或指出其原因。

例9 (2012年试题第20题)3、通过对考生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以落实实验技能的考核。

例10 (2012年试题第18题)4、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11 (2010年试题第20题)(四)综合渗透,提高素质1、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来进行考查。

例12 (2012年试题第3题)例13 (2012年试题第2题)2.、试着让考生去分析一些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下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势分析.doc

新课程标准下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势分析.doc

初中物理试卷编制的原则与方法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测量与评价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状况。

因此,初中物理试卷编制是初中物理教学评价的一项基础、重要的工作。

试卷的编制与其测量、评价目标相对应,根据测量目标与指导思想进行命题是物理试卷编制的基本策略。

以通过对试卷的编制的原则的剖析来谈谈初中物理试卷的编制。

%1.初中物理试卷编制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编制试卷需遵循的首要原则。

试卷中的任何一道试题,不能有科学性、知识性缺陷, 不能与实际相矛盾,不能把几种毫不相关的现象、过程等拼凑成一种特殊的情境,不能主观想象和无根据的臆造试题。

试题的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根木,关系到试卷编制的成败。

2.时代性原则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试题必须注意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联系科学技术的前沿,联系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等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对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关注国家、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发展性原贝g随着课程改革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不再是过于单一的甄别选拔功能,而是逐渐向甄别选拔和促进学生发展功能相结含发展。

试题的难度不宜过大,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准。

4.开放性原则试题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度。

试题的结论或条件、试题的情景或过程、试卷的策略或形式等都可以开放。

在编制试题时:要有一定数量的试题,其解答思路不要过于模式化、单一化; 部分试题,其答案可以不是唯一的;少数试题,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

试题的编制应具有开放性的时代气息,不要过于严肃呆板。

5.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试题内容要与学生生活实践和社会实际紧密相连,避免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试题,减少人为编造、故意绕弯设障、没有实际意义的试题。

以自然、社会、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直接问题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展望与复习对策

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展望与复习对策

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展望与复习对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物理中考是物理学业水平与升学合二为一的考试,既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又注重考查同学们的学科能力。

为此,中考物理试题体现出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同学们的学业水平;有利于指导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有利于同学们和老师的发展;有利于高一级学校择优录取新生。

《物理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教与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和评价的依据。

在迎接中考复习备考中,我们首先回顾07年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的,从中体现出哪些发展趋势,从而使复习备考重点突出,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做到复习的高效率。

一、综述07年中考物理特点,展望08命题趋势纵观xxxx年各地中考物理试题考查方式,多数省市仍采用物理单独命题,也有少数省市采用理化合场、合卷或理科综合的命题考查方式。

中考题型上,“选择、填空、作图、实验、计算”五大传统题型依然是主要的题型,“探究设计、阅读理解、综合应用、简答”等新题型也时有出现。

多数省市中考物理的试题难易比例为易中难“7:2:1”的比例,基本上遵循了“落实课改、适度创新”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及三维目标的要求。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1.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基础性由于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处于初中物理考查的核心地位。

为此,课程标准提出的首要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的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理规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逐步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纵观课改以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不难发现,突出考查同学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避免知识的简单再现和记忆,例如“力是物体对物体”、“光在均匀介质中是传播的”的此类机械重复记忆的试题很难见到,这就提醒同学们“重考查基础就是重死记硬背”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认识是肤浅和僵化的。

近二年中考物理试题的主要特征

近二年中考物理试题的主要特征

一、近二年中考物理试题的主要特征:1、命题贴近新课改理念,紧扣课本,立足基础,梯度合理。

能面向全体学生,切实降低试题的难度,注意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填空、选择题不再出现繁难和高超解题技巧的运算,实验题直接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测量、计算题都是一个问题用一个公式直接带入计算即可。

试题类型稳中有变,稳中有新。

2、试题情景注意从生活实际或问题入手,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亲近感。

如填空中有“升国旗”、“南音”、“赛龙舟”,选择中有“熊猫照镜子”、“电视遥控”,简答题有“白炽灯泡”,开放性实验探究从“文具盒”、“圆珠笔”等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行命题,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

体现物理之美,无处不在。

3、重视联系科技成果、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当前当地的热点,凸显地方特色。

注意把本地的重大时政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进行适当“包装”是试卷的一大亮点。

如填空题以“泉州”号从石井到金门首航进行速度计算的命题,计算题以“闽台缘博物馆”为素材进行命题。

试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着入点,运用科学的原理、规律与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渗透了人文精神和情感态度,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教育。

4、实验考查侧重于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分析能力,反映在中考命题中注意对物理过程和方法、实验分析、归纳的考查。

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液体密度,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都强调了过程方法的考查,还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提出合理猜想,如利用文具盒中的文具做小实验。

5、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关爱生命。

进行安全和环保教育,增强节能减耗意识。

如煤气泄漏、安全用电等题型,要求学生提出节能建议,还有以晋江垃圾发电为背景进行环保和节能的教育。

二、复习进度安排:第一轮复习:第3周~12周,侧重拓基础。

根据近年试题的内容结构及比例,力学45分占45%,电学33分占33%,热学10分占10%,光声12分占12%。

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特点与分析

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特点与分析

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特点与分析初中物理是中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其命题特点对于备考者来说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特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题目类型多样在初中物理的中考中,题目类型非常多样化。

除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之外,常常还会涉及到实验题、判断题等。

这种多样性的题型设置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应用题的增加相比于简单的概念题和计算题,中考中的初中物理试卷中更多地增加了应用题的数量。

这些应用题通常以实际情境为背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题型的设计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综合题的考查初中物理中考试卷中常常会出现综合题,要求学生在给定的背景下,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综合解决问题。

这种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整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对多个概念和定理有一定的理解。

对于备考者来说,要注意培养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点知识点的突出在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中,会对重点知识点进行突出考查。

这些重点知识点通常是对学生理解物理内容和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考察点。

备考的同学们需要加强对这些重点知识点的复习和理解,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

五、题目的灵活性初中物理中考的题目常常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表现在问题的表述、解题过程以及答案的呈现方式上。

同学们在备考阶段要注重培养转化题目的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特点主要包括题目类型多样、应用题的增加、综合题的考查、重点知识点的突出以及题目的灵活性。

备考的同学们要对这些特点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备考过程中不断强化对这些特点的应对能力。

只有充分理解命题特点,才能顺利备考,并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祝同学们在初中物理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浅谈新课程下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及趋势

浅谈新课程下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及趋势

浅谈新课程下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及趋势作者:王茂东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1年第09期在新形势下,物理“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实现了“三个转向”,即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普及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关注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具体而言,“标准”不是从学科本位的角度追求知识的全面与完整,对于概念、规律不过分追求表述的准确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而是全面考虑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作用,所以,在新课程下,物理中考命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依据《课程标准》。

紧扣教材中考物理命题严格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的试题都来源于教材或直接取自教材中的图形,使学生感到特别有亲切感,有些试题就是课本试题的原形或者进行适当的改变或变形.2.坚持“三个有利于”中考命题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第二,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第三,有利于中学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所以试题在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定律和公式的识记、理解,以及运用物理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同时,还着重加强对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3.突出学科特点,加强实验能力考查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重要手段,积极发挥实验对学生建立概念、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加强实验能力考查既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都精心设计了不少的实验题型,重视实验方法的考查,注意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要求,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培养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4.体现新课标的特点新课标中的更为突出的特点是教学面向全体,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改进评价体系;教学要求灵活多样,有弹性,有不少地方的中考试卷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如2008年福州市中考试卷就基本上链结了今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时代性很强.纵观课改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可以发现,命题的走向基本上是保持这个相对稳定的特点,相信在未来的中考试题的命制上,也不会有出现多大的变化。

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及趋势.doc

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及趋势.doc

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及趋势关注中考动向,及时了解中考政策,把握命题方向。

纵观近三年物理中考试题,不难发现其命题特点:1 •注重双基,紧扣教材中考题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近两年中考题基本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木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而且往往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此类题难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

2•联系生活,强调应用近年中考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往往提供一些具体的日常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这些理念作为物理命题的主线,充分渗透到各类题目中,而且大多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情景,要求学生对这些情景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重视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近年屮考题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实验探究,要求我们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筹描述实验结果,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二、命题趋势1 •强化实际应用分析的考查例1. (2013•长沙)下列现象中,属于采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OA.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B.冬天天冷,通过搓手发热取暖C.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发热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变热了分析: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解:A.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是馒头的一部分内能转移到空气屮了,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中考命题特点与趋势

中考命题特点与趋势
D
R
图4
例6(2009辽宁省本溪)世界各地观众都能收看 到北京奥运会,是因为电视信号可通过卫星覆盖 全球,卫星是用__________传递信息的,电视机 的元件中发光二极管是用_________(填“导体” 或“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2)物理的教科书
可以命题的范围: 正文内容、 WWW、 生活物理社会、 读一读、 信息库。
(2)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汽车的启动原理图连 接完整.说明:当钥匙插入仪表板上的钥匙孔并转动(相 当于闭合开关),电动机工作,启动轿车;电磁铁的工作 电压小于电动机的工作电压.
(3)若轿车以90kW的恒定功率启动做直线运动,运动过 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 乙所示.则在0—5s时间内,轿车发动机做功_______J, 轿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N. (4)通过测量获得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 (即从操纵制动刹车到车停下来的距离),数据如下表所 示: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 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 ▲ ;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 ▲ ;② ▲ .
例3、(2008年南京)33.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 串联电阻之和的关系”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定值电阻Rl、 R2和R3(阻值分别为 2Ω、3Ω 和6Ω )、电源(电压恒定但准确 值未知)、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只、开关和导线若干.按要 求完成以下内容: (1)图25是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器材后连接的部分电路,在图 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电压表接入电路中.
例4、(2007年南京)3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 测定风力的装置,其原理如图23甲所示.迎风板与一轻 质弹簧一端连接,穿在光滑的金属杆上,弹簧由绝缘材 料制成,均匀金属杆的阻值随长度均 匀变化,工作时 迎风板总是正对风吹来的方向.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 杆M端相连,右端 导线接在迎风板上N点并可随迎风 板在金属杆上滑动,两端导线与金属杆均接触良好. 已知电源电压恒为4.5V,定值电阻R=1.0Ω.金属杆接 入电路中的电阻Rx与迎风板所承受风力F的关系如图23 乙所示.

精选-中考物理复习要点攻略命题趋势-文档

精选-中考物理复习要点攻略命题趋势-文档

中考物理复习要点攻略命题趋势一、近几年中考试题特点1、紧扣大纲,贴近教材,立足基础,面向全体。

2、重视联系科学成果、生活和生产实际,注意把国家及本地的重大时政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进行适当整理是试题的一大亮点。

3、实验考查主要看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分析能力考查。

二、复习要点⑴ 紧扣考点,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网络在复习阶段,落实好基础,全面系统地复习,认真用好教材,不遗漏一个知识点。

首先,复习应紧扣教材,熟记基本解题方法。

基础夯实了,能力提高才有了根基。

纵观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基本上都是教材内容的重现,涵盖实验、概念、规律、例题习题、阅读材料,甚至一个插图、一个表格,一个情景,所以要研究和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

⑵ 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求学生对每件实验仪器的使用(包括调节、操作和读数),每个实验的原理、仪器选用、步骤编排、数据的测量和处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结论的总结归纳及其应用、故障的排除等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并且要求学生具有设计一些新实验的能力。

因此在做好课本上的实验基础上,再注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各种类型的实验思考题、探究题。

⑶ 注意细节,从平时即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历年的物理中考总是存在学生答题不规范而丢分的情况。

例如:计算题不写公式、直接带入数据;中间过程量开始近似;作图题光线不画箭头、过虚焦点的光线不用虚线;力的图示作用点不画在重心上,不能正确地画出力臂;电路图元件符号不标准、干路中缺少控制电路的开关、实物连线连不到接线柱上;实验设计中所测物理量不用规定的字母,结论的表述不用物理学科术语等等。

在平时练习和考试中,就要注意这些方面的训练,规范答卷。

在平时即养成严谨的处理问题的习惯。

三、关注热点问题,把握考试动态(1)科学探究方法题主要考核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教材中运用了常考的控制变、建立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转换法、类比法。

常考:控制变量法、替代或等效法(2)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数据、图象、漫画)根据题目要求,通过观察分析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物理学科中考命题试卷特点

物理学科中考命题试卷特点

物理学科中考命题试卷特点注重全面考查、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发展潜能的考查,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考出来,把学生的自信考出来,把课堂表现考出来,把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考出来”为目标,考虑了今年特殊时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较好地体现了物理学科特点和北京特色。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育人导向本试卷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考试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

如第7题通过古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考查声音的三要素;第32题阅读材料以“原子钟”为背景,通过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展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瞩目成就,引导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重要价值,并通过“日晷”有机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本质本套试卷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素材上注重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从核心概念的理解、重要规律的应用、重点实验的探究等角度设计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得出过程的理解、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试题大多涉及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扎实、宽厚。

基本技能包括测量、读数、作图、实验操作等。

主干知识包括密度、压强、功和功率、欧姆定律。

2 注重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注重渗透学科思想方法本试卷关注运用物理概念与规律解释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渗透学科思想方法。

如第15题密度计的题目,考查学生运用二力平衡、沉浮条件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图像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31题以“探究材料导电性”为背景,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考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

3 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试题中以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为考查重点,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细致、全面。

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趋势

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趋势

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趋势随着物理知识的日益深入人心,初中物理中考命题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分析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的趋势,并探讨其中的原因。

首先,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的趋势之一是注重实践应用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而现代物理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物理中考试题也趋向于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例如,命题者会设置一些实验题或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考察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其次,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的趋势之二是强调综合能力的考查。

物理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与生活密切相关,与其他学科也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命题者倾向于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一道题目可能会要求学生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的能力。

第三,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的趋势之三是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物理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因此,命题者会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题目,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一道题目可能会给出一组实验数据和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推理回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

最后,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的趋势之四是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之间的融合,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命题者倾向于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与其他学科相关的问题的题目。

例如,一道题目可能会给出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运用物理知识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中考命题的趋势是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强调综合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融合跨学科知识。

这一趋势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趋势,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物理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全国中考物理学业试卷特点与命题趋势预测及复习建议

全国中考物理学业试卷特点与命题趋势预测及复习建议

全国中考物理学业试卷特点与命题趋势预测及复习建议DIV.MyFav_1305856000196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305856000196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05856000196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305856000196H2{FONT-WEIGHT: 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9pt; FONT-STYLE: italic;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305856000196 H3{FONT-WEIGHT: normal;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TEXT-INDENT: 4pt; FONT-STYLE: italic;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305856000196P.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305856000196 LI.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 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center}DIV.MyFav_1305856000196 DIV.MsoHeader{BORDER-RIGHT: medium none;PADDING-RIGHT: 0cm; BORDER-TOP: medium none; PADDING-LEFT: 0cm; FONT-SIZE: 9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medium none; LAYOUT-GRID-MODE: char;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medium non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center}DIV.MyFav_1305856000196 P.MsoFooter{FONT-SIZE: 9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05856000196LI.MsoFooter{FONT-SIZE: 9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Roman"}DIV.MyFav_1305856000196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Roman"}DIV.MyFav_1305856000196SPAN.CharChar1{FONT-FAMILY: "Times NewRoman"}DIV.MyFav_1305856000196SPAN.CharChar{FONT-FAMILY: "Times NewRoman"}DIV.MyFav_1305856000196SPAN.CharChar3{FONT-STYLE: italic;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05856000196SPAN.CharChar2{FONT-STYLE: italic;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305856000196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305856000196 OL{MARGIN-BOTTOM: 0cm}DIV.MyFav_1305856000196UL{MARGIN-BOTTOM: 0cm}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终端显示之一,因此各地中考学科的命题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质量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全局性的导向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及趋势关注中考动向,及时了解中考政策,把握命题方向。

纵观近三年物理中考试题,不难发现其命题特点: 1.注重双基,紧扣教材中考题都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近两年中考题基本摒弃了纯粹考查记忆性知识的试题,更多的是将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真实、生动、具体的情景下进行考查,而且往往是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此类题难度不大,但是情景性强,涉及面广。

2.联系生活,强调应用近年中考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试题往往提供一些具体的日常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这些理念作为物理命题的主线,充分渗透到各类题目中,而且大多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情景,要求学生对这些情景作出合理的判断,从而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分析与解决过程来考查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重视科学探究,注重过程与方法近年中考题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注重实验探究,要求我们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二、命题趋势1.强化实际应用分析的考查例1.(2013•长沙)下列现象中,属于采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B.冬天天冷,通过搓手发热取暖C.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发热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变热了分析:本题抓住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解:A.刚从蒸笼里拿出的馒头,放一阵子变凉了,是馒头的一部分内能转移到空气中了,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B.两手互相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用锤子敲打石头时,锤子对石头做功,同时石头也对锤子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锤子发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活塞压缩空气做功、克服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使打气筒壁变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判断是做功还是热传递,关键看能量是发生了转化还是转移。

例2.(2013•淄博)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是茶叶的升华现象B.泡茶时,部分茶叶上浮――是由于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C.茶水太烫,吹一吹凉得快――是由于吹气加快了茶水的蒸发D.透过玻璃茶杯看到手指变粗――是由于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①我们闻到物体散发出来的气味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②浸没水中的物体,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③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④凸透镜能将物体放大。

解:A.茶香飘满屋是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不是升华现象,本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茶叶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时,茶叶上浮,本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吹一吹茶水,加快了茶水表面空气流速,使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有降温的作用,本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装水的茶杯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透过玻璃茶杯会看到手指变粗,本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学中的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特点、原理做到灵活运用。

2.注重考查学生动笔作图及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图1例3.(2013•日照)如图1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法。

分析: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定滑轮,然后再绕过动滑轮。

本题中,要求最省力,应选第二种。

图2解: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2所示。

点评:本题画最省力的绕绳方法: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

例4.(2013•日照)声控开关在静音时处于断开状态,在接收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时会自动闭合一段时间。

某地下通道两端的入口处各装有一个声控开关来控制同一盏电灯,为确保行人不管从哪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源发光,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卡上按题意要求将图3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图3分析:串联电路中,各开关相互影响,并联电路中,各开关互不影响,据此结合题意来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

解:两个声控开关串联会相互影响,只有都闭合时灯才发光;两个声控开关并联会互不影响,可以独立控制灯的亮灭,根据“为确保行人不管从哪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源发光”,所以两开关应并联,如图4所示:图4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能力,能够根据题意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概念性强,要求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例5.(2013•重庆)在图5所示的四种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A.拉小车B.划木筏C.提水桶D.拉弹簧图5A.小车受力被拉动后惯性增大B.使木筏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C.水桶提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小D.弹簧被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分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所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解: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小车的惯性大小与其是否受力无关,只与小车的质量有关,故A错误。

B.人在划木筏时,木筏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给木筏一个向前的力,从而使木筏前进,因此使木筏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B错误。

C.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同一物体所处的高度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因此水桶被提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故C错误。

D.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弹簧被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D正确。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知识和重力势能等问题,属于中考常见题型,需要同学们认真掌握。

4.考查学生分析图象并获得信息的能力例6.(2013•成都)如图6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85N的水泥桶,动滑轮重为15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工人在将水泥桶匀速向上拉的过程中,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7所示。

由此可知()图6图7A.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为3m/sB.0~10s内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做的功为900JC.0~8s内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为684JD.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为30W分析:(1)由图7中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可知水泥桶匀速上升,由图知在10s内上升了3m,利用速度公式求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

(2)从滑轮组的结构图上得出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n,则s=nh。

由图知0~10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求出拉力端移动的距离,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利用F=(G轮+G物)/n求拉力大小,再利用W=Fs求拉力做的功。

(3)利用s=vt求出0~8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利用W=Gh求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

(4)上面求出了拉力F,再求出拉力端移动的速度,利用P=Fv求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

解:A.由图知水泥桶在10s内上升了3m,水泥桶匀速上升的速度:v=3m10s=0.3m/s,故A错。

B.由图知0~10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1=3m,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3h1=3×3m=9m,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F=(G轮+G物)/n=(285N+15N)/3=100N,拉力做的功:W=Fs=100N×9m=900J,故B正确。

C.在0~8s内水泥桶上升的高度h2=vt=0.3m/s×8s=2.4m,建筑工人对水泥桶做的功:W=Gh2=285N×2.4m=684J,故C正确。

D.拉力端移动的速度:v′=3v=3×0.3m/s=0.9m/s,建筑工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P=Fv=100N×0.9m/s=90W,故D错。

故选BC。

点评:本题虽然是选择题,其实是一道比较复杂的计算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滑轮组s=nh的理解和运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利用F=(G轮+G物)/n求拉力大小是本题的关键。

5.实验题目的难度在增加例7.(2013•苏州)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一些猜想,同学们将对猜想进行验证。

(1)如果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机械效率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为。

(2)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两个猜想:猜想A: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有关;猜想B:两个相同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有关;(3)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准备分别按甲、乙、丙和丁的滑轮组进行实验。

图8(a)按图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A的,若实验测得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A是错误的;(b)按图滑轮组准备做的两个实验是用来验证猜想B的,若实验测得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不相等,则可初步判断猜想B是(填“正确”或“错误”)的。

(4)接着,小组进行了实验验证。

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a.要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细线的绕法是否有关,除了需要保持滑轮数目、规格相同外,还要提起相同的重物;b.要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滑轮组提升的物重是否有关,除了需要保持滑轮数目、规格相同外,还要绕线方法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