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
药理学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f923b0f0722192e4536f6ab.png)
药理学实验指导中药教学部重庆邮电学院生物学院二O O四年六月前言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药理学理论,还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严密的科学思维方法。
为了使各专业的学生能深入理解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特编写了这本《药理学实验实验指导》。
本实验指导选择的实验内容经典、实用,做到既与理论课有密切联系,又有实验课的独特体系;既有整体动物(包括清醒动物和麻醉动物)实验,又有器官水平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设计性实验,还有综合性实验。
从而使学生初步具备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解基本理论,从而初步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同学们做到下列事项:一、遵守纪律,提前5分钟到达实验室,因故外出或早退应向老师请假。
进入实验室必须身穿白大衣,不许穿拖鞋,衣着整洁干净。
实验时应严肃认真,不高声谈笑,不进行实验室无关的活动。
违者将给予一定的处罚。
二、实验前:1.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2.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和生理学、生化学等方面理论知识做到充分理解;3.预测实验中各个步骤可能出现的情况;4.注意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三、实验时:1.实验者必须先熟悉仪器的使用要点,而后运用。
仪器损坏或失灵,应请老师修理或调换。
违章操作使仪器损坏者,要进行赔偿。
各小组实验器材不得调换。
公用物品用完后放回原处。
2.实验时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好,正确装置;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给药量,防止出现差错意外;3.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药物反应出现的时间、表现以及最后转归,联系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4.注意节约实验材料。
四、实验后:1.整理实验结果,经过分析思考,写出实验报告(①.名、班级、组别、日期、操作者②.题目、目的、简要方法(包括仪器,药品等).③实验结果是实验中最重要的部分,应该忠实,正确地记述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药理学实验部分
![药理学实验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37bec989ec3a87c24028c4c5.png)
药理学实验部分实验一甘草和半夏对豚鼠组胺引喘的平喘作用实验二对附子所致小白鼠中毒解救方案的的筛选实验三芫花与甘草配伍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及急性毒性比较实验四丹参和复方丹参对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实验五生大黄、制大黄以及大黄与芒硝配伍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实验六三七和银杏叶对大鼠凝血时间和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七薄荷油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实验一甘草和半夏对豚鼠组胺引喘的平喘作用【目的】观察药物对气管收缩剂的拮抗作用,掌握甘草和半夏对豚鼠的平喘作用。
【原理】哮喘是一种以呼吸道炎症和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呼吸道炎症、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性收缩、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及呼吸道腺体分泌亢进等多个环节。
凡能拮抗发病病因或缓解喘息症状的药物均有平喘作用。
【材料】1.动物:豚鼠,体重100~152g,♀♂兼用。
2.器材:药物喷雾装置,1ml注射器。
3. 药品:生理盐水,0.4%磷酸组织胺溶液,甘草和半夏水煎液(甘草2g和半夏5g,共煎成10ml),1.25%异丙肾上腺素溶液,0.1%肾上腺素注射液。
【实验步骤】1.动物筛选:取150~200g豚鼠,放入约4L的玻璃喷雾箱内,以400mmHg的恒压喷入0.4%磷酸组织胺溶液约8~15s,密切观察豚鼠反应,如见抽搐跌倒,应立即将其取出,以免死亡,并记录引喘潜伏期(从喷雾开始到跌倒实践)。
正常豚鼠引喘潜伏期不超过150s,如>150s认为不敏感,不予选用。
2.次日取经过筛选的豚鼠4只,分别腹腔注射甘草和半夏水煎液0.2ml/100g,1.25%异丙肾上腺素溶液0.1ml/100g(12.5mg/Kg),0.1%肾上腺素注射液0.1ml/100g(1mg/Kg),生理盐水0.1ml/100g,30min后测其引喘潜伏期。
【实验结果】甘草和半夏对豚鼠组胺引喘的平喘作用组别体重(g)药物给药量(ml)引喘潜伏期(s)1 生理盐水2 异丙肾上腺素3 肾上腺素4 甘草和半夏水煎液【注意事项】各鼠每天只能测引喘潜伏期一次,如一天内测多次会影响实验结果。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48c566cdcc17552706220807.png)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药学实验(药理学实验)实验五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硫酸镁)作用的影响,了解核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作用的原因;掌握硫酸镁的作用以及小鼠灌胃、腹腔注射方法实验原理硫酸镁为一种容积性泻药(此外还有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口服在肠道难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产生泻下作用。
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由于Ca2+和Mg2+化学结构相似,Ca2+和Mg2+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Ca2+参与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而Mg2+拮抗Ca2+这种作用,结果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减少,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肌肉松弛。
同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因此产生抗惊厥及降压效果。
本实验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
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
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除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
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
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药理学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7a9cc0fa32d7375a41780c4.png)
药理学实验指导(供自学助考班用)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常用动物捉拿、给药【目的】1、学习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2、掌握药理学实验常用动物捉拿、给药方法。
【器材】1ml、5ml、20ml注射器,大、小鼠灌胃针头,4号、6号注射针头,250ml烧杯、鼠笼(或铁丝笼),天平秤、砝码。
【药品】0.9%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大鼠、家兔。
【内容】一、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1、蛙和蟾蜍左手握持蛙或蟾蜍,食指和中指夹住左前肢,拇指压住右前肢;右手将双下肢拉直,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将其压住而固定。
此法用于淋巴囊注射。
毁脑和毁脊髓则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持蛙或蟾蜍的头部,拇指和无名指小指握持双下肢,右手持刺针进行操作。
2、小白鼠可采取双手法和单手法两种形式。
双手法:右手提起鼠尾,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方轻拉,小白鼠则将前肢固定于粗糙面上。
此时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白鼠颈背部皮肤,并以小指与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于手中。
单手法:小白鼠置于笼盖上,先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鼠尾,手掌尺侧及小指夹住尾根部,然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颈部皮肤。
3、大白鼠大白鼠容易激怒咬人,捉持时左手应戴防护手套或用厚布盖住大鼠,先用右手抓住鼠尾,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头部,其余手指与手掌握住背部和腹部。
不要用力过大,切勿捏其颈部,以免窒息致死。
4、家兔用左手抓住颈背部皮肤(抓的面积越大,其吃重点越分散)。
将兔提起,以左手托住其臀部,使兔呈坐位。
二、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1、小白鼠给药途径与方法灌胃(ig):左手固定小鼠,右手持灌胃器,灌胃针头自口角进入口腔,紧贴上腭插入食道。
如遇阻力,将灌胃针头抽回重插,以防损伤。
常用灌胃量为0.1~0.2ml/10g。
皮下注射(ih):可用腹部、背部、腹股沟的皮下,此处皮肤比较松弛,也可由助手协助。
注药量一般为0.1~0.2ml/10g。
肌肉注射(im):一人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和尾巴,另一人持连4号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刺入后腿外侧肌肉。
河北医大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04基本实验项目-9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河北医大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04基本实验项目-9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扭体法)](https://img.taocdn.com/s3/m/43ebc4e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c.png)
实验九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目的】观察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原理】延胡索能活血行气止痛。
小白鼠腹腔受化学药物刺激,表现为扭体反应,以此作为指标、观察金铃子散的镇痛作用。
【器材】注射器、烧杯、鼠笼、计时器等。
【药品】延胡索水煎液lg/ml、0.6%醋酸溶液、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
【方法】将小鼠称重、标记后随机分组。
给药组灌服延胡索水煎液0.3ml∕10g,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
给药后30min,各鼠腹腔注射0∙6%醋酸溶液0.2ml/只。
观察并记录注射醋酸溶液后15~30min内出现扭体反应(腹部收缩内凹、伸展后肢、臀部抬高、蠕行)的次数及时间。
计算延胡索的镇痛百分率。
镇痛率二(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金铃子散组平均扭体次数)÷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XlO0%
【结果】将实验结果填入表内。
延胡索对小鼠的镇痛作用(□±SD)
【注意】
(I)0.6%醋酸溶液必须临用前配制。
(2)若延胡索为生品,煎煮时可加入0.1%醋酸或食用醋适量,以助生物碱成分溶出。
(3)小鼠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差异甚大,据药理学惯例,镇痛百分率须大于50%才认为有镇痛作用。
(4)也可用0.01%酒石酸睇钾溶液0.2ml∕只致痛,作扭体实验。
(整理)药理实验课讲义(药学专业)
![(整理)药理实验课讲义(药学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e1635ef8dd88d0d233d46af1.png)
药理学实验须知一、明确药理实验的目的要求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目的任务一方面是验证理论,巩固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掌握研究药物作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对科学工作严肃的态度,严肃的方法和严格的要求,培养根据客观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初步基础,以便为实现中西医药结合作出贡献。
药理实验包括进行实验操作(有些部分可进行病例讨论)、整理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等环节。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前应作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实验中出现忙乱和差错。
实验过程中要在教师指导下加强培养独力操作能力,克服对教师的依赖性。
通过实验操作要求在生理生化实验的基础上掌握固定动物和各种给药方法,掌握剂量换算和麻醉方法,学会观察记录主要生理生化指标,掌握注射器、天平、磅秤、二导生理记录仪、药理生理多用仪及描记装置等用法,掌握离体心脏、肠管、子宫和在体动物血压、呼吸及各系统药物的主要实验方法。
二、作好实验结果的处理药理实验结果有生理记录仪等记录的曲线、测量资料(如血压、心率、瞳孔大小、睡眠时间等测量的数据)和计数资料(如动物死活数、阴性和阳性反应数等数据)等几种。
要如实地准确地对观察到的数据及时加以记录,决不可想当然地用主要观想象或书本理论代替实验观察到的客观事实。
实验完毕对结果分别加以整理。
记录曲线要加以剪裁。
注明动物性别、体重、日期、实验题目、给药剂量等。
计数资料和测量资料应酌情列表或画图以便比较,使结果一目了解。
三、写好实验报告写实验报告是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和概括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训练方法。
每次实验后要求用统—实验报告本写好报告,交负责教师评阅。
在实验报告中要求列出实验题目、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有时要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原理或对实验结果异常的原因略加讨论。
讨论不可离开实验结果去抄书。
实验指导所列思考题或讨论题是为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如果与实验结果无关,不必写入实验报告。
药理实验指导【精选文档】
![药理实验指导【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58fb7b1767f5acfa0c7cd9c.png)
药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
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实验材料】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实验步骤】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
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4.填表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注意事项】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实验材料】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2.药品:0。
1%,1%,2%戊巴比妥钠溶液【实验步骤】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
1ml/ 10g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
1ml/10g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药理学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4f5c5f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e.png)
药理学实验指导2实验报告的写作2.1实验题⽬实验题⽬⼀般应包括实验药物、实验动物、实验主要内容等。
如“⼼得安对⿇醉⽝的降压作⽤分析”,“普鲁卡因肌注对⼩⿏局⿇作⽤及中毒抢救”,“奎尼丁抗电诱发的蛙⼼⼼律失常的作⽤”等。
2.2实验⽬的2.3实验⽅法2.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需绝对保证其真实性。
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草稿本上记录,实验告⼀段落后⽴即进⾏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搁置了长时间后再作整理,否则易致遗漏或差错。
实验报告上⼀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
但原始记录应予保存备查。
2.5讨论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分析和讨论。
不能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
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的。
如果属于⾮预期的,则应该分析其可能原因。
讨论的描述⼀般是:⾸先描述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对此现象提出⾃⼰的看法或推论,最后参照教科书和⽂献资料对出现这些现象的机制进⾏分析,如实验观察到⽤药后动物出现了什么现象,提⽰了该药可能具有什么药理作⽤,⽂献曾报道该药可对什么受体有作⽤。
因此,可初步推测该药的这种药理作⽤可能与其作⽤于什么受体有关。
2.6结论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归纳出来的概括性判断,也就是对本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要总结。
不必再在结论中重述具体结果。
未获证据的理论分析不能写⼊结论。
第⼆章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药理学研究的⽬的是通过动物实验来认识药物作⽤的特点和规律,为开发新药和评价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物学研究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要取得精确可靠的实验结论必须进⾏科学的实验设计,因此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重复“重复”包括两⽅⾯的内容,即良好的重复稳定性(或称重现性)和⾜够的重复数,两者含意不同⼜紧密联系。
有了⾜够的重复数才会取得较⾼的重现性,为了得到统计学所要求的重现性,必须选择相应的适当的重复数。
统计学中的显著性检验规定的P<0.05及P<0.01反映了重现性的⾼低;“P”表⽰不能重现的概率。
药理学实验指导实验报告(3篇)
![药理学实验指导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61a77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8.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药理学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药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规范性和严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药物的基本作用、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和传出神经系统药对动物腺体分泌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1. 药物的基本作用:通过观察药物对实验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
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通过不同剂量药物对实验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了解剂量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
3.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给药途径对实验动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了解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通过测定药物在实验动物体内的血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5. 传出神经系统药对动物腺体分泌的影响:通过观察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实验动物腺体分泌的影响,了解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小白鼠、家兔等。
2. 药物:阿托品、新斯的明、肾上腺素、普萘洛尔等。
3. 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药物的基本作用(1)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3)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在不同时间点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将实验动物分为高、中、低剂量组。
(2)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
(3)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在不同剂量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3.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将实验动物分为口服组、腹腔注射组、静脉注射组。
(2)分别给予药物。
(3)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4. 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测定(1)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药理学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d81c846579563c1ec4da7113.png)
实验一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LD50)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它表示能使 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 LD50 需用一批 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对不同实验对象的 LD50 值不同。
【实验目的】 1. 掌握半数致死量测定的基本方法和寇氏法的适用条件。 2. 熟悉动物的常用分组方法。 3. 了解寇氏法公式的推导过程。 【实验条件】 寇氏法(Kärbar 氏法) 测定 LD50 的方法有很多,如目测机率单位法、直线回归法、累计法、序贯法以及 Bliss 法等。其中 Bliss 法为最经典、最准确的方法,但需要用计算机和相应软件来完成。由 于寇氏法较常用,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专门介绍之。 【实验条件】 1. 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差级数)分组。 2. 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 “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n)应为 0%,最大剂量组 的死亡率(Pm)应为 100%;如果 Pn < 20% 或 Pm > 80% 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 Pn > 20% 或 Pm < 80% 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实验动物】 小白鼠 【实验药品】 不同浓度敌百虫、苦味酸 【实验器材】 鼠笼、动物天平、1ml 注射器、电子计算器 【实验步骤】 1.预备实验 ①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Dm)和一个 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Dn)。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 观察 2~3 只动 物的死亡情况。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直到找出 Pm = 100 % 和 Pn = 0% 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⑷计算注意事项:①发令后开始计算;时间到,立即停止计算。 ②实验开始后,一定尽全力进行计算。③中间对计算结果不能修改,否则统计时按 错误计算。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100976d5804d2b160b4ec0a9.png)
药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
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实验材料】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实验步骤】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应。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端坐骨神经周围,注射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待小白鼠抽搐明显时,立即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注意事项】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实验材料】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2.药品:0.1%,1%,2%戊巴比妥钠溶液【实验步骤】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给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0.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 10g 给2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给3号小白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68b749bed0d233d4b14e695c.png)
药学实验(药理学实验)实验五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硫酸镁)作用的影响,了解核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作用的原因;掌握硫酸镁的作用以及小鼠灌胃、腹腔注射方法∙实验原理硫酸镁为一种容积性泻药(此外还有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口服在肠道难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产生泻下作用。
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由于Ca2+和Mg2+化学结构相似,Ca2+和Mg2+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Ca2+参与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而Mg2+拮抗Ca2+这种作用,结果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减少,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肌肉松弛。
同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因此产生抗惊厥及降压效果。
本实验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
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
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除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
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
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dbca8dd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b.png)
药理实验指导总论、链霉素毒性、肝脏在药物代谢中得作用一、药理学实验课得目得与要求:(一)目得:(1)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得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得科学途径(2)验证药理学中得重要基本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得基本概念。
(3)培养对科学工作得严肃得态度、严格得要求、严密得工作方法与实事求就是得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二)要求:(1)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方面得理论知识,并领会实验设计得原理。
(2)实验时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整理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思考,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并做好实验室得清洁卫生,关好水、电。
二、实验设计得基本原则(1)重复性(2)对照性(3)随机性三、药理学实验得一般方法与技术(一)实验动物选择得原则与方法1、首先要根据实验得目得选择实验动物2、选用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得实验动物3、选用容易获得、价格便宜、易于饲养与管理得实验动物4、必须注意实验动物种类、品系得质量及健康状况就是否良好5、选用人畜共患疾病得实验物物与传统应用得实验动物(二)实验动物得选择:常用得实验动物有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猫、狗。
常根据不同得实验目得与要求选用不同得实验动物,所选用得动物必须能较好地反映试验药物得选择性作用并符合节约得原则。
蛙与蟾蜍:离体心肌,观察药物对心脏得作用。
坐骨神经与腓肠肌,观察药物对周围神经肌肉或横纹肌得作用。
小白鼠:1、小鼠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动物。
2、成熟早,繁殖力强。
3、体形小,易于饲养管理。
4、性情温顺,胆小怕惊。
5、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
6、便于提供同胎与不同品系动物。
7、喜居于光线较暗得安静环境,习于昼伏夜动,喜欢啃咬。
8、体小娇嫩,不耐饥饿,不耐冷热,对环境得适应性差。
9、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
《实验实训指导书》(药理学)
![《实验实训指导书》(药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c5595300912a21614792945.png)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技术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2、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3、培养科学思维。
实验内容:一、药理实验的基本目的与要求二、实验动物:1、动物的选择;2、动物的标记与捉拿、固定方法;3、动物的取血方法(尾尖、眼眶静脉丛、摘眼球、断头);4、动物的给药方法(灌胃、腹腔、皮下、尾静脉);5、动物的麻醉方法;6、动物的处死方法。
三、实验设计基本原则。
实验步骤: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目的与要求药理学实验课在药理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加深理解与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也是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
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做到下列事项: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2. 实验时:(1)实验分小组进行,实验前分工明确,实验时密切配合;(2)确定实验仪器、药品、动物与实验指导相符时,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保管;(3)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4)注意爱护动物、节约实验药品;(5)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肃静、清洁。
3. 实验后: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⑶整理实验结果,经分析思考作出结论,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老师。
实验报告的书写1.题目2.目的3.原理4.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5.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6.结果:要求真实、清楚;7.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败的原因;8.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河北医大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04基本实验项目-16川贝枇杷膏对小白鼠的止咳作用(潜伏期观察法)
![河北医大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04基本实验项目-16川贝枇杷膏对小白鼠的止咳作用(潜伏期观察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ca7533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8.png)
实验十六川贝枇杷膏对小白鼠的止咳作用(潜伏期观察法)
【目的】学习氨水引咳法,观察川贝枇杷膏的止咳作用。
【原理】氨水为一化学刺激性物质,其气雾吸入呼吸道后,刺激呼吸道上皮下的感受器,可引起咳嗽。
川贝枇杷膏有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咳嗽气喘,咳痰不畅,以及肺虚久咳等多种类型咳嗽。
对这一实验性咳嗽有抑制作用。
【器材】广口瓶(250ml)、注射器(lr∩L10ml)、针头、灌胃针头、秒表。
【药品】浓氨水(25~28%)、生理盐水、紫苑水煎液(lg/ml)。
【动物】小白鼠。
【方法】取健康小鼠,按体重均分2组,每组5只,第一组灌服川贝枇杷膏0∙2ml∕Iog第二组服同容积生理盐水灌胃给药Ih后,将小鼠放入250ml 的广口瓶内,放入粘有浓氨水的棉球。
观察小鼠咳嗽动作(腹肌收缩、张大嘴、有时可有咳声),记录小鼠咳嗽的潜伏期(由放入棉球开始至发生咳嗽所需的时间为潜伏期),并计算镇咳率。
镇咳率二(用药组咳嗽潜伏期一盐水对照组咳嗽潜伏期)/盐水对照组咳嗽潜伏期XIo0%
【结果】J11贝枇杷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咳嗽潜伏期延长,表明有显著的止咳作用。
按表填写数据。
川贝枇杷膏对小鼠的止咳作用(□±SD)
(1)每次做完实验,小鼠取出后,广口瓶用湿抹布擦净,使余气散尽。
否则会影响下一只小鼠咳嗽潜伏期时间。
(2)放入粘有浓氨水的棉球后,广口瓶要迅速盖紧,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思考题】结合实验,讨论影响本实验的因素及实验结果的意义。
河北医大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04基本实验项目-8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河北医大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04基本实验项目-8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50dcb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b.png)
实验八延胡索对小白鼠的镇痛作用(热板法)【目的】了解热板法筛选镇痛药的实验方法;观察延胡索的镇痛作用。
【原理】延胡索能活血行气止痛。
热板法是筛选镇痛药的经典方法:小鼠的足部受热板刺激而产生疼痛时,就发生舔足的特殊反应。
以接触热板到舔后足所需的时间作为痛阈值,以此为观察指标。
【器材】恒温水浴箱、大烧杯(500ml)、秒表、天平、注射器(ImI)、鼠笼。
【药品】延胡索水溶液4g∕mk生理盐水、苦味酸。
【动物】雌性小白鼠。
【方法】调节热板仪温度,水温恒定在55±0.5o C o每次取小鼠2只,放入热板仪内。
记录自放入热板仪至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
凡30s 内不出现舔后足者,弃之不用。
依次测量各小鼠的痛阈值。
取预选合格的小鼠8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编号、再重测痛阈1次,将两次痛阈的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然后,第一组灌胃延胡索液0.2ml/:LOg,第二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
给药后的15、30、45、60、90min测定各鼠痛阈值。
若小鼠在热板上60s仍无痛觉反应,应取出,按60s计。
将结果记入表内,按不同时间测定的各鼠痛阈平均值计算用药后痛阈提高的百分率。
痛阈提高率二(给药后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XIO0%【结果】按表进行记录。
延胡索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注意】(1)室温以15~20。
C为宜,过低则小鼠反应迟钝,过高则过于敏感,而引起跳跃,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2)正常小鼠一般放入烧杯后10~15s内出现不安,举前肢,踢后肢,跳跃等显现。
这些动作均不作为疼痛指标,只有舔后足才作为疼痛的指标。
(3)一般不选用雄鼠,因雄鼠阴囊可触及烧杯底部,易呈现敏感反应,影响结果。
【思考题】试述延胡索镇痛的有效成分及机理。
药理学实验指导(全)@哈医大
![药理学实验指导(全)@哈医大](https://img.taocdn.com/s3/m/7193a7f4f90f76c661371a48.png)
3.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5毫升,观察血压和尿量有何变化?
4.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观察血压和尿量有何变化?
5.取尿液2滴进行尿糖定性实验,然后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毫升,观察动脉血 压和尿量的变化。在尿量明显增多时,再取尿液2滴作尿糖定性实验,并绘制时量曲线, 保留给药前后尿液。
实习名称
发热与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
上课类型
实验课
实验的目的、意义
了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筛选方法健康家兔三只,称重标记。分别测量其正常直肠温度。
2、甲、乙两只家兔由耳缘静脉注射伤寒副伤寒二联菌苗1ml/kg,丙兔由耳缘静脉注 射0.9%生理盐水1ml/kg。
3、0.5h~1h后测三只家兔的直肠温度,待甲、乙两兔体温升高1°C后,甲、丙两兔给 与口服1.5%阿司匹林混悬液10ml/kg,乙兔给与0.9%生理盐水10ml/kg。
实习名称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上课类型
实验课
实验的目的、意义
观察给药途径不同,动物对药物反应有何不同。 实验的内容
1. 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编号并称重。1号小白鼠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 液0.3ml,2号小白鼠经口灌胃10%硫酸镁0.6ml。观察并比较两鼠有何不同现象发生,为 什么?
21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的影响实验室药理学教研室学生实验室实习名称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的影响上课类型实验课实验的目的意义以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观察苯巴比妥及氯霉素对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的影响从而验证他们对肝药酶的诱导及抑制作用
New Page 1
尿液的生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注意事项
药理学实验指导(临床)
![药理学实验指导(临床)](https://img.taocdn.com/s3/m/07d189d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3.png)
药理学实验指导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 不仅仅是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 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更重要的是培养智能, 即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 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初步具备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要求做到下列事项:实验前: 1.仔细预习《药理学实验指导》, 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 领会其设计原理。
2.结合实验内容, 复习有关药理学、生理学、生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
预测实验中各步骤可能出现的情况, 注意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实验时: 1.实验分小组进行,每次实验前做好明确分工,同时要密切配合,使实验时能各尽其责,有条不紊地完成实验。
2.先检查仪器、药品、动物是否与实验讲义相符合,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
3.严格按实验讲义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给药量,注意爱护动物和标本,节约实验材料和药品。
4.保持实验室肃静和实验台面清洁与整齐,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则,当仪器损坏时,应立即报告老师,按规章处理。
5.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随时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及最后结果。
实验后:1.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精通实验内容及各项实验在整个实验课中所处的地位。
2.指导实验课要认真、耐心,指导学生实验技术和操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作风。
3.仔细阅读实验报告,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工作。
4.指导教师带实验课前必须参加预实验,是正式实验前的关键步骤,根据预试所得结果或实验,对原实验设计作必要的修正,是指导药理实验课不可缺少的步骤,通过预试验可以解决,修正实验动物种类和例数,检查观察指标是否客观、灵敏、可靠,改进实验方法,和掌握熟悉实验技术,摸索药物剂量、浓度与反应关系,以便确定最适剂量,并拟出实验记录格式,并进行修正,确保正式实验有条理、按秩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实验(药理学实验)实验五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硫酸镁)作用的影响,了解核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作用的原因;掌握硫酸镁的作用以及小鼠灌胃、腹腔注射方法实验原理硫酸镁为一种容积性泻药(此外还有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口服在肠道难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产生泻下作用。
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由于Ca2+和Mg2+化学结构相似,Ca2+和Mg2+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Ca2+参与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而Mg2+拮抗Ca2+这种作用,结果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减少,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肌肉松弛。
同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因此产生抗惊厥及降压效果。
本实验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
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
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给药途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除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
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
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有的药物在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关消除。
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
注射、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肝代谢。
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实验器材1ml注射器2支、小白鼠灌胃针头1个、5号针头1个、250ml烧杯2个药品与试剂10%硫酸镁溶液,苦味酸实验内容1.小鼠腹腔注射硫酸镁的症状。
2.小鼠灌胃给予硫酸镁的症状。
实验步骤1.取健康小白鼠2只,称体重后,分别作标记(1,2号),然后观察正常活动情况。
2.1号小白鼠从腹腔注射10%硫酸镁溶液0.1ml/10g体重,给2号小白鼠以同样剂量灌胃。
3.用烧杯罩住小白鼠,观察并比较两鼠的肌张力、呼吸频率和排粪便情况。
腹腔注射法:左手持鼠,将腹部朝上,右手持注射器,针头刺入方向与腹部呈45°角,一般由左或右下腹部刺入,为避免刺伤内脏,可将头部放低,使脏器移向横膈肌,注意勿刺破肝脏和膀胱,当针头刺入腹腔时,有落空感即可给药。
灌胃给药法:用左手固定小白鼠,使其头部充分伸直,但不宜抓得过紧,以免窒息。
右手拿起连有小白鼠灌胃针吸好药的注射器,将针头小心地自口角插入口腔,紧贴上颚入胃,注入药液,操作时,应避免灌胃针插入气管。
插入时遇有阻力应抽出再试,如错插入气管注药时可立即死亡。
注射量0.1-0.25ml/10g。
实验结果组别给药途径给药前给药后呼吸肌张力大便呼吸肌张力大便1 2 i.p p.o注意事项灌胃前可给少量的水,灌胃方法要正确,一旦刺破食管或胃壁,药物进入胸腹腔,给药途径则发生改变。
腹腔注射时小鼠头部放低,6号半针头进针约1/3即可,以免刺中脏器。
使用注射器时,刻度面朝上,以便准确读取所注射的药量。
思考题灌胃和腹腔注射硫酸镁的效应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二)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目的不同给药剂量对药物(戊巴比妥钠)作用的影响掌握味酸标记法以及巴比妥类药物的作用。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是一种中枢抑制药,其随着剂量由小到大,中枢抑制作用由浅入深,依次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直至延髓麻痹。
本实验使用的戊巴比妥钠剂量大小的不同,不仅使其中枢抑制作用强度不同(量效关系),而且其在血浆中达阈浓度、达峰浓度及达峰时间、有效浓度及其维持时间的长短都有明显的差异(时量关系)。
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实验器材1ml注射器3支、5号针头3个、250ml烧杯3个、天平1台药品与试剂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实验内容3种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作用表现实验步骤1.取小白鼠3只,称重、编号(1、2、3号),观察和记录正常活动情况。
2.1、2、3号三只小鼠分别腹腔注射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 体重。
3.给药后继续观察,比较各鼠的活动变化,记录翻正反射消失与恢复时间,以此计算作用的潜伏期和持续期。
即:潜伏期(min)=翻正反射消失时间-给药时间;持续期(min)=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翻正反射消失时间。
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正常小鼠轻轻用手将其侧卧或仰卧会立即恢复正常姿势即翻正反射。
翻正反射消失是小鼠产生睡眠作用的客观指标,具体操作过程是:用手将小鼠轻轻侧卧或仰卧超过1分钟以上即为翻正反射消失实验结果鼠号戊巴比妥钠剂量(mg/10g体重)给药时间翻正反射药物反应消失时间恢复时间潜伏期持续期1 2 3注意事项注意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及恢复时间,比较各鼠所出现反应的程度和发生快慢。
小鼠对戊巴比妥钠可能出现的反应,按由轻到重程度有:活动增加、呼吸抑制、翻正反射消失、反射亢进、麻醉、死亡等。
实验六氯丙嗪的抗激怒作用及镇痛药的镇痛作用(一) 氯丙嗪的抗激怒作用实验目的掌握动物的激怒表现观察氯丙嗪的安定作用,了解氯丙嗪的安定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实验原理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起到安定效应,治疗量的氯丙嗪能明显减少自发活动,可诱导入睡但易觉醒。
氯丙嗪能减少动物的攻击行为,使之驯服,易于接近。
氯丙嗪属二甲胺类抗精神病药,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正常人服用治疗量后,产生安静、活动减少、感情淡漠、注意力降低、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安静时可诱导入睡,但易被唤醒。
精神病人服用后,在不过分抑制情况下,迅速控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躁狂症状,减少或消除幻觉、妄想,使思维活动及行为趋于正常。
目前认为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主要是由于阻断了与情绪思维有关的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所致。
而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α-肾上腺素受体,则与镇静安定有关。
临床用于治疗精神病,主要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病的兴奋骚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对忧郁症状及木僵症状的疗效较差。
实验内容观察氯丙嗪对激怒反应的作用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方法观看教学录像(二)镇痛药的镇痛作用实验目的观察哌替啶对化学物质刺激致痛的影响掌握哌替啶的镇痛作用及机理实验原理痛觉感受器位于游离神经末梢,任何形式的刺激达到一定强度都有可能引起痛觉(algesia)。
感受疼痛的游离神经末梢是化学感受器,当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时,首先引起组织释放某些致痛物质(例如:K+、H+、组胺、5-羧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这些致痛物质作用于神经末梢即产生痛觉神经冲动,当冲动传入中枢则引起痛觉。
某些化学物质如醋酸注入小鼠腹腔,可刺激腹膜引起持久的痛觉反应,致使小鼠产生“扭体反应”(writhing response),表现为腹部凹陷、躯干和后肢伸张、臀部高起。
镇痛药能有效地对抗疼痛反应,明显减少发生“扭体反应”的小鼠数目及小鼠的扭体次数。
观察给予化学刺激药物15分钟内发生“扭体”反应的小白鼠或各小白鼠发生的“扭体”次数,将给药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若使扭体反应发生率减少50%以上的,可认为有镇痛作用。
哌替啶又名度冷丁,为阿片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最常用的人工合成强效镇痛药。
其作用类似吗啡,效力约为吗啡的1/10~1/8,与吗啡在等效剂量下可产生同样的镇痛、镇静及呼吸抑制作用,但后者维持时间较短,无吗啡的镇咳作用。
与吗啡相似,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μ及κ受体激动剂而产生镇痛、镇静作用。
本品有轻微的阿托品样作用,可引起心搏增快。
临床应用于各种剧痛,如创伤性疼痛、手术后疼痛、对内脏绞痛应与阿托品配伍应用。
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实验器材1ml注射器、小鼠笼、大镊子、天平、量筒药品与试剂0.2%哌替啶溶液、0.7%氨基比林溶液、0.9%生理盐水、0.5%冰醋酸溶液、苦味酸实验内容学习建立化学物质致痛模型(扭体法)观察并比较哌替啶和氨基比林的镇痛作用实验步骤1.取健康小白鼠6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只,分为哌替啶组、氨基比林组、生理盐水组。
2.小鼠称重,三组分别腹腔注射0.2%哌替啶溶液、0.7%氨基比林溶液、0.9%生理盐水各0.1ml/10g。
3.等待20~30min,腹腔注射0.5%冰醋酸溶液0.1ml/10g。
4.观察10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小鼠的数目并记录。
计算镇痛百分率。
镇痛百分率% =(实验组无扭体小鼠数目—对照组无扭体小鼠数目)/对照组实际扭体小鼠数目。
实验结果组别总例数扭体动物数无扭体动物数镇痛百分率扭体次数生理盐水0.2%哌替啶0.7%氨基比林注意事项1.冰醋酸必须临用前配,存放过久作用减弱。
2.小鼠体重轻,“扭体反应”出现率低。
3.室温以20℃为宜。
4.结果可以班统计,当给药组比对照组的扭体发生率减少50%以上时,才能认为有镇痛效力。
思考题中枢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