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及答案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客中行六首·其五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题目: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通过对兰陵美酒的描绘,表现了其在异乡的孤独感受。
B. 诗人以“琥珀光”来形容美酒的色泽,生动形象。
C. 诗人通过“但使主人能醉客”表达了对主人的感激之情。
D. 诗人以“不知何处是他乡”表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 请分析这首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并简要概括其主题。
答案:1. 答案:A解析: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通过品尝美酒来忘却乡愁的情感。
A项中“表现了其在异乡的孤独感受”与诗歌内容不符,其他选项均正确。
2. 答案:意象: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兰陵美酒,诗人以“郁金香”“琥珀光”来形容美酒的香气和色泽,生动形象。
意境:诗歌通过描绘美酒的香气和光泽,营造了一种愉悦、华丽的意境。
同时,诗人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客居生活的无奈,增添了一丝忧郁。
表现手法:诗人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如以“郁金香”象征美酒的香气,以“琥珀光”象征美酒的色泽。
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美酒的华丽与乡愁的沉重相对照,突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的矛盾情感。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诗人在客居他乡时,通过品尝美酒来忘却乡愁,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客居生活的无奈。
诗歌以美酒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异乡生活时普遍的情感体验。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题。
XXX的《山寺夜起》描绘了一个人在山寺中夜起观赏月亮的情景。
诗中“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
诗人不眠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被山寺中的景色所吸引,无法入眠。
同时,他也是一个孤独的旅人,没有家,无处可归,只能在山中独自徘徊。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XXX的《春日耕者》通过描绘农民春耕的情景,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颈联“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生动地描绘了农民春耕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作者表达了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珍视。
他认为政治法令虽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依靠农民的勤劳和智慧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这首诗中,“春醉海棠”一句用字恰到好处,表达了海棠娇艳欲滴的美丽和春天的盛景。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拘束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XXX的《唐叔良溪居》刻画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人物形象。
他独自XXX思考,欣赏着门巷玲珑、野望通的美景。
他既有文人的雅致,又有隐士的洒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情趣的人物形象。
颔联中的“犹”“已”用得恰到好处,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景色的变化。
这种微妙的变化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XXX的《早行》中,XXX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早行途中景物变化的特征。
诗中“山头云似雪,陌上树如人”,通过对比山和树的形象,表现了早晨的山雾和树影,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变幻。
本诗围绕一个“真”字落笔,反写正写,表达了诗人对真实性的思考和追求。
他认为在早行的路上,真实的景象和真诚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XXX和XXX的两首诗都用形容词和动词来表现海棠的特点,XXX的《海棠》用“XXX”“红嫩”来形容海棠的颜色和娇艳,而XXX的《海棠》则用“碧绡”“红肤”来描绘海棠的颜色和柔美。
(完整版)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1】宋诗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
(对比,动态描写)(4分)(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2分)★【2】唐诗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
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3分)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3分。
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分)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3分。
3种答法选其一。
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
)【3】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
10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阅读答案与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素蝶即白蝶,诗首联写蝴蝶为了躲避天敌(“蜂”、“雀”)时而绕着草花飞,时而躲藏在草花丛中。
颔联写蝴蝶在阳光照射下随风翩翩起舞。
颈联写出蝴蝶在花草树木间出没。
诗的前三联采用白描的手法,使红花、绿草、白蝶、阳光、嘉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充满了无限生机。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这首咏物诗传达了古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愿望。
二、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篇一: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全国卷1鹊桥仙陆游①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②③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
镜湖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
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
(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表现了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3.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春风吹又生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勃答案:B4.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张九龄D. 王维答案:C5.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安石D. 苏轼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此句意象宏大,以黄河之水比喻人生如流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2.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如何表达对贫苦人民的同情?答案:诗人通过描述自己茅屋被秋风破坏的景象,以及对风雨中无家可归者的同情,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关怀。
3. 请解释王维《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答案:此句描绘了雨后山中清新宁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4.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如何通过“昨夜雨疏风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昨夜风雨的景象,隐喻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2024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①钱逊叔泛舟虹桥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③人不至,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②本句首字原缺。
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
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斥鹦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2.颈联中“软”“低”二字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C2.“软”字形容斜风的温柔轻柔,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低”字描绘夕照的柔和低垂,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使景象更生动。
二、2024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襆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D2.①乍听与久听的不同:乍听泉声时,感觉是一条溪水从门前流过;久听后感觉水声逐渐弥漫于四周,使人有身处舟中之感。
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诗词鉴赏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选择题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正确的是(C)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2理解不正确的是(A)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D)A首联写远望之景。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4理解不正确的是(C)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B)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6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C)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
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一、《次北固山下》1、请描述颈联(第三联)诗句在你脑海中的画面。
(不超过40字)。
答: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
2、最后两句表现了的思想感情。
思念故乡。
3、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律诗诗,内容上属于___思乡__之作。
4、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翻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并回答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意思: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出了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6、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思念家乡的书信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7.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8.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例如颈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9、“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答: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10.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D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初一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一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描述战乱后国都景象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4. 孟浩然的《春晓》中,“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5.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之涣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浩然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A. 王安石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 欲穷千里目,更下一层楼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楼D. 欲穷千里目,更下一楼5.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出自杜甫的哪首诗?A. 《春望》B. 《登高》C. 《登楼》D. 《登鹳雀楼》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所表达的情感。
2. 分析《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蕴含的意境。
3. 描述《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
4. 解释《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所反映的春日景象。
四、鉴赏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阅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分析诗中“京口瓜洲一水间”所表达的意境,并谈谈你的理解。
2. 赏析孟浩然的《春晓》,结合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述诗人对春天的感受。
【答案】一、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城春草木深3. 黄河入海流4. 处处闻啼鸟5. 钟山只隔数重山二、选择题1. C2. A3. C4. A5. A三、简答题1.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的思乡之情,月光的明亮和清冷与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形成对比,增强了思乡的情感。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在夜晚静思时,看到了什么景物,从而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答案:床前明月光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在登高望远时,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选择题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李清照答案:B2.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辛弃疾B. 苏轼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三、判断题1.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
(对/错)答案:对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答案:琵琶女在《琵琶行》中,形象凄美,技艺高超,她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不公。
2. 请简述《诗经》中的《关雎》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慕之情。
诗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自然景物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淳朴而真挚的爱情。
五、翻译题1. 将杜甫的《登楼》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在漫长的秋天里,我常常感到悲伤,像是一个过客;在人生的百年岁月中,我常常生病,独自登上高台。
2. 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太阳依偎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六、分析题1. 请分析《诗经》中的《蒹葭》一诗,说明其艺术特色。
答案:《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抒情诗,其艺术特色在于使用了比兴手法,通过描绘蒹葭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请分析李白的《将进酒》一诗,说明其主题和艺术手法。
中国诗词大鉴赏题库及答案
中国诗词大鉴赏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_____首。
A. 500B. 305C. 206D. 160答案:B2.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作者是_____。
A. 屈原B. 宋玉C. 景差D. 所有以上答案:D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_____的《静夜思》。
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王安石答案:A4.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请问下一句是什么?A. 黄河入海流B. 欲穷千里目C. 更上一层楼D. 背靠岳阳楼答案:B5.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王之涣D. 白居易答案:B二、填空题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答案:1. 张继2. 王维3. 苏轼4. 王勃5. 李白三、简答题1. 请简述《诗经》的收集、整理和编订过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最初的诗歌是口头传唱的,后来经过有心人的整理和编辑,逐渐形成了文本。
《诗经》的编订过程经历了长期的口头传唱、文本记录、整理编辑等阶段,最终成为一部完整的诗歌总集。
2. 请简述《楚辞》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作者包括屈原、宋玉、景差等人。
《楚辞》的特点是情感真挚、想象丰富、风格独特,它以楚地方言和民歌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十五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上)
二十五套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上)古诗鉴赏题一、古诗词鉴赏(11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分)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
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旓。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分)[答案与解析]8.CD9.(1)动静结合。
“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2)比喻、对比。
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3)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早晴至报恩山寺文与可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
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
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
(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
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
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
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
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明]唐寅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初中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中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是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A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杜甫B. 王维C. 李白D. 苏轼答案:A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下一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下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王维的《__________》。
答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所表达的意境。
答案:《登鹳雀楼》通过描绘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黄河东流的壮丽景色,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和勇气。
2. 分析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国破与山河依旧、城春与草木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深切哀痛和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
诗人在战乱中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生命顽强的感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壮与希望并存的复杂情感。
四、鉴赏题1. 阅读以下诗句,分析其艺术特色。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答案:这句诗运用了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艺术手法。
“海上生明月”描绘了海上升起的明月,形象生动,给人以宁静而广阔的视觉享受;“天涯共此时”则表达了诗人与远方亲友共赏明月的深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整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亲情和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美好时刻的向往。
2. 请对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进行鉴赏。
答案:这句词通过“老夫聊发少年狂”表达了词人虽年岁已高,但仍怀有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左牵黄,右擎苍”则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出猎时的英姿飒爽,左手牵着猎犬,右手托着猎鹰,展现了词人对狩猎活动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高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高中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9分)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赤壁的景色?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4分)答案:这首词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绘赤壁的景色。
首先,作者采用了夸张手法,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形象地展现了赤壁的险峻和壮阔。
其次,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乱石”比作“穿空”的景象,将“惊涛”比作“拍岸”的力量,将“浪花”比作“雪”,生动地描绘了赤壁的气势和美丽。
最后,作者还运用了拟人手法,如“江山如画”,赋予江山以人的情感,使得景色更加生动形象。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5分)答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人生的哲思。
首先,作者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感叹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消逝。
其次,作者通过对周瑜的描写,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赞美周瑜的英姿和才能。
最后,作者通过对人生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
(9分)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 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答案: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多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首先,作者以“凤凰台”为意象,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鉴赏考试题及答案
诗词鉴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句诗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答案:A2. “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举杯邀明月答案:C3. “春江潮水连海平”的下一句是什么?A. 海上明月共潮生B. 江畔何人初见月C. 江水流春去欲尽D. 江水流春去欲尽答案:A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C5. “停车坐爱枫林晚”的下一句是什么?A. 霜叶红于二月花B. 月落乌啼霜满天C. 江枫渔火对愁眠D. 独在异乡为异客答案:A6. “举杯邀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A. 对影成三人B. 低头思故乡C. 举头望明月D. 疑是地上霜答案:A7.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一句是什么?A. 每逢佳节倍思亲B. 举头望明月C. 低头思故乡D. 举杯邀明月答案:A8. “海上生明月”的下一句是什么?A. 天涯共此时B. 江水流春去欲尽C. 江畔何人初见月D. 独在异乡为异客答案:A9. “江水流春去欲尽”的下一句是什么?A. 江潭落月复西斜B. 江畔何人初见月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A10. “独在异乡为异客”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3.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5.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6.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含答案)「篇一」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瑶草:仙草。
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金徽:瑶琴。
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
C 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
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所以D错。
8、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参考答案: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宋诗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4 分)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
(对比,动态描写)(4 分)(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 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2 分)★【2】唐诗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此少时所不到也” 。
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
(3 分)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3 分。
形式、内容、景物特点各1分)(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也有人说“夕望”二字统领全篇。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 分)①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 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
②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③说全诗以“夕望”来统领全篇,亦可。
(3分。
3种答法选其一。
结合四联逐一作分析。
)【3】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2 分)夏季,从诗中“青苔” 、“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
(2)第四句中的“偷” 字一作“径” ,联系诗歌简析这两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偷” 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
“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
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
(3)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有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3 分)“绿树无人昼梦余” ,可知新晴后,诗人在无人打扰的情况下,在白天恬然入梦;而后面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把南风写得情趣二足饶有风趣,进一进烘托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4】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5】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
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之。
“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 的壮观景色。
【6】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月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 注] 坞: 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三、四句,赏析隐者形象。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 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 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意思对即可)【7】减字木兰花•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①比拟(1分)“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拟比作鸟类,“飞”守形象生动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1 分)(也可以分析“衔” ,“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铙有情趣)②比喻(1 分)“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的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
(1分)③夸张(1分)“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1 分)(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8】楚江怀古唐•马戴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 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 贬为龙阳 (今湖南汉寿) 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
“云中君”为《楚 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名句,从动、静角度分析表达效果。
(3 分) “广泽生明月” ,“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 “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 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 “苍山夹乱流” ,“苍山”是静的, “乱流”是动的。
(1 分)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 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 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 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 喧闹的滔滔江流, 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 给人以 无限的遐想。
( 2 分)(意思接近即可)[注 ]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
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
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 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 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
(4 分)第一首诗以将士们进行艰苦军事训练的场景,以及大雁群飞,歌声飘荡,马群在绿草地 上嘶鸣的人欢马叫的壮丽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第二首诗以将士在风雪中部锋陷阵的壮举, 以及卷旗夜战、肉搏拼杀的血战场面来表现将士豪情。
(评分说明:分层次解说,每一层 2 分。
未分层次笼统解说者,酌情给分) (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
请从两 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
(4 分)第一首诗以“级结束”的“能” ,赞美守边将士戎装打扮的英姿,透露出守边将士饱满的 精神状态和豪迈自信的情怀。
第二首诗以一个“金”字写战袍,传出将士的神采风姿。
(以一个“冲”字,写出了将士 在疆场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以一个 “卷” 字,写出了战事的紧急和勇士夜赴 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以一个“缺”字,状战场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夺取胜利之不 易,表现了将士誓死守边的战斗豪情。
)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 ,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4 分) 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 抒发对人生、对历史以及对社会的感慨。
(4 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4 分) 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 、“红稀”、“暮云”、“宫前水” 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 给分。
)(4 分) ★【 11】 江城子 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 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 分)写美丽的山色湖光是为人物设置背景,使人物与自然景物相映成趣味。
或:写山色湖光 为人物出场交代背景,以景的美丽衬托人的美丽。
(2)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3 分)比喻、双关——“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写花的美丽轻盈,其实是借出水芙蓉比喻弹 筝的美人,一语双关;衬托——“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将白鹭人格化,或 许是因为仰慕美人, 或许是因为音乐动听而停息, 以此衬托弹筝女的美丽或音乐的美妙。
(答 案只要合情合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文【9】 塞下曲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出塞 金带连环束战袍, 卷旗夜劫单于帐, 马戴 马头冲雪过临洮。
乱斫胡兵缺宝刀。
★【 10】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①凤城:京城。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字。
)(3)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
(3 分)最后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未正面写人、写音乐,反而写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言有尽而意无穷。
【12】[双调] 沉醉东风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
傲杀:傲视(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4 分)刻画了一个宁静、淡泊、傲视官府,追求“桃花源”式生活的理想知识分子的形象。
(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
(4 分)黄、白、绿、红,着色明丽,烘托主人公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心情,用“白鹭沙鸥”作景,暗示作者宁静淡泊的情怀。
【13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
(3 分)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或:义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门还形成对比)。
(3 分,手法l 分,作用2 分)(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
”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 ,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
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