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研究
宋海巍郭东邵吴松泉
到目前为止,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两年了。在此期间,汽车界担心的许多问题并未发生。相反,对于一直受到高壁垒保护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市场逐步开放令竞争更为充分和多元化,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悄然发生变革:车型更加丰富,价格趋于合理,外资投入不断加大,行业整体性重组逐步推进。
2002年以来汽车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已初步显现。客观地说,加入WTO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良好的开局可能意味着成功的开始。
一、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进程在加快
据OICA(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统计,2002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5万辆,世界排名为第5名。2003年汽车产量有望突破41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世界第4大汽车生产国。我国汽车年产销达到100万辆历时近40年,从100万辆增至200万辆历时8年,增至300万辆仅用了2年,而突破400万辆则只用1年时间。这表明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超高速增长阶段,增速之快为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所罕见。
目前,发达国家汽车市场普遍不景气,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亮点。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不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方面,是随着关税的降低和配额的增加,逐步扩大市场准入,国内市场逐步国际化;另一方面是资本输入的国际化,即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主体,与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主体越来越趋于一致。中国汽车工业加速国际化进程的主要表现:
1.国内汽车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国内汽车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融合将进一步升级。
2.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目前,世界主要跨国汽车公司均已经进入中国,其生产布局已经基本完成,面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考虑增资扩产。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决定未来5年对中国的投资将增加60亿欧元,占其亚太投资总额的87%。
3.跨国公司正全方位介入中国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除了汽车生产外,竞争还将在汽车销售、汽车金融服务、维修服务、汽车租赁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已经入了中国,目前,跨国公司通过其国内合资合作企业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中国轿车市场。种种迹象表明,国际汽车巨头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档次和很广的范围,并且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开始步入国际化阶段。
可以说,加入WTO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进程,从汽车工业的本身发展来说,在经济全球化
时代,如何参与和利用全球化已成为关系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表1 "6+3"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整车合资合作企业
二、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的支柱性产业,带动经济增长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汽车工业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轿车进入家庭会极大地推动经济增长,同时,围绕汽车的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
目前,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研究表明,当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后,轿车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期。2002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接近1000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速度超过了7%,并保持平稳增长,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从我国经济和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看,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的现实,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工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持。
每辆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的,汽车产品涉及众多工业部门,如冶金、石油、化工、煤炭、轻工、电子、纺织、建材等部门,汽车产品与这些部门的协作配套密切相关。此外,汽车工业的发展还会带动与汽车相关的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
汽车工业作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带头产业,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发展,党的十四大就提出将汽车工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新一届政府更提出要鼓励汽车进入家庭,清理汽车消费环境,把汽车工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的战略性产业。
当前,中国政府正在酝酿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促进汽车服务贸易发展的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汽车工业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入世"后外资的进入和市场开放后竞争的加剧对改善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认为,2010年之前,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将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而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将大大高于全国工业的发展速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汽车工业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并和电子、化工、建筑等产业一起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据预测,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量有望超过1000万辆,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我国汽车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汽车总产量有望大幅提高,届时汽车工业将对相关工业提出数倍于现在的数量要求。现实情况表明,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越来越突出,预计2010年将真正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三、汽车价格逐步与国际接轨
进入2003年以来,汽车市场的价格竞争也日趋激烈,一些车型和企业,不断推出价格新基准,起到了车市降价领头羊的作用。与往年相比,2003年国产车价调整周期由8个月缩短为3个月,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汽车厂家为赢得市场份额不得不以季度为单位进行价格调整。据统计,2003年上半年两波国产车降价潮共有80多种新车型直接或间接降价,国产车价平均下挫7%,最高降幅接近18%。在国产车价格下降的同时,汽车行业的利润却成倍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汽车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和生产成本急剧下降。
预计未来3~5年,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预计2006~2007年将与国际接轨。主要依据是:
1.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市场需求量的增长。
2002年以来,大众、本田、通用、日产、福特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加之国内许多家电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入汽车业,已有的汽车企业也大规模追加投资,国内已经开始形成白热化的汽车投资竞争。而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则远落后于汽车产能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我国即将形成的大规模汽车生产能力将出现严重地相对过剩的局面。
2.汽车单位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
汽车工业是一个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的行业,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规模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此外,汽车成本的下降还得益于零部件本地采购比例的上升。为了应对2005年以后的激烈竞争,国内企业(包括合资企业)都把提高零部件本地采购比率作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战略之一。近两年,随着管理的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