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2节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染色体、DNA、 基因之间的关系。
4.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5.写出生物的遗传图解并说出亲、子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遗传现象
1.遗传:之间以及之间的现象。
2.性状与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的、、和。
举例:。
(2)相对性状:生物的。
举例:。
知识点二:遗传物质
1.伞藻嫁接实验说明:伞帽的形状与有关。
2.克隆羊多莉实验说明: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中,是的控制中心。
3.染色体
(1)概念:在细胞核内,能够被染成深色的物质。
(2)数量: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不同种生物染色体形态、数目。
6.染色体、DNA、基因的数量关系
1条染色体通常包含有DNA,1个DNA分子上有基因。
知识点三:基因与性状遗传
1.遗传实验: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2.你能总结出判断显、隐性制遗传图解?
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一下本节你复习到的知识吧!
b.体细胞中染色体是存在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
(3)成分:主要的组成成分是和。
4.DNA
(1)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
(2)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DNA的空间结构 :。
5.基因
(1)本质:与生物遗传特征有关的。
(2)数量:基因在体细胞中是;在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每对基因中的。
初中生物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3)解析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4)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2.能力目标(1)能够用利用遗传规律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以及性别的决定;(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和辨别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2)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3)通过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使学生了解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3)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1)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举例说出生物体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举例说出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描述控制性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在本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辨析概念的能力,收集、处理的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科技成果,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为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本节课采取“自主复习,精讲点拨”的教学方式,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探究问题为核心,通过学生先复习回归课本基础知识,老师加以精讲,点拨学生的疑惑点、重难点、频考点。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其实例。
3. 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遗传、变异的概念及类型,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生物进化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抽象的概念。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变异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遗传与变异: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
3.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生物进化:讲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等。
2. 介绍我国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如澄江生物群、大熊猫演化等。
3. 分析生物进化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如杂交育种、疫苗研发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生物进化辩论赛:正反双方就生物进化是否有利于物种生存展开辩论。
八、教学评估:1. 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
2. 掌握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3. 掌握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4. 了解遗传突变和变异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基因的作用、遗传突变和变异的影响
难点:遗传原理、变异形式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教学实验器材
3. 教材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知道人类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眼睛颜色吗?
二、讲解遗传原理(15分钟)
1. 讲解什么是遗传和变异,遗传与变异之间的关系
2. 介绍基因的概念和作用
3. 详细解释DNA与遗传之间关系
三、展示实验(15分钟)
教师进行基因变异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遗传变异的理解。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实验结果,教师总结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_图文
二、变异的意义 1、结果:对个体可能有害也可能有利 2、意义:对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加速进化速度 三、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1、杂交育种---基因的重新组合 2、诱变育种---基因的结构变化 3、无籽西瓜---染色体数目变化
第五节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
一、人类遗传病 1、致病原因:基因、染色体等遗传物质改变 2、特点:可由亲代传给子代,因此具家族性 3、类型:染色体水平—染色体结构或者数目发生变化,如先天性愚型 致病基因---有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如唇裂和血友病 二、优生优育 1、优生措施: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2、优育
1
2
3
4
相似
差异
形态结构特征
同一
细胞核
DNA
显性
显性
隐性
隐性
生物
母方
父方
精子
卵细胞
受精
受精卵
发育
子代
细胞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DNA蛋白质
( )
Bb
相对
25%
不能
课堂小结 明确考点、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总结规律、通过练习、强化知识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染色体 1、易着色:细胞核中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2、特点:不同生物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不同;同种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一般相同 3、物质组成: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三、DNA是遗传物质 1、赫尔稀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2、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4、生物界中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是RNA所以DNA的是主要遗传物质 5、概念间的关系: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中有基因,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鼎屏镇中王平【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
在复习中不仅仅只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而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复习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复习要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基因、DNA三者的关系2、人类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人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及其传递规律,性染色体及其表示方式;性别决定的过程和生男生女的比例。
3、性状的遗传: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其控制它们的基因组成的正确表达,运用遗传图解推算判断亲代、子代的性状表现、基因组成及它们出现的概率。
4、生物的变异:变异的概念、类型。
【教学目标】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知识梳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这些现象描写的是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内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一、1、遗传的物质基础1、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后代与亲代的相似现象。
2、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胞核,因为控制遗传现象的遗传信息储存在遗传物质(DNA)中,这些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染色体、DNA、基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1)染色体是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状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3)基因是指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片段。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回顾和掌握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类型;(3)掌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遗传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认识到遗传学在生产生活和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 复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 复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 复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 教学难点:(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复习提问法:通过复习题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2. 案例分析法:利用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1)讲解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讲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3)讲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4)讲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和掌握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以及遗传变异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基因、遗传信息、遗传物质等。
2. 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遗传规律等。
3. 遗传变异的原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
4. 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多样性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遗传知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解决问题。
3. 利用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复习遗传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以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例,讲解遗传物质的传递过程。
3. 分析遗传变异的原因:讲解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遗传变异的原因。
4. 探讨遗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多样性等概念。
5.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遗传知识进行分析。
6.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7. 总结和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遗传知识。
五、作业布置2. 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遗传学》等相关教材。
2.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遗传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王俊瑶(新疆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乌鲁木齐130000)摘要本文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复习课为例,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完整情境将生物学知识串联起来、深层重组,在愉快学习的过程中突破章重要概念,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内化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遗传变异串联情境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学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八年 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在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阐述生命个体水平上的延续、发展之后,进一步从基因 水平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学生在新授课时已学习 了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归纳总结能 力和应用的意识,但因本章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对基本 概念不易区分、难以迅速掌握,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 高。
因此,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对基因型推断等章重难点 进行强化。
本章复习课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与社会 责任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以贴近生活的 故事情境发展串联本章知识点,突破传统复习课知识 梳理与灌输为主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 理解不是停留在碎片化的记忆,而是通过深度思考和 逻辑推理认清其内在关系,从而形成生物学大概念[1]。
2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 解释;认同遗传病患者与正常人是平等的关系,享有平 等的生活、学习、社交权利。
(2)通过多形式资料分析和小型探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初步形成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会科学地理解、分析遗传图解,从而得到正 确的结论。
(4)尝试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探究活动,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明白坚持、专注才有甘甜的收获。
3教学过程3. 1 —见钟情---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师展示故事主人公美羊羊和沸羊羊形象,请学生找出相对性 状,回忆相关概念并进行辨析。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3. 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4. 能够运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解释生物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变异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的性状差异。
2.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存储在染色体上,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传递给后代。
3.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表达和功能的改变。
4.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和结构的改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传递遗传信息的途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遗传病案例,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使用PPT展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讲解DNA、染色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
3. 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分别讲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原因和实例。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遗传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遗传方式和变异类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如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等。
6.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复习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遗传病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4. 复习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等内容的课件。
2. 遗传病案例:提供几个典型的遗传病案例,包括病名、遗传方式、变异类型等。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3. 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预防遗传病、如何利用基因技术改良作物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2. 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如遗传游戏、变异实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原因,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3. 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能够绘制简单的遗传图解。
4. 能够运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遗传病的预防、农作物的育种等。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感知和观察能力。
2. 运用比较法、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和机制。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4. 反思与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5. 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本案例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遗传和变异时,往往只记住了一些基本概念,而对于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则理解不深。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学设计 济南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完成的。
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生物界。
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
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
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节复习课,采用“支架—构建”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加以说明,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出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的结论。
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但是,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回顾基因及其对性状的控制。
(2)、描述基因及其传递的特点。
(3)、理解基因及其显性与隐性。
(4)、解释性别决定与变异。
2、能力目标:(1)、通过思考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初步培养大胆猜测、质疑、推理、想象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做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2)、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1、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3、变异的类型、应用。
【教学难点】1、性别遗传的染色体决定。
2、理解染色体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策略】每一部分知识的复习按以下三个层面去完成,1、独立思考,排查疑点;2、小组讨论,疑点突破;3、师生合作,盘点收获。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实例。
(2)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例,分析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2)利用遗传图解和染色体图解,分析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实例。
(2)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
2. 教学难点:(1)基因的传递规律及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2)利用遗传图解和染色体图解分析遗传和变异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整理遗传和变异的相关资料和实例。
(2)制作遗传图解和染色体图解的PPT。
2. 学生准备:(1)预习遗传和变异的相关内容。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和变异的实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
3. 课堂讲解:(1)讲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利用遗传图解进行说明。
(2)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实例,利用染色体图解进行说明。
4. 练习与讨论:(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相关的遗传和变异实例,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基因传递规律以及可遗传变异类型的掌握情况。
复习课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
复习课《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用概念图指导复习四十七中孙丽一、教学目标1、明确概念: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2、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3、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4、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并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5、学生通过本章的复习掌握用概念图指导复习的一种新型复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的内容。
本节内容涉及到遗传学知识,内容较抽象,比较复杂,比较难学习,但是又是我们考试的重点,所以也是我们复习的重心。
三、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前培训学生使用制作概念图的软件inspiration7.6制作概念图,指导学生完成《遗传和变异》一章的概念图,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分小组分工制作完成《遗传和变异》一章的概念图四、设计思路1、引入: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生命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章内容是这本书的重点,也是难点。
2、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概念图3、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如何从他人的概念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4、教师小结:每个组的优缺点,由此也说明,适合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可能都各不相同,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事半功倍的关键。
5、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概念图,引导学生一起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巩固本章的重要知识点。
6、练习巩固。
复习课《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学案班级姓名学号一、请你来判断1、李的果实表面是光滑的,而桃的果实表面有的光滑,有的带毛,他们之间都称为相对性状。
()2、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成对的染色体。
()3、正常男人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他的母亲。
()二、请你选一选1、转基因超级鼠的实验说明,决定生物性状的是()A、基因B、蛋白质C、脂类D、糖类2、基因组成是AA和aa的亲本进行杂交,其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A、AAB、aaC、AaD、A、B、C都有可能3、Helen夫人已有两个儿子,现在她又怀孕了,此胎是女儿的几率是()A、100%B、50%C、25%D、0%三、请你填一填1、在椭圆中填写:DNA、染色体、基因2。
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3.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其实例。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概念2.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3. 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4. 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
2. 教学难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亲子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简要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
3. 讲解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介绍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让学生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并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4. 讲解生物的变异类型及实例:介绍生物的变异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举例说明。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及其实例。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对遗传变异的研究,可以揭示生物进化的规律。
2. 举例说明遗传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介绍遗传变异在农作物育种、畜牧业改良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关于遗传和变异的一些问题,如:“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有什么作用?”等。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复习课教案设计
八(下)第2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6、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7、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引起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原因,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教学难点:1、引起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小测试(基础题)请学生回答几道基础题,了解学生对之前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兴趣,教师解答并引导进入知识梳理部分。
考点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考点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考点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考点4人的性别遗传考点5生物的变异二、梳理本章知识点(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5.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6.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7.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教案题目:遗传和变异教学目标:1.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基因的组成与遗传信息的传递;3.了解变异的原因和形式;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对生物遗传和变异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电脑或白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2.准备课件、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资源;3.准备充分的参考教材、习题集等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优良品种的各种特征,让学生猜测这些特征是如何遗传传递下来的。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自己的身高、眼睛颜色、面部特征等是如何决定的?这些特征是不是有些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的?第二步: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个体经过生殖方式传递的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一系列特征。
2.以遗传的实例(例如:血型遗传)介绍基因的概念和组成。
3.讲解基因的传递:父母的基因决定了子代的基因组合,从而决定了其性状。
4.多媒体展示基因的传递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的遗传方式。
第三步:案例分析(30分钟)1.通过多个生物特征的案例(例如:眼睛颜色、唇形等)展示基因的表现形式和变异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变异是如何发生的,变异对进化的影响是什么。
3.讨论友好地记载各种变异和遗传现象的方法,如遗传图谱等。
4.案例分析中可适当穿插讨论变异的原因,如突变、基因重组等。
第四步:知识巩固(30分钟)1.分小组进行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家庭或同学之间的特征进行遗传分析和变异解释,并整理成报告。
2.每个小组选择1-2个报告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提问和评议。
3.教师对学生的报告和答辩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1.利用课堂剩余时间,展示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相关视频、图片或文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资料,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北师大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遗传变异教案
《生物遗传与变异》概念复习教学设计
一、《生物遗传和变异》会考考纲要求
二、复习目标
1.说出遗传与变异相关概念。
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理解基因在亲子之间的传递及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5.提高自我建构概念图能力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抽象,相关概念很多。
学生在新课结束后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知识较为零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通过这节复习课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零散知识系统化,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图,从而让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路径
1.通过血缘关系的辨识,以性状为突破口让学生以实例说出性状、遗传、变异、相对性状概念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自我建构概念图的能力和观察力。
2.通过白化病患病机理材料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性状由基因决定和基因通过配子由亲代传给子代,提升问题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染色体结构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加深对基因与基因载体的相互关系的理解,提升学生观察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4.通过白化病基因及基因组成分析,加深学生对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认识,提升语言表达力和提升自我建构概念图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课教案
【教学设想】“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
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节复习课,以习题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回顾与提炼,把抽象的、分散的知识重新梳理、组合,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知识变多为少,化繁为简,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考纲要求】
1、说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描述人的性别决定。
4、认同优生优育。
5、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能列举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概念,并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明确“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基因”等概念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写有相关概念的卡片;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练习题
下表是对某个家庭成员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
1、 单双眼皮、有无酒窝等特征,在遗传学上称为 ,
父母有酒窝,女儿也有酒窝,此现象称为 ; 父母为双眼皮,而女儿为单眼皮,此现象称为 。
2、若决定双眼皮的基因(A )为显性基因,决定单眼皮的基因(a )为隐性基因,
下图为父母双眼皮,女儿单眼皮的遗传图解,请尝试完成:
3、父母为双眼皮,女儿为单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女儿的 发生改变引起的,
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女儿做整形成为双眼皮,这种变异是由于 引起的, 并没有改变,因而 (能/ 不能)遗传给后代。
4、若决定有白化病的基因(b )为隐性基因, 决定无白化病的基因(B )为显性基因, 则这个家庭成员中,父母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 女儿的基因组成是 。
若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婚配后所生的子女患 病的机会增加。
单眼皮
父
母
卵细胞
受精卵
亲代
子代的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