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正式)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范文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97e04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f.png)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范文近年来,随着煤矿采煤工作面的不断发展,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稳定运行,有效避免因支护系统失效而导致的事故发生,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被广泛提出并得到了煤矿企业的普遍重视。
下面将通过对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的分析,讨论其具体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估等相关问题。
一、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支护监测内容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采煤工作面支护系统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记录。
具体包括支柱压力、支架位移、巷道变形等指标的监测。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到支护系统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支护监测要求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设备的选用: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并且能够实现对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测与记录。
(2)监测频率的确定: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率,以确保对支护系统状态的迅速反应。
(3)数据保存和分析:监测数据应及时保存,并且进行数据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支护系统存在的问题。
(4)监测结果的评估: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估支护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的实施方法1.支护监测设备的安装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设备的安装应遵循以下原则: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受力主要区域,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监测设备与支护系统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以防止设备的脱落或损坏;监测设备应与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相连,以实现对支护系统的实时监测。
2.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为了实现对采煤工作面支护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测,应使用无线传感技术对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
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将监测数据迅速传输到采煤工作面的监测中心,以便实时监测和分析。
3.数据分析与评估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的核心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时,应结合采煤工作面的实际情况,以确定支护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范文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5708b9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a.png)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范文一、制度引言1.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采面支护质量和顶板监测工作的有效进行,以保障采煤工作的安全性和高效率。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采煤工作中需要进行面支护质量和顶板监测的工作场所。
二、采面支护质量监测要求2.1 监测内容2.1.1 钢支柱的安装情况和锚固质量2.1.2 煤炭顶板和岩层顶板的变形情况2.1.3 支护材料的使用情况和支护效果2.2 监测方法2.2.1 面探法:使用面探仪器对安装的钢支柱进行测试。
2.2.2 钻孔法:在煤炭顶板和岩层顶板上钻孔,并通过测量孔深和孔壁变形情况来监测。
2.2.3 支护材料检测法:对使用的支护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并观察其在现场的支护效果。
2.3 监测频率2.3.1 钢支柱的安装情况和锚固质量:每日监测一次。
2.3.2 煤炭顶板和岩层顶板的变形情况:每班工作结束后监测一次。
2.3.3 支护材料的使用情况和支护效果:每月监测一次。
三、顶板监测要求3.1 监测内容3.1.1 顶板的变形情况和裂隙情况3.1.2 顶板下沉和局部冒顶的预警指标3.2 监测方法3.2.1 岩层测绘法:对顶板进行测绘,绘制变形曲线图和裂隙图。
3.2.2 钻孔法:在顶板上钻孔,并通过测量孔深、孔壁变形和孔底裂隙情况来监测。
3.3 监测频率3.3.1 顶板的变形情况和裂隙情况:每班工作结束后监测一次。
3.3.2 顶板下沉和局部冒顶的预警指标:每日监测一次。
四、监测结果处理4.1 数据记录与分析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并进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采面支护质量和顶板监测情况。
4.2 异常情况处理一旦发现面支护质量或顶板监测存在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停止采煤工作,并进行修复或调整。
五、制度执行和问题解决5.1 制度执行5.1.1 对制度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全体员工了解制度内容和执行要求。
5.1.2 设立专门的监测部门,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模版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9b1aa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7.png)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模版一、引言支护质量监测是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符合相关要求,防范事故风险,提高工作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定和执行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是必要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进行采煤工作面支护的矿井,包括涉及煤矿、金属矿山以及其他矿井。
三、监测目的和原则1. 监测目的:通过支护质量监测,及时掌握工作面支护的变化情况,预警存在的安全隐患,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原则:a. 及时性:监测结果应实时反映支护质量的情况,并及时提出预警和处理建议。
b.准确性:监测数据应准确可靠,监测设备和技术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c. 全面性:监测范围应涵盖工作面的各个支护部位,确保全方位监测和掌握支护情况。
d. 随机性:监测时需要随机选择样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监测,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四、监测方法和设备1. 监测方法a. 监测方法应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确定,可采用现场观测、监测设备监测和数据分析等方式。
b. 采用现场观测时,应配备专业人员参与,记录支护变形、开裂和损伤情况等。
c. 监测设备监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测量仪器、传感器、监测系统等。
d. 数据分析时,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关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2. 监测设备a. 监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技术性能稳定可靠。
b. 监测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c. 监测设备的选型和采购应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和工作需求确定。
五、监测内容和频次1. 监测内容a. 支护体的变形情况:包括弯曲、挤压等变形情况的监测。
b. 支护体的开裂情况:监测支护体的开裂情况和裂缝的变化情况。
c. 支护体的损伤情况:监测支护体的损伤程度和损伤扩展情况。
d. 支护体的稳定情况:监测支护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e. 其他与支护质量相关的内容。
2. 监测频次a. 监测频次应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和工作需求确定,通常情况下,监测频次为一天一次。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 制度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 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6d2e82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5.png)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为杜绝采煤工作面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大面积冒顶和垮面压架事故的发生,切实加强现场矿压观测和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搞好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成立矿压管理工作组为确保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等工作顺利开展,采煤专业成立以机械化科技术主管为组长,机械化科指定专人及各区队技术员为副组长,各区队验收员为成员的矿压管理工作组。
其主要职责有:1、协调安装好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所用仪器仪表;2、组织实施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与支护质量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实施。
3、对特殊地点进行专项研究。
对采煤工作面过断层、富水区、破碎带、交叉点、沿空巷道,进行矿山压力专项研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特殊地点的顶板控制提出超前预防措施,严防重大冒顶事故的发生。
4、对相关的矿压观测、支护质量监测技术资料、总结报告和监测数据等进行存档管理。
第二条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一)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主要内容、指标、测站布置、方法:1、工作面日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支架(柱)达到初撑力,支护状态符合要求,使其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减少冒顶事故,提高综采功效,保证安全生产。
2、主要监测指标分为支护监测指标、围岩状态指标和巷道超前支护质量指标:(1)支护质量监测指标:①支架(柱)初撑力、工作阻力②支架端面距③支架(柱)工作状态④液压系统状况⑤采高(2)工作面围岩状态指标:①端面顶板冒高②煤壁片帮深度(3)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①支架(柱)初撑力、工作阻力②人行出口③直线性3、工作面日常矿压观测方法:(1)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观测:采集或读取、记录压力表读数。
(2)顶板动态观测:在各测线处对顶板状态作统计观测,记录采高、冒高、端面距、片帮深度等。
(3)支架(柱)工作状态观测:采用目测普查,超标明显处用工具进行测记,包括顶梁的仰俯角、支架的歪斜角、顶梁错茬。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bca730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6.png)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工作面支护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矿工的安全与生命财产的保障。
为了确保工作面支护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矿区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不再进行前后循环的分段描述。
首先,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应该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
矿区应当设立相应的质量检查部门,明确负责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的主要负责人、工作人员和具体职责。
质量检查部门应与其他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一体化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任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制度应明确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根据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检查项目和标准,对工作面支护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包括工作面支护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固定效果、支护设施完好程度等方面进行检查,并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节点。
另外,制度还应规定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的时间和频次。
根据工作面掘进进度和煤层结构等因素,制定检查时间表,确定检查频次和时段。
对于新掘进的工作面,要进行日常、定期和专项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对于正在生产的工作面,要加强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的力度,确保工作面支护的持续稳定和安全可靠。
总之,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是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规定检查内容和标准,确定检查时间和频次,能够有效提高工作面支护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矿工的安全和煤矿的生产持续进行。
因此,矿区需要高度重视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5篇)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1fac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6.png)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为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标准化意识,突出支护质量是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保证,杜绝支护事故的发生,结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煤矿安全规程》制定本制度:一、监测组织工区成立以主管区长为组长,主管技术员为副组长,安全区长及带班区长为成员的支护质量领导小组。
成立以主管技术员为组长,安全班长和质量验收员为成员的支护质量监测执行小组。
由工区主管技术员工区抽调和培训测压人员组建测压组,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
特殊条件下由总工程组织召开支护质量会议,研究因顶板岩层变化加强支护管理的措施,并提出改善支护方式的建议,监督支护质量的班监工作,工区主管技术员对支护质量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要求当班监测信息,以及为消除隐患所采取的措施在下一班班前会上就与工人见面。
二、回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内容(1)支架阻力观测利用增压式压力表观测支柱工作阻力的变化情况。
在工作面上、中、下布置3条观测线,由工区派专人进行监测支柱的的初撑力、工作阻力,并做好记录。
(2)支架活柱缩量观测用钢卷尺测量支柱的活柱下缩量。
2、顺槽的矿压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利用增压式压力表分别测量轨道顺槽、皮带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支柱的工作阻力,掌握其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围岩变形时的支柱阻力变化情况。
三、要求及标准(一)工作面支护1、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不大于100mm/m。
2、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铰接顶梁接顶严实。
3、梁端至煤璧顶板冒落高度不大于300mm。
4、不准随意留顶煤开采。
5、支柱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的____%(不低于11.5MPa)。
6、支柱要排成直线,垂直于顶、底板,迎山有力(二)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架1、机头、机尾长钢梁必须成对使用,对距0.6m,棚距0.3m,钢梁始终覆盖住机头、机尾,严禁空顶,采取一梁三柱进行支设,交替迈步前移,步距1.2m,第一架大棚距顺槽支护间隙不大于0.5m。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364a4a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c5.png)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一、总则1.1 为了确保煤矿生产安全,提高矿井支护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采煤工作面支护隐患,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矿井采煤工作面的支护监测工作。
1.3 矿井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支护设计规范》等相关法规和标准,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支护监测方案。
二、支护监测组织与管理2.1 矿井应设立支护监测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矿井支护监测工作。
2.2 矿井支护监测管理机构应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支护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
2.3 矿井应建立健全支护监测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支护监测工作有序进行。
三、支护监测内容与方法3.1 支护监测内容3.1.1 监测矿井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包括煤层厚度、倾角、顶底板岩性等。
3.1.2 监测矿井采煤工作面的支护状况,包括支护方式、支护材料、支护结构等。
3.1.3 监测矿井采煤工作面的应力分布,包括顶板压力、底板支撑力等。
3.1.4 监测矿井采煤工作面的变形情况,包括顶板下沉、底鼓、帮部收敛等。
3.1.5 监测矿井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备工作状态,包括液压支柱、钢支架等。
3.2 支护监测方法3.2.1 采用现场观察、仪器监测、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支护监测。
3.2.2 现场观察:通过现场巡视、定期检查等方式,了解采煤工作面的支护状况、应力分布、变形情况等。
3.2.3 仪器监测:使用测力仪、位移传感器、收敛仪等仪器设备,实时监测采煤工作面的应力、变形等参数。
3.2.4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判断采煤工作面支护是否存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支护监测周期与频次4.1 矿井应根据采煤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确定支护监测的周期与频次。
4.2 采煤工作面开始生产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支护监测。
4.3 在采煤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支护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支护隐患。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范本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e2ce952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6d.png)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范本【引言】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和采煤效率。
为了监测和控制支护质量,维护矿井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并实施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的范本,力求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工作,确保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安全可靠,最大程度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监测工作,所有采煤工作面的施工、运营和管理人员都必须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三、监测要求】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监测应满足以下要求:1. 监测项目包括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安装质量、支架支护状态、巷道围岩的变形和应力等重要指标;2. 监测方法要科学合理,能够准确反映工作面支护质量的变化情况;3. 监测设备要先进可靠,能够长期稳定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5. 监测数据应做好记录和汇总,用于后续分析和决策。
【四、监测责任】1. 矿井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监测部门或工作组,负责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的监测工作;2. 监测部门或工作组负责制定监测计划、组织监测人员进行实施,并负责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3. 矿井企业要合理安排和培训监测人员,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4. 监测部门或工作组要与采煤工作面的施工、运营和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支护质量的监测工作。
【五、监测流程】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工作面的特点和支护要求,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2. 部署人员和设备:根据监测计划,部署监测人员和设备进行工作面的支护质量监测;3. 进行监测工作:监测人员按照设定的监测方案,进行支护质量的实时监测;4. 收集数据和分析:监测人员及时收集和记录监测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5. 报告和处理:监测人员将监测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和人员,针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6. 记录和汇总:监测数据要做好记录和汇总,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720de5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c.png)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一、引言随着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煤矿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成为保障矿工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煤矿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标和重要性1.监测目标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的目标是对工作面的支护结构、支护材料和支护工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评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采煤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2.重要性(1)保障矿工安全:通过监测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支护结构和装备的安全隐患,降低事故风险,确保矿工的工作安全。
(2)提高生产效益:合理的支护结构和装备可以减少采煤工作面的失稳和塌方现象,提高采煤效率和产量,为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3)科学指导和管理:通过支护质量监测,可以及时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采煤工作面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内容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主要包括:(1)支柱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2)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支护材料的耐久性和使用状况;(4)支护工艺的可行性和效果。
2.监测方法(1)物理信号监测:使用应变计、位移计等物理传感器,监测支柱的应力、变形等信号。
(2)声波检测:通过声波传感器,监测岩层和支护结构的声波信号,评估其稳定性。
(3)图像监测:使用摄像机等设备,对采煤工作面的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和录像,识别和评估支护结构的变化和安全状况。
(4)现场观察和实验:通过现场观察和实验,对支护材料和工艺进行评估和验证,提出改进措施。
四、监测指标和评估标准1.监测指标(1)支柱应力值: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和支护结构的特点,设定合理的支柱应力限值。
(2)支柱变形:通过监测支柱的变形情况,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3)支护结构的裂缝和变形: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评估标准(1)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进行评估和判定。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范文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29540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4.png)
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采煤过程中,工作面的支护状态直接影响到矿山的稳定性和作业人员的安全。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支护质量监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监测目的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支护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三、监测范围1. 工作面支护结构:包括支架、钢支撑、木材支撑等。
2. 工作面支护材料:包括锚杆、钢梁、喷锚材料等。
3. 工作面地质条件:包括煤层赋存情况、岩层裂隙等地质条件。
四、监测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支护质量监测:1. 监测设备:选择合适的现场监测设备,如应力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以实时监测工作面的支护状态。
2. 定期检查:对工作面的支护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包括支架的稳定性、连接部件的完好度等。
3. 人工观察:通过人工观察的方式,把工作面的支护状况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5. 数据分析与处理1. 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监测数据的数据库。
2.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支护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3. 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监测结果的应用1.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支护设计方案,提高支护质量。
2. 对异常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3. 监测结果可以作为改进工作面支护技术的依据,为以后的矿山设计和生产提供参考。
五、监测制度的改进与完善1. 定期评估监测设备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选用更为先进的设备和方法。
2. 根据监测结果和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改和完善监测制度。
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对支护质量监测工作的认识和能力。
六、总结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监测制度的要求进行监测,做好记录和数据分析工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调整,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范本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4123b1d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6.png)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范本1. 引言本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采煤工作面的支护工作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采煤工作面的支护监测工作。
2. 职责和权限2.1 采煤工作面采煤负责人负责指导和监督采煤工作面的支护监测工作,并对其负责。
2.2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员负责采煤工作面的日常支护监测,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并提出必要的建议和措施。
2.3 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协调和监督支护监测工作,确保监测结果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4 采煤工作面生产人员应按要求配合支护监测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
3.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内容3.1 采煤工作面支护结构的监测,包括支架、锚杆、喷浆等支护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等指标的监测。
3.2 采煤工作面顶底板的监测,包括顶板和底板的位移、开裂、下沉等指标的监测。
3.3 采煤工作面的冒顶、冒落、冲击地压等监测,包括冒顶预警、冒落预警、冲击地压预警等指标的监测。
4.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方法4.1 采用传感器监测技术,安装合适的监测设备,如支架位移传感器、测力传感器等。
4.2 采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存储和处理。
4.3 采用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和预设的阈值进行分析和预警,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4.4 采用专业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测和测试。
5.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措施5.1 监测措施包括日常巡视、定期测量、临时测量等,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确定监测频次和方法。
5.2 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根据监测数据和预警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紧急预案。
5.3 监测结果的上报和通报,及时向相关人员和部门上报监测结果,并按要求进行通报。
5.4 监测结果的评估和改进,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6.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记录与报告6.1 监测记录应按要求进行,包括监测日期、时间、工作面名称、监测内容、监测结果等。
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
![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501862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3.png)
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一、制度目的综合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质量是保证矿井安全和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支护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制定本监测制度,明确支护质量监测的要求和措施,提高工作面支护质量的管理水平。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内容(1)工作面支护结构的形变情况,包括支柱、木方、矿网等的变形情况。
(2)支护结构的应力情况,包括支柱应力、木方应力等。
(3)支护结构的损伤情况,包括支柱破损、木方断裂等。
(4)地表沉陷情况。
2.监测方法(1)形变监测:通过测量工作面各个支护结构的位移变化,可以了解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全站仪法、测距法和位移传感器法。
(2)应力监测:通过在支护结构上安装应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应力传感器法和压力传感器法。
(3)损伤监测:通过对支护结构进行现场观察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支护结构的损伤情况。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目视检查法和超声波检测法。
(4)地表沉陷监测:通过在地表上设置点位,定期测量地表沉陷情况。
常用的监测方法有测距法和测深法。
三、监测频次和记录1.监测频次(1)对于稳定的支护结构,每天进行一次监测。
(2)对于支护结构变形较大或可能存在风险的,每班进行一次监测。
(3)对于临近矿柱或存在明显危险性的支护结构,需要进行实时监测。
2.监测记录(1)监测数据要及时记录和保存,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记录要包括监测时间、监测位置、监测数据、监测人员等信息,并详细描述监测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四、监测结果的处理和分析1.监测结果的处理(1)对于正常范围内的监测结果,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如对支护结构进行松紧调整等。
(2)对于异常的监测结果,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增加支撑、更换损坏支护材料等。
2.监测结果的分析(1)根据监测结果,分析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情况,判断支护结构是否安全可靠。
(2)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地表沉陷情况,评估支护结构对地表的影响。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4篇)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b3a775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d.png)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煤矿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高工作面支护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矿范围内所有工作面的支护质量检查工作。
第三条支护质量检查工作是指对工作面支护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合理布局、牢固稳定,以满足煤矿生产的要求。
第四条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工作由专职检查人员负责,配备专业检测设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五条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必须遵守国家煤矿安全法规、标准等相关要求,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支护质量检查内容第六条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支护系统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二)支护架的选择和设置是否合理;(三)支护材料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四)支护体系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松动、变形等问题;(五)支护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情况。
第七条支护质量检查应按照计划进行,不得随意抽查或忽视。
第八条支护质量检查工作可以采用人工检查和仪器设备检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检查结果真实可靠。
第三章质量检查方法第九条支护质量检查工作应分区域进行,包括工作面进风巷、工作面出风巷、道路支护等。
第十条支护质量检查应遵循以下方法:(一)现场检查,人工观察支护系统的配置和质量,检查是否存在问题;(二)测量,使用仪器设备对支护系统的稳定性和规范性进行测量;(三)破坏性检测,对支护体系进行破坏性测试,检查其抗压、抗剪等性能。
第十一条支护质量检查应由专职检查人员进行,具备相关技术水平和经验。
第十二条支护质量检查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质量检查标准第十三条支护质量检查应按照国家煤矿安全法规、标准等相关要求进行。
第十四条支护质量检查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支护系统的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二)支护架的选择和设置是否合理;(三)支护材料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四)支护体系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松动、变形等问题;(五)支护系统的维护和保养情况。
第十五条支护质量检查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适用性和科学性。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e29a9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e.png)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检测制度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
因此,建立完善的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对于采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定期检查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支架、木柱、山脚、瓦斯抽放管道等。
对于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地方,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对支护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包括支护材料的规格、材质和施工工艺等。
确保采面支架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不出现质量问题。
三、建立健全的隐患排查和应急预案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煤矿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和处理所有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稳定。
四、加强矿山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因个人原因导致的事故发生。
其次,对于顶板监测制度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定期进行顶板监测工作,包括顶板裂隙、下沉、松动等情况的检测。
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顶板稳定。
二、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无线监测设备、遥感技术等,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三、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记录和分析制度,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整理和统计,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业团队的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顶板监测工作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提高监测水平和质量。
总的来说,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的建立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只有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督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范,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目标。
希望煤矿企业能够重视这一工作,加强管理,切实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模版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b3d44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f.png)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模版一、监测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工作,保障矿井生产安全、提高采煤效率,并确保采煤工作面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可靠性。
二、监测范围1. 采煤工作面支护结构的监测;2. 采煤工作面支护材料的质量监测;3. 采煤工作面地质条件和变形监测。
三、监测内容1. 支护结构的监测:1.1 预制支护体、钢支撑、锚杆和锚索等支护结构的安装和使用情况;1.2 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沉降、位移、裂缝等的变化;1.3 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评估,对超过安全规定的支护结构进行处理;1.4 进尺过程中的支护结构的掌子接(埋)替换情况的监测。
2. 支护材料的质量监测:2.1 钢材的质量监测,包括棒材和管材等;2.2 混凝土的质量监测,包括配比和强度等;2.3 锚杆和锚索的质量监测,包括承载力和腐蚀情况等。
3. 地质条件和变形监测:3.1 采煤工作面的岩层情况,包括倾角、节理、岩性和导水性等;3.2 采煤工作面的地应力变化情况;3.3 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情况。
四、监测频率1. 支护结构的监测:1.1 每班必须完成一次支护结构的检查;1.2 支护结构有异常情况时,需增加监测频率;1.3 支护结构的检查结果要及时记录和上报。
2. 支护材料的质量监测:2.1 每批支护材料到达工作面前必须进行验收,并复验一部分样品;2.2 支护材料的质量问题需及时上报。
3. 地质条件和变形监测:3.1 每班必须对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并及时上报异常情况;3.2 地应力和瓦斯涌出的监测结果需要及时记录和上报。
五、监测记录与上报1. 监测记录:1.1 对每次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并填写相应的监测表格;1.2 记录应包括监测时间、监测点位、监测数值和异常情况等。
2. 监测数据的上报:2.1 每次监测后,将监测数据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和领导;2.2 监测数据的上报应明确异常情况,同时提出处理建议。
六、监测结果处理1. 支护结构的异常情况处理:1.1 对于超过安全规定的支护结构,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1.2 处理过程中需注意矿井生产的连续性,确保不影响采煤工作面的正常开展。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范本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d9436a6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3.png)
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范本以下是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的范本:第一章总则为确保采面支护质量安全、顶板稳定,确保矿井生产安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质量控制1. 采面支护质量控制要求:(1)支架架设稳固,无松动、倾斜、断裂现象;(2)支架间距合理,满足安全要求;(3)支架顶梁与顶板接触紧密,无明显缝隙;(4)支架底架与地面接触均匀,无明显高低差;(5)顶板道路畅通,无积水、滑坡等现象;(6)支架防风措施到位,确保支架稳定;(7)支架螺栓紧固力合格。
2. 采面支护质量检测方法:(1)支架检测:① 支架架设稳固:每班必须对所有支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② 支架间距合理:每班必须对所有支架间距进行测量,确保满足要求;③ 支架顶梁与顶板接触紧密:每班必须对所有支架进行检查,发现明显缝隙需及时处理;④ 支架底架与地面接触均匀:每班必须对所有支架进行检查,发现高低差需及时处理;⑤ 支架防风措施:每班必须对支架防风措施进行检查,确保措施到位;⑥ 支架螺栓紧固力:每班必须对支架螺栓紧固力进行测量,保持合格。
(2)顶板检测:① 顶板道路畅通:每班必须对顶板道路进行巡检,保持畅通;② 顶板稳定性:每班必须对顶板稳定性进行观察和测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③ 顶板松动情况:每班必须对顶板松动情况进行巡检,及时处理。
第三章监测要求1. 采面支护质量监测要求:(1)支架架设稳固:每班负责人必须亲自检查支架的稳固情况;(2)支架间距合理:每班负责人必须对支架间距进行抽查,并记录;(3)支架顶梁与顶板接触紧密:每班负责人必须亲自检查支架的顶梁与顶板接触情况;(4)支架底架与地面接触均匀:每班负责人必须亲自检查支架的底架与地面接触情况;(5)顶板道路畅通:每班负责人必须亲自检查顶板道路的畅通情况;(6)支架防风措施:每班负责人必须亲自检查支架的防风措施;(7)支架螺栓紧固力:每班负责人必须对支架螺栓紧固力进行定期检测。
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
![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5b232c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1.png)
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综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制度为进一步规范采煤生产技术管理,强化矿井安全管理,实现综采工作面正规、安全高效生产,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特制定本办法,综采队具体事宜将按照本办法执行。
一、技术资料1、坚持开展工作面质量管理、煤壁机道、顶板管理、工作面支护、安全出口及端头支护、和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组评估工作。
2、当工作面实际条件发生变化与作业规程规定的内容不一致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和补充安全技术措施;审批贯彻手续完备,有贯彻、考核和签名记录。
一次不符合要求罚款100元。
3、工作面避灾路线图、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设备配置表、设备管理牌板等齐全并悬挂整齐,缺一项罚款100元。
4、工作面工程质量班班验收,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队组必须建立健全验收原始记录台帐,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并建立台帐。
二、支护质量检测指标1、支护质量监测指标:初撑力24Mpa2、综采工作面围岩状态指标:端面顶板冒高、冒宽、冒区长度,煤壁片帮深度,片帮区长度。
3、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煤壁超前20m范围内支护完整,巷高不小于1.8m,有0.8m行人通道。
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加强端头及超前支护。
三、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考核1、工作面回采工艺符合工作面《作业规程》的规定,出现一次不符合规定的罚款100元。
2、工作面必须做到三直(支架直、煤壁直、溜子直),一平(顶底板平),一净(浮煤净),两畅通(上、下安全出口和人行通道畅通),一处不符合规定罚款50元。
3、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材料、支护方式和支护距离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上、下安全出口净高度不低于1.8m,并有0.8m宽的人行道,不得出现连续2根单体柱失效,一处不符合规定罚款500元。
4、工作面支架不得出现倒架、咬架或挤架现象,溜子不得出现上、下窜现象,一处不符合规定罚款50元。
2024年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三篇)
![2024年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0c9ca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1.png)
2024年采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制度一、采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监测主要内容、指标、测站布置、方法1、采工作面日常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液压支柱支撑有力与铰链梁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减少冒顶事故,提高工作面支撑功效,保证安全生产。
2、主要监测指标分为支护监测指标、围岩状态指标和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
(1)支护质量监测指标:①关键指标:1、初撑力2、端面距②辅助指标:1、支柱工作阻力2、液压支柱与铰链梁工作空间几何状态。
3、液压系统工况(泵站压力、液压管路和密封件完好状况)4、采高。
(2)采工作面围岩状态指标:端面顶板冒高、冒宽、冒区长度,煤壁片帮深度,片帮区长度。
(3)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指标:煤壁超前20m范围内支护完整,巷高不小于1.6m,有0.8m行人通道。
按照作业规程规定加强端头及超前支护。
3、采面矿压及支护质量观测测站布置:每隔20液压支柱安____台矿压观测表。
4、采工作面日常矿压观测方法:(1)支架阻力观测:直接读取压力表读数。
(2)顶板动态观测:在各测线处对顶板状态作统计观测,记录采高、初撑力、二次补液状况等。
(3)支柱几何参数观测:采用目测普查,超标明显处用工具进行测记,包括顶梁走向角及倾角、顶梁错差。
(4)两巷超前支护质量监测测量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二、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制度1、采煤队负责进行现场支护质量与动态监测数据收集工作,每天监测一次。
监测数据表内容主要包括支架初撑力,两道超前支护初撑力、二次补液后压力。
2、工作面安装、撤面必须对液压支架初撑力进行动态监测,对液压系统完好情况进行统计观测,并将监测记录保存。
三、回采巷道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处理1、锚网巷道回采时,在采动压力影响区内,采煤队对采煤期间安设的顶板离层仪,安排专人(兼职)每十天测读一次。
观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观测期间还应对巷道支护状态进行统计观测。
2、超前支护范围内,每天选测超前支护及密集切顶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或工作阻力。
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
![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c85a5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4.png)
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一、概述二、顶板支护质量检查制度1.检查对象顶板支护质量检查对象包括支架安放情况、地压情况、顶板裂隙情况等。
2.检查时间每班次开始前进行日常检查,每周工作面回采结束后进行全面检查。
3.检查内容(1)支架安放情况:检查支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完好性;(2)地压情况:检查地压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和报告;(3)顶板裂隙情况:检查顶板是否有裂隙、渗水等情况。
4.检查记录与报告检查人员需将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1.监测时间顶板动态监测分为实时监测和定期监测。
实时监测可以通过应力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定期监测可根据工作面平均推进距离约定监测频率。
2.监测内容(1)有效监测点:确定合理的监测点位,包括支架基础、顶板断层等部位。
(2)监测指标:包括顶板下沉、顶板收敛、地压大小等指标。
3.监测结果分析监测结果需进行实时分析,与采煤工艺、岩层条件等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四、制度执行与监督1.责任部门煤矿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2.制度执行(1)制度的发布与宣传:将制度在矿区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工作面每位相关人员都有相关知识和意识。
(2)相关人员培训:对工作面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本制度要求。
(3)制度执行的考核与奖惩:根据制度执行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并将结果作为奖惩依据。
3.监督检查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将定期进行顶板支护质量检查和顶板动态监测结果的审核和评估,并向矿长汇报。
五、总结通过建立和执行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和分析制度,矿山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顶板支护质量问题,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也可以促使矿山相关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意识,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范文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39004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5.png)
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范文工作面支护是矿山生产中重要的一项安全措施,对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减少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一、制度背景和目的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制度旨在规范和统一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的行为和标准,确保工作面支护工作的合法合规和质量安全。
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既可以提高工作面支护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可以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和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矿山的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
三、主要内容1.检查人员的要求:检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工作面支护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2.检查频次和时间:根据工作面支护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查频次和时间安排,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3.检查内容: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工作面支护的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过程是否规范和合理,支护材料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等。
同时,还要关注工作面支护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护保养情况。
4.检查方法:检查方法可以包括现场检查、文件核查和记录查验等多种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应用。
检查人员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检查,并及时记录和反馈检查结果。
5.检查结果处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和纠正措施,并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整改,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归档。
6.检查报告:每次检查结束后,应编制相应的检查报告并上报相关部门,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的主要内容、问题和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整改和纠正措施等。
四、制度执行和监督制度的实施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统一协调和组织,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同时,对于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制度的监督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的检查和评估等来进行,内部监督主要由相关部门进行,外部监督可以由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888-30 采煤工作面支护监测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标准化意识,突出支护质量是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保证,杜绝支护事故的发生,结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煤矿安全规程》制定本制度:
一、监测组织
采煤队成立以主管队长为组长,主管技术员为副组长,安全队长及带班班长为成员的支护质量领导小组。
成立以主管技术员为组长,安全班长和质量验收员为成员的支护质量监测执行小组。
由队长主管技术员队抽调和培训测压人员组建测压组,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
特殊条件下由总工程组织召开支护质量会议,研究因顶板岩层变化加强支护管理的措施,并提出改善支护方式的建议,监督支护质量的班监工作,工区主管技术员对支护质量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汇
总。
要求当班监测信息,以及为消除隐患所采取的措施在下一班班前会上就与工人见面。
二、回采工作面支护质量监测内容
(1)支架阻力观测
利用增压式压力表观测支柱工作阻力的变化情况。
在工作面上、中、下布置3条观测线,由队派专人进行监测支柱的的初撑力、工作阻力,并做好记录。
(2)支架活柱缩量观测
用钢卷尺测量支柱的活柱下缩量。
2、顺槽的矿压观测
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利用增压式压力表分别测量轨道顺槽、皮带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支柱的工作阻力,掌握其变化情况,以便分析围岩变形时的支柱阻力变化情况。
三、要求及标准
(一)工作面支护
1、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不大于100mm/m。
2、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铰接顶梁接顶严实。
3、梁端至煤璧顶板冒落高度不大于300mm。
4、不准随意留顶煤开采。
5、支柱初撑力不低于规定值的80%(不低于11.5MPa)。
6、支柱要排成直线,垂直于顶、底板,迎山有力
(二)安全出口与端头支架
1、机头、机尾长钢梁必须成对使用,对柱距0.6m,排距1.0m,钢梁始终覆盖住机头、机尾,严禁空顶,采取一梁三柱进行支设,交替迈步前移,步距 1.0m,第一架大棚距顺槽支护间隙不大于0.5m。
支柱支撑力不低于11.5MPa。
2、工作面上、下出口的两巷,超前支护必须用单体支柱和铰接顶梁,超前距离距煤壁不小于20m。
3、上、下顺槽自工作面煤壁超前20m范围内,高度不低于1.8m,有0.7m宽人行道,上、下端头支架前移完成后,应及时打好关门柱,防止矸石窜入工作
面及安全出口,柱距不大于0.5m。
4、超前支护支柱支撑力不低于6.5MPa。
(三)煤璧
1、煤壁平直,与顶底板垂直。
伞檐长度超过1m 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大于200mm;伞檐长度在1m以下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大于250mm。
2、及时挂梁,最多不许超过八各梁子,及时打腿。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