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
南
一O.4268
】6
一O.3270
16
0.7390
6
0.3513
9
—0.2103
14
湖
北
—0.3285
15
O.6347
6
O.3388
8
1.1000
6
0.0577
9
湖
南
—0.4815
20
0.7093
5
O.2872
9
0.5255
10
一O.0732
1l
广
东
一0.0705
8
0.Jj086
10
1.3752
2
(3)对各主因子得分以及综合得分进行排序如
整个工业总产值的贡献,因此可以将主因子F2概括 下表所示:
为企业科技创新因子。(3)在主因子F3中,影响程
地 区 因子得分名名次辈因子得分纛名次蔷因子得分次名次得因子得分 名次 综合得分 名次
北
京
4.1798
1
O.5503
9
—0.1705
13
1.522l
l
2.7416
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自身特点和指标体系设置
的基本原则,本文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科技投入、 科技创新产出三方面选择了如下16个指标: 1.1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指标
(1)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X1(单位:人):即登 记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地区人口的比率;(2)每万 人高校教工数X2(单位:人);(3)从业人员受教育程 度磁(单位:%):该指标选用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 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例;(4)研究与发 展全时人员当量X4(单位:人年):研究与发展人员 指参与研究与发展项目研究、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 员,包括项目课题组人员,企业科技行政管理人员和 直接为项目课题活动提供服务的辅助人员,全时人 员当量是指全时人员数加所有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 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5)技术开发人员占从业 人员比重x5(单位:%):各地区大中型企业中技术 开发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 1.2科技投人指标
重、x9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X10 得分,
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X,。新产品产值
Zi=(O.51893×Z“+0.17155×Z2i+0.09747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四个指标,它们从企业的角度反
×Z3i+0.07100×乙i)/0.85894
映了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及科技创新产品产值对
2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
由前面确定的指标体系,可见不同地区科技创 新能力要由众多指标来描述。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
法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因为因子分析法通过运 用多元统计方法可以从众多观测变量中找出少数几
个不能直接观测的综合因子来解释原始数据,它能 够克服指数综合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他综合评价方
法需要主观确定参考变量、评价结果会因人而异的 缺陷,客观有效地寻找综合指标,为了达到既包罗原
13
四
川
—0.6353
21
百度文库
1.8246
2
O。6666
7
0.3446
12
O.0847
8
贵
州
一O.7237
第20卷第5期 2002年10月
科学管理研究 SCIENTIFIC MA NAGEMENT RESEARCH
V01.20 No.5 Oct.2002
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李宗璋 林学军
(暨南大学 广东 广州 510632)
摘要:本文从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出发,提出了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设置架构,探讨了如何运 用因子分析法对该多元指标体系做出综合评价,并且结合我国25个省市的实际数据做出实证分 析,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八个指标,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
(2)计算因子得分。运用SPss中FACTOR模
创新成果的多少,可以将主因子F1概括为科技创新 块中的SCORES功能计算各主因子得分,并算出各
人力及产出综合因子。(2)在主因子F2中,影响程 地区科技创新实力的综合得分,用Z;代表综合得
度较大的指标有:X,技术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 分,z1;、z2;z3;Z4i代表各主因子Fl、F2、F3、F4的
10
科学管理研究
第20卷
出的四个主因子(它们概括了原来所有指标的 度较大的指标有:K教育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
85.894%(累计贡献率)信息,因子选取的效果很 例、X16国家指导性计划项目,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一
好):(1)在主因子F1中,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有:xl 个地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和一个地区承担的国家重
(1)专利授予量X11(单位:件):指专利管理机 关授予专利权的数量。(2)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 务事业增加值比重x12(单位:%):该指标用一个地 区的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增加值在该地区 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来反映。(3)技术市场成 交额x】3(单位:万元):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 术转让以及技术服务等有偿技术交易额。(4)新产 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X,。(单位:%):指新产品 开发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收录论文 x15(单位:件):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ET(<工 程索引>)、IsIP(<科学技术会计索引>)收录的论文 数。(6)国家指导性计划项目X16(单位:项):包括 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以及成果推广计划项目。
1
天
津
O.7837
3
—0.5438
17
—0.7848
19
—0.0181
13
0.2743
4
河
北
一O.2195
13
—0.8866
20
0.1892
10
—0.2084
14
一O.3055
17
山
西
一O.4403
18
—0.1106
14
一O.5202
16
一O.5099
16
一O.3893
20
内
蒙
一0.0724
9
—1.5184
(1)教育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K(单 位:%):用地区财政支出中的教育事业费支出与地 区财政总支出之比来衡量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 (2)技术改造投资比重x7(单位:%):该指标用技术 更新改造中的改建项目投资额和固定资产总投资的 比例来反映。(3)科技活动经费筹集)【8(单位:千
收稿日期:2002—05—29 作者简介:李宗璋,1978年生,女,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系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统计指标体
关键词:科技创新 因子分析法指标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15X12002)05—0008—0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信息科学和生 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的 科技含量已越来越高,科技创新也将进一步成为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本文试图建立一套反映 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多 元统计分析方法寻求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基本 因素并测算和分析比较我国除西北五省区和西藏外 的25个各省市的科技创新实力高低。
12
O.3734
11
一O.2960
16
福
建
—0.7261
25
2.0568
1
0.1744
11
一1.1565
23
—0.1037
12
江
西
—0.4670
19
0.2873
11
一O.6055
17
一O.2951
15
一O.3179
18
山
东
一O.1604
10
—0.1418
15
1.3452
3
0.9705
7
0.1077
7
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x2每万人高校教工数、x3 点科技计划项目的多少,可将F3概括为教科研因
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4研究与发展全时人员当 子。(4)在主因子F4中,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有:x7
量、X11专利授予量、X。2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 技术改造投资比重、)(8科技活动经费筹集,可将F4
业增加值比重、x13技术市场成交额、x15收录论文数 概括为科技投入因子。
1科技创新指标体系
如何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是 科技创新综合评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而仅采用一 个单项指标或某几个指标对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 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为此,笔者认为 在选择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时应遵循统计学中指 标选取的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和可行性的一般原 则。鉴于我国目前还未有比较系统的评价科技创新 能力的统计指标体系,数据采集较为困难,只能设置 可利用的现有的统计数据和易于收集统计资料的指 标。对于部分虽有价值但无法统计或难以取得资料 的指标,暂不纳入指标体系,从而使指标体系具有较 强的可操作性。
系。 林学军,1963年生,男,广州暨南大学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企业管理。
万方数据
第5期
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
元):指报告年内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科技活动经 费,包括政府资金、企业资金、银行贷款等。(4)有技 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X。(单位:%): 用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数除以企业数,在此采用 各地区大中型企业为统计对象。(5)技术开发经费 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xlo(单位:%):指各地区大中 企业中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3科技产出指标
1.0666
4
O.2632
5
广
西
一O.7137
23
一O.0322
13
—0.8816
20
—1.1517
21
—0.6329
24
海
南
—0.2448
14
—0.7923
18
—1.3498
25
—2.5254
25
—0.6680
25
重
庆
—0.0415
7
O.0043
12
—0.9073
21
一O.5852
18
一O.1756
指标体系的信息,又达到减少评价指标的个数的目
的。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设xl,X2,…,x。为P个可观测的原始指标(经
过标准化),f1,f2,…,fa是P个原始变量的q个公共
因子,£1,£2,…,eD是原始变量的特殊因子,假定存在
q个因子f1,f2,…,f。使得xl,X2,…,X。的线性组合 表示为:
25
一O.8334
23
一1.1325
24
一O.5351
22
辽
宁
O.4021
4
一1.0046
22
1.2789
4
O.9050
5
O.2622
6
吉
林
0.3078
5
—0.9275
2l
一0.5187
15
0.6733
8
—0.0025
10
黑龙江
上
海
0.2605 1.3375
6
—1.4127
2
1.6979
23
—0.3854
3实例运用及结果分析
根据建立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 系,本文选取我国除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 疆外的25个省市自治区的指标统计数据进行综合 评价,以验证该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通过运用sPSSl0.0统计软件中的FACTOR 模块,分析计算数据,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评价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可以从 以下四个综合指标去考虑,即通过因子分析法抽象
=
l
口
^+口12^+
+口1文+e1
2 = 口 ^+口22^+ +口2√乙+e2
溉邑一巧 ,●,●(●●、
=口 p
fl+ap2f2+
万方数据
+a晦fq七£p
且满足下列条件: (1)E(,)=O,D(厂)=L (2)E(£)=o,D(e)=d缸曙(d},口;,…,仃:) (3)c0V(,,e)=0 上述模型中,fI,f2,…,fa称作公共因子,是潜在 于众多原始指标中的公共因子;aii表示第j个公共因 子对第i个原始变量的解释程度。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 (1)对原指标先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对评 价结果的影响,并求出标准化后的指标间的相关系 数矩阵;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并根据特征根 大于l的原则,找出主因子及其贡献率; (3)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4)为了使主因子有明显的含义,对因子载荷矩 阵进行正交旋转,使每个原始变量在主因子上载荷 向0和1分化,从而可以对每个主因子的实际意义 做出明确的解释。 (5)计算主因子得分。主因子是原始变量某类 性质的抽象表示,其数值无法直接观测但在实际的 统计分析中,我们希望用具体数值来描述主因子作 为一个综合指标在个体上水平的差异,就需要利用 公共因子和原始变量的关系,估计出不同公共因子 的得分。常用的估计因子得分的方法有:回归法、巴 特莱特法、汤姆森法。由于各个指标数值均进行了 标准化处理,被比较对象的平均水平为零分,正分为 高出平均水平,负分则表示低于平均水平。 (6)计算综合得分。综合得分由每个主因子的 得分加权求和而得,其中权数由各个主因子的贡献 率在累计贡献率中所占的比例确定。 虽然因子分析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但是通过 运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FACTOR)模块 可以十分方便地完成上述运算,为我们的实际分析 提供了有力的运算支持。
3
—0.5742
14
—0.6751
19
一O.2243
15
18
1.3505
2
1.1936
2
江
苏
~0.1980
12
O.5688
8
2.7811
1
1.1519
3
O.4048
3
浙
江
—0.4298
17
—0.8470
19
O.8904
5
—0.2551
17
一O.34S9
19
安
徽
一O.7077
22
0.6326
7
一O.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