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南亚与印度 教案

南亚与印度 教案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授课年级高二课题南亚与印度课程类型一轮复习课时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老师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和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了解“绿色革命”给印度的粮食生产带来的新契机;看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分布的地区。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会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和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关,进一步丰富学习地理的成功经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导学建议重点难点1.印度的人口特点、工农业发展。

2.印度水旱灾害的成因、特点。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印度地形、气候、资源分布图进行分析,加强对印度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和工业部门分布图来了解农业、工业的分布状况,并分析其成因、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搜集准备印度的有关图文资料(图片、视频),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矿产和工业部门分布图。

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2.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搜集关于印度的人口数据集灾害资料和科技成果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归纳。

3.4.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设)媒体运用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旁白】南亚是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古老的国家之一,拥有广大的国土面积,人口众多、地域广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南亚的明星国家—印度。

结合课前在网上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知识梳理及基础学习交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有关图片、播放视频。

第一层级预习情况检查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初中地理_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三节东南亚、印度【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环节安排】相同点:1.大部分都处于五带中的热带2.都有热带季风气候3.都有水稻4.都临印度洋5.都人口众多不同点:1东南亚的位置更重要是“十字路口”2东南亚的地形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印度的地形分三部分3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发达4人种语言不不同5所处板块不同教师与各小组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从位置、气候、农作物、濒临海域、人口等方面探讨相同点从位置的重要性、地形地势、经济发展、人种语言、所处板块等方面探讨不同点学生把交流结果写记录在一张纸上,然后进行展示,教师进行板书,并且引导学生说出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在说都种植水稻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印度的另一种粮食作物:小麦,从而引出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

归纳总结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惑?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体验中考学情分析1、今年我带八年级三个班地理,3 班基础较好,对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较强。

2班基础薄弱,差生较多,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授的知识和方法较多。

2.学生答题能力有待提高。

从平时学习情况看,学生对做材料分析题感到非常吃力,常常地把握不准观点,做出错误判断,导致答题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在一些观点相似或相对立的问题上容易混淆,对这类问题的理解不到位。

3、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基础知识落实,教会学生一些做题方法,但在审题方面,还须针对中考有意识的进行专项训练。

由于学生人多,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不够,差生转化工作还任重而道远。

效果分析本节课基本实现了复习目标,围绕东南亚和印度在自然、人文环境方面的相同点、不同点,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自主复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的方式,共同推动教学活动的过程。

从学习活动来看,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自主复习、合作交流,课上积极参与课堂,勇于展示交流的结果。

从整个课堂来看,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多,在老师的引导下、鼓励下,学生合作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能力,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教材分析:本章是世界地理“认识区域”中的“了解地区”部分,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南亚与印度第一课时

南亚与印度第一课时

《南亚与印度》第一课时福清融城中学林文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的位置和范围,并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分布和三大河流概况,掌握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 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地理事物的能力2. 通过了解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特点;2、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以及西南季风对降水和农业的影响。

2、理解位置、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准备南亚与印度课件,世界地理地图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法、讨论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短片《西游记》《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印度,也叫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

南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什么样的区域呢?我们怎么学习它呢,今天咱们也去南亚取经,我们要取的经包括3W+HWhere在哪里——位置和范围What和Why有什么、为什么——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存在问题How怎么办——解决问题的措施授课:第一个Where一位置和范围南亚东接东亚、东南亚,西北部与西亚相邻,指导学生读地图,回答:1、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洋之间?南亚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2、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经纬度之间?有哪些重要经纬线穿过?南亚大部分位于北纬10°-30°之间,东经60°—东经100°之间。

北纬10、20、30和东经70、80、90穿过。

3、南亚有哪些国家?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4、哪些国家同我国相临?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指出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区与我国相邻)第二个What二自然地理特征三大地形区北部: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冲积平原)南部: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高原东西两侧分布有低矮的山脉,东侧是东高止山,西侧是西高止山学生活动请思考:德干高原的地势高低?(根据德干高原南部的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西高东低)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引导学生读出上游河段名称:雅鲁藏布江)学生读图1、恒河和印度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各在哪里?1、恒河和印度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各在哪里?印度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北坡注入阿拉伯海(没流经印度)恒河发源于印度东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师: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了解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运用数据和图表,分析印度的人口、经济和农业发展状况。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科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树立全球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2. 教学难点:(1)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印度的人口增长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特点及其在当地生活中的体现。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数据图表、案例分析资料。

2. 教学资源:互联网、图书、报纸、杂志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各国分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南亚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2. 探究与讨论:(1)介绍南亚地区的范围和主要国家。

(2)分析印度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农业分布、人口和经济状况。

(3)探讨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等特色。

3.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亚地区宗教文化案例,如印度的佛教、伊斯兰教等。

(2)分析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的影响,如建筑、服饰、饮食习惯等。

4. 小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南亚地区的地理特点和印度的概况。

(2)引导学生思考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对当地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

2. 掌握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南亚及印度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难点:1. 印度的地理特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2. 印度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南亚地区地图、印度地图。

2. 图片:南亚地区风光、印度名胜古迹等。

3. 教材:高中地理教材。

4.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南亚地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基本情况。

3. 讲解印度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引导学生掌握印度的地理特点。

4. 分析印度的人口分布,让学生了解印度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5. 讲解印度的宗教信仰,如印度教、佛教等,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宗教文化。

6. 讲解印度的历史文化,如古印度文明、莫卧儿帝国等,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历史发展。

7. 课堂互动: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地图和图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南亚和印度的认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南亚地区地图,标注印度的主要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南亚地区风光和印度文化的纪录片,增强学生对南亚与印度的直观认识。

南亚与印度教案

南亚与印度教案
南亚地区地形多样,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以及沿海平原等。
气候特点与自然环境
01
南亚地区气候以热带季 风气候为主,具有明显 的雨季和旱季。
02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 对凉爽干燥,降水集中 在夏季风带来的雨季中 。
03
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 然资源,如水资源、森 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04
生态环境脆弱,面临水 土流失、森林破坏、气 候变化等环境问题。
尼泊尔对外经济合作
尼泊尔作为一个独特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基础 薄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尼泊尔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和技术支持, 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不丹外交政策走向及中不关系前景
不丹外交政策概述
不丹作为一个南亚小国,长期保持着谨慎和低调的外交政策。不丹在对外关系 上注重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同时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02
印度基本情况பைடு நூலகம்
行政区划与主要城市
01
印度行政区划主要包括28个邦和 6个联邦属地,以及1个国家首都 辖区。
02
主要城市包括新德里(首都)、 孟买(经济中心)、加尔各答( 文化中心)等。
人口分布与民族构成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人 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 地区。
印度有众多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占 人口总数的近一半,此外还有泰卢固 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等。
历史背景与文化传承
01
02
03
04
南亚地区历史悠久,是印度河 文明和恒河文明的发源地。
历史上曾遭受外族侵略和殖民 统治,如蒙古帝国、莫卧儿帝
国、英国殖民统治等。
南亚地区文化多元,包括印度 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不同宗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南亚 印度》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南亚 印度》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南亚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南亚印度》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河流、农业、城市、人口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印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地理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如地图的阅读、地理位置的判断等。

但学生对于南亚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印度这个国家的认知几乎是空白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河流、农业、城市、人口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例,分析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印度的知识,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河流、农业、城市、人口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特点、农业分布、城市分布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印度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印度的具体案例,如城市、农业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印度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0-21版:学案10 南亚和印度

20-21版:学案10    南亚和印度

学案10南亚和印度[核心素养目标] 1.根据南亚区域图,运用区域认知方法记住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河流及其水文特征等。

2.根据气候要素的统计图表、数据等,运用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掌握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南亚季风气候成因以及与农业的关系。

3.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掌握印度的农业和“绿色革命”,并且对印度的农业能够进行区位综合分析。

4.把握印度的主要自然资源及其分布、印度工业发展情况,能够以班加罗尔为例分析工业发展,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图表填绘]一、南亚南亚地形图【填图绘图】在上图中填绘下列内容:(1)描绘出:70°E、80°E、90°E、10°N、30°N,并观察这些经纬线穿过的陆地、海洋、国家、地区。

(2)绘出:南亚夏季风向。

1.地理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

2.自然概况(1)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2)气候: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3)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3.人文地理环境特征(1)人口: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地区之一,印度人口最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也超过1亿。

(2)经济:都是发展中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较快,大多以棉纺织、麻纺织等传统的轻工业为主。

二、印度1.自然条件(1)耕地面积广大,亚洲第一。

(2)各地气候、地形不同,有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3)常有水旱灾害发生。

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3.迅速发展的民族工业(1)资源与工业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图中的工业城市及工业部门:A 加尔各答,以麻纺织工业为主,B 孟买,以棉纺织工业为主。

(2)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软件产业。

图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为C 班加罗尔。

[体 系 构 建])南亚⎩⎪⎪⎨⎪⎪⎧地形⎩⎨⎧北部山地:崎岖狭长的喜马拉雅山南坡中部平原:略成弧形的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河流⎩⎨⎧印度河:源于中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南亚⎩⎪⎪⎨⎪⎪⎧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其中 3~5月气候干热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气候炎热干燥,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农业⎩⎨⎧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治理措施:修筑水利工程⎩⎨⎧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修建灌溉 系统南部修筑防旱的贮水池重点一 南亚气候及其影响[知识精讲]1.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与特征2.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分析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

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导学案

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导学案

区域地理: 南亚与印度导学案一、介绍南亚地区是亚洲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和阿富汗等国家。

其中,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也是南亚地理特征最典型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南亚地区与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经济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二、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 南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南部,紧邻印度洋。

南亚地区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北与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相邻。

2. 地形地貌: 南亚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塔里木盆地、恒河平原等。

其中,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被誉为“世界屋脊”。

3. 气候特点: 南亚地区气候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气候。

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平原地区气候炎热。

三、人口分布1. 人口数量: 南亚地区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总人口超过15亿。

其中,印度是南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总人口的80%。

2. 人口密度: 由于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南亚地区的人口密度差别很大。

印度的人口密度较高,尤其是在恒河平原地区。

而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人口密度较低。

3. 城市化程度: 南亚地区城市化程度逐渐提高。

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主要城市都面临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人口迁移和城市扩张给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带来了挑战。

四、经济特点1. 农业: 南亚地区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占据着重要地位。

稻米、小麦、棉花等是南亚地区的主要农作物。

尼泊尔和不丹以种植作物和畜牧业为主。

2. 工业: 南亚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是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工业国家,拥有发达的汽车、电子、钢铁和纺织等行业。

3. 贸易: 南亚地区的国际贸易主要以出口农产品和纺织品为主。

印度是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国家,其对外贸易关系比较广泛,包括与邻国的贸易以及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

五、文化背景1. 宗教: 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宗教多样性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

2. 掌握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农业和工业发展情况。

3. 提升学生对南亚和印度的认识,培养其地理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亚和印度的地理特点。

2. 利用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亚和印度的地理位置。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学内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和农业发展。

3. 印度的工业发展和其主要城市。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南亚和印度地理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南亚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图,加深其对两地地理环境的记忆。

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南亚地区的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相邻国家和地区。

(2) 分析南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等。

(3) 探讨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农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等。

2. 印度的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和农业发展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印度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相邻国家和地区。

(2) 分析印度的地理特征,如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等。

(3) 探讨印度的人口分布特点,如人口密集区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等。

(4) 分析印度的农业发展,如水稻种植、小麦种植和棉花种植等。

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印度的工业发展和其主要城市教学步骤:(1) 分析印度的工业发展,如软件产业、汽车产业和纺织产业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印度城市分布图,了解其主要城市和经济发展状况。

(3) 探讨印度的城市化问题,如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

教学步骤:(2) 安排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南亚和印度的地理位置图,加深其对两地地理环境的记忆。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学科:高中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印度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分布、工业发展及其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对南亚地区发展的关注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 印度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农业分布、工业发展。

3. 中印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难点:1. 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印度的工业分布及其原因。

3. 中印经济合作的深层次意义。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地图阅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南亚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讲解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3. 分析南亚地区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第二课时:1. 讲解印度的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等。

2. 分析印度的农业分布和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等。

3. 讲解印度的工业发展及其原因,如纺织、软件产业等。

4. 分析中印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如边境贸易、投资合作等。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和其地理特征。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南亚与印度地理特征、农业分布、工业发展和中印经济合作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人口分布以及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活动设计:1. 通过多媒体展示南亚地区的宗教建筑和信仰,引导学生了解南亚地区的宗教文化特点。

2. 分析南亚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如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

3. 讲解南亚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

南亚和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和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和印度教学设计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第一课时)高二地理备课组郑思洁【学习目标】1、知道南亚次大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2、分析南亚主要气候的形成原因;3、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该国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课前作业推理地理位置(定位)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分析海陆位置地形人口气候城市纬度位置水文农业生(植被)工业土壤交通二、验收学生自学成果两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互相检查学习成果教师检查更正,板书南亚(定位)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南邻印度洋,西邻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70°E――90°E,10°N――30°N之间(80°E和23°26′N 穿过中部)主要为热带自然地理特征:地形:(看图)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北部分布着山地,中间分布着平原,南部为低矮的高原。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起伏大。

(让学生根据地形描述方法描述)思考:为什么南亚被称为“南亚次大陆” ?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同亚洲的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气候:三大气候北部:高原山地气候正常年份:风调雨顺西北部:热带沙漠气候中部和南部: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和成因)异常年份:旱涝灾害(解决措施?)水文:三大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具体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经国家、流经气候、长度、流量、注入海洋等(见学案)思考:印度河和恒河的补给方式是什么?土壤: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人文地理特征:农业:根据南亚的自然地理特点,分析它们对印度农业分布的影响。

(重点)修建水利工程热带季风气候 _________充足水稻、黄麻恒河平原地形______土壤______ 德干高原小麦、棉花课后作业:根据下列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找出它们在印度的主要分布区域。

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稻小麦棉花茶叶黄麻生长条件需要较高的热量和较多的水分耐旱能力强分布区域喜光、耐旱、要求土壤透气性好多雨的气候及排水良好的坡地喜低湿的土地和潮湿的气候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南亚和印度 教学设计南亚和印度【高二区域地理】(需配合学案和课件)

南亚和印度  教学设计南亚和印度【高二区域地理】(需配合学案和课件)

南亚和印度教学设计一、课前分析(一)课程标准分析《课标》对该部分内容没有比较明确的要求,这是由于区域地理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有过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教学。

高中阶段则强调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现状,分类思考和分析区域发展问题及原因;能够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路径作出简要解释。

即要求学生具备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有鉴于此,对该部分课标解读如下:1.了解南亚的位置、范围、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及两条主要河流的状况;2.掌握南亚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及成因,理解南亚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理解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二)教材分析高中地理没有具体的有关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教材,我校教材选取的是山东地图出版社王树声地理教学研究室编著的《区域地理》教程,该教程是目前编纂较为成体系和全面的教程,可以作为教材使用,但该教材在内容体系上较为松散,按照概论、大洲、地区和国家四部分分类。

这固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教学的难度,但使得教学体系不够完整,学生难以从教材中获取足够信息来解决问题。

考虑到南亚和印度是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教材未对南亚进行整体的叙述,因而本次教学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截取,本部分内容主要选取第二部分第四章“认识国家”当中的第二节“印度”,少部分选取第二部分第二章“认识大洲”中的第一节“亚洲”。

虽然对教材进行了跨越,但从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三)高考分析本节内容隶属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高考中考察多通过世界区域图来考察学生对区域的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因此该部分内容重在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论证。

(四)学情分析本班为艺术班,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学习氛围不够积极,对学习的态度良莠不一,因此教学上具有一定的困难。

然而学生的整体态度良好,亦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上,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兴趣;同时,我班学生在经过前期的对“亚洲整体概况”、“东亚”、“日本”的教学,已经具备初步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亦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区域认知方法,在教学上,对于南亚和印度的区域认知可以采用“长程两段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区域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的归纳概括,继续强化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南亚与印度教案

南亚与印度教案

南亚与印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亚政区图了解其纬度位置、范围、国家及首都。

(2)运用南亚地形图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

(3)分析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成因。

●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切实培养学生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南亚的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种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难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东亚和东南亚,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另外一个分区。

请看视频,并回答有关问题。

(展示:《西游记》片尾曲)设疑:(学生集体回答)(1)唐僧一行有几人?分别是哪些人?——有四人。

除唐僧外,还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2)他们去哪里?做什么?——西天(天竺)。

取经(3)取什么经?为何要到那里取经?——佛经。

那里是佛教的发源地。

(还是印度教的发源地)过渡: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

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在南亚地区。

那么,南亚在哪儿?除了印度,还有哪些国家呢?一、南亚的国家展示:南亚政区图设疑:(学生单个回答)(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位于何热量带?——10°N~30°N。

热带。

(2)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喜马拉雅山和印度洋之间。

(3)南亚共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其中哪些国家同我国相邻?——共有七个国家。

尼泊尔、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同我国相邻。

承转:在刚才读图时,大家是否还发现了一个特殊地区——克什米尔地区。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

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世界地理南亚与印度》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个季风气候。

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难点: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教法、学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区域地理中世界地理《南亚——印度》这部分内容,关于南亚的一些地理环境特征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所以这可以看做是一节复习课,但是我们现在不应该还停留在初中的阶段,要把高中学过的一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加进来。

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这些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这些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域的发展是对有利的条件加以利用,不利的条件加以治理,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亚(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读图指导】老师:同学们打开地理地图册《南亚》这部分,找出南亚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并对这些地理要素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师提问】南亚的地形有何特点?【学生回答】以高原、平原和山地为主。

北部和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完整版)南亚与印度教案

(完整版)南亚与印度教案

(完整版)南亚与印度教案区域地理:南亚与印度【课程分析】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亚作为⼀个相对独⽴的地理单元,在⾃然、⼈⽂地理⽅⾯,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

本节突出了⾃然要素、⼈⽂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南亚的三⼤地形区、两⼤河流、以及⽓候等⾃然地理特征(2)掌握印度⼯农业⽣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及印度的⼈⼝压⼒。

2.过程与⽅法:(1)进⼀步学习运⽤地图说明⼀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运⽤⽂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进⼀步提⾼学⽣的分析、归纳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步丰富学⽣成功学习地理的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步培养学⽣的⼈⼝观、环境观。

【重点难点】重点:①南亚的⾃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②印度的⼯农业发展特点难点:①热带季风⽓候的成因;②印度⾃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教法学法】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分析法、⾃学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①通过播放同学们喜欢的《暴⾛⼤事件》印度专题,吸引学⽣兴趣与注意⼒,引⼊新课——南亚和印度。

②展⽰本节课的学习⽬标,并给出本节课的知识板块⽬录,明确学习的顺序。

⼆、正式授课1.位置与范围先回顾之前⼀再强调的“描述区域地理位置与范围的⽅法”。

(绝对位置→相对位置)①展⽰南亚位置地图,引导学⽣读图。

结论: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纬度:⾚道~35°N,北回归线穿过中部;经度:60°E~97°E,80°E线穿过中部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喜马拉雅⼭以南),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②展⽰南亚国家政区图,引导学⽣答出国家名称。

并提问:其中的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分别是哪些?结论: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兰卡、马尔代夫共七个国家内陆国:尼泊尔、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兰卡、马尔代夫2.⾃然地理环境抛出问题:南亚素有“南亚次⼤陆之称”,这是为什么呢?他的⾃然地理环境到底有何特殊之处?先给出这⼀⼤知识点中分为⼏个本分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

所用教材为北斗地图新课标区域地理,教材编排简洁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范围、地形与河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宗教与社会、人口和经济等,重点突出。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在必修课本里已经学过基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对于地理基本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区域地理部分学生经过东南亚,东亚这些区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技巧,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具体特点,让他们把握区域特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三条主要河流,三种气候类型等,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具体特征。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五、学法、教法分析
学法:读图分析法(学生要具备从地图里提取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相互促进和提高也很重要)
教法:自学指导法(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学会自己探究,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创设情境法(教师作为课堂主体,要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有谁能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学生可能不知道)教师指“亚洲地形图”讲述:13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从长安(今西安)西行,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经新疆、中亚等地,往南到达佛教发源地天竺,带回佛经600多部。

古代的天竺就在现在的印度,在南亚地区。

(讲授新课)
一、南亚的国家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政区图”。

[提问]①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②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③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家、临海国家、岛屿国家?哪些国家同我国相邻?
[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阅读]学生阅读“悠久的历史”课文。

[小结]南亚大部分位于北纬10°—30°之间,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

南亚共有八个国家。

其中尼泊尔、锡金、不丹为内陆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为临海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为岛国。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同我国相邻。

南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16世纪以后逐渐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先后独立。

二、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阅读]学生阅读“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课文以及“读一读”内容,并看“印度恒河中沐浴圣水的人”彩图。

[思考]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现在南亚各国居民多信奉什么宗教?
[小结]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目前斯里兰卡居民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尔等国居民多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三、地形和河流
1.三大地形区
[讲解]教师指“南亚地形图”讲解“南亚次大陆”的含义,明确“南亚次大陆”与“南亚”这两个名同含义不同。

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而“南亚”则是由南亚大陆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地形图”。

[思考题]①南亚可分为哪三大地形区?②三大地形区各有何特征?
[讨论]学生读图思考并互相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小结]教师边绘“南亚地形”黑板略图,边总结归纳:
北部——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
中部——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平原
南部——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提问]①南亚的哪些国家位于山区?②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的大部分?③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和恒河平原的大部分?④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⑤哪个国家位于面积较大的岛上?
[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2.两大河流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地形图”。

[提问]中部平原主要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这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
[回答]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教师边在“南亚地形”黑板略图上绘出两大河流,边总结归纳:
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

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四、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1.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读图]学生读“南亚地形图”。

[思考]学生读图思考:根据南亚的纬度位置和地形分析南亚多属热带的原因。

教师巡回辅导。

[小结]南亚多属热带,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另外与喜马拉雅山阻挡北方冷气流有关。

[读图]学生阅读“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配图”。

[思考]学生读图思考:①孟买各月气温有何特点?②孟买哪些月降水多?哪些月降水少?在降水季节分配上有何特点?
[回答]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孟买全年高温,各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

6月—9月多雨,10月一次年5月少雨。

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

孟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内,从孟买气温降水图中,可反映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读图]学生阅读“南亚一、七月风向图”。

[思考]学生读图思考:①南亚一、七月各是什么风向?风是从哪里吹向哪里?②哪个风向的季风给南亚带来大量降水?为什么?
[填表]教师在黑板上画好表,让学生填表。

2.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阅读]学生阅读“南亚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一段课文,并参看“南亚地形图”以及第二节中“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

[思考]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南亚哪些地区降水多?哪些地区降水少?为什么?
[回答]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南亚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

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为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南亚西北部降水稀少,加上植被遭到破坏,形成塔尔沙漠。

3.西南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阅读]学生阅读“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有重要影响”一段课文。

[思考]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思考:西南季风对南亚农业有哪些影响?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七、板书设计
临海国: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
1.南亚的国家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地形
2.自然地理特征气候
河流
土壤
人口与民族
2.人文地理特征农业
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