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之二大「显学」--「甲骨学」及「金文学」系列

合集下载

古文字学

古文字学

1、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2、铁云藏龟此著作是甲骨学的开山著录,也是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是由刘鹗编纂的。

刘鹗在王懿荣的儿子那里收买了王氏部分甲骨,自己又收购一部分,前后共收得五千多片甲骨,他挑选了其中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

在此书中,刘鹗指出甲骨文是“殷代人的刀笔文字”,第一次确定了甲骨文的朝代。

3、叙辞、命辞、占辞、验辞叙辞(述辞、前辞):记述时、地、人命辞:命龟之辞占辞:因兆文定吉凶文字验辞(补刻上去的):占卜后记录应验的事实4、钟鼎文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5、分化字一、途径1、由于假借、使得一个字的意义太多,分化(古义为借义所夺;本字义多)2、词义引申使得一个字的意义太多、分化①加形旁,为字的假借义造字栗——憟②加形旁,为字的本义造字其——箕③一字借作他用,为这个假借字造了一个与原子型无关的字鲜——尟④一字借作他用,另选一个字表达它的本义前(剪断)——翦(羽毛的生貌)⑤一字借为它用,既为假借义造字,也为本义造字采(本义:动词,采摘)假借彩色二、引申的情况 1、一字引申义产生后为表示原义的字造一个分化字禽(擒获)——(名词)鸟兽2、一个字产生了引申义之后,为这个引申义造一个分化字竟(乐曲终了)——国境终了,边境(境)三、构成1、以原有的字形作声,加形2、以原有的字形作形,加声食(吃)——给人畜吃(饲)3、更换形旁赴(奔向)——奔告丧事(讣)4、先加后患形旁康(米康)从米,庚声穅——糠6、许慎《说文解字叙》中“六书”理论(原文默写)评述之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其成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嫁接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35部金文必读书籍,你读过几本?

35部金文必读书籍,你读过几本?

35部金文必读书籍,你读过几本?金文书单推介编者按:金文多指殷周秦汉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学习金文对了解上古历史及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文明”本期书单特推介35本金文相关书籍,分通论书目、著录书目、工具书、历史书目和语言文字与综合研究书目五类依次介绍。

金文研究的著述宏富,本文所列难免存在遗漏,欢迎各位批评完善。

书单通论1. 容庚、张维持《殷周青铜器通论》2. 朱凤瀚《中国青铜器总论》3. [日] 林巳奈夫《殷周青铜器综览》著录及读本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2. 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3.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4. 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5. 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6. 凡国栋《金文读本》工具书1. 张桂光《商周金文辞类纂》2. 容庚《金文编》3. 董莲池《新金文编》4. 陈斯鹏、石小力、苏清芳《新见金文字编》5. 严志斌《商金文编》6. 崔永东《两周金文虚词集释》历史1. 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2. 张政烺《甲骨金文与商周史研究》3. 杨宽《西周史》4. 李峰《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增订本)语言文字与综合研究1. 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2. 李学勤《新出青铜器研究》(增订版)3. 裘锡圭《裘锡圭学术文集·金文及其他文字卷》4.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研究》5. 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6. 管燮初《西周金文语法研究》7. 曹锦炎《鸟虫书通考》(增订版)8. 陈英杰《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铭辞研究》9. 武振玉《两周金文虚词研究》10. 董珊《吴越题铭研究》11. 田炜《西周金文字词关系研究》12. 严志斌《商代青铜器铭文研究》13. 陶曲勇《西周金文构形研究》14. 石小力《东周金文与楚简合证》15. 邓佩玲《新出两周金文及文例研究》16. 谢明文《商代金文研究》通论1《殷周青铜器通论》作者: 容庚、张维持出版社: 中华书局出版年: 2012年定价: 88.00元ISBN: 9787101080490内容简介《殷周青铜器通论》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国青铜器的专书,以《商周彝器通考》为基础,参考有关研究青铜器的论著重新编定而成。

重温经典 领略中国古文字之美——《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粹》出版杂记

重温经典 领略中国古文字之美——《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粹》出版杂记

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2015年7月号 总第170期92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

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郭沫若《殷契粹编》正值2015年全国第11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合作开展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书法的研究展示,与展览同时推出的,是一本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甲骨文、金文的大型专题图书——《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粹》(以下简称《甲骨文金文集粹》)。

这是继国博《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之后的又一书法类藏品整理研究的重要出版成果,是国博人百年心血的结晶。

该书从国博馆藏三万余件珍贵的中国古代书法藏品中整理、遴选出殷商甲骨16件、商周秦汉青铜器76件,共计92件古代书法精品文物与拓片,其中不少书迹是历代众多书法名家心慕手追的法书典范,包括了诸如土方、方征伐涂朱卜骨刻辞,大骤风涂朱卜骨刻辞、众人协田卜骨刻辞以及后母戊鼎、利簋、大盂鼎等赫赫有名而世人难得一见的国之重器,还有不少是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征集的藏品,属首次传拓。

《甲骨文金文集粹》内容分为甲骨文、金文2部分,每一部分有概述,每件藏品不仅有文物和拓片的高清图版,还有极具学术价值的文字著录内容,包括名称、时代、材质、规格、出土或流传情况、字体书体、艺术特征、历史价值、释文等诸多信息,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每件藏品的多重文化价值与学术意义,同时书后还设置了索引,也便于读者观览、检索。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文物的拓片多为旧拓、原拓,字口清晰,按版本原大尺寸呈现,更好地还原了经典原貌;释文随图配置,并将复杂生僻的原字放大呈现,非常便于读者学习研究和临摹。

课件1

课件1

史上也有很重大的意义。
2、从历史学角度看,在甲骨文中找到了完整的
商王世系,证实了历史上确有商朝的存在;甲骨文内
容相当丰富,为我们研究商朝的社会性质、阶级关系、 生产力发展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3、从古文字学角度讲,甲骨文是古文字学四大分 支之一。
(五)甲骨文的研究与现状‍ ‍
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于省吾等。‍
1、《尚书》建立起我国历史的正统观。 2、《尚书》保存了我国上古时代极为
珍贵的史料。
3、《尚书》在体例上和编纂方法方面,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l)《尚书》每一篇都有一个标题,每一个标题
下都记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它是纪事本末体的 萌芽。 (2)《尚书》按朝代编排,每一个朝代又按帝王 顺序排列文献先后,实际上又开了编年体的先河。
结盟的誓约‍ ‍ 讼的券书等。 ,争
(三)金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西汉张敞→两宋“金石学”(吕大临《考古图》、
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清代有阮元、吴
式芬、吴大瀓、陈介祺、许瀚、方濬益、孙诒让等著
名金石学家→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
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容庚《金文编》、《金文续 编》、《商周彝器通考》→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 →建国以后有文物编辑委员会编的《文物考古工作三 十年》等。
迄东周的灵王、景王。记西周初年的历史活动的篇
幅较多较详。它是研究周朝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逸周书》最早注本,是晋代孔晁的《逸周书
注》。清人陈逢衡的《逸周书补注》和朱右曾的
《逸周书集训校释》,均是总录前人的研究成果,
所注较为详备。此外,尚有孙诒让的《周书斠补》、
刘师培的《周书补正》等,皆可参考。
汲冢书:

古文字理论(甲骨文)

古文字理论(甲骨文)

古文字理论(甲骨文)【前言】:梳理古文字的思路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可以是依据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等这样的时间线;二是可以是根据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这样的不同的文字书写系统。

我采取的是后一种。

【知识点目录】:一、甲骨文概述二、甲骨文的发掘与著录三、甲骨的占卜与契刻四、甲骨的分类与分期【知识点梳理】:一、甲骨文概述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汉字字体的演变可以分成古文字和隶楷两个大的阶段,前一阶段起于商代终于秦代。

”甲骨文盛行于商代,但并不代表商代的文字都是甲骨文,因为这一时期也有金文,正如秦代不仅有属于古文字的篆书,也有尚未成熟的早期隶书。

所以当你真的开始系统接触古文字的时候,有些经常听到的说法就要摒弃,比如“甲骨文就是商代的文字”等等。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细致的论述才有助于我们理解古文字的基本概念、内涵。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殷商王室的卜辞,也有一些方国诸侯卜辞和非卜辞。

所以严格来说,甲骨文的内涵大于甲骨卜辞的概念。

大部分的甲骨文是用刀刻出来的,少部分用毛笔蘸墨或朱砂书写。

这也决定了甲骨文在字体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多为方形、勾廓和细笔。

按照我个人的概括,象形程度越高意味着被当做正体的可能性越大,这其中的两点原因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里已经提及:一是因为古人对待族名的保守态度造成,二可能是因为记名金文具有装饰性。

另外,甲骨文的字形方向大多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向左向右,还是向上向下都表示的是这个字。

二、甲骨文的发掘与著录规模较大的三次甲骨文发掘分别在河南安阳小屯村、陕西周原和安阳花园庄东地H3甲骨坑。

据不完全统计,周原甲骨先后出土了21000余片,其中有字者293片;安东H3挖掘甲骨1583片,有刻辞者689片。

可谓数量巨大。

著录的书籍最具代表性的有《铁云藏龟》、《殷墟书契》、《殷墟书契精华》、《殷墟卜辞》等等。

著录的形式大致有三种:拓本、照片和摹本。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名词解释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名词解释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名词解释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名词解释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是中国古代的两大经学流派,是中国古代经学研究的两大主流。

古文经学是中国古代经学的传统流派,是先秦到汉代的主流经学。

今文经学是对古文经学的批判和发展,于宋代形成并成为主流。

两者在研究方法、文献选择、语言鉴定上存在差异,但都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中国古代经典的精髓。

古文经学,顾名思义,即是研究古代经典文献的学问。

首要之义是注重文献的古代版本,以求尽量还原古代经典的原貌。

其研究方法主要是依据格物致知的原则,通过勘误、校勘等手段还原古代文献的原始面貌。

在古文经学中,研究者注重对经典原文的王维解读,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资料。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等经典文献都是古文经学的研究对象。

古文经学强调对古代经典的传承和保护,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今文经学是指在古文经学的基础上,对古代经典文献进行批判性的研究和发展。

今文经学主要关注的是文献的今文版本,强调诠释和解读古代经典文献。

今文经学强调注重对古代经典文献的逻辑推理与哲学解读,不拘泥于古代版本的还原。

今文经学在宋代达到鼎盛,其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等。

今文经学跳出古代版本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更加解释性和批判性的视角去诠释古代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学和哲学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虽然在研究方法和文献选择上存在差异,但都是对中国古代经典文献进行研究和诠释的主流学派,都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文经学注重对古代文献原貌的还原,今文经学则更加倾向于对古代文献的批判性诠释和发展。

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看来,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古文经学传承古代经典的原貌,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今文经学则强调对古经典的诠释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使古代经典文献得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理解。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甲骨主要是古代占卜的遗物。在殷代,崇拜祖先神和自然神的原始宗教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殷人遇到疑难的事情一定要求神问卦,烧灼龟甲或兽骨,令其表面出现兆象(裂纹),以便据之预测吉凶祸 福。这种巫术在中国起源甚早,在商代非常盛行。
甲骨文绝大多数是占卜时所刻之辞,要通读卜辞,必须要先了解有关甲骨的基础知识,知道卜法的程
圆形凹槽,叫“凿”,再在其一侧用小圆钻钻出一个和椭圆形凹槽通连的圆形洼洞,叫“钻”。也有先钻一
个圆形洼洞,再在圆形洼洞里挖“凿”,像猫眼形。加工好的甲骨成品,交付管理占卜的卜人保管,以备
卜用。
第三步,灼兆刻辞。钻凿的目的是便于控制卜兆的走向。钻凿的排列是整齐有序的。钻凿之后,用暗
火炷烧灼钻凿,被烤灼的甲骨因受热,其正面便出现裂纹,作├、┤诸形,这就是兆璺。见兆之后,一般
今天,古文字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对古文字的分类及学科分支的划分已相当科学。唐兰 在《古文字学导论》中将古文字分成殷商系、西周系、六国系、秦系四个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一书 中的分法与唐氏的分法相同,他们都是将小篆包括在秦系文字之中。李学勤在《古文字学初阶》中将古文 字学大体上分成四个分支,即甲骨学、殷周金文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牍帛书研究。本书将古文字分成 甲骨文、殷周金文、战国文字和《说文解字》四个部分进行介绍,其中《说文解字》一章的内容实际上就 是关于小篆的内容和研究概况。
王)各代卜辞。但是对于是否有盘庚、小辛、小乙这几个时代卜辞,不少学者表示怀疑。即使确认甲骨文
的时代是自武丁开始,终于纣王,也已经历了八世十二王二百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如果想进行深入的研
究,就需要把甲骨文进行分期断代,这是一切研究的基础。也就是说,对于一片具体刻有文字的甲骨片来
说,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知道这是三千多年前商代的东西,还应该进一步辨明,它究竟是晚商二百多年中哪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

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中国考古学相关参考书目——古文字学方向《甲骨文诂林》(一、二、三、四)于省吾中华书局《甲骨文金文释林》胡殿咸安徽人民出版社《中国甲骨学》王宇信上海人民出版社《殷墟甲骨学》马如森上海大学出版社《甲骨文字研究》商承祚天津古籍出版社《殷墟书契解诂》吴其昌武汉大学出版社《金文选注释》洪家义江苏教育出版社《西周金文选注》秦永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积微居金文说》杨树达中华书局《简帛研究》社科院简帛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卜辞通纂》郭沫若科学出版社《三代吉金文存》(上、中、下)罗振玉中华书局《殷周金文集录》徐中舒四川辞书出版社《古玺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古玺汇编》罗福颐文物出版社《甲骨文编》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华书局《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一、二、三、四)马承源文物出版社《郭沫若全集》(考古编7、8卷)科学出版社《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汉代考古学概说》王仲殊中华书局《三代考古》(一、二、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学出版社《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科学出版社《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考古学读本》杨楠北京大学出版社《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古文字学纲要》陈炜湛、唐钰明中山大学出版社《齐文字编》孙刚福建人民出版社《战国文字编》汤馀惠福建人民出版社《古文字基础》蔡连章百家出版社《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四川人民出版社《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战国文字通论》何琳仪江苏教育出版社《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乙编》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上、中、下)王献唐齐鲁书社《商周考古》北大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文物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商周古文字读本》语文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城中华书局《古陶文汇编》高明中华书局《楚简文字研究》陈伟武汉大学出版社《唐代帝王陵墓》刘向阳三秦出版社《北宋皇陵》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州古籍出版社《中国考古》安金槐上海古籍出版社《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考古》、《两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文物出版社(当课外读物看)《科技考古学概论》赵丛苍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议有理科基础的看)《考古工作手册》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英汉.汉英文化考古词典》外文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中国文物考古词典》何贤武、王秋华辽宁科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现在都不出版了,可以下电子版)《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重点)《古文字研究》(期刊)文物出版社(选看,忒多,全部看下来会屎人的)(最新文字学着作研究未搜集,可根据个人需要搜集李学勤、李家浩等老师着作、研究。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教学大纲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005年9月中国古文字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古文字学是以古代汉字和历史上流传下来各种古文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作为传统文字学和以古代青铜器和碑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的一部分,古文字的研究开始得很早。

19世纪末甲骨文出土以后,古文字的研究逐渐兴盛,到20世纪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迄今学术界对古文字的认识并未取得一致。

有人认为它以古代汉字本身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古文字的起源、性质、形体、结构、形音义的关系及其演变,系汉语文字学(简称汉字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人认为它是考释古代文字之学,侧重于释读各种出土文字资料并确定其史料价值,系历史考古学的一个门类。

也有人主张古文字学既包括对古代汉字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对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实物(如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简册、帛书、石刻、玺印、陶器等)上的古汉字资料的研究,是介于文字学和考古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尽管人们在使用古文字学这一学术术语时,内涵并不完全一致,但古文字学和考古、历史、传统文化等学科的关系密不可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比较倾向于上述第三种认识,即古文字学以古代汉字的起源、性质、结构、演变以及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在释读相关的出土文献(古文字资料)的基础上,揭示这些文献所反映的历史文化。

古文字学按照所研究的材料的不同,又分为甲骨学(以研究殷墟甲骨卜辞为主)、金文学(以研究殷周铜器铭文为主)、战国文字研究和简帛学(以研究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为主)4个分支。

我们现在开设的这门中国古文字学基础的课程,就是要将中国古文字学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文字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基本情况相关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并掌握中国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

包括古文字学的一般常识、概念、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构成、古文字学的学习方法、与古文字有关的历史常识及著名古文字学家、学习古文字学的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甲骨文笔记:商朝已经出现毛笔书论

甲骨文笔记:商朝已经出现毛笔书论

甲骨文笔记:商朝已经出现毛笔书论【导读:甲骨文系列分为4个篇章预计会分4至8期发布。

1.甲骨文常识;2.甲骨文拓片;3.甲骨文美学;4.甲骨文书家;】甲骨文常识甲骨文的发现和入书入印中国殷商时期有尊神信鬼的风尚,王室贵族,逢事必卜,为了占卜的需要,贞人在龟甲兽骨上刻书的文字,后世称为甲骨文。

从1899年王懿荣发现至今已经120多年了,从天津书法家王襄和孟定生开始借鉴入书的历史。

近代以来多位考古学家,古文字研究学家,相继系统深入研究,从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的国学文字学大师系统研究并有甲骨入书,到后来学者型书家(胡小石,商承祚,容庚,游寿等)甲骨的研究书写,在到后来的入印(篆刻运用)更加高古烂漫,淳朴自然,名家有:丁佛言,丁辅之,简经纶,潘主兰等,他们都是学问渊博,精于古文字学,对于甲骨文入书入印都有精深的理论积累和创作实践。

后文会浅说诸位书家的书风特点。

游寿书甲骨文甲骨文的入书入印对于书法的创作和发展,犹如一个革命性的变革一样,在发现甲骨文的清末到殷商的几千年中,几乎经历了所有的封建王朝,完全沉睡在大地之下,历史上的钟张二王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等所有大家都没有见过的重要文字宝藏和极其重要的书学价值。

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我们后学有责任和远见和写好甲骨文,或借鉴甲骨文的营养到其他书体或者艺术创作中去,其中蕴含着非常有价值的艺术精髓和宝藏,等待着我们后学者的学习和挖掘。

甲骨文的数量和内容从甲骨出土至今已经有一万五千多片,胡厚宣统计四次15000~161989片,陈梦家统计十万片左右,董作宾认为96118片左右等,近年来还有其他甲骨学家统计出新的数量。

甲骨文的内容分为「卜辞」与「记事刻辞」两类。

殷商王室以龟甲和兽骨占卜,占卜完后,便将相关纪录刻或写在甲骨上,称作「卜辞」。

卜辞内容无所不包,包括天气、祭祀、战争、生育、疾病、作梦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甲骨文与占卜无关,主要作为事件的记载,称为「记事刻辞」,如田猎的记录。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古文字学)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古文字学)

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古文字学),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介绍古文字学专业的背景和概述二、古文字学专业的学习内容1.古文字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2.中国古代文献3.外国古代文献4.古文字学研究领域5.实践操作及实习三、古文字学专业的发展方向1.古文字学的理论进展2.古文字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3.数字化古籍研究技术的应用4.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四、古文字学专业的就业前景1.教育行业就业前景2.文化、博物馆等机构就业前景3.翻译、出版等行业就业前景4.文化遗产保护行业就业前景摘要:本文将就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古文字学)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进行详细阐述。

一、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古文字学)所学具体内容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古文字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古代文字和文化的学科,它以汉字为核心,研究各种古代文字和其所代表的文化。

在具体内容方面,历史学类-古文字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汉字学:这是历史学类-古文字学的核心领域。

汉字学主要研究汉字的演变、字形学、发音学、语义学、考古学等方面,通过对汉字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2. 甲骨学:也称为龟甲骨学或者殷代文字学。

甲骨学是专门研究甲骨文的一门学科,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可以了解到商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经济。

3. 金文学:也称为秦汉金文学或者金文学。

金文学主要研究金文的各个方面,对于研究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的史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4. 竹简学:也称为简帛学。

竹简学主要研究竹简和帛书的各个方面,包括竹简和帛书的保存、整理、辨析、阅读等等。

二、大学本科专业(历史学类-古文字学)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历史学类-古文字学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目前,历史学类-古文字学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当前历史学类-古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学类-古文字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数字化和网络化。

中国古文字学概论

中国古文字学概论

中国古文字学概论一、古文字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1. 定义- 古文字学是研究古代文字的产生、发展、演变以及考释古文字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关注古代文字的形态、结构、书写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中国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等不同的文字体系,古文字学就是要深入探究这些文字体系的各种特性。

2. 研究范围- 文字起源:探讨中国文字是如何起源的。

关于文字起源有多种说法,如结绳记事说、仓颉造字说等。

虽然仓颉造字说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文字创造这一伟大工程的一种想象。

从考古发现来看,一些原始的刻画符号可能是文字的前身,像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等,这些符号虽然简单,但可能蕴含着早期文字形成的信息。

- 不同古文字体系- 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的殷墟。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 - 前1046年)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的字体结构已经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例如,“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加一点,形象地描绘出太阳的形状,这是象形字;“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是会意字。

- 金文:即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在商代中期已经出现,盛行于西周。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笔画更加粗壮、圆润,结构也更加规整。

这是因为甲骨文是用刀刻在坚硬的龟甲和兽骨上,而金文是通过铸造的方式在青铜器上呈现,铸造过程相对可以对文字进行更细致的加工。

例如西周的毛公鼎,其铭文长达497字,是现存最长的一篇金文,为研究西周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篆书- 大篆:广义的大篆包括金文、籀文等先秦时期的文字。

狭义的大篆指的是籀文,相传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

大篆的特点是笔画复杂、结构规整,具有很强的象形性。

例如石鼓文,是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其字体古朴典雅,对研究古文字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标准文字。

中国三大显学梳理——红学篇

中国三大显学梳理——红学篇

作者: 李雪梅[1];唐成[2]
作者机构: [1]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2;[2]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学,四川南充637000出版物刊名: 当代体育科技
页码: 245-246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8期
主题词: 男子单打;技术;战术
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费德勒对德约科维奇在美网的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德约科维奇的技术比较全面,在比赛中也能较好的发挥出来,特别是底线的正反手发挥特别稳定,但是一发相对来说比较差一点,以及网前也有待提高。

费德勒的底线正手非常厉害,网前技术也非常好,以及发球很好。

但是反手需要提高,以及体能也是一大问题。

甲骨文基础知识

甲骨文基础知识

甲骨学基础知识我国古代流行过一种习俗,用龟甲或者兽骨(主要是牛的肩胛骨)加以烧灼,观察所形成裂痕的形状,认为可以判断吉凶。

所用的龟甲、兽骨埋藏在遗址中,发掘出来就是考古学上说的甲骨。

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甲骨占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至商代而大盛,商亡以后延续未绝,在某些少数民族甚至保存到现代。

古书有不少记述这种卜法的,传世专书较早的有《玉灵照胆经》等,可能是唐代作品。

清人胡煦有《卜法详考》,附于他的《周易函书约存》,征引了许多材料。

商代的甲骨常刻有文字,绝大多数都与占卜有关,称为卜辞。

由于当时人笃信占卜,事无大小都求决于卜法,所以卜辞的内容非常丰富,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各方面,因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迄今为止,有字甲骨只在两处商代遗址发现,一处是河南安阳的殷墟,另一处是郑州。

郑州只找到两片带字的骨,均为采集品,所以我们研究的商代甲骨,实际上主要是殷墟甲骨。

殷墟以洹水南岸的小屯为中心,是面积约二十四平方公里的大型遗址。

早在北宋时,这里便出土过商代带铭文的青铜器,见于记载。

有字甲骨的发现,时在一八九八年的下半年,曾有古董商拿了一些给天津的孟定生、王襄看过,他们认为是古简。

一八九九年,在北京的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对甲骨作了鉴定,这种珍贵文物才为世所知。

到一九零八年,罗振玉首先弄清楚甲骨的出土地点,随后他和王国维考定殷墟是商朝晚期的旧都。

甲骨的发现以及殷墟性质的推定,最后导致一九二八年开始的殷墟发掘,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肇端。

因此,甲骨的发现,不仅在我国,在世界考古学史上也有很重大的意义。

从甲骨发现到现在共八十几年,殷墟陆续出土了大量甲骨,而且看来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现已出土的有字甲骨,整版的不多,大多数是残碎的。

不管是整版的还是残碎的,可以片为单位来统计。

已发现的究竟有多少片,学术界有不同的估计,我们的意见是约十万片左右。

这个数字,可以说相当庞大了。

上面说过,殷墟是商朝晚年的首都。

在这里建都的,有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卜辞称文武丁)、帝乙、帝辛十二位商王(依古本《竹书纪年》说)。

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一、甲骨文甲骨文及其分期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成文资料,始于商朝。

商朝的文字资料,有陶文、玉石文、金文和甲骨文几种。

其中以甲骨文最为重要,而且数量最为繁多。

甲是龟甲,有龟腹甲、龟背甲,腹甲较多,背甲较少。

骨是兽骨,主要是牛骨,也可能有少量的马骨、猪骨、鹿骨、虎骨及象骨。

骨多用肩肿骨,间有肋骨和距骨。

也有少量的牛头骨、鹿头骨和人头骨刻辞。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人尚鬼,遇事好占卜。

占卜后便记录下来。

记录有写有刻,于甲骨之上或用朱书,亦有墨书;有的先写后刻,有的不写而直接刻写;还有的将文字涂以朱砂或涂墨;也有的镶嵌松绿石,这就是所谓卜辞。

甲骨文绝大多数皆为卜辞,间或也有与占卜有关的一些记事文字。

甲骨学是以这种甲骨文字为研究对象未对甲骨文字本身,并进而对商代的社会历史各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甲骨文出上在河南安阳殷虚以及附近地区,其中以小屯村出土为最多。

在附近的侯家庄、大司空村、铁路苗圃、后岗、四盘磨、高楼庄等地也出土过几片乃至几十片。

甲骨文是商代后半期,也就是盘庚迁殷至纣辛亡国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约公元前1395—1122 年)间商朝后半期所谓殷代的遗物。

甲骨文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时期。

目前各家的分期方法还没有达到统一的意见。

普通仍以五期分期法为妥,即第一期包括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甲骨文中的卜辞《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册,简也,典从册,在艹上,象两手供俸之形。

《墨子·鲁问》有“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

”甲骨文并非商代的典册,亦非竹帛金石的文字,乃是占卜及与占卜有关或者偶然的记事文字。

商代占卜所用大龟为南海种。

腹甲整用,背甲则中剖用之。

还有的改造成长圆形,中间有孔可以穿起。

用甲骨时切去骨臼的突头,再将骨脊剖平、整治后的甲骨占卜时,即在其背面,个别胛骨在正面进行有规律的钻凿,先凿一长槽,旁边再钻一略小的圆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字集釋》
此書為李孝定先生編述,1965 年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共十 六冊。取材以殷墟出土甲骨文字,經諸 家著錄並考釋者為主。所收甲骨文字據 孫海波《甲骨文編》及金祥恒《續甲骨 文編》輯錄。按《說文解字》部序編次, 共十四卷(冊)。此書彙集 1965 年以前 對於甲骨文考釋之資料,且有編者之意 見,可供研究甲骨學之學者參考使用。
《甲骨文合集》自 1978 年開始付印 出版後,至 1980 年已先後出版七冊。此 時,胡厚宣先生開始編纂《甲骨文合集 釋文》。自 1980 年 11 月決定《甲骨文合 集釋文》編纂體例,初稿於 1984 年底完 成。
總審校工作於 1992 年完成。由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卻又發現《甲骨 文合集釋文》繁體字、古字、隸定字和 畫原形字較多,排版印刷十分困難;乃 將全部釋文改為手寫影印,這個工作又 花了兩年多,至 1994 年底完成。手寫影 印稿完成之後,隨即進行繁複的校對工 作。直到 1999 年,始正式出版。這樣的 一部巨作,歷經艱辛,但對學術界有著 十分重要的貢獻;由於它的出版,使得 今日研究甲骨文之學者獲益良多,也促 進了甲骨學的發展。
冊數(卷)
銅器名稱
銅器編號
鐘鏄(一)、鐘鏄(二)、鐃、鈴、鐸、句、鬲、 第一冊(卷)
甗、匕
1–980
第二冊(卷)
鼎(一)、鼎(二)、鼎(三)
984–2841
第三冊(卷)
(一)、(二)、(三)、盨、簠、敦、豆
2911–4695
第四冊(卷)
卣、尊、觶、觚
4701–7312
第五冊(卷) 爵角一、爵角二、斝、觥、盉鎣、壺、罍 7313–9827
金文學系列
《殷周金文集成》
在中國眾多古文物中,青銅器是較 早獲得收藏和研究的器物之一,許慎《說 文解字.敘》中有所記載。漢以後各個 朝代均有青銅器之發現,但並沒有專門 著錄或探討之書籍。直到宋代,如呂大 臨《考古圖》、王黼《宣和博古圖》等書, 開始一系列對青銅器的形制、銘文、紋 飾、功用、組合等相關問題作探討,也 促使了「金石學」之興盛。隨著清代考 據學盛興,學者致力於文字考訂,益加 突顯青銅器研究在學術上之重要性。迨 至民國,地不愛寶,出土器物不斷增加,
量出土,豐富了古文字學研究內容,使 得古文字學研究不再侷限於傳統金石 學,進而擴大範圍。古文字學之類別以 書寫器物區分,可分為甲骨文、金文、 簡帛文字、石器文字、印璽文字、貨幣 文字、陶文、漆書等類,各個類別又可 成為一專門獨立學科,如「甲骨學」、「金 文學」。其中,甲骨學、金文學在古文字 學研究中歷史較為悠久,研究成果也頗
冊數 一 二 三 四 五


登記號
1–2731
2732–6551
6552–10507 10508–13450;附殷墟以外 1–316
1–8189 正 8189 反–13450 及殷墟以外 1–316;
來源表索引 1–5270 來源表索引 5271–13450 及殷墟以
外 1–316
附註 圖版
〃 〃 〃 釋文
-2-
專題報導--館藏系列報導
冊數 上一
登記號 1–20555
上二 20556–41956 下
附註 按《合集》 號碼排列 按《合集》 號碼排列 按著錄書編排
上編依《甲骨文合集》片號順序,按合 集號、著拓號、選定號、重見號、拼合 號、現藏及備註等七項說明其材料來 源,並於書後附著錄書與拓本簡稱表及 現藏單位簡稱表。下編則將著錄書與《甲 骨文合集》片號作一對照,按著錄書出 版先後排列,並附有著錄書簡稱表。從 《甲骨文合集》到《甲骨文合集釋文》 及《甲骨文合集材料來源表》一系列巨
欲從事甲骨文研究者,必先掌握原
-4-
專題報導--館藏系列報導
始資料。原始資料可從《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合集釋文》、《甲骨文合集補 編》、《商周甲骨文總集》、《小屯南地甲 骨》、《英國所藏甲骨集》、《甲骨續存補 編》等書得以掌握;如再加上《甲骨文 合集材料來源表》之運用,對原始資料 之內容及來源即可瞭如指掌。資料掌握 後,對甲骨文字字形、字義等相關內容 之研究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可參閱《甲 骨文字集釋》、《甲骨文字詁林》二書。 如此一來,對甲骨文研究即可有相當程 度的掌握了。
第十六冊
第十七冊 第十八冊
銅器名稱 鐘、鎛(一) 鐘、鎛(二)、鐃、鈴、鐸、句、鼓
座 鬲、甗、匕、鼎(一)
鼎(二) 鼎(三)
(一) (二) (三) 盨、簠、敦、豆
卣 尊、觶(一) 觶(二)、觚 爵、角(一) 爵、角(二) 斝、觥、盉、壺、罍 方彝、勺、桮、瓿、瓶、罐、缶、盤、 匜、鑑、盂、雜器、類別不明器
專題報導--館藏系列報導
古文字學之二大「顯學」 --「甲骨學」及「金文學」系列
楊志團
本校中正圖書館典藏有關古文字學之圖書相當豐富。其中,有關甲骨學、 金文學之圖書尤為完備,欲研究此二門學科者,不可不知。本文擬就館藏有 關甲骨文、金文研究較為重要書籍,作簡要介紹,以供讀者參考。
清末甲骨文之發現,以及「古文字 學」是研究古今漢字演變規律的專門學 科。其作用不僅僅在於釋讀文字,還可 據以釋讀文獻,進而了解古代文化。研 究古器物文字始於漢代,許慎《說文解 字.敘》云:「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 其銘即前代之古文。」許慎所言之古文, 即青銅器銘文,而青銅器銘文為古文字 學其中一類。許多簡牘、帛書等器物大
戈、戟 矛、劍鈹、雜兵、車馬器、符節
銅器編號 1–285
085、286–429
441–1509 1510–2530 2531–2841 2911–3742 3743–4120 4121–4343 4344–4695 4701–5433 5441–6366 6367–7312 7313–8310 8311–9105 9106–9827
9828–10583
10591–11407 11411–12113
-6-
專題報導--館藏系列報導
各冊之內容都包含兩部分:圖版及文字 說明,均按字數多寡編排。圖版部分, 銘文按原尺寸大小製版,一器數拓者則 在編號後加數字表示之;文字說明部 分,逐一交代所收器物的字數、時代、 著錄、出土、流傳、現藏、資料來源及 其他需要補充說明情況。書後並附有引 用書目及簡稱表,按筆畫多寡排列,查 檢方便。
《殷周金文集成釋文》
《殷周金文集成》一書計畫原分拓 本、釋文、圖像三部分,《殷周金文集成》 一書即屬拓本部分。釋文部份仍由中國 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纂,並於 2001 年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出 版,書名為《殷周金文集成釋文》。該書 按《殷周金文集成》順序編排,共編為 六卷。各卷之詳細類別如下:
釋文及來源表索引

-3-
專題報導--館藏系列報導
圖版部分按《甲骨文合集》體例編排, 仍分五期,釋文部分則按圖版編號逐一 釋文。來源表及索引部分附有資料來源 索引總表、選收著錄書表、選收各家綴 合表……等附錄。此書最大價值為補《甲 骨文合集》未列或漏收資料。
《商周甲骨文總集》
此書為嚴一萍先生於 1983 年彙編 安陽殷墟甲骨文及西周甲骨文,1984 年 在台北由藝文印書館出版。嚴一萍先生 認為 1982 年出版之《甲骨文合集》未將 所有存世之甲骨收錄齊全,因此以《甲 骨文合集》及《小屯南地甲骨》二書資 料為基礎,收小屯甲骨 41956 片、小屯 南地甲骨 4612 片、小屯甲骨拾遺 1968 片及周原甲骨 301 片。共十六冊,前十 二冊為《甲骨文合集》拓本,十四、十 五冊及十六冊前半為《小屯南地甲骨》 拓本,十六冊後半為小屯甲骨拾遺拓本 及周原甲骨摹本。所收甲骨按董作賓先 生五期斷代法分,而略有調整。此書之 價值為整合甲骨文資料,可供參考使用。
-1-
專題報導--館藏系列報導
為可觀,可以稱的上是古文字學研究中 的兩門「顯學」。
甲骨學系列
《甲骨文合集釋文》與 《甲骨文合集材料來源表》
甲骨文自 1899 年於河南安陽「問 世」,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在至對日抗 戰前,曾進行多次考古挖掘,所獲甲骨 超過十餘萬片。著錄、整理甲骨編纂成 書,從早期《鐵雲藏龜》到《小屯第二 本.殷墟文字.甲編》、《小屯第二本. 殷墟文字.乙編》、《小屯第二本.殷墟 文字.丙編》等書,都為甲骨文研究作 了相當大的貢獻。但因各書收錄資料不 一致,同一甲骨可能在兩本書中均有收 錄。基於此,乃開始著手編纂《甲骨文 合集》。
《殷周金文集成》共十八冊,第一 冊於 1983 年由北京中華書局出版,至
-5-
專題報導--館藏系列報導
1990 年才將第十八冊出版完畢。全書收 錄有銘銅器資料,年代下限斷至秦統一 以前;其中,也包括當代以來各公私著 錄,海內外各博物館,以及各地新出土 或尚未發表的發掘及採集品,其時間下 限則至 1985 年。總計收錄銅器編號
方彝、勺、桮、瓿、瓶、罐、缶、盤、匜、鑑、
第六冊(卷) 盂、盆、異形器、衡量器、雜器、類別不明之 9828–12113
Hale Waihona Puke 器、戈戟、矛、劍鈹、雜兵、車馬器、符節
每器均有器號、器名、銘文圖版、釋文、 字數、時代、出土、現藏等項資料,除 了銘文圖版及釋文外,其他各項資料均 直接引自《殷周金文集成》。其中,圖版 非原件大小,而是視情況予以放大、縮
《甲骨文合集釋文》由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於 1999 年出版,共 4 冊。以《甲 骨文合集》一書內容為基礎,按片號順 序逐片作出釋文,並加以標點。釋文採 用較為公認的說法隸定文字。而對於無 法隸定的文字,則照原形摹畫,但不標 明出處。至於出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社另出版《甲骨文合集材料來源表》一 書,為《甲骨文合集》之配套書,可供 翻檢、對照。該書共三冊。分上、下編, 上編又分為二冊。各冊之內容為:
作,使得甲骨學之研究愈趨蓬勃。
《甲骨文合集補編》
由彭邦炯、謝濟、馬濟凡三位先生 主編,北京語文出版社於 1999 年出版。 共七冊,總計收甲骨 13450 片,殷墟以 外出土甲骨 316 片,主要來源為《甲骨 文合集》遺漏、未選用及其他未公開發 表材料,但未收《小屯南地甲骨》、《英 國所藏甲骨集》、《甲骨續存補編》三書 資料,因其考慮三書之內容已趨完善, 可獨立看待,故未收。內容分為上、下 編,上編為圖版,下編為釋文、來源表 及索引。各冊詳細類目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