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二项式定理》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项式定理(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解析

《1.3.1二项式定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三部分第一节的内容,这节课内容上只有一个二项式定理但它却是前面内容的继续,也是后面内容的开始。在计数原理之后学习二项式定理,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证明要用到计数原理,可以把它看做为计数原理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学习随机变量及分布做准备。

二项式定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思维训练价值,不仅能解决某些整除性、近似计算问题的一种方法,并能解释集合的子集个数问题;再者,二项式定理不仅仅是初中多项式乘法的拓展,它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分析中函数级数展开式的一个特例,在组合理论、开高次方、高阶等差数列求和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节课在高中数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和对称美。

教材中的二项式定理主要包括:定理本身,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等.通过二项式定理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同时在求展开式、其通项、证恒等式、近似计算等方面形成技能或技巧;进一步体会过程分析与特殊化方法等等的运用;重视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

二项式定理本身是教学重点,因为它是后面各种应用的基础.通项公式,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特殊化方法等意义重大而深远,所以也应该是重点。

二项式定理的证明是一个教学难点.这是因为证明中符号比较抽象、需要恰当地运用组合数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计数原理、排列组合及合情推理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演绎和分析事件方法种数的能力。但是学生对数学严谨性的把握还不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有待提高,有些学生容易粗心,对细节知识的把握还不够好。本节课二项式定理的推导运用了先猜想后证明,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因此

本堂课采用小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努力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以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尽量创造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尽量引导学生的发展和创造意识,以使他们能在再创造的氛围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二项式定理是代数乘法公式的推广。

(2)理解并掌握二项式定理,能利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3)掌握对简单的二项式进行展开,能够对项的系数与二项式系数进行区分,并能求出指定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经历二项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化归的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归纳-猜想-论证的思想方法,发展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合作精神,体验二项式定理的发现和创造历程,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捷和严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两个计数原理分析3)(b a +的展开式得到二项式定理;掌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难点:用两个计数原理分析推导3)(b a +的展开式;用两个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五、教学过程

r n r r

n C a b -++

从而提想。

C

+2015

2016

C

2014++2015

2016

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六。

六、板书设计

关于《1.3.1二项式定理(一)(执教者沈琦)》点评分析

《1.3.1二项式定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三部分第一节的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教师教学用书建议3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执教者坚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通过自已的精心设计和认真思考,把对教材的深刻认识,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地体现在课堂中,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了二项式定理的生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以问题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本节课精心设计了数学问题,教学活动开始时,就提出了人们的生活安排往往成周期变化,提出了推算星期几的问题,从而引出对二项式定理的研究,最后通过所得结论解决提出的问题。一是以问题为载体,有机渗透德育,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正是数学新课程理念所期待的目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二是发挥问题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众所周知,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正因为如此,《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问题的吸引,积极思考,发掘新知识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实现问题的教学价值。

2、注重教学中的引导,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标准》指出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法从中不难看出:过程教学观是新课程理念的灵魂,本课例特别突出了过程教学,以过程为载体,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1)注重课题的引入过程,上课开始提出实际问题,捕捉到实际应用与新知识的衔接点,突出了建模的思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