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水平和竖向位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监测水平和竖向位移
1.总则
本细则适用于一般土及软土建筑基坑工程水平位移及竖直位移监测。
目的是为了掌握基坑施工对临近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及时起到预警预报的作用,为了深基坑施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2.仪具与材料
全站仪,水准仪。
其它:脚架,棱镜,三脚架,因瓦尺等。
3.监测原理和方法
为保证所有监测工作的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度,使监测工作有效的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监测工作采用整体布设,分级布网的原则。即首先布置统一的监测控制网,再在此基础上布设监测点。
3.1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根据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垂直位移监测是通
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或附合路线,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
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
3.2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采用轴线投影法。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
一个稳固基准点A、B,经纬仪或全站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则A、B连成一条基准线。观测时,在仪器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垂距E值,某监测点本次E值和初始E 值即为该点累计水平位移,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
4.监测点的布置原则及测点的设置
4.1、布置原则
4.1.1、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技术要求
4.1.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4.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007
4.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2009
4.2、基准点的设置
位移观测为基坑施工过程中的位移测量。精度要求高,观测时间长。根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2009中要求,为减少测量误差,位移基准点应布设在观测建筑物的沉降区域之外。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基准点具有稳定性高、保存时间长的特点,本次监测拟位移观测基准点设置8个。基准
点设置在不易受沉降及施工影响的地区,为保证基准点能够长期使用,采用①
18钢筋埋入地下,埋深不少于1.0米,四周采用混凝土固定,并砌筑保护井,钢筋裸露出
1-2公分,在裸露的顶部设置十字标识。
4.3、位移点的布设
4.3.1、基坑垂直、水平位移监测:
—8,测点间距在基坑周圈围护顶面上布置垂直位移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号 1
20内米。
5、测试精度要求
5.1、水平位移监测
5.1.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
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基准点的埋设应按有关测量规范、规程执行。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5.1.2、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精度按照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不得超过
表1的临界值。如超过及时报警:
建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按基坑监测规范及设计要求)
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
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 2。
5.1.3、地下管线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宜不低于 1.5mm
5.1.4、其他基坑周边环境(如地下设施、道路等)的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等的规定。
5.2、竖向位移监测
5.2.1、竖向位移监测可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方法。
5.2.2建筑物监测点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竖向位移不得超过表2的临界值。如超过及时报警:
表2 监测点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mm)(按基坑监测规范)
注: 1.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
的高差中误差;
2.括号内数值对应于墙后地表及立柱的竖向位移报警值。
523、地下管线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宜不低于0.5mm
524、其他基坑周边环境(如地下设施、道路等)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25、各等级几何水准法观测时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几何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526、水准基准点宜均匀埋设,数量不应少于3点,埋设位置和方法要求与5.1.1 相同。
5.2.7、各监测点与水准基准点或工作基点应组成闭合环路或附合水准路线。
六、监测频率
6.1、监测频率应以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
6.2、工程监测工作应贯穿于基坑工程和地下工程施工全过程。
6.3、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仪器监测频率的确定可参照下表:
每次观测的结果通报给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注:1.当基坑工程等级为三级时,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要求适当降低;
2.基坑工程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确定;
3 •宜测、可测项目的仪器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要求适当降低;
4•有支撑的支护结构各道支撑开始拆除到拆除完成后3d内监测频率应为1
次/1d。
6.4、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加密监测其结果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
6.4.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6.4.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6.4.3 •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6.4.4.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6.5、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
6.6、监测初始值测定
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
测量基准点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稳定标准
为间隔一周的两次观测值不超过两倍观测点精度。基准点不少于3个,并设在
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 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内的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