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比较分析
内地中小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
![内地中小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845a3e0912a216147929e5.png)
[关键词] 成长性;影响因素;因子分析法;相关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8.014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09)18-0040-05
近几年内地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部分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推动内地经济增长的一股新动力。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支撑,但这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受自身结构和公司规范的局限,一时无法在沪深及香港主板上市;同时,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巨大,银行不愿意将太多的资金投入成长期很长且承担着太多不确定因素的中小企业,因此这些中小企业选择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对于这些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而言,其成长性如何成为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众多中小企业是否选择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重要衡量标准。
2.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主要表示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总资产周转率是企业营业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主要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总资产周转率较高,说明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成果好,效率高。
3.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
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要表示上市公司的现金质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当于企业的“造血功能”,即不靠股东注资,不靠银行贷款,不靠变卖非流动资产,企业通过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营业务就能独立自主地创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现金流量。
收藏本文 ※我要投稿!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内地中小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后的成长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内地企业的成长性与盈利质量、风险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资产质量、现金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显著,说明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因素与其他板块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并针对香港创业板的现状发展,提出内地中小企业选择到香港上市应注意的问题。
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比较研究
![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13af84bceb19e8b8f6bacd.png)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研究去年以来,尽管香港证券市场受国际股市的影响持续低迷,但内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去香港上市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据统计,去年联交所新上市的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内地企业,目前正处于筹备阶段计划在今明两年上市的内地企业至少有50家。
此外,随着国内上市公司增发H股模式(A to H)的开启,出于经营国际化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需要,内地证券市场可能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去香港市场增发新股。
一、内地企业香港上市基本概况1.概览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优势明显,其成熟的市场运行环境,完善的投资银行服务,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制对于内地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已成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
从1993年起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青岛啤酒,至今年5月底为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各类来自内地的公司达140余家。
10年来内地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融资七千多亿港元,占同期香港市场融资总额的六成以上,香港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内地企业筹集国际资本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场所。
据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有关资料统计,截至到今年5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市值为四千多亿美元,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中名列第八位。
其中,中资背景企业140余家,总市值达13460亿港元,占整个港股市价总值的29.5%,已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早先上市的国有企业政府色彩浓厚,包装过度。
上市以后未能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经营管理、会计审核制度、业务评估等方面同香港惯用的规则还存在一定距离。
二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不强,经营业绩逐年下滑,亏损家数逐年增加。
H股和红筹股1996年有2家亏损,1997年有4家,1998年有8家,2000年则扩大到12家,2001年所有H股和红筹股平均盈利仅几分钱。
三是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
H股公司业务运作以及监管乃至企业内部的政策变动等信息披露不及时,国际投资者无法清晰、及时地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造成投资者信任危机。
内地和香港上市有何不同
![内地和香港上市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c6f5c63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16.png)
内地和香港上市有何不同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印刷》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一、上市条件和程序。
1、内地股改+上市辅导,实行券商通道制,经有关部门审批,产业政策有偏向,上市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记录有要求,强调企业资产经营一体化,减少关联交易。
2、H股方式需要完成股改和有关部门审批,造壳无需股改,有业务记录的要求、创业板无盈利方面的要求,对内地不同性质的企业无区别对待,内地民企受到欢迎,更强调股东和管理层的稳定,避免关联交易。
【总页数】1页(P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2.5
【相关文献】
1.香港上市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吗?——香港上市中资公司和内地上市A股公司薪酬机制的比较 [J], 张海燕;迟巍
2.香港投资推广署为内地企业香港上市提供一站式免费服务 [J],
3.双层股权结构在香港地区的最新实践及对内地的启示——兼评港交所最新《上市规则》“不同投票权”章 [J], 危钊强
4.2019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再次成为全球第一IPO市场 5G有望带动创新型科技企业上市 [J], 赵爱玲
5.双重上市股票的价格信息传递——基于内地香港双重上市股票的实证分析 [J], 王烜;李小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香港上市优点
![香港上市优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e97af019e8b8f67c1cb98e.png)
香港上市优点
1、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是国际公认的金融中心,业界精英云集,已有众多中国内地企业及跨国公司在交易所上市集资。
2、建立国际化运营平台
香港没有外汇管制,资金流出入不受限制;香港税率低、基础设施一流、政府廉洁高效。
在香港上市,有助于内地发行人建立国际化运作平台,实施“走出去”战略。
3、本土市场理论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市场。
一些在香港及另一主要海外交易所双重上市的内地企业,其绝大部分的股份买卖在香港市场进行。
香港的证券市场既达到国际标准,又是内地企业上市的本土市场。
4、健全的法律体制
香港的法律体制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法制健全。
这为筹集资金的公司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5、国际会计准则
除《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外,在个别情况下,香港交易所也会接纳新申请人采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及其它会计准则。
6、完善的监管架构
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力求符合国际标准,对上市发行人提出高水准的披露规定。
对企业管治要求严格,确保投资者能够从发行人获取适时及具透明度的资料,以便评价公司的状况及前景。
7、再融资便利
上市6个月之后,上市发行人就可以进行新股融资。
8、先进的交易、结算及交收措施
香港的证券及银行业以健全、稳健着称;
交易所拥有先进、完善的交易、结算及交收设施。
9、文化相同、地理接近
香港与内地往来便捷,语言文化基本相同,便于上市发行人与投资者及监管机构沟通。
不同上市地点选择的利与弊分析
![不同上市地点选择的利与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84696ef5335a8102d220b6.png)
不同上市地点选择的利与弊分析——以A股和H股为例梁剑平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必须积极面对国际舞台,必须适应国际化的市场。
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不同的交易市场上市,例如中国人保,2003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上市,成为中国内地大型国有金融企业海外上市“第一股”。
也有很多的企业选择在不止一个的交易所上市,例如中国平安,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虽然我国内地的证券市场发展较晚,但经过几次洗礼后正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高速发展。
而香港的证券市场具有中国内地无法比拟的吸纳吞吐庞大国际资本的优势和能力。
下面将对上市地点选择的利与弊问题(以A股和H股为例)进行研究。
一、两地上市的一般分析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尚未完全成熟,从国内企业对境内外市场上市的选择分析中不难发现,更多的企业选择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首先,从A股市场和H股市场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较晚,法律监管体制尚在完善中,政府参与力度较强,加之中国特有的文化底蕴深深地体现在了股市中,国内的证券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不过中国经济的正高速发展,加之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政府政策的引导,我国证券市场呈现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香港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的资本市场更是一个全方位的融资市场,规模优势非常明显,是一个提高我国企业水平的平台,拥有强大的优势。
二、两地上市利与弊比较分析1.A股市场上市的利与弊对于很多企业而言,选择在A股市场上市是业务发展及扩张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决定,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可以筹集巨额资金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有了巨额资金,就可以扩大规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尤其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迅速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上市后的发展是裂变,是质的飞跃。
大多数企业就是上市后,和非上市企业拉开了距离。
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不是一次性的,上市后还可以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再融资,企业可以从容地规划使用。
内地企业赴香港创业板上市模式比较
![内地企业赴香港创业板上市模式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b3b5844852458fb770b56ff.png)
[ 中图分 类号] 8 0 9 [ F 3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1 32 0 15 l2 】 l8 l —6 5 (0 6 0 —0 1—( ( 2 [ 作者简 介] 戚建春 (9 l , , 计师, 1 7 一) 女 会 中国注册会计师 、 中国注册评 估师 、 国注册税务 师 , 中 威海弘理 会计师事 务所副所 长。谷
年代初期 的香港 股票 市场 , 香港和 国际投资 者把在境 外注 册、 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 中国大陆概念 的股票称 为红筹 股 。红筹上市是指公 司注册 在境 外 , 通常 在香港 、 曼群 开 岛( ama ) 百慕 大 ( e d ) 英属 处 女群 岛 ( 称英 Cy n 、 B r a或 mu 也 属维尔京群 岛 , VI等 地 , 用 当地 法 律和 会计 制度 , B ) 适 但 公司主要 资产和业 务均在大陆 , 对投 资者发行股票并且在 香港联交所 上市 , 在禁售期结束后 , 所有股票都可 以流通。 众 多内地 民企在 香港 上市方式 主要 以红筹上市为主 。
名牌战略还应向规模要效益 , 不断扩大市场 占有率 。当今 世界上按 商标价值排在 前 5 0位的 名牌产 品 , 基本 上都是 规模庞大 , 实力雄厚 的大工业公 司生产的 。如 日本丰 田汽
场和出 口渠道 , 企业才能有 持久 国际竞争 力 , 才能在 激烈 的国际竞争 中掌握 主动权 , 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增长。 ( ) 高出 口产 品的质量 。产品是企业 的生命 , 质 二 提 而 量是产品的生命 , 是创造 名牌 的基石 。一 般说 来 , 名牌 产 品具有过硬 的质量和可靠 的售后服务 , 消费者之所 以对 名 牌信赖就在 于此 , 如果没有高质量也就没有 了名牌 。我 国 出 口能力弱 的重要原 因就是产 品质量不 过关 , 产品达不 到 国际质量技 术标 准。因此 , 我国出 口企业实施名牌战略 必 须把提 高产 品质量作 为关 键 , 口产品生产企业应积极 推 出 行全面质量管理 , 贯彻 实施 I 90  ̄)0 0系列 标 准 , 要按 照 国 家、 国际标准组织生产 , 严格操作工艺 , 全面提升产品档 次 和质量水平 , 保证 出口产品的高质量 、 高效用 , 为创立 和发 展名牌提供保证 。 ( 加强技术 创新 。技术 创新就 是要 培植企 业 的核 三) 心竞争力。国内外 无数 大型企业发展 的成功经验表明 , 赢 得 市场份额靠竞争 ; 赢得 竞争胜 利靠名 牌 ; 创造名 牌靠技 术; 技术进步靠创新 。 目前 , 以说我 国企 业与 国际跨 国 可 公 司的差距很 多 、 很大 , 核心差距 是技 术差距 。也就 是 但 说, 我国的出 口产品大 多是低技 术低 附加值 , 而跨 国公 司 的产品是高技术 高附加值 , 这就迫使我 国出口企业要加 强 科技研发投入力度 , 加快 技术创 新步 伐 , 速提 高产品技 迅 术 含量 , 快培育企业 核心竞争 力 , 名牌 产品 生产从粗 尽 使 放 型向集约 型转化 , 增强名牌产品在我国 出口贸易增 长方
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分析(论文)
![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50914c2e3f5727a5e96262.png)
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分析内容摘要:香港作为亚洲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优势明显,其成熟的市场运行环境,完善的投资银行服务,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制对于国内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已成为国内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目前在港上市的国内企业约130余家。
本文从市场制度、上市模式、优缺点等几个方面对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一、国内企业香港上市基本概况香港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其证券市场是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吸引了大量国际性的金融机构在此开展业务。
香港证券市场也是国内企业股票海外上市的重要集聚地,对于中国内地的企业来说,香港市场作为本土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便于投资者认识和了解,已经成为中国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
例如,中国移动等以美国存托凭证(ADR)等形式在美国上市、同时也在香港上市之后,在香港市场上的流动性更高,香港市场的交易量占据主导性的地位,更有利于企业今后的再融资。
据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的资料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市值为40807亿港元,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中名列第9位。
其中,中资背景企业130余家,总市值约占30%,已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1、国内企业香港上市的历程从90年代始,香港证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国内企业筹集国际资金的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场所。
国内企业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1起步阶段中资取得香港上市地位是从1984年1月份开始的,也时是红筹股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
当时,为解决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康力投资的困境,由华润集团和中银集团合组的新琼企业有限公司购买了康力投资约67%的股权。
1986年,为挽救出现严重坏帐及资金周转困难的嘉华银行,中信在港府促成并以外汇基金保收坏帐的条件下,收购了该行。
同期,由招商局及兆亚国际合组的新思想有限公司,先后注资4亿港元,收购了当时由港府授权怡富接管、靠外汇基金提供借贷的友联银行61%的股权。
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介绍
![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735672c6137ee06eef91821.png)
及公司规模不限。
纪录的公司筹集资金。
香港、百慕达、开曼群岛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司
可接受的司 香港、百慕达、开曼群 可作第一或第二上市。如
法地区
岛及中华人民共和国。 属第二上市,按个别情况
决定是否接受其它司法地
区。
投资者对象
以专业及充分了解市场 的投资者为对象。
以所有投资者为对象。
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介绍
市场运作的灵活性也相 而在境外成立的“特殊目的公司”在内地
对高
进行返程收购时,一律需要到商务部报批,
而不是像原来那样按照投资规模进行审批
公司是考虑主板还是创 业板?
第二章 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介绍
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介绍
创业板
主板
市场目的
为有主营业务的增长公 目的众多,包括为较大型
司筹集资金,行业类别 、基础较佳以及具有盈利
香港主板和创业板介绍
创业板
主板
营业纪录
须显示公司有两年的活跃业务
纪录。但总资产、或总收入或 上市时市值达5亿港元者,最短
须具备三年业务纪录。
Hale Waihona Puke 活跃业务纪录可为12个月。
业务目标声明
须载列申请人的整体业务目标 ,并解释公司如何计划于上市 那一个财政年度的余下时间及 其后两个财政年度内达致该等 目标。
并无有关具体规定,但 申请人须列出一项有关 未来计划及展望的概括 说明。
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方式: H股与红筹股
二、
H 股 与 红 筹 股优的点优 缺 点 :
缺点
H股
对内地的公司法和申报 在上主后股份转让,企业融资或其它企业
制度比较熟悉,将来企 行为则受内地法规的限制较多,并且任何
国有企业境外上市的模式浅析——以香港上市为例
![国有企业境外上市的模式浅析——以香港上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10103750b4e767f5acfceaa.png)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8年6月057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8.18.057国有企业境外上市的模式浅析——以香港上市为例中铁房地产集团华南有限公司 王雪峰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市场自由化程度日益提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活力不断加强,我国企业融资与资本运作模式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境外上市作为企业融资重要的渠道,特别是对于大型央企国企红筹、资本运作与经济发展,越发彰显出时代活力。
本文主要以国有企业香港上市为例,浅析国有企业香港上市的优势、主要模式及相关要求。
关键词:境外融资 香港直接上市 国企红筹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c)-057-02 在我国经济发展高度国际化的今天,我国企业的融资市场已不再局限于中国内地,境外上市、红筹上市已成为我国企业融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境外上市是国有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不仅能够将企业和产品推向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形象,还可以利用海外上市公司进行国际资本运作。
1 国有企业境外上市的意义1.1 境外上市是国有企业重要的融资途径之一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要发展必然要融资。
国有企业境外上市,是国有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开展境外融资的重要途径。
通过境外上市,国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募集国有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扩大企业的规模、实力以及影响力。
1.2 境外上市有助于国有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境外发达的资本市场更接近于有效资本市场标准,其股票价格能够较为有效的反映市场信息,并体现企业的市场价值。
境外上市企业必须符合上市规则和其他证券监管法规,对于规范国有企业运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增强客户和供应商的信心。
1.3 境外上市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国有企业上市后将会有更多、更加灵活的低成本融资手段,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搭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大大增强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从而建立一种长效融资机制。
最新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主要差异的对比分析(针对已上市企业)资料
![最新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主要差异的对比分析(针对已上市企业)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a00579e4693daef5ff73d12.png)
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主要差异的对比分析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由于其发展历史、市场开放与产品多元化程度、投资者结构等因素,在投资与估值逻辑、交易规则、监管思路、资本运作等方面均体现出较大的差异。
以下分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一、证券发行监管架构(一)A股市场证券发行监管架构1.总体监管架构A股证券发行监管架构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1)处于顶层的是国务院。
它制定整个证券市场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其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指明了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方向;(2)中国证监会,作为具体政策制定者和法定监管机关,制订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具体政策,负责上市审核,对证券市场的参与人进行合规监管;(3)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机构,接受上市申请,安排证券上市;组织、监督证券交易;对会员、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管理和公布市场信息。
2.上交所相关部门的职能证券发行申请获得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后,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应及时联系上交所相关部门申请证券代码与证券交易简称,并沟通发行与上市申请相关事项。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业务与上交所发行上市部联系,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可转债相关业务与上交所上市公司监管一部联系,发行公司债券相关业务与上交所债券业务部联系。
(二)香港证券发行监管架构1.总体监管架构香港证券发行的监管架构也分为三个层次:(1)处于顶层的是香港政府,作为政策制订者,制订香港证券市场的整体发展方向和政策;(2)香港证监会,作为法定监管机关,执行证券及期货市场监管条例,监督及监察香港交易所履行其与上市事宜有关的职能及职责,促进与鼓励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3)香港交易所,作为前线监管者,设有上市委员会和上市部,执行《上市规则》、《交易规则》及《结算规则》,负责上市批核,确保香港市场公平、有序、透明。
2.双重存档制根据2003年4月1日生效的《证券及期货(在证券市场上市)规则》,香港上市审核实施双重存档制度。
我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成本的比较分析(DOCX 50页)
![我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成本的比较分析(DOCX 50页)](https://img.taocdn.com/s3/m/3a11403c551810a6f52486f0.png)
我国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成本的比较分析(DOCX 50页)1导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有限公作为第一家境外上市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开启了中国内地企业在境外上市的先河。
选择香港、美国、新加坡、伦敦、德国等国家的交易市场进行筹资活动成为了企业家融资的新战略。
根据外汇局公布的《2014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指出,2014年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外资股筹资规模为342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73%1。
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境外上市,尤其是在2014年一年内便有96家公司在境外上市成功。
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增长趋势开始激起人们对于境外上市融资的思考。
上市融资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决定,可以实现原始投资人的价值提升、为企业提供快速扩张的所需要的低风险、低成本的资金,且可以提高企业信用与知名度。
但上市决策牵扯着多方面的因素,如企业家偏好、控制权的削弱以及所需付出的成本。
而融资成本因素往往是上市决策时的核心问题。
本文中“融资成本”是广义上的,包含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等财务成本外,还包含着隐性成本,即财务危机成本、资金占用成本等。
因此本文讨论的成本包含了上市融资的直接成本,还包含了上市周期、信息披露条件、上市及退市条件所造成的隐性成本。
一般来说,我国企业选择境外上市的动机可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是外资市场的结构与效率更加吸引企业;其次,境外上市符合企业长期战略发展,有助于其开拓国际市场;最后,境外股票交易市场更加健全、规范。
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入市门槛、上市费用与周期等间的差异。
但境外市场更加严厉的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也要求企业在经营治理上适应他国要求。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显性与隐形成本的双重分析,比较境内三大上市板块与香港、美国主要交易所在上市全过程中的融资成本,从而帮助境内企业在对于境外上市地点的选择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全方位衡量比较。
1数据来源; 外汇局公布的《2014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1.2国内外研究现状自20世纪末以来,许多外国学者开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企业境外上市的动机,其中大部分学者选择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企业境外上市的动因。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0b3f31052d380eb62946dd9.png)
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姓名:陈翔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朱孟楠20061001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2004年的海外IPO数量为81家,筹资金额约为111.51亿美元;2005年的海外IPO数量为70家,筹资金额约为21230亿美元。
在海外IPO数量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约69%,2005年比2004年减少了约14%;在筹资额方面,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约59%,2005年比2004年增陡了约90%。
图21显示2005年海外IPO的中国企业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筹资额却大幅度增加。
这说明随着q,国经济的持续增K,中国企业海外IPO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海外IPO的巾固氽业的规模越来越人,品质越来越高。
(2)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H与困内上『汀的横向比较图222005年中国企业海内外IPO数量、筹资额比较纠jl山海外_新l市公司数址(单位:家)一新上rH公司筹资额(单位:百万美元)资料米源:新4#信m略}目镱管理咨惭研究《2:105年十冈☆n海外1PO年懂报*》,2005年1月2005年海外新J-¨的公司数量和募集的资金量都远远大于幽内(公司数量4倍多,筹资额约3l倍)。
由此可以推论出越来越多的中l±4企业(小仅仪是大{鬯的)更倾向于到海外卜市,这与海外资本市场巨人的资金存量以及阿内证券市场的低迷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3)香港巾国股与幽内股lH整体融资颧比较(山丁2005年国内资水lh场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客则幽素影响,川T公司家数和融资颧都有大幅度萎缩,陶此选取截至2004年数据进行比较。
)一一㈣㈣||。
∞阳∞们∞加。
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方式
![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d92223202768e9951e738e5.png)
内地中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若选择在香港上市,可以以H股或红筹股的模式进行上市,或者是买壳上市。
(一)发行H股上市中国注册的企业,可通过资产重组,经所属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只适用于国有企业)及中国证监会审批,组建在中国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发行H股在香港上市。
优点:1.企业对国内公司法和申报制度比较熟悉;2.中国证监会对H股上市,政策上较为支持,所需的时间较短,手续较直接。
缺点:未来公司股份转让或其他企业行为方面,受国内法规的牵制较多。
不过,随着近年多家H股公司上市,香港市场对H股的接受能力已大为提高。
(二)发行红筹股上市红筹上市公司指在海外注册成立的控股公司(包括香港、百慕达或开曼群岛),作为上市个体,申请发行红筹股上市。
优点:1.红筹公司在海外注册,控股股东的股权在上市后6个月已可流通;2.上市后的融资如配股、供股等股票市场运作茧自缚灵活性最高。
(三)买壳上市买壳上市是指向一家拟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然后将资产注入,达到“反向收购、借壳上市”的目的。
香港联交所及证监会都会对买壳上市有几个主要限制:全面收购:收购者如购入上市公司超过30%的股份,须向其余股东提出全面收购。
重新上市申请:买壳后的资产收购行为,有可能被联交所视作新上市申请。
公司持股量:香港上市公司须维护足够的公众持股量,否则可能被停牌。
买壳上市初期未必能达至集资的目的,但可利用收购后的上市公司进行配股、供股集资;根据《红筹指引》规定,凡是中资控股公司在海外买壳,都受严格限制。
买壳上市在已有收购对象的情况下,筹备时间较短,工作较精简。
然而,需更多时间及规划去回避各监管的条例。
买壳上市手续有时比申请新上市更加繁琐。
同时,很多国内及香港的审批手续并不一定可以省却。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利与弊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de331a1558f5f61fb63666a9.png)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利与弊在资本市场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既可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又可以使企业的治理水平尽快与国际水准接轨。
然而,中美安迪影视安迪杯作为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香港资本市场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令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具体有:一、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优势1、香港是一个全方位的融资市场(1)香港拥有多元的融资渠道。
香港有主板和创业板两个不同的上市板块,适合不同发展程度的企业在香港上市。
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除通过发行股票融资外,还可以通过银行商业借贷、私募投资、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惊醒融资。
(2)香港是通往世界市场的桥梁。
香港是国际公认的金融中心,是国际经济信息的交汇地,是全球最自由季流通率最高的证券市场之一,也是全球资金在亚洲的集散地。
2、香港市场上市周期比较短相对于内地股票市场严重的排队现象,香港市场操作更为透明、高效,一般上市周期在6~12个月。
3、香港上市成功率比较高投资者对内地的信心、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再加上香港发达的券商行业,大大提高了内地企业上市的成功率。
4、香港与内地文化相同、地理接近香港位于大中华市场的中心,与内地往来十分便捷,具有相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语言文化基本相同,便于上市发行人与投资者及监管机构沟通。
当然到香港上市,一方面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要符合香港上市的规则,想上市就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关于财务要求首先,在赴港上市之前,内地企业必须满足香港交易所在财务方面的要求。
其次,企业赴港上市融资,必须合理衡量上市收益和成本。
企业在香港上市,必须请香港联交所认可的注册会计师、在香港注册的律师,并承担公司律师和包销商销售佣金、估值师的评估费、翻译与印刷费用、公关顾问费用、收款银行的费用等。
2、关于会计处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必须按照香港的会计原则会计账项的调整,包括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及税务问题的解决。
3、关于独立性上市企业必须遵从香港上市规则提出的独立经营原则,即企业在业务、资产、财务、人员和场所等方面,与关联公司要保持“独立”、“分开”并不能依赖于主要控股股东和主要管理层。
内地公司香港上市
![内地公司香港上市](https://img.taocdn.com/s3/m/42274910fab069dc51220136.png)
中 的
介机 真实
构的 性。
责
任,
促
使其
保对的于香证存港上在交自易市律所公性是司监否管可的传行资统? 产
限制联交所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权限,防止其为了盈 利而降低上市门槛。
内地方面:
内地证券监管机构加强对涉及内地资产的上市公司 的资产审查。
3.5 完善两地证券监管的建议(学者 观点)
美国强制将其国内 法赋予海外效力的
1999年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改革,香港联 交所和香港期交所实行股份化,并与香港中 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合并,由新设 立的香港交易所全资控股。
1.2 香港联交所
香港联交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它是香港证券交易的主要市场,有两个证券 交易平台
主板
创业板
1.2.1 主板简介
主板是香港联交所主要的股票交易平台,主 板上市对于企业的要求较高,它一般为规模 较大,成立时间较长,具备一定盈利记录的 公司提供集资市场。
(4)2007年3月30日,两地证监会主席签 署并交换《监管合作备忘录》附函——应对 两地证券监管及合作的新发展,并约定联手 打击跨境证券违法违规和犯罪行为,保护两 地投资者合法权益。
3.4 两地监管合作存在的缺陷
(1)两地监管责任分配不清,存在监管漏 洞
特别是对民营企业通过到境外“造壳上市”
2.1 图表1.
2.2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方式
(1)红筹股公司
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
在香港注册设立的、由香港中资企业绝对或 相对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香港证监会和港 交所认为至少拥有35%中资股权的上市公司 才能称为红筹股公司。)——根据恒生指数的
划定标准
买壳上市
直接上市
2.2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方式
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企业上市的影响研究
![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企业上市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da980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4.png)
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企业上市的影响研究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全球各地的企业前来上市。
特别是对于中国内地企业来说,香港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融资平台。
本文将对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企业上市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这种影响对内地企业及香港资本市场本身的意义。
首先,香港资本市场给予了中国内地企业更多的融资机会。
由于内地的监管环境相对较为严格,企业上市面临一系列繁琐的审批程序。
而相比之下,香港的资本市场更加开放,对企业的上市要求相对较低,上市流程更为简化。
这使得内地企业可以选择通过香港资本市场来实现融资的目标,快速获取资金支持,加速企业的发展。
同时,由于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投资者群体更为广泛,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还能够吸引更多来自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
其次,香港资本市场的上市渠道为内地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香港有独立的股票交易所,对于内地企业来说,选择在香港上市意味着可以通过直接发行股票的方式募集资金,无需通过间接发行的方式。
这使得内地企业能够更容易地直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而且,香港资本市场的制度和规则相对较为完善,对于企业治理和信息披露要求较高,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保护,增加了投资的可靠性。
第三,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企业的上市也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内地企业可以从与香港上市企业的接触中学习到更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规范的公司治理和全球化资本运作的方式。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机构的关注,内地企业通过与这些国际化的实体合作或接触可以获取更广泛的资源和知识,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
然而,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企业上市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和挑战。
首先,虽然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机会,但也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企业需要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才能够在香港资本市场上脱颖而出。
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比较
![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a5b49da844769eae109ed5a.png)
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比较中国企业境内外上市比较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或者解决资金缺口的瓶颈,将企业推向资本市场,将其市场化,以此获得所需资金,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然而,许多中国企业在对上市蠢蠢欲动的同时,对如何上市、在哪里上市充满了疑惑和迷茫。
面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甚至更多的资本市场,他们无从选择。
本文将对在中国大陆本土以及境外三地如中国香港、美国和新加坡的资本市场上市的条件、方式、费用以及其他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向企业展现上市的概貌,给企业以上市的大致认识,并帮助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条件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上市的资本市场和上市途径。
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以及新加坡上市的对比一、中国大陆上市1、在中国大陆本土上市的条件对中国企业来说,选择在本土上市,理应是自己的首选。
但是,面对《公司法》规定的中国企业的上市(主板)要求,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
《公司法》对企业上市要求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点:(1)公司的总股本达到5000万股,公开流通的部分不少于25%;(2)公司在最近3年连续盈利;(3)公司有3年以上的营业记录;(4)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份额不能超过20%。
《公司法》当初对企业上市的要求是为国有大型企业定制的,所以定的门槛比较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越来越多的民营和合资中小企业成为经济中活跃力量,他们中许多有很强烈的上市愿望和需求,于是,《公司法》中对上市的要求严重阻碍了这些企业在国内上市的步伐和可能性。
中国证监会2000年通过了《创业板市场规则》(创业板草案),为中小企业在国内上市带来了希望。
但由于创业板的推出一再延迟,使人无法预测创业板推出的可能性和推出的时间。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块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推出,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强心剂,于是出现了2500多家企业排队申请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景象。
但是,这些企业仍然面临着很重要的问题,一是中小企业板的门槛不会比主板低很多,二是一样需要审核。
企业选择境外上市地点的考量因素
![企业选择境外上市地点的考量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8d89f8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b.png)
企业选择境外上市地点的考量因素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上市地点,多为香港、纽约、新加坡和伦敦。
法兰克福、多伦多、东京等地也偶有涉及,但这些地方影响力还相对较小。
企业选择上市地点时,需要进行理性的权衡,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市场定位,还要对不同证券交易所和市场投资者的比较优势进行评估,重点考虑如下因素:1.会计准则的影响如果上市地的会计准则质量较高,则意味着会计信息透明、可信度高,投资者将可大大降低监督成本,提升股价水平。
但是,从会计准则要求低的国家到要求高的国家,将面临较较大的转换成本。
2.法律影响美法系国家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比大陆法系国家做得要好,这也就导致英美法系国家的股票市场更发达。
2002年美国出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重进一步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
3.文化因素在确定境外上市地点时、其他条件相同时公司更愿意选择到与本国文化背景类似的国家成地区去上市。
很显然,中国内地企业比较倾向于到中国香港上市,也是因为两地的文化传统相同。
4.开展海外业务的需要在经济发达大国声誉卓著的交易所成功上市,本身就是证明企业资质的好广告。
如果打算在该国开展经营活动,例如并购,则在该国上市是参与并购的前提条件。
5.流动性所谓流动性,通俗地说,就是能否快速变现股票以及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变现,换手率是其重要的衡量标准。
企业到流动性好的交易所上市应该更好。
6.发行价格(市盈率)发行市盈率高、在同等条件下可筹集更多的资金:二级市场市盈率高,则退出时可获取更多的财富。
7.再融资再融资是否便捷也是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再融资很方便.即使首次筹资不多也是可以考虑的。
8.上市成本及难度包括各种中介费用、上市的不确定性、等待时间等。
9.交易所偏好不同交易所在发展中也采取了差异化专业化的策略,这意味着不同的交易所中集聚的投资者不同,从深层反映了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行业选择等。
进行境外上市,要根据企业所属行业、企业筹资的风险程度等选择上市地点。
【融资】国内市场和香港市场上市费用比较
![【融资】国内市场和香港市场上市费用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588d5dacfc789eb162dc87c.png)
【关键字】融资国内证券市场和香港证券市场发行上市比较分析一、主要发行上市指标比较1、发行市盈率比较结论:香港市场的市盈率基本保持在10倍左右,而国内中小企业板的市盈率则为20倍左右,比香港市场高出近一倍。
也就是说,相同的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或国内上市,其发行价格相差一倍,国内资本市场的相对封闭性导致企业发行价格比香港市场高,在发行股数相等的情况下,通过国内市场筹资的金额也将比香港市场高出一倍。
分析过程:我们选取2004年在香港上市的H股(包括主板和创业板),测算H股市盈率水平,并和国内中小企业板的市盈率相比较。
资料来源: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经整理。
2、上市费用比较香港创业板的融资成本一般都较主板高。
香港创业板首次上市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专业费用,主要包括保荐人费用、公司法律顾问费用、保荐人法律顾问费用、申报会计师费用、物业估值费用、公关服务顾问费用等;二是印刷费用,包括招股章程、申请表格、股票及其它印刷费用和翻译费用等;三是市场推广费用;四是包括股票过户登记处费用、收款银行费用、包销商佣金、首次上市费、交易征费等其它费用。
以上费用除首次上市费及交易征费外,其它多种费用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但一般情况下,香港创业板的融资成本约占融资额的10%以上。
相对于香港市场,在国内上市的费用则要低得多。
注: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规定,目前承销费率为募集资金的1.5%-3%,但承销费率将会有所调整,如遇调整,公司将执行新的规定。
3、上市后的维护费用比较企业在香港上市后,每年的维持费用将很高,包括每年的律师费用、财务审计费用、非执行董事的薪金、投资者关系费用、独立研究报告费用、公司高管的责任保障等。
值得一提的是,为吸引和维持投资者对新上市公司的注意力和兴趣,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极其关键的,其费用也相对较高,加之海外的通信联络费用,上市后公司的管理费用等,据统计,规模较小的公司每年维护费用要200多万港元,一般规模的公司则需三五百万港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比较分析
去年以来,尽管香港证券市场受国际股市的影响持续低迷,但内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去香港上市的热情却丝毫未减。
据统计,去年联交所新上市的企业中约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内地企业,目前正处于筹备阶段计划在今明两年上市的内地企业至少有50家。
此外,随着国内上市公司增发H股模式(A to H)的开启,出于经营国际化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需要,内地证券市场可能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去
香港市场增发新股。
一、内地企业香港上市基本概况
1.概览
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吸引国际资本方面优势明显,其成熟的市场运行环境,完善的投资银行服务,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制对于内地企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已成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地。
从1993年起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青岛啤酒,至今年5月底为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各类来自内地
的公司达140余家。
10年来内地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融资七千多
亿港元,占同期香港市场融资总额的六成以上,香港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内地企业筹集国际资本最主要和最有效的场所。
据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有关资料统计,截至到今年5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
市值为四千多亿美元,在全球各主要交易所中名列第八位。
其中,中
资背景企业140余家,总市值达13460亿港元,占整个港股市价总值的29.5%,已成为香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早先上市的国有企业政府色彩浓厚,包装过度。
上市以后未能真正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经营管理、会计审核制度、业务评估等方面同香港惯用的规则还存在一定距离。
二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不强,经营业绩逐年下滑,
亏损家数逐年增加。
H股和红筹股1996年有2家亏损,1997年有4家,1998年有8家,2000年则扩大到12家,2001年所有H股和红筹股平均盈利仅几分钱。
三是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及时。
H股公司业务运作以及监管乃
至企业内部的政策变动等信息披露不及时,国际投资者无法清晰、及时地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造成投资者信任危机。
四是公司治理不规范,管理水平低。
盲目更改募集资金,盲目投资,盲目多元化现象严重。
五是资产运作不灵活,二级市场再融资能力差,目前国内大部分在香港上市公司(红筹股、国企H股)已经丧失了再融资功能。
二、内地企业香港上市的模式比较
1.H股上市。
H股是指公司注册地在中国内地,向境外投资者募集股份,上
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
H股上市适用中国的法律和会计制度,向香
港投资者发行股票,在香港主板或创业板上市,但仅在香港发行的股票可以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流通,其他股票不在香港市场流通。
H股公司向境外股东支付的股利及其他款项必须以人民币计价,以外币支付。
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H股上市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提出
书面申请并附有关材料,报经证监会批准。
证监会对H股主板上市的主要条件为:
(1)符合我国有关境外上市的法律、法规和规则。
(2)筹资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及国家有关固
定资产投资立项的规定。
(3)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人民币,过去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6000万元人民币,并有增长潜力,按合理预期市盈率计算,筹资
额不少于5000万美元。
(4)具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及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较
稳定的高级管理层及较高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