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一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笔记
![生物高一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035378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4.png)
生物高一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笔记
以下是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笔记:
1.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3.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配子)过程中的分裂。
4. 测交的定义: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依法进行了测交: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与亲本相同的性状:与亲本不同的性状=1:1。
5. 测交的应用:(1)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在子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用来鉴定显性个体的基因型。
以上是生物高一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的知识点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生物必修二 第一章 遗传因子发现 知识清单
![生物必修二 第一章 遗传因子发现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322788d46f1aff00bed51e41.png)
生物必修二 第一章 遗传因子发现 知识清单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异花传粉的步骤:去雄→套袋处理→人工授粉→套袋处理。
3.常用符号及其含义P :亲本;F 1:子一代;F 2: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4. 过程图解P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 1 高茎↓⊗F 2 高茎 矮茎比例 3 ∶ 15.归纳总结:(1)F 1全部为高茎;(2)F 2发生了性状分离。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1. 理论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 遗传图解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 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 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 1的基因型。
2.遗传图解四、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得出结论1.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如图所示)。
2.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探究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2.探究“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1)属于假说的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
(2)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是F13.探究分离定律的实质及适用条件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2)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3)适用范围①真核(原核,真核)生物有性(无性,有性)生殖的细胞核(细胞核,细胞质)遗传。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6640f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f.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基因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为遗传学三大定律。
其中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基因分离定律有知识点同学们需牢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分离定律知识点一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笔记必修二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笔记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a9124b5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1.png)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笔记必修二(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笔记必修二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笔记必修二》,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笔记必修二篇一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高中生物必修二 学习笔记 第1章 微专题一 分离定律的应用
![高中生物必修二 学习笔记 第1章 微专题一 分离定律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b3e9b7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d.png)
分离定律的应用一、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的相互推断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性状表现及其概率(正推型)。
亲本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子代性状表现AA×AA AA 全为显性AA×Aa AA∶Aa=1∶1 全为显性AA×aa Aa 全为显性Aa×Aa AA∶Aa∶aa=1∶2∶1 显性∶隐性=3∶1Aa×aa Aa∶aa=1∶1 显性∶隐性=1∶1aa×aa aa 全为隐性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逆推型)。
角度一:遗传因子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如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遗传因子。
角度二:隐性纯合子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遗传因子组成中必然都有一个a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亲代的性状表现做进一步的推断。
角度三:根据分离定律中的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
后代显隐性关系双亲类型结合方式显性∶隐性=3∶1 都是杂合子Aa×Aa→3A_∶1aa显性∶隐性=1∶1 测交类型Aa×aa→1Aa∶1aa 只有显性性状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AA×AA或AA×Aa或AA×aa只有隐性性状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aa×aa→aa例1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组亲本性状表现F1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① 红果×黄果 492 504 ② 红果×黄果 997 0 ③红果×红果1 511508A.单独分析实验组①、②、③,均可推断出红色为显性性状 B .实验组①的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红果AA 、黄果aa C .实验组②的后代中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 .实验组③的后代中纯合子占1/3例2 (2019·全国Ⅱ,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必修2知识整理第1章-分离定律
![必修2知识整理第1章-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d18899336294dd88d1d26b36.png)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知识整理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看书)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看书)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看书)例:现有一株紫色豌豆,如何判断它是显性纯合子(AA)还是杂合子(Aa)?※相关概念(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第1页共2页五、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必备6篇)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必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d7f6e2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01.png)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1篇1.理论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解惑]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2篇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3篇①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产生的雌配子有两种,即A∶a=1∶1或产生的雄配子有两种,即A∶a=1∶1,但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通常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②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
原因如下:a.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若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b.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性状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4篇1.异花传粉的步骤:①→②→③→②。
(①去雄,②套袋处理,③人工授粉)2.常用符号及含义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3.过程图解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 高茎↓⊗F2高茎矮茎比例 3 ∶14.归纳总结:(1)F1全部为高茎;(2)F2发生了性状分离。
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第5篇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高中必修二生物分离定律总结
![高中必修二生物分离定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c2bdb8b4daa58da1114a7c.png)
科学 思维
“四法”验证分离定律 (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状 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性 状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 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单倍体育种法: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若 植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检验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
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遗传因子A、a
控制),现有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 3。自然状态下其子
代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7:6:3
注意自然状态下是自交。
(2)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
①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为 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 ②去雄是指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防止 自花传粉;应在_开__花__前_ (花蕾期) 进行。 ③套袋的目的是 防止外来花粉 干扰,从而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 后所结。 ④异花传粉时,父本是指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是指接受花粉的植株。
8.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 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是对 一 对遗传因子来说的。
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 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对 两对或两对以上 遗传因子来说的。
知识梳理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在传粉方面表现为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 纯 种。 ②在性状方面表现为 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 ③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授粉操作。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分必背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分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6dd0fcb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e.png)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分必背一、基因的分离定律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选择豌豆做实验材料那可是相当明智的。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呢。
而且豌豆还有很多相对性状,像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之类的,这就很方便他去做杂交实验啦。
他做实验的时候,先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然后套袋,防止别的花粉干扰。
接着进行人工授粉,再套袋。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就能保证杂交的准确性啦。
2.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提出假说,他觉得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这些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就像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F1代都是高茎(Dd),因为D对d是显性的。
当F1自交的时候,D和d 就会分离,产生的配子有D和d两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就会出现高茎(DD和Dd)和矮茎(dd)的性状分离,比例大概是3:1呢。
3.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孟德尔用测交实验来验证他的假说。
就是让F1(Dd)和隐性纯合子(dd)杂交。
如果他的假说是正确的,那么测交后代应该是高茎(Dd)和矮茎(dd)各占一半,结果还真就和他预想的一样,这就证明他的假说靠谱啦。
4. 分离定律的实质其实分离定律的实质就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孟德尔又做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
F1代都是黄色圆粒(YyRr),这说明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圆粒对皱粒是显性。
然后F1自交,F2代出现了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是9:3:3:1呢。
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又提出假说啦,他认为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是自由组合的。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03be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0.png)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分离定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1)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杂交实验包括:人工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首先选择了相对性状明显和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进行杂交,其次运用了科学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研究。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杂合体进行自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5)分离定律在杂交育种方面的应用是:选育出显性性状的个体后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以获得纯合子;选育隐性性状的个体时无需连续自交即可获得所需的纯合子。
拓展:①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两表现不同的亲本杂交子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或亲本杂交出现3:1时,比例高者为显性性状。
②一个生物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以从亲本自交是否出现性状分离来判断,出现分离则为杂合子。
二、遗传的自由组合定律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内容(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拓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1:1:1: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验证决定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通过杂合子自交,如符合9:3:3:1及其变式比,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不符合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熟练记住杂交组合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并能熟练应用。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备知识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一、细胞器之间分工(1)双层膜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站”,双层膜,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
生物必修二第1章第1节分离定律
![生物必修二第1章第1节分离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bba15bbfc77da26925c5b063.png)
测交: 杂种F1与隐性个体相交
测交后代 的表现型
紫花(Cc) × 白花(cc) 及其比例
,可反映
配子 C
c
c
F1所产生
的配子类
测交 后代
紫花 Cc
白花
cc
型及其比 例。P9
85
81
返回
假设上升为理论,得出基因分离定律规律的实质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 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 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 ,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②花朵大,花冠的形状非 常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 ③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 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④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 大。 ⑤具有多个稳定的、易于 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易 于观察和分析。
性状与相对性状
性状: 你的大拇指能否向背面弯曲? 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和。
如:人的身高、色觉、豌豆茎的高度、 种子的形态等 相对性状: 每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杂交技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
正交: 授粉
反交: 授粉
亲本:紫花
白花 紫花
(去雄) (去雄)
白花
子一代:
紫花 自交
紫花
705
紫花 自交
白花
224
符号与概念
P: 紫花 × 白花
F1:
紫花 ×
F2: 紫花
白花
705
224
杂 基因型(遗传物质)不同的生
交
物体间相互传粉、受精或 交配的类型。
直观证据:P9小资料
水稻的非糯性(A)对糯性(a)是完全显性,前者
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为蓝黑色,后者花粉含支
链淀粉,遇碘则变为红褐色。现将纯种非糯稻和纯
生物必修二 知识点整理
![生物必修二 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1922edf5335a8102d220c4.png)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性状】:生物得形态、结构与生理生化等特征得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每种性状得不同表现形式【显性性状】:F1能表现出来得亲本性状【隐性性状】:F1未能表现得另一亲本得性状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同时出现得现象【正交】:用性状A做母本【反交】:用性状A得相对性状a做母本(豌豆正、反交得结果总就是相同得:F1只表现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得数目比例大致就是3:1)(注:正反交得结果一般不同,因为受精卵核内得DNA虽然由父本与母本共同决定,但受精卵细胞质内得DNA就是由母本决定得)【杂交】:具有相对性状得纯种个体间得交配(如:AA与aa交配)【自交】:基因型相同得雌雄个体间得交配(如:Aa与Aa交配)(表现隐性性状得个体自交一定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右图为杂交与自交得遗传图解标准格式)遗传图解书写要点:①左侧要写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配子②亲本基因型上方与子代基因型下方要写表现型③亲本基因型左侧或右侧要写♂与♀(此图没有)④要写出所有配子得基因型⑤杂交符号为“⨯”,自交符号为“⊗”⑥若产生多种表现型得子代,应在表现型下方写上比例。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间得交配(如:Aa与aa交配)(F1可产生两种不同类型得配子,一种带有A,一种带有a。
两种配子数目相等,比例必为1:1)【人工去雄】:在花粉尚未成熟时将花瓣掰开,用镊子除去全部雄蕊【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得两种不同形式得基因(如:A与a互为等位基因)【配子】:生殖细胞(每个配子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中得一个基因)(如:AB、Ab、aB、ab) (孟德尔定律只适用于真核生物,不适用于原核生物,因为原核生物不产生配子)【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得配子结合而成得个体(如:AA、aa)常考概念:稳定遗传——纯合子(不需显性)【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得配子结合而成得个体(如:Aa)【基因型】:控制性状得基因组合类型(如:AABb、Aabb)(基因在体细胞内就是成对得,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得个体所表现出来得性状(如:基因型就是Cc或CC得个体开紫花,基因型就是cc得个体开白花)【分离定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得两个不同得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得配子中,结果就是一半得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得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和易错的知识点介绍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和易错的知识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abb345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0.png)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和易错的知识点介绍高中生物的必修是文科和理科的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是比较基础的知识,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生物必修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Mendel 定律 §1-1 分离定律 一、杂交实验1.步骤:母本去雄、人工授粉、套袋。
2.出现3:1分离比的条件: ①完全显性; ②环境条件相同;③F1产生的每种配子比例相同; ④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⑤受精卵存活概率相同。
§1-2 自由组合定律 一、自由组合定律成立条件控制不同形状的等位基因在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2-1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 1.过程:阶段 四分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DNA 数 细胞名称 前期Ⅰ n n 2n 4n 4n 初级精(卵)母细胞 中期Ⅰ n n 2n 4n 4n 后期Ⅰ 0 n 2n 4n 4n 末期Ⅰ 0 0 n 2n 2n 次级精(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前期Ⅱ 0 0 n 2n 2n 中期Ⅱn2n2n后期Ⅱ002n02n末期Ⅱ00n0n 精子/卵细胞/第二极体2.意义: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稳定;②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可能。
§2-2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一、Mendel定律的细胞学解释1.分离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等位基因随之分离。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3 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3-1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1928,【英】Griffith)①肺炎双球菌:小鼠的一种病原菌,分为R型和S型;②过程:向小鼠体内注入的物质小鼠的结果R型活细菌不死亡S型活细菌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死亡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死亡,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③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型活细菌中含有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 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0e88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f.png)
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点总结1. 分离定律的历史背景分离定律最早是由格里高利·孟德尔在1865年提出的,当时他通过豌豆杂交的实验观察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红花和白花豌豆杂交后,后代的花色呈现出一定的比例,白花的呈现频率总是低于红花的。
这些实验结果最终让孟德尔得出了分离定律的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这些发现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直到20世纪初,孟德尔的实验结果才被重新发现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这一发现对于后来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遗传学的基石之一。
2. 等位基因和分离定律在理解分离定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等位基因的概念。
等位基因是指同一基因位点上不同的基因形式。
比如在豌豆的花色基因中,有红色花的等位基因R和白色花的等位基因r。
在分离定律中,我们假设每个个体有两个等位基因,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当这两个等位基因不同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杂合子,当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纯合子。
根据分离定律,当杂合子进行生殖细胞的形成时,这两个等位基因会分离开来,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
因此,每个生殖细胞最终只会携带一个等位基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得到了一定比例的红花和白花后代。
3. 分离定律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描述了等位基因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分离规律,它为后代遗传特质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规律。
根据分离定律,一个纯合子向子代传递它的等位基因时,每个子代只传递一个等位基因。
当两个纯合子杂交时,它们的等位基因会随机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这个过程被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4. 分离定律的意义分离定律对于遗传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规律来描述基因的遗传方式。
这一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帮助人们理解了遗传物质是如何在子代中传递的。
其次,分离定律也为人类的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遗传学的知识,人类可以更好地培育出一些具有特定特质的生物,比如高产量的作物或者优良的牲畜。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相关概念和应用(非常全面)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分离定律相关概念和应用(非常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b4fd0fc46c175f0e7dd13740.png)
12.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问题和验证假说所采用的
实验方法依次是
A.自交、杂交和测交
B.测交、自交和杂交
√C.杂交、自交和测交
D.杂交、测交和自交
四、显隐性的判断 1.根据定义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该性
状为显性性状。
例如:某植物红花×白花,子代全开红花,则红花为__显__性__性__状__, 白花为 _隐___性__性__状___。
结合方式 Bb×Bb Bb×bb BB×BB或BB×Bb 或BB×bb bb×bb
5.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 乙分别与光腿雄鸡
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数量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
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
A.BB、Bb、bb
√C.Bb、BB、bb
B.bb、Bb、BB D.Bb、bb、BB
√D.乙瓶中果蝇为甲瓶中果蝇的亲本,乙瓶中灰身果蝇为纯合子
六、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正推型)(以A和a为例)
亲本组合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aa
AA
全为显性
AA∶Aa=1∶1
全为显性
(5)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 性状的现象。
二、基因类的相关概念
(1)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 的基因。如A和a,D和d。
(2)相同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 的基因。如A和A,d和d。
(3)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如A、D、E。
分离定律全面知识点总结
![分离定律全面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72cd8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0.png)
分离定律全面知识点总结本文将从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实验证据、适用范围、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解析。
基本原理分离定律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以下几点来概括:1. 每个体细胞中都有一对基因(allele)控制着某一特定性状的表达;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2. 在生殖细胞(配子)形成的过程中,这对基因会分离开来,只有一个基因会被随机地传递给后代。
3. 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会根据传递给它的基因来确定。
如果两个基因是相同的,则表现为纯合子;如果两个基因是不同的,则表现为杂合子。
4. 同时,在受精胚胎的形成过程中,两个来自母亲和父亲的基因会再次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以上是分离定律的四个基本原理,它们为我们解释遗传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解释框架。
实验证据曼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分离定律的最有力的实验证据。
他通过对不同特征的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实验,观察到了各种基因型的比例,进而提出了分离定律。
豌豆种子形状和颜色的遗传律本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性状,即两个性状之间并不存在紧密的联系。
豌豆的种子形状可能是圆形(R)或者是皱形(r),种子颜色可能是黄色(Y)或者是绿色(y)。
曼德尔分别选取了纯合子(RRYY)和(rryy)的豌豆杂交,并观察了它们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结果显示在F₁代,全部为杂合子(RrYy),而在F₂代中,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正好符合1:2:1的比例。
这个比例正好是RrYy的基因型能够产生的四种配子(RY, Ry, rY, ry)的结果。
这一结果使曼德尔得出结论: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基因是独立分离的。
除了豌豆的实验外,现代遗传学也通过许多其他实验和观察收集了大量的实验证据,验证了分离定律的正确性。
适用范围分离定律是普遍适用于几乎所有的生物物种的遗传学规律。
它在解释基因在性状遗传传递过程中的行为、基因型和表型的组合、新的基因型的形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分离定律不仅适用于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实验所使用的豌豆等植物,也同样适用于人类、动物及微生物等各种生物。
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ac2321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f.png)
⾼⼀⽣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学习⽣物需要讲究⽅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归纳整理。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物必修⼆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物必修2基因分离定律知识点梳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法:(⼀)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选⽤豌⾖做实验材料:豌⾖是⾃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然状态下都是纯种;⽽且相对性状明显,易于观察。
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法。
即先对⼀对相对性状进⾏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起的遗传进⾏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的科学思维⽅式)3、科学地运⽤统计学的⽅法对实验结果进⾏分析。
( 科学的实验分析的习惯)4、孟德尔遗传实验独特的设计思路即科学研究的⼀般过程:(假说-演绎法)观察事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归纳综合、揭⽰规律(⼆)孟德尔⽤豌⾖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是⾃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然状态下,它永远是纯种,避免了天然杂交情况的发⽣,省去了许多实际操作的⿇烦。
2、豌⾖具有许多稳定的不同性状的品种,⽽且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3、豌⾖花冠各部分结构较⼤,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4、豌⾖种⼦保留在⾖荚内,每粒种⼦都不会丢失,便于统计。
5、实验周期短,豌⾖是⼀年⽣植物,⼏个⽉就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6、他选⽤豌⾖的七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不连锁。
注:⼈⼯授粉的⽅式:去雄(花蕾期)、套袋、⼈⼯授粉、套袋⼆、有关遗传定律的概念、符号归类:(⼀)交配类⒈杂交:指同种⽣物不同品种间的交配。
基因型不同的⽣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⒉⾃交:基因型相同的⽣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是获得纯合⼦的有效⽅法。
⒊测交:就是让杂种⼦⼀代与隐性个体相交,⽤以测定F1的基因型。
⒋回交:让杂种⼦⼀代与亲本杂交。
⒌去雄:杂交试验时,除去成熟花的全部雄蕊,是杂交试验的重要环节。
6.正交与反交:若甲♀╳⼄♂为正交⽅式,则⼄♀╳♂甲就为反交。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基因分离定律复习知识点.doc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基因分离定律复习知识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3df477b7240c844769eaeef3.png)
第一节孟德尔分离定律1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具有的特点包括:2.雌雄同花的植物杂交时,进行的人工操作步骤有哪些?3.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研究过程,如何与假说演绎的步骤一一对应的?%1观察分析:%1提出问题:%1做出假说(解释问题:分离定律就在其中)%1演绎推理%1实验验证(实验检测)5.纯合了和杂合了的判断方法: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1)理论依据显性性状的个体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
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其基因型必定是两个隐性基因。
(2)判断方法Fn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所占比例L罗 1 - l/2n1/2 - Lb 1 2 - 1 顼--L 2 - Lb推导过程如下:7.分离定律一般解题思路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如下(设等位基因为A、a)判显隐一搭架子一定基因一求概率(1)判显隐(判断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1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了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1据“杂合体白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1在未知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任何亲子代表现型相同的杂交都无法判断显/隐性。
用以下方法判断出的都为隐性性状%1“无中生有”即双亲都没有而子代表现出的性状;%1“有中生无”即双亲具有相对性状,而全部了代都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1一代个体申约占1/4的性状。
注意:②、③使用时一定要有足够多的子代个体为前提下使用。
(2)搭架子(写出相应个体可能的基因型)%1显性表现型则基因型为A (不确定先空着,是谓“搭架子”)%1隐性表现型则基因型为aa (已确定)%1显性纯合了则基因型为AA (已确定)(3)定基因(判断个体的基因型)%1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分离定律,亲本的一对基因一定分别传给不同的子代;子代的一对基因也一定分别来自两位双亲。
所以若子代只要有隐性表现,则亲本一定至少含有一个a。
%1表现比法A、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亲本组合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AAXAA AA全是显性AAXAa AA: Aa=l:l全是显性AAXaa Aa全是显性AaXAa AA显性:隐性=3:1AaXaa Aa: aa=l:l显性:隐性=1:1aaXaa aa全是隐性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亲本基因型与表现型全是显性AAX_了_ 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显性:隐性=3:1AaXAa双亲皆为杂合子显性:隐性=1:1AaXaa纯合子亲本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全是隐性aaXaa双亲皆为隐性纯合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验证分裂定律的三种方法分别是?9.区分白由交配和白交例;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让纯种的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Fi金是长翅,已自交产生F2,将F2的全部长翅果蝇取出,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长翅果蝇占()A. 2/3B. 5/6C. 8/9D. 15/16计算过程:变试训练二:若把“将F?的全部长翅果蝇取出,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由交配,”改为“将F?的全部长翅果蝇取出,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交,"则后代中长翅果蝇占()。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总结、区别及解题思路教学课件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一章;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总结、区别及解题思路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83b8e50029bd64783e2c9d.png)
(4)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子代中纯合子或杂合子出现的概率
规对基律因:Aa出子×现代Aa纯纯―→合合14子A子A的的+概出14a率a现的概乘率积等。于按分离定律拆分后各
拆子如①分代亲子杂本代BCbC合组中××子合纯bCb的A合c――a→概子→B1212b率概bCbCC=率C:1×-A子ab代b纯Cc合,子则拆概分率AB。ba× ×Abba― ―→ →1241bAbA+14aa
2.基本题型分类讲解
(1)配子类型的问题
规律: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等于各对 基因单独形成配子种数的乘积。。
如:AaBbCCDd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Dd
↓
↓
↓
↓
2 × 2 × 1 × 2 =8种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种类数等 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具一对相对性 ⇒ F2性状分离 ⇒ 分离比为3的性
状的亲本杂交
比为3∶1
状为显性性状
深挖教材: F2 出现 9∶3∶3∶1 的性状分离比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 ①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②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 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③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 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④供实验的群体要足够 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所占 比例
显性 纯合子
隐性 纯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②坐标曲线图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所占 比例
显性 纯合子
隐性 纯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例1. 将具有一对等位遗传因
生物必修二知识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e2581d580eb6294dd886c3b.png)
第一章知识总结1.遗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可表示为:Aa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比例是。
2.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可表示为:AaBb的个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比例是。
3.两大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是的生物,发生的时期在。
4.名词解释:相对性状:。
性状分离:。
母本:,父本:。
基因型:表现型:。
纯合子:杂合子:。
自交测交。
第二章知识总结1.减数分裂的概念:范围,时间,场所,结果,特点。
2.名词解释: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四分体。
等位基因。
3.基因的分离是,发生在减速分裂的;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基因的交叉互换是,发生在减数分裂的。
4.萨顿的假说是,采用了推理方法。
摩尔根的实验证明了。
采用了的科学方法。
5. 和对于维持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第四章知识总结1.1928年,格里菲斯的实验,结论是。
2.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
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结论是4.艾弗里和赫尔希的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
5.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6.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对其结构的整体描述是:,其外侧是,内侧是。
7.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具有。
8.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一种模型。
9.控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基因中的称为遗传信息。
基因的载体包括,和。
10. 中心法则的图解内容是。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基因分离定律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
3.细胞核遗传
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
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分离定律知识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①DD×DDDD;
②dd×dddd;
③DD×ddDd;
④Dd×ddDd∶dd=1∶1;
⑤Dd×Dd(1DD、2Dd)∶1dd=3∶1;
⑥Dd×DdDD∶Dd=1∶1(全显)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
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
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
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
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
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
⑷显隐性的确定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5)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确定
①自交:让某显性性状的个体进行自交,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可能为纯合体。
此法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②测交: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③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
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④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种
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证明可检验亲本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6)遗传概率的计算
①用分离比直接计算:如人类白化病遗传:Aa×AaAA∶2Aa∶aa,杂合的双亲再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生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为1/4。
②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算出亲本产生几种配子,求出每种配子产生的概率,用相关的两种配子的概率相乘。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践应用
(1)在育种中,欲培育显性性状品种,需先连续自交(或相同基因型相交,或通过测交检测纯合或杂合)直到确认不发生性状分离才能确定纯种,而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即可确认为纯合体。
(2)在医学实践上,人们常常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断。
此外,在血型推导上,ABO血型的遗传情况也遵循基因分离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