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2011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2011](https://img.taocdn.com/s3/m/134bc0c8da38376baf1fae2a.png)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明月”、“清风”——衬托其高洁不群 明月” 衬托其高洁不群 明月 清风” 衬托其 吹我襟” 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薄帷”、 “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薄帷” 让人感觉 明月相伴、清风 明月相伴、 相慰,形影相吊, 相慰,形影相吊, 高洁而落寞幽独 视觉、 视觉、感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4、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忧 诗人并没有直接点明诗中所抒发的“ 却写道“薄帷鉴明月, 思”,却写道“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 襟。”写清澈如水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 上,写带有几分凉意的清风吹拂在诗人的 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 衣襟上,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这似乎是 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 在写自然景色。但是,景中有人。因为在 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 月光下徘徊的是诗人,清风吹拂的是诗人 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就是为了写人。 的衣襟。所以,可以说写景就是为了写人。 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 这样写,比直接写人,更富有艺术效果, 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使人感到含蓄不尽,意味无穷。
阮籍诗的贡献
2.推动五言诗的发展 3.组诗形式的存在 《咏怀》开创了我国 咏怀》 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 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 的体例 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 自此之后, 人。
请找 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 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 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 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 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 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请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遭遇作分析。
竹林七贤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 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 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 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 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人教版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文教案
![人教版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b3b3f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72.png)
人教版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文教案课文教案一、课文概述《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属于七言律诗,共有八十二首。
这首诗篇以咏怀的形式表现出了诗人的慷慨悲愤之情,抒发了对流年逝水、岁月不饶人的无奈和哀愁之感。
全诗以自然风景、皇宫宝物、人物形貌为咏词,通过反复咏叹“白发空悲君”、“青衫湿血,危楼高百尺”等词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悲痛和对逝去昔日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内容《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所表达的内容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怀,言简意赅、意境高远,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境界和感情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并帮助其在学习语文中提高写作水平。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阅读分析学生需要从整体上理解李白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诗句中的具体内容,深入探究诗人抒发情感的具体方式和表现手法。
作为一个七言律诗,诗歌结构完整,抒情深刻,足以展现李白作品的魅力,亦可进行诗歌鉴赏和写作规范的学习。
二、诗歌鉴赏通过学习与《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相关的语文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文学审美水平。
学生可以从诗歌的韵律、押韵、雕琢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进行研读,理解其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培养优美诗歌的品味能力。
三、诗歌表达通过学习《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这首诗歌,学生可以学习到许多诗歌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如抒情、描写、铺陈、夸张等,这些知识和技巧对学生的写作、阅读、口语和表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诗歌《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质,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情感体验和思维发展,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一、理解诗歌的主要意义和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语言符号的解读和理解能力。
二、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文学艺术和审美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学素质和审美情趣。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https://img.taocdn.com/s3/m/a4e7cf1fbe1e650e53ea9940.png)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 魏晋:阮籍
•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作者因什么而“夜中不能寐”?
●2.“起坐弹鸣琴”的目的是什么?
●3.“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营造了一种什么 样的气氛?
●4.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简介
• 阮籍,出生于汉建安十五年(210),三岁丧父,由 母亲把他抚养长大。父亲死后,家境清苦,阮籍 勤学而成才,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终日 弹琴长啸。在他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 家的诗书,同时也表现为不慕荣利富贵,以道德 高尚、乐天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效法榜样的志趣。
“忧思独伤心”。这表现了诗人
的
心情。 孤独、失望、愁闷和痛苦
●7.如何理解首联中的“夜”这一环境?
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 上承受着的重压。
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这是明写,其暗写是
写
。这里的动,反衬了
。
●5.“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以 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
衬
,写出寂
的心情。
• 6.“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在月光下,清风徐来,
诗人在徘徊,孤鸿、翔鸟也在空中徘徊,月光朦胧,夜
色苍茫,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见到什么:一片茫茫的黑夜。所以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b07bce56eff9aef8941e0699.png)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出自魏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1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赏析阮籍五言《咏怀》八十二首。
这是第一首。
阮籍《咏怀》诗(包括四言《咏怀》诗十三首),是他一生诗歌创作的总汇。
《晋书·阮籍传》说:“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
”这是指他的五言《咏怀》诗,可见他的五言《咏怀》诗无散失。
这八十二首诗是诗人随感随写,最后加以辑录的,皆有感而作,而非一时之作。
虽然如此,第一首仍有序诗的作用,所以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
”(《昭昧詹言》卷三)这是有道理的。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他有雄心壮志。
《晋书·阮籍传》说:“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由于当时政治黑暗,壮志难酬,所以陶醉酒中。
其实酒并不能浇愁,他的忧愁和苦闷,终于发而为《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这两句出自王粲《七哀三首》(其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王粲夜不能寐,起而弹琴,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忧思。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朱子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朱子君](https://img.taocdn.com/s3/m/9a0e00faaeaad1f346933ff4.png)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死后 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 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 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 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阮籍就是处在司马 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 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 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 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 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 “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 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 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 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 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 刘伶七人。
竹林七贤
• 魏晋之际文学的代表作家
• 其名称始见于《世说新语》:
•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 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 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 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 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பைடு நூலகம் •
文学成就上,向秀的《思
旧赋》为悼念好友嵇康和吕安
所作,十分感人,但无诗流传; 刘伶只有一首五言诗传世;山 涛、王戎、阮咸没有诗歌传世。 因此,
《咏怀八十二》其一
阮 籍
《滕王阁序》里,“孟尝 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 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 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 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 十二十二首》.
•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阮籍
竹 •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 林 鄙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七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面 贤 前,公开纵酒吃肉 之 •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又称“阮步 一 兵”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的意思_全诗赏析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的意思_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b1914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6.png)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出自魏晋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译文及注释】译文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
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风吹我襟。
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
翔鸟鸣北林。
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徘徊将何见?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忧思独伤心。
注释①炎光:日光。
②湍濑(tuúnlài团赖):水流沙石之上叫作湍,也叫濑。
这句话的实际意思即指大水在沙石的河滩上流着。
③扶桑:传说中的神树名,据说太阳每早就从这棵树上升起。
说法详见《山海经》、《十洲记》。
④长剑句:宋玉《大言赋》:“长剑梗邰伲葩倚天外。
”以上二句是用弓挂扶桑,剑倚天外来衬托此篇所写的“雄杰士”的形象高大。
⑤砥砺,磨刀石。
二句是说,和“雄杰士”的形象比较起来,泰山小得如同一块磨刀石,黄河窄得象一条带子。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表》:“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这里袭用其句。
⑥庄周:战国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虚无随化,是没落阶级的代言人。
著有《庄子》。
⑦荣枯:本意是开花和枯萎,一般引申为生死、兴衰等含义。
⑧《庄子·列御寇》云:庄子临死时,嘱咐门人们待他死后把他的尸体丢在旷野上,不必埋葬。
门人说,怕让乌鸢啄食。
庄子说,埋下去叫蝼蚁食,抛在上面叫乌鸢食,为什么要偏待乌鸢呢?以上四句是说,庄子虽然达观,但也不能长生不死;死后抛于旷野,也不能逃避乌鸢的啄食。
⑨雄杰士:阮籍所幻想的能摆脱人世,超然于天地之外的人物。
他的《大人先生传》就是描绘的这样一个形象。
⑩功名:这里指道德名声。
从此大:指一直响亮地传下去。
【赏析】阮籍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是第一首。
阮籍《咏怀》诗(包括四言《咏怀》诗十三首),是他一生诗歌创作的总汇。
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范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1f0dbb3931126edb6f1a1015.png)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 籍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 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 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 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 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 传说、寓情于景、借古讽今等表现手 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妒俗、感慨 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 言近旨远 的艺术风格。
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
的孤独和忧思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 我,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 永远得不到慰藉,只能是无限的忧 思,永恒的悲哀……
•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 答: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 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 中的隐忧。 • 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 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一种凄 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 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 •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夜 中 不 能 寐 , 起 坐 弹 鸣 琴
咏 怀 八 十 二 首 ( 阮 其 籍 一 )
诗歌鉴赏
诗歌的诗眼是?
为何而忧?
如何写忧?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一个孤冷凄清的夜晚,“酣饮 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之时, 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 起了抒发心曲的琴弦。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独专国政。 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 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 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 建立晋朝。从司马懿用政变手段诛杀曹爽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2011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2011](https://img.taocdn.com/s3/m/134bc0c8da38376baf1fae2a.png)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 于籍, 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 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 阮 。( 籍传》 籍传》) ——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内 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 酣饮不过是他用以逃避现实的手段 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 心的痛苦却是无法排遣的
艺术特色
1、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 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 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 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 展示的“情形色相” 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 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 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 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 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 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 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 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孤鸿” 给人以失群无依 孤鸿 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令人顿生无处栖生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翔鸟” 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孤鸿” 翔鸟” 眼前之景/ 眼前之景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哀切的声情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凄清幽冷之境界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北林” 外野” 凄清幽冷 听觉
咏怀八十二首
![咏怀八十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32e1773102020740be1e9bf6.png)
•
《滕王阁序》里我们 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 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 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 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 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 此“猖狂”呢?让我们一 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 他的《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
《咏怀八十二》其一
阮 籍
阮籍
• 字嗣宗,河南开封人 • 博览群书,尤好老庄 • 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鄙 弃礼法——对母亲情感深厚, 但守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
•
之落叶残花,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更没 有能力拯救世界。面对微笑着的带着血 痕的雪亮刀锋,他们只能选择躲,躲, 躲。世上并没有钢筋铁骨的碉堡可以供 他们防身,他们,只能躲在香醇的酒浆 里,躲在悠远的琴声里,躲在落寞的幻 想里,最后醉死、心碎死或者被莫名其 妙的罪名杀死。
• •
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 、 阮籍 、山涛 、向秀 、刘伶 、王戎 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 河南辉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 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 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 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 神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 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描字帖-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硬笔钢笔楷书描字帖
![古诗词描字帖-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硬笔钢笔楷书描字帖](https://img.taocdn.com/s3/m/4e759d8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c.png)
夜夜夜夜夜夜夜夜夜 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 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能能能能能能能能能 寐寐寐寐寐寐寐寐寐 起起起起起起起起起 坐坐坐坐坐坐坐坐坐 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 鸣鸣鸣鸣鸣鸣鸣鸣鸣 琴琴琴琴琴琴琴琴琴 薄薄薄薄薄薄薄薄薄 帷帷帷帷帷帷帷帷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魏晋〕
鉴鉴鉴鉴鉴鉴鉴鉴鉴 明明明明明明明明明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清清清清清清清清清 风风风风风风风风风 吹吹吹吹吹吹吹吹吹 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 襟襟襟襟襟襟襟襟襟 孤孤孤孤孤孤孤孤孤 鸿鸿鸿鸿鸿鸿鸿鸿鸿 号号号号号号号号号 外外外外外外外外外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魏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野野野野野野野野野 翔翔翔翔翔翔翔翔翔 鸟鸟鸟鸟鸟鸟鸟鸟鸟 鸣鸣鸣鸣鸣鸣鸣鸣鸣 北北北北北北北北北 林林林林林林林林林 徘徘徘徘徘徘徘徘徘 徊徊徊徊徊徊徊徊徊 将将将将将将将将将 何何何何何何何何何 见见见见见见见见见 忧忧忧忧忧忧忧忧忧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魏晋〕
思思思思思思思思思 独独独独独独独独独 伤伤伤伤伤伤伤伤伤 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
1.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d48e8a2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2.png)
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 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三、四、五、六句通过“、清风、孤鸿、翔鸟”以动 写静,渲染出一种寂静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风 景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背景介绍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八岁,曹爽、司 马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
这条路上,笼罩的是东晋司马集团的阴影;这条路上, 洒下了多少眼泪!为慈母,慈母身亡,他号哭,即使吐血 数升;为好友嵇康,嵇康被斩,为正义而被斩,他开始是 沉默,当行刑前,嵇康弹起空前绝后的《广陵散》,他只 好大哭,用泪,用心泪为友人送行;为陌生的兵家女孩, 女孩美丽而具才情,未及出嫁,染病身亡,他冒冒失失地 奔向灵堂,用泪为美好的生命饯行。
为他,也为这条路。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羡四君。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 三乐:三种乐事。《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三乐也。”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四孟: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 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四君: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
作者 介绍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 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 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 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 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能 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 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https://img.taocdn.com/s3/m/aa0141fcaef8941ea76e0509.png)
一个孤独的抒情主人公出现
这两句直写不寐弹琴之事, 这两句直写不寐弹琴之事,中间似有一段 忧愁。幽独不寐原来在《诗经》 忧愁。幽独不寐原来在《诗经》中就是君 子忧时忧世的表现, 柏舟》 子忧时忧世的表现,如《柏舟》:“泛彼 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但此诗全无一字明说忧愁为何, 但此诗全无一字明说忧愁为何,只是在明 月清宵之中发散着一片忧愁的气氛。 月清宵之中发散着一片忧愁的气氛。
诗歌表达的情感
•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 愤懑 等复杂的感情。 等复杂的感情。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 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 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 人的眼前耳畔。 人的眼前耳畔。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意境中感受 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 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 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 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 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 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 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言在耳日之内, 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言在耳日之内,情寄 八荒之外” 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高考诗歌精读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高考诗歌精读](https://img.taocdn.com/s3/m/63d646523b3567ec102d8aae.png)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教学参考0912 1200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赏析原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①《咏怀诗》是阮籍生平诗作的总题,不是一时所作。
大多写生活的感慨,不外说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要求超脱利禄的圈子,放怀远大。
也有对当时政治的刺讥,但写得很隐晦② 鉴:照。
这句是说月光照于薄帷③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
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简介1、生平、性格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
(《晋书•阮籍传》)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2、创作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
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
辑有集13卷,已散佚。
明人辑有《阮步兵集》,近人有黄节著《阮步兵咏怀诗注》。
诗歌鉴赏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e3e9c6fc3b3567ec112d8a46.png)
创作
• 他是正史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 诗。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 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 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 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 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 “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收藏起来了。
• 赏析:此两句写凤凰鸟因所处环境的恶劣而不 能飞翔,亦是诗人不能施展才化的苦闷的传达
欧姆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 (5)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 去:离开。 • 直译:凤凰鸟一离开林中飞往昆仑山的西边,
什么时候才能再飞翔回来啊。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674329a979563c1ec4da7199.png)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阮籍(210-263),字嗣宗,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他博览群籍,尤好《老》、《庄》。
曾为司马师、司马昭的僚属。
晚年做过步兵校尉,故世人称“阮步兵”。
阮籍年轻时有济世志,但随着政治风云日趋险恶,阮籍只得放弃了自己的雄心。
他用佯狂的办法来躲避矛盾,终日饮酒,不问世事,“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如此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虽避免了杀身之祸,但内心极端痛苦。
史传记载他“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
二、作品作品内容:阮籍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咏怀诗》82首。
八十二首诗虽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因内容集中,风格和表现手法接近,能够看成五古咏怀组诗。
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抒写内心激烈的矛盾和强烈的忧生惧祸之情。
《咏怀》其一“夜中不能寐”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奠定了整个组诗的基调。
诗人用象征的手法,通过他夜中难寐、徘徊户外的一系列举动和眼前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既难以名状又难以排遣的深沉愁绪。
再如其十七“独坐空堂上”,写遥望整个世界空无一人,唯见失群的鸟兽惊惶奔飞,抒发了强烈的孤独感和忧生之嗟,给人以震撼。
有时诗人的内心情感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现,如其三十三“一日复一夕”直陈“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倾诉了在动荡不定、变幻无常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哀伤、焦虑、忧愤的心情。
这样的作品在《咏怀》中有相当数量。
二是讽刺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和专制残暴,批判维护世族统治的儒家礼法的虚伪。
这个类作品也往往不是对人物、事件作具体描绘,而主要是抒发由历史事实引起的盛衰之叹。
如其三十一“驾言发魏都”由古吹台引起联想,用战国之魏喻曹氏之魏,影射魏王只知歌舞行乐,不知养兵用贤,难免重蹈前人亡国的覆辙。
其十一“湛湛长江水”对楚国君臣荒淫误国行径的揭露,显然也是针对曹魏王朝的。
更多的盛衰之叹则是针对恐怖政治而发,但这类诗多用曲笔,写得更为隐晦曲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15张PPT)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课件(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6fb72a910ef12d2bf9e7c7.png)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一个“独”字使人看到“忧思”正在啃噬着使 人的内心,把灵魂的孤寂写到了极致。
李善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遭祸,因兹发咏。 阮籍生活在魏晋之际这样一个黑暗时代,忧谗畏祸,所 以发出这种“忧生之嗟”。
石
感族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1.作者为何不能寐? 2.诗人如何排遣内心的忧愁?
忧思难耐 夜半抚琴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 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 初的七位名士:阮籍、 嵇康、山涛、刘伶、阮 咸、向秀、王戎。七人 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 酣畅,故世谓竹林七
魏晋之时多雅士, 冷眼政治不合污。 放浪形骸无所托, 生死有命皆天数。
知其世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死,太子曹芳即位,年八岁,曹爽、司马 懿掌文武大权,从此曹魏政权与司马氏集团开始了尖锐的斗争。
清风冷月,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 无形的忧思转化为直观的形象。
动静相衬
起坐弹鸣琴,徘徊将何见(人动)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物动) 暗指诗人内心的焦躁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物动)
1.动的背景是什么?
——寂静漫长的黑夜(静)
茫茫夜色,象征着笼罩朝野上下的政治压迫, 险恶的政治形势使诗人的心灵承受着重压。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识其人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 南开封)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知识讲解)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783b42908a1284ac9504347.png)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知识讲解)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他的诗歌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2、创作(1)阮籍的创作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之诗,总题为“咏怀”。
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嫉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
阮籍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
他的散文《大人先生传》,讽刺世俗庸人的虚伪和贪婪,文笔辛辣至极。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278519affd0a79563c1e725e.png)
艺术特色 1 化无形为直观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 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 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 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但 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 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 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阮籍诗的贡献
• 2.推动五言诗的发展 • 3.组诗形式的存在
《咏怀》开创了我国
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
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
人。
《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 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 视觉、感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 “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
• “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
• “孤鸿”、“翔鸟”——眼前之景/自我象征
• 它们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仿佛在
传播一种哀切的声情。
• “北林”、“外野”——凄清幽冷之境界
• 听觉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笔触从客体的自然回复到主观的自我 • 心里有无限感慨,却又无处诉说,永远得不到慰藉, 只能是无限的忧思,永恒的悲哀…… • “阮旨遥深” •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其三十九》) •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其三十三》) •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亲者”(《其十七》)。
表达情感 对政治环境的忧思
内心的伤感与孤寂
小结
诗歌的诗眼 ? 忧思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 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 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 翔鸟”,以清冷的景色、凄清的意境,抒 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 点破忧思、伤心。
古诗词鉴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深度解读教案
![古诗词鉴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深度解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e7184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7.png)
古诗词鉴赏:《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深度解读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全篇共八十二首,分别描写了杜甫对祖国和人民的忧虑和感悟。
其中《其一》是这八十二首中的首首之作,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
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安禄山、史思明起义,唐朝内乱局面加剧。
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杜甫的生活环境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此时,他身临其境,亲身经历战争、饥饿、贫困等种种苦难,对祖国和人民充满了忧虑。
于是,他创作了《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感慨。
历史背景的介绍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杜甫创作这首诗的初衷,下面我们再来看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第一句:“新垣别来几时见,惟春江花月皆相似。
”这句话描写的是此时的杜甫的内心状态,他思念遥远的友人。
但是,他用“惟春江花月皆相似”来平复内心的不安,表达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这种表达方式很有杜甫的特色。
第二句:“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一句话则转变了语气,表达了杜甫对人生的理解。
他认为,无论是哪个时代,哪个世代的人,生命依旧会延续下去。
而江月则是绵延不绝地在流淌,恒久不变。
人生和江月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在不断地流动,不断地变幻,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第三句:“往往取酒还独倚,倚取相如赋咏时。
”这一句话则是展现了杜甫对过去的怀念。
他在这里提到了相如的赋文《离骚》,寄托了自己对古人的崇敬之情。
但是,他用“取酒”和“倚独”来表现自己的情怀,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孤独和无奈。
第四句:“滴滴金波香不断,江女才应顾而思。
”这一句话则将情感转移到了江女身上。
这里的“江女”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沧浪之女,是水墨画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杜甫用“滴滴金波”来描绘这个形象,并赋予其“香不断”的属性,表达了他对江女的美好愿望。
但是,最后一句话“江女才应顾而思”却让人惋惜,杜甫似乎是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无望向往。
通过四句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这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 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 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 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 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 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 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 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 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 色相以示人” 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 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 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 眠的弹琴者, 忧思” 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思”化为直观 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读者可从 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 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 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 幽寂孤愤的心境。但是那股“忧思”仅仅 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 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 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 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 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言在耳日之 情寄八荒之外” 内,情寄八荒之外”,即是此诗显著的特 点。
阮籍
三国魏诗人。字嗣宗。 三国魏诗人。字嗣宗。 陈留尉氏(今属河南 今属河南)人 陈留尉氏 今属河南 人。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崇奉老庄之学,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 度。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 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
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写这个不眠之夜。 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描写这个不眠之夜。清 人吴淇说:“‘鉴 字从‘ 人吴淇说:“‘鉴’字从‘薄’字生 堂上止有薄帷。 堂上帷既薄, 出……堂上止有薄帷。……堂上帷既薄, 堂上止有薄帷 堂上帷既薄 则自能漏月光若鉴然。我们还可以从这幅 则自能漏月光若鉴然。 画面的表层意义上,感受到诗人的旨趣。 画面的表层意义上,感受到诗人的旨趣。 诗人写月之明,风之清, 诗人写月之明,风之清,正衬托了自己的 高洁不群; 薄帷” 吹我襟” 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 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 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 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 多故,名士少有全焉。 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 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 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 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 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 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 阮籍传》 书•阮籍传》) 阮籍传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 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 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 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备酒 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晋书•阮籍传 阮籍传》 (《晋书 阮籍传》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鸣北林。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独伤心。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字词注释 ② 鉴:照。这句是说月光照于薄帷 ③翔鸟:飞翔盘旋着的鸟。鸟在夜里飞翔正因为月明。
后世以青眼表示对人尊重,白眼表示对人轻视
虫。”
。
鲁迅《衷范君三首》之一:“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 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 总题为“咏怀” 平生所作诗, 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 抒写内心的苦闷, 主要作品有《咏怀诗》82首,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 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 咏怀诗》 的黑暗,充满愤世疾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 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 阮籍继承了《 比兴寄托 的手法。 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借古喻今的手法。阮籍继承了《诗 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 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 颇有贡献。 颇有贡献。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 名的抒情组诗。 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 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 无限孤独寂寞、 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 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 害怕政治风险, 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 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 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 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 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 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 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 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 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 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 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咏 怀 八 十 二 首
阮籍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 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嗜酒如命, 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 酊大醉,架车而行, 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 那么他为什么如此“ 返。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 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 籍的世界,走进他的《 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 八十二十二首》 其一 其一) 八十二十二首》(其一
此诗起首, 此诗起首,诗人就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孤冷 凄清的夜境: 夜中不能寐, 凄清的夜境:“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 酣饮为常” 琴”,“酣饮为常”的诗人在此众生入梦 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 之时,却难以入睡,他披衣起坐,弹响起 了书法心曲的琴弦。 了书法心曲的琴弦。 这是从实景来理解。然而, 这是从实景来理解。然而,也不妨把这 “夜”看成是时代之夜,在此漫长的黑夜 看成是时代之夜, 众人皆醉我独醒” 里,“众人皆醉我独醒”,这伟大的孤独 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者,弹唱起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诗章。
建安七子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 建安年间 ~ 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 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 优秀作者,所以 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 所以“ 优秀作者 所以“七子”之说 得到后世的普遍承 他们对于诗、 散文的发展, 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 贡献。 贡献。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烂的时期, 俊才云蒸,作家辈出” 各种文体得到发展, “俊才云蒸,作家辈出”,各种文体得到发展,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东汉王朝处在大分 大动荡、军阀混战中, 裂、大动荡、军阀混战中,在文学上却放射出绚 丽的异彩。这是与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有关的。 丽的异彩。这是与当时社会各方面的因素有关的。
五六句,诗人着重从视觉、 五六句,诗人着重从视觉、感觉的角度描 五六句不但进一步增加了“ 写,五六句不但进一步增加了“孤 ”“翔鸟 的意象, 翔鸟” 鸿”“翔鸟”的意象,而且在画面上增添 ”“鸣 的音响。 了“号”“鸣”的音响。这悲号长鸣的 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之物、 ”“翔鸟 “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之物、眼 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 前之景,又同时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 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 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里,唱着一曲哀伤 的歌。 北林”化用《诗经》 鴥 的歌。“北林”化用《诗经》“鴥(“音 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 郁”)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 心钦钦” 秦风·晨风 晨风》 之典, 心钦钦”(《秦风 晨风》)之典,从而暗 含了思念与忧心之意。 北林” 外野” 含了思念与忧心之意。“北林”与“外野” 一起进一步构成了凄清幽冷之境界。 一起进一步构成了凄清幽冷之境界。
阮籍年轻时曾胸怀儒家的济世之志。 阮籍年轻时曾胸怀儒家的济世之志。阮籍的青少 年时期,曹魏政权相对稳定。 年时期,曹魏政权相对稳定。他经受了建安时代 的积极精神的洗礼,因而“本有济世志” 但是, 的积极精神的洗礼,因而“本有济世志”.但是, 由于政治风云日趋险恶, 由于政治风云日趋险恶,阮籍早期的济世志向渐 趋破灭。阮籍的父亲阮瑀是隶属于曹家的文人小 趋破灭。 集团“建安七子”之一, 集团“建安七子”之一,曾在曹操幕中任亲随吏 员多年,是曹家的门生故吏, 员多年,是曹家的门生故吏,并深得曹氏父子的 赏识。因此,阮籍在感情上是偏向曹魏政权的。 赏识。因此,阮籍在感情上是偏向曹魏政权的。 他对司马氏的阴谋弄权怀有不满, 他对司马氏的阴谋弄权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 世事已不可为,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 世事已不可为,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在道家 思想中寻求精神依托,采取不涉是非、 思想中寻求精神依托,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 的超然态度,躲避矛盾,不问世事。 的超然态度,躲避矛盾,不问世事。与一些文人 相继陷入权术的罗网而丧命相对照, 相继陷入权术的罗网而丧命相对照,阮籍则以谈 玄纵酒、佯狂放荡等方式来寻求生存之道。 玄纵酒、佯狂放荡等方式来寻求生存之道。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
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 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 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 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 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 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 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 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 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 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 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 伤心。 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