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篇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请从敬畏生命开始

最近,《黑龙江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黑龙江大庆市某中学一名同学捡了一只流浪狗,可爱的小狗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将其视为“班狗”。可令人意外的是,这只小狗在课堂上随意“发言”被老师发现,怒不可遏的老师便随手将小狗从三楼窗口扔出,可怜的小狗被活活摔死。此教师的行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记得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就等同于教育宝典中的目录,没有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即使内容再丰富与精彩,也会令人无从翻阅。最珍贵的教育请从敬畏生命开始!

2、请家长参与是教育的需要

近日,笔者读到了陈亦冰老师的一篇文章《让家长签名是教育的错位》,题目表明了作者鲜明的观点态度,文章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详细分析了“让家长签名”这类“苦差事”的弊端,重点指出其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负面影响以及给家长带来的负担等。

家长参与教育是一种社会职责。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孩子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所以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校和社会单方面的问题,只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才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孩子才能够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常言说,子不教,父之过。“众多技艺,须得幼功。年幼者不得自知,须父母长辈,督促指导。”意思是说人所需要的许多技艺品能须得从小学习,但是孩子年幼无知,不明事理,需要父母长辈悉心指导,日后方能成大器。家长参与教育是孩子情感的渴望。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上,家长不但是领路者,而且也是伴路人。

3、让教师听听自己的课

前几天,笔者到某小学调研时,恰逢该校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很特别:教师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观看学校前一阶段为每位教师摄制的课堂教学实录光盘。用校长的话来说:“让教师听听他们自己的课更有助于专业成长。”

教师应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这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让教师听听他们自己的课”这种校本教研活动,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的具体体现。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发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还有助于逐步提高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摄像机、刻录机等多媒体设备,但可惜的是,能把这些设备用于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的却是少之又少。希望拥有这些设备的学校,能像上面那位校长一样,让其为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服好务。

4、莫让读书笔记成为教师的负担

前段时间,我镇中心校在业务大检查通告中把老师的读书笔记列为一项重点检查内容,并公布了一些老师读书笔记的页数,甚至具体到了字数,少的有2000多字,多的有1万字左右,最多的达到了4万多字。通告中重点表扬了那些书写工整、图文并茂、字数较多的老师,批评了一些字迹潦草、字数较少的老师。

对于这样的通告,我认为有点形式主义了。那些写得多的老师写的内容质量就一定高吗,那些写得少、字迹潦草的老师的读书笔记就一定质量差吗?我看未必。老师是读书的主体,读书是老师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强求读书笔记都要图文并茂、字数达标、字迹工整,其弊端是迟早会暴露出来的?

有些老师写作时,总是喜欢构思后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一气呵成。这样的写作在读书笔记上是看不到的,可上级却要求把这些文章再一一誊抄到自己的书面读书笔记中,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其实很多文章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工工整整写出来的,而是晚上挑灯熬出来

的,所以说不能光从表面上看读书笔记,要看就要看老师们的科研成果,看老师们的文章。怎么可能单单以字数的多少、工整与否简单地来评价老师的读书成果呢?还有对读书笔记图文并茂的要求其实也难为了不少不会画画的老师,他们没有办法,只有请学生帮忙了,既浪费了老师的时间也浪费了学生的精力,真是得不偿失。

当然,我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说读书做笔记不好,也不是要领导们取消我们的读书笔记,只是希望领导们对读书笔记要求可以更灵活一点,不要做太过统一的要求,更不要千人一面。最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读书兴趣,让教师们喜欢阅读、享受阅读。总之,活动不能局限于形式,读书也不能只局限于做笔记。

5、老师,你曾仔细观察生活了吗

同事前几天抱怨,说现在的学生太不注意观察生活了,作为农村学生,竟然连一篇题目为“家乡的梧桐树”的作文

也写得不伦不类。作为同行,我知道在写作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观察生活,多汲取写作的素材,培养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可实际情况是,我们做教师的并没有身体力行,给学生作出表率。比如同事布置的那篇“家乡的梧桐树”的作文,农村的学生为什么会写得不伦不类呢?原来,同事他就没有好好观察自己周围的环境,究竟有几个地方还能寻到梧桐树的影子。在我们当地,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已经让生长快、收益好的杨树取而代之了。虽然生长在农村的学生对树并不陌生,但不能说对所有的树都不陌生,至少他们对梧桐树是陌生的,面对着的是一种陌生的事物,他们又怎能写出漂亮的文字来?如果要想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必定要建立在他们亲身经历的基础上。如将题目改为“家乡的杨树”,或者是宽泛地命名为“家乡的树”,岂不是更好?

如果教师平常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这一变化,是能够避免这样的遗憾发生的

6、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7、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