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大题补充部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大题补充部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功能

①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②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③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与文化

(一)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一、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建立学制的依据

①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③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④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基本权利

①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学生权;

④获得报酬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权。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①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③示范者角色(榜样);

④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⑤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角色。

三、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次要简答)

①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③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④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⑤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四、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各种题型p64)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从总体上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创造性的表现:

①因材施教;②教学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的“教育机智”。

五、教育机智(案例分析p64)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机智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六、如何培养教育机智?(次要论述p64)

①加强教育理论修养,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学习)

②注重实践锻炼,获得对教育实践的感性认识和教育经验,积累在不同教育情境下的恰当行为模式。(实践)

③教师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在有意营造的教育情境中,自觉地整理从事实中产生的并且由于事实而得到升华的思想。(反思)

七、教师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①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③要全面关怀学生;

④要关爱全体学生;

⑤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八、如何理解教师专业的发展?(论述p69)

(一)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通过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逐步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

(二)内容

①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②专业知识;③专业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①师范教育;②入职培训;③在职培训;④自我教育(最直接,最普遍)

(四)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1、国家和政府

①加强教师教育;

②制定法律法规;

③提供经济保障。

2、教师个人

①善于学习;②恒与研究;③勤于反思;④勇于实践。

九、师生关系的作用(案例分析)

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②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

④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

第五章:课程

一、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次要简答)

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社会需求);

②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科知识水平);

③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学习者(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

④课程理论。

二、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经验论;②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③主动作业论;④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三、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次要简答)

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

③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④理论与实践统一;

⑤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⑥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⑦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⑤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⑥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第六章: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教学的意义

①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③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②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③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④防止两种倾向。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①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

②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联系);

③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