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法国17、18世纪戏剧与绘画的影响

合集下载

简述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兼论启蒙运动对美术的影响

简述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兼论启蒙运动对美术的影响

简述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兼论启蒙运动对美术的影响18世纪末到19世纪是多事之秋,欧洲封建制和君主制开始衰朽,在启蒙运动的浪潮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但是皇室的屡次复辟让民主革命的道路充满波折。

而自由的思想也传播到了美国,帮助它赢得了独立战争。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使得社会逐步工业化,人们的世界观得到极大解放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

在这样风起云涌的社会背景下,艺术也发生了多次革新,艺术与社会、政治、自然、个体的关系发生着巧妙的化学变化,诞生如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等流派。

荷拉斯兄弟之誓新古典主义是西方重新发掘并弘扬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典主义艺术的一种艺术流派,涵盖装饰和视觉艺术、文学、戏剧、音乐和建筑等方面,从18世纪中期开始,与启蒙运动同时发展起来,并持续到19世纪早期。

具体而言,新古典主义绘画有以下特点:第一,新古典主义崇尚理性和传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宏伟艺术重新得到重视,反对之前盛行的浮华奢靡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

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从古典主义中汲取灵感,如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作品,还有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和古典主义画家普桑等等。

苏格拉底之死出现这种思潮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怀古念旧而已,这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是分不开的。

当时的欧洲启蒙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思想进步的哲学家大力宣传自由、平等、人权、博爱等价值观,封建制度和皇室命悬一线,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即将在法国爆发。

在1789年革命正式爆发之前,古罗马所标榜的那种英雄主义、禁欲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成为绘画的主题,反对贵族、崇尚民主。

因此,新古典主义就顺应时代的潮流而诞生了。

第二,新古典主义的主题严肃、直白,散发着强烈的英雄主义气息。

新古典主义画家们使用肃穆的颜色,偶尔着以浓墨重彩,以强调古人崇尚的自我否定和自我牺牲精神,尽量忠实地还原当时的衣着、场景和其他细节。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是现代美术的开端辩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是现代美术的开端辩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是现代美术的开端辩作者:刘显成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07期[摘要] 在主流美术史研究中有主张现代美术的开端是印象主义的,也有认为是后印象主义的,可谓模棱两可,悬而未决。

确立现代美术的开端必须将开端的概念至于哲学的和历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因此,孕育现代美术的种子,并事实上成为古典美术走向现代美术分水岭的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该被确立为现代美术的开端。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美术抛开时间的划分方式,就本质而言,目前美术史对现代美术开端的表述是模棱两可的。

首先,权威教科书普遍认为“自印象主义崛起,欧洲艺术的现代风采方见端倪。

”原因是“从这时期起,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跳跃的幅度越来越大,革新的锋芒越来越鲜明,从而引发了20世纪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出现崭新的面貌……”[1]同时,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是“现代绘画之父”已经成为了常识,因为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不少思路,其独特的主观色彩大大区别于强调客观色彩感觉的大部分画家。

”据此塞尚俨然成为现代主义绘画的先行者。

后印象主义与印象主义是“相左”的两种艺术潮流,因此林风眠将它翻译成“反印象主义”。

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现代美术有两个不同主张的开端。

而且,从逻辑上讲,无论是印象主义亦或是后印象主义,都是对“传统”反叛的产物,他们所解决的问题如“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等观念几乎是所谓的西方现代美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的基本任务,这也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正在着力解决的普遍性问题。

因此,我们要问,现代美术的开端到底在哪里?谁才有资格担当这个历史的、学术的重任呢?“现代美术的开端”意味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是历史的拐点,是矛盾斗争的顶点,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质变的临界点。

马克思认为: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飞跃。

法国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美学

法国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美学

法国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美学首先,法国古典主义美学是17世纪法国艺术的代表,它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影响。

法国古典主义追求理性、秩序和对称,强调规则和规范。

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中,法国古典主义追求完美的形式和结构,注重人物的理想化和典型化。

著名的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桑和雕塑家弗朗索瓦·吕尔丹就是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

而新古典主义美学则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兴起的艺术潮流,它是对法国古典主义的一种回归和延续。

新古典主义强调对古典艺术的研究和模仿,追求对称、比例和和谐。

它注重对历史和神话的题材进行再现,追求古典时期的高雅和庄重。

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和雕塑家安东尼奥·坎诺瓦。

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法国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都追求理性和秩序,但新古典主义更加注重对古代艺术的模仿和复兴。

法国古典主义更加强调对人物的理想化,而新古典主义则更注重历史和神话题材的再现。

从社会背景的角度来看,法国古典主义美学是在绝对君主制的路易十四时期兴起的,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

而新古典主义则是在法国大革命后的时期兴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对古典时期价值观的回归和追求。

此外,法国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在绘画中,法国古典主义注重对称和平衡,追求典雅的色调和细腻的绘画技巧;而新古典主义则更加注重线条的清晰和形式的准确,追求明亮的色彩和鲜明的对比。

在雕塑中,法国古典主义追求人物的理想化和典型化,强调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准确;而新古典主义则更加注重对古代雕塑的模仿和复兴,追求雕塑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综上所述,法国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美学在艺术风格、社会背景和艺术形式等方面有着一些区别。

它们都是法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流派,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18世纪西方美术史

1718世纪西方美术史
波罗米尼(1599--1667)
波罗米尼是巴洛克建筑家的杰出代表。他设计的位于罗马的小型 天主教堂四泉圣卡罗教堂(1638--1667),是他的一件代表作。在面向 街道的西立面上,波动的谵部交错变化,壁柱与其凸面、凹面相互配 合,创造出非常醒目、非常富于动感的视觉效果,艺术上颇有特色。 这种对动态效果的追求,也体现在圣伊沃教堂(1642--1660)圆顶的设 计上。从内部看,它那不断上升的韵律和节奏,形成一种非常生动和 迷人的壮丽感。
Page 12
巴洛克艺术代表人物
17世纪巴洛克艺术在建筑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是: 弗·波罗米尼和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
贝尼尼 (1598-1680)
贝尼尼是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意人利最伟大的雕塑家和那个时代最 杰出的建筑家,同时也是一位能文擅画的人物,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 遗风。贝尼尼很早就显露出惊人才华,二十多岁时就以一系列雕塑作 品震动了罗马。
Page 18
卡拉瓦乔——大胆革新
同其它意大利画家一样,卡拉瓦乔在绘画题材上没有 什么变化,主要是为教会创作宗教画,但在处理传统题材 时,他抛弃了盛期文艺复兴大师确立的理想化模式,把那 些神圣的人物和场面,描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实景。 这种作法激起教会人十的指责,说他笔下死亡的圣母,像 飘在台伯阿里的女尸。另外,他在绘画语言上也进行不大 胆的革新,一反达·芬奇那种细腻柔和的明暗过渡法,创 造出一种强烈对比的明暗法,借以突出重点,渲染气氛。 卡拉瓦乔是那个时代最大胆的画家。在狂放不羁的一生中, 他以新颖的态度和手法创作的作品,深深影响了17世纪的 画家。
风格
巴洛克(Baroque)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艺 术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有时还 带有宗教的热情和神秘。

17、18世纪法国美术

17、18世纪法国美术

《诗人的灵感》是他1629年完成的作品。 画的中央坐着神话传说中的阿波罗,他 是一个体格健壮的牧人,头戴桂冠—— 这是他追求女神达芙妮失败后的纪念物。 画中的阿波罗正让他的缪斯之一记下他 心中被灵感激发的诗句。那个缪斯似乎 有所感悟,正抬头仰望天空。天使与另 一缪斯女神围在他的旁边,斯待着阿波 罗泉涌的灵感。这幅作品正是普桑崇尚 古典艺术的表现。
凡尔赛宫殿内部的装潢极尽 奢华。作为巴洛克式的代表, 王宫的接待厅,即著名的镜 厅 (Galerie des Glaces) 就是一个奢华的例证。在水 银镀镜法得到改进之前,像 这样用大面积的镜子装饰建 筑,其实不下于把宫殿内部 全部镀金。
一、17、18世纪法国绘画
• 普桑(1594-1665)18岁到巴黎学习雕塑和绘 画,30岁定居意大利。1640年被请回法国,为 枫丹白露王宫和圣日耳曼大教堂作画,但法国国 家的敌视态度使他愤愤离去。普桑性格沉静、为 人耿直,不苟言笑,也不事权贵,他曾研究过希 腊罗马古代文明和文艺复兴大师们,尤其是拉斐 尔、提香等人的成就,他的艺术素养决定他选择 一些具有“崇高风格”的绘画题材,他画的人物 也是按照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像来造型的,他认 为这才符合一种“典范”。
个阿卡迪亚的牧人
The Rape of the Sabine Women
台阶上的神圣家庭
《随着时间之神的音乐起舞》
The Empire of Flora 《花神的王国》,普桑,1631年,部面油画Oil on canvas,131 x 182 cm Gemäldegalerie,Dresden
The Inspiration of the Poet c. 1630 Oil on canvas, 182,5 x 213 cm Muse du Louvre, Paris

1718世纪法国美术

1718世纪法国美术

普桑《阿卡迪亚牧人》
以一块石碑作为画面中心,上面的铭文便指出这便是传说中 的乐土。竭力辨认字迹的几位牧人或立或跪,环状的构图把 人体与优雅的风景组成诗一般和谐的世界。 画家好像探索着人的生死荣辱的问题,这幅画唤起人们的理性 与良知,要人们在命运的打击下“站得稳定和不屈”。
《获救的小皮瑞斯》
法国17世纪现实主义艺术反映了市民和下层 人民的思想生活和对美的追求,它无疑是在 卡拉瓦乔主义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并且与 当时法国的社会生活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17世纪后一个阶段主要是指路易十四亲政以 后,随着王权的集中与巩固,宫廷古典主义 艺术越来越占上风,此时,描绘下层生活的 现实主义艺术则受到排挤,日趋衰落。
农家室内 法国 路易· 勒南
虽无任何华美的色彩却能感人至深,手法的朴素与画家的感情所达到的 崇高除了19世纪现实大师米勒,克罗之外,无人能及。
在法国受到卡拉瓦乔主义影响的画家除了勒 南兄弟以外,还有一些更典型的卡拉瓦乔主 义者,他们是与勒南兄弟生活中同一时期的 瓦伦丹、拉图尔和克· 维尼翁等。
华托
18世纪最有影响的画家。 他出身贫寒,早期的作品多反映下层平民、流 浪艺人的生活。后来由于结识了大银行家克罗 扎,进入克罗扎的豪华府第,看到了贵族游乐 的场面,他的画风与题材为之一变。此后,他 的画笔转而描绘醉生梦死的贵族男女,画面充 满了无限缠绵之情,画风柔媚纤细、抒情风流, 具有现实主义倾向,作品有《任性的女人》、 《向爱情岛出发》、《画店》等,素描速写简 洁明快、笔法柔和。
罗可可艺术
罗可可,是贝壳工艺的同义语,由此引申一种纤 巧、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或样式。由于主要是在 路易十五时代流行,所以又称路易十五风格,它反 映出上流贵族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是 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主流艺术样式。同时期还存 在有反映第三等级艺术理想和审美趣味的市民艺术, 即启蒙运动影响下的现实主义倾向的艺术。这两种 艺术互相对立,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17.18世纪绘画作品赏析2000字

17.18世纪绘画作品赏析2000字

17.18世纪绘画作品赏析2000字17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巴洛克美术。

它发源于意大利,后风靡全欧洲。

其特点是追求激情和运动感的表现,强调华丽绚烂的装饰性。

这一风格体现在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各个美术门类中。

鲁本斯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绘画对西方绘画具有持久的影响。

同时代的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等,他们的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艺术的特色。

18世纪,洛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随后影响了欧洲的其他国家。

洛可可美术的特点是追求华丽、纤巧和精致。

代表画家有法国的华托、布歇和弗拉戈纳尔。

随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到来,进步的美术家们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开展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艺术运动,其代表画家是法国的大卫和安格尔。

浪漫主义随着新古典主义的衰落而兴起。

法国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而这一运动的主将却是德拉克洛瓦,其绘画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充满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引导人民》等。

法国吕德的《马赛曲》和卡尔波的《舞蹈》都是杰出的浪漫主义雕塑作品。

《倒牛奶的女佣》创作于1658年,构图并不复杂,轮廓较清晰,环境纯朴。

将一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观者产生怀旧心理。

画中倒牛奶的女佣人是个健壮的村妇,她塞起了围裙的一角,正忙着准备早餐。

左边墙角有一扇窗户,旁边挂着一只藤篮和一盏马灯。

桌上杂乱地摆着一些食物。

油画《倒牛奶的女佣》中所有人和物的质感都很强烈。

意大利米兰,安布罗西阿纳美术馆这幅油画是画家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据史料考证,这是美术史上的第一幅静物画。

这明晰而结实的轮廓,这单纯而质朴的光线,这鲜明而实在的苹果、葡萄、柠檬、无花果、竹篮、新鲜的叶子、干枯的叶子,以及这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子眼,不仅标明了静物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绘画主题而存在,也标明了卡拉瓦乔与当时追求理想化时尚的潮流格格不入的率真与求实精神。

权力与理性 17、18 世纪西方美术(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权力与理性 17、18 世纪西方美术(课件)-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18世纪的法国美术:罗可可美术 「洛可可」( rococo)的原涵义是「具壳形」,源 于法语 rocaille。洛可可美术兴起于法国国王路易十 五统治时期,亦被称为为「路易十五式」,流行于 十八世纪前期。 洛可可美术脱胎于巴洛克古典主义,但其风格更加 微细轻巧、华丽繁琐,对应着路易十五所崇尚的享 乐主义,以美化妇女和歌咏男女恋爱为主题,主要 描绘无所事事的男女们幽会、玩乐的情景。画家们 发挥色彩的感性作用,通过飞扬的色彩画面,将豪 华的场面、亲切的风景、魅惑的体态,混合成洛可 可艳情艺术温柔而华丽的风格。其代表人物是法国 著名画家弗朗索瓦·布歇。
作为18世纪法国 巴洛克时代最负 盛名的肖像画家,
Hyacinthe Rigaud(亚森 特·里戈,16591743年)是法国 王室的御用画家。 在他的一生中, 他绘制了400多 幅作品,并且一 度成为法国皇家 美术学院的总负 责人。而这幅 《路易十四肖像》 是他最重要的作 品之一。
舟发西苔岛(布面油彩)
班宁·柯克射击手连队的出发 ( 又名《夜巡》)( 布面油画 )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乃 至欧洲美术史上最伟大 的画家之一。《班宁·柯 克射击手连队的出发》 是一幅群体肖像画伦勃 朗一改传统、呆板的构 图方式,将人物安排成 整装待发的集合场景, 从而创造出一幅具有巴 洛克式运动感和光感的 杰作。
理性的光芒
法国画家普桑就认为 艺术家应努力追求启 迪心灵而不是唤醒感 觉。他的作品《我也 在阿卡迪亚》描绘了 三位年轻人研究墓碑 铭文的场景。
雅克·路易·大 卫
伦勃朗·哈尔曼 松·凡·莱因

让·安东尼·华 托
17、18世纪欧洲美术是一个承前启后 的阶段,一方面继承了文艺复兴的写 实传统,另一方面为19世纪美术的变 革做了准备。

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解析

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解析

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历史背景解析摘要: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法国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同样在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这时诞生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承接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反对繁冗浮华的洛可可主义,并为后来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做了铺垫。

新古典主义的绘画作品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丰厚财富,其代表画家大卫还亲自参与法国大革命,是革命中的艺术旗手,所以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出现与整个欧洲大陆的文化发展紧密关联,它推崇古典时代,受到古典主义绘画的启迪,以意大利庞贝古城的挖掘为契机,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传统和古典主义美学理论的熏陶下和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卫;庞贝古城;温克尔曼;法国大革命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的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是一场波及全欧洲的学习古典艺术的思想文艺运动,法国是新古典主义美术发生与发展的中心。

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背景。

新古典主义代表画家有大卫、安格尔、热拉尔、勒布仑、普吕东、格罗、洛兰等。

其中,以大卫和安格尔最具代表性。

大卫把革命与艺术相结合,而安格尔则是为艺术而艺术,把简洁的美发挥到了极致。

新古典主义是欧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

《文史哲百科辞典》里对新古典主义的定义是,“18世纪50年代兴起的在美术和建筑领域中注重古典式的宁静与考古式精确形式的艺术流派,80年代至19世纪初在一切视觉艺术领域中盛行。

新古典主义通过采纳古典形式体现了重建理性和秩序的意图。

其产生背景是古典遗址的考古发现。

”虽然这里简要提到了新古典主义的产生背景,但其历史背景远不止这些。

从整个艺术史的研究上来看,虽然新古典主义美术跨越了18和19两个世纪,但在艺术领域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新古典主义美术之前的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美术等和之后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考察相对来说稍显薄弱,对其诞生的历史背景更是鲜有探究。

法国新古典主义艺术

法国新古典主义艺术

法国新古典主义艺术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

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叶,成为欧洲文学艺术的主要思潮。

所谓古典主义,就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而得名。

到了18世纪中叶,庞贝城的发掘,德国学者温克尔曼美学思想的传播,引起了人们对古典主义的兴趣,古典主义又重新复兴起来,故称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产生的原因自18世纪下半叶开始,法国艺术在启蒙运动的感染下已明显转入对古典形式和艺术的教化作用的强调。

作为狄德罗最推崇的艺术家,格勒兹努力实践着狄德罗所倡导的艺术理想,这就是以艺术感染人、以艺术激发人。

格勒兹一系列类似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在道德上也在艺术上。

他创作于1777—1778年的《被惩罚的儿子归来》是其中之一。

作品的叙事性是明显的,儿子与父亲发生了顶撞,一气之下报名参军了,他要尝尝军队的冒险生活。

几年后当他退伍归来,发现父亲已死,全家正陷入悲痛之中。

父亲临死也没能见儿子一面,留下终生遗憾。

不管此画是否来自真人真事,但它是要通过令人伤心的场面告诫人们,一个家庭内部要真诚相待,互相体谅,才能和谐美满。

在表现形式上,格勒兹采用了古典的姿势和构图,母亲的动作如罗马演说家一样,整个画面像是一出舞台剧,每人做着规定的表演。

虽然此画是作为风俗画来表现的,但这种构图形式、人物的舞台式造型和明确坚实的空间处理,以及题材的叙事性,对新古典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19世纪无数叙事性绘画提供了基础。

格勒兹·《被惩罚的儿子归来》在格勒兹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法国无论是社会还是艺术上的发展似乎都不可避免地决定了古典主义的新的胜利。

[豆丁精品]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法国17、18世纪戏剧与绘画的影响

[豆丁精品]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法国17、18世纪戏剧与绘画的影响

中文摘要新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法国主要的文艺思潮和艺术方法,对17、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的产生不仅有哲学基础,还有政治因素。

新古典主义往往带有强烈的伦理含义,试图将古代罗马的价值观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之中。

戏剧家高乃依、拉辛,画家大卫等人以其古典的宏大意味、简洁的形式和英雄性的主题等特点成为新古典主义的表达者。

本文在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进行系统归纳与梳理之后,着重分析文艺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支撑——理性主义和“三一律”。

并用图史互证的方法,结合图像学等知识,从主题、题材、内容和创作方法等方面阐释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法国17、18世纪戏剧和绘画的影响。

关键词:法国 新古典主义 理性主义 三一律 戏剧 绘画ABSTRACTAs a trend of thought in literature and art, neoclassicism exerte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in Europe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y. There’s philosophy basis and political factors for the neoclassic theory’s burning. The neoclassic art has a strong sense of ethic, and it tries to put the values of Roma into the temporary common life. The dramatists Gorneille and Racine as well as the painter David were the representative of neoclassic for their classical implication, concise form and heroic theme. This text takes a run-through of the French neoclassic theory on literature, and then analyzes the core theory of neoclassic theory – rationalism and the three unities theory. This text adopts the ways of mutual proving of painting and history, combined with the iconography theories, and explains the influence put by the neoclassic theory on the painting and drama in French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y, in the aspects of themes, subjects, details and the creative methods.Key words:French; Neoclassicism; Rationalism; Three Unities; Drama; Painting引言引 言新古典主义作为欧洲17、18世纪的文学艺术主潮,在在这一时期,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成为欧洲各国艺术家效法的楷模。

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 幻觉等特点;
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 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
三、现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 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
18世纪的西方绘画,罗可可风格兴盛一时。与此同时, 现实主义也得到发展。
布歇经常描绘女神 和天使的形象,她们被 描绘得无忧无虑,甚至 有些轻浮。
《维纳斯的梳妆》
《沐浴的狄安娜》
《蓬巴杜夫人》
弗拉戈纳
弗拉戈纳(Fragonard, 1732~1806)曾在夏尔丹和布 歇门下学艺,受布歇影响很深, 后来成为最受杜巴莉夫人欢迎 的宫廷画家,他善于描绘妩媚 的人物和华贵的服装,画面效 果轻松华丽,极具罗可可风貌。 代表作有《秋千》和《偷吻》。
17、18世纪艺术家继承了文艺复兴的美术传统,并发展出新的风 格。17世纪巴洛克风格流行于欧洲;18世纪初罗可可风格在法国兴起; 18世纪后期,新古典主义取代罗可可美术,取得了突出成就。
巴尔贝里尼的胜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巴洛克风格绘画
巴洛克风格雕塑
古典主义
现实主义
17、18世纪美术概述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 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一般 可分为三大类型:
《秋千》
《偷吻》
古典主义与学院派
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最著名的学院 是波伦亚学院。它大约创建于1590年,是欧洲最早的一 所美术学院,创始人是画家卡拉契兄弟。
学院以文艺复兴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为准则,并认 为年轻的美术家不应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 术的影响。学院派艺术一开始就带有折衷主义的色彩。 由于过分强调古典法则,所以学院派画家通常比较保守, 相对缺乏创新精神。作品的题材大都为宗教和神话,而 对现实生活题材不是很感兴趣。

(完整word)17、18、19世纪西方美术主要流派

(完整word)17、18、19世纪西方美术主要流派

17、18、19世纪艺术流派,代表作品,概括巴洛克时代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

总的来说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意,是18世纪古典主义艺术理论家对于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同时巴洛克还具有多样化特点,以贝尔尼尼和鲁本斯为代表,以充满动感的笔触、描述了充满戏剧张力的世界—巴洛克风格,较接近于“浪漫主义"。

以普桑为代表,以崇高的古典风格,描述了一个完美的世界——“古典主义”。

以卡拉瓦乔、伦勃朗和维米尔为代表,以写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真实自然、充满人性的世界——“现实主义”。

17、18世纪法国美术

17、18世纪法国美术

1627年 37岁的画家担任宫廷首席 1627年,37岁的画家担任宫廷首席 画家, 画家,是宫廷和法国美术界最受欢迎和尊 敬的画家,成为画坛不可动摇的权威。 敬的画家,成为画坛不可动摇的权威。乌 埃作为法国巴洛克的代表人物, 埃作为法国巴洛克的代表人物,但在他的 创作中尽量避免模仿巴洛克绘画中富丽堂 皇的暖色调,而具有一种十分协调的冷色 皇的暖色调,而具有一种十分协调的冷色 效果,给人以崇高的感觉。 调效果,给人以崇高的感觉。在他的创作 中蕴含着法国古典主义的重要因素。 中蕴含着法国古典主义的重要因素。代表 作有《丰盛》 十字架上的基督》 作有《丰盛》、《十字架上的基督》、 玛丽亚与圣婴》 《玛丽亚与圣婴》等。
勒布伦 (Le Brun,1619—1690年) Brun,1619—1690年 出生于巴黎一位雕刻家的家庭, 出生于巴黎一位雕刻家的家庭,少年时 代受其父亲的艺术熏陶, 代受其父亲的艺术熏陶,后师从于西 乌埃学习绘画。 蒙·乌埃学习绘画。 他所创作的天顶装饰画, 他所创作的天顶装饰画,大多气势 宏大,所画题材有历史、有宗教神话, 宏大,所画题材有历史、有宗教神话, 寓含歌颂王朝和路易十四的功绩, 寓含歌颂王朝和路易十四的功绩,人神 混杂,具有明显的巴洛克艺术特点, 巴洛克艺术特点 混杂,具有明显的巴洛克艺术特点,画 中人物动态复杂,色彩瑰丽,充满激情。 中人物动态复杂,色彩瑰丽,充满激情。
17、18世纪法 17、18世纪法 国美术
17世纪的法国, 17世纪的法国,历来在法国人心目中占 世纪的法国 据着十分显赫的地位, 据着十分显赫的地位,他们谈起这一世纪就像 我们骄傲地谈论汉唐一样。在这个时期, 我们骄傲地谈论汉唐一样。在这个时期,法国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越 居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大国。 居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大国。 到了路易十四时代, 路易十四时代 到了路易十四时代,法国的君主专制 制度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庞大官僚体 控制了整个法国。高高在上的路易十四, 系,控制了整个法国。高高在上的路易十四, 自封“太阳王” 宛如太阳一样, 自封“太阳王”,宛如太阳一样,法国的一切 都 要围绕着他运转,听从于他的意志,文艺也不 要围绕着他运转,听从于他的意志, 例外。 例外。文艺的使命就是赞颂太阳王的宏基伟 宣扬法兰西无上的荣光。 业、宣扬法兰西无上的荣光。

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法国17、18世纪戏剧与绘画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法国17、18世纪戏剧与绘画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法国17、18世纪戏剧与绘画的影响摘要:在现代派音乐家中,贝尔格是非常感性的一位,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总是能看到超出音乐之外的象征意义。

以贝尔格音乐中数字等象征意义为着眼点,探讨贝尔格音乐创作的奥秘,可以阐述贝尔格这种音乐创作特点形成的社会及个人原因。

关键词:贝尔格;音乐创作;象征意义;数字隐喻20世纪现代派音乐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乐派是以勋伯格(Aronld Schoenberg)和他的两个学生韦伯恩(Anton von Webem)和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

他们的作品大多属于表现主义音乐的范畴,具有强烈的不协和效果和独特的表现力。

贝尔格追随着老师的创作道路,其早期作品的音乐语言属于无调性音乐创作,后期转向十二音技法创作。

贝尔格现在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不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自己的前几部作品也没有编号,然而其完整作品几乎都堪称杰作,两部歌剧也在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超出音乐之外的神秘的象征意义,然而,由于贝尔格的早逝,他的大部分遗作及手稿都被其遗孀海伦娜固守,不为外人所知,给研究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直至海伦娜1976年去世,大量有关贝尔格的手稿及其第一手材料才逐渐为后世所知.为贝尔格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丰富的资料和广阔的前景。

美国作曲家、音乐学家乔治•波尔是一位研究贝尔格的专家,他不仅潜心研究了贝尔格的两部歌剧,还于1977年从贝尔格有关《抒情组曲》的手稿中,发现了贝尔格和汉娜•福克斯一罗贝廷Hanna Fucks—Robettin)的秘密恋情以及作曲家本人对数字象征的酷爱。

这个发现揭开了围绕贝尔格音乐创作的很多谜团,后来的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发现了贝尔格音乐创作中对数字隐喻的喜爱以及贝尔格无法言明的情感体验。

所渭数字象征是指人们人为地将数字符号的表层结构赋予了与数字符号本身毫无关系的种种意义。

19世纪上半期法国主要绘画流派

19世纪上半期法国主要绘画流派

1.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兴盛于18世纪中期,19世纪上半期发展至顶峰。

新古典主义的新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

因此,新古典主义又称革命古典主义。

它遵循古典法则,选择严肃主题,追求塑造的完美,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力减弱绘画的色彩要素。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基本特征:①重古代,核心是回到罗马去,以古罗马神话和英雄故事为题材。

②重理性,理性至上,以明确的方式加以表现。

③重道德,为维护平衡、捍卫绝对君主政体的国家,必须自我克制,遵守共同的道德标准。

可以大义灭亲,做出自我牺牲。

④重格律,认为美产生于度量和比例。

⑤重宫廷,对象是宫廷,重点在贵族。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特征是:①重中古,在被视为野蛮的中世纪的荒诞中,寻求创作灵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②重自然,包括两层意义,一是真正的回到没有经过人矫饰、改造过的大自然中去。

二是摆脱羁绊、得到真正的自由。

③重感情,应该大力肯定人的情感和个性,强调感情高于理智,信仰高于理性。

④重形式,以表达情感的奔放。

⑤重对比,认为自然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两种不同要素在对比中表现出来的。

如雄伟和秀婉、高尚与卑下、至美与至丑、文明与野蛮等。

3.批判现实主义特点:①重现实。

对历史题材和古典神话不感兴趣,常常直接刻画当代各阶层人物及其生活。

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

②重科学。

只有科学才能达到对现实认识的确定性。

③重客观。

反对主观臆造、反对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地描绘人物和事件,不论他们是美的还是丑的。

④重批判。

着重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强调对当时社会黑暗面的鞭挞与批判,因此又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现实主重科学以反对虚假,重批判以参与社会,重现实以肯定自身的价值,重视觉的真实以强调美术的本质特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19世纪法国美术的巨大影响和特点

19世纪法国美术的巨大影响和特点

19世纪法国美术的巨大影响和特点专业:广告年级:09级姓名:薛衡衡学号:200911851271指导教师:贾洁一、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

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它的基本特点是: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安格尔,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该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安格尔《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

《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

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

”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

17世纪—18世纪西2

17世纪—18世纪西2


稀世之才 作品几乎包含了 音乐的所有领域 其音乐体现了古 典主义时期最完 美的风格和对纯 真音乐的理想
贝多芬



其作品内涵博大、 感情丰富 音乐风格简洁、 粗犷、质朴、热 情 将古典乐派推向 高峰,并已具浪 漫主义音乐趋向
奏鸣曲

由不同数目的乐章构成,乐章之间 在调性、速度上形成对比,几个乐 章作为一个整体,彼此存在着内在 的逻辑关系

从古代雕像汲 取灵感,加强 了沉静的气质
《伏尔泰坐像》 作者 乌东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音乐语言精炼、朴素、亲切 形式结构明晰、匀称 音乐中矛盾冲突因素逐渐加强深化

海顿

受启蒙时期的思 想影响,坚持音 乐能给人以幸福 和鼓舞的信念 音乐风格健康、 明快、幽默、轻 松、质朴

莫扎特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以贵族宫廷、私人 学会和教会为发展中心
两位大师
巴赫
亨德尔
清唱剧


一种以基督教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声乐 体裁。 强调合唱 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
大协奏曲:器乐协奏曲的一种最早 形式。由“小合奏组”(主奏)和 “大合奏组”(协奏)组成,互相 抗衡。 独奏协奏曲:是协奏曲发展到最后 的一种形式。为一个独奏乐器和乐 队而作的协奏曲。
室内乐
现代室内乐概念形成自古典时期 常见形式有三重奏、四重奏、五重 奏

交响曲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得到了真正的 确立和发展 一般模式为: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慢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诙谐曲 第四乐章:快板或回旋曲

赋格曲
属于复调音乐 声部间彼此模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对法国17、18世纪戏剧与绘画的
影响
贝尔格音创作中的数字隐喻
郭蓉
摘要:现代派音乐家中,贝尔格是非感性的一位,在他的作品里们总是能看到超出音乐之外的征意义。

以贝尔格音乐中字等象征意义为着眼,探讨贝尔格音乐创作奥秘,可以阐述贝尔格这种音乐创特点形成的社会及个人原。

键词:贝尔格;音乐创作;象征意;数字隐喻
20世纪现代派音乐中影最为深远的乐派是以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韦恩和阿尔班贝尔格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他们的作品大多属于表现主义音的范畴,具有强烈不协和效果和独特的表现力。

贝尔追随着老师的创作道路,早期作品的音乐语言属于无调音乐创作,后期转向十音技法创作。

贝尔格现在被公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自己的前几部品也没有编号,然而其完作品几乎都堪称杰作,两部剧也在音乐史中占有重要位。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超音乐之外的神秘的象征义,然而,由于贝尔格的早逝,的大部分遗作及手都被其遗孀海伦娜固守,不外人所知,给研究者带来了大的不便。

直至海伦1976年去世,大量有关贝尔的手稿及其第一手材料才逐渐后世所知.为贝尔格的究工作带来了丰富的资料和广阔的
美国作家、音乐学家乔治波尔是一位研究尔格的专家,他不仅心研究了贝尔格的两部歌剧,还1977年从贝尔格有关《情组曲》的手稿中,现了贝尔格和汉娜福克斯一罗贝廷HannaFucks—Robettin)的秘密恋情及作曲家本人对数象征的酷爱。

这个发现揭了围绕贝尔格音乐作的很多谜团,后来的究者从这个角度发了贝尔格音乐创作中对数字隐喻的爱以及贝尔格无法言明的情体验。

渭数字象征是指人们人地将数字符号的表结构赋予了与数字符号本身毫关系的种种意义。

数字象手法在以往作曲家的作品中用并不多,但是有些作曲家为了表现己特殊的可能也是不可语的感情,常在自己的创作加入部分“秘密标”的成分,如巴托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以及肖斯科维奇的《第八弦乐四重奏》中对征手法的应用等。

而贝尔格却数字象征如此感兴趣并且多次运,这也是在贝尔格研中值得注意的现象。

我可以从他的多部作品中找到贝尔对数字象征的应用,通过这种表象深入探讨尔格的情感世界和历史景对其音乐创作产生的影。

一贝尔格音乐创作中的数字用
1.歌曲《闭上的双眼》
贝格的一生中有许多女人与他都有恋,其中和汉娜的恋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的很作品中都包含着对汉娜的暗示。

娜是贝尔格出席在拉格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现代音乐会举办的音乐节时经阿尔玛绍认识的,此后两人的谊日益加深而转为爱慕。

这婚外恋情自然不能公开,是,为了表达对汉的感情,贝尔格在创作音的时候常常将这份爱慕之情隐在音
《闭上我的眼》一共两首,第一创作于1907年是贝尔格早期作品的一个代表,歌Ⅱ创作于1925年是贝尔格运用严格12音序列手法对字母的应用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