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经济发展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博市经济发展浅析
——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实践报告
淄博市位于山东中部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区位优势独特,南连泰山,北临黄河,东临海滨旅游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西接泉城济南。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2′至118°31′,北纬35°56′至37°18′。

淄博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铁路贯通,公路纵横,境内胶济铁路、济(南)青(岛)、滨(州)博(山)莱(芜)高速公路等15条交通干线通往全国各地,2011年,淄博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280亿元,是2006年的近2倍,人均超过1万美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265亿元,是2006年的2.09倍,成为全省第3个、全国第16个工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财政总收入达到476.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3.59亿元,是2006年的2.52倍;五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54.54亿元,是上五年的2.93倍。

淄博市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居全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淄博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层次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经过五年努力,三次产业比例由3.8∶65.6∶30.6调整为3.7∶60.3∶36,服务业占比五年提高5.4个百分点;“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2%,五年提高11.1个百分点;中国名牌达到3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7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产增收,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逐步显现。

淄博市立足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和组团结构特点,科学制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主体功能区划,加快构建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农村社区)“四个层级”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城镇化率达到64.01%,比全国、全省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城区间“三纵三横”骨干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大外环工程全线贯通,市客运中心投入运营,“大十字”公交体系基本建立,“高速淄博”交通框架初步形成;市体育中心建成使用,市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引太入张工程全面竣工,一大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扎实推进“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淄博市坚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努力做到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花大气力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实施两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积极构建“清水润城”景观水系,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初步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

“十一五”期间,淄博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3.09%,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7.3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9.06%,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

淄博市连续3年在全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首位,荣获全省空气质量改善一等奖,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被中宣部作为重大典型推广。

淄博市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蓝黄”两大国家战略,高青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博山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桓台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基地、沂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周村大亚船舶配件产业基地被确定
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经过积极争取,桓台县被确定为省级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淄川区享受国家关于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沂源县参照执行中部地区优惠政策。

着力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淄博市规范化股份制企业达到1156家,上市企业达到22家、股票24只,部分上市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启动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淄博市进出口企业达到1335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90.6亿美元,是2006年的2.4倍;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7.25亿美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6倍;加快“走出去”步伐,淄博市63家企业到2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

淄博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地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78元,分别是2006年的1.81倍、1.93倍。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2.03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9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左右;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市级统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部解决了3万多名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16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700元。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实现零差率销售。

淄博市5区3县,以临淄区为例,今年临淄区15个乡镇街道,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镇域经济成为临淄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临淄区在发展镇域特色产品的同时,抓好配套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引导各乡镇特色产品的前项产业、后项产业和旁侧产业的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

皇城镇南卧石村有“中国西红柿第一村”的称号,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冬西红柿生产,其产品可以从深冬至盛夏源源不断地供应市场。

皇城镇发挥这一优势,确立了规模种植、壮大链条、推进蔬菜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

以“奥花”、“餐中王”两家较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迅速带动起20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实现年加工蔬菜2万吨、粮食1万吨、食用油5000吨、禽畜肉2000吨的生产加工能力。

目前,该镇蔬菜经营户达到2000多家,运销车辆发展到1200多台,营销人员3000多人。

此外,辛店街道、南王镇的塑料,齐都镇、齐陵镇的“齐文化旅游”,均已成为颇具地方特色的板块产业。

凤凰镇以争创淄博市第一经济强镇为目标,以钢铁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主动适应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运用先进技术改造钢铁业,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目前,该镇的钢铁生产已占全镇经济总量比重的四分之三,明年钢铁生产可望达到350万吨,年产值达到120个亿。

据统计,在该镇从事钢铁产业的工人已达到1万余人。

在淄博市20个经济强乡镇中,该区凤凰镇、辛店街道办事处增加值增速列淄博市第一、二名,其他几个镇也出现迅猛增长的发展趋势。

发达的镇域经济也带来了全区经济的发展淄博注重发展区域经济在农业上: (1)三大农业发展区。

一是南部生态有机农业区。

二是中部休闲观光农业区。

三是北部高产高效农业区。

(2)两大农业生态长廊。

一是都市农业绿色长廊。

二是水系生态保护长廊。

(3)25个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工业上:打造30个具有区域特色的重点产业集群。

张店区:重点打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

淄川区:重点打造新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纺织服装及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博山区:重点打造泵业、机电装备和陶琉产业集群。

临淄区:重点打造石油炼化和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特种钢材和装备制造、高档造纸等产业集群。

周村区:重点打造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和轻工家具产业集群。

桓台县:重点打造氟硅材料、精细化工、高档造纸及印刷包装等产业集群。

高青:重点打造以山东黑牛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及皮革加工、棉纺织及服装和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沂源县:重点打造医药及包装材料和新材料产业集群。

高新区:重点打造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绿色精细化工、新医药与生物、节能环保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

在服务业上:四个现代物流重点园区。

一是建设齐鲁化工物流园区。

二是建设鲁中国际保税物流园区。

三是建设鲁中公铁联运物流园区。

四是建设鲁中商贸物流园。

淄博市是老工业城市,目前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发展导向和扶持政策聚焦到新的高端产业上,实现产业在高端化方面的突破,培植新动力,是加快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淄博市装备制造业多年来形成了“小、零、散”的格局,导致淄博市中小企业众多,缺少龙头骨干企业。

缺少象潍坊的潍柴、济宁的山推等过百亿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而在产品结构上,“重外延、轻内涵”的发展路子,导致产品涉及面广,普通产品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单机和配套零部件产品多,主机成套产品少,主机产品所占比例只有15%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缺乏带动性强的整机产品和规模效应突出的产品。

淄博市的装备制造业在技术结构方面上仍存在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薄弱,许多重大技术装备、重要领域发展所需要的大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成套装备,尚不具备研究开发与制造能力,不得不依靠进口解决。

同时,研发投入偏低,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专用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范围,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发明专利相对较少。

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对于整合淄博市产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升淄博市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龙头、中小企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分工专业化;极大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依托淄博市装备制造业现有的品牌,通过基地建设将产生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

对改善淄博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推动总部经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正是大势所趋。

创新发展是工业转型中的必经之路。

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淄博市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提供了科技支撑。

淄博市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业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集中力量加强了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如何推进淄博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

加快实施技术改造专项,提高企业生产装备与技术水平,促进淄博市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培育龙头企业。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两化融合”,将信息技术渗透、应用、融合到装备制造领域,促进装备制造业企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等。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支持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面向行业技术服务的检测与研发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在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方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以重大装备产品及其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为重点,把重点领域首台(套)
产品研发作为提升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加大装备制造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是现阶段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强化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已经成为关系区域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为淄博市在新的时期推进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淄博市深知生态恶化之苦,也深知生态优化之福。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结构调整是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必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地加以推进,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淄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能靠单一的技术突破和偶然的技术领先,必须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结合起来,健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营造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中小企业普遍建立技术依托,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

特别是自2012年起,山东省将启动PM2.5检测,这对淄博市这样一个石化工业、建材工业占相当比重的工业城市来说压力很大。

同时,这也是淄博市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

淄博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强化“命门”意识,切实增强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性,坚持铁腕治污、刚性降耗,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要分类制定新的主要产品能耗标准和排放标准,坚决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和高危项目,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坚持节能环保相对量与区域环境容量绝对量同时抓,严格落实节能降耗预警调控、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能耗总量控制等制度,把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结合起来,重点抓好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尽快启动中心城区南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推进大外环沿线及区域内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
积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优势;加快转变利用外资方式,更加注重产业招商、园区招商、资本招商、环境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跨国集团和战略投资者;加快转变“走出去”方式,把资本输出与资源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淄博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大力推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着力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要遵循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把文化创意与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发展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形成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持文化、文化经济互动发展的格局。

面对经济发展之路上的各种困难,淄博一定会发挥一个老工业城市所具有的
先进的技术,丰厚的资金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克服各种困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生态文明经济发达的和谐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