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作者:王爽樊彩霞赵京辉李…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370 更新时间:2009-3-10
[摘要]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
需创业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具有突出的作用和意义,这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
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的能力,都具有十
分现实的意义。但因这方面的工作在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处在起步阶段,尚有许
多需要深化认识、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的问题。有鉴于此,作者提出了一些思
路与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会上首次提出“事业心和开拓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的概念.后被译
为“创业教育”。1995年,该组织在《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全面阐述了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即创业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求
职和创造新岗位。1998年又进一步指出了“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
与主动精神,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在我国,创业教育的理念的提出开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
教育振兴计划》,其中提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
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由团中央牵头组织了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高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解决
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必
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利条件” [1]。目前我国高校很重视
大学生创业教育,但是,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还不够系统和深入,还存在一
定的问题。在理论界,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与认
识不很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开展,因此,急需对相关理论深
入研究,借以指导创业教育实践。
1.创业教育的内涵及背景
1.1 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指结合专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培
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使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
自我发展的教育[2]。事实上,创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应贯穿
于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旨在对学生激发一种意识,使他们的
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得以迸发和发展。创业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怎样创业,而并不是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创业或一毕业马上进行创业,而是在校期间培养他们具备创新的能力和开拓的意识,以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创新。
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掌握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造就自我发展的能力,变被动的就业观念为主动的创业思维,大胆地走向社会,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挑战。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高校创业教育兴起的背景
1.2.1 创业教育的国际背景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式发生了变化,一些大企业无法迅速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以高科技为主导、运行机制灵活、不断创新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不仅支撑了各国经济增长,而且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美国,雇员少于500 人的中小企业雇佣了53%的私人劳动力,占有了47%的市场销售份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1 %。在当前就业已成为制约各国经济发展难题的情况下,大企业不仅没有创造新的就业,反而制造了新的失业。中小企业的创业实践引发经济领域变革的同时,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主要依靠企业和个人从事创新活动和参与新经济活动的能力,而创业的核心要素就是创新。因此创业增强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创业企业以创新为核心,导致了科技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变革和竞争为手段,改变了市场结构,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繁荣。创业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已经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创业的内涵远非仅仅是新企业的建立,创业已成为一个整合的概念,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行动模式。创业精神如寻求机会的能力、创新的倾向、承担风险的意愿及把想法付诸行动的坚韧性不仅渗透到创业者的创业活动中,也渗透进经济领域之外如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大学等非营利组织之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间的融合渗透产生了重大的调整、变革,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运行态势,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
创业教育兴起的另一动因来自学生的需求。在美国18岁至29岁的青年中超过60%的人想拥有自己的企业,80%的18岁至34岁的青年想成为企业家。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25%的学生有经营企业的想法,41 %的学生希望成为自我雇佣者。而在这些有创业欲望的学生中真正具有创业知识和技能,了解创业过程的却寥寥无几。学生所表达的修习创业课程的愿望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将有关创业的课程和创业项目融入商学院或管理学院课程体系之中,并引入非商业课程中[3]。经济领域的创业活动要求教育肩负起培育创业文化、培养创业人才的使命。创业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冒险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是大学与外部社会特别是企业界建立密切联系的必然要求。创业能力被视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要求把创业教育提高到与目前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同等的地位。
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进一步强调指出:“为使毕业生就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