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孙子兵法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黄绪战《孙子兵法》是我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专著,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一、兵圣孙武孙武,字长卿,人们尊称其为孙子或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今山东博兴北),生卒年月不祥。

孙武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他的军事巨著《孙子兵法》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古代军事思想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春秋时期战争频繁,军事制度得以健全与发展,在上层社会中逐渐形成尚武习俗,尤其孙武从小生长在一个善于带兵作战的家族,为其学习、继承和总结前人的军事学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因此,孙武在青年时代就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

春秋末期的齐国,正处于田、鲍、栾、高“四族谋为乱”的阶段,不愿做齐国卿大夫之间倾轧牺牲品的孙武投奔到了吴国。

他专心研习兵法,以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到的见解得到了吴王阖闾的赞誉,“卒以为将”。

从此,孙武在吴国几十年戎马生涯中,为吴国的崛起和兼并战争立下了赫赫功劳。

他曾与伍员一起辅助吴王制定并实施“自强其力、待机而动、分兵轮番袭楚”的方略,达到了“疲楚”的战略目的。

公元前506年,吴王采纳孙武等的建议,率部千里奇袭楚国,以3万之兵大败楚国20万大军,连续五战五捷,一举攻入楚国首都26城,使一个长期雄踞江汉争霸中原的头等大国丧失了争霸能力。

而吴国则出现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以一隅之地而称雄的局面。

孙武曾屡次提醒吴王要防范南方的越国,但没有受到吴王的重视。

孙武的最终归宿,已不可考。

据《孙子·计》篇的观点,“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武很可能在吴王杀掉他的好友伍员之后,感到吴王夫差已经容不得忠臣,毅然归隐,死于吴国灭亡(公元前473年)之前。

二、《孙子兵法》十三篇《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各篇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连贯,构成了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各篇主要内容简介如下:1.《计》篇:这是全书的总纲,概述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孙子兵法》是由我国古代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孙武所著。

现存13篇,分别是《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始计篇》第一、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作”是“制造”“兴起”之意。

“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

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战争观。

《孙子兵法》主张要重战,慎战,强调必须对战争高度重视,同时强调不可浪战,必须“慎之”,“谨之”。

2、战略观。

孙子强调军事谋略的重要性,以最小的军事代价实现最大的军事目标,因此他主张,被迫用兵之时应速战速决。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简述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出奇制胜,兵法的最高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讲究谋略和方法。

《孙子兵法》表明从宏观上我们需要在出兵前对敌我双方决定胜负的政治、军事、兵力等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估算出战事的发展进程以及胜负的可能性,再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这是古代战前用兵的要领。

而孙子兵法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即讲“仁”,但是“仁”主要用于对士卒的管理和教育方面,同时还要符合战胜敌人、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才能再“仁”。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孙膑兵法的主要内容

孙膑兵法的主要内容

孙膑兵法的主要内容孙膑兵法,又称《孙子兵法》是以战争为背景,总结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经验,从军事策略的角度,阐述了作战的理论和方法。

它是我国古代军事典籍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对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和现代军事科学理论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孙膑兵法的基本思想是“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在征战中主张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避免在敌方强大的地带进行正面决战,而以迂回绕过敌方,打出对敌方致命的一击。

同时也主张对敌方潜在的威胁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打击。

孙膑兵法的核心内容包括“计、谋、攻、战、戒、信”,其中重点关注“计”和“谋”。

计即军事战略,要求深谋远虑,有预谋、有计划地制定作战策略,找准敌方弱点,利用有限的兵力打击敌方的要害部分。

谋即谋略,是指诱敌于所欲为的战术手段,操作时尽量做到不被敌人发现,以期制敌于无形。

在孙膑兵法中,“攻”、“战”两个方面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攻即军事进攻,不是单纯的近身肉搏,而是在对敌方的深刻认识和研究之后,有针对性地对敌人进行攻击。

战即战术实战,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应急反应,要求指挥员们在战场上及时取舍,灵活变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终的决策。

而孙膑兵法所重视的“戒”、“信”两个方面又是战争必不可少的元素,戒是指军人行为准则,需要尽量避免以一已之力与敌方正面交战,避免浪费兵员。

同时,还需要严格遵守军事纪律、练好个人基本素质,保证在战争中随时做好准备。

信则是指信任、诚信,要求军队中每个人互相信任、彼此帮助,各个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总之,孙膑兵法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思想的军事典籍。

其中所注重的“战术策略”、“实践经验”、“统帅才能”、“人心“等内容,不仅对现代社会中的军事战争有很好的启示意义,也对于个人的生活和事业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

孙膑兵法的创作时期是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时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持续到公元前221年,历时254年,这一时期的政治紊乱,孕育了许多思想家的出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思想体系。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概览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概览

《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概览《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作”是“制造”“兴起”之意。

“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

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此三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此三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此五是军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孙子兵法概括

孙子兵法概括

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作”是“制造”“兴起”之意。

“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

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第四篇《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篇《兵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第七篇《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第十篇《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孙子兵法 解读

孙子兵法 解读

孙子兵法解读
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中国的军事著作,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具有指导意义的军事典籍之一。

其主要内容为战争、战略、战术等方面的规则和思想。

在孙子兵法中,最重要的思想是“能动不能静”和“以变应敌”。

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动态的行为,不断变化和调整是取胜的关键。

他指出,战胜敌人的关键是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情报、间谍、虚实、偷袭等,以便在战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

孙子还提出了“战争的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

其中“道”指的是领导者的贤德、军队的士气和气势;“天”指的是自然环境和天气等因素;“地”指的是地形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将”指的是领导者的才能和作战经验;“法”指的是战争的法则和战斗规则。

除了以上这些思想,孙子兵法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的战争理论和战术技巧。

总的来说,孙子兵法是一部极具智慧和实用性的著作,对战争思维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概括

孙子兵法概括

孙子兵法概括【篇一:孙子兵法概括】《孙子兵法》共13篇,下面逐一分析这些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表现的思想。

第一篇《计篇》是全书的总纲,体现了孙武兵法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战略战术观点的全部主张(速战原则是隐含其中的),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了重视谋略、慎重开战的根本思想。

孙武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战争决策必须慎重;只有在对战争的真正动因和目标效果进行客观认真地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在从道、天、地、法、将、军队和士兵的素质等方面对双方的军事实力、综合素质、战争条件、胜败结局进行基本清晰正确地分析预测的前提下,战与不战、如何战的决策才可以敲定,只有这样的决策才是科学的、慎重的、可信的。

因此,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了慎战、知战、谋战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以短短几句话提出了备战原则、虚实造势原则即胜兵先胜而后求胜的原则。

他说,战争决策作出之后,就应根据利害关系、科学目标、客观条件进行准备,通过种种努力,创造优越的条件,形成我实敌虚、我优敌劣、我强敌弱、我高敌低的必胜或不败之势,不打盲目之仗、无备之仗、无望之仗。

第三部分用近而示远、利以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典型的战略战术技巧,举例说明了实战中的诡战原则、机变原则、奇正原则、转化原则。

第二篇《作战篇》主要提出了另一个基本的战略思想——速战即战争效用原则。

孙武指出,战争目标既已确定,就必须用最好的谋略和最大的努力追求一种快速、低耗、小代价、大收益的作战效果,战争中的一切行为和决策都必须围绕这一要求进行,而不能像“为艺术而艺术”那样为战争而战争、为谋略而谋略,不能陶醉于小聪明式的“战争艺术”和一切僵化的教条之中,继而弄巧成拙。

因此,抓住战机,夺物攻心,一鼓作气、速战快决是一个基本的战争方略。

第三篇《谋攻篇》是从宏观战略的角度对《始计篇》中的慎战、知战、谋战、备战原则展开具体论述。

本文首先说明了用兵作战、施智用谋的不同境界和形势,其中最高的境界是不经实战而使敌全国全军降服即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道高、君明、将智、士旺、谋善、盟优是必胜之法宝,以如此之优势对彼方之劣势,正如高山坠石之与山下之蚁,胜利将是轻而易举的,这就是谋势备势、造势用势的巨大威力。

《孙子兵法》梗概(白话)

《孙子兵法》梗概(白话)

《孙子兵法》梗概(白话)《孙子兵法》一书,是我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精博深邃,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极其深远,被尊奉为“百世兵家之师”。

直到今天,《孙子兵法》的许多合理内核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泽,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孙子兵法》共有“十三篇”其基本内容为:《计篇》(按)本篇是《孙子兵法》首篇,在全书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它主要论述了战略预测和运筹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以“诡道”制胜的作战指导原则。

(要言)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可不认真考察和研究。

所以,要从政治、天时、地利、将才、法制等五个方面考察比较敌我双方的主客观条件,看一看哪一方君主政治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天时地利,哪一方能够贯彻法令,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公正严明,从而预测战争胜负的情势,制订正确的战略战术。

在此基础上,战争指导者还要积极“造势”,来辅佐实现自己的战略方针。

所谓“造势”,就是“因利而制权”。

要知道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因此要做到:“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以最终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效果,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作战篇》(按)本篇主要阐述如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战争准备的事宜,主张树立“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指导方针。

(要言)孙子说,用兵打仗的一般情况是,需要动用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军队十万,还要千里运送军粮,“日费千金”,战争负担十分沉重。

所以用兵打仗贵在速胜,旷日持久就会导致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力枯竭。

一旦出现这种局面,诸侯列国便会乘机前来进攻,我方在战略上就会陷入困境。

所以,“兵闻拙速,末睹巧之久也”。

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发生过。

《孙子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孙子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孙子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孙子兵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的主要内容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第一篇计是孙子兵法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孙子强调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胜利,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孙子认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因此,在进行战争时,必须时刻牢记这一点,不能被个人的情感所左右。

孙子也指出了战争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足够的兵力和物资支持;二是要有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指导。

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孙子强调了战争中的情报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战争中,了解敌情、掌握先机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必须加强对敌方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孙子还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强调了了解自己和敌人的重要性。

第三,孙子注重战争中的谋略和策略。

他认为,在战争中,不仅要有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还要有巧妙的谋略和策略来指导战斗。

例如,在攻城战中,可以采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战术;在防守战中,可以采取“据险固守”的策略。

这些谋略和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战斗的效果,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第四,孙子强调了军队的训练和管理。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军队必须具备高度的纪律性和战斗力。

因此,在平时要加强军队的训练和管理,确保每个士兵都能够熟练掌握自己的技能和武器使用。

还要注重士兵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使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忠诚度。

孙子提出了“兵者诡道也”的观点。

他认为,在战争中不能只依靠武力和硬实力取胜,还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迷惑敌人、打击敌人的士气。

例如,可以采用间谍活动、谣言传播等手段来干扰敌人的指挥系统;也可以采用假象伪装等手段来迷惑敌人的视线。

这些手段虽然有些不光彩,但却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孙子兵法第一篇计主要讲述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军事家对战争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兵学著作,从战争策略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和战术原则,至今仍是军事界的经典著作之一。

该书主要围绕着战争的规律和策略展开,以其独到的思想和理论,为我们探究战争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思考。

孙子兵法主要包括十三篇,其中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战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等十三篇章节。

在“计篇”中,孙子提出了“全军皆当背水而战”的思想,即将敌人逼到绝境,不给他退路,从而激发出士兵顽强的战斗精神。

此外,孙子还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思想,即先攻敌方的心理,打破对方的决心和信心,再进攻城池,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作战篇”中,孙子提出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思想,即以变化突围、改变战线、调整兵力来实现战术上的优势。

同时,孙子还阐述了“严守勿攻”的原则,意味着在战争中不轻易冒险进攻,以避免伤亡和人力物力的浪费。

在“谋攻篇”中,孙子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思想,即在敌方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出奇制胜,以求取战争的胜利。

此外,孙子还提出了“声东击西”的原则,即通过虚假的行动来迷惑对方,从而实施真正的攻击。

在“战形篇”中,孙子讲述了如何利用武器、阵法来破坏敌人战线的布置和战术。

在“势篇”中,孙子提出了“乘势而为”的思想,即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敌人衰弱时期,以取得最大的胜利。

在“虚实篇”中,孙子强调了虚实之间的转换,以此来制造敌人的错觉或者欺骗敌人,从而实现进攻。

在“军争篇”中,孙子提出了如何协调指挥员、士兵之间的沟通与搭配,以发挥整个军队的最大潜力。

在“九变篇”中,孙子讲述了如何运用九种变化形成胜局的原则。

在“行军篇”和“地形篇”中,孙子说到了如何合理规划行动路线、利用各种地形来展开战斗。

在“九地篇”中,孙子详细介绍了战争中的九个关键地带,帮助指挥官了解这些地带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全文《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

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孙子兵法》全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孙子兵法》全文【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翻译〗【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弹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

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孙子兵法计篇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计篇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计篇主要内容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学著作,被誉为兵学经典之一,对后世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主要讲述了关于作战计谋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孙子兵法计篇的主要内容展开阐述。

首先,孙子在计篇中强调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性。

他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上策。

这一点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以战养战”、“以攻为守”等思想。

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极端手段,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才应该使用。

他强调了在战争中尽量避免正面冲突,而是通过智慧和计谋来达到战争的目的。

其次,孙子在计篇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点。

他认为,了解自己和了解敌人的情况是制胜的关键。

只有深入了解敌人的情况,才能找到对付敌人的有效方法。

而对自己的了解也同样重要,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弱点,才能在战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孙子还强调了“兵不厌诈”的思想。

在战争中,诈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孙子认为,通过诈术可以迷惑敌人,使其无法预测我军的行动,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然而,孙子也同时强调了诈术的限度,认为诈术只能在必要的时候使用,而不能滥用。

最后,孙子在计篇中提出了“将帅”、“形势”、“兵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将帅应该具备智慧和决断力,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灵活应对,同时也要熟知兵法,善于运用兵法。

孙子强调了将帅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将帅的智慧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计篇主要内容涉及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兵不厌诈以及将帅、形势、兵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些内容贯穿于整个孙子兵法的思想体系中,对后世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智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孙子兵法计篇的精髓。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简介《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军事兵法书籍,成书于战国时期。

全书13篇,大约总计1万字,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经典之一。

《孙子兵法》通过论述战争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以及战争中各种策略、战术和技巧,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论断,强调在战争中要“以计取人,以谋定胜”。

《孙子兵法》的内容包括用兵的一般原则、作战的五种形态、兵法的主要内容和用兵的一些具体技巧等。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兵势、地形、用间、九变、五行等兵法原则,以及重点讲解了攻守、战役、兵器等内容。

书中提出的许多策略和原则至今仍然被军事领域广泛引用,并且对于管理、竞争等其他领域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孙子兵法》的影响非常广泛,不仅是军事领域的经典之作,而且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内容深刻、简洁明了,思想精深、独具匠心,被誉为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学习孙子兵法可以学到以下知识:1.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孙子兵法》认为,战争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必须认真对待。

通过学习《孙子兵法》,可以了解战争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战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兵法的基本原则:《孙子兵法》提出了兵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用兵之道,胜在知己,败在不知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

通过学习这些原则,可以了解兵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战争和管理中。

3.战争策略和技巧:《孙子兵法》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战争策略和技巧,包括攻守、战役、兵器、间谍、谋略等。

通过学习这些策略和技巧,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战争情况,制定出更合理的作战方案。

4.领导和管理能力:《孙子兵法》的很多思想和方法也可以应用于领导和管理领域,比如在“知人善任”、“用人唯贤”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通过学习《孙子兵法》,可以提高领导和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管理情况。

总之,学习《孙子兵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战争和管理的本质和规律,提高领导和管理能力,对于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孙子兵法》简介及原文

《孙子兵法》简介及原文

《孙子兵法》简介及原文简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共十三篇,六千字左右。

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

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走向世界,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原文: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孙子兵法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完整解释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著作,它由西晋时期的名将孙武编写,历时十六年完成,一共分为六十四章。

首先孙子兵法从“兵者,国之大事”开始,提出了兵为上策的思想,强调兵必先制敌、以坚守胜进攻,以谋略胜力,突出“谋”在兵法中的重要性,强调在战争中以智取胜,而不只是靠武力。

此外,孙子兵法还提出了“兵微则祸大”的观点,强调要以少制多,提出“火攻伐”、“变速攻击”、“运粮补兵”等方法,突出了“用人”和“用兵”的重要性,如何利用敌弱之处,运用有效的策略打败强大的敌人。

最后,孙子兵法还提出要“结党营私”,把军事管理抓紧,以防私欲影响军事行动,提出了“威慑战略”,强调要以礼以待,以实以行,突出“以德服人”的重要性,促进双方和解,避免百般残杀。

总之,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它以智取胜,以德服人,以少制多,用兵有计,主张以依靠智慧取得胜利,不断提升军事技术水平,有效管理军队,以礼以待,谋求和平,拥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孙子兵法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孙武撰。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月未见史载,约与孔丘同时期。

他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陈完因内乱逃奔齐国,并改姓陈为田。

田完的五世孙、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今山东惠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后来,因齐国政局动荡不安,孙武由齐国到了吴国。

经伍子胥引荐,以自著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庐,得到吴王的重用,任为将军,帮助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史记·孙吴列传》)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简称《孙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兵书,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兵书,宋代朝廷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

它系由孙武草创,后经其门弟子而成,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十三篇。

《孙子兵法》在战国末期和汉初已很流行,当时流行的就是“十三篇”文本,“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史记·孙吴列传》)到汉成帝时,任宏论次兵书,定著《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

根据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发掘出的竹简《孙子兵法》和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115号西汉墓发掘出的木简《孙子兵法》佚文,以及流传至今的《史记·孙吴列传》,均有“十三篇”的记载,说明“十三篇”是《孙子兵法》的本文。

“十三篇”之外的六十九篇和图九卷可能是后人附益的内容。

东汉末年,曹操删去了附益的部分,专为“十三篇”作注,恢复了“十三篇”的本来面目,使“十三篇”得以完整地流传至今。

其他六十九篇和图九
卷先后佚失。

但从银雀山汉墓竹简和上孙家寨汉墓木简的《孙子》佚文以及散见在史书、类书中的《孙子》佚文看,《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也确实存世过,任宏、班固的著录是有根据的。

今存《孙子兵法》约五千九百字,共十三篇:第一《计篇》,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通过战略运筹和主观指导能力的分析,以求得对战争胜负的预见,提出了“五事”“七计”、“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原则;第二《作战篇》,主要讨论物力、财力、人力与战争的关系,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和“因粮于敌”的原则;第三《谋攻篇》,主要论述“上兵伐谋”的“全胜”思想,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第四《形篇》,主要论述战争必须具备客观物质力量即军事实力,中心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第五《势篇》,主要论述在军事实力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实行作战指挥问题,通过灵活地变换战术和正确地使用兵力,造成锐不可挡的有利态势;第六《虚实篇》,主要论述作战指挥中要“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因敌而制胜”,中心讲用“示形”欺骗敌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第七《军争篇》,主要论述争取战场主动权的问题,提出了“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军事原则;第八《九变篇》,主要论述根据各种战场情况灵活运用军事原则的问题,提出了“必杂于利害”、“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第九《行军篇》,主要论述行军、宿营和作战的组织指挥及利用地形地物、侦察判断敌情的问题;第十《地形篇》,主要论述地形的种类与作战的关
系及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行动原则,还提出了“视卒如爱子”的观点;第十一《九地篇》,主要论述九种不同作战地区及其用兵原则,提出了“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的突然袭击的作战思想;第十二《火攻篇》,主要论述火攻的种类、条件和实施方法。

第十三《用间篇》,从战略的高度论述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各种间谍的使用方法,提出先知敌情“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孙子兵法》词约意丰,内容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些一般规律。

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它十分强调政治、经济在战争中的作用;贯穿于全书始终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至今仍是科学真理;它重视人事,反对天命,不信鬼神;它含有弱生于强、强生于弱的矛盾转化思想、“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的辩证分析的思想、“兵无常势”的发展变化思想等。

在战略战术方面,它重视战略谋划,反对轻易用兵,主张“慎战”、“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它把战略的内容归纳为“道、天、地、将、法”五个要素,并指出将帅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这五个战略要素,才能够打胜仗;它强调战术的灵活性,提出“兵无常势”,“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因敌而制胜”,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作战对象等而采取不同的打法;要“致人而不致于人”等。

在军队建设方面,非常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把具有“智、信、仁、勇、严”五个条件的将,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五个战略要素之一;主张文武兼施,刑赏并重,以法制原则治理军队等。

当然,《孙子兵法》
也存有糟粕,如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夹有某些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成份;在历史观方面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提倡愚兵政策等,都是应该进行批判的。

《孙子兵法》在唐朝时传到日本,十八世纪传到了欧洲,相继出现了法、英、德、俄等译本,目前世界各国大都有自己的译本。

《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孙子兵法》饮誉千年,传抄翻刻者历代不断,自曹操开注《孙子》先河之后,更是注家蜂起,产生了众多的版本,有抄本、印本、纸本、竹简本、白文本、注解本、单行本、丛书本、汉文本、少数民族文本(如满文本、西夏文本)等。

据现存有关书目粗略统计,中国历代注解批校《孙子》者有二百一十家,各种版本近四百种。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银雀山汉墓竹简本《孙子兵法》,汉初抄本,惜为残简,经银雀山汉墓竹简小组,文物出版社1975年出版校注、注释本,1976年出版释文本,战士出版社1976年翻印文物出版社1976年本。

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武经七书》本和南宋宁宗年间的《十一家注孙子》本。

宋刊《武经七书》现藏日本静嘉堂。

此本为白文本,版心有刻工姓名,书前钤宋“礼部图书”九叠篆朱文大长印,卷首钤“汪士钟印”,“郁松年印”,“泰峰”三印。

国内通行的是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采用中华学艺社借照静嘉堂藏本胶片影印出版的《续古逸丛书》本。

宋刊《十一家注孙子》存世有三部,
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足本和一部残本。

足本书尾有承德堂牌记,钤“钟溪鉴赏”、“岳飞之章”、“戎马书生”、“周暹”、“高山流水”五印。

残本仅存卷下一册,钤“槜李”、“项子京家珍藏”、“稽瑞楼”、“文瑞文勤两世手泽同和敬守”、“常熟翁同龢藏本”、“翁斌孙印”六印。

上海图书馆藏本,卷首和卷尾钤“袁氏珍藏图书”、“袁?”、“长安子孙”、“季振宜印”、“沧苇”、“昆山徐氏家藏”、“天禄继鉴”、“乾隆御览之宝”八印。

其中上卷、中卷和《孙子本传》共缺25页,中华书局上海所1961年据此本影印和排印,并用北京图书馆藏本补全。

现存最早的《孙子》单注本是影宋本《魏武帝注孙子》,在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卷一《孙吴司马法》之内。

此本书中避讳至“慎”字,原本当是南宋孝宗刊本。

原本今不得见,摹本出自顾广圻(字千里)之手,酷象原本。

此本当是宋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时所收录的曹注《孙子》。

现存最早的少数民族文字本是西夏文本。

今存仅有102页。

台湾《书目季刊》第15卷第2期载有此本影印件。

宋以后,《孙子》的版本很多,但大体上都是从《武经七书》本、《十一家注孙子》本和《魏武帝注孙子》这三种版本演化而来,其中尤以《武经七书》本为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