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合集下载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外交政策的变化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外交政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新中国成立前,外交政策集中于恢复与前帝国主义国家的正常关系,于是乎在1951年,恢复与美国正常关系,新中国也加入了联合国,并重新建立了与东欧国家的友谊关系,这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舞台,并正式成为一个国际社会的积极参与者。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在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这也极大地帮助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认可。

另外,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即同苏联建交,拒绝与西方国家建交,这一政策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大变化。

三、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从恢复与世界先进国家正常关系走向了“一边倒”,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向了“统一战线”,从全面友好走向了“反对美帝国主义”,这些都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内容。

尽管中国外交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着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始终依靠自身力量,把自己置于中心,不断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也是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重要原因。

四、总结
总之,中国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和平共处、统一战线和反对帝国主义”,到现在的“互
利合作”,中国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
的角色。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及原因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及原因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及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几次大幅度地调整外交政策。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幅度之大,在世界各国外交史上是罕见的。

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演变是中共领导人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的应对,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

第一阶段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特点: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原因:1947年2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后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等,相应地,苏联也在东欧针锋相对地建立起了对应的组织和订立了计划,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在此种情况下,中国也面临着外交方向的选择问题。

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并且还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直接和间接干预,中美关系成为了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最主要问题,美国企图利用军事威胁、政治包围、经济封锁等手段来对新中国进行遏制,以图挽回在内战中的失败。

因此,中国外交最紧要的目标是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治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中国认为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需要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二是加强同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三是积极支持亚非拉的民族独立,同时同它们发展友好关系。

针对于大的目标,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另起炉灶”的意思是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承认,签订的条约也进行重新审定。

“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就是不急于去解决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肃清,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上同其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外交发展的特征(1)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采取一边倒的措施。

新中国建立之初,急需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而且也得到了苏联对中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大力支持。

(2)在发展外交关系的同时,还在积极思考和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和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成立之初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

(3)中国积极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就是得到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4)在外交关系上,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

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希望同中国建立正常的关系,对抗苏联,中国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出发,进行了积极回应。

2、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

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

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3、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2)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3)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4)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新中国外交价值观的特质

新中国外交价值观的特质

新中国外交价值观的特质
新中国外交价值观的特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和平合作。

新中国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致力于维护
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在国际事务中寻求一种公正、合理、平衡的解决方案,通过多边合作不断扩大了与世界各国的
友好往来。

二、开放包容。

新中国倡导的外交理念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基于规则和公平的全球化进程,致
力于打造建设性、平等、开放的国际环境。

三、尊重多样性。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注重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传
统和国情特点,推动多样性和文明交流。

中国倡导和支持世界各国在
和平合作、民主和发展上的选择和实践,反对干涉和损害他国利益的
行为。

四、合法依据。

中国秉持公义理念,尊重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关
系基本准则,尤其是联合国宪章原则。

中国在对外关系中遵循国际法
和国际习惯,秉持自主选择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

五、维护公平正义。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平、公正、合理的
精神,维护国际地位、权益和尊严。

中国坚持平等相待、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原则,推动国际体系的多极化和民主化。

六、责任担当。

新中国倡导的外交价值观强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作为大国,不仅履
行各自的责任,同时也为世界和人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发挥积极了作用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作用: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首脑会议。中国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 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万隆精神”;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 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熟 作用: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 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到60年代末 ➢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第一阶段
➢ 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 ➢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内容(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 特点:“一边倒”以及后期的“两只拳头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 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影响:进一步促进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出
现。
➢ 背景 ➢ 过程 ➢ 意义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消息,如同一股旋 风,迅速刮向全球,引起各个国家和各方人士的震惊。 震动力度最大的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新 中国成立以后,日本政府一直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急速转弯,日 本政府顿感措手不及。在日本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 动下,日本政府明确表示: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 过去了。日本现在应该采取负责的行动,独立作出决定。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外交成就1 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7国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 1949年12月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另起炉灶” 关系, “关系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一边倒” 坚定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 阵营一边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政治孤 军事包围; 立、军事包围;苏联支持新中国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原
因 : 从 国 家 利 益 出 发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根本原则) 外交 :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毛泽东)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毛泽东)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 受到, 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 和对立。 和对立。” 材料二:“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材料二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 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2.根据材料二和课文, 求同” 2.根据材料二和课文,“求同”和“存异”分别指什 根据材料二和课文 存异” 么?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新中国的建立后,面临着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国际地位提升等重大任务。

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寻求国家发展自主性,中国必须通过积极的外交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因此,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新的特点和特征。

本文将从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这两个方面展开进行分析。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面临着来自周边地区和大国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依靠与其他国家的联盟来保护国家安全。

同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也有望得到改善。

因此,中国在其初期的外交政策中采取了以苏联为主导的共产主义国家与非共产主义国家的两线政策,并追求建立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关系。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面临着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国在国内开展了文化大革命,因此国际地位和国象形成普遍的负面影响。

1971年,中国终于回到联合国,并开始寻求逐渐开放对外市场的方式。

之后,中国逐渐缓和了对国际主流的抵抗和敌对情绪,开始成为自由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已经进一步发展,包括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在全球双边和多边交流中的更积极的参与。

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1.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国寻求与其他共产主义国家的合作,并积极推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个五项原则的宪章包括,尊重国家的领土完整、主权和稳定性,互相尊重,共同非暴力、不干涉内政、平等和和平合作。

五项原则不仅在国内普及,更是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被认为是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的基础原则。

2. 长期追求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在20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中国主张全球和平与安定,并积极参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项目。

中国的这一做法主要依靠资助、援助贷款、技术与货物等项目,以帮助当时的贫穷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

此举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并使之成为第三世界地区的比较重要的友好国家。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简答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简答题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结伴而不结盟,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

中国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已同世界上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其中包括:通过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构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推动金砖国家形成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不干涉内政而又积极介入国际事务。

中国积极参与解决伊朗核、朝鲜半岛、乌克兰、巴以冲突、南苏丹国内冲突、反恐、埃博拉疫情等一系列重大热点问题,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为维护国际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大国作用。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联合国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迄今累计派出军队2万多人次。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张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和平解决争端。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外交事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时期中国外交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和平发展理念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的核心原则。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不侵犯、互利共赢。

中国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和合作解决争端和分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样板。

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全球治理中,中国积极参与并倡导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通过支持多边主义和构建更加平等互信的国际体系,维护了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中国还倡导新型大国关系,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构建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积极推动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亚欧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促进区域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中国大力推动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同时,中国还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推动南南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

四、保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外交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不仅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还积极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形象。

中国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坚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主张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分歧。

中国不寻求扩张,但也不会放弃对自身核心利益的维护,对于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坚决予以回击。

五、推进国际合作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中国通过与各国加强交流与对话,推动信息、技术和人才的流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领域与各国加强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谊和合作。

总之,新时期中国外交具有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保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推进国际合作等特点。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推进国家建设的同时,新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并与各国建立稳定的关系,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一、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这些原则体现着中国坚守独立自主和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

二、友好邻邦关系的建立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

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和援助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对新中国进行经济援助,提供了军事支持,并在国际舞台上支持中国的声音。

与印度、缅甸等邻国的友好关系也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点。

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国际势力博弈与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也受到了国际势力博弈的影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对朝鲜的支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导致冷战武装冲突升级。

这场战争不仅检验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坚持,也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实力和意愿参与国际事务。

四、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新中国初期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加强了国际交流与互动。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亚非会议,提倡亚非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参与了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角色。

五、与联合国的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获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地位得到了认可。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各类国际会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和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发言权的提升,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新中国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通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友好邻邦关系、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及与联合国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新中国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权益,并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找到了合适的定位。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外交事务也开始有序开展,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新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中国推行了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建立了一整套的对外政策体系。

这种外交体系除了是新中国建国之初获得国际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外,其主要特征和强大吸引力也被广泛认可,被不少新兴国家所效仿模仿。

因此,本文将从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和主要特征两个方面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当时新中国处于外交上的万里长城之内,中国需要在国际上树立一个新的形象,并与国际接轨。

新中国外交的初期主要依赖苏联这个强大的后盾,但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中国与苏联的关系由友好转向敌对,迫使中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政策并与国际上的各个国家展开深入的交往。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有以下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在世界上争取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环境。

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提出自己的对外政策:“一边倒”、“三个世界”和“不结盟”。

2、调整期:20世纪60年代下半期至70年代初期,中国与苏联出现矛盾并被孤立,中国认识到必须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

这一时期,在争取国际地位和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自己的经济、建立贸易关系,加强与拉美、中东等国的外交交往。

3、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进一步调整了自己的外交走向。

主张“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 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

新中国外交在这个时期已成为现代的、既注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又关注维护和发挥自己在国际事务中应有的作用。

二、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避免历史的重复,中国高度重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毛泽东时代,中国坚持“自力更生,实事求是”原则,在与各国建交后,不仅不会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也绝不容许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涉。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摘要: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新时期中国在外交中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全方位和平发展主动权正文: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反霸和不称霸、属于第三世界、全方位开放以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中国外交政策更加完善,全方位的外交、机制性的外交、多边外交等等,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1 全方位、多边的外交政策全方位的外交,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既包括了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这种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

多边的外交。

冷战结束以后,地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这种多边外交的好处在于,可以与多个国家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取得共识,可以稳定与改善与整个地区的关系。

多边外交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与东盟、非洲这样的多边外交,即多个国家代表聚集在一起的外交活动;另一种是多个国家为了解决同一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讨论活动,如关于朝核问题的外交活动。

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

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

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达到共同法杖经济共同进步的目的。

中国政府在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为国家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意义:它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 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一边倒”: 含义: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它不仅表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也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 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1950.01.18 越南
1950.04.01 印度
1950.04.13 印度尼西亚 1950.05.09 瑞典
1950.05.11 丹麦
1950.06.08 缅甸
1950.09.14 列支敦士登 1950.09.14 瑞士
最早于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参加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关 系问题谈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时提出来的,“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 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 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 定的坚定力量。
三大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 含义: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意义:它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 外交关系。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 原因: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20大起,

第四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国—50年代末)

第四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国—50年代末)

• 8.(2008•上海历史•32)周恩来总理曾说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
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 A.三个世界理论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C.不结盟原则
• D.国家主权理论
• 9.(广东文基•27)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 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交部档 案馆保存 的周恩来 总理真迹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 印度 代表团时,首次提 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主题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针对谁而提出 的,其内容与之前的外交政策相比,有什么鲜 明的特点。它的提出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 最早提出:1953年周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
•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 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小结
时空坐标
新中国的外交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走向成熟
外交的突破 外交的调整
一边倒
一大片
一条线
全方位
两个拳头 一大片
不结盟
打人
无敌国
19.4919.5019.5319.5419.5519.59
与《 和参参

的屈辱外交
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 针对列强在华残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
子再请客” 余势力
一切特权,再考虑和西方建交。
针对国际格局的 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
“一边倒” 特点
一边
成就
与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
• 1.(2008•江苏单科•11)1950年中苏两国 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 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中国近代外交关系

中国近代外交关系

中国近代外交关系近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与国际形势息息相关,经历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洗礼。

本文将从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演变、主要特点和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演变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外交体系、列强干涉与半殖民地化、新中国外交。

1. 传统外交体系在清朝统治时期,中国外交多以朝鲜、越南、琉球等周边国家为主。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外交体系逐渐被瓦解,国际形势开始对中国产生影响。

2. 列强干涉与半殖民地化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包括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这使得中国成为列强积极干涉的对象,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损害国家主权。

3. 新中国外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中国坚决拥护世界和平、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原则,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外交逐渐走向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二、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主要特点1. 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持维护国家利益。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坚持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事业。

2. 寻求平等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机构,倡导平等合作。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和全球的发展繁荣。

3. 坚持独立自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接受任何外来干涉。

中国在外交中以国家利益为重,寻求与其他国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4. 开展多边外交中国倡导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还倡导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通过对话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

三、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国际影响中国近代外交关系的演变和特点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1. 亚洲地区稳定中国的外交政策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

新中国外交主要特征分析论文

新中国外交主要特征分析论文

新中国外交主要特征分析论文新中国外交主要特征分析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战略和作风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既有传承和发展的,也有较为明显的新特点和突破。

本论文将对新中国外交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一、崇尚和平与主权平等新中国在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就明确表达了“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平等”这一基本外交原则,强调和平与持久的友好关系是解决争端和冲突的唯一办法。

这一原则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各国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地展开广泛合作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新中国外交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这一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核心原则之一。

新中国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多项压力,然而中国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并且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坚持了原则立场。

中国的独立自主原则,既不追随大国霸权,也不服从西方的压力,而是坚持发展与和平的基本主张,同时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

三、走向多边合作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多边合作的方向,慢慢地摆脱了在冷战时期的分裂局面,逐渐走向了与世界各大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广泛的交往和合作。

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打破长期以来被冷战势力孤立的尴尬局面。

与此同时,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是相当密切的,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旗帜之一。

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新中国外交政策坚持既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要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

对于台湾问题、南海问题等争端一直都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敏感点,中国在对于这些问题上坚定的维权立场也是外交政策中的主要特点之一。

五、拥抱市场经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和世界范围的市场化的趋势,中国外交政策逐渐采取了经济外交的思路,外交政策成了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中国以全球化的思路进入世界,并通过各种方式在国际舞台中争取更好地受益和优势竞争。

六、开放与包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新特点是开放和包容。

中国所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对崇尚自由、公正、和平、包容的新型贸易体系,打破了国境、政治和文化上的障碍,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简述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

简述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

简述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一就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坚持多边主义的外交原则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二是坚持多边主义的外交原则。

多边主义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石,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积极参与全球和地区性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四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国际体系和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重大倡议和机构的建设,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五、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五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中国坚持开放包容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合作,推动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六、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六是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

中国始终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国际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外交发展的特征
(1)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采取一边倒的措施。

新中国建立之初,急需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而且也得到了苏联对中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大力支持。

(2)在发展外交关系的同时,还在积极思考和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和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成立之初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

(3)中国积极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就是得到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4)在外交关系上,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

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希望同中国建立正常的关系,对抗苏联,中国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出发,进行了积极回应。

2、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
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

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

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3、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
(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2)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3)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4)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