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二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1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26张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1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26张
式应该引起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关注。
五、从本文概括出孟子寓言的一般特点:
1、情节简单,形象丰满,语言幽默。
①情节简单:仅仅是一个情景性的设喻,但有相对完整 的故事情节。
②形象丰满:突出一个主要人物并描绘其动作、情态和 对白。
③语言幽默:情节可笑、夸张、荒诞,形成了语言风趣 幽默、寓意显豁的艺术效果。
2、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助词”的C”)、而良人未之知也。 (代词,这件事,做前置宾语) D、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入。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特殊句式
1、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定语后置)
2、而良人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 3、而相泣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4、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 (定语后置)
二、整体把握,思考探究:
①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妻妾面前的 “骄”;内在委琐——外表庄重,表里不一。
②齐人与妻妾人生准则的对比:齐人乞食恬不知耻(大 吹大擂、自欺欺人)——妻妾深明大理(为丈夫行为痛哭)。
六、文体知识: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 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 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及 特殊句式。 2、通过讨论和探究感知本文巧用 对比塑造人物的手法,体会孟文 “长于譬喻”的说理特点。 3、分析探究齐人人物形象及孟子 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所提倡的礼 义荣辱观。
一、阅读与积累:
1、朗读课文,检查预习,强调字音字形:
❖处( chŭ )室 餍( yàn ) ❖瞷( jiàn ) 施( yí)从 ❖墦( fán ) 讪( shàn )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第二单元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题2] 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明确] (1)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他认为 应该“不违农时”,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孟子表明了国君应以保民为职责的思想,具体地说,就是让民众 安居乐业。(2)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 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3)孟子 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而 黎民却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 推卸的责任。
富贵: 富有显贵之人
谨:小心地办好 轻: 减轻 骄: 轻视
羞:感到羞耻
一: 统一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非我也,岁也
(“也”表示判断)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也”表示判断)
3.是非君子之道
(“非”表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作状语,后置)
③如知其.非义
介词,用 “可以”合用,能够
连词,表目的 介词,按照
代词,他 副词,大概 代词,这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①弃甲曳兵而.走 7.而②③或然百而.步不王而.者后,止未之有也
④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顺承关系 连词,表转折关系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38张PPT)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38张PPT)

2021/3/16
32
2021/3/16
•战争,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胜者为王败 者寇,不存在孟子所希望的那种和平的方式。毛主席 有句话极有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秦始皇以 铁骑长矛完成了霸业,宣告了孟子的仁政某种意义上 的失败。//但千百年来,孟子的思想一直被推崇备至。 以民为本,以仁治国,一直为统治者所重视,而且将 来这人性的光辉将会继续闪耀下去。尽管孟子的思想 主张与战国时代征战攻伐、崇尚强力的历史趋势不相 吻合,但孟子这种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精神, 却是值得称道的。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里,在那个 强权的社会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没有王道与仁 政的立足之处的。孟子,和他的“仁政”思想就诞生 在这样一个不属于他的社会里。
• 面对梁襄王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 下》)的宏愿伟志;对时事的论述既析 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 辣讽刺,展示出一个聪明机智、狂放 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爱民重 民、肩担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 论辩家的形象。
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 能也,非不为也。
2021/3/16
27
2021/3/16
写法 探究
•通观全文四则: 孟子说理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寓言和比喻”
•关于“寓言”:一般认为,寓言就是带有 劝诫或讽刺性质的故事,通常是用假托的故 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 “故事”是“宾”,“寓意”是“主”。
2021/3/16
28
2021/3/16
用了哪些譬喻?
2021/3/16
23
2021/3/16
第四则学习
2021/3/16
24
2021/3/16
重点字词梳理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32张PPT)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32张PPT)

• 仰望:指望、依靠 相泣:面对面哭
讪:讥笑怨骂
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 施施:喜悦自得的样子 骄:轻视,傲慢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 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 几希矣!
指责社会上那些用 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 达的人,连他们自己的 妻妾都感到无地自容。
寓意
齐人乞墦—— 指责那些不择手段追
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然而不王者 5、王无罪岁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复习必修所学内容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弃甲曳( yè )兵 (2)涂( tú,通“途”)有饿殍 ( piǎo )
(3) 鸡豚( tún )狗彘( zhì )之畜( xù ) (4) 数( cù )罟( gǔ )不入洿( wū )池 (5) 无( wú,通“毋”)失其时 (6) 谨庠( xiáng )序之教 (7) 颁( bān,通“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 申之以孝悌( tì)之义
《孟子》选读 王好战,请以战喻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学生领会孟子以寓言说理 的妙处 2. 掌握“鼓、树、衣、王、罪” 等词的词义
第一则
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 子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③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讨论: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 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王道 不违农时(农) 不可胜食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王好战,请以战喻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增强文言语感。

2、积累巩固基础文言词语。

3、训练提高学生文言译句能力。

4、通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5、深入认识孟子的“王道”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积累、点拨、训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具准备:导学案、多媒体教学重点:诵读、积累巩固基础文言词语重点是虚词“以”,训练提高学生文言译句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孟子的“王道”思想,体会学习孟子运用寓言式比喻说理艺术。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由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引入,回忆孟子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了解其中包含的仁政思想。

二.板书课题,介绍孟子生平及思想学生结合注释①及课文后关于孟子的介绍来了解。

一.检查自读情况1.齐读课文2.指名学生口头翻译,师生共同纠正误译之处,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式: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则:表示假设,如果…就…②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动用法死:形容词作名词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树、衣:名词作动词⑤谨庠序之教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王:名词作动词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岁:年成3.内容讨论:①孟子对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是如何分析的?(小组讨论后交流)战国时代,个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池,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孟子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他的“仁政”思想。

他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

他通过设喻——设下了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趁机说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共10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共10张PPT)

触类旁通
• 孟子的散文多用寓言故事说 理,有什么样的作用?
• 其他的先秦散文也是如此, 请举例说明。
学以致用
• 作业布置
• 在我们议论文写作的时候,可以 从先贤的文章中汲取使用寓言说 理的营养,如何去做呢?
请你写一段议论文,试着侧重使用寓言来说理。
• 施: • 国中: • 卒: • 顾之: • 之: • 其: • 道:
• 施(yí):通“迤”,斜行这里指 暗中跟踪
• 国中:都城内 • 卒:最后 • 顾之:回过头看、环视 • 之:去、往 • 其:大概 •多通过动词来 体现,举例说明,在本文中是 如何体现的?
• 良人: •餍: • 所与饮食者: • 富贵:
• 良人:
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餍:
满足、饱食。
• 所与饮食者: 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
• 富贵:
形作名,富贵的人
显瞷良人之所之: 显者: 所之:
• 瞷良人之所之: 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 瞷,窥视,暗中看。 前一个“之”是助词,取消句子
独立性,后一个“之”是动词。 • 显者:有名望的人。 • 所之:所去的地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兰亭集序》课下注释明确指出文中的“群贤 ”是指谢安、孙绰等人;《游褒禅山记》在 文后明确记载同游四人为“庐陵肖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 父”,课下注释也对四人的姓名身份做了简 介。而对《赤壁赋》中的“客”只说是与苏轼 同游的人,别无介绍。
《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黄药师写了一首诗, 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 味深长的道理,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 性,那么孟子讲这个故事的意义何在 呢?
本文讽刺了那些不顾礼义廉耻、以 卑鄙手段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 严的人们。
对照阅读: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 “ 今日病矣! 予同 “余” 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 则槁矣。
官人:宋代朝廷中有了“官家”一词,平民 百姓中有了“官人”一词,来作为对丈夫 的称谓。
此外,古代女子还称自己的丈夫为“郎 君”“外人”“外子”“老爷”“相公” 等。
郭: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现在泛指 城或城市。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句话概括)
齐人向祭祀的人乞食,回来还向自 己的妻妾夸耀是和富贵而显贵的人在一 起吃喝的。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孟子的印象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政治 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重 孔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游历于齐、宋、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 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 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 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 “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 《孟子》七篇"。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1 王好战请以战喻 .pptx精编课件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1 王好战请以战喻 .pptx精编课件

Y 预习导引 H 核心归纳
U XI DAO YIN E XIN GUI 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2.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译文:看上去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看不出有什么让人敬畏的 地方。 点评:在孟子犀利、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 孟子率真、耿直的性格鲜活地表现了出来。他对这个国君印象不 佳,对其轻慢而藐视。
Y 预习导引 H 核心归纳
U XI DAO YIN E XIN GUI 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1.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 者,几希矣! 译文:站在君子的立场上看,那些用龌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 人,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涕泣于庭中的,是很少见的! 点评:在“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个故事中,孟子为我们勾画的是一个 内心极其卑劣下贱,外表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物形象。他为 了在妻妾面前摆阔气,抖威风,自吹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喝,实 际上却每天都在坟地里乞讨。妻妾发现了他的秘密后痛苦不堪,而 他却并不知道事情已经败露,还在妻妾面前得意扬扬,令人感到既 好笑,又有几分恶心。孟子的讽刺是辛辣而深刻的。孟子的原意是 讽刺当时那些不择手段奔走于诸侯之门、求升官发财的人,他们在 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自我炫耀,暗地里却行径卑劣,干着见不得人 的勾当。
Y 预习导引
U XI DAO YIN
H 核心归纳
E XIN GUI NA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王好 战 . 弃甲曳 兵 . 数罟 .. 不入洿 池 . 鸡豚 狗彘 之畜 . . . 读音 hào yè cù gǔ wū tún zhìxù 加点字 谨庠 序之教 . 孝悌 之义 . 然而不王 者 . 涂有饿莩 . 餍 足 . 读音 xiáng tì wàng piǎo yàn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22张)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22张)
这两则选文是假托的故事,并刻意将生 活中的问题的情状与特征夸大,以便更深刻 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危害。这样的故事叫做 寓言。
寓言中,故事是“宾”,“寓意”才是 主。孟子讲齐人在坟场乞讨,不是讥刺齐人, 而是意在抨击那些不择手段追逐富贵利达的 人。我们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齐人有几个妻 子上。同样,偷鸡者的故事也不是讽刺小偷, 而是在讥讽知错不改的宋国君臣。
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
知人 论世
孟子,名( 轲 ),字(子舆),(战国 )时期(邹 ) 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后世尊 为(“亚圣”)。他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提倡 以“仁”“义”为中心的( 王道 )和( 仁政 )思想。他继 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 下的君主。
第四则
文中用了怎样的寓言故事?
禾苗
遇旱而枯槁
遇雨而兴盛
百姓
遇暴政而痛苦 遇仁政而归之
百姓归附
大水流向低处
第三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 皆引领而望之矣”反映了孟子主张 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 一天下的仁政思想。 15
第一则
孟子“王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王道”的核心思想是关注民生,休养 生息,保障百姓的基本生存权。然后因地制宜 地发展生产,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讲 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 乐业,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
寓意分析
对比一: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
坟场的“乞”
妻妾面前的“骄”
对比二: 齐人与妻妾人生准则的对比
齐人乞食不知羞耻妻妾为丈夫行为痛哭Fra bibliotek第三则
自由读第三则选文,小组合 作思考:选文的寓意是什么?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28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28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王好战,请以战喻
1
第1课时
2
孟母三迁
小时候,他的父亲早早地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母亲对他的教育很是重视,管 束甚严,希望有一天他能成才为贤。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他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 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 了!"于是母亲就带着他搬到市集。到了市集,他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 样子。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又带着他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 方去住。他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母亲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 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 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他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母亲很满意地 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10
梳理词语
⑤谨庠序之教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王:名词作动词 ⑦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名词作动词,归咎,归罪岁:年成
11
梳理词语
⑧特殊句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状语后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判断句)
20
学习第3则
4.解释下列画横线字的意思。
①出,语人曰 ②天下恶乎定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 ④如有不嗜杀人者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请你说出这则典故的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邹国(今 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 孟"。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王好战请以战喻 文题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王好战请以战喻 文题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王好战,请以战喻》文题解析
“王好战,请以战喻”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

在这一章中孟子为了回答梁惠王的提问,并借机宣扬自己的“王道”,就用战争作喻,讲述了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故事,形象地揭示了梁惠王的政治跟邻国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巧妙地解答了梁惠王心中的疑惑,得出了“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的结论。

本课以“王好战,请以战喻”为题,目的在于引导我们把握孟子善于用生动、诱人的形式,特别是善用设喻取譬的手法来解释说明道理的技巧。

所选的四篇短文,都是这一技巧运用的典型篇章。

精心校对版。

高中语-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1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第二单元《孟子》选读 1 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这 样 写的好处:第一,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人 物 形 象鲜明,情节曲折生动,易于引人入胜,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从而 接 受 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鉴赏
2.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提示:孟 子 的“仁政”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王道之始”,二是“王道之 成”。 孟 子 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而施行 仁 政 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使民养生丧死 无 憾 ”,解除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义, 引人向善,倾心归附。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从而稳定 人 心 ,巩固政权。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最终“王道可成”。 孟子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几个方面,抓住百姓和 “王 道 ”形成的关系,提出民为国本的思想。这些思想即便在今天,依然能够 给 我 们很大的启发,譬如:
1.本文四则选文讲了哪些故事?各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提示:四个故事,四个道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说明了统治者应反省自 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的道理;齐人乞墦的故事指责了社会上那些用龌龊 的 手 段谋求富贵显达,连妻妾都为他感到无地自容的人;邻人攘鸡的故事运 用 偷 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的故事,来讽刺宋国君臣 知 道 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的行为,显示宋国君臣不施 “仁 政 ”,不关心民生的道理;禾苗遇旱枯槁、遇雨而兴盛的故事隐喻了百姓 遇暴政而痛苦、遇仁政而归之的道理,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 心 ,从 而统一天下的思想。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3.释词义 (1)河内凶. 闹饥荒,歉收 (2)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 (3)王无罪.岁 怪罪 (4)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吃饱 (5)去关市之征. 赋税 (6)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窃取 (7)今夫天下之人.牧. 统治百姓的国君,人君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1课《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素材(赏析讲解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1课《王好战,请以战喻》教学素材(赏析讲解等)

?王好战,请以战喻?赏析一、原文略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

观察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孟子答复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

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假如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犯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

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如今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制止下池沼内捕鱼〕。

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

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五亩:合如今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

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小猪。

彘: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

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消费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

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七十岁的人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到达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翻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1课《王好战,请以战喻》 课件(共10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1课《王好战,请以战喻》 课件(共102张PPT)

第二天早上起来,(妻子)就暗中跟随丈夫,整个都 城里没一个人站着和他讲话的人。最后他到了东门外的 墓地里,走向祭祀先人的人,向他们乞讨祭祀剩下来的 酒肉;不够吃,又环顾四周,走向其他的人,这大概是 他吃饱喝足的办法。
其妻归,告其 仰望:依靠、指望。今指
妾,曰:“良人者, 敬仰而有所期望
所仰望而终身也, 讪(shàn):讥笑怨骂 相
死亡。
(3)仁者无敌。 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尽信《书》,不如无《书》。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9)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孟子特点
孟子曰:“今有 日:名作状,每天
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攘:窃取,偷 或:有人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 是:这 道:正道
之道!’曰:‘请损 损:减少 月:名作状,每
之,月攘一鸡,以待 来年,然后已。’如

其:代指国君征收苛
知其非义,斯速已矣,税的办法
何待来年?”
斯:则,就
孟子说:“现在有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 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的正道!’他说:‘请让我减 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来等到明年停止偷鸡。’ 如果你知道国君征收苛重的赋税不合道义,就应该迅速 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由:介词,从
由君子观之, 则:那么 则人之所以求富 所以……者:用来……的 贵利达者,其妻 方法 妾不羞也,而不 利达:显达 相泣者,几希矣。 几稀,不多,一丁点
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 法,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泣于中庭的 人,是很少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qx37jop
正音
• 卒然(cù) 嗜杀(shì) 沛然(pèi) 浡(bó)然 枯槁(gǎo) 恶(wū)乎定
重点字词梳理
• ①出,语人曰 • 语:告诉 • ②卒然问曰 • 卒:同“猝”,突然 •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 • 牧:统治 • ④孰能与之 • 与:归附。跟随 •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 • 引:伸长 • ⑥天下恶乎定 • 恶:何,怎么 • ⑦如有不嗜杀人者 • 如:如果
孟子选读
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 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 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 “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 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 “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 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 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 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 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 书,遂成《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
正音
瞷( jiàn ) 墦(fán ) 讪(shàn ) 施( yí)从良人
. 重点词语理解: a. 餍酒肉而后反 餍:饱,动词,吃饱 b. 则尽富贵也
富贵:名词,有钱有势的 人
c.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瞷:窥视
d.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国:都城 e. 所仰望而终身也
终:使动词,使……完全度过。
孟子见梁襄王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施行仁政”
枯苗浡然―引领而望 用喻
水之就下―民之归附 (行仁政的结果)
感悟孟子的人格魅力:
孟子爽快、耿直,掺和着火辣辣的呛味, 语出惊人。对人说王“不似人君”“不见所 畏”,对王言“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 杀人者也”,言下之意是梁襄王也在“嗜杀 人者”之列。其语言犀利尖锐均毫无讳饰遮 掩之态,孟子对梁襄王的藐视也可见一斑。 读之,顿生快感,倍觉清爽。孟子在转述他 与梁襄王的对话时,三言两语就呈现出对话 双方的内心世界,简笔勾勒,其个性化的人 物形象便活了起来。在与梁襄王两相对照中, 更见孟子之儒雅风范以及挥洒自如的大气。
孟子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原因,而是历史
的原因。可以说,不是孟子的失败,而是历 史的失败,是历史的悲哀。正因为历史没有 选择孟子,所以战国才会如此硝烟弥漫,人 民才会困顿不堪。历史没有选择孟子,但是 我们还是需要孟子。//在当今的社会,当美 国人以暴易暴,无法从伊拉克脱身时,当朝 鲜用发展核武器威胁美国陷入战争的阴影之 中时,当日本的军国主义开始抬头时,我们 需要孟子和孟子的仁政思想。
f. 与其讪其良人 讪:讥讽,怨詈也
.道 A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方法 B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道路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指“仁政”,或道义 D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自然的规律 E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
一词多义现象: a. 之 A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前一个是助词,后一个是动词,到、往。
B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的
孟子一针见血的指出“春秋无义战”连年的战 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在宋国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 惨剧。
面对这样的局面,圣人之心在滴血。在 那个强者争霸,弱者受苦,生灵涂炭的年 代里,孟子心痛得四处奔走呼唤,他在列 国间疲惫地奔波,马不停蹄从一个国家奔 向另一个国家宣传他的仁政主张。他想用 他的仁政,开明政治,将人民从水深火热 之中拯救出来。本文就是记录了他不远千 里来进谏梁惠王的情况。
孟子见梁襄王
战国时期,诸侯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 城以战,杀人盈城”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一部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春秋三百年里,“战 伐侵功不可胜数”。在战国期间战争频繁,仅大规 模的战争即达222次。战国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坑赵卒 40万,所到之处,杀人盈城,尸骨遍野,头颅成山, 血流成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杀害战 俘的行为。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和庞涓两人的私怨, 使两国人民深受战火之苦。由此我们就可以想象得 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1、孟子主张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1)孟子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回答梁襄王 “孰能一之?”的问话,“嗜杀人者”显然是凶残、 暴戾的典型;“不嗜杀人者”乃善良、仁爱者的特 征,这种人才能统一天下。这是孟子对执政者的谏 言。
(2)孟子在回答梁襄王“孰能与之”时,力透纸 背地分析社会现状“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 人者也”,进一步指出暴政无处不在的现实,又运 用比喻,并以“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 领而望之矣”一句,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施“仁政” 的君主出现后,百姓拥戴的场面,且“民归之,由 水之就下”不可阻挡。孟子在文中是以“不嗜杀人
其实何止是春秋无义战呢?
现今这个世界,在民主与和平 的外衣之下,又有多少不义之战呢? 有多少儿童在战争中失去父母?有 多少无辜百姓在战争中失去家园? 又有多少妇女在哀哭着死去的亲人?
探讨:你认为孟子的思想在当时在历史和现实中 有什么意义。
提示:在那个诸侯争霸的年代,孟子的主张
不会成功。仁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排 斥战争。孟子似乎是个理想主义者,认为哪个君 主“明”,民自然就会归附他,天下自然就会归 他所有。这一点上,他未免过低的估计了战争的 作用,又过于乐观的估计了仁政的力量。兼并天 下本来就是一项残酷的政治斗争,必然要付出血 的代价。争霸,是国力、智谋、武力的综合较量, 乖乖在家等着,有谁会拱手送上土地?
孟子特点
• 善辩。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 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 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 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 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班 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 施展他的辩才的。
《孟子》简介
•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 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 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 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 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本文为何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一是齐人坟场“乞”与妻妾面前“骄”的行为
对比,是真相与表象的对比。通过对比,人物内在 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庄重自足形成强烈的反差,达 到了美学上的滑稽效果,形成了尖锐的讽刺。
二是妻妾与齐人人生准则的对比。是两种道德标
准的对比和冲撞,揭露了齐人的丑态。
寓意
• 《齐人有一妻一妾》讽刺官场中那种不顾 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钻营富贵利达的 人,揭露他们丑恶的灵魂。
战争,本身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胜者为王败
者寇,不存在孟子所希望的那种和平的方式。毛主席 有句话极有道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秦始皇以 铁骑长矛完成了霸业,宣告了孟子的仁政某种意义上 的失败。//但千百年来,孟子的思想一直被推崇备至。 以民为本,以仁治国,一直为统治者所重视,而且将 来这人性的光辉将会继续闪耀下去。尽管孟子的思想 主张与战国时代征战攻伐、崇尚强力的历史趋势不相 吻合,但孟子这种自承先贤、身任天下的人生精神, 却是值得称道的。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里,在那个 强权的社会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没有王道与仁 政的立足之处的。孟子,和他的“仁政”思想就诞生 在这样一个不属于他的社会里。
C 而良人未之知也 代词,这件事
D 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入 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 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人交往, 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
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方面 的内容?
明确:
1、妻妾的羞惭愤恨。 2、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
2、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 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 说明孟子有着怎,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 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3、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 切性?
答案:孟子以“禾苗”喻 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 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 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 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 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 之显著。
在现代社会,当人类 的精神家园渐渐荒芜的今 天,人们越来越功利,蓦 然回首,我们发现了孔孟 的精神超越了历史,在熠 熠生辉!
; http://www.99dyw.co/ 九九电影网 mqx37jop
/ 九九电影网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天堂网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