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第五章 教育目的ppt
合集下载
2024全新教育学原理第五章ppt课件
课程的类型
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根据课 程的制定者,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 课程和学校课程。
教学论的概念与任务
教学论的概念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它 涉及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方面。
VS
教学论的任务
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确立教学的基本原 则,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04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教育的目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等方面,是教育工作的基 本保障。
教育制度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制度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学校教育制度、社会教育 制度、特殊教育制度等。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制度之 一。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 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流派
发展历程
教育学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发展到逐步成熟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教育学处于萌芽状态;近代以来,随着教育实践的 丰富和教育理论的积累,教育学逐渐形成并发展;现代教育 学则在不断分化与综合中走向成熟。
流派
教育学流派纷呈,包括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 教育学、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这些流派各有 侧重,共同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教育现象 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教育理论和实践中 的问题。
调查研究法
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手段收集资料 ,对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根据课 程的制定者,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 课程和学校课程。
教学论的概念与任务
教学论的概念
教学论是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它 涉及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 方面。
VS
教学论的任务
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确立教学的基本原 则,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04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教育的目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制度等方面,是教育工作的基 本保障。
教育制度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制度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学校教育制度、社会教育 制度、特殊教育制度等。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制度之 一。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 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流派
发展历程
教育学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发展到逐步成熟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教育学处于萌芽状态;近代以来,随着教育实践的 丰富和教育理论的积累,教育学逐渐形成并发展;现代教育 学则在不断分化与综合中走向成熟。
流派
教育学流派纷呈,包括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 教育学、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等。这些流派各有 侧重,共同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教育现象 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教育理论和实践中 的问题。
调查研究法
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手段收集资料 ,对教育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和解释。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教育目的》PPT课件
教育目的
精选课件ppt
1
教育目的
内容提要: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培养劳动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 育目的的基本点。 5.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部分组成的。
精选课件ppt
31
1993年,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 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 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精选课件ppt
32
1995年3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选课件ppt
25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
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反映
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
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
的重要方针。
精选课件ppt
26
1981年,提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 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 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精选课件ppt
2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也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 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 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 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 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 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
精选课件ppt
1
教育目的
内容提要:
1.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政治经济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4.培养劳动者、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 育目的的基本点。 5.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部分组成的。
精选课件ppt
31
1993年,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快 出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 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 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
精选课件ppt
32
1995年3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精选课件ppt
25
1957年,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
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这个教育方针,反映
了社会主义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对我国教
育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一直是发展我国教育
的重要方针。
精选课件ppt
26
1981年,提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 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 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 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精选课件ppt
2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也有广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期望,即人们 期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积极变 化或结果。在一定社会中,凡是参与或关心教育活动的 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 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期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 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第六章-教育目的(ppt文档)
(四)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 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 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 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 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 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 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 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 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 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 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 4. 指人的自由发展
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 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 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等。
二、我国教育务会议中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 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 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全面发展教育
– 德育 – 智育 – 体育 – 美育 – 劳动技术教育
一、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1. 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用能够适 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 中……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 展的个人”。 2. 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 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 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3. 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是:“义务教育 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 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 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在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 育目的。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 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 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 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 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 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大 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 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 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它意味着“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 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均 匀地发展全部的特性”。 4. 指人的自由发展
包括“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各种能力得到 自由发展”,“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个 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等等。
二、我国教育务会议中指出,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使受教育者在德 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 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全面发展教育
– 德育 – 智育 – 体育 – 美育 – 劳动技术教育
一、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1. 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用能够适 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 中……使自己先天的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 展的个人”。 2. 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 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任何人的职责、使命、 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3. 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回顾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 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是:“义务教育 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 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 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 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在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 育目的。
教育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
◆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 盾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
第一,个人的需要,利益与社会占主导地位 的需要,利益发生矛盾,社会对个人的某些 发展要进行规范、限制。
第二,在剥削阶级社会,限制了个人所具有 的潜能的发挥。
第三, 在一定的社会形态趋于没落时期, 生产关系成为人的发展的桎梏。
◆宏观的教育目的:一定社会、国家的总的教育目 的,对所有教育活动都有统摄作用,是我们研究 的主要对象。
◆中观的教育目的:一定教育机构、学校的教育目 的,这是根据其性质和任务来确的,在学校中称 为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学校中的体现。
◆微观的教育目的: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目的, 是学校培养目标的落实。
学习目标:
◆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结构和层次,教育 目的同教育方针的关系;
◆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和价值取向; ◆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掌握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及全面发展教育
的基本内容; ◆分析当前实施教育目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 所谓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
◆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 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
一致
• 人的发展水平同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
前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人对人的依赖关系 人对物的依赖关系 社会和人彻底解放 人的发展片面、畸形 人的发展有所提高 人真正自由,全面
但仍然是片面的 发展(社会主体
因此,考察人的发展,应放在社会发展中去 考察,首先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和矛盾运 中去考察人的发展的社会根源。马克思和恩 格斯正是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基本的人的本质观出发,找到了解决人 的发展问题的钥匙。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5.3教育目的的确立的依据
社会的依据 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关系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 人的依据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符合教育对象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兴趣、需要生活和个性
5.4我国的教育目的
•略
5.5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 德智体美、综合实践活动 • 关系:不能互相替代;相互联系互为目的及手段;相辅相成发挥
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 (背)
1.教育目的 2.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5.1教育目的的概念
• 5.1.1教育目的的概念 • 1.教育目的的含义 • 广义:指教育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 狭义:指国家对培养的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遵守的总要求 • 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 教育目的的特点: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有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
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5.1教育目的的概念
• 5.1.1教育目的的概念 •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 区别:定义上: • 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是教育工作的总方
向和根本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目的:指教育培养人 的质量规格 • 内容结构上: • 教育方针: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教育事 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目的:前两个
的个性的自由发展 • 2.所具备的社会条件 • 人片面发展的根源:工厂手工业的分工加剧工人的片面发展;生产力
高速发展的大工业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 3.教育学上的意义 • 确定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生产发展普 遍规律基础之上的;为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三)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 教育准备生活说即教育要为生活做准备; 教育适应生活说反对将教育看做未来生活 的准备,认为这样必然要传递成人的经验,忽 视儿童当下的兴趣和需要,从而把儿童置于 被动的地位。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含义 就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实质和核心就 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 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 动和体力劳动相合。 全面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 一代新人,这种新人应当是劳动者,是全面发 展的劳动者。
三、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教育目的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政治 经济条件和人的身心发展水平的要求。不 仅是个人主观意志的表现,更是来自于对教 育客观规律的认识。 (一)物质生产水平 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教 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的劳动素质、 劳动观念等教育同生产劳动的合已是教育 的普遍规律。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 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2、受教育者德、 智、 体、 美等方面全面 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3、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 4、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
五、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教育是对以培养人的素质为目的 的教育的整体概括,是对人 整体素质培养的 教育活动的总称。 (一)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即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品德的教 育 2、智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和才能的教育。
(二)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既是相 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促进的。 “相互独立”,是指各育都具有独特的内涵、 意义和任务,彼此之间是不 能相互替代的。 “相互促进”,是指各育相互之间连接紧密,共 同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
教育原理——教育目的47页PPT
教育原理——教育目的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教育学原理课件 第五章 教育目的
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因此,在教育目的中,主张应 培养社会要求的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 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其核心思想是:教育 的一切活动都应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个人一切发展 都有赖于社会。
基本主张:
(1)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 (2)教育只有一个总的目的,即教育目的在于 “使
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到某种激励和发展, 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 并适应 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3)教育的结果由教育的社会效益来衡量。 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孔德、凯欣斯泰纳等。
•代表人物:卢梭、孟子、斯宾塞等
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者 认为,个人自由、幸福是人 生来的“自然权利”,教育 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具 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自然 人”——爱弥儿。他反对把 儿童训练成为违背儿童自然 生长秩序的社会人——“公
民”。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
操作性教育目的
是指具有实践操作 意义的教育目的, 即现实要达到的、 教育工作努力争取 实现的某些具体目 标。
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
指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
从
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
其
要
求
的
特
点
来
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实现的教育目的,
看
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
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它表现为通常意义 上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或“教学目的任 务”,同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单元、 某一课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确定
的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的指导思想和指 导原则。
基本主张:
(1)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 (2)教育只有一个总的目的,即教育目的在于 “使
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都得到某种激励和发展, 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 并适应 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3)教育的结果由教育的社会效益来衡量。 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孔德、凯欣斯泰纳等。
•代表人物:卢梭、孟子、斯宾塞等
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者 认为,个人自由、幸福是人 生来的“自然权利”,教育 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具 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自然 人”——爱弥儿。他反对把 儿童训练成为违背儿童自然 生长秩序的社会人——“公
民”。
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
操作性教育目的
是指具有实践操作 意义的教育目的, 即现实要达到的、 教育工作努力争取 实现的某些具体目 标。
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
指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
从
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
其
要
求
的
特
点
来
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实现的教育目的,
看
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
体化了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它表现为通常意义 上的“教学任务”、“教学要求”或“教学目的任 务”,同时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某一学科、某一单元、 某一课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确定
的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的指导思想和指 导原则。
教育学原理 第五章 教育目的ppt课件
山西师范大学
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 求新知,具有事实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 学精神。”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下对教育目的的比较 全面的概括,它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 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我国新时 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山西师范大学
每次我带高三毕业班,都无奈地对学生们说: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受学校的委托、家长的鼓 励、社会的要求,根据目前大学招生的标准来加 工你们,或者说得可恶一点,就是来摧残你们, 希望通过一年炼狱般的日子,我们能有一个预期 的结果。”每一次我都带着非常沉重的心情说这 番话,什么时候可以不说啊!时常想我们是为祖 国培养建设国家的接班人,还是仅仅为学校培养 大学生,社会需要这样的学生吗?
联系:可以近似地将教育方针看成是教育目的
的政策性表达。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也是 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和表述的。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 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 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 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 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 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 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山西师范大学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自由、 充分、主动的发展 (2)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山西师范大学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 求新知,具有事实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 学精神。”这是新的历史时期下对教育目的的比较 全面的概括,它具体规定了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社 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我国新时 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山西师范大学
每次我带高三毕业班,都无奈地对学生们说: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受学校的委托、家长的鼓 励、社会的要求,根据目前大学招生的标准来加 工你们,或者说得可恶一点,就是来摧残你们, 希望通过一年炼狱般的日子,我们能有一个预期 的结果。”每一次我都带着非常沉重的心情说这 番话,什么时候可以不说啊!时常想我们是为祖 国培养建设国家的接班人,还是仅仅为学校培养 大学生,社会需要这样的学生吗?
联系:可以近似地将教育方针看成是教育目的
的政策性表达。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也是 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和表述的。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 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 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 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 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 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 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山西师范大学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自由、 充分、主动的发展 (2)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山西师范大学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课件
文化本位论
文化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 文化传承和创新为中心,强调 教育应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 文化。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 学生了解和认同本民族文化,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促进 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文化本位论强调教育应注重培 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 和创新精神。
生活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生活为中心,强调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为生 活做准备。
化。
04
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古代教育目的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强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近代教育目的
受西方影响,开始注重培养实用人才,强调科学知识 和技能的传授。
现代教育目的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注重德、智、体、美、 劳五育并举,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但二 者不能等同。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
教育目的的意义
01
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
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02 03
激励作用
目的是一种结果指向。人类的活动既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那 么也就应该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活动因为有可以达成的最终 目标,最终目标就可反过来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应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 的个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社会本位论
02
01
03
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强调教 育应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有用之才。
该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 技能和品德,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新-教育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文档资料
第五章
教育目的
2019/4/16
1
学习目标:
◆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结构和层次,教育
目的同教育方针的关系; ◆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和价值取向; ◆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掌握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及全面发展教育 的基本内容; ◆分析当前实施教育目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4/16 2
2019/4/16 12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什么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提出者, 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 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
2019/4/16
13
2.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在于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个性,增进人 的价值,而不是从社会出发。个人价值高于社 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 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 起的作用来衡量。其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卢梭、 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
2019/4/16 14
社会本位论 与个人本位论恰恰相反,主张教育目的要根 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的原科, 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社会价值高于 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 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发 展来衡量。其代表人物有斯宾塞、涂尔干、 孔德和中国古代的孔子等。
例: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体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 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毛 泽东1957年) 之所以将培养人的素质作为核心部分,是因为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必须对对受教育者的 质量规格作出规定,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活动, 形成受教育者合格的素质结构,指定其自身价 值,才能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他的作用。
教育目的
2019/4/16
1
学习目标:
◆理解教育目的的概念、结构和层次,教育
目的同教育方针的关系; ◆理解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和价值取向; ◆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掌握我国现行的教育目的及全面发展教育 的基本内容; ◆分析当前实施教育目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4/16 2
2019/4/16 12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什么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提出者, 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 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
2019/4/16
13
2.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在于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个性,增进人 的价值,而不是从社会出发。个人价值高于社 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 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 起的作用来衡量。其代表人物夸美纽斯、卢梭、 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
2019/4/16 14
社会本位论 与个人本位论恰恰相反,主张教育目的要根 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的原科, 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社会价值高于 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 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发 展来衡量。其代表人物有斯宾塞、涂尔干、 孔德和中国古代的孔子等。
例: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体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 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毛 泽东1957年) 之所以将培养人的素质作为核心部分,是因为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必须对对受教育者的 质量规格作出规定,才能有效地指导教育活动, 形成受教育者合格的素质结构,指定其自身价 值,才能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他的作用。
教育学原理-0469-课件-第5章PPT课件
17
•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173-183 • 二、人的片面发展状况和全面发展可能性的物质基 础P175 • 对人的片面发展的思考首先是建立在对工场手工业 这一生产方式考场的基础之上的 • 机器大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给克服人的片面发展带 来十分重要的影响
C 2020/3/22
18
→ 机 器 大 工 业
题》等 C 2020/3/22
16
•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173-183 • 一、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p174 • 本原问题——本质问题 • 本质问题是在本原问题的基础上反映事物特性或特 殊矛盾的范畴 • 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p175
C 2020/3/22
• 两大阶段(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 第一阶段,毛泽东关于教育目的的思想 第二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主导下的教育目 的
•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 不同时期的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总体统一
C 2020/3/22
31
•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 (一)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 说为指导思想 • (二)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 (三)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 坚持两个发展的统一的重要性p192-193
• 其二,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真正全
面和自由的发展。
C 2020/3/22
21
• 工人阶级子女的教育问题p179 • 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p180• (一)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 发展的重要前提 •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 这一时期的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主要目的p181
C 2020/3/22
第五章 教育目的《小学教育学》 ppt课件
ppt课件
50
他在辞职报告附件中指出:“今日大 学生国文水准每况愈下,思之令人惊心, 盖国文者,国之文化命脉所系,国文不通, 学生知识水准、文化修养、人格品质必混 沌衰蔽。国文不良,则外语也必不良,此 亦常识而已。”
ppt课件
51
1997年,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卸任华中理工大学 校长的职位,全身心投入到研究生培养上,但这时他 突然向学校提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要求:1998年随 他就读的博士研究生,在2001年上台答辩前先要背 《老子》,1999年入学的除了背《老子》以外,还 要增加背诵《论语》前7篇。过不了《论语》和《老 子》关,休想从他手里毕业。“堂堂一个博士,连祖 国传统的经典文集都不了解,还有必要学其它知识 吗?
ppt课件
38
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精神, 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
——《奥林匹克宪章》
ppt课件
39
2.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ppt课件
40
“智育第一论者”观点
最高的善就是智慧,知识就是道德,无 知就是无德,强调知对德的制约、决定作用, 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智慧。
ppt课件
9
四.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 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ppt课件
10
教育目的:
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 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我国的教育目的常以教育方针的形式出 现。
培养目标:
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 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ppt课件
11
教学目标:
是预期的教学效果,既可以是一门课程 的目标,也可以是一个教学单元或一节课的 目标。
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
么样的人”之人才素质结构和质量标准问题,也是教育目的的核心问题。
3.
具有独立个性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时代需要:培
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创新人才、科教兴国是振兴民族的紧迫需要。
三、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1.
2. 3.
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每次课教学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 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确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确定教育 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2.教育方针的结构 一是关于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的规定;二是关于受教育者 所要形成的身心素质的规定;三是关于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的规定
(四)教育目的体系
1.教育目的体系
( 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 它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 和下位层次的培养目标等式 自上而下的相互制约与自下 而上的逐级达成关系。)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学科教育目的 单元教学目的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数学教育 宫小萍 学号:2114163092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
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结果的期待 ,即期待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之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国 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 狭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总要求,是国 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3.
具有独立个性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时代需要:培
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创新人才、科教兴国是振兴民族的紧迫需要。
三、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1.
2. 3.
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每次课教学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 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确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确定教育 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2.教育方针的结构 一是关于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的规定;二是关于受教育者 所要形成的身心素质的规定;三是关于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的规定
(四)教育目的体系
1.教育目的体系
( 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 它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 和下位层次的培养目标等式 自上而下的相互制约与自下 而上的逐级达成关系。)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学科教育目的 单元教学目的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数学教育 宫小萍 学号:2114163092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
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结果的期待 ,即期待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之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国 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 狭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总要求,是国 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教育学原理第五讲 教育目的
3.理论的基础
(1)国家利益至上(相对于个人利 益或其他公共利益而言); (2)实证主义的社会学; (3)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或狭隘 的民族主义(相对于别国、其他民 族或其他地区的利益而言)。
4.评价
(1)积极方面:社会本位论将对教 育目的考察的角度从宗教神学转移 到国家和社会事业上来,这是一个 很大的进步。这种视角的转换在近 代有助于教育与教会的分离;在当 代有助于动员国家和社会资源来发 展教育事业; (2)不足之处:忽视了个体的特殊性, 否认了个体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 积极能动作用,完全将受教育者当 成是等待被加工的“原料”,违背 了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范畴之间也是既 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联系。 (1)区别:教育方针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国家 对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总规划,说明教育工 作的社会性质、根本方向乃至教育工作的领 导权等内容。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往往 也包括了教育目的的内容,但却不仅仅是教 育目的。比起教育目的的范畴来说,教育方 针具有更大的强制性、政策性和实践针对性。 (2)联系:可以近似地将教育方针看成是教育 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 一般也是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和表述的。
(二)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1957年)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 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 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 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三)党的教育工作方针(1958)
第五、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 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
第六、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 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次我带高三毕业班,都无奈地对学生们说: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受学校的委托、家长的鼓 励、社会的要求,根据目前大学招生的标准来加 工你们,或者说得可恶一点,就是来摧残你们, 希望通过一年炼狱般的日子,我们能有一个预期 的结果。”每一次我都带着非常沉重的心情说这 番话,什么时候可以不说啊!时常想我们是为祖 国培养建设国家的接班人,还是仅仅为学校培养 大学生,社会需要这样的学生吗?
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
的要求,命令颁布施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总 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
自身的性质任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 具体要求。 ▲三者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区别:教育方针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国家对各
级各类教育工作的总规划,说明教育工作的社会 性质、根本方向乃至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等内容。 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往往也包括了教育目的 的内容,但却不仅仅是教育目的。比起教育目的 的范畴来说,教育方针具有更大的强制性、政策 性和实践针对性。
联系:可以近似地将教育方针看成是教育目的
的政策性表达。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也是 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和表述的。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 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 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 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 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 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 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
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 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种代表性观点: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3.结构
(1)对所要造就的人的身心素质的规定 (2)对所要造就的人的社会价值的规定
4.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 (2)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状况 (3)人自身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现行课程目标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三维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或课堂教学完成后,期望受教育者 所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 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
层级 一级
名称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制定者 政府国家
内容
明确人才培养的质 量规格、实现途径 和原则(抽象化)
二级 培 养 目 标
二、教育目的观
1.个人本位观: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 育要重视人的价值、天性与个性充分发展。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 2.社会本位观:社会本位观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 价值,教育应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人。 代表人物: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 干、孔德
3.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对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的调和
其次,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 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 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 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
教育目的: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 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制定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 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国家层面) 培养目标:一方面反映一定社会发展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一方面也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的级别及类型的制约。 (学校层面) 课程目标:是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体现,是培养目标在 特定课程门类或科目中的具体化、操作化表述。
可悲的是在案发前,学校的老师与同学都没有 发觉异常情况。
一位高中教师的心声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时时觉得自己的双手 沾满的竟然是血、青春的热血。我的双手在捧出一 个个大学生的同时扼杀了多少艺术家、文学家、优 秀的技师和匠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而不是制作零件毛坯。而凡是生命就一定具有“不 可重复”和“不能替代”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所以 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培养出一模一样的学生,更 加不应该努力去培养出一模一样的社会零件。可是 现在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的老师在做什么呢?
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这个教育 方针中明确地提出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 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正确地解读 了全面发展的内涵。 198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规定我国的教 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 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和又红又专的人才,坚持脑力劳动和体 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 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所有的这些人才,都 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 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
此,这对娈生姐妹也很痛苦,因为她们也很努力。姐 妹俩所在学校的老师也没有觉察她俩的心理变化。特 别令她俩感到伤心的是,父母平日很少与她们谈心, 在重点高中没有考上时,母亲对她们进行了辱骂,爸 爸让她们下跪反省。她们感到没有自由,度日如年。 在没有人开导与安慰的前提下,盛怒之下,她们用毒 鼠药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教育目的
[案例一]少儿磨刀为哪般?
据某报报道,1998年秋,年仅13岁的小N, 以620多分的优秀成绩,考进了武汉市的一所重 点大学,顿时,小N成了一个小名人。小N的成 名,并不是因为他年龄小就考上了名牌大学,而 是他的成才之路十分引人关注。1993年,由于家 境贫寒,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小N,被他的父亲老 N从学校带回家来,开始在家中单独辅导小N。 当时,老N发誓要通过这种现代私塾的教育方式 把小N送上大学。四年半之后,老N的誓言终于 实现了,小N被一所全国重点大学交通学院录取。
教育方针(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 ↓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
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
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对把受
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它是统治阶级 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格的要 求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它一方面指明 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社会功能;另一方面规 定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
这个少年高考天才的事例引起了人们的许多 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培养内 心充满仇恨的高考天才,还是要培养心智健全、 充满爱心的人,说到底,这个问题要涉及对教 育目的的思考。
案例(二)毒 杀 双 亲
据《南方周末》2001年8月30日第6版报道, 2001年7月15日,在贵州省安顺市东关中学就读 的孪生姐妹小灵和小可为了摆脱学习的压力,亲 手毒杀了自己的双亲,更为遗憾的是她们还没有 意识感到自己的严重罪过和违法行为。小灵和小 可的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旁 人眼里,这是一个富裕、和睦、幸福的家庭。为 了让孩子考上重点高中,父母平时不让她们看电 视,不允许随便上街,也不允许带同学和朋友到 家里玩,双休日还要每天补习6小时功课。可她 俩的成绩就是上不去,在班上处于中等水平。为
二、教育目的观
1.个人本位观; 2.社会本位观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一、教育目的概述
1.含义 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结果的设想,是对
教育所要造就的个体质量规格做出的设想和规定。 2.层次 (1)依据教育目的实现过程: 理想目的——正式目的——教师所领悟的目的 ——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目的——转化为学生 自己的目的; (2)依据教育目的抽象—具体程度: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有记者采访了老N,让他谈谈现代私塾的
独特教育方式。老N告诉记者,他让小N主攻高 考必考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5门课 程,把12年的课程浓缩在4年内完成。每天, 他让儿子大段大段地背课文,不厌其烦地做课 后练习题,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小N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教育经历被媒体披
露之后,在小N就读的学校和和学校所在地武 汉,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少望子成龙的家长 都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老N带,有的家长表示, 老N如果愿意到武汉来举办现代私塾,他愿意 把自己价值20万元的私房免费提供给老N使用, 还有的私立学校校长愿意以年薪50万元的高价 聘请老N。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自由、 充分、主动的发展 (2)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极度发展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变革相
适应,我国在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的。 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中提到:“我们的 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 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它概括性地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新人的主张。 1978年《宪法》对我国的教育方针做了具体的规 定:“我国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 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 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
无独有偶,这类案件在其他省市也屡有发生。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00年1月17日, 浙江省金华一位姓徐的高中生因无法忍受母亲对 他学习成绩高分的要求,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
据新华社兰州2002年6月6日电,甘肃省景泰 县一名16岁的中学生“尖子生”因不堪忍受学习 的压力,杀死了亲生的母亲。这三个案例中的共 性就是,父母长期对孩子学习成绩过于苛刻,管 教过于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而这三个案例 中的学生性格内向,交往狭窄,学习方式封闭, 独立性差。
义务教育 课程目标
语文 课程目标
1-2年级阅读课 程目标
学科专家
三级 教学目标
(本单元/章或 节课或本次活动)
教师
从“抽象”逐步 过渡到“具体”
具体化
实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