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2024年《完整的成长》读后感4篇
2024年《完整的成长》读后感4篇《完整的成长》读后感1(约1339字)大家晚上好!我是中三班丁西安的爸爸丁伯涛,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完整的成长》第四章儿童是自己感觉的主人第六节:对感觉的新认识。
通常我们认为人的感觉就来自于人的五种感觉器官,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才知道人在五种感官之外的感觉,源于基本生命存在的感觉,称之为“生命感觉”。
一位5岁的小男孩A在排队盛饭时和另一位5岁的小男孩发生了争执,一位3岁的小女孩走过来指着其中一位说:“是你的错。
”小男孩A说:“你没看到事情的经过,怎么判断是我错了呢?”小女孩说:“我是没有看到事情的全部过程,但我有感觉啊!”小男孩说:“我先站着排队,看见饭还没有端来,我就出去玩了一小会儿,结果他站了我的位置,我让他走,他不走,是谁的错。
”小女孩肯定的说:“就是你的错。
”小男孩说:“为什么?”小女孩说:“不知道,反正就是你错了。
”小男孩说:“那好吧,我们找老师去。
”整个过程让人很惊讶,小女孩无法通过自己的思维分析、思考、组织、整理表达出来,但凭她的感觉:他错了。
如果我们也来分析一下的话,应该是这样的:离开原有的位置,到另外一个地方玩一小会儿,还占有之前的位置,这是否合理?你不能同时待在两个空间里。
你也不能身体离开了,但意识还占着排队的位置。
小女孩这个明确的判断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她内心的感觉,是基本生命存在的感觉。
这种心灵的感觉,正常的儿童,当没有受到理性的打扰时,他们的心灵会非常的敏锐,他们能够感知到现象背后的真实。
书中有一个故事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常见的,一天,学校安排训练,李老师看见8岁的毛毛拿着一瓶红茶走了进来,问道:“你能帮我去买一瓶茉莉蜜茶吗?”毛毛欣然答应,又问其他两位老师要什么,贺老师和王老师肯定的说要茉莉花茶,当毛毛转身要走的时候,李老师急忙说到:“算了,我也要茉莉花吧。
”毛毛回身说到:“你太没个性了,别人要什么,你就要什么。
”李老师无语了。
毛毛走了两步又回头说:“你不能因为他们职位高,就服从他们吧。
完整的成长第一章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第一章读后感
《成长》这部作品,深深地触动了我。
它以空军家庭中两代军人的坚守与执著,以及新时代下军人婚姻所具有的深刻矛盾为主线,展现了生命中珍贵的情感和坚韧的精神。
作品中的主人公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他们选择勇敢前行,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感震撼,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成长》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而生命的珍贵无法用任何语言来形容。
生命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它牵系着太多灵魂和血肉,包含着太多太多的爱。
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用心去呵护它,让它在绚丽中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其次,《成长》让我感受到了情感的伟大。
在主人公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对家庭、对爱情、对友情的坚守和执着。
他们面对困难时,相互扶持、共同进退,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情感力量。
这种力量让我明白了,情感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撑,它能够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最后,《成长》让我认识到了坚韧精神的可贵。
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主人公们选择了勇敢前行,他们用坚韧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去克服难关。
这种坚韧精神
让我明白了,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让我们走向成功。
总的来说,《成长》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珍视身边的情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我相信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地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情感的人。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随笔作文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随笔作文《完整的成长》告诉我们,迷惑于现在,不如在童年寻找答案。
以下是“完整的成长读后感”,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篇一:《完整的成长》读后感】昨天晚上,我终于读完了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
这次这本呢书读得这么慢,跟开学了、工作比较忙、晚上不愿动有关系,但我觉得更多的是这本书实在让我没有多大的动力去读。
当然我这样讲,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值得一看。
这是一本有点像散文的书,当你认可了蒙氏教育理念,就会觉得这是一本闲来无事读来消遣的书。
书中对于蒙氏的理念讲得很模糊,很理想化,甚至是有点夸张。
至少对于我现在的理解程度,我认为有点夸张。
不过我也想再多说一句:或许再过一段时间,我也会不觉得有多么夸张。
因为曾经我也以为蒙氏的理论很夸张,直到我看到那一段日本的蒙氏幼儿园的录像。
有点扯远了。
即便我无法理解这种散文式的理论,但我仍然认为这本书值得一看。
这是因为,这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儿童行为的例子,关键是还与理论讲解相结合。
更加清晰明了。
这是我随意截取的关于一个孩子的两个例子。
一个是他八岁时,因为逻辑让老师抓狂的对话过程。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会觉得他的人生乐趣在哪里呢?可是看完他在四岁时的那个例子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孩子是他父亲教育的正常结果。
这本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这样的例子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来对自己的孩子犯过这样的错误。
或许对于目前的我而言,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吧。
【篇二:读《完整的成长》读后感】儿童的成长应该是完整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成长却是不完整的,如何使幼儿做到完整的成长,这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
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使一个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完整的发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思考。
情绪在儿童完整发展中是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理解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我们要接纳孩子,就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难免会有害怕的情绪,最直接的反应便是哭,孩子为什么哭呢?是因为这时的她心里有种强烈的不安感这种不安是他感到很难过,这时候老师应该了解幼儿心理的情绪,才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完整的成长》第十、十一章读后感1500字
《完整的成长》第十、十一章读后感1500字导读:读书笔记《完整的成长》第十、十一章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完整的成长》第十、十一章读后感1500字:今天由我跟大家分享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第十章“完整的人”,第十一章“再谈感觉”两部分内容。
在读《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的时候,“完整”两个字首先触动了我的心弦,何为“完整”?在书的封面,有这样一段话:儿童在爱与自由、规则与平等的外在环境中经历完整的成长,构建内在自我,成长为完整的人。
这段话里蕴含着两个完整,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长。
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完美,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
人的完整需要一个人完整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儿童成长的前六年,需要大量的时间唤醒和启动自己的身体和内在,需要大量的时间接触、探索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
探索是一种动态。
整个过程不是分离的,是交融在一起的。
但是在成人的世界里,由于我们不关注儿童内在的世界,我们就很容易把儿童分离到外在的世界中了。
儿童不需要被大量的玩具和外界的事物过分刺激,也不需要成人一刻不停地在儿童周围干扰。
这些都会把孩子的注意力完全拉到外面。
这样就占一个儿童内在统合的时间和空间。
书中写到“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
父母教师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探究,人就没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识。
”如果不让儿童感知与经验,那就意味着让儿童失去自己的人生。
记得大宝小时候,我还不曾接触幼儿教育,总认为“严是爱,宽是害”。
很多时候,因为知道让孩子去探索的后果(或危险或家里一团糟)就不断的阻止孩子去探索。
婆婆总是会说:“娃还小,她想干啥你就让她干啥嘛!”那时候,我心里还嘀咕:啥都依着娃儿的性子来,还不把娃儿给惯坏了呀!为了照顾老人的情绪,我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完整的成长第一二章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第一二章读后感
成长第一章读后感:
这一章节深刻地描述了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概括地表达了成长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思维方式。
作者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成长的曲折和苦涩。
读完这一章,我深深地明白了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承受痛苦和付出努力,但也值得我们去追求。
成长第二章读后感:
这一章节主要探讨了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对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真实地认识自己,才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局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自我提升。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们无法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成长,需要与他人互相合作、交流和学习。
这一章内容让我深思,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思考如何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以更好地推动自己的成长。
总的来说,这两章内容让我深入思考了成长的过程,以及成长所需付出的努力和经历。
它们提醒我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以及提醒我重视自我认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读完这两章之后,我对成长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意识到成长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学习。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完整的成长》读后感1以前看《爱和自由》(也是孙瑞雪的书),就很受震撼和启发。
从那本书中了解了精神胚胎的存在,并非小树不修剪枝桠就会长歪,而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就是决定你的精神会长成什么样的种子,只要有足够的阳光雨露——爱、和足够的成长空间——自由,精神胚胎就会长成她本来的样子,最美好的样子。
如果有外力的强加,反而是“病梅馆记”——压抑扭曲了人的本性。
《完整的成长》和上一本书是一脉相承的理念,但是这本书揭示了生命成长的规律,解释了儿童展现给我们的各种表象之下的本质。
完整指的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
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我们只有认识到成长的真正内涵,尊重生命的成长规律,才可以给儿童提供完整的成长环境。
这本书是讲述的成长规律的书,对我来说也是一本成人认识自己幼年成长过程中障碍的书。
以下是我的一些整理和摘抄:身体的自由:人在小时候需要有使用自己身体的自由,在一次次的锻炼中,儿童掌握对身体的使用,这个过程是生命力的释放,对儿童自由行动的禁锢就是对ta生命力的禁锢,是精神胚胎的第一次枷锁。
情绪的自由:情绪是生命通往世界的桥梁,婴儿依靠情绪的桥梁走向外在的世界,也依靠情绪的桥梁走向深处的世界。
所有人包括婴儿都在扩展自己的'心理世界中学习和成长,而扩展时内在就会失衡,失衡就会恐惧,这种恐惧的释放也就是帮助我们寻找内在平衡的过程。
可以说,情绪的功能就在于帮助我们自己修复、自我调节与自我平衡。
我们要把孩子内心发生的情绪告诉孩子,就像要把他的鼻子眼睛嘴巴告诉他一样。
我们需要肯定孩子的情绪,是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与自己的情绪为伴,帮助他发展出丰富而微妙的情感。
哭可以释放情绪,调节内在。
儿童内在的情绪运转是一个天然的过程。
情绪像河流一样在生命中流过,流过……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儿童不会躲避、不会评判,但儿童会观察、感知、熟悉、了解、升华……儿童在正常的情绪成长中,逐渐趋于内在的平静祥和。
成长好书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
成长好书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成长好书读后感心得体会10篇成长好书读后感心得体会【通用10篇】如何写好成长好书读后感心得体会?看看吧。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1000字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1000字伴随情绪,儿童进入生命深处——《完整的成长》读后感1000字:大家晚上好!我是中二班卢泠沛的之中妈妈朱稳,很荣幸今晚能和大家交流学习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一书第三章第六节《伴随情绪,儿童进入生命深处》。
恐慌情绪是儿童完整成长儿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恐慌情绪伴随生活的每时每刻。
儿童的情绪运转运作是一个天然的过程,不同于成人。
儿童的情绪更纯粹、更专注,伤心了哇哇大哭,高兴了就心不在焉,没有一丝的故意的成分。
通过在生活中一次次侦测、感知、熟悉、了解、升华自己的情绪,儿童慢慢成长,逐渐趋于稳定内在的平静祥和,最终能够非常好的心态表达他的情绪,非常好的把他的人性和精神透过信念情绪彰显出来,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则。
在儿童极度成长的过程中,儿童必须是他情绪的主人,父母要尽可能的为他提供自由的环境,让孩子能够发现自己内在的旨趣世界。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体来中,感知孩子的情绪并给他提供自由的环境非常。
记得去年因为家里小宝宝出生,我有时分身无暇,会忽略的女儿的市场情绪。
一天晚上,我睡觉正在给弟弟喂奶打发弟弟睡觉,女儿非常想要听小说,缠着我用乞求的小语气对我说:“妈妈,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吧,你好久都没有给我讲故事听歌啦,我想听《小鸡卡梅拉》里的那个《我的北极大冒险》。
”并且小手上举着那一本书。
我只能给她解释:“姐姐乖,我这会哄弟弟,等他睡着了,我搂着你给你所讲好不好?这样你再来自己看下画册,我保证一会就给你讲!”女儿撅着小嘴,一脸的不情愿,但还是答应到“好吧!”然后拿着画本趴在沙发上翻起来画册。
过了一会,她拿着画册到我跟前,把画册递给我“妈妈,我看完了,快给我讲!”我偷偷地把小弟弟放下来,可是小弟弟迷迷糊糊揪着我衣服急著不放手,我只能说“你看小弟弟没睡着,咋办,你在等一下好不好?”谁知道我刚点点头说完女儿就开始大叫“我就要听故事,我现在就要听!”她吵醒这么一叫小宝宝被吵醒也开始大哭,我也跟着很烦躁“你看你把他吵醒,现在好了,故事不要听了”。
《完整的成长》第六章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第六章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第六章读后感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为了生活而工作。
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每天早晨我坐地铁去上班时会遇到许多和我年龄相仿的同伴们。
大家互相问候道别之后便各奔东西。
然而当我回过头看见那些熟悉的面孔消失在茫茫车海中时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虽然我知道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大部分人只能够靠工资养活自己,根本无法负担起买房、结婚等沉重的责任。
可即使如此也还是希望能够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
很久以前我就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了。
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直至今日仍未能如愿。
尽管如此,我依旧坚信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
我曾经幻想着某一天能够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再摆放几盆绿色植物,让它们陪伴我度过漫长岁月。
然而随着年纪渐增,父母逐步老化,我越发渴求独立与安定。
正巧最近我开始学习写作,从而萌生出创业的念头。
或许将来真的能够凭借文字赚取足够的钱财购置一处温馨舒适的房产呢?
接着他又说:“其实有没有房子都不重要,关键是你必须具备良好的品格才行啊!”听罢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确实,一个人倘若连基础的素质修养都达不到,又怎么奢谈理想抱负呢?我认识的一位朋友曾经告诉我:“人类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水平的竞争。
- 1 -。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很高兴能在这里给大家做读书分享。
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是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中的第五章第六节:关系中,儿童心理的成长。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这也就意味着人跟人会生活在一起,就会产生关系,然后走进他人的世界。
用孙瑞雪老师的话来说,人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就如同进入一个房间,或者一个世界。
明白了,清楚了,再走出来,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发现到认知的过程。
任何个人,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是老人还是幼童,和他人交往,就一定会遇到一个问题,这也是核心问题,即力量和权力。
而力量和权力就会引出平等和权威。
平等的关系是尊重和接纳别人;权威的`关系,一定是控制、支配和服从的关系。
儿童进入社会,即形成和他人的关系。
有的形成平等、友好,有的形成权威,附属,还有的不断争得一种权威的前提和铺垫,就是优胜。
比如有的孩子跟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总是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小朋友的认可,如果有人说他做的不好,就会很不开心或者发脾气。
而有的孩子在跟他人相处的时候,总是很霸道,总是想控制别人。
我们小区里有个男孩子跟我女儿同龄,五岁多,脾气很暴躁,而且总是想让其他的小朋友听他的。
比如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他首先声明自己要当老师,原因是他可以指挥他的“学生”,要让别人对他言听计从。
再如骑自行车的时候,他必须走在最前面,让别的小朋友依次排序走在他的后面,或许这种“孩子王”的角色让他有一种满足感。
但是其他的孩子也有说“不”的时候,这时他就很不开心,甚至大发雷霆,最后与小朋友们不欢而散,时间长了,就没有人愿意跟他玩。
如果你问那些孩子为什么不跟他玩,答案都出奇的一致:因为他总是让别人听他的。
孩子们很快就有了一种心理认知。
长期下去,那个孩子就没有了朋友,变得很孤单,因为他陷入了控制的泥潭。
作为家长,如果自己的孩子习惯控制别人,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应该反躬自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行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完整的成长第七章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第七章读后感
这一章一开头就像一把钩子,把我给紧紧勾住了。
它讲的那些事儿啊,让我觉得特别真实,就好像是我身边发生的一样。
比如说里面提到的关于面对困难时候的那种挣扎,我就特别有感触。
我感觉自己在生活里也老是碰到那些个拦路虎,就像打游戏的时候遇到超级难打的大boss一样。
书里的主人公呢,他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和转变,就像是给我指了条明路。
我就想啊,“哟呵,原来还能这么想,这么做呢!”
然后呢,这章里描写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特别有意思。
那种微妙的情感变化,就像是在品尝一杯有着丰富层次的咖啡。
有时候是苦涩的矛盾,有时候又有着甜蜜的理解和支持。
我读到那些地方的时候,就忍不住在心里默默点头,想着这人与人之间的事儿可真是复杂又有趣。
就像我和我那些朋友,有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别扭,可过不了多久又嘻嘻哈哈地好得像一个人似的。
还有啊,这章里面有一些对成长环境的描写。
那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成长真的是和周围的环境分不开的。
就好比一棵小树苗,土壤肥沃不肥沃,阳光充足不充足,那可太影响它长大了。
我就想到自己,在家庭里爸妈的教育方式,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营造的氛围,这些都在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我呢。
总的来说,这第七章就像是一块拼图,把我对成长的理解又补充完整了一块。
它让我更加明白,成长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而是充满了弯弯绕绕的小路,有时候还会走进死胡同,但是只要有勇气去探索,去思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那就一定能继续向着前方迈进。
我读完这一章啊,就像是给自己的成长小行囊里又装进了一些有用的东西,感觉自己能更有底气地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啦。
读《完整的成长》读后感2000字_1
文中,一个孩子从最初对事件的认知—宣泄(通过情绪流淌不快和痛苦)—转化和全然接受,它经历了一次完整的心理活动,完成了一次自我的确定、升华和创造。这个过程,更多的需要孩子自己去完成,作为父母的我们,只要在一旁爱着、倾听着就好,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保护他们完整的成长过程。孩子正是通过这一次次完整的成长历程实现一次次自我创造,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驱使自己的躯体和行为。
读《完整的成长》读后感2000字:
按照“良知养正”家长学堂的学习安排,近期认真学习领悟了《完整的成长》第七章第三节《走出精神,创造自我》相关内容,现将学习感想作简单交流。
从一般意义上讲,一个完整健康的人,需要同时具备丰富的精神和康健的体格,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能称之为完整。今天重点讨论精神层面,它不仅能为我们带来丰富的人生体验,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还可以弥补身体上缺陷,就如孙瑞雪老师在文中讲到的“只有到达精神,才能创造出自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不再被基础的、物质的东西所限的人。”只有内在的自由才能真正让我们摆脱各种内外的捆绑,进而创造自我、发现自我、活出自我。
完整的成长第八章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第八章读后感
这一章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关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描述。
感觉作者像是把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怪兽”拎到我面前,然后告诉我他是怎么把这些“小怪兽”打败的,或者是怎么和它们和平共处的。
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生活里的那些麻烦事儿就像一个个调皮捣蛋的小鬼,有时候把你气得跳脚,有时候又让你哭笑不得。
看到作者在面对各种困境的时候,那种不断摸索、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就好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
我就想啊,人家能行,我为啥不行呢?
而且这一章里还提到了很多关于人际交往中的成长。
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我从作者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在与人相处时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点小误会就和朋友闹别扭,或者在一群人里不知道怎么表现自己,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作者讲述的那些人际交往中的磕磕碰碰,以及如何慢慢学会理解他人、包容差异,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我意识到在和人交往的时候,就像跳舞一样,要找到彼此之间的节奏,不能总是自顾自地乱蹦跶。
我觉得这一章特别好的一点是,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
就像我们坐在街边的小凳子上,喝着汽水,然后他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当成小零食一样分享给我。
这种感觉特别亲切,也让我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些成长的道理。
它不是在告诉我必须要怎么做才能成长,而是通过他自己的故事,让我自己去思考、去领悟。
读完这一章,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跟着作者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溜达了一圈,然后还顺便捡了不少宝贝,这些宝贝就是那些能让我在自己成长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的经验和智慧。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感悟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感悟孩子叛逆厌学是因为本身静不下心学习,家长们要陪同他们一起成长。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感悟篇1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视野全面客观,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盖全之说,正适合当下有心于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阅读。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阐述了教育其实并不高深,寻常处,见真谛。
书中,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
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
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李镇西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
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爱。
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心。
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
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范文五篇
【导语】《完整的成长》告诉我们,迷惑于现在,不如在童年寻找答案。
下⾯是⽆忧考⼩编分享的完整的成长读后感范⽂五篇,⼀起来看⼀下吧。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读后感频道!【篇⼀】完整的成长读后感范⽂ 时间的河也许不汹涌却⾜够绵长,⼈⽣在这份永恒中仓促彷徨,有的怯懦,有的逃避,有的暴躁,有的苛责,也有的勇敢成就了英雄,执着超越了⾃⼰,⼤爱感动了⼈⼼。
找不到差异的原因,不理解已是成年的他⼈或⾃⼰不该有的情绪、⼼理、价值观…… ⼉童⾃⼰创造⾃⼰。
⽗母给予孩⼦⽣命,但他的成长从⾝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理、认知,再由精神升华却是在内在⾃⼰创造完成的,从⽽成就了⼀个独⼀⽆⼆的他。
这个过程伟⼤⽽隐秘,常被外在不经意的⼲扰,割裂,甚⾄强制改变,从⽽成长停滞,某种情绪、认知被割裂在彼岸。
孩⼦被误解(也可能因恐惧、失落……)⽽哭泣,家长没有引领他认识这种情绪,使他在莫名的惶恐中多了⼀分焦躁,以哭泣宣泄⽽出,这是正常的⼉童的反应。
短时间的忍耐,这种哭泣没有停⽌的迹象,终于忍⽆可忍,⼀番训⽌,连疏通情绪的门也被关闭,世界⾥停留了⼀分焦躁,更没有今后⾯对这种情绪时的理解和解决办法,⼀种隐性的成长停滞了……即使多年以后。
这只是⼀个⼩⼩的诠释,情绪、⼼理、感觉、认知、精神……多少的成长都是相似的过程,有的得到了及时的认识、宣泄,正确的梳理、解决,使⼉童成长后,再经历时已因为有过完整的体验⽽顺利解决。
⽽没有体验过的,就会指责别⼈。
所以,⼼理医⽣在治疗时,多是引领患者回顾成长,找到断裂的点,从⽽连结疏通,这⼀切本可以在童年解决。
想营造⼉童完整的成长,家长、⽼师要给予的就是陪伴和引领,给他爱和⾃由,让他的内在安全从容地完成这段伟⼤的⼈⽣历程。
从⽽,我们也就不会再为成⼈后形形⾊⾊的⼈的差异⽽困惑了吧。
【篇⼆】完整的成长读后感范⽂ 昨天晚上,我终于读完了孙瑞雪⽼师的《完整的成长》。
这次这本呢书读得这么慢,跟开学了、⼯作⽐较忙、晚上不愿动有关系,但我觉得更多的是这本书实在让我没有多⼤的动⼒去读。
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读后感1. 我读完 《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这本书后,就一直在想,咱这成长不就像搭积木吗?一块一块往上垒,缺了哪块都不行。
我跟小伙伴们在院子里搭积木的时候,小明说:“我要搭个大城堡,可这块积木怎么也放不稳。
”我就说:“那咱得找找原因呀,就像书里说的,成长中遇到困难得自己琢磨。
”这搭积木的过程,不就是我们在自我创造吗?每一次尝试都是我们在成长路上的探索。
2. 书里讲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就像我家那盆花,我天天盼着它开花,可它就是不紧不慢的。
我着急地跟妈妈说:“这花怎么还不开呀?”妈妈笑着说:“它有它自己的时间呢,就像你长大,也急不得。
”我这才明白,原来生命的成长都有它的规律,我们得尊重它,不能硬来,不然就像拔苗助长里的农夫,最后啥都得不到。
3. 当我看到书里说孩子的自我创造需要自由空间时,我就想起那次画画比赛。
老师让我们随便画,我旁边的小红却一直在纠结:“我这样画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对她说:“别管老师啦,这是你自己的画,就像小鸟在天空飞,它想怎么飞就怎么飞,咱们画画也得有自己的想法呀。
”在成长中,没有自由,哪来的自我创造呢?4. 书中提到儿童在成长时会不断探索世界,这让我想到我和弟弟去公园玩。
弟弟对路边的小虫子特别好奇,他蹲在那看了好久,还不停地问我:“哥哥,这虫子叫什么呀?它住在哪呢?”我跟他一起研究,我就想,这就是弟弟在自我创造呀,他在探索未知的世界,就像探险家在寻找宝藏,每一个新发现都是他成长的宝藏。
5. 我觉得成长就像一场旅行,书里也有类似的意思。
上次我们全家去旅行,爸爸开车走错了路。
我抱怨说:“哎呀,怎么走错了。
”爸爸却说:“没关系,这路上的风景也不错呀,说不定能有新的发现呢。
”这就像我们的成长,有时候会走弯路,但弯路说不定也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这也是生命自我创造的一部分吧。
6.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在成长中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就像我跳绳,老是跳不好,我很沮丧地跟好朋友说:“我怎么这么笨,连跳绳都跳不好。
完整的成长章节读后感
完整的成长章节读后感成长是一种必然,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也会收获成长和收获。
《成长章节》这本书,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成长的意义和力量。
在书中,主人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人。
他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不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他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承担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成长的重要性。
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心智的成熟和人格的完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不断地成长。
同时,成长也需要坚持和努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书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从不气馁,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他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气馁,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成长的意义。
成长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不断地成长。
同时,成长也需要坚持和努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阅读《成长章节》,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成长的意义和力量。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同时,成长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一)
假期再次捧起孙瑞雪的《完整的成长》这本书,细细品读,收获很大,对如何为儿童创设一个完整成长的空间有了更深的思考。
本书讲述儿童如何在成人创造的外在的世界中创造“自我” ,让儿童成为自己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和精神的主人,如何在关爱儿童的同时看到儿童自我成长的力量,将其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
她提倡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全是完整的人与完整的成长的真正内涵。
本书最后还介绍了儿童发展的不同理论,以帮助读着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过程。
书中写道“身体是属于儿童自己的,他需要自由地支配他。
父母教师要做的,就是巡逻在儿童活动的边界上,在鼓励和分享中保护儿童,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如果被允许之后才可以探究,人就没有了自主和自由的意识。
”而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更多地替代孩子,活动或玩的时候,总是告诉他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小心这个、小心那个……”不但孩子的身体不能自由支配,而且孩子的思维也被替代,孩子们失去了创造自己的机会。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三年级男孩儿的最爱——长尾夹。
长尾夹不就是数学老师要求学生夹卷子的小夹子吗?有什么好玩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创造,他们会把几个夹子组合在一起,变
成另类的陀螺,他们在桌子上、地上不断尝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他们会自发地组织几个人进行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形成了他们独有的规则;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沟通,学会了相处。
这就是自由支配的魅力。
我们知道7岁至12岁儿童开始对有意识地协调自己的动作有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喜欢跳绳、滚圈、骑马、蹦蹦跳,这些都是有规则的身体活动和游戏。
几乎每一样游戏中他们都会使用意识。
此时儿童认知的发展使得孩子可以通过认知来确认自己的身体,设计活动来自主游戏、自主运用身体。
就那孩子们喜欢的躲避球来说,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边玩边形成规则,比如:怎样分帮、怎样确定发球权、在同时得到球的时候到底由谁来打、犯规了怎么办、比赛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这些都是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完善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断成长。
凡是可以考验自由运动身体的地方,愉悦和自由的儿童都会不厌其烦地攀爬行走,极尽全力张扬着自己,张扬着终于可以完成使用身体每一部分的喜悦。
对他们来说,身体自由了,他们创造了一个自己的身体。
如果不让儿童感知与经验,那就意味着让儿童失去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的机会,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展示,尽情创造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出生开始,就是自己身体的主人,自己情绪的主人,自己感觉的主人,自己心理的主人,自己认知的主人,自己精神的主人,才能真正完整的成长。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二)
读了《完整的成长》,“完整”两个字首先触动了我的心弦,在书的背面,对“完整”做了件的解释。
何为“完整”这里的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完美,完整是表明一个人是丰满的、立体的、多个层面的人。
人的完整需要一个人完整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即是儿童自我创造的过程。
儿童的成长应该是完整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成长却是不完整的,如何使幼儿做到完整的成长,这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那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
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例子来告诉我们如何使一个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完整的发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和思考。
一、儿童自己创造自己
人的成长都将从身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心理认知,然后有精神升华。
这些奇妙的内在部分,将协助儿童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
儿童总是绕过或躲过成人有意无意设置的障碍,一步步创造自己一步步完整自己,这是儿童成长的开始,也贯穿幼儿发展的始终。
因此,在幼儿自己创造自己的同时,我们成人要给于儿童充分的自由,让儿童自己找到创造自己的方法。
二、儿童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儿童要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之前必须唤醒自己的身体,而唤醒自己身体的前提便是对儿童的“爱和自由”。
爱可以把各种场所变成儿童的家,在儿童自己家中,大多数孩子
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身体,他依靠身体来探索外界以此
上升到头脑,这是发展他未来一切发展的开始。
因此,身体的自由对于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反复的活动四肢,让身体自由这是儿童的第一个自由,这一阶段四肢的活动就是快乐就是成长就是一切。
三、隐藏在儿童身体内的生命力
儿童体内天生就隐藏着生命力,我们不被儿童发现,是因为我们缺少生命力。
然而,我们想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让儿童发现自己,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挥我们体内的生命力”来吸引孩子的眼球。
幼儿天生对“生命力”有着敏感的嗅觉。
孩子的生命力指引着孩子身体的自由,如果身体被他人支配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更加都懂尊重孩子的身体自由,使其生命力延续下去。
四、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情绪在儿童完整发展中是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要理解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情绪;我们要接纳孩子,就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难免会有害怕的情绪,最直接的反应便是哭,孩子为什么哭呢?是因为这时的她心里有种强烈的不安感这种不安是他感到很难过,这时候老师应该了解幼儿心理的情绪,才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允许孩子哭,然后告诉孩子:“宝贝,你很安全,老师时刻陪着你,保护你!”这
时候,孩子可能还会哭,但是,他的心会慢慢的趋于平静。
哭是痛苦和伤心的表现,这里的哭不是伤害,而是情绪的流淌,这时候的安慰就是倾听,倾听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哭声。
倾听就是允许孩子把情绪流淌出来就是接纳,就是理解。
儿童除了哭得情绪还会经常出现愤怒的情绪,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拿着一个红薯,艰难而笨拙的剥着皮,父亲毫无察觉的想:“按孩子这样的速度,恐怕半天也吃不到。
”于是,爸爸一把夺过了红薯:“爸爸帮你剥。
”孩子怔住了,愤怒的大声哭了起来,父亲慈爱的说:“别哭别哭,真是太心急了!”父亲以为是孩子急于想吃到红薯便急切的把剥完的一半放在了孩子手里,可是,孩子却将红薯愤怒的扔到了地上。
这一仍也激起了父亲的愤怒。
这个矛盾的产生是因为父亲不知道孩子的兴趣在于剥红薯皮,在于手的使用在于必须由自己剥自己吃的秩序,儿童成长的需要没被满足才使他愤怒。
由于成人无法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来对待儿童,所以就这样和孩子失之交臂,更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心理的感觉及情绪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用心了解生命,尊重生命,才能从本质上改善教育。
带着对生命的思考,对幼儿的尊重,我还要将这本书细细的品味,我相信,每读一次就会有一次的收获。
我将这一份收获珍藏在心里,用实践来实现幼儿完整的成长。
完整的成长读后感(三)
“完整”的成长,我们完整吗?似乎还在发展,完善中。
像书中最后一段所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
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
”更多文章上太原幼儿园哈福屋国际蒙特梭利幼儿园网站了解。
看到这时就会想起身边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我朋友曾说过他姐姐的孩子,在小时候常被寄养于奶奶、爷爷家,而爸爸、妈妈为了生计忙于工作,到六岁时发现孩子有些自闭,不愿与人交流、沟通,同时与爸爸、妈妈的关系也是淡淡地。
我身边的小孩儿,小时候不管吃什么都是切得碎碎地,或是打成汁喝,到现在四岁了咬一些青菜都很费劲。
抛开小孩不讲,看看成人又如何呢?
闲娱时间朋友们出去玩、吃饭,在饭桌上有位朋友尽然说:“我不会用筷子。
”天哪!不是吧,你都25岁啦。
原来是小的时候奶奶常追随于喂饭,自己吃饭的时候很少,那使用勺子、筷子的机会更少。
想想他们的童年是怎么过的呢?
再回头看看《完整的成长》发现,证实,童年是人生基础的奠定,人的童年不是跟随在父母及朋友、老师的指定、,而是跟随于自己的内心,遵循于内在自然发展规律。
像上面示例中的人,他在创造自己的时候,谁阻碍了他---成人;他在认识、感知自己身体时,谁控制了他---成人;他在体会情绪、情感时,谁抑制了他---成人;他在感觉时,谁又阻止了他---成人······难
以想象,他的主人是谁?
相反,从《完整的成长》中我们获得:孩子的童年过得好与不好,影响着他成长后的人生、心理、身体。
请记得,今后成人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而孩子也要在成人的角度,看到成人的问题。
请记得,滋养孩子的心、身、灵。
请记得,让孩子去自我创造。
请记得,让孩子去探索、发现、感觉、感知再感觉。
请记得,耐心等待孩子,多给他些机会。
请记得,尊重孩子,真爱孩子。
请记得,给他爱和自由的环境。
给予这些时,他至少是朝完整靠近,不近乎完善只需完整。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