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教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哲学与教育》课件

《哲学与教育》课件

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阿尔贝·加缪等 核心观点:强调个体的存在和自由,反对权威和传统 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 教学方法:采用对话、讨论、反思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和世界
创始人:约 翰·杜威
核心观点:教 育应以学生为 中心,注重实
践和应用
哲学为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 指导思想
哲学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和独立思考能力
哲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探索欲望
哲学促进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 人文素养
哲学是教育的基础:哲学为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教育是哲学的实践:教育是哲学思想的实践和应用 哲学与教育的关系:哲学对教育具有指导作用,教育对哲学具有实践意义 教育中的哲学思想:教育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包括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哲学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问题 教育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文化、历史、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教育哲学强调教育对人的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
教育目的:探讨 教育的根本目的 和价值取向
教育方法:研究 如何有效地进行 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哲学在课程实施中的应用:将教育哲学理念融入课程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哲学在课程评价中的应用:根据教育哲学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注重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教育目标和学 生特点选择合适的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灵活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 案例法等
教育内容:探讨 教育内容的选择 和组织
教育评价:研究 如何评价教育教 学效果和改进教 育教学方法
跨学科性:涉及 哲学、教育学、 心理学等多个学 科

从哲学省思当前教育问题1521最全版演示课件.ppt

从哲学省思当前教育问题1521最全版演示课件.ppt
康德 道德義務 -- 絕對 -- 動機 行為的理性
杜威 功利實用 -- 相對 -- 結果 行為的後果
訓育輔導
KUHKUK
9
結語
反智主義 (Anti--Intellectualism) 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 建構主義 (Constructivism)
KUHKUK
教育目的、教育本質
KUHKUK
4
四、從宇宙論省思教育 Cosmology
創造論 -- 不變 -- 傳遞維護 -- 發現
AB
C
進化論 -- 變化 -- 更新開創 -- 發明 A BC
學校制度、學校功能

Ontology Cosmology
Metaphysics
KUHKUK
5
五、從認識論省思教育 Epistemology
10
哲學: 探究宇宙之萬事萬物, (形上學)原理制度 尋求系統而條理之解釋, (知識論)教材教法 以作為立身處世之準則。 (倫理學)訓育輔導
哲學家: 智者 先知 聖賢 皇帝 狗
哲學的方法:
望遠鏡(目標)
顯微鏡(著手)
透視鏡(態度)
有色鏡(先入為主) 西洋鏡(崇洋自卑) 哈哈鏡(虛浮欺人)
KUHKUK
從哲學省思 當前教育問題
中原大學 教育研究所 黃坤錦 教授
KUHKUK
1
一、緒言:哲學與教育的關係
(一)哲學家與教育家 (二)哲學是教育的普通原理
教育是哲學的實驗室
哲學 教育問題與教育研究 立足點、出發點 教育問題與教育研究 哲學
檢核站、督導站
KUHKUK
2
二、哲學--愛智--智慧--知與行 Philo sophy Wisdom

儿童的哲学与哲学教育ppt课件

儿童的哲学与哲学教育ppt课件

sophia
智慧 (名词)
原因、原理 或本原
6
哲学是如何产生的?
▪ 哲学产生于惊异。 ▪ 哲学是穷根究底的学问。哲学是人们对
周围世界和自己生活的本质与秘密所进行 的无穷无尽的追问。 ▪ 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不断追问下去, 最后就进入了哲学领域。 ▪ 因此哲学的好奇心比一般的好奇心更强 烈,总要把答案变成新的问题。
➢ 会。 ➢ (为什么?) ➢ 我根据一天天的经验。 ➢ (经验可靠吗?) ➢ 可靠。 ➢ (为什么?) ➢ 因为太阳不会在一天内
毁灭。
▪ 儿童(9岁)认为人们 看不到的东西,就不会对 它就没有认识。
➢ (宇宙是不是有限的 ?)
➢ 永远不知道。
➢ (为什么?)
➢ 看不到我们怎么会知 道?我在廖明家的事 你知道吗?
的,它不掉下来(是吸引力吸的。) ▪ 是不是地球把它弄上去的?(……) ▪ 你的本子上不是有吗? ▪ (后来吃桔子时,该幼儿说:星星是地球吸的,
慢慢慢慢地把泥巴石头吸到天上,就掉不下来了 。)
16
▪ 一幼儿(5岁)对大地的球形感到困惑,问: ▪ 为什么我们站在地球上,地是平的呢?(地球本
来是圆的,可是地球特别大,人在地球上就显得 特别小,那一点点小的地方,看起来它就是平的 了。) ▪ (该幼儿无法理解,就自己解释说)地球给土埋 起来了。(不是的。泥巴、土本身就是地球。) ▪ 那为什么人挖土,看不到地球呢 ▪ 地球底下是什么呀?(是人。)儿童的哲学想 ▪ 是人怎么不会压到他们?…… 象离不开直观
记教条,不是背格言。
29
三种哲学教育
▪ 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 ▪ 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 ▪ 作为文化熏陶的哲学教育。
30
1、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

教育哲学第三章PPT教学课件

教育哲学第三章PPT教学课件
了更高的要求。
2020/12/11
16
四、反思是教育哲学的方法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根本问题的学 科。
它必须对教育的重大问题、根本问 题进行反思才能使教育学和自身获得新 生与发展。教育哲学的方法应该是反思 的方法。
2020/12/11
17
第二节 教育思想:教育哲学 反思的对象
2020/12/11
18
前提反思是哲学的本性,是哲学反思 的最本质的特性。
2020/12/11
15
哲学思维的自觉是什么?黑格尔认为:
“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 其为思想。”
哲学思维的自觉要求我们要善于从一些 “正常”的、“习以为常”的和“理所当然” 的现象和经验中寻找其中内涵思想的“不正 常”、 “不合理”,并阐明 “不正常”、 “不合理” 的理由。这也对学好这门课提出
洛克把“反思”看作为“内在的感知”、
“内在的经验”,是与自我意识接近的概念。 黑格尔尽管认为它是一种认识的行动,是
“对思想的思想”,但他有时又认为“反思” 是概念的一种特殊的运动,有时还认为是 “后思”7
这表明,反思是思维对存在的一种
特殊关系,即思维把“思维和存在”的 “统一”所构成的“思想”作为“问题” 而进行“反思”的关系。回顾人类思想 史,可以把哲学看作今人对古人思想的 回忆,人类自己对自己思想的反思。正 是思维对存在的这种反思关系,构成了 人类思想的哲学维度,决定了哲学思维 方式的根本特性。
就是从行动上实现“思维和存在”的 “统一”。这样的人类全部活动的“根 本问题”怎么就成为是哲学的“重大的 基本问题”?
2020/12/11
10
通常的解释是,因为这个问题“既 存在于人类的全部活动之中(横向的), 又贯穿于人类活动始终(纵向的)”, 所以才把这个问题“提升为”、“概括

《哲学与教育》课件

《哲学与教育》课件

塑造价值观
哲学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和 世界观,进而影响人们对 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教育中的哲学思考
教育目的
思考教育的本质目的,以 及如何实现个人及社会的 和谐发展。
教育方法
探讨教育的最佳方法,以 及如何平衡教与学之间的 关系。
教育内容
思考教育应包含哪些内容 ,以及如何确保知识的有 效传递。
哲学与教育相互促进
教育质量保障
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机会上,还要保证教育质量 的公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
教育资源分配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确保弱势群体也能获得良好 的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THANKS.

01
分析不同教育方法的哲学依据,如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实用
主义等。
教育方法的实践应用
02
介绍不同教育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如讲授法、讨论法、
案例法等。
教育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03
探讨如何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创新教育方法,提
高教育效果。
教育评价的哲学思考
教育评价的哲学原则
分析教育评价应遵循的哲学原则,如公正原则、客观原则、全面 原则等。
经验主义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 实用人才为目标,注重职业技 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实用主义的教育观
实用主义认为人类通过行动和实 践获得知识,因此教育应以解决
实际问题为核心。
实用主义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实际 效果和实践价值,通过解决问题 和实际操作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实用主义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实 用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能力和
理性主义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教授经典学科和严格 的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育哲学第二章知识与课程ppt课件

教育哲学第二章知识与课程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28
第三节 知识的类型与课程
一、自然知识与自然课程
(一) 自然知识的基本特征
① “自然知识”是一种“描述性的知识”
② “自然知识”的发展方式是“直线性” 的
③ “自然知识”具有一定的“普适度”
④ “自然知识”的辩护诉诸于“经验”
和“逻辑”的“证实”、“证伪”或
“证明”
完整最新版课件
29
精神满足的。
完整最新版课件
10
(一)人在本性上是乐于求知的
• 人类求知的本性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就是“恐于 无知”。
• “无知”是一种可恶的品行,会引起人们一种 莫名的恐惧。
• “无知”同时意味着:社会和历史经验的缺失; 解释力的丧失;交往能力的丧失。
• “免于无知”确实是人人都应该享有的一项基 本权力,也是人道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17
• 再次,由于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 力工具,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课程实 践都不能弱化“知识”目标的达成。
• 第四,由于知识对于人类而言是一把双 刃剑,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发展价值也是 相对的,取决于学习者以一种什么样的 态度来对待它。
完整最新版课件
18
第二节 知识性质与课程
一、知识性质与课程的一般关系 (一)知识的性质影响到课程内容的选择 (二)知识的性质影响到课程知识的性质 (三)知识的性质影响到教学过程
和重复。” ➢ “学生们越努力地存储委托给他们的‘存款’,
他们的批判意识就越得不到发展。”
完整最新版课件
22
三、后现代知识的性质与 后现代课程
(一)后现代知识的性质 1、文化性 2、境域性 3、价值性
完整最新版课件
23
(二)后现代知识性质对 后现代课程影响

第一章 哲学与教育哲学

第一章 哲学与教育哲学

哲学作为一种学科
哲学作为一门知识学科有很长的历史。可以 说哲学是人类最早的知识学科。
哲学作为一种探究方式
哲学的真正意义是作为一种探究的方式,而不只是 作为一种特定的、专门的知识学科。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在对待哲学问题上,除了要 “学”哲学外,还要“做”哲学。所谓“做”哲学,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坚持自己的抽象理论研究, 但不放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二是从现实生活世界 的问题中引发对哲学问题的讨论,并提供为一般民 众所忽视的新答案。概括而言,“做”哲学就是强 调把哲学作为一种探究方式。
第一章 哲学与教育哲学
本章首先对哲学作一个大致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哲 学的定义、基本特征以及学习哲学的意义,在此基 础上了解哲学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了解教育哲学的 研究对象、定义和功能,为进一步学习教育哲学打 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节 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是一种“爱智之学”
“哲学”的原义为“爱好智慧”,它是一种“爱智 之学”。 孙正聿认为,哲学既是爱智的激情,又是“爱 智之忱”的结晶,哲学“熔铸着哲学家对人类 生活的挚爱,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境 遇的焦虑,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哲学“不是 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玄思和遐想,哲 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冰的逻辑”。
4.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有 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学校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最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必须要转化为教师自己个 人的教育哲学和学校的教育哲学,不然的话,可能就仅仅停 留在理论层次上,而不会对具体的教育改革实践产生推动和 促进作用。 教师个人教育哲学主要是个人关于教育工作的基本信念和理想。 这里所指的个人教育哲学,不是指普通人对教育问题的意见, 而是指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对教育工作进行整体反思和领会 之后形成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教育信念和教育理想。 学校教育哲学指的是一所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学校的使命、 愿景和育人目标是其主要内容,其中育人目标是核心,即培养 什么样的学生是学校教育哲学的核心问题,以此为核心,对学 校的使命、愿景进行系统、综合的思考,构成了学校教育哲学 的主要内容。

教育哲学绪论课件

教育哲学绪论课件
▪ 1979年,黄济在全国教育规划会议上提出 重新开设教育哲学。
▪ 80年代之后,我国教育哲学迎来了20世纪 第二个发展时期。
▪ 此时期教育哲学研究特征:P48 ▪ 1949年之后台湾的教育哲学的发展也值得
关注。
教育哲学 绪论
三、当前我国教育哲学研究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第一,教育哲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教 育实践。
教育哲学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定义
一、我国教育哲学家的定义 (一)黄济先生的定义(基础) (二)桑新民教授的定义(个人见解) (三)范寿康先生的定义(教育科学的批判) (四)吴俊升先生的定义(教育哲学的目的在于探
究教育所依据的哲学的根本原则,并批评此等原 则在教育的理论和实施上所发生的影响。
教育哲学 绪论
自己的关于教育哲学的定义。 5、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你认
为教育哲学有什么价值? 6、如何才能真正地学好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 绪论
书面作业: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谈你对 于教育哲学定义的认识和教育哲学在教育 实践中价值的认识。
教育哲学 绪论
第二章 教育哲学简史
▪ 主要问题: 1、中国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及当前存在
者开始撰写自己的教育哲学著作。
教育哲学 绪论
特点:
1、各自从不同的哲学立场出发,阐述了对教 育问题的见解;
2、不同的教育哲学流派基本上都受到了国外 不同流派教育哲学的影响;
3、从1935年到1947年之间,教育哲学的著 作是很少的。
教育哲学 绪论
二、解放后中国教育哲学的取消与重 建
▪ 解放后,我国高师院校取消了教育哲学课 程。
的问题 2、英国教育哲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及经历的转
变 3、美国教育哲学发展的历史及新时期的新特

教育哲学第七章精品PPT课件

教育哲学第七章精品PPT课件

二、教育本质的自在性和教育本 质的自为性
教育本质论的任务首先要揭示教育 的本体是什么,教育本体是教育本质的 生长点。
在徐刘宏和何善平的文章《教育本体论: 作为教与学的关系性存在》提出,“教与学的 关系性存在”就是教育本体。
教育是在教与学整体关系中存在的。这种 存在包括四个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 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和方法,而且它们是相互 依存,缺一不可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四 个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人,是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
学是教育的本体,但不是教育的本质。 本体是本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 原因,本质是本体发展变化的结果;本 体作为本质的原因是永恒不变的,本质 作为本体发展的产物是不断变化的;本 体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本质是本体发 展的可能性转化成的现实性。
他还认为,本质论的任务不是揭示本体
是什么,而是揭示本体发展的结果,教育本 质论不是揭示教育具有什么根本或本体功能, 而是揭示教育如何发挥其各种功能或教育发 挥各种功能的方式。所以,教育本质不仅是 抽象的和设想的,更是具体的和行动的。教 育本质首先决定于人们对社会实践反映形成 的世界观,人的本质观、价值观、教育观等 观念,然后是教育实践。教育是什么关键在 于教育怎样活动、行动、操作,教育的存在 方式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什么。
指导学习是当代教育最基本的同一性和
共同特征。指导学习拓展到社会就能形成学 习型社会,它赋予教育以新的意义,它帮助
人们重新认识教育本质的新内涵。
一、教育本质与教育的归属既有区别也 有联系
属本质:教育划归到的那个属的本
质,它是教育的一般本质。例如,把教 育看作上层建筑、生产力或文化,基本 上是从属本质的意义上认识教育本质的。 划归到那个属,来看教育的本质,教育就

《教育哲学简史》课件

《教育哲学简史》课件
它还关注女性的教育和职业发 展,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教育和 培训机会,以促进女性的经济 独立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教育哲学的跨学科研究
01
教育哲学的跨学科研究注重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以拓展教育 的视野和深度。
02
它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跨 学科的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的本质和价值。
01
02
03
苏格拉底
强调通过对话和问答来获 得真理,提倡“自知其无 知”的哲学态度。
柏拉图
提出理念世界的存在,认 为教育的目的是追求真理 和智慧,培养“哲学王” 。
亚里士多德
强调人的本质是追求幸福 ,教育应培养人的德性, 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哲学思想
伊拉斯谟
倡导人文主义教育,强调 个性解放和自由发展,提 倡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 展。
01
教育哲学的未来展 望
教育哲学的数字化发展
数字化教育资源
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教育资源,提供个性化、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 。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模拟真实的学习环 境,提高学习效果。
在线学习与远程教育
借助互联网平台,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 共享。
教育哲学的全球化视野
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倡导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交流,促进国际间的教育合作。
全球教育治理
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 ,推动国际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
全球教育资源共享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全球范围 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哲学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公平与普及
01
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权益,推动教育的普及和平等化。

教育哲学讲课课件

教育哲学讲课课件





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 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它的夜曲。

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对之凝神思索,它们 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 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邓晓芒译,杨祖陶 校《实践理性批判》)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 愈使心灵充满日新又新、有加无以的景仰和敬畏: 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实 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 有二事焉,常在此心,敬而畏之;与日俱新:上则 为星辰,内则为德法。(余光中) 有两事充盈性灵,思之愈频,念之愈密,则愈觉惊 叹日新,敬畏月益:头顶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 律令。(冯晓虎)


参考文献

[美]曼弗雷德.库恩. 康德传[M]. 黄添盛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张国林. “物自体”:认识的界限与本体的涅槃——论康德哲 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继承与开拓[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7(06). [英]罗素. 西方哲学史[M]. 张作成译.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

唯理论派 (推崇绝对理智,人类的知识来自于人自身的 理性)

1、笛卡尔(‚天赋观念‛说,即笛卡尔认为人类的理性中 天生就具有一部分能力,如数学、逻辑诸范畴及思维的‚我‛、 绝对完满的‚上帝‛等。正是有了这些先天存在的观念,人类 才能够进行科学的认识) 2、斯宾诺莎(进一步强调了‚天赋观念‛的自明性,他认为 真理不但是真理自身的标准,而且也是错误的标准,就如光明 显示它自身并同时显示黑暗一样。) 3、莱布尼茨(‚天赋观念‛并不是一种清晰的、先天的真 理,而只是一种发现真理的潜在能力,这种潜能借助感性经验 得以展开,从而产生知识。)

《讲哲学与教育》课件

《讲哲学与教育》课件
哲学鼓励对知识和观念的 质疑与反思,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价值观塑造
哲学探讨人类存在和意义 ,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 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育中的哲学思考
教育目标的哲学思考
教育方法的哲学考量
教育者需思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还是满足社会需求。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基于对知识获取和 个人发展的哲学思考。
05
未来教育的哲学展望
未来教育的趋势与哲学思考
趋势
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混合式 学习
哲学思考
如何平衡个性发展与共同价值观 的培养?如何确保教育公平性? 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对教育的影响 ?
未来教育的挑战与哲学思考
挑战
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问题、教育 信息化
哲学思考
如何解决教育资源不均问题?如何提 高教育质量?如何平衡传统教育与现 代教育方式?
《讲哲学与教育》ppt课件
目录
• 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 哲学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 • 现代教育中的哲学问题 • 教育改革与哲学思考 • 未来教育的哲学展望
01
哲学与教育的关系
哲学对教育的影响
01
02
03
哲学提供教育理念
哲学思考引导人们形成对 教育的根本看法,影响教 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 定。
培养批判性思维
03
在教育改革中,需要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寻求平衡。尊重学生的个性、 兴趣和权利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集体协作精神。倡导个人价 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以实现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
教育改革中的价值取向与哲学思考
01
价值取向二:知识主义与实用主义
02
知识主义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 ,实用主义强调知识的实用价值和效 果。

儿童哲学与教育 ppt课件

儿童哲学与教育  ppt课件
师:谁有好办法记住“殖”这个字?
生1:“殖”是一个形声字,左边是“歹”表形,右 边是“直”表声。
生2:我查字典知道“殖”是的意识是繁殖、生长。
师:殖左边是“歹”本来指死人的残骨,与死亡关, 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3:殖的意思是繁殖、生长,为什么它的左边是和 死亡有关的歹呢?
生4:史要是生命也就有死亡时刻,死了还可以再生。
ppt课件
6
故事4
儿:妈妈,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三角形或四边行或 正方形的?
妈:是呀?它为什么是圆形的呢?是不是谁把它做成这 样?
儿:是盘古!?…… 儿:妈妈,怎么太阳系里的行星都 是圆的?只有土星外
面有个环形的东西? 妈:对呀?这是谁干的呢?…… 儿:妈妈,太阳也是圆的,为什么呢? 妈妈:……
• 《童年哲学》一书,作者作为专业哲学的工作者,发 展出他对“童年哲学”的想法,他在书中以哲学的方 式阐述童年,阐述儿童的哲学潜能;他探索了孩子的 思考方式,也反思了我们对孩子的想法,并试图将童 年与成年间的裂缝弥补起来。
ppt课件
20
孩子像是一本书的作者,父母越有 兴趣读他的作品,他就越有动力将 这本书写得更加精彩。
ppt课件
15
• 李普曼将儿童哲学建立在儿童思想的研究上,也就 是儿童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于“思想的思考”上,于 是人们开始思索:(1)关于儿童的思想;(2)对 于儿童思想改进的问题。
• 儿童哲学是“为”儿童设计的哲学教育计划,或者 可以说是针对儿童的哲学思维训练。简而言之就是 带领儿童亲身体验哲学讨论的过程,藉此改进及增 益其推理能力,强调思考与推理。
——潘小慧《光明日报》(2011年06月01日11版)
ppt课件
23
• 基于儿童 • 唤醒儿童 • 发展儿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哲学何为
▪ (三)如何与哲学建立缘分
▪ 二、教育活动需要哲学
▪ 三、一般哲学的不充分性反证了教育哲学存在的必
要性
a
4
(一)何为哲学
▪ 1.哲学的产生 ▪ 2.对哲学的理解 ▪ 3.走近哲学家 ▪ 4.哲学的问题和内容体系 ▪ 5.哲学的特点
a
5
1.哲学的产生
▪ 思考普遍性问题是哲学的开始 ▪ 哲学思考源于惊奇 ▪ 哲学来源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是生活的
▪ 在古希腊,哲学是全部知识的总和,如亚里士多德把哲学视为寻取最高 原因的基本原理的学术;
▪ 近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知识之知识,哲学是关于科学成立依据的科学。
▪ 现当代对哲学主要有以下理解: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研究世界运 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认识论;语言分析说,哲学是通过对语言的逻辑 分析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存在意义说,哲学的使命是借助对语 言的理解和解释寻求人类存在的意义;精神境界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
▪ “消化与生理学”,生理学不是教人消化的,哲学也不是教人思维的, 而是使人自觉把握思维的逻辑;
▪ “同一句格言”,哲学不仅需要理性,更需要丰富的阅历,深刻真切的 人生体验;
▪ “动物听音乐”,学习哲学不能只记住某些理论知识和概念,而应真正
进入哲学思考。
a
10
(4)古今中外各种典型的哲学观
▪ 什么是哲学?这是最难回答的问题。哲学的问题大都是无法得到最终的 确定解答的,这正是哲学的本性,也是哲学的魅力和力量所在。对于一 位哲学家来说,最恶毒的问题就是问他什么是哲学。可以说,有多少哲 学家,就有多少种对哲学的理解。
的发展是线性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哲学的发展是围绕着智慧
核心而运转的圆周运动。哲学家对根本性问题思考的都很根
本,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发挥到了极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因而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就是将人类精神已经走
过的路都走一遍,把人类精神已经思想过的东西都思想一遍。
学习哲学史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哲学家所面对
需要,是人的安身立命之学。
a
6
2.对哲学的理解
▪ (1)哲学在日常生活中 ▪ (2)词源考察 ▪ (3)黑格尔的比喻 ▪ (4)古今中外各种典型的哲学观 ▪ (5)我们对哲学的理解 ▪ (6)哲学与哲学史 ▪ (7)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
a
7
(1)哲学在日常生活中
▪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是方法论,是人们 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所有科学知识的概 括和总结等等。
——王国维
▪ “科学给我们以事实,事实本身是很重要 的;可是科学不能给我们以理想,亦不能 教我们如何选择理想。理想的选择不是科 学家的事,而是哲学家的事,所以,除教 育科学外,应有教育哲学和它并行。”
——巴格莱在B.H.Bode所著《教育哲学大意》前言
a
3
主要内容
▪ 一、哲学是什么
▪ (一)何为哲学
第一讲 哲学与教育
Philosophy and Education
a
1
▪ “哲学就是教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教育乃是哲学 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检验的实验室” 。——杜威
▪ “无哲学的教育是盲的,无教育的哲学是空的”。—— 康德
a
2
▪ 哲学是教育学之母。“不通哲学,则不能 通教育学”,哲学能“探索宇宙人生之真 理,而定教育之理想者”。
▪ 哲学是智慧的结晶和总汇,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 哲学家是超越于现实的智慧的人格化。
▪ 哲学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故弄玄虚、自寻烦恼,学 哲学无用,哲学家大都是疯子、是不正常的人。
▪ 哲学仅仅是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抽象,有时甚至是诡辩,
它仅仅是一门能锻炼思维的课程或学科。
a
8
(2)词源考察
▪ 哲学这个词中国古代没有,是个外来词,源于古希腊, 是19世纪末通过日本转译到中国来的。英语的 Philosophy来源于希腊的philosophia ,由爱 philos 和 智慧 sophia两个词组成。“爱”是事物间和谐一致、相 互适应;“智慧”指所有存在的东西都集合于存在之中, 类似“万物一体”。 赫拉克利特形容词“爱智慧的”表 示人对万物合而为一的一种和谐一致的意识,智者、苏 格拉底、柏拉图的名词“爱智慧”表示人对外在于己的 抽象概念的追求与渴望。从赫拉克利特形容词“爱智慧 的”philosophos到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名词 “爱智慧”philosophia,a即“哲学”,既是哲学的成熟,9 又是哲学的退化。
(3)黑格尔的比喻
▪ 品味黑格尔关于哲学的七个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比喻。
▪ “庙里的神”,哲学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的灵光;
▪ “厮杀的战场”,各种哲学思想之间相互反对、相互批判、相互推翻, 这是哲学发展的表现形态;
▪ “花蕾、花朵和果实”,哲学自我否定的发展逻辑;
▪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哲学是沉思的理性,哲学反思是 深沉的、自甘寂寞甚至孤芳自赏的;
a
11
(5)我们对哲学的理解
▪ 哲学是立足人类生活的智慧之学。爱智慧不仅是智慧,也 是激情,虽然说智慧是一切痛苦中最痛苦的痛苦,但是哲 学也是至高无上的快乐。
▪ 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冰的逻辑,而是熔铸着哲学家 对人类生活的挚爱,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境遇的焦 虑,对人类未来的期待。
▪ 哲学思考的是人类生存境遇中最根本的最普遍的问题,思 考普遍性问题是哲学的开始,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人类基于 自身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性探索活动。
▪ 赵汀阳先生说过,哲学不是反思,而是对反思的构思,是 对反思方式的创造。哲学是一种艺术,一种规模最大的艺 术,是关于所有观念的宏观艺术策划和设计。
a
12
(6)哲学与哲学史
▪ 理解哲学离不开理解哲学史,学习哲学也离不开学习哲 学史。哲学即哲学史,哲学史即哲学。哲学永远在路上。哲
学史是哲学问题的演变史,而不是哲学知识的发展史。科学
的哲学问题和他们解决哲学问题的不同方式。学习哲学史并
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我们与以往的哲学家围绕共同关
心的哲学问题进行思想对话的过程。
a
13
(7)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
▪ 哲学与宗教、科学具有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在哲学、宗教 和科学的关系中可以加深对哲学的理解。罗素认为哲学是 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哲学居于科学和宗教之间既 是他的优越之处,也是其困境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