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区域性地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秀兰刘宇
制作
第十章区域性地基
10.1湿陷性黄土地基
10.2膨胀土地基
10.3红黏土土地基
10.4山区地基地基
10.5地震区的地基基础问题
10.1湿陷性黄土地基10.1.1黄土的特征
成为主的黄色或褐黄色粉状土。
力或自重应力和建筑物附加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受水浸湿,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
10.1.2湿陷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原因:由于各种原因的渗漏或回水使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的。干旱或半干旱的气候是黄土形成必要条件。
黄土湿陷现象的内在过程:
结合水膜
增厚锲入
颗粒之间
土粒
滑向大
孔隙减少
黄土受
水浸湿
结合水
联结消失,
盐溶于水
骨架强度
随着降低
家结构
迅速破坏
10.1.3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评价
一、湿陷系数
黄土是否具有湿陷性,可以用湿陷系数δs 值来进行判定。
式中h p ——保持天然的湿度和结构的土样,加压至一定压力p 时,下沉稳定后的高
度mm 。
h ’p ——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mm h 0——土样的初始高度mm
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湿陷系数:δs<0.015 非湿陷性黄土δs≥0.015 湿陷性黄土
h h h p
p s '-=
δ
2、黄土低级的湿陷等级
湿陷性黄土低级的湿陷等级应根据基地各土层累计的总湿陷量和计算自重湿陷量的大小等因素判定: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1、建筑场地湿陷类型的划分
自重湿陷性黄土
按实测自重湿陷量或计算自重湿陷量判定建筑场地的湿陷类型计算自重湿
限量
总湿陷量
非湿陷性场地
自重湿陷性场地
△st ≤77<△st ≤35△st..>35
△s ≤30Ⅰ(轻微)Ⅱ(中等)—
30<△s ≤60Ⅱ(中等)
Ⅱ或ⅢⅢ(严重)△s..>60
—
Ⅲ(严重)
Ⅳ(很严重)
二、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
其中自重湿陷量
式中δzsi ——第i 层土在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应力作用下的湿陷系数;
n ——总计算厚度内湿陷土层的数目;β0——因地区土质而异的修正系数
•其中总湿陷量
式中δs ——第i 层土的湿陷系数;
h i ——第i 层土的厚度;
β——考虑地基土测向挤出和浸水几率等因素的修正系数。i
n
i si s h ∑==∆1
βδ∑==∆n
i i
zsi zs h 1
0δβ
•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10.2膨胀土地基
10.2.1膨胀土的特性
膨胀土:指黏粒成分主要由亲水性矿物组成,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黏性土;它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一、膨胀土的特征
1)粒径小于0.002mm的胶体含量≥20%;
2)液限ωL≥40%;塑性指数I p ≥17,在22~35之间。
3)自由膨胀率≥40%。
二、膨胀土对建筑物的危害
膨胀土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的特性。建造在膨胀土上的建
筑物,随季节性气候的变化会反复不断的产生不均匀的升降,而使房
屋破坏。
三、影响膨胀涂胀缩变形的主要因素
内部因素:1、矿物成分2、微观结构特征3、黏粒的含量4、土
的密度和含水量5、土的结构强度
外部因素:1、气候条见2、地形地貌
10.2.2、膨胀土的勘察与评价
一、膨胀土的涨缩性指标
二、膨胀土地基的评价
膨胀土:自由膨胀率,一般具有膨胀土物理力学特
征和建筑物开裂破坏特征,且为涨缩性能较大的黏性土。
%40≥ef δ
10.3红黏土地基
•红黏土:炎热湿润气候条件下石灰岩、白云石等盐酸盐系的出露区,岩石在长期的成土化学风华作用下形成的高塑性黏土物质,其液限一般大于50%,一般呈褐红、棕红、紫红和黄褐色等。•黄黏土常堆积在山麓坡地、丘陵、谷地等处。
红黏土的物理特性:
1)较高的黏土颗粒含量55%~70%;
2)具有高分散性和较大的孔隙比(e=1.1~1.7)
3)饱和度Sr>85%,它的含水量ω=30%~60%,液限指数较小I L =-0.1~0.4
红黏土是
较好的地基
红黏土地基设计及工程措施:
1)红黏土适合做天然地基的持力层。当红黏土层下存在软弱的下卧层时,应考路低级不均匀沉降;
2)适当采取换土、填洞、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或采取桩基础等;3)施工时做好防水措施,不能长时间将红黏土地基暴露。
4)应防止破坏破面值被和自然排水系统,土面上的裂缝应填塞,做好建筑场地的地表水、地下水及生产生说用水的排水、防水措施。
位于我国四川盆地的红黏土分布区
位于我国淮北的红黏
土分布区
10.4山区地基
•山区地基的土层比较复杂,与平原地区相比具有如下特点:具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和土洞等特殊不良地质条件;
※10.4.1 岩溶
※10.4.2 土洞地基
※10.4.3 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