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
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新石器时代中期,散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上的黄帝族,和当时的蚩尤族、炎帝族同为中国远古时代的3个部族.他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后来炎帝联合黄帝攻杀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人民逐渐融合,并定居在陕、甘、晋地区,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个带为“中华”.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商王朝的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他的势力范围已达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称为殷帝国.殷朝的文化相当发达,与当时的埃及、巴比伦并称为3个古代帝国,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还保存着刻画挺秀、文句严密的甲骨书和美丽细致的青铜器皿.不过,在3个古代帝国以外的世界上,绝大部分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古国的文化就在黄河的怀抱里发祥.
殷朝以后,直至北宋,近2500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称长安),从西汉至隋唐,先后有11个朝代建都于此,历时 1100多年,不但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洛阳,先后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近千年,故称“九朝古都”.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云集于洛阳,为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的斗争也接连持续.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铜马、黄巾,隋末的瓦岗军,唐朝的黄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黄河流域这块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是中国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据地,直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水文特征
源头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人们对黄河源头的理解有一个过程.
《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在现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阿尼玛卿山,离黄河源头还有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准确的理解.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
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实行实地考察.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帝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拉锡、舒兰
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康熙帝末年组织全国
性的地形测量,康熙帝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实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
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清乾隆帝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帝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
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实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实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
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实行了数月勘查.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个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
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流传.1978年,青海省邀请中央和地方相关科研专业人员,再次对黄河源头和扎陵、鄂陵两
湖实行实地勘查,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扎陵湖在上,鄂陵湖在
下.1981年—1982年,学者杨联康徒步考察了黄河全程.他认为黄河最
远源流是始于巴颜喀拉山山脊的拉郎情曲,它长于约古宗列曲30.5千米,长于卡日曲11.9千米.1985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历史传统和各
家意见,确认玛曲为黄河正源,并在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的玛曲曲果树
立了黄河源标志.
星宿海上源的三条支流分别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居于
最北部,发源于查哈西拉山,河长70千米,河道窄,支流少,水量有限,一
年中绝大部分时间断流.约古宗列曲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
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为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
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约古宗列曲与卡日曲汇合成黄河源头最初的河道玛曲,然后注入星宿海.根据十万分之
一航测地图测量,卡日曲比约古列宗曲长25千米.卡日曲流域面积为3126平方千米,约古宗列曲流域面积为2372平方千米.在卡日曲的和古宗列曲汇合处附近,测得卡日曲流量为6.3立方米/秒,测得约古宗列曲流量为2.5立方米/秒.据此1978年的黄河源头考察认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曾有过多种说法.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就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但没有被公认.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和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探求河源曾到达星宿海.所以,星宿海为河源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河源考察队,又把约古宗列曲作为黄河正源.20多年来,虽然以错就错,但也有很多人提出疑问.直到1978年夏天,再次组织河源考察队,伸入河源地区
实地查勘,查清在河源地区西部,有3条河流汇入星宿海,它们是扎曲、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扎曲流程最短,水量又小,只能算作约古宗列曲的一条支流.约古宗列曲和卡日曲相比,卡日曲较约古宗列曲长近30公里,流域面积多700平方公里,水量也大2倍多.所以,确定卡日曲为黄河正源的依据较为充分.卡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各姿
各雅山海拔4800米,山脚下几个泉眼溢出的清水,就是“咆哮万里触龙门”的黄河最初水流.
汛期
黄河每年有两次汛期,大汛是夏季,来水主要是上游的暴雨,汛期可能延续3-4个月.小汛是春季3-4月间,来水主要是上游冰雪融化,为期较短,因为每年都是在桃花开的时候,故又称桃花汛.
据《宋史》:说者以黄河随时涨落,故举物候为水势之名:自立春之后,东风解冻,河边入候水,初至凡一寸,则夏秋当至一尺,颇为信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