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模竞赛的利与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模竞赛的利与弊
第一次接触到数学建模,是在大一的时候,只是感觉好高深啊。当时C++还没学到数组,高数也才学到不定积分,看到“通风换气与保温”的题目,唯一得出的结论就是,这需要热力学的知识。囧……
后来,参加了几次数模竞赛,才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刚过去的高教杯、电工杯,时常有学弟学妹向我了解数学建模的技巧,每次我都在犹豫要不要说真话,每次却都不由自主或多或少地说了些真话。
今天将我个人对数学建模竞赛偏激的见解写下来。如果你是大一大二的,建议不要读完本文,读到前半部分就可以了;如果你已经出国or保研or就业,不妨花点儿时间看看交流一下,欢迎指正。
要做数学建模竞赛,首先要把两个词语区分开:“数学建模”、“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建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工业、科研、经济等等诸多领域的实际问题,舍弃无关的细节,抽象出本质,使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问题,得出答案,从而解决了原始的实际问题。这种方法,不仅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很多理论研究中也广泛应用,例如理论力学中的质点、刚体,材料力学中的连续性假设等等,甚至在马哲中也有对应的:“抓主要矛盾”(本人马哲学得不好,还曾经挂科,不记得原话是怎么说的了)。用两个词来概括数学建模,就是“简化”、“抽象”。
数学建模竞赛,本质上而言是一门考试。准备考试,就要知道考试范围,掌握那些在不会做的情况仍然能得高分的技巧,还要准备好作弊用的小抄。具体到数学建模竞赛而言,就要搞清哪些数学模型很可能出现,哪些数学模型不太可能考,也要搞清楚评分标准,尽力向推测中的国标靠拢,竞赛前要准备齐全各种算法的程序,各种数学模型的论文模块,比赛时一合并就成了。竞赛中还要注重和指导老师的交流,也要注意网上或本校其他同学的做法和结果。相信大家都是考试的天才,本人就不班门弄斧了。
郑重提示:如果你是大一大二的,希望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奖来保研的,就不要再往下看了,以上的内容算是数模竞赛简明扼要的技巧。有位前辈总结数模竞赛说道“经验第一,运气第二,实力第三”,所谓的经验,便是应试的技巧,好好准备技巧,相信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再向下看,短期内必有副作用,长期影响则未必全是坏的,慎之。
在我看来,参加数模竞赛的意义,不在于获奖、加学分绩点、保研加分,那些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终极目标,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能力,包括:简化抽象思考问题、自学、交流与表达、团队合作、数学计算(编程)、论文写作。
数学建模竞赛,设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现状发展已经和初衷完全背离了,参加数模竞赛的好处不再那么多了。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题目越来越不靠谱。
近几年的数模题目难度越来越高了,仿佛命题人恨不得学生是个Super Genius,且看以下三个题目:南极洲冰川融化对全球大陆的影响、汶川大地震的余震预测、金融危机下股市走向预测。这一类的题目,作为大学生,仅仅谈一下思路是没什么问题的,可问题是,全世界专家精英研究了几十年仍尚无定论,三个低年级的大学生又怎么可能在三天内搞定呢,而且比赛前很可能他们对相关的背景根本一点儿都不了解。
搞不定,又必须提交论文,怎么办?这就像是考试中遇到不会的选择题,随便蒙一个吧,蒙对了就算赚的,猜错了也不倒扣分。许多江湖骗子都是善用此道的高手,他们往往随口抛出一个骇人听闻的预言,诸如“三日后此地必有大地震”之类,到时候没发生地震,反正自己人轻言微不用承担什么责任,此地混不下去了换个地方接着忽悠就是了,万一蒙对了,自己就成了地震专家+先知+上帝的信使+预言家,日后评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一个有力的资本。
于是乎,你可以看到学生们的论文,copy了大堆自己都不懂的专业术语,经过一系列不知其所云的复杂的推理变换,得到了“87年后上海将被淹没”、“5月21号汶川将会有7.2级强余震”、“2009年10月道琼斯指数将会跌破5000点”之类的纯粹扯淡。很难想象这样的人如何去承担建设祖国的责任。
题目难度提高的同时,对数学模型和算法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官方说法是不提倡使用复杂的模型和算法,但若是用老掉牙的人人都会的方法求解,总不能人人都获一等奖吧。为了展现自己的实力(其实实力不一定有),各种强大的模型和算法通通用上,开篇来个非强占优先制排队论模型,中间用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升华一下,结尾时再加上“自创”的GREEN-SIGNAL算法作为压轴,一篇看上去气势恢宏的论文在三天内横空出世。
2008年的高教杯颇有模仿美赛的迹象,但生搬硬套来的能行得通吗,国情都不一样,且看08年B题《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中国财务全是暗箱操作,如何取得数据资料?况且即使千辛万苦从统计年鉴中找到了一点儿,但中国人自己也知道统计数据信不得。美国允许公民批评政府政策或法律,在中国哪个平民敢公开指责,更何况是在国务院教育部牵头组织的竞赛中,拿不到奖是小事,搞不好整个人都被河蟹掉了,还连累了指导老师。
其二,评分死板。
相信大三以上的人都会明白,考试和实际能力的关系真的不大,只要你按照评分人的要
求突击一下,就可以取得理想的分数,哪怕你学的不怎么扎实;相反,即使你再把握住了国际动态前沿,再学富五车汗牛充栋的,如果不知道考试范围,春哥曾哥双双下凡也拯救不了你。
为了动员全国广大院校的师生参与进来,每年大赛组委会都会邀请欠发达院校派一名老师担当评委,对那些院校而言,在全国大赛中担当评委是一种比较高的荣耀,也是一个吹牛的资本,在潜规则的支配下,通常这些学校会派遣领导或类行政人员。如果行政人员们都能看懂学术论文,明白数学模型和算法,那么中国早就是世界第一科技强国了。
数学建模的评分标准非常死板,有什么就加几分,少什么就减几分,用的模型算法在规定的几个之中就得分,不在之中就不得分。如此,怎么去独自思考?还是直接抄书省事又有的赚。
其三,竞争不公平。
评分标准是死的,可评阅人却是异常的灵活。论文提交后,首先经过省赛区评阅,再推荐优秀的去全国评阅,这就引起了省内几所巨头高校之间的博弈。个中的细节复杂的很,局外人无法知晓。
数模竞赛一直都有一支强大的力量——军校,他们永远占据着获奖者的半壁江山,不要以为军校的学生都牛到天上去了,其中是有原因的。
作为负责任的男人,我拿数据说话。
军校的获奖,主要集中在数学建模上。例如国防科大,“累计获得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7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1项,二等奖26项;多次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进入前八名;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赛北京赛区银奖等。”(以上摘录自国防科大官方网站:/intrdouce.asp?classid=255)可见,其他学科竞赛的成绩在数模的辉煌面前不值一提,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说在军校获得国家级奖励要记三等功的,本人搜寻了许久未得查证,不敢妄下结论,但多拿个国奖肯定是有好处的,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指导老师以及学校。数模竞赛的三天,指导老师所发挥的作用完全由指导老师自己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从经济学、博弈论还是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没有理由完全相信一个人的诚信会起到主导性作用。
这就是“经验第一,运气第二,实力第三”这句话中的运气。如果你真的为数模付出了努力,也认为自己做的很好,可是就是成绩不理想,请你记住,这不是你的错,甚至,这也不是个错,这种靠应试技巧和运气得到的奖项,不要也罢,坚持自己,总有一天你的价值会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