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的张力计算
补液的张力计算
![补液的张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24c4783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1.png)
糖不产生张力,含钠的液体如NaC l,5%N aHCO3是会产生张力的,简单的说,一份糖一份盐,如50毫升NaCl,50毫升G.S,总液量是100毫升,用50/100,配出来的就是1/2张的。
同理,2份盐,3份糖,1份NaHC O3,配出来231液,也是1/2张。
其他请结合儿科书,再详细看看--------------------------------------------------------------------------------10%氯化钠,1毫升,11张,;10%氯化钾,1毫升,8.9张;5%Na HCO3,1毫升,3.5张;11.2%乳酸钠,1毫升,6张!糖不产生张力!--------------------------------------------------------------------------------混合液组成及用途5%GS 0.9%Na Cl 1.4%SB渗透压用途2:1含钠液 2 1等张重度脱水扩容酸2:3:1溶液 3 2 1 1/2张等渗性脱水4:3:2溶液 3 4 2 2/3张低渗性脱水2:6:1溶液 6 2 1 1/3张高渗性脱水(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 :4液指NS 1份,G 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 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小儿静脉补液
![小儿静脉补液](https://img.taocdn.com/s3/m/78af0d2df46527d3240ce09e.png)
静脉液体疗法1液体种类以及配置液体张力=(盐份数+碱份数)/总份数2制定补液计划判断脱水判定标准渗透压判定皮肤粘膜干燥程度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凹陷程度末梢循环(心率、血压、脉搏、肢温、体温、泪液、尿量)血钠:等渗130~150mmol/L 低渗<130mmol/L高渗>150mmol/L液体等渗高渗用途葡萄糖5% 10% 补充水分和热量氯化钠0.9% 3% , 10% 补充Na+碳酸氢钠 1.4% 5% 纠正酸中毒氯化钾10% 补充K+张力液体名称葡萄糖5%10% 氯化钠0.9%碳酸氢钠1.4%作用1张2:1液 2 1 扩容2/3张3:4:2液 3 4 2 低渗脱水1/2张1:1液 1 1 等渗脱水继续损失2:3:1液 2 3 11/3张6:2:1液 6 2 1 继续损失1/4张3:1液 3 1 生理维持高渗脱水9:2:1液9 2 11/5张4:1液 4 1方法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二个阶段:1.补累积损失快!2.维持补液阶段(继续丢失+生理需要)慢!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四个方向: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第一天补液累积损失量(ml/kg) 继续损失量(ml/kg)生理维持量(ml/kg)定义自发病以来累计损失的液体量继续腹泻、呕吐、脱水量排尿排便含水,出汗、皮肤不感蒸泄、肺呼吸丢失定量轻度脱水30~50 10~30(40)"丢多少补多少" 60~80发热>38°,1度增加10~15%中度脱水50~100重度脱水100~120(150)定性等渗性脱水:1/2张(1:1液,3:2:1液)低渗性脱水:2/3张(4:3:2液)高渗性脱水:1/5~1/3张(生理维持液) 1/3~1/2张(1:1液,3:2:1液)1/4~1/5张(生理维持液,1:4液)定速原则:先快后慢有循环障碍:先扩容!!!20ml/kg 2:1液30’~1h或者1.4% 氢氧化钠其余:8~12h内完成补完累积损失后,14~16h内均匀滴入A计划补液过程中,先输入1/2看情况随时调整输液后3-4小时排尿表明血容量开始恢复,故要观察和记录输液后首次排尿时间,尿量.于补液24小时皮肤弹性恢复和眼窝凹陷,说明脱水已被纠正。
关于儿科补液张力
![关于儿科补液张力](https://img.taocdn.com/s3/m/49335d4bc850ad02de804196.png)
关于儿科补液张力溶液张力计算与配制”液体疗法是儿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临床医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液体张力计算与配制则是液体疗法的基础,如对此不理解、不掌握,则将难以学习和运用液体疗法。
现有多种教材对液体张力的计算与配制,阐述均较为复杂而含糊,教师按教材授课,学生按课本学习,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难于理解与掌握。
通过五个步骤,即使所有学生很快便能理解与掌握。
过程如下:1、首先出一道简单的数学算术题例1、将10%NaCl10ml稀释至100ml,请问稀释后溶液百分比浓度。
学生很快便能列出算式:10%×10=X×100,X=1%。
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后体积。
即:C1×V1=C2×V1。
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2、问题:能够用来表达物质浓度的有()A.百分比浓度B.摩尔浓度C.张力张力亦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3、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张。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423c171f46527d3240ce0d1.png)
2. 补钠:血清钠<130 mmol/L时,补液。先按总量的1/3——1/2补充。
公式:
应补Na+(mmol)=[142-病人血Na+(mmol/L)]×体重(kg)×0.6 <女性为0.5>
应补生理盐水=[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5 <女性为3.3>
5、2∶1 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 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学生对配制2∶1液感到十分困难,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快速计算、配制,便给出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较为复杂,不必阐述)配制2∶1 液Mml,则需
10%NaCl=M/15ml————a
5%NaHCO3=M/12ml———b
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 4.1kcal/g ;脂类(脂肪) 9.3kcal/g ;碳水化合物(糖类) 4.1kcal/g
注:卡路里(cal)的定义:将1克水在1大气压下提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
热量单位换算公式:
1kcal=1000cal ;1000kcal=4.184MJ ;1MJ=239kcal
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 ×0.035
应补生理盐水(ml)=[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3.888
应补3%氯化钠=[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1.1666
应补5%氯化钠(ml) =[142-病人血Na+(mmol/L)] ×体重(kg)×0.7
粗略计算热量:
50g大米或50g白面(相当于小米50g、挂面50g、苏打饼干50g、高粱米50g、干粉条25g、凉粉750g、土豆250g、咸面包60g)=180kcal
补液张力计算
![补液张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0a656e3f783e0912a2162aa2.png)
补液张力计算液体疗法是儿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临床医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液体张力计算与配制则是液体疗法的基础,如对此不理解、不掌握,则将难以学习和运用液体疗法。
现有多种教材对液体张力的计算与配制,阐述均较为复杂而含糊,教师按教材授课,学生按课本学习,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难于理解与掌握。
通过五个步骤,即使所有学生很快便能理解与掌握。
过程如下:1、首先出一道简单的数学算术题例1、将10%NaCL10ml稀释至100ml,请问稀释后溶液百分比浓度。
学生很快便能列出算式:10%×10=X×100,X=1%。
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后体积。
即:C1×V1=C2×V2。
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2、问题:能够用来表达物质浓度的有A.百分比浓度 B.摩尔浓度 C.张力张力亦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3、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张。
补液张力的计算方法
![补液张力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5f635e52d380eb62946d84.png)
关于张力的计算
所谓张力是指电解质溶液占总溶液的比值。
只有糖是非电解质溶液,也就是说把糖除去,其他液体的份数除以总溶液的份数就是该液体的张力。
例:4:3:2液 4份0.9%NaCl 3份5%GS 2份1.4%NaHCO3 电解质溶液是4+2=6份,总溶液是4+3+2=9份,张力=6/9=2/3张
3:2:1液 3份5%GS 2份0.9%NaCl 1份1.4%NaHCO3
电解质溶液是2+1=3份,总溶液是3+2+1=6份,张力=3/6=1/2张
1:1液 1份5%GS 1份0.9%NaCl
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1+1=2份,张力=1/2张
2:1液 2份5%GS 1份0.9%NaCl
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2+1=3份,张力=1/3张
4:1液 4份5%GS 1份0.9%NaCl
电解质溶液是1份,总溶液是4+1=5份,张力=1/5张
另外有一种特殊的液体2:1等张含钠液 2份0.9%NaCl 1份1.4%NaHCO3
不含糖,所以总溶液就是电解质溶液=1张,所以是等张
张力越高,液体含的电解质就越多。
儿童补液张力计算
![儿童补液张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d975c2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7.png)
儿童补液张力计算标题:儿童补液张力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简介:本文介绍了儿童补液张力计算的方法,以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正确补充儿童的体液,保持其健康。
同时,文章提醒读者避免在补液过程中出现不合适的行为和注意事项。
正文:儿童补液是在儿科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纠正儿童体内的液体不足问题。
正确的补液方法可以帮助儿童恢复体力,预防并缓解疾病。
在进行儿童补液时,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需要考虑,那就是张力计算。
张力计算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丢失的体液量来计算所需要补充的液体量。
儿童的身体组成和生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特别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儿童补液张力计算方法:1.首先,根据儿童的年龄确定所需补液种类。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不同种类的液体需求不同,如0-6个月的婴儿需要母乳或配方奶,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以适量添加果汁或水。
2.确定儿童体重。
补液计算中需要知道儿童的体重,因为体重是补液量的重要参考指标。
可以在家庭常备的体重秤上称量儿童的体重,或者在医疗机构进行准确的体重测量。
3.计算丢失的体液量。
儿童体液的丢失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发热、呕吐、腹泻等。
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医生或者护士会根据丢失的体液量进行补液计算。
4.根据上述信息计算补液量。
根据儿童的体重和丢失的体液量,医生或者护士会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出儿童所需补液量。
这个计算过程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咨询医护人员的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儿童补液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以下不良行为和注意事项:1.不要随意添加药物或补充剂。
补液应该是根据医生或护士的建议进行,不要自行添加药物或补充剂,以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避免过度补液。
过度补液可能会导致水中毒,对儿童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在补液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或护士的指示进行,不要超过推荐的补液量。
3.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
在进行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如是否有不适感、恶心、呕吐等症状。
儿科补液
![儿科补液](https://img.taocdn.com/s3/m/cd7893e24028915f804dc267.png)
儿科补液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高渗脱水用2:6:1.(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即NaHCO3)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造成高氯性酸中毒。
)张力计算=有张力溶液分数:总溶液份数(5%GNS 是指此溶液中每100ml中含有5g葡萄糖和0.9g氯化钠。
其实5%GNS是高渗溶液,但是它却是等张溶液,应用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啊!许多人可能都忽略了这一点啊!5%GS是等渗液,但葡萄糖输入人体后,很快被代谢,供给能量,分解成水和CO2,失去了渗透压的性质,所以一般不计算其张力。
只有生理盐水能维持此溶液的渗透压作用。
)3、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
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注意:应扣除补液中所用的碱性液量。
4、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5、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min内滴完(前提条件是重度缺水)。
6、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
液体疗法基本原则“一、二、三、四”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每天补液重新计划)二个步骤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小儿补液
![小儿补液](https://img.taocdn.com/s3/m/800ab82e7375a417866f8f3a.png)
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 10%(NaCl)11张(临床上可按10张计算) 0.9%(NaCl)1张 5%(NaHCO3)4张 10%(KCl)9张 10%(GS)0张(无张力,相当于水)并指出,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追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例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列出算式:10×10=X×100,X=1张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张力补液
![张力补液](https://img.taocdn.com/s3/m/7adec03b3169a4517723a397.png)
再儿科补液时有时用2/3张,1/2张等它们是怎么计算的,应该怎应用,请前辈多多指教.这个……你去看看儿科学好吗糖不产生张力,含钠的液体如NaCl,5%NaHCO3是会产生张力的,简单的说,一份糖一份盐,如50毫升NaCl,50毫升G.S,总液量是100毫升,用50/100,配出来的就是1/2张的。
同理,2份盐,3份糖,1份NaHCO3,配出来231液,也是1/2张。
其他请结合儿科书,再详细看看10%氯化钠,1毫升,11张,;10%氯化钾,1毫升,8.9张;5%NaHCO3,1毫升,3.5张;11.2%乳酸钠,1毫升,6张!糖不产生张力!混合液组成及用途5%GS 0.9%NaCl 1.4%SB 渗透压用途2:1含钠液 2 1 等张重度脱水扩容酸2:3:1溶液 3 2 1 1/2张等渗性脱水 4:3:2溶液 3 4 2 2/3张低渗性脱水 2:6:1溶液 6 2 1 1/3张高渗性脱水(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 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 :4液指NS 1份,G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3:2:1液,900/6=150,150*3=450糖,150*2=300ml盐,150ml碱(1.4%NaHCO3)相当于150/4=37.5ml 5%NaHCO3和150-37.5=112.5ml GS 112.5+450=562.5ml GS第四步见尿补钾:10%KCl 15ml.如何估计小儿应该补几张的液体?因人而宜,因病而宜。
儿科补液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补液计算公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eefcb5f0b4c2e3f5627635c.png)
医学计算公式大全1.小儿体重的计算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X0.77~12个月:体重=6+月龄X0.252~12岁:年龄X2+8注:出生体重平均为3k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
一岁时约为3倍,2岁时约为4倍。
2.小儿身高的计算:出生时约为50cm,半岁时约为65cm,一岁时75cm,2岁时87cm。
2~12岁身高=年龄X7+70(或75)。
注:身高低于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为异常。
3.头围:出生时约为33~34,一岁以内增长最快。
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注: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
4.胸围:出生时平均32cm。
一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
约46cm。
5.牙齿: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注: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出牙延迟。
6.囟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12~18个月)应闭合7.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时,其比例1:8;按容积1:4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儿,3个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为多少?即 5X(100~110)=500~5508.小儿药物的剂量计算(1)按体重: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X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2)按体表面积:体重小于等于30kg,小儿体表面积=体重X0.035+0.1体重>30,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X0.02+1.05(3)按成人剂量折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X小儿体重/509.血压:2岁以后收缩公式收缩压=年龄X2+80mmhg(年龄X0.27+10.67kpa)舒张压=收缩压X2/3注:新生儿收缩压平均为60~70mmhg,1岁以内70~80mmhg,测血压时,袖带宽度约为上臂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
10.烧伤面积的计算: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第一个24小时补液计算=体重(KG)X 烧伤面积(%)X1.5(ml)加2000ml生理需要量(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3%,共占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足7%)共占46%。
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
![低、中、高渗性脱水补充不同张力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8fbe622f453610661ed9f49b.png)
提问:1:1含钠液,2:1含钠液,2:3:1含钠液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各又是多少张力的液体?(儿科书上全都有啊发这种帖子会被骂的在学校就应该努力的!)1:1含钠液是不是一份0.9%的盐水和一份糖水(1/2张)1:2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2分糖水(1/3张)1:3含钠液就是1份盐水和3份糖水(1/4张)2:1含钠液为什么不是2份盐水和1份糖水呢?而是2份盐水和1份1.4%的碳酸氢纳液???最佳答案:zp1187 2010-11-19 18:55 9 #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
因此临床都用10%的氯化钠配比不同张力的溶液,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5%糖水是等渗的,但是0张力的,生理盐水,5%糖盐水都是等渗等张液。
5% S B 是高渗液,所以儿科常配成1.4%作为等张液使用。
2. 张力的类型:为了适应临床不同需求,张力配制比较灵活,儿科医生常会配制2:1溶液,等张液,1/2张、2/3张、1/3张、1/5张等含钠量不同的溶液。
3. 张力溶液的配制:教科书中都不具体论述,所以临床配起来感觉无从下手。
基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临床常用10%氯化钠(10ml/支),5% SB(10ml/支)与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张力溶液。
10%氯化钠相当于11倍的等张液 5%SB相当于3.5倍的等张液明白了这两个倍数关系,那配比就简单多了,具体为何是如此倍数,说起来麻烦,不说也罢。
2:1溶液:很简单,只要记住100+6+10这个公式就是了。
这个公式代表的是:5% G S100ml + 10%氯化钠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来就是:(6×11+10×3.5)÷116=1 ,根据这个公式,你可以灵活运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
小儿补液及张力计算
![小儿补液及张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28597300b4c2e3f572763a5.png)
小儿补液三部曲来源:穆欢喜的日志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小儿补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补液
![补液](https://img.taocdn.com/s3/m/cab3637da417866fb84a8ea3.png)
3:2:1含3份5%葡萄糖,2份生理盐水,l份1.4%碳酸氢钠。
此液为1/2张力3:2:1液的计算:10%葡萄糖250ml :5%碳酸氢钠12ml :10%氯化钠8ml250ml的液体除以6,一分差不多40ml,所以1.4%的碳酸氢钠应该给40ml,折算成5%碳酸氢钠就是:1.4% * 40= X * 5% X=12ml0.9%氯化钠折算成10%氯化钠就是:0.9% * 40 * 2 = X * 10% X= 8ml2∶1 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 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临床上没有现成的2∶1 等张液的时候,常常采用你所说的快速临时配制法,实际上这也只是一个★★粗略折算性质的计算法。
其中的10%GS只是作为稀释液(5%GS等渗不等张,虽然可以用,但一般不采用)2∶1 等张液300ml,实际应该是200ml的0.9%NaCl+100ml的1.4%SB。
精确的计算应该是:①10%NaCl=0.9%*200/10%=18ml(相当于200ml的0.9%NaCl)②5%NaHCO3=1.4%*100/5%=28ml(相当于100ml的1.4%SB)③10%GS=300-18-28=254ml (作为稀释液补足至300ml)50kg病人生理需要量:2500---3000ml1.体温>37摄氏度,每升高1度多补3—5ml/kg2.根据体重补液3.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呼吸道蒸发)糖:葡萄糖—50-300g 盐:氯化钠—4-5g 钾:氯化钾—3-4g 一般禁食3天内不用补蛋白,脂肪。
大于3天要补合并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调整补液量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时注意改善循环根据白蛋白、钠、钾、钙补电解质禁食大于3天,每天补20%脂肪乳250ml老年人没糖尿病的加胰岛素(按5:1加,因为手术是个刺激,会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有糖尿病的按4:1抵消糖,再升高如3:1可以降糖补液(1)制定补液计划。
补液张力计算
![补液张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b22977c7f1922791688e8da.png)
小儿补液张力计算“溶液张力计算与配制”液体疗法是儿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临床医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液体张力计算与配制则是液体疗法的基础,如对此不理解、不掌握,则将难以学习和运用液体疗法。
现有多种教材对液体张力的计算与配制,阐述均较为复杂而含糊,教师按教材授课,学生按课本学习,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难于理解与掌握。
通过五个步骤,即使所有学生很快便能理解与掌握。
过程如下:1、首先出一道简单的数学算术题例1、将10%NaCl 10ml稀释至100 ml ,请问稀释后溶液百分比浓度。
学生很快便能列岀算式:10%X 10=XX 100,X =1%。
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X稀释前体积= 稀释后浓度X稀释后体积。
即:c 1XV仁C 2XV 1。
并2、问题:c . 张力能够用来表达物质浓度的有()A .百分比浓度B.摩尔浓度张力亦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3、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 均值280 ~ 320 mosm / L,计算时取平300mosm / 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X 10X 1000X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 /分子量。
如%NaCl溶液渗透压=(X 10X 1000X 2) /=308 mOsm / L(kPa )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 ,故该溶液张力为1 张。
又如5%NaHCO 3溶液渗透压=(5X 10X 1000X 2) /84= mOsm / L (kPa) 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 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 1XV 1 = C 2XV 2。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一看就会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一看就会](https://img.taocdn.com/s3/m/fbed47174431b90d6c85c7fb.png)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计算方法一看就会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 张。
又如5%NaHCO3 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 张。
对以上复杂的计算过程,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记住张力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换算自然亦遵循稀释定律:C1×V1=C2×V2。
然后列出课本上已标明相应张力的几种常用溶液:10%(NaCl)11 张(临床上可按10 张计算)0.9%(NaCl)1 张5%(NaHCO3)4 张10%(KCl)9 张10%(GS)0 张(无张力,相当于水)并指出,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就是用以上几种溶液配制成其它所需的液体进行治疗,只需记住此几种溶液的张力,便可灵活自如地进行配制与计算所需溶液及张力;而不必去究为什么10%NaCl张力是10 张这一复杂的计算过程。
4、举例说明混合溶液张力的计算例2、10%NaCl(10ml)+10%GS(90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同学们很快能够根据C1×V1=C2×V2 列出算式:10×10=X×100,X=1 张例3、10%NaCl(20ml)+5%NaHCO3(25ml)+10%GS(255ml),请问该组溶液张力。
护理张力计算公式
![护理张力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0f9c7b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9.png)
护理张力计算公式张力是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在医学和护理学中,准确计算溶液的张力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搞清楚这个张力的计算。
你想啊,要是给病人输液,输的液体张力不对,那可就麻烦大啦!比如说,给一个脱水的小朋友补液,要是张力算错了,那不仅不能治病,还可能加重病情呢。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病房里遇到一个小孩子因为腹泻导致脱水。
医生开了补液的医嘱,但是最初计算张力的时候出了点小差错。
我们按照错误的张力配置了液体,结果孩子的脱水症状没有得到及时缓解。
这可把大家急坏了!后来重新仔细计算,调整了补液方案,孩子的情况才慢慢好转。
从那以后,我就对张力的计算格外上心。
那到底怎么算这个张力呢?其实也不难,咱们一步步来。
首先,要明确几个概念。
啥是等渗溶液、低渗溶液和高渗溶液?像0.9%的氯化钠溶液就是等渗溶液,5%的葡萄糖溶液就是无张力的溶液。
然后,咱们来看看张力的计算公式。
张力=(含钠液量总和×相应的电解质浓度)÷总液量。
比如说,有一份 2:1 等张含钠液,其中 0.9%氯化钠溶液的量是 200ml,1.4%碳酸氢钠溶液的量是 100ml,那总液量就是 300ml。
0.9%氯化钠溶液含钠量是 0.9g/100ml,1.4%碳酸氢钠溶液含钠量是 1.67g/100ml。
所以含钠液量总和就是(200×0.9 + 100×1.67)÷300 = 1 张。
再比如说 4:3:2 液,也就是 4 份 0.9%氯化钠溶液、3 份 5%或 10%葡萄糖溶液、2 份 1.4%碳酸氢钠溶液(或 1.87%乳酸钠溶液)混合的溶液。
我们来算算它的张力。
假设各溶液的量分别是 400ml、300ml、200ml。
0.9%氯化钠溶液含钠量是 0.9g/100ml,1.4%碳酸氢钠溶液含钠量是 1.67g/100ml。
那含钠液量总和就是(400×0.9 + 200×1.67)÷(400 + 300 + 200) = 2/3 张。
补液张力计算
![补液张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e305813d4d8d15abe234ec0.png)
小儿补液张力计算“溶液张力计算与配制”液体疗法是儿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临床医学生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
液体张力计算与配制则是液体疗法的基础,如对此不理解、不掌握,则将难以学习和运用液体疗法。
现有多种教材对液体张力的计算与配制,阐述均较为复杂而含糊,教师按教材授课,学生按课本学习,其结果是大多数学生难于理解与掌握。
通过五个步骤,即使所有学生很快便能理解与掌握。
过程如下:1、首先出一道简单的数学算术题例1、将10%NaCl10ml稀释至100ml,请问稀释后溶液百分比浓度。
学生很快便能列出算式:10%×10=X×100,X=1%。
稀释定律: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后体积。
即:C1×V1=C2×V1。
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
2、问题:能够用来表达物质浓度的有( )A.百分比浓度B.摩尔浓度C.张力张力亦是物质浓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3、阐述溶液张力的概念及计算张力是指溶液溶质的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的浓度越大,对水的吸引力越大。
判断某溶液的张力,是以它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正常值(280~320mosm/L,计算时取平均值300mosm/L)相比所得的比值,它是一个没有单位但却能够反映物质浓度的一个数值。
溶液渗透压=(百分比浓度×10×1000×每个分子所能离解的离子数)/分子量。
如0.9%NaCl溶液渗透压=(0.9×10×1000×2)/58.5=308mOsm/L(794.2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1,故该溶液张力为1张。
又如5%NaHCO3溶液渗透压=(5×10×1000×2)/84=1190.4mOsm/L(3069.7kPa)该渗透压与血浆正常渗透压相比,比值约为4,故该溶液张力为4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不产生张力,含钠的液体如NaCl,5%NaHCO3是会产生张力的,简单的说,一份糖一份盐,如50毫升NaCl,50毫升G.S,总液量是100毫升,用50/100,配出来的就是1/2张的。
同理,2份盐,3份糖,1份NaHCO3,配出来231液,也是1/2张。
其他请结合儿科书,再详细看看
-------------------------------------------------------------------------------- 10%氯化钠,1毫升,11张,;10%氯化钾,1毫升,8.9张;5%NaHCO3,1毫升,3.5张;11.2%乳酸钠,1毫升,6张!糖不产生张力!
-------------------------------------------------------------------------------- 混合液组成及用途
5%GS 0.9%NaCl 1.4%SB 渗透压用途
2:1含钠液 2 1 等张重度脱水扩容酸
2:3:1溶液 3 2 1 1/2张等渗性脱水 4:3:2溶液 3 4 2 2/3张低渗性脱水 2:6:1溶液 6 2 1 1/3张高渗性脱水
(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
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 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 :4液指NS 1份,G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
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
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
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
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3:2:1液,900/6=150,150*3=450糖,150*2=300ml盐,150ml碱(1.4%NaHCO3)相当于150/4=37.5ml 5%NaHCO3和150-37.5=112.5ml GS 112.5+450=562.5ml GS
第四步见尿补钾:10%KCl 15ml.
如何估计小儿应该补几张的液体?因人而宜,因病而宜。
总体来说,年龄越小张力越小。
新生儿一般用无张或四一到五一张,小婴儿四一到五一张,幼儿儿童三一张左右。
一般感染疾病带药进去三四一张都可,腹泻补液讲究量速度张力根据脱水情况而定。
介绍一下儿科几种液体的简易配置方法:
5%GS(ml) 10%NS(ml)5%SB(ml)
2:1 100 6 10
2:3:1 100 3 5
4:3:2 100 4 7
大家只要记住1/2张1、3、5;2/3张1、4、7;1张1、6、10。
例如:
欲配制300ml2:1液体则是300 ml5%GS+18ml10%NS+30ml5%SB。
(系数是300/100=3)
欲配制200ml2:1液体则是200 ml5%GS+12ml10%NS+20ml5%SB。
(系数是200/100=2)
欲配制400ml4:3:2液体则是400ml5%GS+16ml10%NS+28ml5%SB。
(系数是400/100=4)
欲配制250ml2:3:1液体则是250ml5%GS+7.5ml10%NS+12.5ml5%SB。
(系数是250
/100=2.5)余此按比例类推,信手拈来。
如果大家把这理解了,基本上已经达到主治医师水平!!!!!!!!!!!!!!!
静脉补液适应症:重度脱水及呕吐重者,输液按“三定三先”原则,见尿补钾。
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浓后淡。
1 补液性质等渗性脱水用1/2张液,低渗性脱水用2/3张液,高渗性脱水用1/3张液,无条件化验电解质者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
2 定量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婴幼儿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轻度脱水120ml/kgd,中度脱水150 ml/kgd,重度脱水200 ml/kgd,学龄前儿童减总量的1/4,学龄儿减1/3。
定速及补液步骤
1 补充累计损失量,①快速扩容、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用等张液快速补充,改善循环状态,尽快恢复肾功能,大多数用2:1液,以呕吐为主者或其他原因造成低CL-血症,可用生理盐水,严重酸中毒用1.4%碳酸氢钠,有明显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给予胶体液10~20ml/kg.h〔1〕,1/2~1小时快速滴入(目前所用输液器1ml约20滴,如取1小时补完,输液速度为3.3~6.6d/kg.min,为记忆方便取6 d/kg.min)②无循环衰竭者,则不必进行上述扩容,开始即补充累计损失量,若已扩容,应将已补入扩容量扣除。
累计损失量8~12小时内完成,滴速8~10 ml/kg.h〔2〕,按上述计算方法2.7~3.3 d/kg.min,为记忆方便取3 d/kg.min。
此阶段等渗性脱水用1/2张液,低渗性用2/3张液,高渗性用1/3张液。
此阶段应注意:高渗性脱水,第一批液体渗透压不应过低,一般不低于1/3张,否则可致细胞水肿,加剧神经症状,低渗性脱水应稍快,而高渗性应稍慢。
2 补充继续损失量,难估计,一般按20~40ml/kg,张力1/3~1/2张,与生理需要量一起在余下12~16小时内补,能口服尽量口服。
3 生理需要量,60~80ml/kg,张力1/5~1/4张,与继续损失量一起补,速度约5ml/kg.h〔3〕,仍按上述算法,1.5 d/kg.min,开始张力高点、快点,后淡点、慢点。
4 第2天补液量补继续损失量(难定,一般按30ml/kg)+生理需要量,若吐、泄重,可重新估计脱水程度。
补充过程中,若尿多,脱水纠正不明显,表明补液张力低,应提高张力,若脱水纠正,但尿少,说明张力太高,应降低张力。
关于纠正酸中毒及补液
1 纠正酸中毒,轻度,一般不需要单独补,酸中毒严重,PH 7.2以下,CO2·CP 5mmol/L,给予5%碳酸氢钠5ml/kg(即1.4%20ml),可提高CO2CP5mmol/ L,先给一半,在酌情应用。
呕吐重,呼吸快,补碱可缓解。
2 K+的补充①见尿补钾或输液前6小时内排过尿可补,尽早补,酸中毒纠正后,细胞外K+进
入细胞内,K+更低,补碱后可出现明显腹胀,甚至麻痹。
②补钾量,常150~300mg/ kg.d,重者300~400 mg/kg.d。
③补速,全天不少于6~8小时。
④浓度0.15~0.3%。
⑤口服安全,尽量口服。
⑥严重腹泻补4~6天。
3 钙、镁问题一般不需要常规补,对营养不良、佝偻病早期,补碱后引起血Ca ++降低而抽搐,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iv,个别钙剂无效,用25%硫酸镁1ml/kg深部肌肉注射q6 h,症状缓解停用。
总之,若你了解了上述内容,特别是各种张力液配制,以及快速扩容,补充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时的大致速度,即分别为 6 d/kg·min、3 d/kg·min、1.5 d/kg·min,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输液速度,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