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至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1

合集下载

【中小学资料】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5

【中小学资料】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5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5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

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

”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

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

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5(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5(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05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

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

”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

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

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6)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6)

下学期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06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共7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5)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5)

下学期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0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船舶.bó霓裳.shāng心肌梗.塞gěngB.招徕.lái青睐.lài切.磋qiē横亘.gènC.拙.劣zhuō筵.席yàn萦纡.yū罢黜.chùD.凝睇.dì星宿.xiù潺湲.yuán迤.逦yí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修葺座右铭仗义直言鬼鬼崇崇B.疏浚度假村良晨美景各行其事C.渲染编辑室饥肠漉漉枉费心机D.弹劾协奏曲融会贯通美轮美奂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B.连续七个月没下雨,每天艳阳高照,流金铄石....,不少人因天气热而丧命。

C.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东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

他的言辞虽然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又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呢?B.今年4月23日,几十个报社的编辑来到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C.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5.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雁门关在晋北崇山峻岭中。

它虽说早已只剩下颓墙断垣,但雄风不减当年。

,如血的残阳给它涂上了一抹无可言状的朦胧。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7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7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7共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压轴.(zhóu)猥.(wěi)以微贱彭蠡.(lǐ)之滨B茕.(qíng)茕孑立应.届毕业(yīng)或棹.孤舟(zhào)C过蒙拔擢.(zhuó)心惮.(dàn)远役敲骨吸髓.(suí)D责臣逋.(bū)慢遥襟甫.(fǔ)畅书声琅琅.(lá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钟鸣鼎食三径就荒消遥自在食不果腹B汗流挟背金瓯无缺嘉言懿行萍水相逢C滕蛟起凤鹤汀凫渚命途多舛清云之志D落霞孤鹜桑榆非晚渔舟唱晚白首之心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人真心地宣传科学启蒙民众,也有的人利用科学以售其奸,一时间,令人真假难辨,莫.衷一是...。

B.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荜生辉...。

C.尽管这部影片的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乐仍深得观众喜爱。

D.林林自卫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林林死刑,量刑过重,罚不当罪....,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乌鲁木齐"7-5"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中国政府依法采取果断措施,完全是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和各族人民的权益。

B.据美国媒体6月5日报道,两名巴西官员透露,法航AF447航班失事的原因可能是读速器出现故障,航班不能在风暴中正常航行造成的。

C.美国计划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这一计划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D为促进廉租住房制度建设,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住房体系,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4)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4)

下学期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04一、语言文字运用(共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瞥.见(piē)蒙.骗 (mēng) 潜.规则(qián)纡.尊降贵 (yū)B.芜菁.(jīng)拘泥. (nì) 涮.羊肉(shuàn)心惊胆颤. (zhàn)C.舔舐. (shì) 肚脐. (jǐ) 一刹.那(chà)戛.然而止(jiá)D.揩.拭 (kāi)攒.射 (cuán) 记事簿. (bù) 引吭.试啼(há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B.一幅鬈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

它当然是一件膺品。

C.夏季已近尾声,我领悟到那本书是个可怕的怪物。

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抵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

D.妖娆的腰肢、鼓惑的欲望、骄傲到无动于衷的心,携带着致命的神秘感和破坏力──她漫不经心地掀动波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或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总设计师带领科研团队奋力拼搏,在航天技术研究领域里潜心探索,上行下效....,取得了“神龙”空天飞机研制的巨大成功。

B.“头衔通胀”危害很大,过多的“首席”“总监”等级别称谓风起云涌....,很容易削弱了此类职位本应具有的权威性与成就感。

C.一些医生受效益驱动,私开处方,抬高药价,进而..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医院表示要对这些医生进行处理。

D.经典成为了大众消费文化的装饰,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肆意..地戏说历史、改写经典。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奥赛罗悲剧的直接起因是小人的挑唆而致,但细细品味又会发现,他本人轻信、嫉妒而冲动的弱点是灾祸更主要的根源。

B.《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诞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依法保护的崭新阶段。

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04

广东省珠海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04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4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

(27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寂寥.(liáo)彳亍.(zhù)坍圮.(pǐ)挥斥方遒.(qiú)B.青荇.(xìnɡ)漫溯.(shuò)火钵.(bō)忸.怩不安(niǔ)C.夜缒.(zhuì)忤.视(wǔ)瞋.目(chēn)变徵.之声(zhǐ)D.鲰.生(zōu)戮.力(lù)参乘.(shèng)越国鄙.远(pǐ)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笙箫榆阴万户候星辉斑斓B.凄蜿瓦菲童养媳峥嵘岁月C.保姆辽廓岁月稠浪遏飞舟D. 青苔拊心东道主天伦叙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石原慎太郎所谓购岛的固执己见....,使中日关系变冷,也使日本愈发与亚洲邻国格格不入。

B.建材行业较为成熟,因而建材市场的商品满足整个城市的建设游刃有余....。

C.他的唱功的确很好,可那位评委偏要吹毛求疵....,说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D.人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泰然自若....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刁难和不如意。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小时生性好动,喜欢胡乱涂抹。

最有味的是带弟弟。

有时,捡得摸回的菌子鱼虾吃不完。

①家里的粉墙门板,成了我方便的画板;院里的鸡鸭花木,成了我天然的题材。

②院里的鸡鸭花木,成了我天然的题材;家里的粉墙门板,成了我方便的画板。

③下河摸鱼虾,上山捡菌子。

④上山捡菌子,下河摸鱼虾。

A. ②④B. ①③C. ①④D. ②③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午还是阳光灿烂,但到下午5时左右,老天突然变脸,市区狂风大作,天昏地暗。

据气象部门监测,这次特强沙尘暴瞬间风力达11级,地表能见度0米。

B.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4月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4月

下学期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01第Ⅰ卷(50分)一、(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

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

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

“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

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

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

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

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

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辨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

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

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到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

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

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

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

【中小学资料】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3

【中小学资料】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3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3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刘梦溪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

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

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

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国人制作的造型。

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

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

"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

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

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

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

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

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

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

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3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元共生的中国文化刘梦溪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

就中国文化的发生来说,它是多元的,具体可以说有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源。

我们过去讲中国文化,一般都讲黄河文化,以黄河文化为基准,因而黄土地文化、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文化等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国文化的常用语言。

但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

甚至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所呈现的文化面貌也是不同的。

长江上游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黄河流域非常不同,有非常夸张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甚至使人怀疑这是中国人制作的造型。

从这些青铜器的构造上,我们约略可以想象出四川人的性格似乎带有青铜器的刚性。

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黄河流域出土的青铜器造型浑厚庄严,有力度,感觉很震撼,而楚地出土的青铜器造型轻巧,下座虽大,腰身却很细,年代也跟黄河流域差不多。

"楚王好细腰",宫廷的审美取向已经影响到了青铜器的造型。

黄河文化的那些人们熟悉的特征,不一定完全适用于长江文化。

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可以直接和海洋联系起来,如果说黄河文化带有内陆文化的特点,那么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长江流域南面的岭南文化,更是很早就直接跟海外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就学术思想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也具有多元互补的特点。

学术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最高形态的文化。

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相互包容和互动互补是其显例。

历史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很少有宗教战争。

这是由于中国的文化思想有极大的包容性,特别是儒家思想。

所以然者,在于儒家不是宗教,或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儒家不是真正的宗教"。

正因为传统社会占主流地位的儒家不是宗教,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才融合得很好。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4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儿童文学:还原孩子的天空儿童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的一大特别要求就是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作品的主题要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而且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容易为他们所接受。

新世纪儿童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进入了一个实力团队纷争和实力作家竞技的状态。

今天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追求市场效益,创作越来越商业化和娱乐化。

今天儿童文学的著名作家越来越多了,但权威性在消失。

新世纪儿童文学的格局变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也促使我们对儿童文学创作进行新的思考。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儿童文学的价值、阅读市场、作家的创作姿态等问题。

儿童文学的价值包含以下方面:一是对儿童生命和生活的基本状态的呈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成年人了解儿童世界的窗口。

二是对成人生命与生活的基本状态的适当表现,这使儿童文学成为儿童了解成年人世界的窗口。

三是比如爱,比如合作,比如同情心和悲悯情怀等人类的基本情感。

四是成年人的文化期待,包括成年人作为父母亲角色对儿童的呵护与关爱,以及父母亲对儿童的教育意愿和成长要求。

五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民族历史的理解。

六是对母语意识的培养。

儿童文学应该是很慎重的文学,值得我们不仅在文字上选用美的修辞,而且要在主题和内涵上进行母语文化的提炼和选择。

中国儿童文学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阅读市场——3亿少年儿童。

但是现在占据我们市场的多是国外的引进版儿童文学书籍。

《哈利·波特》的市场包装、市场策划、市场运营都给中国儿童文学上了一课。

它有书籍、电影、玩具、网站等一系列产品,彼此之间形成联动。

相比之下,我国儿童文化商品市场的经营者和参与者在观念上都要转变,应该把儿童文学当作产业,按照市场运行规律来操作。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1共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8分,每小题4分)文学的审美泛化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散文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而走向了泛化。

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不敢越雷池半步。

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捕捉新的审美对象,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文学的审美属性使其始终都在寻找和表现新的对象和内容,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式为其新的载体。

因为旧的文学样式因其成熟而相对僵化,它会滞后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

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向被传统的审美观念视为非审美领域的开拓,从发展的眼光看,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类型的开始。

但是,文学的泛化一般是指文学借助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

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其为文学。

因此,我们还得把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

有人说,当前文学走向了泛化,其理由便是文学精神资源和思想穿透力贫乏,对人性的关注趋于漠视和淡化,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

然而,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还有那些所谓的广告文学,它们虽然有时也有曲折的情节,而且悬念丰富引人入胜,但它们是不能称之为文学的。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4(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4(含答案)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04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学。

完成1-3题古琴的文化内涵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

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

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

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

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

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

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

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

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

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

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2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寒伧.(cāng)打烊.(yàng) 箍.桶匠(kū) 冠.冕堂皇(guān)B.饿殍.(piǎo) 罪愆.(qiān) 瞥.一眼(piē) 兢.兢业业(jīng)C.解.差(jiě) 癖.好(pǐ) 拎.东西(līng) 腾挪跌宕.(dàng)D.应.允(yìng) 垓.心(gāi) 百褶.裙(zhé) 面面相觑.(qù)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王夫之在《董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是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气氛两全其美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气氛一举两得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氛围一举两得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氛围两全其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吴书记在大队蹲点时在陈奂生家吃过一顿饭,因而这次在车站和他萍水相逢....时毫不犹豫地帮他治病,并把他送到了宾馆住宿。

B.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指出佳士得方面独断专行....,坚持拍卖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将对其在中国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在三天访华行程中多次呼吁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债券,而中国政府对她的不情之请....并没有马上作出明确答复。

D.近几年来,从东南沿海的发达城市到内陆省区,“民工荒”现象逐渐成了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对此,有关部门绝不能等闲视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院士们为广西农业发展出谋献策,提出了很多破解广西农业发展难题的办法,其中大力推广超级稻等建议已被相关部门采纳。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3)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3)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5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

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

”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

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

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3)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3)

下学期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03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沏.茶/休戚.相关愁闷./闷闷.不乐绚.烂/徇.私舞弊B.戍.边/横槊.赋诗应.届/应.有尽有教诲./风雨如晦.C.肱.骨/觥.筹交错蛮横./大发横.财鸣啭./蒙头转.向D.弄.堂/舞文弄.墨轴.承/压轴.演出樯.橹/妃嫔媵嫱.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现在,素芭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斐语,到处扩散着。

B. 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

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祥的神情。

C. 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密的清晨……记得那座满目金黄、树叶开始凋零,因而显得稀稀落落的大果园。

D. 我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败坏现实的下流东西。

我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也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古董店老板横捧竖捧地仔细瞧了半天,马上做出一副________的神气,把葫芦向校役一推:“要卖就算五块钱吧。

”②每件事都有一定的规矩……男性的观点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是它_______了标准,订出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③那儿很_______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地缠结在一块儿,______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

A.冷漠制定阴暗遮掩 B.冷淡制订昏暗遮掩C.冷淡制定阴暗遮盖 D.冷漠制订昏暗遮盖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是( )A. 清兵卫的父亲对清兵卫总是耳提面命....,粗暴地扼杀孩子的天性和禀赋,在他身上体现了成人世界专制、愚蠢、保守的一面。

B. 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620180402198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0620180402198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6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

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

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

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

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

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

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下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09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下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09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题09第I 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A.回眸.一笑百媚生(mó)斗酒十千恣欢谑.(nuè)送我至剡.溪(shàn)B.渔阳鼙.鼓动地来(pín)红藕香残玉簟.秋(dàn)渌.水荡漾清猿啼(lǜ)C.钗擘.黄金合分钿(bò)谁家今夜扁.舟子(piān)吴楚东南坼.(chè)D.吞声踯躅..不敢言(chíchú)月照花林皆似霰.(xàn)煮芹烧笋饷.春耕(xiǎng)答案:(C)A.móu xuè B.pí diàn lù D.zhí zhú xiàn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与尔同销万古愁天时怼兮威灵怒镜中衰鬓已先斑B.天生我才必有用水面清园,一一风荷举捣衣砧上佛还来C.人生得意需尽欢燎沉香,消溽暑大漠穷秋塞草肥D.雕栏玉彻应犹在三顾频繁天下计心非木石岂无憾答案:(A)B材圆拂C须腓D砌烦感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提倡绿色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和文化的精华,像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们能有机会躬逢其盛....,实在难得。

C.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有想到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都不下去了。

D.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答案:(B)A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的俑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学期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01共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8分,每小题4分)文学的审美泛化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短信文学的出现,再加上此前的电影文学、电视散文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文学借助现代科技媒介而走向了泛化。

然而,对于文学的泛化,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进行围追堵截;有人视之为畏途,犹豫徘徊不敢越雷池半步。

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纵观文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便可看到,文学的泛化是文学发展中的常见现象。

文学是一门艺术,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从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寻找、发现和捕捉新的审美对象,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文学的审美属性使其始终都在寻找和表现新的对象和内容,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文学形式为其新的载体。

因为旧的文学样式因其成熟而相对僵化,它会滞后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

所以任何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向被传统的审美观念视为非审美领域的开拓,从发展的眼光看,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类型的开始。

但是,文学的泛化一般是指文学借助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

审美属性是文学的基本含义,凡是不具备审美属性的都不能称其为文学。

因此,我们还得把文学的泛化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弱化,甚至是去审美属性的非文学化区别开来。

有人说,当前文学走向了泛化,其理由便是文学精神资源和思想穿透力贫乏,对人性的关注趋于漠视和淡化,很多闲适的、无关痛痒的文字充斥于各种文学期刊。

然而,这些现象不能称为文学的泛化,只能说是某个时期某些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的弱化,也就是说这些作品不是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

还有那些所谓的广告文学,它们虽然有时也有曲折的情节,而且悬念丰富引人入胜,但它们是不能称之为文学的。

文学中的审美不带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它具有无功利性,即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

也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无论是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

广告利用文学的想象和描写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它本质上是对文学的去审美属性化,利用的不过是文学的外壳,因此,所谓的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之为文学泛化之列的。

相反,无论是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中的优秀作品,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含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文艺评论》,有删节) 1.下列说法,属于对“文学的泛化”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B.文学泛化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纯粹的、严肃的文学已经失去生命活力,并将最终消失。

C.它是指文学借助于其他媒介或形式来表现其审美属性的现象。

D.当前许多文学作品审美属性弱化,甚至去审美属性化,这与文学走向泛化不无关系。

2.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的内容遵循着审美的要求,不断地向人生领域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从而形成了文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变异性。

B.广告文学有直接的现实功利性,文学在这儿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因此,所谓的广告文学的出现,是不能归为文学泛化之列的。

C.旧的文学样式因其成熟而相对僵化,它会使文学对新的审美对象和内容的表达滞后。

D.无论摄影文学、网络文学还是短信文学,它们都会呈现出一个审美形象的世界,都会蕴含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共12分)湿湿的想念七十年前,爷爷①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

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

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

凤凰城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

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象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的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无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

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了自己的想象,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

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以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

”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使涓涓细流,也能滴水穿石,无坚不摧。

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处世方式的写照。

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

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

”、“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

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

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

谁能体会他那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

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

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

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注释: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3.下列选项对文章第一段中指出的“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中的“理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从文出生在沅水边,他的思维方式、个性品格、人生理想都深受沅水影响,他的许多创作都与沅水相关。

B.沅水启迪了沈从文的智慧,他怀有对自然和人深沉的爱。

C.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D.沈从文用文字和画笔创作的美丽自然画卷。

4.对“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

B.一是外在因素,因为爷爷有着“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

C.因为爷爷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这些书感动了读者,有的让人热泪盈眶。

D.这些人和事常常是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热切憧憬。

E.文章通过回到爷爷故乡的所见所想,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二、古诗文阅读(1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公子①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①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注:①公子:信陵君,魏公子无忌。

②夫人,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乃间步往,从此..耳妄人:狂妄的人..两人游从此:自此以后 B.公子妄人C.平原君乃免冠..立天下乎面目:脸色、面貌..谢免冠:脱下帽子 D.公子当何面目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平原君闻之,谓其.大人曰问其深,则其.好者不能穷也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臣请为.王言乐8.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指代“毛公”、“薛公”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D.平原君门下闻之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 (3分)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公子倾平原君客④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⑤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⑥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