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全课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全课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在一条首尾相接的 封闭曲线上植树
谁来帮助大家一起回顾这些知识?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1 一端栽一端不栽 棵树=间隔数
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先给出一个猜测,要判断这 个猜测对不对,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 再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1 棵数=间隔数-1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一 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吗?
例2: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 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 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 m。一共要栽 多少棵树?
60÷3-1=19(棵) 19×2=38(棵) 答:一共要栽38棵树。
1.一条走廊长32 m,每隔4 m摆放一盆植物(两端不放)。 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在一条线段上植树 (两端都不栽)
准备题:绿化队要在相距60 m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栽), 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 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60÷3+1=21(棵) 答:一共要栽21棵树。
例2: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 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 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 m。一共要栽 多少棵树?
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 树。池塘的周长是120 m,如果每隔 10 m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是一条首尾相接 的封闭曲线。






池塘的周长是120 m?
120÷10=12(棵) 答:一共要栽12棵树。 在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上植树,所需棵数与间隔数 “一一对应”,相当于线段上一端栽一端不栽的情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课件
42÷3 = 14(处) 答:全程一共有14处饮水服务点。
7. 一根木头长10 m,要把它平均锯成5段。每锯下一段 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8×(5-1) = 32(分) 答:锯完一共要花32分钟。
8.笔直的跑道一旁插着51 面小旗,相邻两面小旗的间 隔是2 m。现在要改为只插26 面小旗(两端的旗子不 动),间隔应改为多少米?
150÷15 = 10(盏) 答:一共需要安装10盏灯。
巩固运用
(教材P108 练习二十四T11)
1. 一条项链长60 cm,每隔5 cm有一颗水晶。这条 项链上共有多少颗水晶?
60÷5=12(颗) 答:这条项链上共有12颗水晶。
(教材P107 练习二十四T6)
2. 马拉松比赛全程约42 km。平均每3 km设置一 处饮水服务点(起点不设,终点设)。全程 一共有多少处饮水服务点?
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1课时 植树问题(1)
优 翼
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探究新知
(教材P104 例1)
知识点:在一条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问题
同学们在长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
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解法探究
对吗?检验一下
每隔5m栽一棵,共 。
42÷3 = 14(处) 答:全程一共有14处饮水服务点。
(教材P108 练习二十四T13)
3.*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枚棋子。最外层一共 可以摆放多少枚棋子?
19×4-4=72(枚) 答: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72枚棋子。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介绍 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介绍 四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介绍一、教学内容本单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或一些比较经典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向学生渗透初步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编排特点教材利用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或经典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由于这些思想方法比较抽象,必须借助一些具体的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这些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经典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具体编排1.例1。

教材通过烙饼问题:怎样烙最省时间让学生体会优化理论。

教材给出不同的方案,学生通过计算和讨论,找出最优的方案。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借助硬币等物品来摆一摆、试一试,记录下结果,通过操作来发现。

解决烙三个饼的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扩展到4个、5个……10个,让学生探索奇数个饼和偶数个饼的烙饼方案有什么规律,实际也是一种化归的思想。

2.例2。

教材由一个生活情景来引出问题,并给出沏茶的各项工序及所需的时间。

这些工序有先后顺序,有些顺序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

如洗茶壶、接水、烧水、沏茶顺序不能改变。

但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烧水的时候可以洗茶杯、找茶叶等,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这里的方案可以多样化,但最终要实现最优化。

教材这里用流程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来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找出最优的方案。

这里重点要突出优化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体会优化的作用。

3.例3。

教材通过让学生解决“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问题体会优化的作用。

码头上三艘货船同时到达,如何找到最优的卸货方案呢?这里让学生自己来完成。

卸货的顺序是一个排列问题,一共有6种不同的卸货方案,学生可以一一列出这6种方案,计算出每种方案中的总时间,比较得出最优的方案。

也可以先判断:如果先从等候时间最长的货船开始卸货,那么其他两艘船等候的时间就长了,而从等候时间最短的开始,总的等候时间一定最少。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课后反思
1.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

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2.学生的认知起点与知识结构逻辑起点存在差异。

生生之间的差异是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应在小组交流的平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合理的利用。

第二课时
课后反思
1.本节课上得非常顺利,效果也不错。

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既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又逐步形成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3.如果在探究植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另外,我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小组合作研究的实效性还有待加强。

第三课时
课后反思
1.整节课,每一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2.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的情境,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应用。

2.掌握求解植树问题的相关数学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讨、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植树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

2.进行实际问题求解,并进行数学推理。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入植树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问题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探讨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在老师引导下学习植树问题的相关数学方法,并尝试解题。

3. 案例分析
•给出几个植树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尝试根据所学方法进行解题,并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4. 总结提高
•整合学生的解题思路,总结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理清思路、提升解题效率。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上给出的植树问题练习题。

2.自主选择一个植树问题进行分析,并写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
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并在解题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与意义。

2.能够掌握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解决植树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2.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准备好课件、黑板笔等教学工具。

–复习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
–准备好课本、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给学生一个引导性问题引出植树问题的主题。

2. 学习
2.1 植树问题的背景介绍
•向学生介绍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思考。

2.2 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通过示例或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如制表、绘制图表等。

2.3 练习与讨论
•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深理解。

3. 拓展延伸
•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一个植树问题,并向其他同学提出挑战。

4. 总结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新的植树问题,并写出解决方法。

七、教学反思
•教师应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分析学生表现和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技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植树问题的一般情况,即在一条直线上均匀植树,求树与树之间的间隔数和树的棵数;二是植树问题的应用,即在封闭线路上均匀植树,求树的棵数和间隔数。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数学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周长和植树问题的简单情况,对植树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对于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一般情况和应用,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一般情况和应用。

2.教学难点: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公园植树、道路绿化等,以便于引导学生思考。

3.黑板:准备黑板,以便于板书和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植树场景,如公园植树、道路绿化等,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探索在封闭线路上植树,只栽一端或两端都不栽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3.应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路灯安装、座位排列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核心素养目标围绕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展开。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够:
2.教学难点
-理解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特别是两端都不栽时的情况,植树棵数=间隔数。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如:从生活中的植树问题迁移到数学问题,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判断是哪种植树情况,并应用相应的数学模型。
举例说明:
针对封闭线路植树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封闭线路与普通线段的区别。对于难点内容,如两端都不栽的情况,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体验来加深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判断问题的类型,例如:判断线路是否封闭、是否两端都要栽等。通过反复练习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能够准确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植树问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种植花朵或树木时需要考虑间隔的情况?”(如:在花园里种花,每隔多少距离种一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植树问题的奥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1. 引言数学广角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平面内画出的一个角度,其度数大于180度。

这与我们平时所学的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以及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不同。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讨论数学广角的定义、性质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2. 数学广角的定义数学广角的定义非常简单,即一个角度的度数大于180度。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绘制数学广角:•使用直尺和铅笔,在平面上画两条射线,使它们相交于一个顶点。

•使用量角器或者者角度计来测量这个角度的度数。

•如果测量结果大于180度,则这个角度是一个数学广角。

3. 数学广角的性质数学广角拥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数学广角的度数大于180度,因此它可以看作是一个比直角更大的角度。

•数学广角的补角是一个锐角。

例如,一个270度的数学广角的补角是一个90度的锐角。

•数学广角可以通过旋转一条射线来得到,旋转的角度等于原始角度减去180度。

4. 数学广角的应用数学广角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4.1 圆周角在几何学中,圆周角是指一个角平分一个圆的圆心角。

由于圆心角是以圆心为顶点的角,因此它的度数一定是广角。

圆周角被广泛应用于圆的性质研究以及相关的数学计算中。

4.2 圆锥角在立体几何学中,圆锥角是指一个角平分一个圆锥的顶点角。

与圆周角类似,圆锥角的度数也是广角。

在工程和建筑中,圆锥角用于计算和设计锥形结构的相关参数。

4.3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与角度密切相关。

在三角函数中,广角的度数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正弦、余弦以及正切等函数的值。

5. 总结数学广角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度数大于180度的角度。

数学广角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它可以看作是一个比直角更大的角度,并且它的补角是一个锐角。

数学广角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在圆周角、圆锥角以及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数学广角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集合的思想,能够使用列举法、画图法和数学语言表达问题中的不确定现象。

掌握可能性的概念,包括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够描述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概念,体验集合的合并、分割等运算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探索不确定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交流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严谨性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一门需要细致思考和不断努力的学科。

1. 知识与技能:知识点掌握:学生应掌握本单元的核心数学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组合数学的基本原理,如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概率的初步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制作与解读等。

技能培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熟练运用排列组合的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组合数量、排列顺序等;掌握概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分析生活中概率事件的可能性;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够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

思维方式培养: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生应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通过探究、发现、归纳和类比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通过排列组合解决比赛场次问题、概率游戏问题,通过统计图表分析生活中的数据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从而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植树问题,二是引导学生探究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并总结出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和总结。

但是,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可能缺乏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实例,让学生充分感受植树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植树问题,并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植树问题计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植树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如学校植树、公路两旁植树等问题。

2.准备课件,展示实例和计算方法。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个实例:“学校要在校园里植树,如果每棵树之间要隔2米,那么50米长的校园需要多少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树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类似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公路两旁植树,每棵树之间隔3米,15米长的公路需要多少棵树?”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过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能够绘制一个已知角度的数学广角。

4.掌握基本的角度单位及其换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测量和绘制角的大小。

•难点:掌握角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2.教具:直尺、量角器、练习册等。

3.教学环境:教室,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提问引出数学广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的作用。

#### 2. 概念讲解向学生详细解释数学广角的定义和意义,帮助他们理解。

####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不同角度的数学广角,并绘制其形状。

#### 4. 默写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角度单位的换算练习。

第二课时
1. 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看学生掌握情况。

#### 2. 深化学习讲解角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角度单位的计算练习,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 4. 巩固提升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角的大小及计算方法,加深印象。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数学广角的概念、测量和绘制角的方法,以及角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六、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小测验。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本学生能够在本节课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第7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7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

3. 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植树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

2. 讲授: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线性植树、环形植树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总结植树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作业布置1. 课后习题: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植树问题的求解方法。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了植树问题的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讨论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分组讨论求解不同类型的植树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下对这一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分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兴趣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在直线、封闭曲线和网格上植树的方法。

(2)能够运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在直线、封闭曲线和网格上植树的方法。

(2)能够运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件、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植树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在直线、封闭曲线和网格上植树的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等过程,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3)教师总结并板书植树问题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 实际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学生运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小结与作业(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

五、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2. 板书内容:(1)在直线、封闭曲线和网格上植树的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方法。

六、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方法?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植树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主要围绕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展开,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能够将植树问题模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自备草稿纸、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树节的图片,引入植树问题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实际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3.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

5.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6.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植树问题2. 板书内容:包括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解决方法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巩固基础知识。

2. 提高题:解决稍微复杂的植树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植树问题的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二、过程与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重难点、关键:1、重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自学阶段一、故事引入教师: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二、学生自学教材,探究新知1、学生自学教学例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

汇报讨论的结果。

(1)、列表:鸡876543兔012345脚161820222426(2)、假设法: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是8×2=16(只)脚,这样就比题目多26-16=10(只)脚。

因为刚才是把兔子当成鸡,一只兔子少算两只脚,那么多出的10只脚就有10÷2=5(只)兔子。

因此,鸡就有:8-5=3(只)(3)、用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2x+(8-x)×4=262x+8×4-4x=2632-26=4x-2x2x=6x=38-3=5(只)导学阶段1、各小组小结解题方法:教师: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小结: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

用方程解更直接。

2、独立解决书中的趣题。

(1)、方程解: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2)、算术解:测评阶段1、完成教科书第115页做一做的第1题。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

教案标题: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包括植树线路的封闭与开放,以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判断植树线路的封闭与开放,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植树棵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植树造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提出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是什么样的植树线路?(2)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植树线路是封闭的。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封闭植树线路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 探究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在一条封闭的植树线路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的关系。

4. 实际问题(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在一座长方形的花园四周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求植树棵数。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植树线路的封闭性,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植树棵数。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等。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在一座圆形花园周围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求植树棵数。

(3)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拓展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身边的植树问题,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让学生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单元测试)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含答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单元测试)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含答案)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选择题1.一个施工队要在一条长1千米的水渠上每隔20米修一个出水口(两端都要修),这个施工队一共要修()个出水口。

A.51B.50C.492.将一根木棒锯成3段需要6分钟,则将这根木棒锯成8段需要( )分钟.A.16B.18C.213.在一条长30m的小路一边,每隔2m摆一盆花,一共摆了16盆花,正确的摆法是()。

A.两端都不摆B.只摆一端C.两端都摆4.时钟3时敲三下,共用了6秒.8时敲8下共用( )秒.A.16B.21C.125.在相距160米的两幢教学楼之间栽树(两端都载),每间隔20米栽一棵,一共可以栽()棵。

A.7B.8C.9二、填空题6.要在五边形水池上摆花盆,使每一边都有6盆花,最少需要( )盆花。

7.10个同学围成一圈做游戏,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有1个间隔,共有( )个间隔;如果是16个同学这样围成一圈,有( )个间隔。

8.一个正方形花坛的最外层每一边都放了18盆花。

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 )盆花。

9.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3分钟,锯成8段要( )分钟.10.同学们在全长180m的小路一边植树。

如果两端都要栽,每隔5m栽一棵,一共要栽( )棵树;如果两端都不栽,每隔5m栽一棵,一共要栽( )棵树。

三、判断题11.1根质量均匀的重6千克铁棒,截了2次,平均每段重3千克。

( )12.一根绳子剪成6段要剪6次。

( )13.广场上的钟4时敲4下,6秒敲完,8时敲8下,需要16秒敲完。

( )14.在相距100米的两座楼之间栽树,每隔10米栽一棵,共栽了9棵。

( )15.锯木头,木头的长度=锯的次数×每段的长度.( )四、解答题16.一条笔直的公路长500m,要在公路两侧安装路灯,若每隔50m安装一盏,一共需要安装多少盏路灯?(公路的两端也要安装)17.18.在某区运动会开幕式上有一支体操方阵,方阵最外圈的一列长18m,每两人间的距离是1m。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明与建议】1、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2、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

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3、组织学生进行试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过程,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操作活动时,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

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1.轴对称1课时左右2.旋转1课时左右3欣赏设计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二單元因数和倍数17课时左右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课时2.能被2、3、5整除的数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第三單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5课时左右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第四單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左右1.分数的意义6课时左右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左右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4.约分和通分6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1课时第五單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0课时左右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3课时左右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左右整理复习2课时左右三、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轴对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对称》是平面图形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形式的其中一种,对称这一教学内容在学生已有的对称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7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能够分析问题,建立相关模型,解决植树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植树问题的本质。

2.掌握建立问题模型的方法。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植树问题。

三、教学难点
1.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

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课资料、课件、植树问题案例。

2.学生准备:书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入植树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2. 概念讲解(15分钟)
•解释植树问题的背景和实际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20分钟)
•展示一个具体的植树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

4. 模型建立(20分钟)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六、作业布置
•布置植树问题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准备下节课展示成果。

七、课后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植树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和数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单元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及相关变式问题。

让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用“假设法”和列方程两种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也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学会用代数方法解题。

教学内容:鸡兔同笼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题: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内容:书112~113例1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投影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

出示112页主题图。

学生看图,师读古文。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有几何?学生先理解词义,再理解句子的意思。

鸡、兔足:脚几何:有多少只。

板书课题:鸡兔同笼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①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探究解决方法。

①猜测法:a 鸡4只 4×2=8兔4只 4×4=16共计8个头 24只脚脚的总数少了2只b 调整只数,鸡少1只,脚少2只,兔多1只,脚多2只,相抵多2只脚,刚好比24多2只脚,脚的总只数是26只。

C 因此猜测、调整后,验证鸡有3只,兔有5只。

假设法:引导学生思考: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脚的只数就会比实际少,而少算得脚的只数就是少兔子的脚的只数,每只兔子少算了4-2只脚,少算的脚的只数里有几个2只,就有几只兔子。

8×2=16(只)26-16=10(只)4-2=2(只)10÷2=5(只)……兔8-5=3(只)……鸡答:鸡有3只,兔子有5只。

师:还可以怎样算?(用方程)师:怎样设未知数呢?你发现了等量关系吗?学生讨论、试做。

解:设有x只兔,那么有(8-x)只鸡。

4x+16-2x=262x=10x=5 8-5=3(只)答:鸡有3只,兔子有5只。

归纳总结:在以上三种思考方法中,假设法和列方程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试着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学生试做、教师点评。

拓展: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古人的巧妙思路,领略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吧!学生阅读教材114页“阅读资料”三、巩固练习:(1)书11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解答。

②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假设法鹤:(40×4-112)÷(4-2)=24(只)龟:40-24=16(只)③把结果带到原题中去验算。

(2)书115页做一做第2题。

列方程:解:设大船有X条,则小船有(8-X)条。

6X+4(8-X)=382X+32=38X=38-3=5(条)(3)完成书115页做一做第3题。

启发学生说思路,选择解法。

四、全课小结:通过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五、作业设计:1、王奶奶有2分和5分硬币共20枚,共0.58元。

那么其中2分、5分硬币各多少枚?解:设5分硬币有X枚,则2分硬币有(20-X)枚0.58=58分3X+40=58X=620-6=14(枚)答:5分硬币有6枚,2分硬币有14枚。

(0.58-0.02×20)÷(0.05-0.02)=6(枚)20-6=14(枚)2、同学们参加公益劳动,有的抬土,有的挑土,共用59个筐,36根扁担。

有多少人挑土?有多少人抬土?解:设挑土的扁担有X根,则抬土的扁担有(36-X)根。

2X+(36-X)=59X+36=59X=23 ……挑土用的扁担数量36-23=13(根)……抬土用的扁担数量23÷1=23(人)……挑土的人数13×2=26(人)……抬土的人数六、板书设计: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8×2=16(只)26-16=10(只)4-2=2(只)10÷2=5(只)……兔8-5=3(只)……鸡答:鸡有3只,兔子有5只。

解:设有x只兔,那么有(8-x)只鸡。

4x+2(8-x)=264x+16-2x=262x=10x=58-5=3(只)答:鸡有3只,兔子有5只。

七、教学反馈:第二课时课题:练习课教学内容:书117页思考题,练习二十六1~7题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投影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有关:“鸡兔同笼”问题,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学生归纳:(1)假设法就是通过假设把原来的条件转化为直接解决问题的条件,找出题中蕴含的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复杂为简单。

(2)列方程解有利于分析数量关系,这种方法思路清晰,易于理解,在解决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中经常使用,化难为易。

二、应用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书116页1~3题①引导学生分析题型结构特点,与例题相似。

②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解。

③全班点评。

(2)小结:小结“鸡兔同笼“问题应用题的特点及方法。

三、变式练习:(1)书116页4题。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用“假设法”解决,要注意答对一题比答错一题要多得10+6=16分,而不是10-6=4分,反之,答错一题比答对一题少得16分。

学生灵活解答。

第1题解法一:(假设法)8-(10×8-64)÷(10+6)=7(题)解法二:(解方程)解:设2号选手答对了X道题,则答错了(8-X)题。

10X-6(8-X)=6416X-48=64X=7答:2号选手答对了7道题.第2题用假设法解:(10×10-36)÷(10+6)=4(题)答:1号选手答错了4道题。

第3题用假设法解:16-(10×16-16)÷(10+6)=7(题)答:3号选手答对了4道题。

(2)第117页第5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科技类艺术类共37人5人∕组 3人∕组共9个组②学生列方程解答③讲评。

解:设科技类有X组,艺术类(9-X)组。

5X+3(9-X)=372X+27=37X=5艺术类:9-5=4组科技类:5×5=25(人)艺术类:3×4=12(人)答:参加科技类的有25人,艺术类的有12人。

也可用假设法解。

假设9个组都是科技类小组。

艺术类有:(5×9-37)÷(5-3)=4(组)4×3=12(人)9-4=5(组)5×5-25(人)或假设9个组都是艺术类组科技类有:(37-3×9)÷(5-3)=5(组)5×5=25(人)9-5=4(组)4×3=12(人)(3)第117页7题①学生观察图画,获取必要的信息。

②与例1比较,相似吗?③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④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4)书117页思考题。

可以用假设法或列方程解。

还可以这样想: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一共吃4个馒头,也就是每4个馒头正好分给1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

100个馒头按4个一组分,共分100÷4=25组,而100个和尚也正好分为这样的25组,每组中,必有一个大和尚和3个小和尚。

则:大和尚1×25=25(人)小和尚3×25=75(人)四、巩固练习:第117页6题(1)开展游戏,知道游戏规则。

(2)开始活动。

一个同学说出硬币的个数和总钱数,另一个同学猜5分硬币有几个。

(3)评一评谁是智多星?(4)猜一猜,有什么秘招?(钱数-总个数×2)÷3=5分硬币的个数五、全课总结: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你有收获吗?六、作业设计:1、小学举行数学竞赛共15题,每做对一题的8分,每做错一题到扣4分,小明共得72分。

他做对了几道题?15-(8×15-72)÷(8+4)=11(道)2、46个同学划船,共乘坐10条船。

其中大船坐6人,小船坐4人。

大船和小船各几条?小船:(6×10-46)÷(6-4)=7(条)大船:10-7=3(条)或大船:(46-4×10)÷(6-4)=3(条)小船:10-3=7(条)3、食堂第一次运来3袋大米和8袋面粉共重500千克,第二次运来4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525千克。

求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思考:大米面粉总重量3袋×4=12 8袋×4=32 500千克×4=20004袋×3=12 5袋×3=15 525千克×3=1575转化条件让两次大米或面粉袋数相同。

用第一次的减第二次的得一袋面粉(2000-1575)÷(32-15)=25(千克)大米:(500-25×8)÷3=100(千克)七、板书设计:练习课第1题解法一:(假设法)8-(10×8-64)÷(10+6)=7(题)解法二:(解方程)解:设2号选手答对了X道题,则答错了(8-X)题。

10X-6(8-X)=6416X-48=64X=7答:2号选手答对了7道题.第2题用假设法解:(10×10-36)÷(10+6)=4(题)答:1号选手答错了4道题。

第3题用假设法解:16-(10×16-16)÷(10+6)=7(题)答:3号选手答对了4道题。

八、教学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