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强烈冲击着我国现行的会计体系。
通过简要回顾我国的会计发展史以及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再次明确会计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发展,科学合理的会计体系可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影响全面深入的当前形势下,准确分析指出当前经济发展对我国会计体系的冲击,对建设科学的会计体系,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就显得极其必要。
结合世界经济变化的趋势及会计发展的特点,预测了未来经济环境变化下会计行业将会受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更好方法与路径,引导建立发展网络会计、环境会计体系,以更好的应对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以及绿色经济的冲击。
关键词:会计体系经济环境会计准则环境会计发展
目录
引言 (1)
1 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史.......................................1
1.1 新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及其基本评论 (2)
1.2社会经济发生环境变化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影响 (3)
2 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及建议 (4)
2.1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必然性...............................4
2.2 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几点认识...............................4
3 经济环境和会计发展..............................................5
4 对未来会计发展趋势探索......................................... 5 4.1网络会计 (5)
4.2环境会计 (5)
5 会计发展作用 (6)
5.1会计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6
5.2会计在经济预测中的作用 (6)
6 正确处理会计业与经济的关系 (6)
6.1会计与企业营运的关系 (6)
6.2会计与经济增值的关系 (7)
6.3会计与经济市场化的关系 (7)
6.4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7)
参考文献 (9)
引言
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越来越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而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准则标准、内容体系、报告方式、工作语言等方面必然要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知识化”成为当前经济环境的基本特征,会计的计量手段、会计信息的传播方式等方面则必然向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会计与经济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经济离不开会计,会计离不开经济,经济越发展,会计越发展。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直接决定了会计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计对经济环境有一定的反作用。
而会计的发展史同样告诉我们,会计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发展的,而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革,必然对会计产生剧烈的冲击和挑战。
本世纪初,我国正式加入WTO,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我国的经济环境也发生着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其中主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为标志,这种变化必然要求我国会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
了解发达国家环境会计理论的发展,把握当前国际环境会计发展的潮流趋势,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变化史
我国的会计发展经历了原始记录计量、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三个主要的阶段。
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而早在西周时代,我国就进入了单式簿记阶段,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工作组织系统和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
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
东汉及以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四柱清册”为核心的记账算账会计方法。
进入12世纪后,南宋的“审计院”设置,以及明朝的“都察院制度”、财物出纳印信勘合制度、黄册制度等,都闪烁着中式会计的历史光辉。
公元10世纪至15世纪中叶,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资本经济萌芽在沿海地区的出现,不仅以“四柱结算法”为核心的中式会计的方法体系建立完善,而且账房组织制度已经形成。
明末清初还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法”和“天地合账法”等记账方法。
从15世纪中叶起,中国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
及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自此,中国的会计开始沦落。
20世纪初,西方现代复式簿记传入我国,主要在海关、邮政、银行、铁路及大的工商业中使用。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会计在吸收西方会计精华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兼收并蓄,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1 新中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及其基本评论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会计制度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学习苏联会计模式,文革时候会计制度基本被毁,改革开放后会计制度的重新建立以及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历程,而中国企业会计制度作为中国现阶段会计规范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环境的变化,经历了统一→细分→统一的过程,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
1.1.1 1949-1979年,曲折中向前发展
建国之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新中国经济体制的产生阶段,它要求会计改革为经济恢复服务。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会计成为该体制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按照其要求构建会计工作的基本模式。
1950年7月1日起试行的《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结构统一会计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统一的会计制度。
它的发布实施有效地规范了各类企业的会计行为,结束了会计核算方面混乱的局面。
之后中央相关部门先后发布的《国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国营企业统一会计报表》和《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财务会计制度,初步形成了中国统一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雏型。
受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和当时特殊政治氛围的影响,学术界对于会计的认识,普遍是把它当成一种国家用来管理国民经济的核算工具,即“工具论”、“方法论”的观点。
1.1.2 1979-1992年,局部借鉴国际惯例
这一时期,学术界开始质疑“会计工具论”的观点,围绕“会计究竟是什么”的概念范畴展开了争辩,对会计定义、会计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并由此形成了“管理活动论”和“会计信息系统论”两种代表性观点。
1.1.3 1992-本世纪初,会计制度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化?
这一阶段,学术界不再围绕会计基本问题展开争辩,会计理论探索开始从规范研究转向大范围的实证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1992年,财政部进行“两则两制”改革(两则是指《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两制是指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财务制度),这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会计方面实行的重大举措,在我国会计改革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相关规范,结合中国国情,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财务报告等会计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规范。
“两则两制”的发布和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的转换,即由适应于计划经济的会计核算模式,转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核算模式,规范了6大会计要素,统一采用了借贷记账法,资产平衡表改为资产负债表等。
这些改革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开始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1.1.4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开创新纪元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会计研究领域扩大化,研究起点多维化,理论研究有创新。
学术界对现行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及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思考,在诸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等理论研究前沿领域进行了富有创新精神的探索。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资本流动全球化趋势加快,各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成为必然选择。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和实施,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2 社会经济发生环境变化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影响
影响会计的社会经济环境各种各样,而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科技环境因素和管理环境因素等。
1.2.1 政治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
一国的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政治路线、政治思想和政治领导。
它们对会计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是间接的,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加快,群众监督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于会计信息的公开程度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
1.2.2 法律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法律模式。
世界上基本可以分为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两大法律体系。
不同的法系产生于不同的社会发展背景,并以不同方式作用于会计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立法的不断加快,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对会计信息公开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强。
1.2.3 经济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
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则是最为直接的,不同的经济环境也就意味着不同的经济体制,市场监管体制等。
、
2 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及建议
2.1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必然性
2.1.1 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的需要。
企业实施跨国经营,首先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有关政策,特别是会计政策;其次母公司为便于对各子公司的管理,也需要了解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债务状况,这些都需要我国的会计国际化。
2.1.2 会计国际化是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实施会计国际化,可以向贸易国提供可比性的信息,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1.3 会计国际化是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
随着跨国上市和发现债券以募集资金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而与各国会计准则与报告制度的差异,必然加大了我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困难,提高了上市成本。
为了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也应实施会计国际化。
2.2 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几点认识
我国已故会计学家杨纪琬指出:“国际协调实质上就是找最小公倍数。
”冯淑萍教授则认为会计的国际协调实质上是各国利益的协调过程。
会计国际化是一动态过程而非以静态结果。
2.2.1 我们要积极的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
“会计国际协调的实质是各国逐步趋同的过程,也是各国利益之争的结果。
”(冯淑萍,2003)为了维护我国的利益,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们必须积极努力地争取会计国际协调游戏规则中的“话语权”,使其在制订规则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2.2 会计国际化同时也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合
会计的国际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会计标准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从各个方面加以配合和促进。
这就要求我们从社会经济环境、法律法规、人员素质等各方面做好会计国际
化的配套工作。
主要包括健全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的治理和整顿;加强外部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对会计从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
2.2.3 会计国际化还需要强化会计标准的执行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强调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国际协调固然很重要,但即使制定出再好的会计标准,若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那也只能是一纸空文,会计国际协调就更是形同虚设了。
因而,我们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推进会计标准的有力执行。
3 经济环境和会计发展
纵观中国50多年的会计工作,我们不难发现,它是在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中前进,并在努力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中求得自身得改革和发展。
当时广大会计工作者,为了探索中国的会计工作的道路,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改革,对促进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当前我国的具体经济环境,特别是职业道德问题,对我国会计发展有明显影响。
具体而言,我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时期,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加上现在社会体制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工作人员弄虚作假。
这导致了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
要治理这个问题,同样需要完善经济环境。
4 对未来会计发展趋势探索
21世纪的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一方面是经济的突飞猛进,另一方面是社会体制的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局势不断变动,知识经济逐渐崛起,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等一系列新的发展局面,在此情境下思考会计发展的几个新兴趋势,
4.1 网络会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的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会计环境在网络下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电子商务成为网络时代的商业方式和企业生存形式;其次,企业经营和管理信息都以电子方式运行,实现数字化管理;第三,网上企业、网际企业、虚拟企业等新的企业系统开始出现,新的经济形态如直接经济、网络经济等逐步形成。
网络时代的来临必将使会计由传统的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
4.2 环境会计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环境与自然资源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和浪费,以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这不仅动摇了有关国家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使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出现了紧张局面,可持续发展观念应运而生,环境会计也是其体现之一。
在我国,环境会计的建立与发展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同时,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也要求环境会计的尽快建立。
5 会计发展作用
5.1 会计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的作用
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计算与计量,会计则采用专业方法,将各种物质量统一以价值量的形式予以科学的分类、汇总、计算并采用公认的方式为使用者提出报告。
国民经济的发展总量、资源的消耗量、利用率以及其他各项经济指标的计算,都离不开会计人员在一线的辛勤工作。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5.2 会计在经济预测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会计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新的职能不断出现。
一般认为,除了会计核算、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之外,还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各种职能控制。
国家历来对会计工作都相当重视,要求每一个作为企业家的厂长、经理,除懂得学好必须的经济理论外,还需要具备一些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
因此,一个标准的企业家,既要具备生产知识,更应较多地懂得财务知识,有经济头脑,熟悉本企业的成本,资金利润等项经济指标,随时掌握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在经营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开拓新路子,取得新成绩。
6 正确处理会计业与经济的关系
6.1 会计与企业营运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下,当一个企业成为金融工具时,企业务必在其资产负债表上提出金融资产;当构成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失去了控制的时候,经营企业立刻要终止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的。
还有一种,当金融负债一部分被消除后,企业才能在负债表上将其取消。
例如,管理者的分红可以通过提成利润提高,而作为股东则可利用会计的操纵来获得融资等。
6.2 会计与经济增值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企业是追求利益的。
为了获得增值,就务必在竞争中获得优势,获得最大的增值,使企业获得长期持续的优势。
传统的的会计主要是历史记录的登记,主要原因是由于产业相对单一,所以会计也所发挥的作用,也就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而提供的相关信息只为经营部门所利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计的信息是没有真正走进市场的。
要能够使会计在的经济增值中增强,就必须发挥会计的作用。
6.3 会计与经济市场化的关系
当经营公司的产权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的时候。
企业方面便能推动会计信息市场化的进程,也为信息失真条件。
随着公司的产权结构出现分化,在经济市场条件下,会计业也要依赖一个具有支持作用的机制来运作,以保证会计规则能够被严格运用和理解。
同时,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强化,企业还要积极稳妥地开为会计制度和准则的正确执行创造必要的经济条件和环境,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治理。
在现代社会里,更应该把影响会计的经济市场化因素考虑再内。
经济环境在一个大的环境中为会计审核提出了新的环境。
6.4 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6.4.1 会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因而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必定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一切商品的价值必须运用货币来表现,只有运用货币量度,才能对各种商品的耗费与收回进行综合的比较.会计的特点就是主要运用货币量度进行有关计量,会计通过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管理,促进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6.4.2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会计方法和理论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在
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了作用.
6.4.3 经济效益是会计对象的核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对象是价值运动.例如作为会计方法之一的会计分析主要是
从分析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成本的降低,收益的增加即从分析经济效益的高低人手,抓矛盾,挖潜力,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且会计分析的一系列指标都是价值运动某一方面的具
体表现.由此可见经济效益是会计对象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刘常青.中国会计思想发展史[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05-01.
[2] 孙铮,贺建刚.中国会计研究发展: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视角[J].《会计研究》,2008,07:8-10.
[3] 杨天来.新中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及动因浅析[J]. 2007-06-10.
[4] 杨时展.1949-1992年中国会计制度的演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69.
[5] 胡寄窗.《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纲要》[C]. 谈敏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 薛云奎.会计大趋势—种系统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1999.
[7] 陈毓圭.中国会计发展展望[J].会计研究,1999,(10).
[8] 初一.新会计准则凸现八大变革[N].上海证券报.2006-02 (3).
[9] 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2003-03
[10] 陈毓圭.《中国会计准则建设与国际协调》.《新会计》.2009(1)
[11] 鞠秋云《我国推行环境会计的机遇、挑战和对策》.《辽宁经济》.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