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的药物治疗原则
儿科门诊用药知识点总结
![儿科门诊用药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a112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0.png)
儿科门诊用药知识点总结儿科门诊用药是指在门诊诊疗过程中对儿童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体质与成人不同,因此在儿科门诊用药中需要特别注意儿童患者的年龄、病情、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等因素。
本文将从儿科门诊常见的疾病和药物治疗方面,总结和介绍儿科门诊用药的相关知识点。
一、儿科门诊用药的基本原则1. 选药原则:儿科门诊用药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生理特点、疾病类型和病情程度,综合考虑药物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患儿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2. 用药原则:儿科门诊用药应遵守正确用药原则,包括准确掌握用药指征、药物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途径等。
对于儿童患者的用药要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3. 监测原则:儿科门诊用药应定期监测患儿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或者更换其他合适的药物。
二、儿科门诊常见疾病及药物治疗1. 发热:发热是常见的儿科门诊症状,常见原因包括感冒、发炎、病毒感染等。
对于发热的儿童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退烧药(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等)、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以及抗病毒药物等。
2. 咳嗽:咳嗽是儿科门诊中常见的症状,常见原因包括感冒、哮喘、支气管炎等。
对于哮喘和支气管炎的儿童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吸入型肾上腺素类药物(沙丁胺醇)、类固醇和其他支气管扩张药物等。
3. 腹泻:腹泻是儿科门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原因包括感染、肠道功能紊乱等。
对于腹泻的儿童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止泻药(鲍鱼胆碱等)、益生菌和补液盐溶液等。
4.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儿科门诊中较为严重的问题,常见原因包括吸收不良、疾病引起的消耗等。
对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维生素补充剂、蛋白质营养剂等。
三、常用儿科门诊药物及其使用注意事项1. 扑热息痛:扑热息痛是一种非处方退烧药,适用于儿童患者的发热和疼痛缓解。
使用时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剂量,注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婴幼儿用药原则
![婴幼儿用药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6817a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5.png)
婴幼儿用药原则婴幼儿时期,由于身体的发育和免疫系统的不完善,他们对药物的反应相比成人更为敏感和不确定。
因此,在给婴幼儿使用药物时,我们必须遵循一些特定的原则,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婴幼儿用药的原则和相关注意事项。
1. 医生的指导:在给婴幼儿用药之前,一定要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医生会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综合因素,评估适用的药物类型、剂量和疗程。
婴幼儿用药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给药。
2. 药物选择:在选择婴幼儿用药时,应优先考虑儿科专用药物。
这些药物经过专门研究和临床实践,更适合婴幼儿的年龄和生理特点。
同时,避免给婴幼儿使用成人药物或未经专业医生指导的药物。
3. 剂量确定:婴幼儿的体重和年龄是决定药物剂量的重要因素。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药物剂量会有所不同。
在计算药物剂量时,可以使用身体重量(例如,毫克/千克)或体表面积(例如,平方米)来确定。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4. 给药途径:给婴幼儿用药时,需要选择适合的给药途径。
通常,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方式,但有时也可以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通常由专业医生或护士操作,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5. 环境和用具的卫生:在给婴幼儿用药前,必须保证用具的卫生和环境的清洁。
使用无菌的滴剂管、药勺或针筒等工具,并在使用前事先消毒。
另外,避免婴幼儿与患病的病人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6. 药物保存:正确保存药物也是十分重要的。
请将药物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远离阳光和高温。
遵循药物的保存说明,并避免儿童接触到药物。
7. 药物副作用:婴幼儿使用药物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如果婴幼儿出现呕吐、腹泻、皮疹、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药物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此外,婴幼儿如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应尽快就医。
8. 用药期限:在给婴幼儿用药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规定进行药物疗程。
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8404056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07.png)
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抗菌药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但其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问题。
儿科患者更容易出现感染,因此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合理的使用抗菌药需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敏感性进行选择。
儿科患者的感染类型多样,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等。
在确定感染类型后,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另外,应注意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若病情持续恶化或无明显改善,则应考虑更换抗菌药物。
其次,在儿科中,应遵循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原则,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其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抗菌药剂量需进行调整。
同时,应遵循完整的疗程,即便患者症状缓解,也应继续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以杜绝抗菌药物滥用,避免感染的复发。
此外,应优先考虑使用窄谱抗生素,以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广谱抗生素对包括正常菌群在内的机体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对于儿童,尽可能选择窄谱抗生素以减少这一风险。
另外,近年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已引起广泛关注。
例如,在手术前预防感染、高危患者预防感染等情况下,应慎重使用抗菌药物。
这些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应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并且应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
此外,要加强儿科医生和家长的教育,提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儿科医生应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了解抗菌药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用药指南。
同时,儿科医生也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告知他们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原则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引导家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儿科的合理使用应遵循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敏感性选择药物,遵循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原则,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谨慎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并加强医生和家长的教育。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保证儿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医院儿童用药管理制度
![医院儿童用药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1a517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f.png)
一、总则为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医疗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儿童用药管理小组,负责全院儿童用药的监督管理工作。
2. 儿科设立专门儿童用药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儿童用药管理工作。
三、儿童用药原则1. 安全性: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品,如无儿童专用药品,应选用成人药品,并确保用药安全。
2. 有效性:根据儿童病情,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的药品。
3. 个体化:结合儿童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4. 经济性:合理选择药品,确保用药经济、实惠。
四、儿童用药流程1. 诊断明确:医师在诊断明确后,根据儿童病情和药品说明书,选择合适的药品。
2. 处方开具:医师开具处方时,应注明儿童年龄、体重、用法用量等信息。
3. 药物配制:药师根据处方要求,准确配制儿童用药。
4. 药物使用:护士在为儿童用药时,应严格按照处方要求执行。
5. 药物监测:医师和护士应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五、儿童用药管理措施1. 建立儿童用药档案:详细记录儿童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疗程等。
2. 加强儿童用药培训:定期对医师、护士进行儿童用药知识培训,提高儿童用药水平。
3. 完善儿童用药制度:建立健全儿童用药管理制度,规范儿童用药流程。
4. 严格药品采购:优先采购儿童专用药品,确保儿童用药质量。
5. 加强药品监管:定期对儿童用药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奖惩措施1. 对在儿童用药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儿童用药管理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个人和单位,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儿童用药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如遇法律法规变更,本制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
![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104a374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7.png)
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
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根据感染病原菌的类型选择抗生素: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感染病原菌的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抗生素。
常见的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红霉素类等,对耐药菌感染可选用喹诺酮类、庆大霉素类等。
2. 考虑儿童年龄和体重:儿童对抗生素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成人差,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剂量的调整,以确保合适的药物浓度。
3. 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儿童感染一般分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前需明确是否为细菌感染,并评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4. 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抗生素:儿童的器官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药物的副作用较敏感。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性较高的药物,避免使用对儿童有毒性或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
5. 合理使用联合抗生素疗法:对于严重感染或病原菌耐药性较高的情况,可考虑使用联合抗生素疗法。
但需权衡疗效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组合使用。
6. 严格控制抗生素疗程和剂量:抗生素疗程应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不可随意增减或中断用药。
同时,要确保抗生素
的剂量准确,不可超剂量或亚剂量使用。
7. 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生素期间,需定期监测患儿的病情和药物疗效,同时关注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总之,儿科抗生素用药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剂量和疗程、注意安全性和监测药物效果等,旨在确保儿童感染得到有效治疗,并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05550ba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6.png)
浅谈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是指在充分了解患儿病情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用药物,用药适当,用量合理,用法正确,用药安全,并在用药过程中及时监测和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种药物应用原则。
儿科临床用药在治疗儿童疾病的还应兼顾患儿生长发育的特点,避免药物对患儿产生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应该注重选择合适的药物。
由于儿童的生理和代谢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选择药物时需特别慎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当选用不同的药物。
由于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不完善,所以在选择药物时,还需要考虑到患儿的肝肾功能情况,选择对患儿体系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
对于儿童来说,口服制剂的选择更为重要,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药物的味道和口感会直接影响患儿的依从性,所以在选择药物的剂型时,应当考虑到患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尽量选择好口感的剂型,减少孩子的拒绝情绪,提高依从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用药适当,用量合理。
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需要我们在用药中特别注意用量,尤其是注射剂,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进行准确计算,避免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儿童的体表积和血容量均较小,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与成人有明显差异,需要特别注意用药剂量的计算,根据患儿体重及年龄等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调整,以确保用药剂量的准确和科学性。
儿童的药物敏感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需要我们在用药中诸多注意,尤其要注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调整,确保用药剂量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需要注意用法正确。
儿童患者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用药中需要注意用法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在用药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用法指导,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家庭环境进行用法的科学指导,以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儿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用法的问题,如药物的剂量计算不准确、用法指导不清晰等等,所以在用药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用法的指导,确保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儿科用药原则
![儿科用药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bf1f10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a.png)
儿科用药原则
由于小儿在病理上有发病容易,变化迅速的特点,所以治疗的时候要正确的做出诊断,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治疗的时候要审慎,以免损伤其稚嫩的正气,再一个小孩的脏器比较轻灵,治疗1处方也应该轻巧灵活,根据小儿的体质特点,病情轻重灵活运用,大苦大寒的药尽量少用这一下,毒烈之品,更应该更应当慎用,即便是有这些症状需要用药,也应当中病即止或者衰其大半而止,不可过急,以免伤好伤小儿的正气,时刻顾护小孩的脾胃,生长发育全靠后天脾胃,疾病的恢复要依赖脾胃健运,而不是小儿靠后天调补,所以要对注重小儿脾胃的特点,处处顾护脾胃,以免使之受伤,治疗的时候不要乱投补药,由于药物有偏性,长期补益可能导致小儿性早熟小儿即使偶尔受到外邪,也应该中病即止,掌握用药剂量,小儿的剂量,要根据病情,而年龄大小,个体差异,慎重选择。
《儿科合理用药》课件
![《儿科合理用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cdbd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7.png)
05 儿科合理用药的监管与政 策
儿科合理用药的监管体系
药品监管机构
01
负责制定和执行儿科药品监管政策,确保儿科药品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医疗保健机构
02
在儿科合理用药方面承担重要责任,需确保药品使用符合相关
规定和标准。
家庭和患者
03
应了解儿科合理用药的知识,遵循医生指导,不擅自更改用药
方案。
儿科合理用药的政策与法规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用药方 案。
儿科疾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药物选择
根据疾病种类和严重程 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用药剂量与频次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 免超量或不足。
联合用药
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用药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药 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4 儿科药物的合理选择与使 用
患者教育
向家庭和患者普及儿科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公众对药品使用的认 知。
药品信息传播
规范药品广告和宣传,确保提供准确、全面的药品信息。
06 儿科合理用药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儿童感冒的药物治疗
总结词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药物治疗需谨慎。
详细描述
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对于轻微感冒,建议采用多喝水、休息等非药物治疗。若症状较 重,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如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等,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应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 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
以增加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儿科药物的剂量与用药频次
剂量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计算合适的药物剂量,确 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科合理用药的某些特点与进展
![儿科合理用药的某些特点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3e3e04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1.png)
某一治疗方案可有4种结果:①疗效提高、成本降 低;②疗效降低成本增加、③疗效降低成本也降低; ④疗效最高成本也增加。显然①应采纳,②应放弃, ③与④要权衡所得与所失决定取舍。此外还应考虑 患者意愿,伦理道德等。由于目前我国治疗方案随 意性大,不够规范,推行中有一定困难,但无疑这 符合我国医改精神。
668.64
L蝮 404.2
80%
505.25
46.19
L低 508.5
经济学评价中CEA、CUA、CBA基本计算公式 CEA:费用效果比值=(C1+C2+…Cn)/E CUA:费用效用比值=(C1+C2+…Cn)/U CBA:成本效益比值=C/B 或净现值=(B1+B2+…Bn)-(C1+C2+…Cn)
○ t1/2=2.5 h者,经2×t1/2=2.5×2=5 h ○ t1/2=1.2 h者,经2×t1/2约2.5 h ○ t1/2=5 h者,经2×t1/2 = 10 h
若医生要估计给药1 h后的C,以婴儿为例:
○ C=C0(1/2)1/t1/2 = C0(1/2) 1/2.5
= 8×(1/2)0.4 = 6.06 mg/L
1.3~3.3
0.4
0.9~2.0
0.8~0.9
1.6
1.5
1.2
-
0.4~0.7
-
7.0 -
8.4~18.0 2.0
5.1~5.9 2.0~3.0
有关TDM
国际TDM学术组织(IATDMCT)90年成立,现有会员国50个,会员近千。首届会议1988年在 东京召开,第七届2001年在华盛顿召开,代表400人。
TDM意义:血药浓度与剂量、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依从性、个体化给药、 伪劣药等,是药物动力学前提。
儿科用药原则有哪些
![儿科用药原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1880d0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a.png)
儿科用药原则有哪些儿科用药一直是医疗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儿童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原则,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科用药原则:1. 个体化用药儿童的年龄、体重、生长发育状况等都会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产生影响,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需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规划。
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剂量和给药途径。
2. 安全性优先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考虑其安全性。
一般来说,应避免使用对儿童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药物,尽可能选择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3. 药物剂量儿童的体积、体重和代谢率通常比成人更低,因此药物的剂量通常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给儿童用药时,医生应仔细计算药物的剂量,并避免因为给药过量或过少而导致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4. 给药途径对于儿童来说,口服给药是最为常见的途径,但有些药物可能会因为经过肠道代谢而降低药效,因此有时需要考虑其他给药途径,比如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等。
在选择给药途径时,需考虑儿童的年龄、意识状态和具体情况。
5. 药物相互作用儿童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医生在给儿童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些药物可能会相互影响代谢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需要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儿科用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
在给儿童用药时,应遵循个体化用药、安全性优先、合理药物剂量、选择适当给药途径以及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原则,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希望通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和专业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儿科疾病用药原则及处方审核要点
![儿科疾病用药原则及处方审核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50c10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f.png)
儿科疾病用药原则及处方审核要点儿科疾病用药原则以及处方审核要点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科用药原则和处方审核要点的指导:儿科用药原则:1.个体化用药:儿童的年龄、体重和发育水平差异很大,因此药物剂量和疗程需要个体化,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2.选用安全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较为安全的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某些药物在儿童体内代谢较慢,因此需要特别谨慎。
3.用药途径:选择适合儿童的用药途径,如口服药、颗粒、液体制剂或局部用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便于儿童接受。
4.药物相互作用:注意儿童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特别是需要用药监测和药物配伍。
5.用药时间:考虑用药的时间,包括药物的频率和用药的持续时间,以确保疗效和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暴露。
6.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了解可能的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其在儿童中的表现,及时监测并采取措施。
7.儿童特殊需求:考虑到儿童的特殊需求,如味道、剂型、用药方式,以提高他们对药物治疗的接受度。
处方审核要点:1.剂量审核:确保药物剂量与患儿的体重、年龄和病情相适应,不要过量或不足。
2.用药途径审核:检查药物的途径是否适合患儿的年龄和情况,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途径。
3.相互作用审核:检查处方中的药物是否与患儿可能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以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反应。
4.过敏和不良反应:考虑患儿的过敏史和可能的不良反应风险,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
5.适宜性审核:评估用药的适宜性,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预期的用途符合患儿的需要。
6.合理性审核:确保处方的用药时间、疗程和频率合理,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7.监测和随访:确保儿科患者在用药期间进行监测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耐受性。
8.药物标签和说明:给予家长或监护人药物的详细说明,包括用法、用量和可能的副作用,以确保正确的用药。
儿科用药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因为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1c3bb05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e.png)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的滥用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这不仅导致了多药耐药问题的恶化,也给儿童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合理使用的必要性、合理使用的原则及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儿科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细菌。
因此,在面对细菌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以帮助控制疾病的进展,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儿童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在儿科临床中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非必要使用、不规范用药和过度用药等。
这种滥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加重了抗微生物耐药性的增长。
事实上,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的儿童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大部分使用是不必要的。
因此,合理使用儿科抗菌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合理使用儿科抗菌药物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针对不同细菌的抗生素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其次,准确掌握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方式。
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因此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来计算剂量,避免过量或过少用药的情况。
此外,儿童服药方式可能不同于成人,比如可以使用颗粒剂形式。
最后,严格控制治疗周期和用药时机。
抗菌药物的过长或过短治疗周期都会对细菌产生压力,导致抗药性的出现。
为了促进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一些策略和措施也被提出。
首先,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抗生素的认识和使用技巧。
其次,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南和规范,对医生的开药行为进行审查和评估。
此外,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最后,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家长和患者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和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综上所述,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288ac1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2.png)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本文旨在介绍儿科用药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地给孩子用药。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篇1一、儿科用药的基本原则1. 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2. 尽可能使用单一药物,避免联合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给孩子用药。
4. 给药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避免影响药效。
二、儿科用药的注意事项1. 不要将成人药直接给孩子使用,因为药物剂量和副作用可能会不同。
2. 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止用药,除非得到医生的指示。
3.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皮疹等,及时停止用药并就医。
4. 不要将药物放在孩子接触到的地方,避免孩子误食药物。
5. 注意药物保存条件,如温度、湿度等,避免药物失效。
三、常见儿科用药知识1. 感冒:孩子感冒时,可以使用退烧药和鼻涕软化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2. 发烧:孩子发烧时,可以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度使用。
3. 腹泻:孩子腹泻时,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和益生菌等药物,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4. 哮喘:孩子哮喘时,可以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但需要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儿科用药知识及注意事项》篇2儿科用药是指为儿童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的医学领域。
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计算药物剂量:儿童用药剂量应根据其年龄和体重计算,避免过量或过低剂量用药。
2. 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儿童用药剂型应适合其年龄和发育阶段,如口服液、颗粒、糊剂、注射剂等。
3.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儿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更为敏感,应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停止用药。
儿童用药科普知识大全
![儿童用药科普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221232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f.png)
儿童用药科普知识大全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是全社会都非常关注和重视的。
儿童用药是儿科医生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因此家长们也需要了解儿童用药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健康。
下面详细介绍儿童用药的科普知识。
一、儿童用药的原则1. 安全原则:儿童生理和代谢特点不同于成人,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故应遵循适当给药、小剂量给药和细心观察使用药物在儿童中的安全性。
2. 效果原则: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儿童的疾病,剂量、用法和疗程等应根据病情和儿童特点进行选择和调整。
3. 方便原则:口服制剂首选,药物储存和服药方便,颜色和味道可接受。
4. 经济原则:药物选择应考虑药品的价格、易得性和实用性,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1. 放置方面家长应将药品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注意药品的储存温度与湿度,避免阳光直射,另外长期储存使用药品时,要注意检查药品的保质期,严格按照药品有效期限使用。
2. 服用方面家长应先清洗并晾干双手,可在儿童喜欢的食物或饮料中加入药品,如果汁、水果泥或奶等,减少药味的刺激,以便儿童更容易地接受药品。
3. 剂量方面药物的剂量应该准确计算,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服用量,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4. 种类方面不同品种、剂型及规格的药品应仔细辨别并准确使用。
药品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西药、中药、营养品等,家长在使用前应了解药品的类别、适用范围、用法和剂量等信息。
5. 不合理使用方面不要将成人药或自用药品给儿童使用,不要将一些有害的药品放在儿童易接触到的地方。
同时,严禁把药品当做零食或糖果吃。
三、儿童药品的种类及注意事项1. 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疾病的必备药物之一,但注意事项也很多,如药品的种类、剂量、疗程、不良反应等问题。
另外切记不要滥用抗生素,否则会导致耐药性增强,影响治疗效果。
2. 制剂制剂是指经过加工制造的药品,如口服液、颗粒、片剂、胶囊等,家长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照医嘱正确服用和储存,避免不良反应和药品浪费。
儿科用药的指导原则
![儿科用药的指导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699f06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2.png)
儿科用药的指导原则
儿科用药的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容易患病,且病情变化快,因此要根据患儿发病时的身体状态,同时参考平时的体质,进行准确的辨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变化,避免延误病情。
2. 药物的安全性。
儿科用药除了要求疗效好、见效快外,更重要的是药物的安全性。
相对成人而言,这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很多药物虽然疗效很好,但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或者对小儿有特殊的毒副作用,儿科就不能用。
3. 用药的依从性。
是指患儿对药物接受的程度。
由于小儿很难自觉主动克服用药过程中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异常口感或疼痛等),往往拒绝治疗,强烈反抗,易造成意外伤害和心理创伤,因此提高儿童用药的依从性至关重要。
对于口服药尽可能选择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剂型。
4. 药物的有效性。
儿科用药必须考虑到药物的有效性,即药物是否能够有效地治疗疾病。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选择,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5. 药物的剂量。
儿科用药的剂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剂量不足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剂量过大则可能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的调整。
以上原则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儿科用药指南
![儿科用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34699a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d.png)
儿科用药指南儿科用药指南一、儿童用药原则1.1 儿童用药的特点儿童用药与成人用药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儿童体重和生理特征的变化、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过程的不完善等。
因此,在给儿童选用药物时,应考虑到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1.2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儿童用药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在选择药物时应考虑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药物的毒性、药物的剂量以及潜在的相互作用等因素。
同时,监测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亦是必要的。
1.3 儿童用药的依从性儿童的依从性较低,家长或监护人的合作是保证儿童用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应给予家长或监护人详细的用药指导,解答可能出现的疑问,并定期进行随访。
二、常见儿科疾病用药指南2.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症状包括咳嗽、鼻塞、喉部不适等。
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以及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2.1.1 常见药物:- 对症治疗药物:对于咳嗽、鼻塞等症状可选用非处方药物,如扑尔敏、盐酸伪麻黄碱等。
-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
2.2 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由感染导致。
治疗原则是控制症状、降低发热、预防并发症。
2.2.1 常见药物:- 退烧药物:对于儿童的退热,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物。
- 抗感染药物:如果发热是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
三、附件3.1 本文档附件包括:- 儿童用药剂量表- 常见儿科疾病药物便携手册四、法律名词及注释4.1 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是我国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进行监管的法律。
4.2 药品注册:药品注册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经过审批机关的核准,获得生产和流通许可的过程。
4.3 不良反应: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反应。
儿科药物治疗原则
![儿科药物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671deed626fff705cc170a43.png)
四、药物剂量计算
(一)按体重计算 ※ 每日(次)剂量=患儿体重(kg)×每日(次) 每公 斤体重所需药量 ※ 举例:6岁的患儿,体重20公斤, ※ 红霉素 30-50毫克/公斤/日 棕色合剂1毫升/岁/次 红霉素日用量(mg)=(30-50)mgx20kg =600mg-1000mg/日 红霉素 0.2 tid(红霉素剂型 200mg/片) 棕色合剂次用量(ml)=1mlx6y =6ml tid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门诊处方
科(门诊号) 姓名 住址 性别 200 年 月 日 年龄
Hale Waihona Puke R普通药价 医师 会计
调剂 自费药价 核发
儿科药物治疗原则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郭卓平
二、药物选择
(一)抗生素 ※ 滥用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体内微生态紊乱、真菌和感 染(如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 ※ 副作用:肾毒性、造血功能的抑制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 短期大量用药可掩盖病情,故诊断不明时暂时不用 ※ 长期使用抑制骨骼生长,影响水盐、蛋白质、脂肪代谢 ※ 引起血压升高和库欣综合征 ※ 长期使用可导致肾上腺萎缩 ※ 降低免疫力,并使病灶扩散,水痘患者禁用激素
(三)退热药
(四)镇静止惊药
※镇静药用于高热、烦躁不安、剧咳不止
※止惊药用于惊厥发作
(五)镇咳止喘药
※婴幼儿一般不用镇咳药 ※新生儿及小婴儿慎用氨茶碱
(六)止泻药与泻药
※腹泻患儿一般不用止泻药 ※便秘时一般不主张用泻药
(七)乳母用药 (八)新生儿、早产儿用药
三、给药方法
(一)口服法 口服法 鼻饲法 (二)注射法 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 (三)外用法 (四)其他方法 雾化吸入 灌肠法
(二)按体表面积计算 ※ 小儿体表面积: (m2)=体重(kg)×0.035+0.1 < 30kg (m2)=(体重(kg)—30)×0.02+1.05 > 30kg (三)按年龄计算 ※ 用于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 (四)从成人剂量折算 ※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 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法
• 口服法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幼儿 用糖浆、水剂,冲剂等较合适,也 可将药片捣碎后加糖水吞服,年长 儿可用片剂或药丸。小婴儿喂药时 最好将小儿抱起或头略抬高,以免 呛咳时将药吐出。病情需要时可采 用鼻饲给药。
注射法
• 注射法注射法比口服法起效快,但 对小儿刺激大,肌内注射次数过多 还可造成臀肉挛缩,影响下肢功能, 除非病情必需,否则不宜采用。肌 内注射部位多选择臀大肌外上方; 静脉推注多在抢数时应用:静脉滴 注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严重程度 控制滴速。在抗生素应用时间较长 时,提倡使用序贯疗法,以提高疗 效和减少抗生素的副作用。
(3)肝脏解毒功能不足,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 肝脏酶系统发育不成熟,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延长、药 物的半衰期延长,增加了药物的血浓度和毒性作用。 (4)肾脏排泄功能不足的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 的肾功能尚不成熟,药物及其分解产物在体内滞留的 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 (5)先天遗传因素要考虑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史的 患儿对某些药物的先天性异常反应;对家族中有药物 过敏史者要慎用某些药物。
• 按体表面积计算 此法较按年龄、 体重计算更为准确,因其与基 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fitrationrate GFR) 等生理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
如体重≤30kg,小儿的体表面积 (m2)=体重(kg)x0.035+0.1;
如休重>30kg,小儿的休表面积 (m2)=[(体重(kg)-30]x0.02+1.05.
•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选择 短疗程常用于过敏性疾病, 重症感染性疾病等;长疗程则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 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哮喘、某些皮肤病 则提倡局部用药。在使用中必须重视其副作用:(1) 短期大量使用可掩盖病情,故诊断未明确时一般不用; (2)较长期使用可抑制骨骼生长,影响水,电解质, 蛋白质、脂肪代谢,也可引起血压增高和库欣综合征; (3)长期使用除以上副作用外,尚可导致肾上腺皮 质萎缩,可降低免疫力,使病灶扩散;(4)水痘患 儿禁用糖皮质激素,以防加重病情。
• 退热药的选择 一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剂量不宜 过大,可反复使用。婴儿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发生 Reye综合征。
• 镇静止惊药的选择 在患儿高热、烦躁不安、剧咳不止等情 况下可考虑给予镇静药。发生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 醛、地西洋等镇静止惊药。
• 镇咳止嘴药的选择 婴幼儿一般不用镇咳药,多用祛痰药口 服或雾化吸人,使分泌物稀释、易于咳出。哮喘患儿提倡局 部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必要时也可用茶碱类,但新 生儿、小婴儿慎用。
儿科用药的药物 治疗原则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 要手段,而药物的过敏反应, 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常对机体 产生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中的 小儿因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够成 熟、健全,对药物的毒、副作 用较成年人更为敏感,小儿疾 病多变,选择药物须慎重,更 要求剂量恰当,因此必须充分 了解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掌 握药物的性能,作用机制,毒 副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以 及精确的计算剂量和选择适当
外用药
• 外用药 以软膏为多,也可 用水剂、混悬剂、粉剂等。 要注意小儿用手抓摸药物, 误入眼、口引起意外。
其他方法
• 其他方法 雾化吸入常用;灌 肠法小儿采用不多,可用缓 释栓剂;含剂、漱剂很少用 于小龄儿,年长儿可采用。
小儿药物吸收特点
2、胃肠道外给药
PART.04
药物剂量计算
小儿用药剂量较威人更须准确。 可按以下几种方法计算:
的给药方法。
小儿的药物治疗的特点 药物选择 给药方法 药物剂量计算
目录
CONTENTS
PART.01
小儿的药物治疗的特点
• 由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体液的pH、细胞膜的通透性、药 物与蛋白质的结合程度、药物在肝脏内的代谢和肾脏排泄 等因素的影响,小儿期的药物治疗具有下述特点:
(1)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如巴比妥类、吗 啡、四环素在幼儿脑浓度明显高于年长儿。 (2)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吗啡对新生儿呼吸 中枢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年长儿,麻黄碱使血压升高的作 用对新生儿的影响很小。
• 新生儿、早产儿用药 幼小婴儿的肝、肾等代谢功能均不成 熟,不少药物易引起毒、副反应,如磺胺类药、维生素K3可 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等,故应 慎用。
03
给药方法
根据年龄、疾病及病情选择给药途 径、药物剂型和用药次数,以保证 药效和尽量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影响。 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尽量选用患 儿和患儿家长可以接受的方式给药。
• 止泻药与泻药的选择 对腹泻患儿慎用止泻药,除用口服补 液疗法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外,可适当使用保护肠黏膜的 药物,或辅以含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的制剂以调节肠道的微 生态环境。小儿便秘一般不用泻药、多采用调整饮食和松软 大便的通便法。
• 乳母用药的选择 阿托品、苯巴比妥、水杨酸盐等药物可经 母乳影响哺乳婴儿,应慎用。
• 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可 算出每日或每次需用量:每日(次)剂量=患儿体 重(kg)×每日(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须连续 应用数日的药物,如抗生素、维生素等,都按 每日剂量计算,再分2-3次服用;临时对症治疗 用药,如退热药、催眼药等,常按每次剂量计 算。患儿体重应以实际测得值为准,年长儿按 体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量,则以成人量为上限。
PART.02
药物选择
选择用药的主要依据是小儿年 龄、病种和病情,同时要考虑 小儿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和药物 的远期影响。
• 抗生素的选择 小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常用抗生 素等抗感染药物。既要掌握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用药 指征,更要重视其毒、副作用的一面。对个体而言, 除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外,过量使用抗生素还容 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衡,使体内微生态紊乱,引起真菌 或耐药菌感染;对群体和社会来讲,广泛、长时间地 滥用广谱抗生素,微生物容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进 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临床应用某些 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其毒、副作用,如肾毒性、对造血 功能的抑制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