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地适树及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和措施

合集下载

提升生产力的营林方法

提升生产力的营林方法

提升生产力的营林方法提升生产力是每个企业和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而在营林工作中也是如此。

营林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的一种工作方式,而提升生产力则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策略,使得营林工作能够更高效、更快速地进行,以达到最大化的利益。

下面将介绍几种提升生产力的营林方法。

合理规划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

对于营林工作来说,合理规划包括确定合理的林木种植布局、确定合理的砍伐和更新周期、确定合理的经营模式等。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使得林木的生长周期和砍伐周期相互匹配,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从而提高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营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和监测,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林地进行分析和管理,优化林木种植布局;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等。

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升生产力。

培养专业人才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保障。

营林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具备这些专业素养的人才,才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因此,企业和机构需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有效地开展营林工作,提升生产力。

加强合作与交流也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营林工作通常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作,只有各方紧密合作,才能够高效完成工作。

因此,建立起健全的合作机制,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学习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提升生产力。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是提升生产力的必要条件。

在进行营林工作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避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

通过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策略,可以保证营林工作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生产力的提升。

浅析人工造林技术及措施

浅析人工造林技术及措施

L i n y e y u a n y i人工造林即通过人为方式在技术上要求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

人工造林只有把握住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及时抚育间伐、防虫治病等生产环节,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还能生产主产品木材。

森林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可通过人工造林增加森林面积,大力植树造林,培育森林,越来越被高度重视。

一、人工林的主要特点!、所用的种子、苗木或其他繁殖材料经过人为选择和培育,具有良好的遗传品质和种质,有较强的适应性。

"、树木个体密度适宜,在林地上分布均匀,避免了种内竞争的消耗。

#、可以用较少的树木个体数量形成森林,群体结构合理。

$、生长整齐的树木个体有利于林木提前郁闭,并且郁闭后个体分化程度相对较少。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调控&人工林,以提高其生产力。

人工造林在无林地上,采用人工的方法利用苗木种子或营养器官'如枝、茎秆、根等(进行造林。

而在采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采用人工种植方法恢复森林时,则称为人工更新。

人工造林是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缓解中国木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人工造林技术原则!、根据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和土地利用的历史情况,对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和生产潜力作出综合判断。

另一方面要求对造林树种对各种立地条件的适应性进行深入的研究,选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最能适应造林地的自然条件的树种。

"、良种壮苗。

选用生命力强和具有优良目的性状的品种,以及生机旺盛、抗逆性强的苗木作为种植材料,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减少幼林的抚育工作。

为了使森林整体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减少由病、虫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选用良种,特别是生产周期较长、又为无性繁殖的树种时,应尽量避免种类过分单一。

适地适树栽植技术在人工造林中的应用探析

适地适树栽植技术在人工造林中的应用探析

适地适树栽植技术在人工造林中的应用探析发布时间:2022-05-05T09:49:25.13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第1期作者:何梦杨梅花[导读] 通过坚持适地适树能够对于林业建设进行合理及科学规划何梦杨梅花松潘县林业和草原局四川阿坝 622300摘要:通过坚持适地适树能够对于林业建设进行合理及科学规划,同时,促使当地地理条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有利于我国林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提高。

人工造林过程当中要通过利用适地适树方式保障林业发展成效,适地适树主要是在适合的环境之下坚持因地制宜相关原则对于树种进行合理选择,切实保障树木生物特性和当地区环境相适应,这样才能够实现树得其所,地尽其利。

本篇文章主要是基于人工造林适地适树原则基础之上实现林业快速发展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适地适树;栽植技术;人工造林;应用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过程当中生态环境也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国内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恶劣,对于生态建设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开展生态环境系统建设过程当中要切实保障实现生态平衡,同时,进行生态建设过程当中需要促使林业建设工作达到理想成效,其中,人工造林是林业建设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举措。

一、适地适树技术在人工造林规划中的主要应用(一)改地适树在当前人工造林规划设计过程当中要坚持改地适树原则,改地适树原则主要是指在种植树木过程当中若是发现某种或者某几种类型植物并不适应于在当前土壤上生长,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使用换土法促使其种植环境得到改变。

通过对于土地进行必要改造,根本性目标是为了能够促使土地适合植物健康成长。

例如,改地适树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利用排灌洗盐方式促使某些不耐盐碱树木更好适应于盐碱化土地。

又比如,为了能够促使杉木植物实现健康成长,可以通过将其和马尾松进行相互混交,有利于杉木植物在热带地区也可以实现良好成长。

(二)选地适树所谓选地适树主要是要结合土地特点来选择种植何种类型树木。

林业基础科学 林业生态建设中适地适树途径探讨

林业基础科学 林业生态建设中适地适树途径探讨

林业基础科学林业生态建设中适地适树途径探讨植树造林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而适地适树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原则,是指在造林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合理布局,科学管理,保证森林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

本文将探讨林业基础科学对于适地适树的重要性以及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实施适地适树的途径。

一、林业基础科学的重要性林业基础科学包括林学、林地资源学、森林生态学等,是指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基本特性、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

它是保证适地适树的基础,只有依靠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的进行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林木生理学和适应能力通过对不同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可以了解它们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长发育的规律。

这为我们选择合适的树种提供了依据,避免由于树种选择不当而导致的生长劣势和疾病害虫的大量滋生。

2. 林地资源学与土壤科学林地资源学研究了林地的地理分布、土壤类型、水文条件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树种和合理的造林布局至关重要。

土壤科学则研究了土壤的性质、养分含量和肥力状况,为合理施肥和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3. 森林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研究了林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我们了解树种之间的生态位和相互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而种群生态学则研究了树种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布和适应能力,为我们选择合适的树种提供了帮助。

以上所述只是林业基础科学中的一部分,但它们都是保证适地适树的关键。

只有了解了这些基础科学的知识,我们才能更好的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保证森林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

1. 林地调查和评估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前,首先要进行对于林地的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对于林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以及水文状况等方面的调查。

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我们才能选择出适合这样环境的树种,从而保证造林的成功率。

浅谈提高森林生产力的主要措施及部分案例

浅谈提高森林生产力的主要措施及部分案例

浅谈提高森林生产力的主要措施及部分案例摘要:我国森林资源现实生产力低,且远低于气候生产力,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同等林地面积下,只有提高森林生产力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森林产量。

本文从实际案例着手,对提高森林生产力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森林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经营;森林生产力引言:森林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现有用林地中可采面积仅占13%,可采蓄积仅占3%。

我国木材蓄积2003年为78.06 m3•hm-2,而美国是118 m3•hm-2,德国是300 m3•hm-2,世界平均是114 m3•hm-2;同时,我国每年木材消耗达3.7亿m3左右,年产量却只有8100万m3左右。

可以说,我国森林可利用资源非常少,需要大量依靠进口。

另一方面,中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mm,难以造林。

现有条件下,唯有提高森林生产力才能满足我国建设发展对木材的需求。

1、混交提高森林生产力混交改善林分结构和土壤肥力,树种充分利用营养空间,进而提高整个森林生产力。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混交林生长量都大于马尾松纯林和杉木纯林。

红锥与马尾松以7马3锥星状混交后,红锥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都比红椎纯林高,林分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红椎纯林提高了42.75%和14.60%。

红锥与杉木以7杉3锥星状混交,7年生时混交林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了42.82%和57.08%。

8a生巨尾桉与东南野桐天然混交林中巨尾桉林分树高、胸径、材积和蓄积量比同龄巨尾桉纯林分别提高了20.88%、19.9%、75.33% 和56.47%,且混交林中巨尾桉径级20cm以上的林木株数所占比例比纯林多28.3%。

杉木与檫树、樟树、格氏栲等混交,都表现出混交林分生产力比纯林高。

2、施肥提高森林生产力对4种相思树种(马占相思、厚荚相思、灰木相思和卷荚相思)进行施肥处理,3年跟踪调查显示,不同品种最佳施肥方法都不一样。

什么是适地适树,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什么是适地适树,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什么是适地适树,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树造林中的重要性,这对现代植树造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介绍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以及如何适时适树地植树造林。

一、什么是适地适树适地适树(matching site with trees)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简单的来说就是适应当地环境种适合环境生长的树木种类。

依据生物与其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这一生物界的基本法则提出。

二、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选树适地、选地适树,其他如改地适树、改树适地也是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

选树适地与选地适树在性质上都是单纯的适应,是最简单也是最可靠的方法。

2、适地适树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指在树木栽植与管理中使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栽植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达到以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应、观赏功能和经济利益。

3、一般来说,采用乡土树种造林比较容易实现适地适树,但有时引种外来树种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开展生产性引种前须经过周密的分析及一定时期的引种试验。

三、适地适树的方法1、选树适地在已经了解栽植地区环境条件和规划设计具体立地条件的情况下,从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上出发,去选择最适于栽植地区的园林树种。

2、选地适树根据树种的生态学特性选择适宜栽培的生长环境。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选择待植树种适宜的小环境和特定小生境,包括生长空间、光照水平、土壤质地、排水专科、场地使用功能等。

3、改地适树通过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可采取树种混交、整地、施肥、灌溉、人工栽培基质、人工气候设施等措施),使之适应树种的生态要求。

4、改树适地为使植物与生长环境与栽培目的相适应,通过调整树种或园艺技艺或育种方法来改变和改良植物的某些特性,譬如通过抗性育种增强树种的耐寒性、耐旱性或抗污染性等,以适应在寒冷、干旱和污染环境中的生长。

提高造林质量的几项技术措施

提高造林质量的几项技术措施

L i n y e y u a n y i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的迅速进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空气污染,改变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而且可以美化环境,为人类生产建设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源。

基于此,人们把植树造林作为改善当前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高度重视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也要十分重视造林质量的控制。

一、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性造林质量管理在林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造林质量管理既是实现有效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又是保障林业造林整体质量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林业造林工作的整体效果与生态效益;②可以有效促进我县林业工程事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提升林业造林的经济效益;③通过造林质量管理工作可以整合当地的各项资源并实现优化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为林业造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以有效完成林业造林工作。

二、提高造林质量的技术措施1、合理规划在造林工程中,工程前期规划是整个造林工程的指导依据,也直接的影响着造林工程的工作质量,在造林工程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于工程规划工作也有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应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方位分析造林区域的综合自然环境。

首先,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做好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其次,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最后,做好防治工作加强林区管理,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要预防火灾等人为破坏现象发生。

例如河南地区的造林工程,在工程前期林业人员对计划造林区域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并对即将种植的林木品种也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结合当地地形、气候、土壤等诸多因素,进行科学规划。

2、适地适树该技术主要在完成营造林环境、气候以及土壤等调研之后合理选择树种开展种植工作。

通过该技术可以根据土壤环境科学选择树种,保证树种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该技术应用原则为:①土质适应。

应用该技术过程中,需要保证林木能够有效适应土壤环境,相关人员应该以树木在土壤方面的要求为切入点,积极调查、优化土壤,确保树种和土壤质检适配性良好;②林木适应性。

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

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一、现代林业造林方法:1. 种苗选择: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取适合的树种进行造林。

要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快速、木材品质优良的树种,如松树、柏树、桉树等。

2. 土壤改良:在造林前,对土壤进行改良处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有施用有机肥料、石灰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3. 防风固沙:在沙化地区或容易受风蚀的地区,应采取防风固沙的措施,如种植防风树、修建风砂固沙网等,以减小风蚀的影响,保护幼苗的生长。

4. 制定科学的造林方案:在选址、造林密度、株行间距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方案。

根据不同树种和地区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树木间距和行距,以保证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5. 利用技术手段提高造林效果:如通过人工播种、机械化造林等手段来提高造林效果。

利用人工播种可以提高播种的精度,减少播种量的浪费;机械化造林可以提高造林效率,减少人力投入。

二、营林生产管理措施:1. 合理经营:对林地进行合理经营,保持林木的良好生长状态。

要定期修剪枝叶,清除杂草,保持林间通风,为树木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和生长环境。

2. 施肥养护:根据树种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等,提供树木所需的养分。

合理的施肥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木材的品质。

3. 病虫害防治:定期对林地进行病虫害防治,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可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保护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4. 灌溉管理:在缺水地区或旱季干旱的地区,应进行灌溉管理,确保树木的正常生长。

可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提供充足的水源。

5. 定期检查和修剪:定期检查林地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过密的林分进行适当疏伐,保持合理的林分密度,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上述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品质,增加林业资源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一、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基础。

通过选择优良的林木品种,采用遗传工程、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改良林木的遗传特性,提高其抗逆性、生长速度和木材品质,从而提升人工林的整体生产力。

二、林地管理林地管理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合理规划林地布局,保持适宜的林分密度和树种结构,有利于提高林地光照、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林地土壤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长。

三、施肥与灌溉施肥与灌溉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根据林木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补充土壤养分,促进林木生长。

同时,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保证林木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保障措施。

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有效控制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同时,加强林木健康管理,提高林木抗病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五、间伐与修枝间伐与修枝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调节手段。

适时进行间伐,调整林分密度和树种结构,有利于促进保留木的生长。

同时,合理进行修枝,去除病枝和弱枝,有利于提高林木的通风性和光照效率,促进林木生长。

六、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基础措施。

根据树种特性、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林地单位面积产量。

同时,合理密植还能够促进林木之间的竞争和生长,形成良好的林分结构。

七、科技支撑科技支撑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育种技术、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提高人工林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林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工作,提高林业从业者的科技素质和技能水平。

八、政策扶持政策扶持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有力保障。

政府应制定优惠的林业政策,加大对林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林业建设。

同时,建立健全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林业执法力度,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造林绿化中适地适树的标准及实现途径

造林绿化中适地适树的标准及实现途径

造林绿化中适地适树的标准及实现途径作者:高小云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0期摘要通过分析造林绿化地的地形、土壤、生物等立地因子的性能,对造林绿化中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指导和促进当前造林绿化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适地适树;标准;实现途径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164-01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生态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通俗的说,就是把树栽植在适宜生长的地方。

造林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地适树原则的贯彻,要做到适地适树,使树种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的生长条件相适应,达到地和树的统一,使造林绿化成活、成林,使绿化树木生长健壮,充分发挥美化绿化的功能。

1 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前提全面掌握造林绿化地的地形、土壤、生物等立地因子,充分认识立地性能,了解各立地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绿化地的立地条件,是贯彻适地适树的重要基础工作。

在具体的立地条件下,选择适生面最广、最高产、经济价值最大的树种列为主要造林树种[1]。

选树适地首先要考虑绿化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相适应。

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不同对于树种的影响最大。

海拔高度对气温、降雨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绝对湿度随海拔增高而递减,相对湿度在夏季也随海拔增高而递减,降水量一般是随海拔增高而增加。

阳坡和阴坡环境条件相差悬殊,一般是阳坡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温度高、霜期迟、积雪薄、解冻早,阴坡正好相反。

在选择造林树种时,最好选择与本地区气候条件相适应的树种,尤其是重视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例如刺槐喜光,不耐蔽荫,喜干冷气候及湿润、肥沃土壤,不耐严寒及高温、高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喜钙质土,耐瘠薄及轻度盐碱,忌水湿;圆柏喜温凉、温暖气候及湿润土壤,在干旱、瘠薄处生长缓慢;适宜高山地区生长的云杉、冷杉在平原地区生长不良。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及措施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及措施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及措施林业工程造林是指为了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通过人工手段进行种植栽培的活动。

以下是林业工程造林的一些常用方法及措施。

1.人工干预:在林地准备阶段,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如松土、砍伐、清除杂草等,为树木的生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促进种苗的生长,还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合理选种: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水源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造林。

应考虑树种的抗逆性、生长速度、木材质量和经济价值等因素,以提高造林的效益。

3.种子处理:在进行造林前,对树种的种子进行处理,如浸泡、发芽处理等。

这些处理措施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从而增加造林的成功率。

4.疏伐和调查:在林木生长过程中,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规律,进行适时的疏伐和调查。

及时清除病虫害树木,促进优质树木的生长,并为其他植物提供生长空间。

5.土地保护:采取土地保护措施,如防止水土流失、人工水浇灌、施肥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利用率,为树木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6.林冠管理:通过合理的林冠管理,调整树木的生长空间和光照条件。

及时修剪树冠,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并增加林木的覆盖率。

7.防治病虫害:设置监测点和防治站,在林区内进行定期的病虫害调查和防治工作。

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8.生态修复:在造林工程中,注重生态修复的原则,恢复林地的生态功能。

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植被结构、搭建鸟巢和虫棚等措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9.合理规划:进行林业工程造林之前,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林地的适宜性、资源利用率、造林费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方案。

林业工程造林的方法和措施包括人工干预、合理选种、种子处理、疏伐和调查、土地保护、林冠管理、防治病虫害、生态修复和合理规划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章人工林营造基本理论第1节_森林营造技术

第一章人工林营造基本理论第1节_森林营造技术

造林 技术
良种 合理 认真 适地 细致 抚育 壮苗 结构 种植 适树 整地 保护
优良的个体 遗传品质
合理的群体结构
良好的生长环境
高生产力人工林 造林技术与人工林生产力关系图
19
•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造林、人工造林、人工更新、人 工 林、
森林生产力、林种、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特用林、 经济林
同时还需要改善树木生长的小环境,使树木生长在适 宜的环境下。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措施有适地适树、 整地、抚育保护。
这些措施包括整地、施肥、灌溉或排水洗盐以及生物 改良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立地调控的 能力越来越强,可供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但森林 培育中如何应用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生态和经济的制约
二、思考题
1、人工林划分为哪些种类?各自有什么作用? 2、人工林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我国人工林生产力水平比天然林低? 4、简述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20
。 森林生产力的提高有生态制约因素,如不引起水土流 失,不影响流域水质,保持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发展, 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措施
为了提高造林成效和人工林的生产力,根据人工林生 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造林经验的基础上,我国 提出了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合理结构、 精心栽植、抚育保护等6项造林技术措施。
10
• 2、经济林 以木材以外的其它
林产品为收获目的。 特点:①周期短, 见效快②集约经营③ 生态和经济效益有机 结合 木本粮油、药用、 香料、工业原料林、 果品林等。
11
木本粮油
药用木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薪炭林 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发达国家 工业化程度高的发展中国家

浅谈合理维持与提高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途径

浅谈合理维持与提高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途径

浅谈合理维持与提高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途径作者:孙梅来源:《种子科技》2020年第20期摘要:人工林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工林普遍存在总体质量不高、生长量低、保存率低及生产力低下等问题。

为了保持我国人工林的长期生产力和提高森林质量,探讨了人工林生产力退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和提高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途径,实现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关键词:人工林;长期生产力;途径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20-0109-02 中图分类号: S75 文献标志码: A在过去几十年的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由于过分重视短期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而导致人工林区的生物多样性、林分抗逆性严重下降,破坏了人工林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恢复和适应能力,使得人工林林地的地力衰退和土壤退化[1]。

如何合理地维持与提高人工林长期生产力,是森林经营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本文探讨了影响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和提高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多种途径。

1 影响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因素森林生产力是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长期森林生产力是指森林生产力在一定时间尺度内的维持,常用林分轮伐期进行衡量,通过对若干个林分轮伐期间的森林生产力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得出长期森林生产力的大小。

1.1 林分群落结构人工林树种与立地生产力的相互关系离不开群落结构[2]。

林分结构单一是导致林地水土流失和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人工林造林树种单一,且过分针叶化。

同时,为获得短期经济效益,林分密度过大,群落结构过于简单,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差,这对于维护林地肥力极为不利。

基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群落的保卫机制,天然林因具有多样的物种能产生稳定的群落结构。

因此,改善林分群落结构,对于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提高林地生物小循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林地清理林地清理是人工造林的第一个过程,不同的清理方式对土壤肥力影响极为不同。

论如何提高某林地生产力

论如何提高某林地生产力

如何提高某林地生产力怎样提高林地的生产力,提高综合效益,是当前在林业经营(特别是商品林经营)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适地适树适种源。

适地适树适种源就是要使造林树种的特性,尤其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达到的高产水平。

目前在许多地方营造林中,因未做到适地适树,出现大面积的小老头树,主要是因为没有依据当地水分条件选择树种,水分亏缺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达不到应有的高产水平。

第二,良种壮苗。

良种壮苗是提高地块生产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选择树种、品种时,一定要选择抗性好和适应性强,特别要注意选用抗不良环境(干旱和寒冷)和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品种。

同时栽植时要选择优质的壮苗造林,缩短成林时间,从而提高地块生产力。

第三,合理密度。

合理的密度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密度过大,个体与个体之间因营养、空间、光能等有限而相互竞争而降低生产力;密度过小,又会浪费空间、光能等而达不到最大生产力。

合理的密度即可达到不浪费营养、空间及光能等,又能很好的提高地块生产力。

第四,营造混交林。

天然生态系统中,林分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生态系统森林类型较多,多样性较高,生物种类十分丰富,生产力也较高。

所以在培育人工林时,同时根据经营目的的不同,注意树种的空间搭配,充分利用地块的空间,尽可能的营造混交林,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提高单位面积的高产水平。

混交林是提高人工林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五,集约经营。

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管理方式,采用集约化经营,强化后期的经营管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第六,采用合理的采伐作业方式。

合理的采伐作业方式是提高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他可尽量使资源少闲置和少浪费,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如采用无主伐乔木作业方式,其理论基础是择伐。

择伐的优势在于总经营面积能保持高经济价值大径材生产的可持续性。

择伐方法可采用单株分散采伐成熟木,也可呈小群团状采伐,并注意保留一定数量的老龄木。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导入自测题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导入自测题
A.用材林B.防护林C.经济林D.特用林
3.适地适树的主要途径是()
A.选地适树或选树适地B.改地适树C.改树适地D.A+B+C
4、判断题:
1.与天然林相比,我国的人工林普遍生长快、产量高和林分稳定。()
2.我国森林的生产力水平较高。()
3.营造高生产力的森林应普遍采用播种造林。()
4.适地适树是森林营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森林营造技术》即是一门(),也是一项()。故学习方法上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4.我国《森林法》将森林划分为()、()、()、()和()五大林种。
5.造林有()、()、()、()、()和()6项技术措施。
3、选择题:
1.风景林属于()。
A.用材林B.防护林C.经济林D.特用林
2.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属于()
《森林营造技术》课程导入部分自测题
1、名词解释:
人工造林:
人工更新:
人工题:
1.《森林营造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环节。
2.该课程具有()、()与()的特点,它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基础,肩负着林产品物质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双重任务。
5.合理的人工林结构应是既能充分地利用造林地的环境条件,又保证每株树木都得到充足的生长空间。()
5、问答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森林营造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2.《森林营造技术》有何特点?谈谈如何才能学好《森林营造技术》?
3.简述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4.简述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森林营造技术习题及参考答案2
6、什么是合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怎样调控合理密度?
答:
合理密度指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森林培育过程中首先可据林种(经营目的)、树种特性、立地条件、经营条件、经济条件等具体情况科学设计和确定造林密度,在初植密度确定的前提下,根据林分生长的不同年龄阶段采用抚育措施科学调节各生长发育阶段的林分密度,使林分始终有一个合理密度,确保单株个体生长发育健壮,而群体数量最大。
12、以实训为例,说明划分森林立地类型及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步骤。
答:
⑴应做好划分森林立地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业务培训、人员组织、工具材料准备、资料收集、踏查调查地等);⑵进行外业调查工作:
调查小班的土壤、植被、地貌各项因子,其中应重点调查土壤各因子;⑶进行内业统计整理:
整理汇总各类外业资料、数据,并根据福建省森林立地分类标准划分小班立地类型;⑷据小班立地类型和立地质量等级表评价小班立地质量等级。
20、如何评定造林质量?
答:
评定造林质量应据造林检查验收所调查的造林面积、造林成活率、造林施工质量、未成林健康质量、混交林比例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据人工造林评定指标评定造林合格面积和合格率,造林综合合格面积和造林综合合格率,并据评定结果提出造林整改措施,及时进行造林整改。
21、适地适树的方法步骤?
了解造林地特性;了解造林树种特性;分析地树关系,确定适生树种;确定适地适树方案
答:
适地适树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三条:
(1)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
即根据某种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如在干旱地选择耐旱树种;或者是确定了某一个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如给喜水肥的树种选水肥条件好的造林地。
(2)改树适地:

人工造林的途径与方法

人工造林的途径与方法

谈人工造林的途径与方法摘要:根据中国林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到2050年时,中国将主要通过人工造林及保护天然林等措施,使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6.55%提高到26%,达到世界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以上。

而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后中国还将进一步加大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工造林工作,以提高城乡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本文对人工造林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人工造林高产途径措施营造森林是培育森林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营造这个环节将苗木、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栽种在造林地上,因此这个环节也是狭义上理解的造林。

通常根据造林的土地是否生长过森林分为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

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都属于森林培育学研究的范畴,无本质差别。

人工营造森林实质是树木利用土壤和气候资源,通过光合作用进行有机物质生产的过程。

一、人工林造林方法造林方法是指造林的具体方法。

按造林时使用材料的不同,造林方法分为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三种。

1、播种造林播种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进行造林的方法。

播种造林避免了育苗和栽植工序,施工简单,但种子消耗多,易遭受鸟、兽、杂草危害,因此,常适用于种子来源丰富、种粒大、发芽容易的种子。

2、植苗造林植苗造林是将苗木直接栽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苗木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强,造林前期生长较快,能够较早郁闭成林,但育苗、栽植费工、造林成本高。

植苗造林苗木成活的关键是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而控制苗木吸收和消耗水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植苗造林时为了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常采用截干、剪除枝叶、蘸泥浆、浸水和化学药剂蘸根等方法处理苗木,而且还要保证栽植前各个工序起苗——分级——包装——运输——假植——栽植不离水。

植苗造林常用的方法为穴植法。

栽植时首先要挖穴,穴径不小于苗木根系直径,穴的上下直径要相同。

栽植时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进行,即第一次填土到穴深的2/3,提一下苗,保证不窝根,然后踩实;第二次填土到穴满,踩实;第三次填浮土。

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与方案确定

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与方案确定

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与方案确定摘要对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作了介绍,并对适地适树方案确定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在指导和促进当前造林绿化工作健康发展上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适地适树;实现途径;方案确定适地适树是指在树木栽植与管理中使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栽植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达到在当前树木栽植与养护技术、经济条件下生长发育的较高水平,以充分发挥所选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长潜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适地适树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

现将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与方案确定阐述如下。

1 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适地适树的实现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等[1]。

所谓选树适地是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

而选地适树,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了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合适的造林地[2]。

所谓改地适树,就是通过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可采取树种混交、整地、土壤管理、施肥、灌溉等措施),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合的树种生长[3]。

如通过与马尾松混交,使杉木有可能向较为干热的造林地区发展等;通过高台整地减少积水,或排除土壤中过多的水分,使一些不太耐水湿的树种可以在水湿地上顺利生长;通过种植刺槐等固氮改土树种增加土壤肥力,使一些不耐贫瘠的速生杨树品种能在贫瘠沙地上正常生长[4]。

所谓改树适地,就是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可采取引种驯化、育种、选种等手段)[5]。

一般情况下,影响立地条件的因子有多个,多变量的分析方法用于立地评价和生长预测,为适地适树提供依据,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数学的发展,配合大量样地的调查,为此种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6]。

树种选择是建立在深刻认识“树”和“地”特性基础之上的[7]。

2 适地适树的方案确定在一个经营单位内,同一个树种可能适用于几种立地条件,同一种立地条件也可能有几个适宜的树种,主要造林树种应选用经济价值最大、最高产、最适生的树种;而将其他树种列为次要造林树种[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树种;而次要造林树种则是那些经济价值很高但要求条
件过于苛刻,或适应性很强但经济价值稍低的树种,或其
他能适应特殊立地条件的树种。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 ▪ ⑴选用适当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播种造
林、分殖造林3种方法——“两大一深”栽植 法) ▪ ⑵改良树种遗传品质——重要途径 ▪ ⑶控制林分结构 ▪ ⑷选择和调控立地
适宜当地的优良种源。
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
▪ 适地适树的标准: ▪ 1、一般标准(客观标准) ▪ 用材林:成活、成林、成材、具有一定的稳
定性(即对间歇性灾害因子有一定的抗衡 力); ▪ 防护林:防护效益能充分发挥出来。 ▪ 2、数量化标准 ▪ 立地指数; ▪ 平均材积生长量。
适地适树的标准和途径
适地适树的途径: (1)选择 (单纯适应) ①选地适树―― 根据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主栽树
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 ②选树适地――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
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
适地适树的途径
(2)改造 (相对适应) ①改地适树 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
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其适合于原来不适应的树 种生长。
②改树适地 如通过选种、育种、引种驯化等措施改变树种的某 些特性,增强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等特性。
使树木的生产潜力发挥出来。
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
▪ 6项造林基本技术措施:适地适树、细致整地、 良种壮苗、合理结构、科学种植、抚育保护。 (我国提出)
▪ 从3方面着手提高人工林生产力: ▪ ⑴从树木个体的遗传特性开始,选育良种,培育
壮苗。 ▪ ⑵从调控林分群体结构着手,使之形成合理的群
体结构。 ▪ ⑶选择和调控立地,创造良好的外界环境条件,
适地适树及提高人林 生产力的途径和措施
肖庆涛
适地适树概念
▪ 适地适树:是指将树木栽在最适宜它生长的 地方,使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 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 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 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高效益。
▪ 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 造林实践中要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选择最
适地适树的方法步骤
▪ ⑴了解林地特性
▪ ⑵了解造林树种特性——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通过文献法和调查分析法熟悉)
▪ ⑶分析地树关系,确定适生树种
▪ ①分析树种对气候因子的要求
▪ ②分析树种对土壤因子的要求
▪ ③分析树种对地形因子的要求
▪ ⑷确定适地适树方案

主要造林树种应是最适生、最高产、经济价值又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