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医用物理学第十四章 X射线
西安交通大学医用物理学第十四章 X 射线
![西安交通大学医用物理学第十四章 X 射线](https://img.taocdn.com/s3/m/f04331a019e8b8f67d1cb914.png)
阴——阳:通过电流(阴极发射电子流)
管电流(mA)
b. 降压变压器(T1):
管电流大小由阴极发射电子数目决定 调节电阻:控制钨丝电流
c. 升压变压器(T2): 调节变压器的匝数:控制管电压 整流电路:直流高压
2. 产生:加热灯丝
电子
高速电子流
靶
高速电子流 产生X射线具备的条件:
靶
受阻 X射线
< 1%转换成X射线 > 99%转换成热
三. 几种常见的激光器
1. 气体激光器
氦 氖 激 光 器
高压 直流电源
工作物质:氖气
激励方式:直流气体放电
电子经电场加速后,与 He 碰撞。处于激发态的 He 与 Ne 碰撞,把能量传递给 Ne,使它在亚稳态(3s、2s)和激发
态(3p、2p)之间形成反转分布。
2. 固体激光器
红宝石
脉冲
氙灯
红
椭圆柱面
2) 延长增益介质 介质增益←→光的损耗
增益介质 I0
I0 eGL
≤
激光:增益大于损耗
r1r2I0 e2GL
r1r2e2GL 1
若 G Gm可能使
r1r2e2GL 1
r2 r1I0 e2GL
L
r1I0 eGL r1
Gm
1 2L
ln
1 r1r2
阈值增益系数
G Gm as a ——产生激光的阈值条件
0.0213nm
钨的k系 标识线
100kV 65
λ/nm
0
0.01 0.02
0.03
0.04
高速电子与靶材料内层电子作用,一部分能量给内层电子
使内层电子从原子中脱出,内层空出一个位置
O
2024版年度《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
![2024版年度《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https://img.taocdn.com/s3/m/2a7bb64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e.png)
02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 作用
X射线在物质中传播时,会与物 质发生相互作用,包括光电效应、 康普顿散射和电子对效应等。
03
人体组织对X射线的 吸收差异
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 同,这种差异是放射诊断学的基 础。
2024/2/2
14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原理
CT技术概述
CT是一种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 断层扫描的医学影像技术,能够 获取人体内部的三维结构信息。
警示标识握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如设备的安全操作、化学品的安全
使用等。
26
应急处理预案演练
2024/2/2
应急处理预案内容
了解应急处理预案的内容,包括应急组织、应急设施、应急响应 程序等。
应急演练的实施
熟悉应急演练的实施过程,包括演练计划制定、演练场景设置、 演练过程记录等。
2024/2/2
描述
电子对产生是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产生几 率与光子能量和物质原子序数有关。产生的正负电子对进一步 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导致X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和衰减。
11
物质吸收和衰减规律
吸收规律
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遵循指数衰减规律,即X射线强度随穿透深度呈指数下降。 吸收系数与物质密度、原子序数和光子能量有关。
18
辐射剂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辐射剂量基本单位
戈瑞(Gy),表示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电离辐射能 量。
常用辐射剂量单位
拉德(rad),1Gy=100rad,用于表示X射线或γ射 线在空气中产生的电离作用。
剂量当量单位
希沃特(Sv)和雷姆(rem),用于考虑不同射线的生 物效应差异。
2024/2/2
19
《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
![《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https://img.taocdn.com/s3/m/941042d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b.png)
《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医学物理学》中关于X射线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X射线的发现、X射线的特性、X射线的产生、X射线的传播、X射线的应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X射线的发现过程,知道X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
2. 使学生掌握X射线的基本特性,如穿透性、荧光效应、摄影等。
3. 让学生了解X射线的产生原理,包括阴极射线撞击靶材、加速电荷等。
4. 使学生明白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如诊断疾病、治疗肿瘤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X射线的发现、X射线的特性、X射线的产生、X射线的传播、X射线的应用。
难点:X射线的产生原理、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X射线演示仪、X射线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伦琴发现X射线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a. 介绍X射线的发现过程,讲解伦琴的实验及发现。
b. 讲解X射线的基本特性,如穿透性、荧光效应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c. 讲解X射线的产生原理,包括阴极射线撞击靶材、加速电荷等。
d. 讲解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如诊断疾病、治疗肿瘤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3. 例题讲解:分析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实例,如骨折检查、胸部CT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本,思考X射线在医学中的其他应用。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X射线的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X射线1. 发现:伦琴实验2. 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3. 产生:阴极射线撞击靶材、加速电荷4. 传播:直线传播、能级衰减5. 应用:医学诊断、治疗肿瘤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X射线的发现过程。
2. 列举X射线的两种基本特性,并说明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3. 解释X射线是如何产生的,并画出简要示意图。
4. 思考X射线在医学中的其他应用,并简要介绍。
答案:1. X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
医学物理学-科普读物
![医学物理学-科普读物](https://img.taocdn.com/s3/m/1b07876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0e.png)
医学物理学科普读物第一章医学物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医学物理学是物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它研究物理现象在医学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医学问题。
医学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就开始利用物理学的原理来治疗疾病,如利用磁石来治疗疼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物理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的发现为医学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随后,核磁共振、超声、激光等物理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不断拓展,使得医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章 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
在医学中,X射线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X射线诊断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它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来拍摄人体内部的图像。
X射线诊断可以用于检查骨折、肿瘤、肺部疾病等。
然而,X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伤害,因此在使用X射线诊断时需要严格控制辐射剂量。
X射线治疗是一种利用X射线的放射线效应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X射线治疗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如肺癌、乳腺癌、肝癌等。
然而,X射线治疗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在使用X射线治疗时需要精确控制照射范围和剂量。
第三章核磁共振在医学中的应用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人体内部图像的检查方法。
核磁共振的原理是利用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在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的作用下产生的共振现象来获取图像。
核磁共振检查可以用于检查脑部疾病、心脏疾病、肝脏疾病等。
与X射线相比,核磁共振检查对人体没有辐射伤害,因此更加安全。
然而,核磁共振检查的设备昂贵,检查时间较长,且对某些金属植入物和心脏起搏器等患者不适用。
第四章超声在医学中的应用超声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来获取人体内部图像的检查方法。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很高的频率和穿透能力。
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查胎儿发育、乳腺疾病、肝脏疾病等。
与X 射线和核磁共振相比,超声检查对人体没有辐射伤害,且设备相对便宜,检查时间较短。
《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
![《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https://img.taocdn.com/s3/m/07161993ec3a87c24028c437.png)
钨靶
管电流
波长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钨靶的连续X射线谱
短波极限(min)的计算: 短波极限的产生: 高速电子的动能全部转化成 辐射能. 当一个电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一个光 子辐射出来时,光子具有最大能量(hmax), 相应的波长为最短min.
1 c 2 电子动能 m eU h max h 2 min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一、本章要点
1.掌握X射线强度和硬度的概念、掌握X射线 谱及X射线产生的微观机制、掌握X射线的 衰减规律及应用. 2.理解X射线的基本性质、 X射线的衍射. 3.了解X射线机的基本组成及X射线在医学上 的应用.
二、授课重点:吸收规律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 研究阴极射线管的过程中,发现 了一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二、治疗
治疗癌症:X射线对人体组织的电离作用,直接破 坏细胞,尤其对分裂旺盛的癌细胞. X刀----21世纪治疗肿瘤新技术:
在CT图像引导下,利用三维 立体定向原理将直线加速器产生 的高能X射线从空间三维方向上聚 焦集中照射到病灶的一种新技术, 由于X射线能够准确的按照肿瘤的 生长形状照射,使肿瘤组织和正 常组织之间形成整齐的边缘,像 用手术刀切除的一样,故称为“X刀”. X刀(也称光子刀)是一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例如: 照手的X曝光量:15毫安0.02秒,就是0.3毫安秒.
一次拍片的量: Q=20mA.s=2000.1mA.s=500.4mA.s
返 回 前 页 后 页
2.X线的质--硬度(X线的贯穿本领) 实质: 能量大的光子被物质吸收少,其贯穿 本领强,相应的射线硬度大.
2024年度《医学物理学》X射线课件
![2024年度《医学物理学》X射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2033a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4.png)
2024/3/23
25
X射线对人体危害及防护措施
时间防护
尽量缩短暴露在X射线下的 时间,减少辐射剂量。
2024/3/23
距离防护
增加与X射线源的距离,降 低辐射强度。
屏蔽防护
使用铅板、混凝土等屏蔽 材料遮挡X射线,减少散射 线的影响。
26
国内外相关法规标准概述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 安全基本标准》
康普顿效应
X射线光子与原子外层电子发 生弹性碰撞,光子将部分能量 传递给电子,改变其运动方向
。
电子对效应
当X射线光子的能量足够高时 ,可在原子核库仑场作用下转
化为一对正负电子。
6
汤姆逊散射
低能光子与原子中的束缚电子 发生弹性碰撞,光子改变方向
而不改变能量。
X射线成像技术
02
2024/3/23
7
传统X射线成像原理
善影像质量,提高诊断效果。
9
数字X射线成像技术
数字平板探测器
采用光电转换器件将X射线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直接数字化成像 ,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低噪声等优点。
数字影像处理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数字X射线影像进行增强、重建、三维 可视化等处理,提高影像质量和诊断效果。
数字影像存储与传输
采用DICOM标准对数字X射线影像进行存储和传输,实现医学影像的 共享和交流。
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 和标准,如美国FDA发布的放射卫生 法规、欧洲EN标准等
29
医疗机构如何确保安全使用X射线
设备采购与验收
2024/3/23
采购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X射线设备。
对新购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设备性能和安全防护符合 要求。
2024版年度医用物理学X射线PPT大纲
![2024版年度医用物理学X射线PPT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f152ee7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0.png)
电子对效应的发生几率与物质原子序数的二次方成正比,因此高原子序数的物质更容易产生 电子对效应。但是,由于电子对效应产生的正电子和负电子很快会重新结合并放出能量,因 此在实际应用中很难直接观察到电子对效应。
应用
电子对效应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较少,但在放射治疗和核医学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
11
相互作用在医学诊断中应用
30
面临挑战及解决策略
辐射安全问题
加强X射线设备的辐射安全防护措 施,制定严格的辐射安全标准和 规范,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 全。
图像质量问题
优化X射线成像技术和算法,提高 图像质量和稳定性,减少图像伪 影和失真等问题。
成本控制问题
通过技术创新、规模化生产和降 低采购成本等措施,降低X射线设 备的成本,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 性。
2024/2/2
数字设备
包括数字平板探测器、计 算机图像处理系统等。
优势
减少辐射剂量、提高空间 分辨率、便于存储和传输 等。
15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原理及应用
原理
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 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获 取三维立体影像。
2024/2/2
设备
主要包括CT扫描机、图像 重建系统和后处理工作站 等。
2024/2/2
5
X射线特性及分类
特性
穿透性强、荧光效应、摄影效应、电离效应等。
分类
根据波长和能量,可分为软X射线和硬X射线;根据产生方式,可分为连续X射 线和特征X射线。
2024/2/2
6
医学应用领域简介
放射诊断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荧光效应, 对人体内部结构进行影像诊断,
如X光透视、X光摄影等。
了解。
《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
![《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https://img.taocdn.com/s3/m/c8c6fa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f.png)
X射线的产生
1 2
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
X射线可以通过电子与靶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电 子在靶物质中减速并损失能量,从而辐射出X射 线。
特征谱线
X射线具有特征谱线,根据其波长可以对其进行 分类和标识。
3
产生装置
X射线产生装置通常包括电子枪、靶物质和加速 器,电子枪产生电子束打到靶物质上,产生X射 线。
02
介入治疗
在X射线透视的引导下,通过导管等医疗器械进入人体内部, 对疾病进行治疗。
06
实验操作与演示
X射线实验操作步骤与演示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X射线管、 电源、控制开关、探测器等。
将X射线管连接到电源,并调整 电压至适当值。
将探测器放置在X射线管的一侧 ,并将控制开关打开。
X射线的基本物理概念
原子结构与X射线产生
原子结构
X射线是由原子内层电子跃迁时释放的能量,具有极短波长和较高能量的电 磁波
X射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
X射线产生方式包括天然放射性衰变和人工辐射,人工辐射包括X射线管和粒 子加速器
X射线的波动性
光的波动性
X射线具有波动性,其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衍射
X射线具有波的特性,可以发生衍射现象,通过晶体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X射线在医学诊断中广泛应用于CT、 X射线摄影、乳腺摄影等,利用人体 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 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信息。
要点三
其他应用
X射线衍射还可应用于材料科学、化 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如分析材料微 观结构、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等。
05
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
X射线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
医用物理学课件X射线及其医学应用(2024)
![医用物理学课件X射线及其医学应用(2024)](https://img.taocdn.com/s3/m/0e0a17f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6.png)
2024/1/30
20
放射治疗方案制定过程
初步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分析,确定肿瘤类型、分期和患者身体状 况。
方案制定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放射治疗方案,包括照射方式、剂 量和频率等。
方案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副作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2024/1/30
21
疗效评估及副作用管理
01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 在研究阴极射线时首次发现X
射线。
2024/1/30
02
03
X射线的发现对医学诊断产生 了革命性的影响,开启了医
学影像技术的新篇章。
早期X射线设备简单,辐射剂 量大,随着技术进步,设备 逐渐完善,安全性得到提高
。
4
X射线产生原理与设备
X射线产生原理
高速电子撞击靶物质时,部分动能转化 为X射线辐射出来。
2024/1/30
31
面临挑战及解决策略
技术创新与成本效益平衡
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要考虑成本效益,让 更多的患者受益。
跨学科合作与人才培养
加强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 合,培养具备跨学科背景的人才。
2024/1/30
法规政策与伦理问题应对
关注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法规政策和伦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2024/1/30
定义
电子对产生是指X射线光子在物质原子的核库仑场作用下, 转化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的过程。
发生条件
电子对产生的发生几率与物质原子序数的二次方成正比, 与光子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在高能X射线或高原子 序数物质中,电子对产生相对较多。
应用
电子对产生在医学物理和放射治疗中有一定应用,如正电 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
医学物理学课程X射线3
![医学物理学课程X射线3](https://img.taocdn.com/s3/m/0e07535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f.png)
2024/1/28
加强宣传教育
01
通过宣传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患者和医护人员普及X射线的危
害和防护措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完善安全制度
02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
权限,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培训考核
03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X射线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3
X射线定义及发现历史
2024/1/28
定义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范围在 0.01-10纳米之间,具有穿透物质 的能力。
发现历史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 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发现了X射线, 并因此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
4
X射线产生原理与设备
产生原理
X射线是由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靶物 质(如金属钨或钼)时,电子突然减 速并释放出能量而产生的。
X射线影像的形成
掌握X射线影像的形成过程,包括X射线穿透物质、被检测器接 收以及影像的显示与记录。
X射线防护与安全
熟悉X射线防护的原则和方法,了解X射线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 害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29
拓展延伸: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简介
2024/1/28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介绍CT的基本原理、扫描过程以及重建算法,了解CT在医学诊断 中的应用。
防护措施
为了降低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例如,使用铅围裙、铅玻璃等防护用品,合理设置X射 线机的参数,减少曝光时间和次数,以及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等。
2024/1/28
24
医学影像学中伦理原则和规范要求
2024/1/28
尊重患者自主权
2024年《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
![2024年《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https://img.taocdn.com/s3/m/88f0f6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8.png)
《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医学物理学》课件:X射线一、引言医学物理学是物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方法。
X射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X射线的基本原理、产生方式、成像原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二、X射线的基本原理1.X射线的发现19世纪末,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实验中发现了X射线。
他发现,当阴极射线管中的电子高速撞击金属靶时,会产生一种穿透力极强的电磁波,即X射线。
2.X射线的特性(1)穿透性: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人体软组织,但无法穿透骨骼和重金属等高密度物质。
(2)荧光效应:X射线照射到某些物质上时,会使这些物质发出荧光,如X射线照射到硫化锌屏上,会发出明亮的蓝光。
(3)感光性:X射线可以激发感光物质,如胶片,产生潜影,从而实现成像。
(4)电离性:X射线具有一定的电离能力,可以使空气分子电离,产生电离效应。
三、X射线的产生1.X射线管X射线管是产生X射线的主要设备,由阴极、阳极和真空玻璃壳组成。
阴极发射电子,阳极接收电子并产生X射线。
阳极通常由钨、钼等高熔点金属制成,以承受高温。
2.X射线发生条件(1)高真空:X射线管内必须保持高真空状态,以避免空气分子对X射线的吸收和散射。
(2)高温阳极:阳极在高速电子撞击下,温度升高,产生X射线。
(3)高速电子流:阴极发射的电子在高压作用下,形成高速电子流,撞击阳极产生X射线。
四、X射线成像原理1.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和感光性,将X射线透过人体或物体,使感光材料(如胶片)产生潜影,从而实现成像。
2.X射线成像设备(1)X射线摄影(X-rayRadiography):利用X射线透过人体,使胶片感光,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五、X射线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诊断(1)骨折、脱位:X射线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对骨折、脱位等外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3 X射线谱
一、 X射线摄谱仪
根据X射线衍射干涉加 强条件(布喇格公式)
2dsinθ=kλ
k= 0,1,2,...
在晶体后放一个圆弧形的底片,当晶体往复转动时(即 改变θ角)X射线束就在底片上从一端到另一端反复感光。 取下底片冲洗后可获得X射线谱(见图14-3)。
标识谱与原子能级的关系
氢原子基态的能量为-13.6eV, 能量零点对应原子完全电离且电 子和质子都处于静止的状态。在 研究X射线时,取能量零点为处 于基态的中性原子,这样比较方 便。图14-6
原子内壳层对应于n=1,即K壳层,电离出一个电子(造成一 个空穴)的状态对应最高的能级K。当L或M壳层的电子去填那 个空穴的时候,则将形成在L或M壳层有一个空穴的状态,能量 比K壳层低。在填充空穴的过程中同时发射出来Kα和Kβ等标识 谱线。又当L层出现空穴时M层和N层电子可以去填充,同时发 射Lα和Lβ等标识谱线。 原子序数愈高的元素,各个标识X射线 系的波长也愈短,即λk<λL<λM<λN。
m KZ 3
式中,K-比例系数,λ-入射x光波长,Z-原子 序数,指数α=3∽4,医学上取3.5。
由上式可得出两个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1)原子序数Z愈大的物质,吸收本领越大。
例如,人体肌肉的主要成分是 H、O、C等
人体骨的成分是[Ca3(PO4)2],其中Ca、P比肌肉中任 何成分的Z值都要大。
面积上具有相对应能量为 h1、h 2 h n 的光子数。 由式可知 ,I 与 N 和hν成正比。 两种方法可使 I 增加:①增加管电流 ②增加管电压 在一定管电压下,医学上用管电流 的mA数表示X射线的 强度。
X射线的强度与辐射时间的乘积,用来衡量 该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射线方向单位面积上的 总能量,称为X射线的量,单位为mA·s。
波长λ长,易吸收, 因为μm大
例如,软X射线摄影——乳腺摄影 相反波长越短,X射线越硬,穿透性越强
临床上用的各种滤线板——获得硬X射线,进行 深部透视和治疗。
三、物质吸收X射线的微观机理
(1)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X光子能量不太大 ,将其能量全 部传给原子中内层电子,使之脱离 原子,光子消失,脱离原子的的电 子称为光电子。
钨在较高管电压下的X射线谱
微观机理 X射线标识谱是当高速电子撞击 金属靶时,使原子的内层电子激发而留下 空位,在较高能级中的轨道电子向此空位 跃迁时,所发出的辐射。
标识谱反映了原子内层结构的情况,谱线的 波长代表能级的间隔,谱线的精细结构显示 能级的精细结构,X 射线标识谱对分析元素 成分和研究原子结构有重要意义。
1.242 nm U(kV )
注意: 单位
2.标识X射线谱
谱线特点:(1)当管电压升高到70千伏以上时,钨靶 的连续谱在0.02nm附近叠加了四条谱线,在曲线上出 现了四个高峰。当电压继续升高时,连续谱发生很大变 化,但四条谱线在图中的位置始终不变,即它们的波长 不变。
(2)标识X射线谱是具 有分立波长的线状谱,谱 线的波长决定于阳极靶材 料的元素种类,每一种元 素都有一定波长的标识X 射线谱。因此,可作为不 同元素的标识,这就是: “标识X射线”名称的由 来。
§14-2 X射线的产生
一、发生装置
X射线产生的条件是:
①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②有适当的障碍物—靶
X射线是用高速电 子流轰击阳极靶而 获得的。
X射线发生装置主 要包括X射线管 、 高压电源和低压电 源三部分。
X射线发生装置原理图
X射线管是把硬质玻璃管内部抽成高度真空,封入 阴 、阳两个电极。阴极由钨丝卷绕成螺旋形,由低 压电源(5-10V)供给电流,使其炽热而发射电子。
所以
m骨 m肌肉
比较
m骨 m水
K(3 204 2154 +884) K(214 84 )
152
这就是为什麽透视时骨在屏幕上留有明显的阴影。
还有,在肠胃透视时吃钡盐——钡餐透视(人工造影)
钡 Ba (Z=56),Z大,μm大,对 比度大。
m KZ 3
铅 Pb(Z=82) ,Z大 ,μm大,很好的防护材料 (2)波长愈长的X射线,愈容易被吸收。
衰减。衰减的快慢由μ决定。 μ 值大衰减快,μ值小衰 减慢。
(2) μx——物质的吸收值
由★式 x ln I 0
I
由此可见,只要测出I0、I即通过物质前后 X射线的强度,就可求出物质的吸收值
(3)单色X射线通过多层不同物质后被吸收的规律
如图所示,根据朗伯定律
I1
I0e1x1 , I2
I1e2x2
X射线谱包含两部分:曲线下画斜线的部分对应于照 片上的背景,它包括各种不同波长的射线,称为连续 X射线(continuous X-rays);另一部分是曲线上 凸出的尖端,具有较大的强度,对应于照片上的明显 谱线,称为标识X射线(characteristicX-rays),标 识谱一般叠加在连续谱上。
X射线的硬度 是指X射线的贯穿本领。对一 定的吸收物质, X射线被吸收愈少,则贯穿 的量愈多, X射线就愈硬。
• 管电压愈高,则轰击靶面电子的动能愈大,发 射X光子的能量也愈大,而能量愈大的光子愈 不易被物质吸收。医学上用管电压的千伏数 (kV)表示X射线的硬度。
强度是从数量上描述X射线的物理量, 硬度是从质量上描述X射线的物理量, 前者决定影像的亮度,后者决定影像 的清晰度,在临床上,必须合理兼顾 地选择强度和硬度,即毫安数和千伏 数,才能获得较理想的透视效果。
(4)如把X射线通过的物质分成许多薄层,每个薄层的厚度 均为x,则总的吸收系数为:
i
1
2
n
1 ln x
I0 I
这就是X-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成像的物理基础。
二、吸收系数
对同一种物质
μ∝ρ
写成等式 μ = μm ρ 或 μm = μ/ρ→质量吸收系数
I I e 应用质量吸收系数★式
向移动。
图为钨靶的连续X射线谱。
设管电压为U,电子电量为e,则电子的动能为eU,光 子可能具有的最大能量hνmax,由此得到
eU
1 2
mv2 =h max
h
c
minLeabharlann 即m inhc e
1 U
上式表明,连续X射线谱中的最短波长与管电压成反 比。管电压愈高,则λmin愈短。
将h、c、e值 代入上式得
m in
阳极正对阴极,是铜制的圆柱体,在柱端斜面上嵌有 一块钨板,作为接受高速电子冲击的靶。阴阳两极间 加上几十千伏∽几百千伏的直流高压,叫做管电压。
阴极发射的热电子在 电场的作用下高速奔 向阳极,形成管电流。 高速电子突然被钨靶 阻止时,就有X射线 向四周辐射。
X射线管
-
+
高速电子轰击阳极时,转变为X射线的能量不 到1%,电子动能的99%以上都转变为热,使阳 极温度升高。故 阳极整体用导热系数较大的铜 做成,靶用熔点高的钨或钼板镶嵌在阳极上。
二、 X射线的强度和硬度
X射线的强度和硬度可以通过加在管子上的管 电压、管电流和照射时间来控制。
X射线的强度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射线方
向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用I表示
n
I Nh N1h1 N2h2 L L Nnhn i1
式中 N1, N2 Nn
分别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射线方向单位
在此过程中,光子的能量除了转 化为两个电子的静止能量之外, 其余的能量转化为两个电子动能。 正电子在物质中不能长期存在, 它与物质中的原子碰撞失去能量 后,与一个电子结合转化为两个 能量相同(0.511MeV)而飞行方 向相反的光子,这种现象叫做电 子对湮灭。(electron pair annihilation)
作 业:
• 1-5
1.连续X射线谱
连续X射线的发生是轫致辐射过程。轫致辐射一词来 自德语制动辐射(bremsstrahlung),它是对该过 程的最好描述。
微观机理:高速电子流撞 击阳极靶受到制动,电 子在原子核强电场的作 用下,速度大小和方向 发生急剧变化,电子的 一部分动能ΔE 转化为X 光子的能量hν而发射出 来。v变化情况不同, 电子损失的动能ΔE不同, 故X光子能量hν也不同, 即波长不同,这样就产 生了连续谱。
§14-4 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规律
一、吸收规律
实验表明 单色X射线通过均匀 物质时的吸收规律,服从朗伯定
律即 ★
I I 0e x
I0——入射的x光强度 I ——通过物质厚度为x的强度 X ——物质厚度
μ——线性吸收系数 如果x用m,则μ的单位为m-1
讨论: (1)单色X射线通过均匀 物质时,其强度按指数规律
,In
I enxn n1
I0
I1
I2 I3
I I e I e 2x2
(1x12x2 )
21
0
x1 x2 x3 μ1 μ2 μ3
x
I I e(1x1 nxn ) n0
n
X射线通过n层物质的总吸收值 i x i i 1
即 X射线通过吸收系数和厚度各不相同的多层 物质后总的吸收 值等于各层物质吸收值之和。
图为钨靶的连续X射线谱。
谱线特点:(1)谱线强度从 长波开始,逐渐上升,达到 最大值后很快降为零。(2) 强度为零的相应波长是连续 谱中的最短波长,称为短波 极限。它是电子损失其全部 能量而发射单个X光子,此时 光子有最高频率或最短波长。
(3)管电压增大,各波长的
强度都增大,且强度最大的
波长和短波极限都向短波方
{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X射线的本质: 能量很大的光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