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现状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传统的中医和现代的西医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注重调整患者的整体平衡和内外环境,强调综合疗法。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湿热内生、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主要通过调整脾胃功能、调理肝肾功能、活血化淤、祛湿利水来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补气养血药、清热利湿药、活血祛瘀药等。

针灸和推拿也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气血流通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

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侧重于药物治疗和症状的控制。

常用的西药有降糖药、降脂药和降压药等。

通过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控制血压,可以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和延缓病情的进展。

西医还可以通过血液透析、肾移植等手段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晚期病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互补性强。

中医能够从整体上调理患者的肾功能和身体内外环境,对症治疗;西医则能够利用药物和手术等现代技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情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综合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提高治疗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对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也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强调调理肝肾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西医通过药物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等指标,减少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

对于早期糖尿病的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起到预防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不良的血糖控制导致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选取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了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评估,包括尿常规检查、血肌酐、尿白蛋白等指标。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尿常规检查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蛋白尿程度有所减轻,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

治疗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明显下降,肾功能得到了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改善巩固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达到调节糖尿病肾病的目的;中药可以减轻肾脏炎症反应,抑制肾小球损伤,从而改善肾功能;中药治疗可以提高血流灌注,增加肾脏血液供应,促进废物排泄,改善肾脏排泄功能;中药还可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抑制糖尿病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研究仅仅观察了短期疗效,随访时间较短,故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观察长期疗效。

本研究未涉及到中药的具体种类和用药剂量,在临床应用中仍需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逐年递增,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的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治疗模式。

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津液不和,脏腑虚损,痰湿内蕴等病因有关。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则是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治疗包括清热解毒、利水渗湿、补益气血等方剂。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强调的是全身调理,改善体质,增强自身抵抗力。

二、糖尿病肾病的西医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在西医学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慢性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进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

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则是通过降糖、降压、减蛋白尿、保肾等方法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糖药物、降压药物、蛋白酶抑制剂等。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1. 显著改善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酸腿软等情况。

中医药可以通络利水,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血液供应,缓解肾脏病变引起的症状。

西医药可以通过降糖、降压、减蛋白尿等方法来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延缓病情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

中医药以调理全身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为主要作用,能够减缓病情的进展速度。

西医药则可以通过降糖、降压、保肾等方法来延缓病情的发展,保护肾功能,减少肾脏损伤,延长肾脏的寿命。

3. 促进肾功能的修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还可以促进肾功能的修复。

中医药可以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

西医药可以通过蛋白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来促进肾小球滤过率的恢复,修复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下 降、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糖代谢紊乱、 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 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严重威胁 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2、中药复方
2、中药复方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疗DN的常用方法之一。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复方能 够有效地改善DN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尿蛋白等指标,延缓病情进展。例 如,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作用,能够改善DN患 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和肾功能。
3、针灸疗法
3、针灸疗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此外,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也得到了临床验证。例如,采用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和血 肌酐水平,改善肾功能;采用中药联合透析治疗能够缓解透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 改善生活质量等。
四、结论与展望
四、结论与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意义。通过发挥中医和 西医的优势,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目前对于中西医结 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缺乏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未来需 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佳方案和作 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也需要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推广和 应用,提高广大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一、中医治疗
1、辨证施治
1、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DN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因此治疗 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常见的证型包括肝肾阴虚、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等,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肝肾阴虚型可采用 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可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阴阳两虚型可采 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压和使用药物治疗。

而中医结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次观察收集了20名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10名采用中医结合西医治疗方法,10名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作为对照。

观察周期为12个月。

观察结果显示,采用中医结合西医治疗方法的患者,在血糖控制和肾功能改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血糖控制方面,中西医结合组的血糖水平相对稳定,血糖控制目标达标率高于仅采用西医治疗的组。

肾功能改善方面,中西医结合组的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尿蛋白排泄率较仅采用西医治疗组有显著降低。

中西医结合组的血压控制也较好,降低血压药物的使用量和副作用。

进一步观察发现,中医结合西医治疗方法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验到中医的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方案的特点,加强了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医结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这表明中医结合西医治疗方法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可以互相补充,提高治疗的效果,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及分析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及分析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及分析摘要:糖尿病是临床中一种胰岛素作用障碍或者分泌缺陷引起的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与代谢紊乱,会对肾功能造成损害,诱发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目前临床中对其没有良好的根治措施,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降糖,抑制病症的进展,同时进行肾功能调节,保守治疗是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方式,具体临床中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治疗在临床中的优势不同,因此在临床中尝试将两种治疗方式结合,有效发挥治疗优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中就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进行综述,内容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大量蛋白尿丢失,病症主要表现为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在病症早期治疗不当或者未有效进行治疗,病症极易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由此可见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的重要性,肾脏是人体的主要代谢脏器,诸多药物为肾脏代谢,因此在临床用药中,药物应用不规范不仅不能治疗病症,还会加剧病情恶化。

近几年在临床中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良好的治疗糖尿病肾病[1]。

本文中就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分期分型,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一、发病机制糖尿病肾病的主要诱因为糖尿病,糖尿病导致肾小球硬化,影响肾小球的过滤功能,使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产生异常,患者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增加、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还会出现氮质血症和血肌酐,损害肾脏功能,严重时出现肾衰竭,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临床治疗需控制血糖,稳定病症,抑制病症进展[2]。

中医将糖尿病肾病归于“水肿”“消渴”范畴,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病与阴津耗伤、灼血滞瘀、肾络郁结、阴虚燥热、蛋白泄露和闭塞不通、水液泛滥有较大的关系,因此肝肾阴虚是其发病的根源,要良好进行病症治疗需要滋养肝肾[3]。

二、分期分型早期:即气阴两虚证,患者主症:盗汗、气短心悸、乏力倦怠、头晕耳鸣,次症:面色耽白、遗精早泄、口渴喜饮;舌脉:舌淡红、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无力,主症超过2项(包括2项),次症超过1项(包括1项),参考舌脉节课确诊。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导致肾脏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其疗效已得到了证实。

中医以糖尿病为内伤证,将其与肾为相表里关系,认为肾是掌管水液代谢的脏器,而糖尿病的发生就是水液代谢紊乱的表现。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包括诸如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之一,因其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少等特点,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减退,纠正体内湿气过重等方面入手。

如发现患者肾亏虚者,可选用益气养阴、滋肾壮阳的中药,如丹参、黄芪、当归、熟地等,以改善肾功能。

同时,针对糖尿病患者常见症状,如多饮、多尿、口渴等,还可选用清热除湿的中药,如黄芩、黄连、薏苡仁、泽泻等。

饮食调理也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饮食调理主要包括控制饮食、调整饮食结构等。

在控制饮食方面,病人应该避免高糖食物的摄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注意控制饮食量,避免过量进食。

调整饮食结构方面,病人可适当增加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摄入,增强体质。

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无药物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肾病的目的。

针灸治疗可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改善人体的氧化还原能力,促进全身代谢,对修复肾脏功能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推拿按摩是另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其作用在于通过推拿按摩腰肾、足心等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改善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推拿按摩具有刺激自身免疫力、消除炎症、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

西医方面,可以采用降糖药、营养支持、血液透析等方式治疗糖尿病肾病。

此外,目前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应用干细胞等,也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传统的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是通过控制血糖、血压以及使用降低蛋白尿的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由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复杂,仅依靠西医方法往往效果有限。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于肾气虚弱、阳气不足、瘀血内阻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治疗应重点调理肾脏功能、补益阳气、活血化瘀。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汤剂、中药颗粒、针灸、艾灸等。

中药方剂中常用的中药包括桑叶、越桔、肉桂、麦冬、黄精等,这些药物都具有补益肾脏、调节血糖、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肾功能。

一项研究中,将150例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传统西医治疗,另一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方剂治疗。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肾功能指标、尿蛋白水平和血糖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传统西医治疗组。

另外,中医治疗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水肿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但几个方面可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首先,中药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效性、多靶点的治疗作用,能够同时影响多个病理环节,对糖尿病肾病的多种病因起到协同作用。

其次,中医药的治疗理念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全身,通过改善整体气血状态来提高肾脏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外,中医的针灸、艾灸等疗法也可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来促进肾脏的修复。

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药的疗效需要长期坚持使用,不能期望短期内获得明显效果,这对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临床医生的耐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由于糖尿病引发的脏器损害,临床表现为患者蛋白尿,随着病程延长,患者的肾功能异常情况会加重,最终可能会出现终末端肾病。

糖尿病肾病一旦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治疗难度比较大,生存周期也会缩减,因此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及时的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近些年中医要糖尿病肾病疾病治疗中运用增多,其效果明显体系独特,对于患者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本文是针对中西药结合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从内治疗和外治方面讨论,确定糖尿病肾病治疗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这种疾病发生主要是人体血液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人体血糖转化能力受限,血糖浓度过高,因此会影响自身代谢。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这是一种由于血糖过高而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随着患者病情加重,会出现肾衰竭[1]。

西医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通过降低血糖,降低尿蛋白,纠正脂脂代谢紊乱方法,治疗短期效果十分理想,但是长期治疗效果不足。

近些年中医治疗方案在各种疾病中效果十分理想,并且也治愈了较多的疾病,因此将中医理念应用到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希望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1 中药内治与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在中医方面没有特别分类,将患者按照临床症状分为消渴、水肿等范畴。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上致病因素比较多,虚致病因素主要是为肾、脾亏虚,实致病因素主要是痰饮、水湿、淤血等。

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需要进行分型处理,虚证分为阴虚燥热、脾肾气虚、气阴两虚等,而实证分为湿症、痰症等,对于这些患者治疗方案也有较大的差异,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这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将这一原则运用到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功能,促进患者康复,调节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2]。

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需要积极的控制血压、血糖,并且还应该改善代谢紊乱和水肿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传统的西医治疗通常采用降糖、降压、减蛋白等药物治疗,但疗效有限,并且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药物耐受性和副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及其优势。

1. 降糖、降压效果显著中医常用的药物如苦瓜、黄芪、葛根等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而且,一些中药还具有降压作用,如山楂、桑叶、菊花等,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减轻肾脏负担,降低尿蛋白的水平。

2. 调节免疫功能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调节免疫功能。

中医认为,肾虚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通过调理肾气,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减轻肾脏损伤。

3. 促进肾功能恢复中医药通过活血化瘀、滋阴补肾等作用,可以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一些中药如当归、熟地、桑椹等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以帮助肾功能的修复和再生,延缓疾病的进展。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1. 综合调理,疗效全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不仅可以通过西药控制血糖、血压和尿蛋白等症状,而且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脏腑、活血化瘀,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全面治疗疾病,达到治标和治本的目的。

2. 减少药物副作用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体质、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减少西药的用量,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个体化治疗,针对症状治疗中医是一门重视个体差异的医学,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临床案例分析患者张先生,55岁,患有糖尿病10年,近期出现腰酸腿软、尿频尿急、脸色浮肿等症状,检查显示肾功能损害,尿蛋白已经达到3g/d。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张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尿蛋白降至1g/d以下,血糖、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伤,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

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症选用中药加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使用西药治疗。

治疗周期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尿蛋白定量、血糖控制情况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降低尿蛋白定量,控制血糖水平。

综合观察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好,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Method: 10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bination therap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using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ur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using Western medicine only. The treatment period was 12 weeks, and the changes in renal function indicators, urinary protein quantification,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 were observed.Keywords: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iabetic nephropathy; Clinical efficacy; Observation.。

2023糖尿病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2023糖尿病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2023糖尿病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肾脏病(D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

《糖尿病肾脏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2023版)》旨在构建DKD防治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和临床路径,提高DKD的临床疗效。

关于DKD的防治。

DKD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要点ADKD起病隐匿,知晓率低,漏诊率高,进展速度快,发生ESKD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局随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爆发式增长,DKD患者数也随之增加。

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DKD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中国肾脏疾病数据网络2016年度报告中指出,2016年我国住院患者中慢性肾脏病(CKD)的最常见原因是DKD(占26.70%)。

DKD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后,进展至ESKD的速度约为其他肾脏病变的14倍。

2019年一项纳入约26万T2DM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随着CKD的进展,T2DM相关CKD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CKD4~5期患者心血管病患病率甚至达到了50.9%,DKD已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DKD的定义与诊断要点ADKD主要诊断依据为UACR高于30mg/g和(或)eGFR<60m1∙min1∙(1.73m2)^1持续超过3个月A排除非DKD的可能DKD的定义DKD指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脏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肾血管等,并不仅仅局限于肾小球。

糖尿病肾病(DN)侧重于病理诊断,指糖尿病引起的肾小球病变。

DK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DKD主要诊断依据为UACR>30mg/g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1∙mini(1.73r∏2尸持续超过3个月。

部分糖尿病患者无明显尿白蛋白排泄异常,但已存在eGFR下降。

临床诊断DKD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则应考虑有其他非DKD的可能,具体包括:A1型糖尿病(T1DM)病程短(<5年)或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eGFR迅速下降;A尿蛋白迅速增加或出现肾病综合征;A顽固性高血压;A出现活动性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或细胞管型等);A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或体征;A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后2~3个月内eGFR下降>30%;A肾脏超声发现异常。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所致的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病情发展严重时可能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甚至需要进行肾脏透析。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但效果有限。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原理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于肾气虚弱、气血运行不畅致使肾脏功能受损所致。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补肾益气、调畅气血来改善肾脏功能。

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同时进行支持性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理是,中医可以通过调理内脏功能来改善机体整体的代谢状态,而西医则可以用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1. 中药治疗:选用具有补肾、益气、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中药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柏、桃仁、麦冬、丹参等。

2.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调理,限制高糖、高脂的食物,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和海产品等。

3. 运动疗法: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体内糖分的消耗,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的水平。

4.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西药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降糖药和降脂药等。

三、临床疗效观察经过观察和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调节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调理可以帮助患者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血糖水平,减缓病情的进展。

运动疗法可以增加机体代谢,有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的水平。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降低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指标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之一就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肾脏造成的损害,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甚至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西药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而且患者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一些不良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成为了一种备受重视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通过临床疗效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肾虚导致的肾气郁结,进而出现肾阳虚、肾阴亏的病理情况。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中医注重调理肾气、补益肾阳、滋养肾阴,以达到调整全身阴阳平衡的目的。

而西医则主要通过降糖降压药物来控制糖尿病肾病的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调理气血、阴阳的优势,同时又能利用西药的快速、强力作用来迅速控制病情,从而起到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为了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我们选取了一定数量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其进行为期半年的临床观察。

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传统西医治疗,另一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观察期间,定期检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数据,可以评估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经过半年的临床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相较于传统治疗组明显改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保护肾功能,减轻蛋白尿等症状。

2. 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尿糖、血糖、血压等指标也有所改善,说明中医药在调整全身阴阳平衡的也可以带动其他代谢指标的改善。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而传统治疗组的患者多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头痛等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近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近况
d i 036 8i n17—792 1. .1 o:1.99 .s. 227 . 11 15 s 6 0 0 文 章编号 : 17-79 (0 1 1—100 6 22 7 2 1)一00 6—2
糖尿病是 由不同病因或发病机制 引起 的体 内胰 岛素 绝对或相对 不足 ,致使糖 、蛋 白质和脂肪代 谢障碍 ,而 以慢性 高血糖 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全身 性疾病 。糖尿病 肾 病 ( N)是糖尿 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糖尿病患者 的 D 主要死亡 原因之 。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人 民生活水 平 的提 高,人 均寿命的延长 ,糖尿病 患病率不断上升 , 糖尿病 肾病 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 。在 美 国,糖尿病 肾病 占终末期 肾功衰竭 ( S F)的 3 %,居首位 。目前我 国 ER 8 糖尿病 肾病 占终末期 肾功衰 的 5 随着经济条件和 生活 %, 水平 的提 高,这个 比例还将上升 。糖 尿病肾病正在成 为 临床面 临的一个重要 问题 。 1 临床表现及分期 糖尿病患者中 9 %是 2型糖尿病 , 3 其糖尿病 肾病的发 生率在 4 %左右 。刘志红教授将糖尿病 。 0 肾病分 为三 【 J :
◎ 勰 DD教 I远O SUF TCC AA NT C程 EO N I
黄昭海
第第 ・月 2 0总4 01下刊 9O第期 15 半 1期 1 卷月 1 年
中西 医结合治疗 2型糖尿病 肾病 的近况
摘要 :糖 尿病 肾病 是糖 尿病 的 慢性 并发 症 ,一旦 发生 肾功 能损 害 ,出现 持续 性 蛋 白尿 ,则病情 不 可逆 转,往 往进 行性 发 展直 至尿 毒症期 。 中西 医 结合 治疗 可改善 患 者的 临床 症状及 肾功能 ,从 而缓 解 肾功能 衰竭 的病 程 关键 词 :2型糖尿 病 肾病 ; 中西 医结合 疗法 ;综 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传统的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主要是控制血糖和血压,但往往效果有限,且容易出现药物耐药性和药物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中医药在调整人体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阐述。

1.中医药调理体质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源于脾肾阳虚、湿热内蕴等体质方面的原因。

通过中医药调理体质,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肾脏微循环,减少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阿胶、山药等,可以调理气血,养阴清热,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有明显的疗效。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灸可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泄漏,延缓疾病的进展。

临床实践表明,结合针灸疗法的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和肾功能指标。

3.中药煎剂治疗中药煎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其通过中药药材煎煮而成,有效成分含量高,作用明显,对糖尿病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中药煎剂有养阴清热方、养肝清热方等,可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轻肾小球的负担,对尿蛋白的控制和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4.膏方治疗中医药膏方是将多种中药材研磨成细末,加入辅料制成的外用药剂,可以直接渗透到皮肤深层,对糖尿病肾病的外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适合的膏方,通过外用改善局部循环,减少尿蛋白泌漏,达到治疗的目的。

5.康复理疗康复理疗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通过中医按摩、推拿、拔罐等技术调理气血,改善肾功能,缓解肾病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糖尿病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实践表明,采用康复理疗的患者,肾功能指标、血糖指标等都有显著改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本次观察选择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0例采用传统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而传统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
为88%。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西医治疗组。

在尿蛋白定量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在治疗后明显下降,平均下
降率为58%,而传统西医治疗组的平均下降率为42%。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尿蛋白定量下降效果更为显著。

在肾功能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肾功能改善明显,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在治
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传统西医治疗组的患者肾功能改善效果较差。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血压稳定,血糖控制良好,全身状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
所提高。

而传统西医治疗组的患者血压、血糖控制较差,全身状况改善不明显。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
的尿蛋白定量,改善肾功能,稳定血压和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应
该更加广泛地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础上, 加用川芎 (,01 每日静脉滴注治疗 $( 例 -., 连 续 $ 2 % 周, 结果经治疗后 #%3 尿总蛋白排泄量及尿糖 显著下降, 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加, 提示川芎嗪对 -. 有 确切疗效, 并可增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 糖代谢。
[!%] 在常规治疗 -. ! "# " % " # 中药口服制剂 杨丽珍 的基础上, 采用中药益肾方口服药 (有黄芪、 益母草、 熟
[*]
地、 丹参、 山茱萸、 山药、 茯苓、 牡丹皮、 泽泻) 、 复方丹参 注射液对 $( 例 -. (% 期) 进行治疗观察, 结果治疗组 有效 !( 例, 无效 % 例, 总有效率 (+ " &) ; 高 显效 !* 例,
[!&] 彦彬等 采用糖肾宁口服液 (由 生 黄 芪、 太 子 参、 生
[,] 宋剑涛, 宋红梅 " 活血化瘀中药抗衰老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 #] " 山西 中医, ()) : $%%$, !, -& * -( " [’] 侯金凤 " 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 #] " 安徽医药, $%%&, + (&) : $&$ * $&( " [!%] 金政, 金松竹, 李相伍, 等 " 蒲公英对衰老大鼠脑组织氧自由基相 ( : 关指标的影响 [ #] " 中国中医药科技, $%%$, ’ $) ’’ * !%$ " [!!] 林久茂, 庄秀华, 王瑞国 " 菊花对 ./半乳糖衰老抗氧化作用实验 研究 [ #] (-) : " 福建中医药, $%%$, && (( * (+ " [!$] 李春生, 张国玺, 石体仁, 等 " 山茱萸水提取物对肾阳虚动物模型 (,) : 肝脏和睾丸影响的实验研究 [ #] " 中国中药杂志, $, +(& * +(- " [!&] 于芳 " 肉苁蓉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 " 内蒙古医学杂志, $%%&, &()) : -&- * -&) " [!(] 王新玲, 李月彩, 侯颖春 " 金匮肾气丸抗自由基和细胞凋亡的作 用 [ #] (!%) : " 中国中药杂志, $%%%, $! !$%’ * !$!! " [!-] 贺松其, 文彬, 刘永源, 等 " 二陈汤对亚急性衰老小鼠血自由基及 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 #] ( : "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 & !)) !%)’ * !%+! " [!)] 瞿延晖, 张六通, 梅家俊, 等 " 七宝美髯丹对衰老生物学影响的综 ( : 合实验研究 [ #]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 &) $% * $& "
照组, 结果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和血糖的降低比对照
[!#] 组明显 ( ! / , " ,!) ; 史伟 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配
合口服降糖药及控制饮食等措施治疗 $+ 例 -., 结果 好转 $$ 例, 无效 * 例, 总有效率 (% " *) , 随访 ! 年, 病
[!$] 情均稳定; 唐诗伟等 在持降糖治疗方案不变的基[(]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法, ! " # " $ 专方加减 陈艳等 [+] [!,] 刘欣 活血化瘀为主, 任平等 利湿排毒法等用专方
或经方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 虽取得较好疗效, 但就疾 病整体来说, 专方之力尚显不足。 !"#"% 中药制剂
[!!] 用刺五加注射液静 ! " # " % " ! 中药注射剂 孙光等 脉肌注治疗 #& 例 -., 配合西医常规治疗, 设立西药对
[!] 张勉之, 张大宁 " 补肾活血法浅析 [ #] "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 !’ (() : ) * +" [$] 陈刚, 郭茂川, 张六通, 等 " 肾虚、 血瘀、 痰浊阻络为衰老的基本病 机 [ #] ( :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 +) ’ * !! " [&] 皮明均, 黎鹏程 " 论气虚痰阻与衰老 [ #]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 : $! &! * &$ " [(] 吕爱平, 李德新 " 脾肾虚弱导致衰老的机制探讨 [ #] " 辽宁中医杂 志, ($) : $%%!, $, +% * +! " [-] 黎鹏程, 皮明钧, 李定祥, 等 " 延缓衰老从肝调理探讨 [ #] " 辽宁中医 (-) : 杂志, $%%!, $, $)$ * $)& " [)] 王茹燕 " 浅论延缓衰老从肺调理 [ #] (+) : " 新中医, !’’’, &! & * (" [+] 陈方敏, 赵伟康, 徐品初, 等 " 补肾、 健脾、 益气、 活血法对衰老细胞 周期基因 表 达 的 调 控 作 用 [ #] "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 $&
万方数据
%&* 瘀互结。晚期主要病机: 在中期气血阴阳已虚、 血瘀痰 浊水湿互阻的基础上, 病情继续发展, 肾体劳衰, 肾用 失司, 气血阴阳俱衰, 五脏俱病, 血脉瘀阻, 浊毒内留, 可表现为纷繁复杂的五脏见症, 预后不良 。 !"# 临床治疗 ! "# " ! 辨证分型研究 辨证分型研究是中医内科疾 病治疗中常用的模式。上海中医学院将糖尿病肾病分 为 $ 型进行辨证: 阴虚热盛型, 用人参白虎汤、 消渴方 加减; 气阴两虚型, 用增液汤加黄芪、 党参等; 阴阳两虚
[#] 型, 用金匮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 秘元煎加减 。山东 [!]
! 4?@A 4?AB CDB EDFGAH1
"#$ " #*
%# " * #,,%"
杞菊地黄汤加味; 浊阴上逆: 多见于肾衰 % 阳虚水泛, 尿毒症期, 治宜大黄附子汤; 虚风内动: 相 &肝肾阴竭, 当于尿毒症后期, 治宜羚羊钩藤汤加味。
本虚标实” 。 ! " ! 病因病机 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 本虚指阴虚、 阳虚、 气虚、 血虚、 肝虚、 心虚、 脾虚、 肺虚、 肾虚。 《灵枢 ・ 五变》 曰: ”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 ” 标
(!’-+ 年 ) 月 * ) , 男 (汉族) , 山东省日照市人, 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肾内科学。 ! [作者简介] 卜庆金
中医学院将本病分为 % 型: 脾肾阳虚型, 治以健脾温 阳、 利水消肿, 实脾饮合济生肾气丸; 心肾阳虚型, 治以 温肾强心、 化气行水, 苓桂术甘汤和金匮肾气丸加减; 脾虚胃逆型, 治以益气健脾、 和胃降逆, 用参苓白术散 合二陈 汤; 气 虚 水 停、 络 脉 瘀 阻 型, 用补阳还五汤加
[$] [%] 减 。温化水 认为肾虚是本病主要病机, 辨证分为
糖尿病肾病 ( 23456738 96:;<=:47;>, 是 ! 型糖尿 .?) 病 ( @!.A) 和 $ 型糖尿病 ( @$.A) 主要的慢性并发症之 一, 其预后差, 一旦发展到肾功能衰竭, 则很难治疗, 而 且其发病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因此, 对其发病机制 的研究和治疗措施的探索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糖 尿病肾病的中西医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 中医药治疗现状
[收稿日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现状
卜庆金!! , 郑 蔚$ , 唐玉庭&
(! 日照市东港区三庄医院, 山东 日照
$ & 日照市东港区妇幼保健站; 日照市人民医院) $+),$!;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综述 [中图分类号] 0 -,+ " $ [文献标识码] 1 [文章编号] !%%(/&!%! ($%%() %)/%(--/%& 实即痰浊、 水湿、 瘀血。疾病不同发展阶段, 病机特点 不同。对本病的病机, 历代较普遍地重视肾虚。消渴 病日久, 伤阴耗气, 阴损及阳是其基本发展趋势。而禀 赋不足, 或劳倦太过, 均可导致肾元亏虚。现代学者则 普遍重视肾虚血瘀病机。吕仁和教授提出应分期认识 病机, 明确疾病动态过程中矛盾的特殊性, 认为本病早 期阴虚热结为主要病机, 日久则伤阴耗气, 而致气阴两 虚, 肾气不固, 气阴不足, 经脉失养, 由虚致瘀, 成血脉 不通、 络脉瘀阻。中期主要病机: 在早期气阴两虚、 血 脉瘀阻的基础上, 肾元进一步受损, 气虚及血, 阴损及 阳, 而致气血俱虚、 阴阳俱虚, 血不利则为水, 而痰湿血
"潍坊医学院学报
$%%( 年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计不够合理, 观察时间较短等。笔者认为, 在今后的研 究中应尽快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和可靠的动物模型,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注意发扬中医辨证施治和整体治 疗的优势, 加强延缓衰老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以 提高疗效。特别是在科研设计中应多一些长疗程的疗 效观察, 才符合自然规律。 [参考文献]
[’]
# " ! 发病机制 肾组织糖代谢紊乱通过非酶糖基化、 多元醇 通 路 激 活、 -456789 途 径 激 活 等 途 径 损 害 肾 脏, 血 9:, ;5, <-< 及 47=> 升高, :-< 和 47=4! 水平 降低或正常等脂代谢紊乱可促进肾小球硬化, 糖尿病 过程发生高血压常常加速 -. 的发生和进展, -. 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