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总说明 (1)
第1章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设计范围 (1)
1.3设计依据 (1)
1.4主要设计原则 (1)
1.5主要技术标准 (1)
第2章降水工程设计 (2)
2.1场区地层情况 (2)
2.2场区地下水情况 (2)
2.3地下水影响分析 (2)
2.4方案选择 (3)
2.5降水方案及设计参数 (3)
2.6降水排水设计方案 (4)
2.7降水配电系统设计 (4)
2.8降水施工围挡方案 (4)
2.9降水沉降监测 (4)
2.10降水施工技术要求 (5)
第3章降水工程的辅助措施和补救措施 (7)
3.1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 (7)
3.2潜水残留水处理 (7)
3.3备用电源措施 (7)
第4章降水工程的环境保护和处理措施 (8)
4.1地下水资源保护 (8)
4.2地下水污染防治 (8)
4.3降水设施的后期处理 (8)
总说明
第1章概述
1.1工程概况
车站为地下两层站,车站主体拟采用暗挖法(PBA工法)施工。车站中心里程为K20+908,长度约为195.0m(K20+831.0~K21+026.0)。车站顶板标高约为197.85m,底板标高约为185.00m,底板埋深约为20.0~25.0m。
1.2设计范围
车站中心里程为 K20+908,长度约为195.0m(K20+831.0~K21+026.0)范围内,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风亭等地下结构的降水设计。
1.3设计依据
⑴《**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⑵《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4〕《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2003);
〔5〕《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1999);
〔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07);
〔9〕《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10〕《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1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1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4主要设计原则
由于地铁建设工程降水其复杂程度远远大于一般基坑降水工程,因此,除满足一般降水规范要求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地铁降水工程的特点,以“安全至上、质量第一”为准则确保施工安全;
2)降水井布置重点考虑对交通、周边环境的影响,减少降水施工、抽水所占用的地面空间;
3)降水井布置要避开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控制距桥梁、建筑物基础的距离;
4)必须有效控制降水引起建筑物沉降以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5)必须要考虑降水工程实施的可行性,施工工艺成熟,完成设计的可靠性,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降低降水工程成本;
6)降水结束后,对降水设施的处理必须符合市政管理的有关规定;
1.5主要技术标准
⑴降深控制要求:
开挖槽底已经超过承压水含水层顶板,要求将上层潜水和层间承压水疏干。
⑵附加沉降要求:
对在降水影响范围内高层建筑、高耸建筑、古建筑、危险建筑、重要工程设施等进行降水引起附加应力而产生的沉降计算,倾斜计算。由降水引起的附加沉降不能对周边建筑产生危害性影响及影响其正常使用。
第2章降水工程设计
2.1场区地层情况
依制《**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勘察深度60m范围内,场区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粘性土和砂土、白垩纪泥岩组成。现将揭露深度范围内土层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一:杂填土:
土层厚度0.8至5.0米,层底标高201.40~206.93,杂色,稍湿,稍密,主要由粘性土及碎砖、碎石组成,顶部0.4m左右为沥青路面,分布整个场地,平均厚度2.00m,局部有所变化。
二:粉质粘土:
粉质粘土②
1
厚度1.5至3.20米,层底标高201.24~204.25米,黄褐色,可塑,含少量铁锰氧化物,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底部呈可偏硬塑,少部分钻孔揭露,杂填土厚度较大区域缺失,平均厚度约为2.20m。
粉质粘土②
2
厚度2.20至 7.20米,层底标高197.40~203.15米,褐黄色、可偏软塑,局部呈软塑,含少量的氧化铁,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本层土夹粉土。分布整个场地,平均厚度4.00m,局部有所变化。
粉质粘土②
4
厚度1.00米至4.70米,层底标高195.59~199.99米,黄褐色,硬塑,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含锰质结核,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增加,顶部一般10~15%,底部约为20~25% ,含氧化物条带,夹粘土,局部底部呈可塑状态,分布整个场地,平均厚度2.00m。
三:泥岩:
全风化泥岩③
1
厚度1.60至6.00米,层底标高192.09~196.99米,以灰白色、灰黄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为主,夹紫红色泥岩,呈互层状出现,无规律,泥质~细粒结构,层状构造,原岩结构基本破坏,砂岩较泥岩强度高,砂岩岩芯呈砂土粉末状,泥岩呈粘性土状,硬塑~坚硬状,遇水软化,易崩解,易钻进,分布整个场地,平均厚度约为4.00m。
强风化泥岩③
2厚度11.0至22.00米,层底标高174.71~182.43米,为紫红色泥岩夹灰白色、
灰黄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呈互层状出现,无规律,泥质~细粒质结构,层状构造,可见原岩结
构,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风化裂隙较为发育,锤击声闷,破坏后呈碎块状,遇水易软化,粉砂
岩较泥岩强度高,岩块用手可折断或捏碎,粉砂岩较难钻进,泥岩岩芯较完整,砂岩岩芯较破碎,
分布整个场地,平均厚度约为15.50m。
中风化泥岩③
3
厚度17.70至34.80米,层底标高144.79~158.59米,为紫红色泥岩夹灰白
色、灰黄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呈互层状出现,原岩结构部分破坏,风
化裂隙发育,粉砂岩较泥岩强度高,钻进难度增大,岩芯呈柱状,较为完整分布整个场地。
2.2场区地下水情况
现场勘察过程中,于钻探过程中发现两层地下水,第一层为表层孔隙性潜水(编号(1)),
第二层为岩石裂隙水(编号(3)),(1)层水属于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3)层水属于碎屑
岩类裂隙水。现分述如下:
(1)层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勘测期间地下水埋深4.50~5.20m(高程199.89~204.15m),
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粘性土地层中,含水层水平、垂直向渗透性差异较小。地面主要含水介质颗粒较
细,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入渗,排泄方式主要
为蒸发和微弱的径流排泄,并向下越流补给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总体坡度一致,主要流
向南,其地下水具有明显的丰、枯水期变化,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多年变化平均值
1.50m,历史最高水位可按地表以下3米考虑。
(3)层岩石裂隙水含水层岩性为全、强、中风化泥岩,无稳定水位,主要接受侧向的径流补
给,排泄方式主要为相对含水层中的径流形式。
2.3地下水影响分析
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粘性土及泥岩层中。车站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应做好防渗设
计,施工时做好排水工作。各土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洞室侧壁容易坍塌,加剧洞室的不稳定性,
直接影响地下工程的施工。因此,施工及使用中,必须重视地下水的影响,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