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 概论(异常发育) PPT课件
均呈重度者,难以完成具有功能的动作,精神发育迟滞
表现为“痴呆”。 在家庭看护困难,在康复设施中不能接受集体生活指导。
其病因是由于各种原因的脑发育障碍或损伤所致,最为
多见的是脑性瘫痪、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脑发育畸形、 染色体异常、脑炎及脑膜炎后遗症、重症癫痫等。
第三节七、重症身心发育障碍
临床表现:
①异常姿势和动作; ②肌张力异常,躯干四肢挛缩、畸形; ③癫痫发作; ④进食、更衣和排泄均需要帮助; ⑤不能理解、交流和表达; ⑥对刺激没有反应、反应减弱或反应异常;
2.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
是指出生后因素所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如: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急性 脊髓灰质炎等
3.脑性瘫痪
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 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二、行为障碍或异常
第三节二、行为障碍或异常
1.生物功能行为问题 遗尿、遗便、多梦、睡眠不安、夜惊、食欲不佳及过分挑剔饮食等 2.运动行为问题 儿童擦腿综合征、咬指甲、磨牙、吸吮手指、咬或吸衣物、挖鼻孔 3.社会行为问题 破坏、偷窃、说谎及攻击性行为等 4.性格行为问题 惊恐、害羞、忧郁、社交退缩、交往不良、违拗、易激动、烦闹、 胆怯、过分依赖、要求注意、过分敏感、嫉妒以及发脾气等 5.语言障碍 行为性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口吃 6.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又称多动症,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任性和学习 困难为特征
属于特殊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
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有相应的多种障碍综 合征。
临床上常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业失败统称学习困难。
人体发育学PPT课件
3
二、人体正常发育与异常发育
(一)人体正常发育规律 1、不平衡性 生长和发育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其中 各阶段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不尽相同,各组织器官之间生长 和发育速度也不等同。 2、渐进性 ①由头到尾是指发育次序从头逐渐向下肢进行。 ②由近到远是指以躯干为中心,先近端后远端。 ③由粗到细主要表现为在运动过程中先发育粗大运动,后 发育精细运动的过程。
15
7、牙齿
乳牙:20颗 ①4-10个月(约6个月)出牙,先上 颌后下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尖牙 例外。 ②12个月未出牙:出牙延迟 ③2-2.5岁出齐 ④2岁内牙齿数公式=月龄-(4-6) 恒牙:28-32颗 6岁(乳牙脱落,第一颗恒牙) 12岁第二磨牙 20-30岁第三磨牙(智齿)
16
8、呼吸、脉搏、血压
21
③拥抱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 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在亢进时下肢 也出现反应。 检查方法:仰卧位,五种方法: a声法 b落法 c托法 d弹足法 e拉手法 反应:a拥抱型:小儿双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 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 曲内收呈拥抱状态。 b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然伸直外展, 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觉,多见于3个月以上婴儿。 存在时期:拥抱型,出生后0-3个月,伸展型,出生后4-6个 月。
29
⑤降落伞反射 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 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 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 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 方俯冲一下。 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 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 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
30
(3)平衡反射
①仰卧位倾斜反射 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仰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 板向一侧倾斜。 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 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 作。 持续时间:出生后6个月时出现,终生存在;出生后6个月未 出现者,提示为神经发育落后。 ②俯卧位倾斜反射 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俯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 版向一侧倾斜
人体发育PPT课件
正常健康小儿约在1~1.5岁闭合,最晚闭合时间不超过两 岁。
脊柱: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能抬头时出现颈部脊柱前
凸的第一个弯曲;会坐时出现胸部脊柱后凸的第二个弯曲; 能走时出现腰部脊柱前凸的第三个弯曲。
牙齿:大多数婴儿在6~7个月时开始出牙,6岁以后乳牙
开始脱落换恒牙。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神经系统:脑的形态结构,脑发育的关键期,脑的可塑
主动运动检查
评定
肌张力增强 肌张力低下
丰满
平坦
硬
软
过度抵抗
抵抗减弱
摆动幅度减小 肌紧张 活动受限
摆动幅度增加 无肌紧张变化 关节过度伸展
精选ppt课件最新
19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头部侧向转动试验(正常时下颌可达肩峰) 2.臂弹回试验(使小儿上肢伸展后突然松手,正常时在伸 展上肢时有抵抗,松手后马上恢复原来的屈曲位置) 3.围巾征(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 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 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肌张力的评定
肌张力的变化可反应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和损伤程度,包 括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肌张力评定分类表
安静时 活动时
检查方法
肌肉形态 肌肉硬度
伸展度
摆动度 姿势变化 主动运动
望诊:肌肉的外观 触诊:肌肉的硬度
过伸展检查,被动运动 检查
摆动运动检查 姿势性肌张力检查
人体发育评定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目 一:人体发育学概述 录 二:人体发育评定
(1)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2)精细运动发育评定
(3)语言言语功能发育评定 (4)认知功能发育评定 (5)情绪情感发育评定
脊柱: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能抬头时出现颈部脊柱前
凸的第一个弯曲;会坐时出现胸部脊柱后凸的第二个弯曲; 能走时出现腰部脊柱前凸的第三个弯曲。
牙齿:大多数婴儿在6~7个月时开始出牙,6岁以后乳牙
开始脱落换恒牙。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神经系统:脑的形态结构,脑发育的关键期,脑的可塑
主动运动检查
评定
肌张力增强 肌张力低下
丰满
平坦
硬
软
过度抵抗
抵抗减弱
摆动幅度减小 肌紧张 活动受限
摆动幅度增加 无肌紧张变化 关节过度伸展
精选ppt课件最新
19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头部侧向转动试验(正常时下颌可达肩峰) 2.臂弹回试验(使小儿上肢伸展后突然松手,正常时在伸 展上肢时有抵抗,松手后马上恢复原来的屈曲位置) 3.围巾征(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围绕 颈部,尽可能向后拉,观察肘关节是否过中线,新生儿不 过中线,4~6个月小儿过中线)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肌张力的评定
肌张力的变化可反应神经系统的成熟程度和损伤程度,包 括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
肌张力评定分类表
安静时 活动时
检查方法
肌肉形态 肌肉硬度
伸展度
摆动度 姿势变化 主动运动
望诊:肌肉的外观 触诊:肌肉的硬度
过伸展检查,被动运动 检查
摆动运动检查 姿势性肌张力检查
人体发育评定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目 一:人体发育学概述 录 二:人体发育评定
(1)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2)精细运动发育评定
(3)语言言语功能发育评定 (4)认知功能发育评定 (5)情绪情感发育评定
193.3人体发育学课件
6.立位倾斜反应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小结:平衡反应出现及存在时
名称
仰卧位倾斜反应 俯卧位倾斜反应 膝手位倾斜反应 坐位倾斜反应前方 坐位倾斜反应侧方 坐位倾斜反应后方
跪位倾斜反应 立位倾斜反应前方 立位倾斜反应侧方 立位倾斜反应后方
出现及存在时期
6个月→终生 6个月→终生 8个月→终生 6个月→终生 7个月→终生 10个月→终生 15个月→终生 12个月→终生 18个月→终生 24个月→终生
3.膝手位倾斜反应
置小儿于四爬位,检查者推动小儿躯干,破坏其稳定性,或 小儿四爬位于检测台上,检查者将检测台一侧抬高而倾斜,均可 观察到小儿头部和胸廓出现调整,受力侧上、下肢或检测台抬高 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另一侧出现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
8个月出现,终生存在
4.坐位倾斜反应
小儿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左右、后方推动小儿,使 其倾斜, 此时,小儿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的同时,分别出现 两上肢迅速向前方伸出; 倾斜侧上肢立刻向侧方支撑、另一侧上肢有时伸展; 两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撑动作。
概念
当身体重心移动或支持面倾斜时,机体为适应重心变化, 调节肌张力以及躯干与四肢的代偿性动作,以保持正常姿势。
中枢:皮层ຫໍສະໝຸດ 1.仰卧位倾斜反应 2.俯卧位倾斜反应
小儿仰卧位或俯卧位于倾斜板上,上下肢伸展,调整倾斜 板向一侧倾斜,可观察到小儿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 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 支撑样伸展动作 6个月出现,终生存在 6个月后仍呈阴性者,提示神经发育落后或脑损伤
4.坐位倾斜反应
6个月
7个月
10个月
5.跪立位倾斜反应
小儿跪立位,检查者牵拉一侧上肢使之倾斜,可观察到小 儿头部和胸部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应,对侧上 下肢外展、伸展。
73人体发育学课件
第四章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返回目录
婴幼儿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 在此期间任何不利因素,都可能 引起视觉障碍,因此,早期、及 时发现视觉异常非常重要。
第四章 第二节 精细运动发育评定
返回目录
哪些因素可影响儿童视觉正常发育呢? • 先天性异常、屈光不正、后天性眼病及外伤等。 • 营养不良、非母乳喂养、琴棋书画幼年化、视觉负担过重等。 • 不良用眼习惯
什么是视力育
黄斑区 焦距 眼轴
第四章 第一节 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返回目录
小儿视觉功能发育顺序
新生儿:有光感,焦距固定; 出生1周内视力0.01~0.02,即正常人的1/6。 2-3个月:头眼协调,目光移动90度。 4-5个月:目光移动180度。 6个月:可坐,目光可追随落地物体。 12个月:可注视小物体。 2岁:视力可达0.5。 6岁达正常视力。
如何保证孩子视功能正常发育呢? • 重视孕产期的眼保健非常重要,防止先天性及遗传性异常。 • 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求医诊治。
人体发育学基础 PPT
2018/5/24 4
一、人体发育学 • (一)概念
• 人体发育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 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 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 究。 • 具体讲包括人体的发生、发育、成熟及衰退 这一人生轨迹的全过程。是研究个体生命全 过程的科学。
2018/5/24 5
2018/5/24
24
一、生长发育分期与特点
• 6.学龄期 6~7岁到11岁(青春期) 体格生长相对缓慢。 认知功能继续发育,智能发育更加成熟。 思维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
2018/5/24
25
一、生长发育分期与特点
• 6.学龄期 6~7岁到11岁(青春期) 情感是广度深度和稳定性提高,道德感、 理智感、美感开始发育。 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个性和气质逐渐形成和显露。
(一)正常发育规律
• 1.生理功能发育 • 2.心理功能发育 • 3.社会功能发育
2018/5/24
13
三、人体发育学研究的内容
(二)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 异常发育主要研究对生长发育产生影 响的各种因素和作用机制。 • 内容:运动、言语、心理行为、学习、 智力等障碍和相关疾病。
2018/5/24
2018/5/24 11
二、生长与发育
(二)发育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 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影 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生活方式 等,如果没有正确教育引导,就会出 现异常行为模式,比如孤独症、注意 缺陷、阅读障碍。正确的干预是康复 治疗的主要内容。
2018/5/24 12
三、人体发育学研究的内容
14
三、人体发育学研究的内容
(三)发育评定 • 对生长发育的水平、趋势、进程、规 律和特点等进行观察研究并作出评判, 及时发现功能障碍,为康复目标和方 案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依据。
一、人体发育学 • (一)概念
• 人体发育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发育全过程及 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段的 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 究。 • 具体讲包括人体的发生、发育、成熟及衰退 这一人生轨迹的全过程。是研究个体生命全 过程的科学。
2018/5/24 5
2018/5/24
24
一、生长发育分期与特点
• 6.学龄期 6~7岁到11岁(青春期) 体格生长相对缓慢。 认知功能继续发育,智能发育更加成熟。 思维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
2018/5/24
25
一、生长发育分期与特点
• 6.学龄期 6~7岁到11岁(青春期) 情感是广度深度和稳定性提高,道德感、 理智感、美感开始发育。 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个性和气质逐渐形成和显露。
(一)正常发育规律
• 1.生理功能发育 • 2.心理功能发育 • 3.社会功能发育
2018/5/24
13
三、人体发育学研究的内容
(二)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 异常发育主要研究对生长发育产生影 响的各种因素和作用机制。 • 内容:运动、言语、心理行为、学习、 智力等障碍和相关疾病。
2018/5/24
2018/5/24 11
二、生长与发育
(二)发育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 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影 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生活方式 等,如果没有正确教育引导,就会出 现异常行为模式,比如孤独症、注意 缺陷、阅读障碍。正确的干预是康复 治疗的主要内容。
2018/5/24 12
三、人体发育学研究的内容
14
三、人体发育学研究的内容
(三)发育评定 • 对生长发育的水平、趋势、进程、规 律和特点等进行观察研究并作出评判, 及时发现功能障碍,为康复目标和方 案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依据。
213.5人体发育学课件
3.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发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序: 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全前倾(1个月): 屈曲占优势,脊柱 不能充分伸展
半前倾(2~3个月): 扶腰坐(4~5个 拱背坐(6个月):
脊柱向前弯曲,头 月):脊柱伸展、 脊柱略弯曲、
可竖直
头部稳定
双手在前支撑
3.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发育顺序: 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直腰坐(7个月): 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
扭身坐(8-9个月): 可左右回旋身体,随意转换体位
3.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②与坐位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坐位前方平衡-拱背坐 坐位侧方平衡-直腰坐 坐位后方平衡-扭身坐
4.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5.步行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1)步宽由大到小,呈宽基步态 (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 (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 (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 (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 (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 (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 (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谢谢聆听!
①发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序: 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全前倾(1个月): 屈曲占优势,脊柱 不能充分伸展
半前倾(2~3个月): 扶腰坐(4~5个 拱背坐(6个月):
脊柱向前弯曲,头 月):脊柱伸展、 脊柱略弯曲、
可竖直
头部稳定
双手在前支撑
3.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发育顺序: 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直腰坐(7个月): 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
扭身坐(8-9个月): 可左右回旋身体,随意转换体位
3.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②与坐位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坐位前方平衡-拱背坐 坐位侧方平衡-直腰坐 坐位后方平衡-扭身坐
4.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5.步行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1)步宽由大到小,呈宽基步态 (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 (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 (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 (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 (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 (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 (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
谢谢聆听!
264.3人体发育学课件
视觉发育过程
2.物体辨认阶段(3~6个月) 4个月时,随着头部左右转动的出现,追视和视线转移
发育(水平方向追视——垂直方向追视——斜向追视)
6个月时,眼球能自由运动,并能通过正确地调节眼球的 转动来辨别不同焦距的物体,双眼同视功能获得,提示 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以后) 随着眼睛追视功能的发育,眼球的精细运动能力提高,
开始能够辨别物体。
视觉发育过程
3.精细辨认物体阶段(7个月以后) 辐辏运动是两眼朝向相反方向的
运动形式,动作难度高于眼球在水 平方向的追视运动,空间深度知觉 需通过辐辏运动实现。
儿童视觉功能发育顺序
0-6个月:黑白期 6-12个月:色彩期 1-3岁:立体期 3-6岁:空间期
谢谢聆听!
视觉功能发育
关键期:出生后6个月
视觉发育过程
1.视觉信息反馈处理阶段(0~2个月) 不能调节晶状体准确聚焦,致视物成像模糊 视觉相关的活动除了瞳孔对光反射、瞬目反射等反射之
外,对人物注视、眼球运动均无法独立进行,而只能跟随 头颈部的转动而转动,眼球往往会向一侧固定 ATNR有助于向伸手侧方注视
183.2人体发育学课件
the head) 3. 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body righting reflex acting on the
body) 4. 迷路性立直反射 (labyrinthine righting reflex) 5. 视性立直反射(optical righting reflex) 6. 降落伞反射(parachute reflex)
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 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此时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 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即头部位置随着视野的变化保持 立直。
存在时间:4个月左右出现,5~6个月明显→终生。 临床意义:缺如多为视力障碍,延迟出现提示有脑损伤。
6.降落伞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射(parachute reflex):
1.颈立直反射
小儿仰卧位,将其头部向一侧转动,可发现肩部、躯干、骨 盆都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 新生儿期唯一能见到的立直反射; 是小儿躯干对头部保持正常关系的反射,逐渐被躯干立直反
射所取代; 存在时间:出生后出现,持续6~8个月
2.躯干头部立直反射
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
存在时间:2~3个月→5岁
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势。
存在时间:3~4个月→5岁
4.迷路性立直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reflex)
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 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此时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 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3个月→5岁左右 3~4个月→5岁左右 6~7个月以前→终生 5~6个月以前→终生 6~7个月→终生
body) 4. 迷路性立直反射 (labyrinthine righting reflex) 5. 视性立直反射(optical righting reflex) 6. 降落伞反射(parachute reflex)
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 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此时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 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即头部位置随着视野的变化保持 立直。
存在时间:4个月左右出现,5~6个月明显→终生。 临床意义:缺如多为视力障碍,延迟出现提示有脑损伤。
6.降落伞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射(parachute reflex):
1.颈立直反射
小儿仰卧位,将其头部向一侧转动,可发现肩部、躯干、骨 盆都随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 新生儿期唯一能见到的立直反射; 是小儿躯干对头部保持正常关系的反射,逐渐被躯干立直反
射所取代; 存在时间:出生后出现,持续6~8个月
2.躯干头部立直反射
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
存在时间:2~3个月→5岁
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势。
存在时间:3~4个月→5岁
4.迷路性立直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reflex)
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 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此时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 儿头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3个月→5岁左右 3~4个月→5岁左右 6~7个月以前→终生 5~6个月以前→终生 6~7个月→终生
人体发育学 ppt课件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13
西方社会
• 3.20世纪以来 出现了许多有关心理或心理社会发育 的研究,大致包括五个方面: (1)动物研究 (2)儿童学习的研究 (3)儿童智力测试研究 (4)儿童精神分析的研究 (5)儿童认知的研究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14
(二)中国
• 1.早期
中国古代教育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已经涉及 很 多儿童心理发育方面的问题,但尚未作为一门 独 立学科在中国出现。
第一节二、研究范围
9
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涵盖如下几方面: (一)正常发育规律 1.生理功能发育 2.心理功能发育 3.社会功能发育 (二)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三)发育评定
第一节二、研究范围
10
三、发展简史
11
(一)西方社会
• 1.早期 对人类行为的观察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 期,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经指出 “动物凡 生长期长的, 寿命也长”。 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科梅纽 斯(John Amos Comenius)、让· 雅克·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裴斯泰洛齐(Jonhann Heinrich PestaLozzi)、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ebel) 等人提出了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 心 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 其研究包括人体的发生、发育、成熟及衰退这一人 生轨迹的全过程。
第一节一、概 念
4
(二)生长发育
• 1.生长发育 • 2.发育与行为 • 3.生长发育障碍 在个体生长发育时期,由于内在 因素或环境因素, 影响正常的成长发育过程,称 为生长发育障碍,其既可表现为形态结构的生长 障碍,也可表现为功能障碍。 • 4.生长发育监测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概述)课件
等。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到28天的时间段, 是婴儿脱离母体后适应新环境的阶段。
新生儿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基本的生 理功能和适应能力,如吮吸、吞咽、 呼吸等。
新生儿期特点是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 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照 顾。
婴儿期
婴儿期是指从1个月到1岁的时 间段,是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 (概述)课件
目录
• 人体发育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人体发育的阶段与特征 • 影响人体发育的因素 • 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方法与展望
01
人体发育学的定义与重要 性
定义
定义
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研究人体从受精卵 形成到死亡整个发育过程的学科,涉 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 域。
02
人体发育的阶段与特征
胎儿发育阶段
01
02
03
04
胎儿发育阶段是指从受精卵形 成到出生前的阶段,共约280
天。
该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胚 胎期、胎儿期和新生儿期。
胎儿发育阶段的特点是各个系 统和器官的快速发育和分化, 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
发育。
胎儿发育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 的影响,如营养、药物、辐射
社会意义
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 可持续发展。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
人体发育学与生物学密切 相关,两者共同探讨生物 体的生长、发育和进化过 程。
心理学
人体发育学与心理学相互 交叉,研究个体心理发展 的过程和特点。
社会学
人体发育学与社会学相互 影响,探讨社会环境对个 体发育的影响和个体在社 会中的角色与功能。
生长发育。
社会压力
长期的社会压力可能对生长发育 产生负面影响,如心理压力和焦
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到28天的时间段, 是婴儿脱离母体后适应新环境的阶段。
新生儿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基本的生 理功能和适应能力,如吮吸、吞咽、 呼吸等。
新生儿期特点是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 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照 顾。
婴儿期
婴儿期是指从1个月到1岁的时 间段,是儿童身体和智力发展的
《人体发育学》第一章概论 (概述)课件
目录
• 人体发育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 人体发育的阶段与特征 • 影响人体发育的因素 • 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方法与展望
01
人体发育学的定义与重要 性
定义
定义
人体发育学是一门研究人体从受精卵 形成到死亡整个发育过程的学科,涉 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 域。
02
人体发育的阶段与特征
胎儿发育阶段
01
02
03
04
胎儿发育阶段是指从受精卵形 成到出生前的阶段,共约280
天。
该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胚 胎期、胎儿期和新生儿期。
胎儿发育阶段的特点是各个系 统和器官的快速发育和分化, 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
发育。
胎儿发育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 的影响,如营养、药物、辐射
社会意义
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 可持续发展。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生物学
人体发育学与生物学密切 相关,两者共同探讨生物 体的生长、发育和进化过 程。
心理学
人体发育学与心理学相互 交叉,研究个体心理发展 的过程和特点。
社会学
人体发育学与社会学相互 影响,探讨社会环境对个 体发育的影响和个体在社 会中的角色与功能。
生长发育。
社会压力
长期的社会压力可能对生长发育 产生负面影响,如心理压力和焦
人体发育学 ppt课件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46
(六)学龄期
• 自入小学前即6~7岁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主 要特征是: ①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器官外各器官系 统外形均已接近成人; ②认知功能继续发展,智能发育更加成熟; ③思维过程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 ④情感的广度、深度和稳定性都较前提高; 自制力,但还很不稳定; ⑥个性逐渐形成,性格特征也开始显露。
③与外界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特征。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43
(三)婴儿期
•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是 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主要特征是: ①感觉和运动功能迅速发育; ②言语功能的发育 从出生时就能发出哭叫之声, 到1岁末时大部分婴儿能说几个有意义的词; ③开始产生最初的思维过程,自我意识萌芽,情绪 有所发展; ④可以接受大小便控制训练。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44
(四)幼儿期
• 自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主要特征是: ①体格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 ②智能发育迅速; ③开始会走,活动范围渐广,接触社会事物渐多; ④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的发育日渐增速; ⑤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营养的需求量仍然相 对较高; ⑥对于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有限, 意外伤害的发生率较高。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45
(五)学龄前期
• 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主要特征是: ①体格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②各类感觉功能已渐趋完善; ③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④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思维活动主要 是直观形象活动; ⑤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占优势; ⑥与同龄儿童和社会事物有了广泛的接触; ⑦对自己的性别初步有所认识。
203.4人体发育学课件
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 小结: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②体重支点后移,抗重力伸展 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婴幼儿姿势运动发育的本质
抗重力发育
从出生时的仰卧位、俯卧位,经过翻身、坐、站到行走,是 抗重力屈曲活动与抗重力伸展活动的逐渐发育,不断克服地 心引力,从水平位逐渐发育成为立位的过程。
1.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新生儿,头向一侧或正中, 对称性屈曲为主
头向一侧或回旋、非对称 性伸展,可翻至侧卧(23个月)
3.下颌与肩离床(3个月)——支点在胸 4.肘支撑,胸离床,抬头45度~90度,下肢伸展(4个月)——支点在腰 5.前臂伸直手支撑,抬头90度以上,四肢自由伸展(5~6个月)——支点在 骶尾部,可翻身至仰卧位
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 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5.肘爬或拖爬:支点在骶尾部(6个月) 6.腹爬(8个月):腹部不离开床面 7.四爬(10个月):手膝支撑,腹部离床 8.高爬(11个月):手脚支撑
1.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四肢对称屈曲或出现手口眼协 调动作,可翻至俯卧(4-7个月)
四肢自由伸展,可灵活翻身 (8~9个月)
1.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②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
原始反射
屈曲
伸展
非自由伸展和屈曲
1.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③手、口、眼的协调发育
• Q:图中婴儿最可能处于仰卧位姿势发育的哪个阶段? • A:第二屈曲期(4-7月)
2.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1.TLR姿势,臀高头低,可瞬间抬头(1个月) 2.臀头同高,片刻抬头(2个月) 3.下肢伸展,肘支撑抬头45度,头高臀低(3个月)
274.4人体发育学课件
上臂的外旋动作使得眼睛容易看到手中握持的物体。 随着视线同时对手和物体注视,使得手的活动、手的感觉
以及视觉信息有机统合,俯卧位重心下移,经视觉神经传 导通路对物体产生感知觉和认知。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3.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9个月) 独坐能力的获得解放了婴儿的双手,使婴儿的手眼协调
能力和双手协调自主控制动作得到迅速发育,即进入了用眼 睛引导手的动作、手功能呈现多样化发育阶段
(1)俯卧位 : 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TLR)的作用,全身呈屈曲状
态,四肢活动多见,上肢无法做分离运动,一旦紧张稍有 缓解可见到腕关节背伸,五指张开的动作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1.手张开及双手抱握阶段(0~3个月)
(2)仰卧位 : 随着双肩对称,首先必须由视觉确认手和口之间的体
位,视线会从手移向物体,再从物体移向手。 伴随颈部控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不仅可以看到自己
平衡,整个手腕呈过伸展状态,且躯干的伸展也会诱发四 肢伸展以至波及全身。
随着躯干向抗重力方向的伸展幅度增加,身体重心转 移至臀部下方,以便向前伸出一侧上肢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3)视觉功能: 眼球运动已经平稳,能够完成视觉诱导的伸手和握持动作 在双上肢支撑下身体左右移动促进了上臂回旋动作的熟练,
运动,也可以看到物体的运动。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1)仰卧位: 从颈部到肩胛带乃至躯干抗重
力伸展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仰 卧位时手能向前方伸出,且随着躯 干稳定性的提高,上肢能够带动肩 胛一起向前伸出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以及视觉信息有机统合,俯卧位重心下移,经视觉神经传 导通路对物体产生感知觉和认知。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3.手功能多样化发育阶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9个月) 独坐能力的获得解放了婴儿的双手,使婴儿的手眼协调
能力和双手协调自主控制动作得到迅速发育,即进入了用眼 睛引导手的动作、手功能呈现多样化发育阶段
(1)俯卧位 : 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TLR)的作用,全身呈屈曲状
态,四肢活动多见,上肢无法做分离运动,一旦紧张稍有 缓解可见到腕关节背伸,五指张开的动作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1.手张开及双手抱握阶段(0~3个月)
(2)仰卧位 : 随着双肩对称,首先必须由视觉确认手和口之间的体
位,视线会从手移向物体,再从物体移向手。 伴随颈部控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不仅可以看到自己
平衡,整个手腕呈过伸展状态,且躯干的伸展也会诱发四 肢伸展以至波及全身。
随着躯干向抗重力方向的伸展幅度增加,身体重心转 移至臀部下方,以便向前伸出一侧上肢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3)视觉功能: 眼球运动已经平稳,能够完成视觉诱导的伸手和握持动作 在双上肢支撑下身体左右移动促进了上臂回旋动作的熟练,
运动,也可以看到物体的运动。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1)仰卧位: 从颈部到肩胛带乃至躯干抗重
力伸展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仰 卧位时手能向前方伸出,且随着躯 干稳定性的提高,上肢能够带动肩 胛一起向前伸出
手眼协调能力发育
2.手功能开始发育阶段(4~6个月)
16第二章2人体发育学课件
反射弧:完成反射的形态学基础
包括五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
中枢 传出神经
传入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
4
三、胎儿期行为发育
▪ 胎儿行为的研究对象就是胎儿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 ▪ 学者们对胎儿行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感知觉、记忆、言语等方Leabharlann 。第一节五、胎儿期行为发育
➢1. 视觉的发育
▪ 听觉诱发反应(aural evoked response,AER) 胎 儿23~29周出现听觉诱发反应。
第一节五、胎儿期行为发育
➢ 4. 胎儿的记忆 婴儿记忆产生于出生后几个小时 内,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已发生了听觉记忆。 胎儿在妊娠末期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觉记忆能力。
第一节五、胎儿期行为发育
➢ 5. 胎儿学习的可能性
一、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
➢1.神经系统
▪ 胎儿期是脑发育第一次高峰。正常胎儿神 经系统的发育最快是妊娠中期到出生后18 个月之间。
▪ 神经系统最易受到宫内生长发育障碍的影 响。
第一节三、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
➢ 2.呼吸系统
胎儿呼吸单位到28周才发育完善,如果胎儿在28周前出 生,则气体交换困难,难以存活。 胎儿肺中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到37周才迅速增加, 故37周以下早产儿有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
▪ 胎儿30天嗅觉感受器开始发育。到7~8个月时, 胎儿的嗅觉感受器已相当成熟。
▪ 触觉的最早表现也是在胎儿期。胎儿在第49天时 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胎龄4~5个月时胎 儿已初步建立了触觉反应。
第一节五、胎儿期行为发育
➢3.听觉的发育
▪ 听觉在胎儿期就已经存在,胎儿听觉感受器在6 个月时就已基本发育成熟。胎儿在出生前3个月 就可建立听觉。目前认为5~6个月的胎儿即开始 建立听觉系统,可以听到透过母体的频率为 1000Hz以下的外界声音。因此,实施胎儿音乐 教育是可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西方社会
❖ 3.20世纪以来 出现了许多有关心理或心理社会发育 的研究,大致包括五个方面:
(1)动物研究 (2)儿童学习的研究 (3)儿童智力测试研究 (4)儿童精神分析的研究 (5)儿童认知的研究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二)中国
❖ 1.早期 中国古代教育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已经涉及很 多儿童心理发育方面的问题,但尚未作为一门独 立学科在中国出现。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4.20世纪50~60年代
在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影响下,我国学者着重探讨了
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方向问题。60年代,朱智贤
编写的《儿童心理学》对中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
教学起了积极作用。
实验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儿童。
研究课题以认知发展为多,还进行了关于6岁儿童
入学问题、儿童道德品质形成问题以及儿童脑电等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2.20世纪初期 艾华编译《儿童心理学纲要》 陈大齐翻译《儿童心理学》 陈鹤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是中国第一部儿 童心理学教科书。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3.20世纪30年代 黄翼重复过皮亚杰的实验,著有《儿童心理学》、
《神仙故事与儿童心理》、《儿童绘画之心理》等 著作,还进行了儿童语言发育及儿童性格评定等研 究。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7.21世纪 人体发育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康复医 学领域中,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2004年,我国成 立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四、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
❖ (一)达尔文的多基因表达理论 ❖ (二)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理论 ❖ (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 ❖ (五)学习的理论 ❖ (六)认知发育的理论 ❖ (七)对文化生态系统适应的理论
❖ 其研究包括人体的发生、发育、成熟及衰退这一人 生轨迹的全过程。
第一节一、概 念
(二)生长发育
❖ 1.生长发育 ❖ 2.发育与行为 ❖ 3.生长发育障碍 在个体生长发育时期,由于内在
因素或环境因素, 影响正常的成长发育过程,称 为生长发育障碍,其既可表现为形态结构的生长 障碍,也可表现为功能障碍。 ❖ 4.生长发育监测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西方社会
❖ 2.19世纪 真正意义上儿童发育和行为的研究始于 19世纪70年代,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 育的研究。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 所著的《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是 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概 述
四、体格发育
二、体格发育评定
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三、神经心理发育评定
六、神经与心理发育
四、运动发育评定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 念
(一) 定 义
❖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developmental science) 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发 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 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第二节 正常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 人的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渐进的特点。在这 一过程中随着人体量和质的变化,形成了不 同的发育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人生 全过程划分为八个年龄阶段即:胎儿期、新 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 期、青春期和成人期。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第一节一、概 念
(三)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与社会学因素
❖ 1.生物学因素 ❖ 2.社会学因素 如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等。 ❖ 3.生物学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二者是双向的
第一节一、概 念
二、研究范围
人体发育学的重点是研究人体发生、发 育、成熟直至衰亡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现 象、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发育评定, 为正确理解各类异常和疾病,制定正确的预 防、保健、治疗及康复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一)胎儿期
❖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胎儿期,共40周,胎 儿的周龄即胎龄。此期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机 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期的, 对整个一生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节二、研究范围
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涵盖如下几方面: (一)正常发育规律
1.生理功能发育 2.心理功能发育 3.社会功能发育 (二)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三)发育评定
第一节二、研究范围
三、发展简史
(一)西方社会
❖ 1.早期 对人类行为的观察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 期,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经指出 “动物凡 生长期长的, 寿命也长”。 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科梅纽 斯(John Amos Comenius)、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裴斯泰洛齐(Jonhann Heinrich PestaLozzi)、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ebel) 等人提出了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 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研究。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5.20世纪70年代 一些学者开始重视对方法学的研究,并在研究的 课题、类型、设计、变量、被试、标准化及具体 实验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6. 20世纪80~90年代 我国开展了儿童发育量表的研究,成立了发育和 行为研究会。1992年,我国成立了中国残疾人康 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
人体发育学
目录
第一节 概 述
第三节 异常发育
一、概 念
一、运动功能障碍
二、研究范围
二、行为障碍或异常
三、发展简史
三、言语和语言障碍
四、基本理论
四、学习障碍
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
五、精神发育迟滞
第二节 正常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六、孤独症 七、重症身心发育障碍
第四节 发育评定
第一节四、基本理论
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
❖ 1.以监测与评定为前提,促进正常发育; ❖ 2.融合相关学科的研究,形成人体发育学的新理念; ❖ 3.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
平; ❖ 4.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促进发育监测和评定
技术的发展。
返回目录
西方社会
❖ 3.20世纪以来 出现了许多有关心理或心理社会发育 的研究,大致包括五个方面:
(1)动物研究 (2)儿童学习的研究 (3)儿童智力测试研究 (4)儿童精神分析的研究 (5)儿童认知的研究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二)中国
❖ 1.早期 中国古代教育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已经涉及很 多儿童心理发育方面的问题,但尚未作为一门独 立学科在中国出现。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4.20世纪50~60年代
在苏联儿童心理学的影响下,我国学者着重探讨了
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方向问题。60年代,朱智贤
编写的《儿童心理学》对中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
教学起了积极作用。
实验研究对象大多集中在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儿童。
研究课题以认知发展为多,还进行了关于6岁儿童
入学问题、儿童道德品质形成问题以及儿童脑电等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2.20世纪初期 艾华编译《儿童心理学纲要》 陈大齐翻译《儿童心理学》 陈鹤琴出版《儿童心理之研究》是中国第一部儿 童心理学教科书。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3.20世纪30年代 黄翼重复过皮亚杰的实验,著有《儿童心理学》、
《神仙故事与儿童心理》、《儿童绘画之心理》等 著作,还进行了儿童语言发育及儿童性格评定等研 究。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7.21世纪 人体发育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康复医 学领域中,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2004年,我国成 立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四、基本理论
基本理论
❖ (一)达尔文的多基因表达理论 ❖ (二)以格塞尔为代表的成熟理论 ❖ (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四)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育理论 ❖ (五)学习的理论 ❖ (六)认知发育的理论 ❖ (七)对文化生态系统适应的理论
❖ 其研究包括人体的发生、发育、成熟及衰退这一人 生轨迹的全过程。
第一节一、概 念
(二)生长发育
❖ 1.生长发育 ❖ 2.发育与行为 ❖ 3.生长发育障碍 在个体生长发育时期,由于内在
因素或环境因素, 影响正常的成长发育过程,称 为生长发育障碍,其既可表现为形态结构的生长 障碍,也可表现为功能障碍。 ❖ 4.生长发育监测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西方社会
❖ 2.19世纪 真正意义上儿童发育和行为的研究始于 19世纪70年代,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进化论思想直接推动了儿童发 育的研究。 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 Preyer) 所著的《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是 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三、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概 述
四、体格发育
二、体格发育评定
五、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发育
三、神经心理发育评定
六、神经与心理发育
四、运动发育评定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 念
(一) 定 义
❖ 人体发育学属于发育科学(developmental science) 的分支领域, 是一门新的学科, 是研究人体发生、发 育全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对人生各个阶 段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第二节 正常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 人的生长发育具有连续、渐进的特点。在这 一过程中随着人体量和质的变化,形成了不 同的发育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可将人生 全过程划分为八个年龄阶段即:胎儿期、新 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 期、青春期和成人期。
第二节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第一节一、概 念
(三)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与社会学因素
❖ 1.生物学因素 ❖ 2.社会学因素 如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等。 ❖ 3.生物学与社会学因素的交互作用 二者是双向的
第一节一、概 念
二、研究范围
人体发育学的重点是研究人体发生、发 育、成熟直至衰亡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现 象、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发育评定, 为正确理解各类异常和疾病,制定正确的预 防、保健、治疗及康复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一)胎儿期
❖ 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为胎儿期,共40周,胎 儿的周龄即胎龄。此期是个体出生前身体结构和机 能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是长期的, 对整个一生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节二、研究范围
人体发育学的研究涵盖如下几方面: (一)正常发育规律
1.生理功能发育 2.心理功能发育 3.社会功能发育 (二)异常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三)发育评定
第一节二、研究范围
三、发展简史
(一)西方社会
❖ 1.早期 对人类行为的观察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 期,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经指出 “动物凡 生长期长的, 寿命也长”。 文艺复兴以后的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如科梅纽 斯(John Amos Comenius)、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裴斯泰洛齐(Jonhann Heinrich PestaLozzi)、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ebel) 等人提出了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新教育思想,为儿童心 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研究。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5.20世纪70年代 一些学者开始重视对方法学的研究,并在研究的 课题、类型、设计、变量、被试、标准化及具体 实验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第一节三、发展简史
中国
❖ 6. 20世纪80~90年代 我国开展了儿童发育量表的研究,成立了发育和 行为研究会。1992年,我国成立了中国残疾人康 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
人体发育学
目录
第一节 概 述
第三节 异常发育
一、概 念
一、运动功能障碍
二、研究范围
二、行为障碍或异常
三、发展简史
三、言语和语言障碍
四、基本理论
四、学习障碍
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
五、精神发育迟滞
第二节 正常发育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分期及特征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六、孤独症 七、重症身心发育障碍
第四节 发育评定
第一节四、基本理论
五、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人体发育学的意义
❖ 1.以监测与评定为前提,促进正常发育; ❖ 2.融合相关学科的研究,形成人体发育学的新理念; ❖ 3.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提高康复治疗技术水
平; ❖ 4.以人体发育学研究为基础,促进发育监测和评定
技术的发展。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