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房颤患者151例抗栓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房颤抗栓治疗数据公布:中国房颤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率最低

房颤抗栓治疗数据公布:中国房颤患者抗凝药物使用率最低
变或 者加 重。
2 结 果

1 中华 医学会 .临床诊疗 指南 ( 妇产科学分 册 ) [ M] .北京 :人 民 2 郑修霞 . 妇产科护理学 [ M ] .2 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 出版社 ,
2 0 08: 1 7 5— 1 7 6 .
3 吴少祯 ,吴敏 . 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 ( 标准 ) [ M] .北乐 :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2 0 0 1 : 5 3 3 — 5 3 4 . 4 王芳 .中西 医结合 疗法治疗 急性盆腔 炎 1 3 4例 I 临床观察 [ J ] .放 射免疫学杂 志,2 0 1 3 , 2 6( 4 ) : 5 0 3 . 5 陈锐 . 急性盆腔 炎基层 诊疗路径 [ J ] .中 国社 区医师 ,2 0 1 3 ,2 9
2 2来 本院妇科就诊 。
蔓延及腹腔其他脏器感 染后直 接蔓延 到 内生殖器 而引起 盆腔
炎症。临床表现 为发热 ,严重者 出现 高热 ,下 腹痛 ,白带增
多 ,膀胱和直肠 刺激症 状 ,腹膜 刺激 征 阳性 ,宫颈举 9  ̄ C,脉搏 8 8次/ m i n ,呼 吸 2 2次/ m i n ,血 压 9 0 / 7 0 mm H g ,意识 清 ,语 言 表 达无 障碍 ,急性 病 容 ,面色黄 白 ,营养 一 般 ,皮肤 黏 膜 及浅 表 淋 巴结 无 异 常 , 头颅及其 器官无 异 常 ,颈部 、胸 部 、肺部 无异 常 。腹肌 明显
合理 用药 2 0 l 4年 5月 第 7卷 第 5期 下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l a D r u g U s e ,Ma Y
y o J ! ! .

老年房颤并心力衰竭51例治疗体会

老年房颤并心力衰竭51例治疗体会
为 困难 。本 文 旨在 通过 本 院 2 0 0 8年 6月 ~ 0 0年 l 老年 21 2月 房颤 并 心力 衰竭 住 院患 者 5 l例 的治疗 ,总结 老 年房 颤 并心 力 衰竭 的 临床特 点及 治 疗方 法 。 1资料 与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常室 率 1 5例 , 频发 室早 1 0例 , 全性 左束 支 阻滞 3例 。 完
从 小 剂 量 开始 , 渐加 大剂 量 直 至 最 大 耐受 量 , 无 特殊 禁 逐 如 忌 证 或者 低血 压应 该 终 生应 用 。用 药 期 间注 意 监测 血 压 、 血
逸 ” 象 。 房 颤 并 心力 衰竭 患 者 , 以减 轻 心室 重 构 、 现 对 可 改善 左 室 功 能 、 护 血 管 、 低 远 期 病 死 率 。传 统 药 物 螺 内酯 可 保 减 从 小 剂 量 应 用 , 药 期 间注 意监 测 血钾 、 功 能 , 期 应 用 用 肾 长
组病 例 以胸 闷 、 心悸 为 主 要症 状 3 8例 , 占总 数 的 7 .%。 当 45
体 为 呋塞 米 2 g每 日 2 4次 , 果欠 佳 者 改 呋 塞 米 、 0m - 效 托拉 塞 米静 脉注 射或 者 持续静 脉 滴 注。 在此 基 础上 加用 醛 固酮抑 制 剂 , 内酯 1 — Omg d 对 于 症状 改善 、 肿 消退 患者 , 螺 0 2 。 q 水 加
老 年房 颤并 心力 衰 竭患 者 以高 血压 性心 脏 病 、 心病 为 冠 主要 病 因 。本 组 病 例 分 别 为 2 1 2、8例 。占总 数 的 4 .%和 31
3 . 其 症状 多样 并 且大 多有 多种 症状 并存 , 5 %。 3 房颤 正 常室率
时心力 衰竭 症状 多 较轻 并且 不 典型 , 只有 在诱 因下 心衰 症状

70岁以上心房颤动患者109例抗栓治疗分析

70岁以上心房颤动患者109例抗栓治疗分析

安全性和影 响因素。方法
(0例 )9 7 ,O岁以上组 (7例 ) 回顾性分析治疗疗效 、 1 , 安全性和影响因素。结果
用阿司匹林 3 , 0例 单用 氯吡格雷 3 , 4例 阿司匹林合用氯 吡格雷 1 例 , 1 使用华法 林抗凝治疗 6例。7 7 0— 9岁组抗 血小板治疗 2 0例( 0 9 ) 抗 凝 治疗 1例 ( . % ) 8 9 .% , 4 5 ;0~8 9岁组 抗 血小 板治 疗 4 3例 ( 14 ) 抗 凝治 疗 4例 6.% , (. % )9 以上组抗血小板治疗 1 例 (0 6 )抗凝治疗 1 5 9 ) 57 ;0岁 2 7.% , 例( . % 。房颤并存 肿瘤者 2 4例 ( 2O ) 2 . % 。既 往发生过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出血性 胃炎或血小板减少等 出m性疾病 又发生过深静脉血栓或 腔隙性脑梗死等缺血 性疾病的患者 1 ( . %) 0例 9 2 。抗m小板治疗中发牛深静脉栓塞 、 心房 山栓等患者 4例( .% ) 治疗后发生 胃肠道 53 , 出血者 2例 ( . %) 抗凝治疗后发生 胃肠道 出血、 出血者各 1 (3 3 ) 27 , 脑 例 3 . % 。结论 不充分 。 且存在多种复杂 的病理生理状态 , 导致 了高血栓 危险和高 出血风险。 高龄老年房颤患者抗栓治疗
C G:6 p t n s wi af r . P t n s a e 0 t 7 i n il tlta e t a c u td fr 9 . % ,whl h s t P ai t e t wri h an ai t g d 7 o 9 w t a t aee g n s c o n e o 0 9 e h p i to e wi e h

10・ 2
Chn s o r a fCado ac lrMe iie ieeJu n lo rivs ua dcn ,Api2 0,Vo. 1 r 01 l 1 5。No 2 .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冠心病和心房颤动(房颤)具有多种相同的危险因素,因此两种疾病常常同时存在。

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6%~21%,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20%~30%。

为了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要口服抗凝药物(OAC)治疗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

当冠心病和房颤同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但也会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血栓栓塞/卒中风险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房颤栓塞最常见的表现类型。

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是连续且不断变化的,应定期进行评估。

目前推荐对所有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采用CHA2DS2VASc评分进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对于冠心病合并NVAF患者,推荐如下抗凝治疗方案:(1)CHA2DS2VASc评分≥2分(男性)/3分(女性)的患者应进行长期抗凝治疗;(2)对于依从性较好、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男)/2分(女)的患者也建议进行抗凝治疗;(3)CHA2DS2VASc评分为分(男)/1分(女)的患者应避免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

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危险性相同,抗凝治疗的方法均取决于患者的危险分层。

瓣膜性房颤具有明确的抗凝适应证,无需再进行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二、缺血/血栓形成风险心脏缺血事件最强的预测因素是近1年内发生过缺血事件。

既往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史的患者缺血事件风险远远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且对于支架置入的患者同样适用。

高龄、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低、支架选择不合理等均是缺血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可以采用SYNTAX、SYNTA II或GRACE评分对PCI合并房颤患者进行缺血事件风险评估。

三、出血风险出血风险与抗栓药物及抗栓治疗强度有关。

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情况分析

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后消化道出血情况分析

・ 17 ・ 31
房 颤
( 南省红 河 州第二人 民 医院 , 南 建 水 6 4 0 ) 云 云 5 3 0
[ 关键 词 】 房 颤 ; 栓 ; 血 消化 道 出血
[ 中图 分 类 号 ] R 5 17 0 4 .5
[ 献 标 识码 】 B 文
[ 章编 号 ] 10 文 08—84 (00 1 —0 3 1 ) 8 92 1 )1 17 一【 1
甚 至 出 血者 1 4例 , 中 出 血 2 2 其 3例 , 女性 多 于 男 性 , 龄 均 在 年
心 房 颤 动 ( F 是 临 床 上 最 为 常 见 的 心律 失 常 , 血栓 栓 A ) 其 塞 的并 发 症将 严 重 影 响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以 对 有 并 发血 栓 所 栓 塞 危 险 因 素 的患 者 进 行抗 栓 治 疗 非 常必 要 。 由于 华 发林 价
5 O岁 以 上 。瓣 膜 性 A F组 出血 情 况 和 非 瓣 膜 性 A F组 比较 无
显 著性 差 异 ,N . ~ 7 2 IR 12 . 。患 者 的 主 要 临 床 表 现 为 呕 血 、
贵 , 以在 基层 医 院 常用 阿 司 匹林 抗 栓 治疗 。 笔 者 通 过 对 我 所
pl i均 为 阳 性 , 其 他 出血 患 者 均 表 现 为 急 性 胃 黏膜 病 变 , yr o) 而 20 0 3年 3月 一2 0 0 8年 1月 , 我 院 住 院 的 在
其 中 2例 快 速 尿 素 酶试 验 检 测 H. y r 为 阳性 。 pl i o
3 讨 论
出血 或 是 已 出 现 严 重 消 化 道 反 应 甚 至 出血 。统 计 学 分 析 显

173例心房颤动病人的临床分析

173例心房颤动病人的临床分析

1 1 一般资料 .
13 7 例中 , 7 , 6 1 男9例 女7例 年龄3 ~8 岁 , 4 9
平 均6 .岁 。全 部经常规1 导联 心 电图或2 h 53 2 4 动态心 电图检查 证实。高血压诊断符合2 0 年J 7 0 3 NC 诊断标准, 冠心病 以临床症 状及心 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 , 部分病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 。阵
房颤病 因以冠心病位居首位 , 高血压次之。3例阵发性房颤用胺碘酮 转复窦性心律及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 效。5例持续性房颤和8例永久性房颤心 9 1 3 室率控制较满意。结论 关注房颤的病因, 对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心病 高血压
心房颤动( 房颤 ) 是临床上 最常见 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 发病 放冲动灶学说 。Hasa u re 9 7 isg e r等1 9 年提 出 : 、右心房 , 左 肺静
发性房颤3 例 , 9 持续性房 1 , 颤5 例 永久性房颤8 例 。 3
12 房颤病 因 . 见表1 。
32 房颤的治疗 .
主要是 () 1针对房颤发生的病因或诱 因
进行治疗 2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 有药物复律和直流电击复律 ,
主要药物有胺碘 酮、 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等。 3控制心室率: () 常用 洋地黄、 钙拮抗剂、3 1 阻滞剂等。 治疗目标为静 息状态下 率6 ~8 O O 次/ 轻度活动心率不超过10 分a 分, 0 次/ 地高辛更适用于伴存 功能 不全的患者, 阻滞剂对于运动后频率控制更为理想, 而D 必要时联合
率随着 年龄 的增加而增高,6 岁以后, O 房颤发生率平均每1 年增 0 脉 、腔静 脉、冠状 静脉窦等开 口部位 , 或其 内一定距 离处( 即存 在心房肌袖) 有快速发放冲动灶 , 驱使周 围心房组织产生房颤 , 由 多发微波折返机制维持 , 快速发放冲动停止后房颤仍得 以继续。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与未抗凝的原因。

方法调查资料完整的af患者417例。

查阅病历资料,全面收集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抗凝禁忌证、抗凝药物选择与用法以及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等信息。

结果: 217例af患者中,88.3%为慢性af,85.1%的患者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

分析af患者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21.6%有抗凝禁忌证,25.5%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15.0%为患者不能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6.8%为阵发性af,尚有11.1%原因不明。

结论:华法令在af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令抗凝知识的继续教育及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更好地促进af患者的抗凝治疗。

【关键词】心房颤动;华法令;抗凝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72-02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约占总人群的1%,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可为5%以上[1],af可产生心悸、心功能不全以及血栓形成与栓塞等不良后果,从而显著增加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

由于af成功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的比例较小,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已成为当前治疗af的主要策略。

为此,我们总结了2002年6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并对未抗凝治疗的原因作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凡2002年6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且资料完整的af患者均纳入分析,其间反复住院者只统计首次住院资料,共入选217例,其中男121例,女96例。

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54.3±18.4)岁。

瓣膜病性af175例,非瓣膜病性af42例。

详细查阅病历资料,全面收集与抗凝治疗有关的信息,包括:(1)是否具有下列血栓栓塞高危因素;高龄(>65岁)、心瓣膜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不全以及曾有脑卒中/tia与其他动脉系统栓塞史。

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老年房颤及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抗栓治疗现状分析

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病症之一,对患者肢体功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影响了骨组织结构的功能状态。

随着现代治疗技术不断发展,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采用抗栓治疗方案,利用抗栓治疗方式,对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进行综合控制,确保临床症状达到预期的效果。

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128例,对其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房颤合并脑梗死患者128例。

年龄58~85岁,平均(63±2.6)岁。

其中男88例,平均年龄(65±3.6)岁;女40例,平均年龄(60±1.8)岁。

患者以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均有2种以上症状。

住院时间1~12个月,平均(6±2.5)个月。

对其采用分组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按照患者实际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采用抗栓治疗。

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差异。

疗效判定标准:按照显效、有效、无效等3种结果,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具体标准:①显效: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基本消失;②有效:心悸、眩晕、胸部不适、气短、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等明显消失;③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50例,总有效率78.1%;观察组总有效61例,总有效率95.3%。

见表1。

讨论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已成为当前心血管疾病中的一大病种,其患病率日益增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100例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分析

100例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分析
第3 8卷 5 5 0 2 0 1 4年 第 5期





V0 1 . 3 8. No . 5
Ma y . 2 01 4
HE I L ONG J I AN G ME DI CA L J O URNAL
1 0 0例 房 颤 患者 抗 凝治 疗 分析
昊海 霞 , 付 鑫, 付 跃超 , 王妍敏 , 邓 立 菊
有效 的抗 凝治疗 能 显 著降低 房 颤 患者 脑卒 中的发 生率 。 使用华法林作为 目前 抗 凝治 疗 的金 标准 , 其 使 用 已达 6 0年。 2 0 1 0年 欧洲 心脏 病学 会房颤 管理 指南 指 出, C H A 2 D S 2一V A S e 评分 ≥2分 , 推 荐 口服抗 凝 药 治疗 ( 如华 法 林 ) ; C H A 2 D S 2一 V A S e 评分 1分 , 可 以选择华法林 或阿司匹林抗凝 , 推 荐 口服抗
死1 2例 , 甲 亢 3例 。
1 . 2 排 除标 准
用抗栓治疗 , 推 荐不 抗栓 治疗 。指南 强调 , 抗 凝一 定要 达到有 效剂量 ( I N R 2 . 0~ 4 . 0, 目标 值 2 . 5 ) , 若 I N R值 在 1 . 8—2 . 5 , 血 栓发生率仍高达 2倍 , I N R<1 . 5 , 则视为无效 。 本组 1 0 0例房颤患者 , 均 无抗凝 治疗 禁忌 证者 , 治疗 上 与 指南对 比还存在 一定差 距 , 表现 在 以下 几方 面 : ( 1 ) 房 颤患 者 C H A 2 D S 2一V A S e评分 ≥2分 和 1分者 , 均推 荐接 受华 法林 抗 凝 治疗 , 但实际接受治疗 者仅有 2 5例 , 存在抗 凝不 足 , 还有 很 大一部 分患者用 阿司匹林 代替或 未行任何 抗凝治 疗 ; ( 2 ) 尽 管 有4 2 %的房颤患者使 用了阿司 匹林 , 但 剂量普 遍偏低 , 与指南

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疗效对比

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疗效对比

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疗效对比目的分析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

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华法林钠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PPI)、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AS-BLED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治疗时,采用抗凝疗效优于抗栓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华法林钠抗凝;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栓冠心病是指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患者管腔狭窄或阻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以及缺氧[1]。

由于此类患者长期处于心肌缺血状态,将对心房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会向心房逐渐扩大,使心房内结构产生变化。

相关资料报道称在所有的房颤患者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约占1/3[2]。

临床中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抗凝面对两大难点,即降低栓塞风险和降低出血[3]。

本次研究将分析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

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6.3±10.2)岁;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8.3±11.4)岁。

排除标注:(1)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对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有禁忌症患者;(2)由于其他疾病导致患者长时间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以及抗凝药物患者;(3)实施人工瓣膜置换术患者;(4)心内膜炎患者;(5)患有严重肝肾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栓塞风险评分法(CHADS2)进行评估,分数为3~6分;出血风险评估法(HAS-BLED)评分均在2分以上。

1例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病例分析

1例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病例分析

1例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病例分析一、病例介绍:患者男,68岁。

因“发现房颤1年余,反应迟缓、言语不利2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2018-03外院体检,查心电图示:房颤,患者无心悸、胸闷、胸痛、黑矇、头晕、乏力等,未诊治。

2019-03复查心电图仍为房颤,患者无不适,当地医院建议口服抗凝治疗,患者拒绝。

2019-07患者突发上腹不适,伴反应迟缓、言语不利、行动笨拙,就诊外院,查心电图示房颤,头MRI提示颅内多发缺血梗死灶。

8-5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查头常规MRI+T2*WI:左侧半卵圆中心及右侧基底节区脑软化灶。

予阿司匹林0.1g qd抗板、阿托伐他汀20mgqn降脂,缬沙坦80mg qd、比索洛尔2.5mg qd、非洛地平5mg qd控制血压,期间因转氨酶升高停用阿托伐他汀,患者病情好转于8-29出院。

出院后患者规律口服阿司匹林、缬沙坦、比索洛尔、非洛地平治疗,无心悸、胸闷、胸痛、黑矇、头晕、乏力等,活动耐量可(步行3层楼无喘憋)。

10-14于我院门诊复查心电图示房颤,患者要求行射频消融术。

今为进一步治疗入院。

吸烟36年,约20支/1周,已戒烟12年;少量饮酒40余年。

入院查体:BP:139/83mmHg,P 61bpm,HR 70bpm,双肺呼吸音清,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无殊,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粪便常规+潜血:OB 阳性(+),尿常规+沉渣:PRO NEGg/L,BLD NEGCells/μl,肾肝脂全:K 3.9mmol/L,Alb 42g/L,TBil 21.1μmol/L,hsCRP4.64mg/L,ALT 13U/L,Cr(E) 81μmol/L,TC 2.43mmol/L,TG 0.92mmol/L,HDL-C0.76mmol/L,LDL-C 1.39mmol/L,甲功2:正常,HbA1c 4.9%,肿瘤标志物:PSA-T1.680ng/ml,PSA-F 0.623ng/ml,F/T 0.37。

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抗栓治疗的病例分析

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抗栓治疗的病例分析

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抗栓治疗的病例分析房颤是一种心律不齐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脏上室收缩不协调,导致心房收缩无规律,血液在心房内无法顺利流动。

而脑梗死是指大脑中的血管被堵塞,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

房颤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情况,需要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抗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溶解或移除血栓,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不可逆性神经功能缺失的发生。

对于房颤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抗栓治疗是基础且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

下面将介绍一例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例。

患者是一位65岁的男性,有高血压、房颤等病史。

患者在家中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的症状,家属发现后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

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科,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后,确诊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并合并房颤。

针对患者的急性脑梗死,立即启动了抗栓治疗。

对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

选择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作为溶栓药物,按照其体重进行计算和给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梗死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对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还要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或降低静脉血栓的形成,进一步减少脑梗死的风险。

由于患者有较高的出血风险,所以选用了华法林作为抗凝药物,并进行了严密的监测和调整。

患者需在住院期间进行定期的凝血功能检查,以确保华法林的合理使用。

除了抗栓治疗外,对患者还进行了对症支持治疗。

由于患者出现了中风后遗症,包括肢体无力和言语障碍,为了帮助其尽早康复,院方邀请了康复科专家进行评估,并开展早期康复治疗。

还进行了相关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措施,比如抗高血压治疗、抗血小板治疗等。

针对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病例,抗栓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溶栓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神经功能缺失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和康复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在进行抗栓治疗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并发症风险,避免发生严重的出血等副作用。

100例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分析

100例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情况分析
维普资讯
2 0 年 9月第 4 第 9期 07 卷
Wo dH ahDgs l r el ie t t


著・
并按摩 受压部位,改善局部血运循环 。
用物的清洁。
36定期复查 c ,对 于颅 脑外 伤病人应定期复查 c . T T除外再 次
出血,如果没有 出血 ,患者清醒后再次 出现意识障碍 ,应考虑
结果 10例患者 中,4 为冠心病 ,占 4%,3 0 0例 0 5例为 高血压 ,占3 %,1 为慢性肺心病 ,占 1%,8例为扩张性心肌病 , 5 5例 5
占8 %。2 为风 湿性 心脏 瓣 膜病 。 占 2 例 %,9 9例 患 者 均服 用 肠 溶 阿 司 匹林抗 栓 治 疗 , 1 例服 用 波 璃 维 ,无 一 例 服 用 华发 林 抗
针点滴及活血化瘀如丹参点滴, 组发生 3例 , 本 经上述治疗痊
愈。
37注重 营养 支持治疗 . 原则是高热 量, 高蛋 白质 , 高维生素 , 从静脉补充氨基酸 ,
脂肪乳剂,白蛋 白等 。若 无消化道出血 ,则行鼻饲,注意鼻饲
[】 白 涛 . 代 创 伤 论 断 学 [] 京 : 人 民 军 医 出 版 2 现 M .北
史 。符合 入 选 标 准 者 1 0 ,男性 7 例 ,年龄 6  ̄ 7 0例 5 0 9岁 ,平
中图分类号 :R 4 . 5 5 17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 发症的危害性及 并
其严重 , 尤其是栓塞所致的脑 、 肾等 重要脏器的并发症更是如 此,如缺血 性脑 卒中等, 不但致残,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 对于心 房颤动 的规 范化 的抗 栓治疗就 显得 尤为重 要。 以下 就 1 0例老 0

房颤首选抗凝治疗40例体会

房颤首选抗凝治疗40例体会

房颤首选抗凝治疗40例体会发表时间:2013-05-24T11:03:54.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李吉萍[导读]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李吉萍(青海省互助县人民医院内科 810500)【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372-01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经食管超声已经证实房颤患者左房内血流淤滞、左心耳的血流流速降低、心内膜异常,同时房颤患者常有血液成分异常(止血功能、血小板激活异常、炎症因子、生长因子异常),所以,房颤尤其是合并了高危因素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而且房颤患者发生卒中时病情常很严重,可造成长期致残,甚至死亡,医疗费用相应增加。

因此,在房颤治疗目标进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新时代,必须要把抗凝治疗放在三大治疗策略的首位。

目前国内研究常用的是华法林、肝素、阿司匹林等,分别在抗凝、预防血栓方面疗效显著,除能缓解症状外,还能降低住院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我院于2010年6月始,转变了以往的治疗原则,对房颤患者实施抗凝治疗、率律控制、上游治疗的新策略,其中把抗凝治疗放在了首位,此治疗方案开展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对40例施行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与24例传统治疗房颤患者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一.治疗方法1.对发生在24-48小时内需要转律的房颤患者,转律前先抗凝治疗3天,给予低分子肝素钠1250u皮下注射,转律后继续应用肝素抗凝4天,然后改为华法林口服,5-15mg/d,一般维持治疗4周左右。

2.对永久性房颤患者,首先评估脑卒中危险因素,我们根据2010年新指南脑卒中危险因素新的积分指标(CHA2DS2-VASC积分)进行评估,严格按指征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房颤合并PCI的抗栓治疗策略-PPT

房颤合并PCI的抗栓治疗策略-PPT

P=0.6
J Am Coll Cradiol 2008;51:818-25
房颤合并PCI患者:OAC治疗卒中高危患者能显著降 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OAC治疗显著降低卒中高危患者 死亡/卒中/全身性栓塞风险
P=0.03
OAC治疗不增加卒中高危患者 大出血风险
P=0.63
一项研究自2000年至2010年共纳入417例房颤合并PCI的卒中高危患者(CHA2DS2-VASc≥ 2),出院后97例(23%)患者接受 OAC治疗(73例OA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13例OAC+阿司匹林,8例OAC+氯吡格雷,3例OAC单药),320例(77%)接受 单一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评估OAC用于卒中高危患者是否获益
6例患者被排除 1例没有行PCI 2例撤回知情同意 1例失访 2例不符合入组标准
284例患者进行ITT分析
双联抗栓组2例患者和三联抗栓组1例患者在撤回知情同意前纳入到ITT分析人群中
Dewilde WJ et al, Lancet 2013;381:1107–1115
WOEST 研究:双联抗栓 or三联抗栓
1. Janssen Scientific Affairs, LLC. 2016. https:///ct2/show/NCT01830543 [accessed 10 Oct 2016]; 2. Gibson CM et al, Am Heart J 2015;169:472–478e5; 3. Gibson CM et al, New Engl J Med 2016; doi: 10.1056/NEJMoa1611594
PIONEER AF-PCI研究:接受PCI的AF患者 服用NOAC的前瞻性研究

病例分析:一例房颤的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例房颤的病例分析

既往史
病例基本信息
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
➢2005年诊断为高血 压病,平素最高血压 为150/100mmHg, 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 2.5mg 1/日,血压可 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否认糖尿病史。
➢心电图:心房颤动。 心脏超声:左房内 径39mm,左室 47mm。EF69%, 动脉硬化改变。 ➢腹部超声:脾厚。
甲硝唑, 咪康唑, 伊曲康唑,奥美拉唑 5.干扰血小板功能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磺胺类 、非甾体抗炎药 头孢类:可抑制肠道产生维生素K的细菌, 使维生素K的吸收奎减尼少丁,、从甲而状防腺碍素了凝血因子的合成
分析——减弱
1.诱导CYP活性
催眠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
2.竞争酶蛋白的药物
雌激素、维生素K
非药物性 射频消融
卒中预防
抗凝药物
Adapted from Prystowsky. Am J Cardiol 2000;85;3D-11D
疾病简介 病例分析 抗凝药华法林
病史介绍
患者,男,56岁,已婚,半年前因体检行心电图检查发 现心房颤动,为持续性,无心悸、胸闷、气短,无心前区 疼痛,无尿少及浮肿,无头晕及头痛,于我院就诊,因患 者当时工作繁忙,故未住院及复律治疗,平时自服美托洛 尔片12.5mg 2/日,病情无明显变化,房颤一直持续存在。 现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心内科。
日期
问题
1. 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引起INR值升高的原因 2. 胺碘酮与华法林合用的患者,华法林的剂量应该如何调整 3. 静脉或口服胺碘酮联合华法林对INR值的不同影响
INR值变化趋势图
美托洛尔改为 胺碘酮
数值
5 4.5
4 3.5
3 2.5
2 1.5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策略探讨【35页】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栓治疗策略探讨【35页】

RE DUAL研究结论
达比加群+P2Y12抑制剂联合治疗用于接受PCI治疗的房颤患者出血风险显著低于华法林+P2Y12抑制剂+阿司匹林三联治疗达比加群+P2Y12抑制剂联合治疗合并方案血栓栓塞事件风险不劣于华法林+ P2Y12抑制剂+阿司匹林三联治疗
Cannon CP,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377(16):1513-24
随机对照研究,纳入1965例PCI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华法林组或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组,主要终点为30天内死亡、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造影证实的血栓或心梗
所有组间P=0.001
对于房颤患者,OAC较DAPT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
随机对照研究,纳入6706例伴至少1种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接受口服抗凝治疗(OAC)或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中位随访1.28年
AUGUSTUS研究设计
前瞻性、多中心、2×2析因设计、随机对照研究,阿哌沙班与华法林为开放随机,阿司匹林与安慰剂为盲法随机;入组标准:年龄≥18岁,活动性/既往房颤或房扑,计划使用或已经服用口服抗凝药预防血栓;过去14天内ACS(STEMI,NSTEMI或UA),和/或进行PCI治疗;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使用P2Y12类药物
Cannon CP,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377(16):1513-24
与标准治疗组相比,
达比加群两个治疗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HR 1.16(95%CI:0.66-2.04)P=0.61
Cannon CP, et al. N Engl J Med 2017; 377(16):1513-24
+ DAPT§
VKA (INR 2.0–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性房颤患者151例抗栓治疗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高慧阳,张艳梅,王永琳【摘要】目的:比较华法令与阿司匹林对永久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及低强度抗凝的华法令对永久性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的可行性。

方法:151例永久性房颤患者根据本人意愿分为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华法令抗栓组又随机分为抵强度抗栓组(INR 1.5~2.0)及标准强度抗栓组(INR 2.1~3.0),阿司匹林抗栓组不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华发令抗栓组监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令口服量。

结果:平均随访3.8年, 阿司匹林抗栓组、华法令低强度抗栓组、华法令标准强度抗栓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率分别为9.09%、2.30% 和1.05%,阿司匹林抗栓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明显高于两组华法令抗栓组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华法令标准强度抗栓组与华法令低强度抗栓组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组出血年发生率分别为1.04%、1.25%和6.32%,阿司匹林抗栓组与华法令低强度抗栓无显著性差异(P>0.05),华法令标准强度抗栓组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抗栓组与华法令低强度抗栓,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单纯房颤患者(低危人群)可以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疗,非瓣膜性及高龄(>75岁)房颤患者可考虑低强度华法令抗栓治疗,瓣膜性房颤患者仍需标准强度的华法令抗栓治疗。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药;阿司匹林;华法令[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of warfarin and aspirin on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from aspect of preventing stroke; and to probe the feasibility of preven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from cerebral apoplexy with low intensity warfarin. Methods: 151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spirin group and warfarin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own will. The warfarin group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low intensity subgroup and standard intensity subgroup. Results: An average duration of 3.8 years follow up revealed that annual ischemic cerebral stroke incidence of the aspirin group i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arfarin group (9.09% V.S. 2.30% and 1.05%) (P0.05); howev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ubgroups (P0.05). The annual hemorrhagic stroke incidence of standard intensity subgroup is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aspirin group and low intensity subgroup (6.32% V.S.1.04% and 1.25%) (P0.05).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spirin group and low intensity subgroup (P0.05). Conclusion: It is recommended simple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canbe treated with aspirin, non valvular or senile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low intensity warfarin might be ok. However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should be given standard intensity warfarin.[KEY WORDS]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nticoagulation; Aspirin; Warfarin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总发病率为1%~1.5%,且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超过70岁的老年人的发病率为10%[1]。

与窦性心律的人群相比,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6倍,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发房颤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8倍[2],且房颤的患者比没有房颤的患者发生脑卒中后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致残率高[3],故房颤患者尤其是永久性房颤患者需要正规的抗栓治疗,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4],但临床上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未得到正规的抗栓治疗,由于担心华法令的出血并发症及需要长期的抗凝指标监测,影响了患者对华法令抗栓治疗的顺存性[5],大多数患者仅以小剂量阿司匹林抗栓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索华法令与阿司匹林对永久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作用及低抗凝强度的华法令对预防永久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可行性,以趋进临床医生对永久性房颤患者的正规抗栓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2年3月~2007年5月在住院及门诊就诊的永久性房颤患者151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67例,年龄35~82岁(56±16.9)岁,根据患者意愿分为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阿司匹林抗栓组5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39~76岁(51±14.6)岁,其中无原发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1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9例,高血压病患者16例,其他器质性心脏病19例;华法令抗栓组96例,随机分为抵强度抗栓组(INR 1.5~2.0)及标准强度抗栓组(INR 2.1~3.0),抵强度抗栓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35~78岁(53±12.4)岁,其中无原发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9例,瓣膜性心脏病的患者9例,高血压病患者16例,其他器质性心脏病12例;标准强度抗栓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8~82岁(55±17.6)岁,其中无原发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10例,瓣膜性心脏病的患者11例,高血压病患者17例,其他器质性心脏病12例。

3组间具有可比性。

伴出血性疾病、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控制不满意(≥160/100 mmHg)、糖尿病伴出血视网膜病变、有出血性脑卒中病史、肿瘤的患者不纳入。

1.2 给药方法阿司匹林抗栓组患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 华法令抗栓组华法令从2.5 mg,每日1次开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令剂量, 抵强度抗栓组至INR维持在1.5~2.0的华法令剂量为维持剂量, 标准强度抗栓组至INR 维持在2.1~3.0的华法令剂量为维持剂量。

1.3 抗凝指标的检测阿司匹林抗栓组仅在开始用药前检测血常规、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INR,以后如无特殊情况,不再常规监测;华法令抗栓组服药前将出血并发症的表现告知患者及家属,如有出血表现及时来医院咨询医生,并随时检测INR,否则在服用华发令后第4天上午检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令剂量,抵强度抗栓组INR维持在1.5~2.0,标准强度抗栓组INR维持在2.1~3.0,逐渐延长监测时间,直到每月监测1次。

1.4 观察内容服药后各组脑卒中的发生情况;服药后各组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版本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配对卡方检验,P<0.05为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2.1 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至2008年5月,本研究病例门诊随访1~6.1年,平均3.8年。

阿司匹林抗栓组中有19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其中8例为瓣膜性心脏病,5例为高血压病,4例为高血压病伴糖尿病,1例伴其他器质性心脏病,1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高龄(82岁)男性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9.09%,其中瓣膜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23.40%;华法令低强度抗栓组中有4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例为瓣膜性心脏病,1例为高血压病并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2.30%,其中瓣膜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72%;华法令标准强度抗栓组有2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均为高血压病伴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1.05%。

组间比较:阿司匹林抗栓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明显高于两组华法令抗栓组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华法令标准强度抗栓组与华法令低强度抗栓组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瓣膜性心脏病的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病率比较:阿司匹林抗栓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明显高于两组华法令抗栓组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华法令抗栓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阿司匹林抗栓组中2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经服用制酸剂后缓解,无严重的出血事件,年出血发生率为1.04%。

华法令低强度抗栓组患者中发生出血性事件2例,皮下出血1例,牙龈出血1例,无严重的出血事件发生,年出血发生率为1.25%。

华法令标准强度抗栓组发生出血性事件12例,2例因严重的颅内出血而死亡,均为高龄患者(>75岁),尿道出血2例,牙龈出血4例,皮下出血4例,年出血发生率为6.32%。

出血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阿司匹林抗栓组与华法令低强度抗栓无显著差异性(P>0.05),华法令标准强度抗栓组出血的年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抗栓组与华法令低强度抗栓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 讨论国外6项试验荟萃分析表明,与不抗血栓治疗比较,阿司匹林对于预防房颤患者栓塞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1%[6],对于房颤患者栓塞事件的预防只有中等的保护作用,疗效不如华法令可靠,本研究显示了相似的结果:阿司匹林抗栓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比例明显高于两组华法令抗栓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尤其对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的患者差异更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