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4d58403df111f18583d05aee.png)
党中央副主席汪东兴
他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这篇文章“理论上 是荒谬的,思想上是反动的, 政治上是砍旗帜的。”他还 说:“理论问题要慎重”。 批评《人民日报》很不慎重。 强调党报要有党性,个性要 服从党性,几次点了胡耀邦 的名
华国锋的指示
“不表态” “不介入”
五 《红旗》的消极态度
参考文献:《新路:十一届三 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
二 未引起注意的两篇短文(真理标准问题 的讨论由来已久)
粉碎“四人帮”后坚持“两个凡是”表明对于 真理标准问题仍然没有弄清楚。要进一步阐明 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有了1978年的真 理标准大讨论 1978年1月9日《人民日报》邵华泽《文风和 认识路线》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张成《标准只有 一个》
正式发表
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后,新华社当天即全文转发,5 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四家 省报转载,拉开了全国性的真理标准讨论的序 幕。 该文针对性强,很显然,它从根本理论上否定 了“两个凡是”。(你的看法)
四 来自最高层的指责
《光明日报》一篇理论文 章,新华社转发,《人民 日报》转载,这种情况在 当时不多见,它立即引起 了思想理论领导届和宣传 部门领导的注意
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公开发 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这篇文章 从酝酿起草、修改到 正式发表,经历了不 短的时间,其间不少 人做了工作,做出了 贡献
《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1977年下半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胡福明 将此文投递到《光明日报》。1978年4月上旬, 《光明日报》原拟在该报《哲学》专刊发表, 新任总编杨西光觉得该文提出的问题很重要, 决定修改后在重要位置发表。 根据杨西光的意见,胡福明、孙长江、马沛文、 王华强先后对文章进行修改,明确提出“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以此作为标题, 送胡耀邦审阅,首先在《理论动态》刊出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现代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现代史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2169746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65.png)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 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 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9 年 古田会议 1935 年 遵义会议 1945 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 年 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8 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80 年 决定在广东、福建设置经济特区
窗口。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 )
A.深圳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5.(2022·娄底)一位学者说:1980 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
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
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B)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
者的共同点是
( B)
A.以武装斗争为主线
B.实事求是,依据国情来选择道路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百废待兴,建设社会主义共和国
9.(2022·大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华民族圆的一个又一个梦, 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你认为这些梦想成真的主要原因是 ( C ) 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签署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改革开放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 D.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3.(2022·桂林模拟)1979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 18 户农民经过一年的
辛苦劳动,实现了粮食产量比上一年增长 6 倍多的好收成。这一变化主
要得益于
(D )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2015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十章
![2015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十章](https://img.taocdn.com/s3/m/1e3ebf2d5901020206409c08.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简答题1、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3、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4d58403df111f18583d05aee.png)
六 邓小平及罗瑞卿的支持
与指责和批评相反,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邓小平给予了坚决有 力的支持
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批评了 把坚持实事求是说成是“犯了弥天大罪”的奇 谈怪论,批评了“两个凡是”的观点。 6月24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同时 发表经罗瑞卿主持修改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 最基本的原则》,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了对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责难
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公开发 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这篇文章 从酝酿起草、修改到 正式发表,经历了不 短的时间,其间不少 人做了工作,做出了 贡献
《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1977年下半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胡福明 将此文投递到《光明日报》。1978年4月上旬, 《光明日报》原拟在该报《哲学》专刊发表, 新任总编杨西光觉得该文提出的问题很重要, 决定修改后在重要位置发表。 根据杨西光的意见,胡福明、孙长江、马沛文、 王华强先后对文章进行修改,明确提出“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以此作为标题, 送胡耀邦审阅,首先在《理论动态》刊出
正式发表
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唯一标准》后,新华社当天即全文转发,5 月12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四家 省报转载,拉开了全国性的真理标准讨论的序 幕。 该文针对性强,很显然,它从根本理论上否定 了“两个凡是”。(你的看法)
四 来自最高层的指责
《光明日报》一篇理论文 章,新华社转发,《人民 日报》转载,这种情况在 当时不多见,它立即引起 了思想理论领导届和宣传 部门领导的注意
6月24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同时发表经罗瑞卿主持修改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了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责难七全国大讨论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逐渐进入高潮7月到9月社会科学界的讨论7月各省的省委书记和省长各大军区主要负责人纷纷表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表态并将此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结语这场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枷锁对全党的束缚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于正确地坚持毛泽东思想对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推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和影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史知识复习题库(改革开放史70题)
![四史知识复习题库(改革开放史70题)](https://img.taocdn.com/s3/m/33b59d4ca0116c175e0e4835.png)
A.1979
B.1978
C.1980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 B )。
A.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B. 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 C. 中央顾问委员会
4.1978 年 12 月,18 户农民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搞大包干的地方是 ( A )。
A. 安徽凤阳小岗村 B. 江苏江阴华西村 C. 山西昔阳大寨
A.农村人民公社是吃大锅饭。
B.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C.农民劳动一年,收入却不多。
D.农民文化思想素质较低。
61.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城市改革全面展开于( B )
A.1978 年
B.1985 年
C.1992 年
D.2000 年
62. 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D)。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
B.舟山群岛
C.南麂岛
55.2013 年 12 月,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发出“五水共治”总动员令。“五水共治”的 主要内容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节水,其中( A )先行。
A. 治污水
B.抓节水
C.保供水
56.1980 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D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三届三中全会
C.十四届三中全会
10.( B )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史称“南方谈话”。
A.1991
B.1992
C.1995
11.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地提出和论述了( B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2024(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清单
![2024(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d4f8ec6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5.png)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单元框架
二.知识梳理
(一)、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点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党的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2)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3)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在本次会议后得到进一步加强的。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5)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发展和逐步形成的。
(二)伟大实践: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重点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政策的四次调整
2.对外开放
【重点解析】经济特区“特殊”在哪里?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指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但它的社会制度没有改变,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点解析】比较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
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研究
![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39c5f74ed630b1c59eeb5d4.png)
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研究作者:王那日苏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4期摘要:1978年5月,《光明日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拉开了一场全党和全国范围的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序幕。
这场大讨论从1978年月开始到1981年6月前后经历了3年的时间。
大讨论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再一次胜利。
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成为了大讨论的导火索呢?讨论的过程中有什么历史的因素?关键词:实践;真理;大讨论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出世(一)内容构思如何进行拨乱反正呢?作者说:“冤假错案遍于中国,要一点一点推动拨乱反正是十分艰难的必须抓到一个根本问题加以解决,即找到拨乱反正得“总开关”。
”刚开始他用揭批四人帮的《评张春桥“全面专政”》、《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谁反对唯生产理论就是反对历史唯物论》等等文章来探索从理论上推动拨乱反正。
期初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可行的一种方法,可是不久“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提出了“两个凡是”。
按照“两个凡是”,张春桥、姚文元的文章是不能批判的,因为是毛泽东圈阅过得。
这就给作者出了个难题,为什么“两个凡是”出现后,对文革的批判冷却了下来。
按照“两个凡是”,文革的理论、路线、政策都要“始终不渝的遵循”。
那么到底“两个凡是”究竟是什么?作者走过了一段时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文革”的方法后,认识到了“因为一系列的问题上,根本无法找到毛泽东的话为拨乱反正的依据。
”那么上述办法行不通的话,作者又必须回到“两个凡是”上,就是“两个凡是”与拨乱反正的关系。
这就好办了抓住重点“两个凡是”。
首先,作者认清了“两个凡是”是理论问题要从理论上分清是非,作者进一步研究的结果是“两个凡是”是唯心论。
作者认为,把毛泽东的指示、决策是不用通过实践的检验自然的正确,“文革”的理论、路线、政策都是先验正确的不需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毛泽东永远不犯错,因为毛泽东是天才等等来判定他的形而上学的本质。
真理大讨论
![真理大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18983c7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4.png)
这场讨论是由《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 引发的,该文章是由南京大 学哲学系的两位教师撰写的 ,并由胡福明于1978年5月 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
理论动态》上发表
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真 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 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2
真理标准问题的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工
1
业化进程
城市化成为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而工业化则是
2
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
3撑
16
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
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
1
在现代化建设中,社会公正与和谐社 会成为了重要的目标
中国开始致力于实现社会公正和构建 和谐社会,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
了中国的科学文化水平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变 得尤为重要
4
真理标准问题的主要观点
真理标准问题的主要观点
01
真理标准问题的主要观点是,真理 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这个观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它
02
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检
验真理
这个观点还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统
03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不 断进行实践和探索,逐步找到 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9
经济建设成为中心
01
随着真理标准问 题的深入讨论, 经济建设成为中 国的中心任务
经济建设成为中心
02
中国开始实行一 系列的经济改革 政策,包括农村 改革、城市改革、 企业改革等
03
这些政策激发了 社会的活力和创 造力,推动了中 国的经济快速发 展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始末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始末](https://img.taocdn.com/s3/m/4a85c55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f.png)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始末
张德成
【期刊名称】《中共党史研究》
【年(卷),期】1992()3
【摘要】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时
在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的胡福明,他把稿子投到《光明日报》,新到任的总编辑杨西
光认为此文立论不错,决定采用。
在胡耀邦的支持下,该报编辑部和中央党校的同志
一起修改,在基本保留原意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动和补充。
《光明日报》发表当天,新华社全文转发。
次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全文转载。
以后,全国大部分报纸也都陆续转载了此文。
【总页数】8页(P76-83)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真理标准问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马克思主义;评论员文章;邓小平;社会实践;人民日报;检验;华国锋
【作者】张德成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
【相关文献】
1.海军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始末 [J], 吴殿卿
2.一九七八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 [J], 林木
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及启示——纪念真理标准问题讨论20周年 [J], 王继荣
4.一场关系中国命运的大讨论——沈宝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选摘 [J], 沈宝祥
5.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启示——介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J], 邢贲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党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党史](https://img.taocdn.com/s3/m/92287b4e2e3f5727a5e96225.png)
1,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场讨论,是延续延安整风之后的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2,1978年11月10日至1978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
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这个讲话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为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
3,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4,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5,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
6,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的支持下,开始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实行农村联产责任制。
7,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
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了包产到户这种形式,指出它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2023年近现代史纲要知识集锦
![2023年近现代史纲要知识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8223e7e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c.png)
2023年近现代史纲要知识集锦判断题(共39个,分值共:)1、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极大的解放了当时人民的思想。
选择题(共41个,分值共:)2、,《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C)A.和平、民主、团结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D.将革命进行到底判断题(共39个,分值共:)3、新文化运动对资本主义持完全接受的态度。
()选择题(共41个,分值共:)4、没收官僚垄断资本的性质是。
(D)A、资本主义的B、社会主义的C、民主主义的D、新民主主义的判断题(共39个,分值共:)5、抗日战争中,日军在海外作战中损失的287万人中,有150万余人伤亡在中国战场。
()选择题(共41个,分值共:)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B)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7、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
(A)A、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B、洋务派开办的工厂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辛亥革命后新兴的资本主义企业判断题(共39个,分值共:)8、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的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9、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总书记是李大钊。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选择题(共41个,分值共:)11、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
(C)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判断题(共39个,分值共:)12、国民革命失败后,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选择题(共41个,分值共:)13、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被日军残酷迫害致死的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多达(D )万上以上。
第十章习题
![第十章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babef8484868762caaed5da.png)
第十章习题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一、单项选择1、1978年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揭批“四人帮”运动还在开展B.清查“四人帮”的帮派体系工作开始着手C.国家的正常秩序需要恢复D.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2、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会议是()A.中共十届二中全会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错误理论与实践的会议是()A.中共十大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强调的是()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拨乱反正C.改革开放D.“两个凡是”5、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A.《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华国锋在中共十一大上的讲话C.邓小平关于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讲话D.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6、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的会议是()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7、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A.中共十一大上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D.中共十二大上8、首次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文献是()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D.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9、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A.把邓小平写入党章B.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D.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0、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11、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是()A.依法治国B.以德治国C.发展市场经济D.建设精神文明12、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A.开始酝酿B.正式提出C.从科学构想变成现实D.完成历史使命13、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C.世界卫生组织D.世界银行14、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A.《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B.《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C.《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D.《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5、2005年起,确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了一场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活动C.反腐败斗争D.党风廉政建设活动16、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主线是()A.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B.党的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C.党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D.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17、到2006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第三位,外汇储备()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18、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的法律是()A.《对外贸易法》B.《反分裂国家法》C.《行政许可法》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二、多项选择1、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在于它()A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B成为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C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D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主要表现在()A.拨乱反正的推进B.国民经济的调整C.农场改革的突破性进展D.对外政策的调整3、1978年后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A.包产到组B.包产到户C.包干到户D.统分结合4、为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央于1980年5月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它们是()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5、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上提出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它们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6、1987年中共十三大()A.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B.比较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完整地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C.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8、1996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9、2000年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做到()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中国革命的胜利10、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即()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11、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其中包括()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C.大力建设创新国家D.社会主义荣辱观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除了生产发展,还有()A.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13、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部署是()A.大国是关键B.周边是首要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4、为保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中央政府严格执行的方针是()A.“一国两制”B.“港人治港”C.“澳人治澳”D.高度自治三、简答题1、简述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高二历史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75536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9.png)
高二历史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197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老师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
这里的“大觉醒”是指()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革”的错误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故是党和民族的大觉醒。
A、B、C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2.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解析:选B。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
”其中的“新局面”是指()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选D。
材料的时间是1992年,A、B、C三项都是发生在1992年以前,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4.漫画《冠小架子大》寓意深刻,它严重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原则() A.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B.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D.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解析:选C。
漫画寓意深刻,讽刺了部分官员脱离群众的现象。
冠小架子大,与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原则有冲突。
5.下图是邓小平的题词,这直接针对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文革”D.“两个凡是”的思想解析:选D。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与启示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f486e2b6c85ec3a87c2c5a5.png)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意义与启示无锡市传染病医院乔敏奇准考证号码200852030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其强大的政治震撼力载入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史册。
30年后的今天,回顾这场大讨论,仍深深感受它的历史厚重。
中国的改革虽然已经进入新的转折期,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留下的思想遗产,依然光彩夺目,为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指导创新实践。
“伟大革命”的历史开端。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发表了由胡耀邦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刊登了此文,当天新华社转发,次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予以转载,从而掀起了全国性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这场大讨论,冲破了“左”的错误束缚,打碎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在大讨论的基础上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终结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从此,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伟大革命”。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既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也不是对旧体制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对我国经济政治体制和机制的弊端进行革命性变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真理标准大讨论冲击了对社会主义的扭曲认识和僵化思想,冲击了习惯于“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和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的主观唯心主义,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起点,而且始终是引领改革开放、推进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着力点。
回顾30年历史,可以说,没有当时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的突破,就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0年来,我们党形成并确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就其逻辑演进程序而言,完全是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起点的。
真理标准大讨论实录
![真理标准大讨论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e3b864231b765ce05081460.png)
真理标准大讨论实录作者:钱江来源:《湘潮》2009年第08期1978年5月,由《光明日报》首先公开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是坚持实践标准?还是一切按照“两个凡是”办?结果,“实践标准”取得了重大胜利,“两个凡是”被打破了,这为在年底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理论基础。
“两个凡是”是“文革”的惯性力量1976年10月,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造孽10年之久的“文革”落下帷幕,但中国前进的道路并不顺畅,“文革”的思维惯性依然顽强地存在,特别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还在通过“以阶级斗争为纲”不断表现出来。
1977年3月,将要举行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为了给这次会议定调,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这个在“文革”中显赫一时的“舆论组合”同时刊登了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其中最紧要的一句话就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凡是”。
如果按照“两个凡是”来办,“文革”的错误就会延续,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将不能终止。
这篇社论是当时主管宣传的中央副主席汪东兴授意时任中办副主任、中央理论小组组长李鑫负责起草,由汪东兴本人审定,又经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批准的。
这篇文章发给中宣部,要中宣部发给“两报一刊”。
当时的中宣部负责人耿飚不同意文章的观点,他说:“登这篇文章,等于‘四人帮’没有粉碎。
如果按照这篇文章的‘两个凡是’去办,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但是耿飚顶不住来自更上层的压力,宣扬“两个凡是”的文章便以引人瞩目的方式发表了。
尽管这样,在3月11日至22日举行中央工作会议上,“两个凡是”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争论。
4月10日,在“文革”的最后一年中被再次打倒,此时赋闲在家的邓小平致信华国锋、叶剑英,提出要“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工作。
这个观点,是与“两个凡是”对立的。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https://img.taocdn.com/s3/m/417fa7c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3.png)
答案: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一种认识正确与否,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
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高考历史第8课伟大的转折专题1
![高考历史第8课伟大的转折专题1](https://img.taocdn.com/s3/m/8fc301920b4e767f5bcfce17.png)
高考历史第8课伟大的转折专题12020.031,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C.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提出四项基本原则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样说的原因包括:①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②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4,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针对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5,阅读下列材料:现在“四人帮”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
毛主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批评过的“圣经上记载了的才是对的”这种倾向依然存在。
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
--引自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请回答:①文中“禁区”是指什么错误观点?“精神枷锁”是指什么束缚?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③这一文发表后,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什么变化?④这一变化有何深远意义?6,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点的是A.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D.1984年中共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7,我国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A.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手段相结合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实质是A.进行改革开放 B.审查和纠正冤假错案C.整风和解放思想 D.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9,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指的是A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D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国工作重心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思想路线,其核心是A.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B.民主集中制C.改革开放 D.实事求是11,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