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尿路感染

合集下载

2017执业医师考点-46 尿路感染

2017执业医师考点-46 尿路感染

2011年西医综合内科学考点笔记:尿路感染考试要求尿路感染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复习要点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尿路感染(尿感)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系指肾盂。

肾炎,后者主要指膀胱炎。

1.病原微生物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占全部尿感的80%~90%;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

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杂性尿感,或首次发生的尿感。

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感、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则多为粪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

变形杆菌常见于伴尿路结石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血源性尿感。

2.感染途径(1)上行感染最常见(95%)。

即病原菌沿尿道→膀胱→输尿管、肾盂。

(2)血行感染占3%,即病原菌沿感染灶一血液一肾和尿路其他部位。

致病菌多为金葡菌。

(3)直接感染少见。

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组织发生感染时,病原菌偶可直接侵入到泌尿系统导致感染。

(4)淋巴道感染罕见。

3.机体防御功能机体的防御机制包括:①排尿的冲刷作用;②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③尿液中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和低pH值等;④前列腺分泌物中含有的抗菌成分;⑤感染出现后,自细胞很快进入膀胱上皮组织和尿液中,起清除细菌的作用;⑥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的活瓣,具有防止尿液、细菌进入输尿管的功能。

4.易感因素易感因素包括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机体免疫力低下、神经源性膀胱、妊娠、性别和性活动、医源性因素、泌尿系统结构异常、遗传因素等。

尿路有复杂情况而致尿路不畅是最主要的易感因素。

细菌性前列腺炎是青年男性尿感患者最常见的易感因素。

单次导尿后,尿感的发生率约为l%~3%;留置导尿管3天,尿感发生率>90%。

5.细菌的致病力(1)茵株大肠埃希菌O、K、H株具有特殊的致病力。

(2)致病机制大肠埃希菌通过菌毛将细菌菌体附着于特殊的上皮细胞受体,然后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分泌I L-6、IL-8,并诱导上皮细胞凋亡和脱落。

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泌尿系统感染包括尿道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输尿管炎等,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因此,准确的临床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

一、症状和体征。

1. 尿频、尿急、尿痛,患者出现频繁排尿、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特别是排尿时灼痛感明显。

2. 腰痛,患者出现腰部或腹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表现。

3. 发热,患者出现体温升高,多数伴有寒战、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尿蛋白、尿红细胞、尿管型颗粒体阳性等。

2. 尿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敏感药物,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 B超,可发现肾盂肾炎患者肾脏肿大、积液等表现。

2. CT/MRI,对于泌尿系统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如肾脓肿、输尿管结石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四、特殊检查。

1. 膀胱镜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膀胱炎患者,可行膀胱镜检查以明确病因。

2. 尿路造影,对于疑似输尿管炎或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可行尿路造影明确诊断。

五、其他。

1. 病史,包括近期有无尿路感染史、长期导尿史、免疫抑制治疗史等。

2. 年龄和性别,女性更容易患上尿路感染,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综上所述,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应综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特殊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应特别注意其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同等学力西医综合内科学考试重点

同等学力西医综合内科学考试重点

同等学力西医综合内科学考试重点内科学作为同等学力西医综合考试中的重要部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以下将对其重点内容进行梳理。

一、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常见病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感染等。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喘息和胸闷。

诊断主要依靠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可确定存在持续气流受限。

治疗包括戒烟、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氧疗等。

2、肺炎分类众多,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

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有时伴有胸痛、呼吸困难。

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病原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 X 线或 CT)。

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原体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3、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传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可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

诊断依靠痰涂片和培养找结核分枝杆菌、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

治疗原则为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使用抗结核药物。

二、循环系统疾病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

诊断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心脏超声等检查。

治疗包括改善症状(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改善预后(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的器械治疗和心脏移植。

2、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常见症状有心悸、头晕、晕厥等。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案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

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泌尿系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的疾病,包括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泌尿系感染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易于漏诊和误诊。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泌尿系感染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一、临床表现。

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尿失禁、尿色混浊、尿中带血、腰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泌尿系感染在老年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二、实验室检查。

1. 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泌尿系感染诊断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手段。

阳性结果包括白细胞增多、蛋白质阳性、亚硝酸盐阳性等。

2. 尿培养,对于疑似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尿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尿培养前应采集新鲜尿标本,并且要避免细菌污染。

3. 血常规检查,对于有发热或全身症状的患者,可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对于疑似肾盂肾炎的患者,可行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肾脏的病变情况。

此外,对于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患者,还可以考虑行尿路造影等检查,排除泌尿系解剖结构异常。

四、其他检查。

1. 尿路造影,对于慢性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可行尿路造影检查,以明确泌尿系解剖结构的异常情况。

2. 免疫功能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患者,可行免疫功能检查,排除免疫功能低下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泌尿系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泌尿系感染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尿路感染笔记 全面

尿路感染笔记  全面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简称尿感,(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革兰阴性杆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约占85%,其次为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柠檬酸杆菌属等。

尿路感染的发生还与细菌致病力有关,并非所有菌株均能引起症状性尿路感染。

分类上尿路感染(肾孟肾炎):常有发热、寒战,甚至出现毒血症症状,伴明显腰痛,输尿管点和(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等感染部位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常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一般少有发热、腰痛等。

复杂性尿感:伴有尿路引流不畅、结石、形、膀输尿管反流等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或在慢性肾实质性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尿路感染。

有无尿路结构或功能的异常非复杂性尿感:不伴有上述情况者注意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或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

尿路感染的并发症:严重病例可发生肾乳头坏死、肾周固脓肿、感染性结石等并发症。

尿路感染的诊断:典型的尿路感染有尿路刺激征、感染中毒症状、腰部不适等,结合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增多和尿细菌学检查阳性,可以诊断。

凡是有真性细菌尿(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或耻骨上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者,可诊断为尿路感染;如临床上无尿路感染症状,则要求做两次中段尿细菌培养,也可诊断尿路感染。

当女性有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尿白细胞增多,尿细菌定量培养≥102/ml,并为常见致病菌时,可拟诊为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真性菌尿的存在表明有尿路感染,但不能判定是上尿路或下尿路感染,需进行定位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定位:上尿路感染常有发热、寒战,甚至出现毒血症症状,伴明显腰痛,输尿管点和(或)肋脊点压痛、肾区叩击痛等。

而下尿路感染,常以膀胱刺激征为突出表现,一般少有发热、腰痛等。

根据实验室检查定位:出现下列情况提示上尿路感染:①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2)尿沉渣镜检有白细胞管型,并排除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疾病;③尿NAG升高、尿β2:MG升高④尿渗透压降低。

尿路感染介绍、检查及病例分析

尿路感染介绍、检查及病例分析

(一)概念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生长繁殖所致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反应。

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肾移植和尿路畸形者。

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临床可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95%为上行感染,多发生于尿道插管、尿路器械检查及性生活后,全身抵抗力低下及尿流不畅者更易发生。

此外,还有血行感染、直接感染和淋巴道感染途径。

(二)临床表现1.膀胱炎女性多发,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下腹部疼痛。

尿液常混浊、恶臭;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

全身症状不明显。

体检可能只有耻骨上区域压痛。

2.尿道炎发病较急,尿道口粘膜红肿、发痒或刺痛。

尿道排出多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继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女性患者症状较轻。

3.急性肾盂肾炎①发热:急性肾盂肾炎发病急骤,可出现寒战、高热,体温可上升至39℃以上,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②腰痛:患侧或双侧腰痛,多呈胀痛。

肋脊角有明显的压痛和叩击痛;③膀胱刺激症状:由下尿路感染上行所致的急性肾盂肾炎,先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以后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

4.慢性肾盂肾炎50%的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

表现为慢性腰部酸痛不适、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可伴有乏力、低热、食欲减退及体重减轻。

5.无症状性菌尿不同日的2次以上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均≥l05 cfu/ml,且为同一菌种;但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称之为无症状性菌尿。

(三)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尿常规外观可浑浊伴腐败味;肉眼和/或镜下血尿;尿白细胞增多(新鲜清洁中段尿沉渣>5/Hp);可见白细胞管型和/或上皮细胞管型;亚硝酸还原试验阳性。

2.细菌学检查1)细菌定性检查新鲜中段非离心尿革兰染色后油镜观察,>1个菌/视野。

2)细菌定量检查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5/ml;耻骨上膀胱穿刺的尿标本出现任何程度的菌尿;导管获得的尿标本细菌含量≥102/ml。

3)细菌定位检查下列检查提示上尿路感染:①尿抗体包裹细菌;②尿液NAG酶升高;③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④Tamm-Horsfall蛋白;⑤输尿管插管获得的尿液培养细菌阳性可直接诊断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百科

尿路感染-百科

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又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尿脓毒血症。

尿路感染常多发于女性,尤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

病因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

其中90%的门诊病人和50%左右的住院病人,其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杆菌,此菌血清分型可达140种,致尿感型大肠埃希杆菌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的大肠埃希杆菌属同一种菌型,多见于无症状菌尿或无并发症的尿感;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链球菌等见于再感染、留置导尿管、有并发症之尿路感染者;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糖尿病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的病人及肾移植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皮肤创伤及吸毒者引起的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毒、支原体感染虽属少见,近年来有逐渐增多趋向。

多种细菌感染见于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结石、先天性畸形和阴道,肠道、尿道瘘等。

临床表现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发病突然,女性患者发病多与性活动有关。

主要表现是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及尿道烧灼感;尿频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尿混浊、尿液中有白细胞,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甚至见血块排出。

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体温正常或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1)泌尿系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血尿;患侧或双侧腰痛;患侧脊肋角有明显的压痛或叩击痛等;(2)全身感染的症状如寒战、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常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和血沉增快。

3.无症状菌尿无症状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多见于老年女性和妊娠期妇女,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复杂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常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治疗失败风险的其他疾病,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脊肋角压痛,耻骨上区疼痛和发热等)。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泌尿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泌尿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泌尿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肾小球肾炎(一)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可伴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病情迁延(1年以上),肾功能逐步恶化,进入尿毒症。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迁延(1年以上)=慢性肾小球肾炎(三)治疗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临床症状,防治并以症为目的。

不以消除尿蛋白及血尿为目的。

1.饮食限盐:慢性肾小球肾炎低蛋白饮食。

2.积极控制血压:尿蛋白小于1g/d 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 以下尿蛋白大于1g/d,应小于125/75mmHg)。

首选具有保护肾脏的药物ACEI,高血钾,血肌酐大于350的不用第二节尿路感染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有全身症状和白细胞管型为主要表现下尿路感染膀胱炎膀胱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急性肾盂肾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发病机制:女性多于男性(1)上行感染最常见,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尿道黏膜损伤或刺激,细菌毒力强等原因。

(2)血行感染由肾皮质开始沿肾小管向下扩散至肾乳头,肾盂等(3)直接感染 (4)淋巴道感染二.病理解剖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肿胀,坏死,脱落,肾间质水肿。

肾小球没有形态学改变(肾小球没有病变)三.诊断与鉴别诊断真性菌尿的意义,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杆菌)>105/ML称为真性菌尿104/ML-105/ML为可疑阳性,需复查<104/ML可能为污染如果为球菌(如链球菌),细菌量在10000/ML即有诊断意义杆菌,细菌量在100000/ML即有诊断意义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一般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和腰痛、肾区叩痛膀胱刺激征白细胞管型或抗体包裹细菌阳性阴性膀胱冲洗灭菌法尿培养阴性3天短程抗菌治疗有效者,但又复发3天短程抗菌治疗有效,无复发四、治疗主要是用抗生素,对于泌尿系统G-首选喹诺酮类药物,没有就选头孢菌素,最少要用2周。

尿路感染如何鉴别诊断?

尿路感染如何鉴别诊断?

尿路感染如何鉴别诊断?西医诊断标准:(一)尿路感染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2.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具备上述1、2可以确诊。

如无2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

3.作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

4.作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h以上)正规方法的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如细菌&gt;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症状,亦可确诊。

5.尿细菌数104~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5/ml,需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

(二)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具备上述尿路感染标准兼有下列情况者:1.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2.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3.参考临床症状,有发热(&gt;38℃)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或尿中有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4.经治疗后症状已消失,但又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多在药后6周内);用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5.经治疗后仍留有肾功能不全表现,能排除其它原因所者;或X 光肾盂造影有异常改变者为肾盂肾炎。

(三)急、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1.尿路感染病史在一年以上,经抗菌治疗效果不佳,多次尿细菌定量培养均阳性或频繁复发者,多为慢性肾盂肾炎。

2.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尿浓缩功能等)减退,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3.X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四)尿道综合征(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应具备下列三条:1.女性患者有明显的排尿困难、尿频,但无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2.多次尿细菌培养落数&lt;105/ml。

《尿路感染课件》PPT课件

《尿路感染课件》PPT课件
停药后2、6周分别行尿培养
28
h
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期抗感染治疗 1、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 2、疗程延长 3、如无效,交替使用抗生素
29
h
治疗
无症状性菌尿治疗 喹诺酮类:氧氟沙星0.2g po tid 来立信 0.2g po bid 磺胺类:SMZco 2片 po bid 7-14天
如无效,长期抑菌治疗: SMZco1片或氧氟沙星0.2g po qn共6月
10
h
并发症
肾乳头坏死 肾周围脓肿 败血症 肾结石和尿路梗阻
11
h
辅助检查
血常规:急性期WBC及N%均高,慢性期贫血, ESR增高
尿液:
血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脓尿:脓细胞>50个/Hp 蛋白尿:慢性期出现
管型尿:白细胞管型是诊断急性肾盂肾炎的 有力依据
12
h
辅助检查
尿培养:可确定菌群 培养菌落计数: 杆菌≥10万/ml为(+) 杆菌1万-10万/ml为可疑(+) 杆菌< 1万/ml为(-)或污染 球菌生长繁殖慢,尿含菌数1千-1万
方法:在荧光镜下观察用荧光素标记的抗人体蛋 白处理的尿细菌,若ACB(+),则多为肾盂肾炎, 如(-),则为膀胱炎。阳性率达86%。有助于尿 路感染的定位诊断。
15
h
辅助检查
肾功能检查:急性无改变,慢性可出现肾 功能减退
静脉肾盂造影(IVP):尿路感染反复发 作,复杂性尿路感染,肾盂肾炎治疗无效 可考虑行IVP。
达立新2g+NS100ml ivdrip bid 新复欣2g +NS100ml ivdrip bid
5、头孢三代 头孢哌酮:铃兰欣2g或舒普深2g入液 ivdrip bid 头孢他啶2g入液 ivdrip bid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
杀伤细菌
6.膀胱表面的粘多糖
阻止细菌粘附
4.尿路感染的基础疾病/易感因素尿路感染按其是否伴有基础疾病/易患因素分为单纯性(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和复杂性尿路感染。单纯性尿路感染不伴有基础疾病/易患因素;而复杂性尿路感染均伴有某些基础疾病/易患因素。常见的基础疾病/易患因素见表。
表尿路感染的基础疾病/易患因素
【临床表现】
l.膀胱炎膀胱炎患者通常有尿痛、尿频、尿急及下腹部疼痛。尿液常混浊、恶臭;30%可见血尿,尿后尿道滴血是较为特征性症状。体检可能只有耻骨上区域压痛。
2.尿道炎人群中大约30%女性会出现发作性尿痛、脓尿,中段尿培养阴性或少量细菌生长。一般起病缓慢、无血尿、无耻骨上疼痛。
3.急性肾盂肾炎一般在发病数小时或1天后快速出现症状。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常常发热、寒战、体温升高38~40℃,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心率加快及肌肉酸痛等,大部分患者末梢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严重者可出现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表现。而尿痛、尿频、尿急及下腹部疼痛等膀胱炎的症状可有可无。体检时肋脊角区和季肋点压痛阳性,和/或肾区叩痛阳性,常常输尿管压痛阳性。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急性期可出现血尿。
(3)其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比超声检查,图像更清晰,分辨率更高,用于超声检查难以确诊的患者。而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反映肾盂肾炎早期皮质缺血及肾脏疤痕形成的最灵敏、可靠的检查手段。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尿路感染的诊断流程
1.确诊尿路感染的存在尿路感染确诊依赖于细菌学检查证实尿路中细菌存在。符合下列指标之一者,即可诊断尿路感染:①新鲜中段非离心尿革兰染色后油镜观察,>1个菌/视野;②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5/ml;③膀胱穿刺的尿培养阳性。
(二)发病机制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细菌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泌尿、男生殖系统而引起的炎症。

病原微生物大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

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泌尿道与生殖道关系密切,而尿道外口与外界相通,两者易同时引起感染或相互传播。

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为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常并发下尿路感染,后者可以单独存在。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很高,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在不同的性别和年龄中均可发病,其临床表现和结局变化很大。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生物条件,最常见为来自肠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0%~80%为大肠埃希菌,其他为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粪链球菌等。

还有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真菌、病毒等。

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淋病奈瑟菌等所致泌尿、男生殖系统属于特异性感染。

其他的病原体如滴虫、原虫导致的感染较少。

【发病机制】尿路感染是尿路病原体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尿路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细菌的毒力、接种量和宿主的防御机制不完全造成的,这些因素在最终决定细菌定植水平以及对尿路损伤的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正常人的尿道外口皮肤和粘膜有一些细菌停留,如乳酸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小棒杆菌等,称为正常菌群。

在致病菌未达到一定数量及毒力时,正常菌群能对致病菌能起到抑制平衡的作用,而正常人尿液的酸碱度和高渗透压、尿液中所含的尿素和有机酸均不利于细菌的繁殖,而膀胱的排尿活动又可以将细菌排除体外,故正常人尿路对感染具有防御功能。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细菌的毒力也有重要作用。

大肠埃希菌表面包裹着一层酸性的多聚糖抗原,称为K抗原。

表达特殊的K抗原的大肠埃希菌菌株毒力强,易引起尿路感染。

致病菌粘附于尿路上皮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种粘附能力来自致病菌的菌毛,而绝大多数致病菌都有菌毛,每个细菌可有100~400根菌毛,主要由亚单位菌毛蛋白构成,分子量为17~27kD,能产生粘附素。

内科学泌尿系统重点,习题及答案

内科学泌尿系统重点,习题及答案

泌尿系统肾盂肾炎:定义:是指发生于肾脏盂的炎症,又称上尿路感染,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

根据临床病程及疾病,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

病因:肾益肾炎的易感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与感染有关。

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直接侵袭所引起的肾盂肾盏粘膜和肾小管肾间质感染性炎症。

近年来发现在一些肾盂肾炎患者的肾疤痕组织中存在病菌抗原,表明在肾盂肾炎的发病机理中免疫性肾组织损害也可以是炎症的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一)急性肾盂肾炎: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育龄妇女最多见,起病急骤,主要有下列症38~39℃之间,也可高达40℃。

热型不一,一般呈弛张型,也可呈间歇或稽留型。

伴头痛、全身酸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数有腹部绞痛,沿输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体检时在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缘与脐平线交叉点)或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有压痛,肾叩痛阳性。

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在上午性感染时,可先于全身症状出现。

儿童患者的泌尿系系症状常不明显,起病时除高道症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个别患者可有中上腹或全腹疼痛。

(二)慢性肾盂肾炎:症状较急性期轻,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尿。

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其后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腰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

急性发作表现也时出现。

以往将病程超过半年或1年者乐为慢性肾盂肾炎,近年来提出肾盂肾盏有瘢痕形成,静脉肾盂造影见到肾盂肾盏变形、积水、肾外形不光滑,或二肾大小不等才称慢性肾盂肾炎。

可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至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

肾性高血压很多由慢性肾盂炎引起,一般认为患者高肾素血症及一些缩血管多肽的释放和血管硬化、狭窄等病变有关。

少数患者切除一侧病肾后,高血压得以改善。

临床医学题库《内科学》题库

临床医学题库《内科学》题库

临床医学题库《内科学》题库一、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病因是什么?(5分)答案:吸烟是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等。

解析:吸烟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和纤毛运动,促使支气管黏液腺和杯状细胞增生肥大,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如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均可能产生与吸烟类似的COPD。

感染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病毒、细菌和支原体是本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

2. 简述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

(5分)答案: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

解析: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各种刺激因素时,气道出现狭窄,从而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是由于气道狭窄气体通过时产生的声音。

3.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5分)答案:起病急骤,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在数小时内升至39 - 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

患侧胸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

解析: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力是由于高分子多糖体的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

其感染人体后,在肺泡内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内水肿和浆液渗出,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以及胸痛、咳嗽等局部症状。

铁锈色痰是因为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含铁血黄素所致。

二、循环系统疾病1. 简述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5分)答案:(1)原发性心肌损害: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心肌炎和心肌病;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肌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考虑什么诊断? 如何选择检查? 如何进一步治疗?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定义
各种病原微生物 尿路中生长、繁殖 引起的尿路炎症性疾病
病因
◆细菌 革兰阴性杆菌:85%
大肠埃希菌:多见于首次、非复杂、无症状UTI 变形杆菌:多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尿路器械检查后 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
革兰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源性感染)
防御机制减弱
宿主 细菌
存在易感因素
机体正常防御机制
➢ 尿道口、外阴分布的正常菌群----抑制病原菌生长 ➢ 排尿、尿流----机械性冲洗 ➢ 尿中Tamm-Horsfall蛋白----抑制细菌与尿路上皮上的受体
结合阻止细菌黏附于上皮 ➢ 尿中低聚糖、低pH、有机酸 、溶菌酶----抑制细菌生长 ➢ 尿中免疫球蛋白----杀伤细菌 ➢ 膀胱表面的粘多糖----阻止细菌黏附 ➢ 膀胱壁的多形核白细胞抗菌作用 ➢ 前列腺液----清除细菌
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
• 尿路刺激征 • 全身感染症状 • 腰痛、肾区叩痛 •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 • 一过性肾小管-间质功能损害
无症状细菌尿(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 无任何尿感症状 •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 尿细菌培养(+) • 大肠杆菌为主
实验室检查
◆尿细菌学检查 ★尿标本:清洁中段尿、膀胱穿刺尿 ★尿细菌定量:≥105/ml 有意义 104~105/ml 可疑阳性 <104/ml 污染 ★尿涂片镜检细菌:≥1个细/HP=105/ml
实验室检查
◆尿细菌学检查 ★化学检查:亚硝酸盐试验 ★细菌学假阳性:标本污染;室温留置超过
1小时;技术错误 ★假阴性:近7天内用过抗生素;膀胱内停
1. Abrams P, et al. Urology. 2003 Jan;61(1):37-49. 2. Sexton CC, et al. BJU Int.2009 Apr;103 Suppl 3:12-23. 3. 2011年版《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腺病毒)
尿路感染:分类
• 急性与慢性 • 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膀胱炎) • 复杂性与非复杂性 • 复发性:复发与再感染 • 无症状性细菌尿
流行病学
女性多,2-5% 男性:50岁以下罕见
发病机制
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 血行感染 直接感染 淋巴道感染
发病机制
■膀胱炎(Acute cystitis) ■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 ■无症状细菌尿(Asymptomatic bacteriuria)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
膀胱炎Acute cystitis
• 占60% • 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 • 30%血尿 • 无明显全身症状 • 大肠杆菌多见
正常 正常
升高 升高
鉴别诊断
• 全身感染性疾病 • 慢性肾盂肾炎 • 肾结核 • 尿道综合征 • 男性下尿道症状(LUTS)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 膀胱过度活跃症(overactive bladder)
鉴别诊断
■全身性感染疾病 流行性感冒 疟疾 败血症 伤寒
鉴别诊断
■慢性肾盂肾炎 ①影像学(IVP、B超、CT)有肾外形不 平,肾皮质瘢痕,肾盂变形 ②有间歇尿感发作史,有慢性间质性肾 炎表现(持续性肾小管功能障碍) ③病史长短不是鉴别因素
留时间不够;消毒剂污染;饮水过多,间歇排 菌;细菌丢失部分或全部细胞壁变为原浆菌( L型)菌株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寻找易感因素 ① IVP: 男性:首次尿感即做 女性:再发尿感;复杂尿感; 怀疑肾盂肾炎; 少见细菌; 感染持续存在;
②膀胱-输尿管反流检查
③B超
诊断
• 临床症状+体证
• 真性细菌尿(true bacteriuria )
发病机制
◆易感因素
尿路复杂因素(梗阻、异物) 泌尿系统畸形(多囊肾) 医源性因素(导尿、膀胱镜、逆行造影) 膀胱输尿管反流 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
尿道口周围炎、女性、妊娠 全身抵抗力差
◆细菌毒力:吸附能力
多囊肾 双肾盂、输尿管畸形
病理
■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尿路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内容提要
• 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 • 临床表现:尿路刺激征 • 实验室检查:尿检与尿细菌学检查 • 诊断思路:定位诊断、易感因素寻找 • 治疗原则:抗生素使用
案例
• 女性,2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1周,发热、 腰痛1天入院
• 体查:体温39℃,脉搏下腹轻压痛, 双肾区叩击痛(+)
鉴别诊断
■肾结核: ①尿路刺激征更明显 ②晨尿结核菌培养 ③PPD试验阳性 ④一般抗菌药无效 ⑤IVP表现 ⑥同时有肾外结核
鉴别诊断
■尿道综合征:多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尿WBC(+) ★非感染性:与焦虑性精神状态有关 尿WBC(–)
鉴别诊断---LUTS
下尿路症状(LUTS)1
储尿期症状
• 尿急 • 尿频 • 夜尿 • 尿失禁
排尿期症状
• 尿流变细 • 尿流分叉 • 尿流间断 • 尿踌躇 • 排尿费力 • 尿滴沥
排尿后症状
• 排尿后滴沥 • 尿不尽
•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 障碍原因中最为常见的 一种良性疾病3
大约 2/3的男性LUTS患者会有1组以上症候群的多个症状2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1、定义: 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h内发生的泌尿道
感染,包括显性尿路感染(有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尿培养 阳性,细菌数≥105cfu/ml)和阴性菌尿症(无尿路感染的 症状体征,尿培养阳性,细菌数≥105cfu/ml) 2、原因
导管上生物被膜形成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Pro(-)~(±),WBC↑,WBC管型,RBC(+) • UWBC<5个/HP或8×106/L;脓尿 • UWBC>3×105/h • 血WBC↑,N↑,ESR↑
①膀胱穿刺尿定量培养有细菌生长 ②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 ③无症状:两次中段尿培养同一菌种≥105 /ml
积极寻找易感因素!!
定位诊断
膀胱炎 肾盂肾炎
膀胱冲洗后尿培养 (-) (+)
全身感染症状
(-) (+)
肾区叩击痛
(-) (+)
复杂尿感
(-) (+)
3天疗法
能治愈 不能
尿β2微球蛋白 尿NAG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