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关系学重点笔记
劳动关系学重点笔记(自考)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劳动关系的概述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动关系不同的称谓是从不同角度对于特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的把握和表述: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其主体明确、关系清晰,含有对立的意味劳工关系在英文与劳动关系是同一个名词。
在中文中,劳工关系则更强调以劳动为中心所展开,着重于劳动力,以劳动者为本位进行思考,强调劳工组成的团体,比较强调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尤其是集体谈判的过程。
劳雇关系又称为雇佣关系,它以雇佣法律关系为基础,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
劳使关系的称谓源自日本,主要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力图排除其价值判断,替代劳资关系这个具有对抗意味的概念。
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自美国。
狭义指劳资关系,主要包括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关系。
广义则指产业及社会中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了雇佣关系的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
产业关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劳资双方,还包括了政府一方。
3、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劳动过程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个要素结合为前提。
4、劳动关系中的“劳动”的内涵: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它具有自然性质和社会性质。
劳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专指劳动者为谋生而从事的、履行劳动义务的、有组织的、岗位相对固定的集体劳动。
主要包括:⑴ 从主体上看,它是以职工(雇员)身份所从事的劳动。
⑵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职业劳动。
即为获取报酬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而相对固定在一定劳动岗位上所从事的劳动。
⑶ 从性质上看,它是履行劳动法律义务的劳动,也就是说,它是为了向用人单位(雇主)履行以法定形式确定的义务的劳动。
《劳动关系 》课件
社会保险争议
关于养老保险、医疗保 险、失业保险等产生的
争议。
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
协商解决
双方自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仲裁处理
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作出仲 裁裁决。
调解处理
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 议。
诉讼解决
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工资支付时间
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定时间 ,准时支付工资,不得拖 欠或延迟。
最低工资标准
确保员工工资不低于当地 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员工 基本生活需求。
工时保障
工作时间规定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工时制 度,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
加班及休息权益
保障员工的休息权益,合理安排加 班,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
节假日休息
劳动监察制度
政府设立劳动监察部门,对用 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劳动者 的合法权益。
社会保险法
劳动者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保障自
身的基本生活需要。
02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种类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01
双方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一般为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结束合同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的扩张可能 对东道国劳动关系产生影响,包
括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等。
国际劳工标准和人权保护意识的 提高,促使企业关注劳动者权益
,推动全球劳动关系的改善。
THANKS
感谢观看
共享经济平台如网约车、外卖等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但劳动关系不明确。
共享经济下的劳动者可能面临权益保障不足的问题,如缺乏劳动保障、社保等。
劳动关系概述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管理方
• 1. 在劳动关系中,管理方是用人单位,是“雇 佣”的一方,雇员是被“雇佣”的 一方,但 两者的界限并非清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管 理方与雇员的角色实际并不绝对对立。 • 2. 18世纪,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获得剩 余价值的人)集财产所有权、决策权、监督权、 管理权于一身,与雇主概念重合 • 3. 19世纪中期以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 离,职业经理人实际担负了雇主角色,资本家 仅通过所有权管目标 3 期望
冲突的根源
(一)根本根源 1 异化的合法化:
并非为自己工作
2 客观的利益差异: 利润最大化——工资福利最大化
3 劳动关系的从属性
背景根源
1 社会不平等 2 劳动力市场状况 3 工作场所的不平等 4 工作本身:高度分工和人性的异化
劳资目标的合作与冲突
企业的目标 工会的目标
雇主协会
• 雇主协会是一种团体组织,它由雇主组成,代表 并维护雇主利益,通过谈判和协商与工会协调劳 动关系。 • 雇主协会是为对抗工会而形成的。可称为斗争型 协会。 • 雇主协会由雇主自愿加入,具有法人资格,实行 独立核算,依靠为雇主服务取得服务性收入。
劳动关系的主体
• 劳动关系的主体狭义包括: • (1)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 团体 • (2)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 广义劳动关系主体即劳动者及其联合体、 雇主及其联合体以及政府劳动保障部门 为代表的第三方。 • 政府是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
管理方
• 狭义上,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 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 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 • 广义上,管理方除了包括企业中的各级 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的 雇主协会
合作与冲突的影响因素
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关系概述以劳动关系概述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劳动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者为了获取报酬而与用人单位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的形成是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来约定的,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合法关系。
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者是指在用人单位从事劳动的个人,包括全职、兼职和临时工等。
用人单位是指拥有劳动者从事劳动的组织或者个人,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等。
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关系是一种双方合作的关系。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是基于平等自愿原则而建立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2. 劳动关系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劳动者通过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获取报酬和其他福利待遇;用人单位通过雇佣劳动者,获取劳动力并实现经济利益。
3. 劳动关系是一种稳定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建立是经过双方的自愿选择,一旦建立起来,就需要双方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4. 劳动关系是一种法律规范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用人单位的发展。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享有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休息等权益,用人单位则有权要求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但是,劳动关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比如劳动报酬不公、劳动条件恶劣、劳动保护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劳动法律制度和有效的劳动监管机制来解决,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是在劳动合同约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用人单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增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关系环境。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
《劳动关系学》课程知识点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第一节劳动关系概述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我国劳动关系的概念: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2 劳动关系的本质: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
3 劳动关系的主体——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4 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特点:第一,人格上的从属性。
主要表现为:①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②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③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④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
第二,经济上的从属性。
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为实现他人目的而劳动。
集体劳动关系——现代劳动法研究的重点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其特点是:独立自主性。
明确的团体意识5 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1 合作的根源:“被迫”和“获得满足”2 冲突的根源: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工作本身的属性3 冲突的表现形式(1) 明显的冲突:罢工(2) 不太明显的冲突:各种“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
4 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文化因素非文化因素:“客观”的工环境;管理政策和实践;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五大理论学派及其观点与典型模式: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劳动关系概论
一、劳动关系概念 二、劳动关系结构 三、加强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一、劳动关系概念
• 企业劳动关系主要指企业所有者、经营管 理者、普通员工和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 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 • 所有者与全体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 普通员工的关系;经营管理者与工人组织 的关系;工人组织与职工的关系。
三、加强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 保障企业与员工的互择权,通过适当的流 动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 保障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正当权益,开发资 源潜力,充分调动积极性; • 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尊重、信任、合 作,创造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Hale Waihona Puke 二、劳动关系结构• 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劳动 者、劳动者组织和用人单位 • 内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员工招 收、录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协 调等项事务 • 客体是指主体的劳动权力和劳动义务共同 指向的事物,例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 劳动纪律、安全卫生、福利保险、教育培 训、劳动环境等
标准版劳动人事法规政策
第24条)
c.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和条件(《劳动 法》第25条) d.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 重大损害;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劳动 法》第25条)
(2)提前三十日书面告知后可解雇职员旳 情形(《劳动法》第26、27条)
原则,拟定劳动者日或周旳劳动定额。
(4)不定时工作时间和综合计算工作 时间。
劳动部《有关企业实施不定时工作制和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旳审批方法》要求:
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旳职员,能够 实施不定时工作制。 a.企业中旳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 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原 则工作时间衡量旳职员;
2.职员旳招聘与解雇
1)企业在招聘职员时必须依法遵照下述原则
(1)平等就业原则 (2)相互选择旳原则 (3)公开竞争就业旳原则 (4)照顾特殊群体旳就业原则 (5)禁止未成年人就业旳原则 (6)先培训、后就业旳原则
2)在解聘职员时应遵照旳法律法规
(1)正当立即解聘职员旳情形 a.劳动协议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旳劳动协议
5.改善劳动关系旳途径
1)立法。 2)发挥工会及企业党组织旳作用。 3)培训主管人员。 4)提升职员旳工作生活质量,这是改善劳动关 系旳根本途径。 5)职员参加民主管理。
(二)劳动管理
1.劳动管理概述
劳动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 人力资源旳开发和使用上旳管理工作,主要涉及 职员旳聘任与解雇、劳动协议旳签订与推行、职 业培训、工作时间与劳动保护、劳动纪律与奖惩、 劳动酬劳与福利等。
c.法律、行政法规要求旳其他情形。
国务院《〈有关职员工作时间旳要求〉 旳实施方法》第7条要求:下列情况可安 排职员加班加点:
《劳动关系建立概述》课件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分析
总结词
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分析
VS
详细描述
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符合法律法 规的规定,企业不能随意解除与劳动者的 合同。对于解除合同的合法性,需要进行 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企业的行为符 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总结词
企业招聘中存在的歧视问题
详细描述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对求职 者的歧视问题,如性别、年龄、学历 、经验等方面的歧视。这些歧视行为 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求职 者的平等就业权利。
劳动合同签订中的权益保护
总结词
劳动合同签订中需要保护的权益
详细描述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企业应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包括但不限于工资、工时 、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劳动者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并在签订合同时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的概念
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时长,休息休假是指劳 动者在一定时间内不工作的时间。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的规定
企业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 息休假,确保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的调整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提 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社会保险与福利Βιβλιοθήκη 01 02社会保险与福利的概念
社会保险是指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的经 济保障;福利是指企业为改善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提供的各种优 惠待遇。
社会保险的种类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03
福利的内容
大一劳动关系学知识点
大一劳动关系学知识点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基于劳动合同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关系。
简言之,就是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对应报酬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是组织劳动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指对个人劳动合同关系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问题进行规范的法律。
劳动合同法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必须包含以下基本要素:合同当事人、合同期限、工作内容与地点、工作时间与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事项。
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以及违反合同约定的法律后果等。
三、劳动争议的解决劳动争议是指因劳动合同履行发生的争议,包括工资、工时、工作环境、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争议。
为了解决劳动争议,法律对于劳动争议解决机构和程序进行了规定。
通常,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诉讼等方式解决。
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双方应当合法合规、公平公正地进行协商和解决,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
四、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方面。
劳动安全指在工作环境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职业健康则指在工作过程中,防止职业病和劳动弊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用人单位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劳动者也有责任遵守劳动安全规定,保护自己的职业健康。
五、劳动社会保险制度劳动社会保险制度是保障劳动者福利的重要体系。
劳动社会保险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缴纳保险费,劳动者在遇到养老、失业、工伤、疾病或生育等情况时,可以获得相应的经济保障。
劳动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六、劳动监督与执法劳动监督与执法是保障劳动关系稳定和劳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的手段。
劳动关系管理是什么
一、劳动关系概述
1、含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2、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现实劳动过程中
双方当事人是特定的
劳动方是用人单位的成员
3、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
主体:用人单位(法人);劳动者;工会
客体:主体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
内容:劳动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劳动者权利:平等就业和职业选择权;取得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利;享受社保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其他
劳动者义务:按质、按量的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
学习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等。
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
保守国家和企业的秘密。
用人单位权利:依法选拔、录用、调动和辞退员工;决定企业的机构设置;依法任免企业的管理人员;依法制定工资、报酬和福利方案;依法奖惩职工。
用人单位义务:依法录用、分配、安排职工的工作;保障工会和职代会行使其职权;按职
工的劳动质量和数量支付劳动报酬;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文化和业务的教育、培训;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4、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类型)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的劳动关系
工会与用人单位、劳动者
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劳动者
5、劳动关系调整:全面签订、巩固完善劳动合同制;建立健全集体合同、集体协商制;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劳动标准。
二、劳动者地位和权利
公民只有具有两种能力才能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权利能力;劳动行为能力
地位:企业的主人;国家的主体。
权利:8项。
劳动关系培训资料
劳动关系培训资料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而建立的法律关系。
良好的劳动关系对于保持企业稳定、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提升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企业加强劳动关系管理,以下是一份劳动关系培训资料,旨在帮助企业界定双方的权益和责任,以及规范雇佣关系的细则。
一、劳动关系概述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起的一种经济利益和法律义务相统一的关系。
二、劳动合同1. 劳动合同的定义: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约定权益和义务的法定文件,用于明确劳动者从事工作的条件、待遇和保障。
2. 劳动合同的要素:a) 甲方:雇佣劳动者的用人单位;b) 乙方:被雇佣从事劳动工作的个人;c) 劳动合同内容:i. 工作岗位和职责;ii. 工作时间和休假;iii. 工资和福利待遇;iv.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v. 面临的风险和责任;vi. 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
三、劳动关系的权益和义务1. 用人单位的权益和义务:a) 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b) 按时支付工资和福利待遇;c) 给予合理的工作任务和要求;d)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e) 履行劳动合同的相应义务。
2. 劳动者的权益和义务:a) 完成工作任务和要求;b) 遵守企业规章制度;c) 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d) 提供诚实、守信的劳动;e) 维护劳动权益和参与工会活动。
四、劳动争议解决机制1. 内部协商:企业和劳动者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议,以和解或妥协的方式解决问题。
2. 劳动仲裁:当协商无法解决争议时,可由相关部门组织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裁决为最终决定。
3. 劳动争议诉讼:在仲裁不满意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解决法院提起诉讼。
五、劳动关系培训的重要性1. 提高劳动关系和员工满意度,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发展。
2. 减少劳动纠纷和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声誉和利益。
3. 增强劳动力的技能和专业素养,提高工作质量和创新能力。
六、劳动关系管理的建议1. 建立规范的招聘和录用程序,确保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劳动关系概述
羊城晚报2008年10月7日报道 日前,本报接到报料称广东东莞某服装有限 公司的一名怀孕女工被保安殴打险些流产。 报料人告诉记者,9月4日下午,一名怀孕女 工被保安踢打腹部,导致下体出血,腹中胎 儿险些不保。事后,厂方并没有送该女工去 医院,反而火速将她开除,理由是她“殴打 保安、严重违纪”。
3、经济利益性
(4)雇主协会
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他们以行 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介入员工 与管理方的关系中。 主要任务是通过工会或者工会代表进行集体谈 判、劳动争议或政治、选举立法活动间接影 响劳动关系。
(5)政 府
“布什威胁将插手美国航空公司的劳资纠纷”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
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通过立法介入和影 响劳动关系; 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通过监督、干预等手段 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公共部门的雇主,以雇主身份直接参与和影 响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核心概念
一、劳动关系基本含义 1、概念
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 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 的总和,它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 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2、“劳动关系”的不同表述
•产业关系(industrial relation) •劳资关系(Labor-management relation) •劳使关系 •雇佣关系(employee-employer relation) •劳工关系(labor relation)
2、冲突:
双方的目标、利益和期望经常出现的分歧。
形式多样,如,员工的罢工、旷工、怠工等, 管理方的“关闭工厂”、“黑名单”等。
3、力量
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它是相互 冲突的利益、目标、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 来的决定因素。 力量可分为劳动力市场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 力量。
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关系概述
2. 劳动关系的客体 关于劳动关系的客体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关于劳
动法律关系的客体的认识至少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劳 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行为;第二种观点是劳动关系的客 体有主客体和从客体之分,主客体是劳动行为,从客体是劳 动待遇和劳动条件;第三种观点是劳动关系的客体是劳动力。
劳动关系概述
(二) 劳动关系的性质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主要方面,劳动关系具有以下 两个方面的性质: 1. 具有对等关系的性质 劳动关系的对等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劳动关系是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 劳动关系的建立一般以劳动合同的签订为保证。 2. 具有经济利益关系的性质
在劳动关系中,员工向用人单位让渡自己的劳动力, 用人单位向员工支付劳动报酬和提供福利。于是,薪酬和 福利就成了联结员工与用人单位的最基本的因素和纽带。
劳动关系概述
二、 劳动关系的要素
1. 劳但动是关,系O的A系主统体不是万能的。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定位,功 能这范个劳围平动不 台关可 最系能 初的无 的主限 定体制 位是地 是在扩 从劳张 协动, 同关它 办系肯 公中定 角享无度有法帮权满助利足企承所业担有员义信工务息提的化升当需工事求作。效 人率。。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主体由劳动者、 用人单位和工会三系的含义与性质
(一) 劳动关系的含义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 包括劳动力的使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关系等。狭义 的劳动关系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 法》)的规定为准。《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 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 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ppt课件
3、劳动合同的种类
(1)按照劳动合同当事人的不同种类:个人劳动合同、集体劳 动合同
(2)按照合同期限不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 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 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 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1、劳动合同的概念
劳动合同也称劳动协议或劳动契约,是指劳动 者与用人单位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 义务而依法协商达成的协议。
劳动合同是确立、表现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 是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按照劳动法的 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2、劳动合同的特征
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和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 无效的;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 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 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4、劳动合同的内容
是双方达成的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具体约定,具体表现为合同 条款。
(1) 必备条款(7项)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号码; 劳动合同期限;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劳动报酬; 社会保险;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劳动关系概述(PPT 35张)
1.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建设费用;
2. 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更新改造费用; 3. 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费用;
4. 劳动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经费;
5. 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 6.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
7. 工伤保险费;
8. 工伤认定、评残费用等。
1、延长工作时间工资; 2、津贴; 3、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福利待遇等。 工资支付保障: 1、货币支付; 2、直接支付; 3、按时支付; 4、全额支付;
单位因经营发生变化,调整了工资分 配办法,使部分职工的工资有不同程 度的降低。过了两个月后,职工提出 异议,其异议是否成立? 双方签订了岗位变更协议后,职工不 同意按照工资分配制度变更对应的岗 位工资。是否一定得到支持?
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
劳 动 法 律 关 系
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 和义务; 2、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 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 性;
劳 动 法 律 关 系 三 要 素
主体
内容
客体
我 国 劳 动 关 系 的 变 迁
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
劳动关系多元化; 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 劳动关系动态多变化; 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
集 体 合 同
订立集体合同的原则 1、内容合法原则; 2、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协 商一致原则; 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 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兼顾 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利 益原则; 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维护 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原则
集
体 合 同
集体合同的作用 1、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 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 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
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
劳动关系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合同关系,涉及到劳动力的雇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报酬、 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劳动合同等方面的事项。以下是关于劳动关系的一些表述:
1. 雇佣关系:劳动关系的核心是雇佣关系,即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合同关系。雇主雇佣雇员 提供劳动力,而雇员则按照约定的条件和规定的工作职责提供劳动。
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
劳动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涉及到雇主、雇员、政府、工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良 好的劳动关系有助于促进劳动力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维护和改善。
4. 劳动保护:劳动关系中,雇主有责任保护雇员的劳动权益和利益。这包括遵守劳动法律 法规、提供社会保险和福利、保障工作安全、预防职业病等。
5. 劳动合同:劳动关系的基础是劳动合同,它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书面协议,规定了双方 的权利和义务、工作内容、工作期限、薪酬待遇等。劳动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依 据。
2. 劳动报酬:劳动关系中,雇主向雇员支付劳动报酬作为雇佣劳动力的回报。劳动报酬可 以是工资、薪水、奖金、津贴等形式,根据劳动力的贡献和市场供求关系进行确定。
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
3. 工作条件:劳动关系涉及到雇员的工作条件,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休 假制度、福利待遇等。雇主有责任为雇员提供安全、健康、公平的工作条件。
大学生劳动教育:劳动关系与劳动保障
3
(二)工会职责
劳动者权益保障
3
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
一、劳动争议概述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又称劳动纠纷。
劳动争议处理
4
二、劳动争议的处理
(一)协商
(二)调解
(三)仲裁
(四)诉讼
(五)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六)寻求工会帮助
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处理
4
四、劳动争议诉讼
劳动争议诉讼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后,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
劳动争议处理
4
思考题
请根据本章内容,结合实际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 如何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2. 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如何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3. 如果出现了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你应该怎么做?
4
三、劳动争议仲裁
(一)劳动争议仲裁概述 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对劳动争议在事实上作出判断、在权利义务上作出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劳动争议处理
4
1. 案件受理
5. 裁决执行
4. 裁决
2. 调查取证
(二)劳动争议仲裁过程
3. 调解
劳动争议处理
4
(三)仲裁时效(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2)该仲裁时效可中止、中断。(3)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劳动关系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关系概述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劳动关系及其法律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对劳动关系作了明确的界定,是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劳动法》从法律的角度确立和规范劳动关系,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
(一)?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劳动法》中所规范的劳动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法律特征:
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
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要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以及有关制度。
(二)?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
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事件、休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纪律及奖惩、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
此外,与劳动关系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劳动争议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关系。
工会与用人单位、职工之间因履行工会的职责和职权,代表和维持职工合法权益而发生的关系等等。
劳动者的地位和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各项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
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参加社会劳动和切实保证按劳取酬的权利。
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
如果公民的劳动就业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
2、?劳动者有选择职业的权利。
是指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爱好的职业。
劳动者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利于劳动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作为就业的主体,具有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可根据自身的素质、能力、志趣和爱好,以及市场信息,选择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
选择职业的权利是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3、?劳动者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随着劳动制度的改革,劳动报酬成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劳动者付出劳动,依照合同及国家有关法律取得报酬,是劳动者的权利。
而及时定额的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则是用人单位的义务。
用人单位违法这些应尽的义务,劳动者有权依法要求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
获取劳动报酬是劳动者持续的形式劳动权不可少的物质保证。
4、?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这是保证劳动者在劳动中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对享受劳动权利的主体切身利益最直接的保护。
这里面包括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如果企业单位劳动保护工作欠缺,其后果不仅是某些权益的丧失,而且是劳动者健康和生命直接受到伤害。
5、?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6、?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疾病和年老是每一个劳动者都不可避免的。
社会保险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一种客观需要。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还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保险基金制度不健全,国家负担过重,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不广泛,发展不平衡,社会化程度低,影响劳动力合理流动。
7、?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所谓受教育既包括受普通教育,也包括受职业教育。
公民要实现自己的劳动权,必须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而要获得这些职业技能,越来越依赖于专门的职业培训。
因此,劳动者若没有职业培训权利,那么劳动就业权利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8、?劳动者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引起的争议。
劳动关系当事人,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双方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分歧。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用人单位、工会和职工代表组成。
劳动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代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解决劳动争议应该贯彻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
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地位作用
我国职工代表大会使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企业法还规定: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是企业的工会委员会。
企业工会委员会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
企业法规定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1、?听取和审议厂长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成员规划、年度计划、基本建设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职工培训计划、留用资金分配和使用方案、承包和租赁经营责任制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2、?审查同一或否决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以及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
3、?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
4、?评议、监督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提出奖惩和任免建议。
5、?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决定选举厂长,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我国的工会切实代表职工和组织职工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及在企业中组织和代表职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我国目前由于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运行,在“三资企业”和私有企业中,工会成为代表和维护劳动者
权益的主要组织,成为维护劳动法和其他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一支重要的积极力量。
总之,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企业的劳动关系中,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从民主管理的角度保证劳动者的权益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