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整理
高中二年级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中二年级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fd0e5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a.png)
高中二年级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项重要概念,它研究的是个体间特征传递的规律。
对于高中二年级的生物学学生来说,遗传学是一个相对较难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二年级生物易考的遗传基本规律,包括遗传物质的性状表现、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遗传的交叉和基因突变等内容。
1. 遗传物质的性状表现遗传物质是指存在于细胞中的DNA分子,它携带着个体的遗传信息。
遗传物质的性状表现主要包括基因型和表型。
基因型指的是一个个体所拥有的基因的组合,而表型则是指基因型所决定的个体显示出来的外在特征。
在遗传学中,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基因,大写字母表示一对相同的基因,小写字母表示一对不同的基因。
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总结出了三个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基因决定着个体的遗传性状,且两个基因在子代中的分离程度为1:1。
第二定律是不同种类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也就是说,在基因间的配对与分离过程中,互不相干。
第三定律是一对相对独立的基因对个体的遗传性状产生影响,这些基因相互之间的分离和结合是独立进行的。
3. 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基因型与表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一个个体的基因型决定了其表型的潜力范围,但表型的具体表现受到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比如,同样具有黑色素基因型的个体,在低温环境下可能呈现出黑色羽毛,而在高温环境下可能表现为灰色或白色羽毛。
4. 遗传的交叉遗传的交叉是指在有性繁殖过程中,父本和母本之间的染色体交换发生的现象。
通过交叉,基因得到了重新组合,从而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交叉既有利于遗传的进化,也为基因变异提供了可能。
5.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永久性改变的现象,它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
基因突变可以是基因的改变、缺失、复制、倒位或重组等形式。
基因突变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进化的驱动力,也与一些遗传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2f9de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7.png)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以下是遗传学中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性状是由两个基因决定的,且一个基因会表现出优势或隐性的特征。
他总结了两个基因互相独立地遗传给下一代的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配对、分离和重组,从而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德尔第一定律和孟德尔第二定律,它们指出了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分离和随机组合规律。
突变和遗传变异规律:突变是指基因发生突然而非逐渐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常见形式。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有利的或中性的,但是它们都对个体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起着重要作用。
DNA复制和基因表达规律:DNA复制是指DNA分子在细胞分裂或有性生殖中的复制过程。
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这些过程都是生物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实现,是遗传学的基础。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规律。
以上是遗传学中的基本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对于理解生命进化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遗传的基本规律复习笔记
![遗传的基本规律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390463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9.png)
遗传的基本规律复习笔记一、遗传的第一定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观察并分类记录杂交第一代(F1)和杂交第二代(F2)中具有各种性状的植株或种子数,进行统计与数学归纳。
2.一对性状的遗传分析(1)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
(2)测交测交是指将F1杂种与隐性的亲本进行杂交,而证明F1杂种产生两种不同但数目相等配子的杂交方法,实质上是用隐性亲本来测验F1杂种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3)孟德尔对其实验结果提出了诠释的假设:①生物体的遗传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
②每棵植株的每一对相对性状都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③每一个生殖细胞或配子中只含有每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
④每一对基因中,一个来自父本的雄性生殖细胞,一个来自母本的雌性生殖细胞。
在形成下一代新的植株或合子时,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⑤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去。
(4)分离定律的内容在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在一般情况下,配子分离比是1:1,F2基因型分离比是1:2:1,F2表型分离比是3:1。
二、遗传的第二定律1.两对性状的遗传分析独立分配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F1配子形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在一般情况下,F1配子分离比为1:1:1:1;F2基因型比为(1:2:1)2;F2表型比为(3:1)2即9:3:3:1。
2.人类筒单的孟德尔式遗传遗传学家采用分析系谱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简单的孟德尔式遗传,即系谱分析法。
3.颗粒遗传理论颗粒遗传的理论是指每一个基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在有性生殖的二倍体生物中,控制成对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形成配子时,只有成对的等位基因才会相互分离。
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5fb5af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f.png)
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精⼼整理专题7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法1、孟德尔⽤豌⾖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豌⾖是⾃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然状态下,它永远是纯种,避免了天然杂交情况的发⽣,省去了许多实际操作的⿇烦。
②豌⾖具有许多稳定的不同性状的品种,⽽且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③豌⾖花冠各部分结构较⼤,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④实验周期短,豌⾖是⼀年⽣植物,⼏个⽉就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选⽤豌⾖做实验材料:豌⾖是⾃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然状态下都是纯种;⽽且相对性状明显,易于观察。
(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法。
即先对⼀对相对性状进⾏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起的遗传进⾏研究。
(3)科学地运⽤统计学的⽅法对实验结果进⾏分析。
(4)科学地设计试验程序,即现象→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结论。
⼆、遗传学有关概念:1、交配类型: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物间相互交配。
⾃交:基因型相同的⽣物体间相互交配。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个体相交。
正交和反交:若甲作⽗本,⼄作母本作为正交实验.则⼄作⽗本,甲作母本就是反交实验,相对⽽⾔的,正交中的⽗⽅和母⽅恰好是反交中的母⽅和⽗⽅。
(⽤于验证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2、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性状:⽣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理特征的总称,即表现型。
相对性状:同种⽣物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的概念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点:同种⽣物、同⼀性状、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代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具相同性状的亲本相交,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本、母本、去雄、授粉亲本:(⽗本和母本)⽗本(♂):指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母本(♀):指异花传粉时接受花粉的植株遗传图谱中的符号:两性花:⼀朵花中既有雌蕊⼜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遗传的规律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遗传的规律与应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8112e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6f.png)
遗传的规律与应用知识点总结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的是物种在传递基因信息的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与模式。
遗传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生物个体特征的形成和多样性的产生机制,并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对遗传的规律与应用进行总结,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 基本遗传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和基因互作规律等。
1.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又称为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主要包括单一性规律、二倍体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单一性规律指出在同一性状的配子组合中,个体表现出双亲中某一特征的比例是3:1。
二倍体规律说明杂合子与纯合子交配,其子代个体的比例为1:2:1。
自由组合规律则表明不同基因间相互独立自由组合传递。
1.2 染色体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主要包括连锁不平衡规律、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以及性染色体遗传规律。
连锁不平衡规律指出若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则它们在同一体细胞中会被连锁传递。
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说明染色体显性基因会直接表现在子代个体中,而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子状态下才会表现。
性染色体遗传规律主要涉及到X连锁和Y连锁基因的传递。
1.3 基因互作规律基因互作规律描述了不同基因在表现型上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现象。
基因互作形式包括基因抑制、基因增强和基因互补。
2. 遗传的应用遗传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农业、医学、畜牧养殖等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遗传应用领域和方法:2.1 农业遗传应用农业遗传应用主要通过选育和改良农作物品种,以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等。
这些方法通过选择或引入具有有益特征的基因,改良农作物的性状和品质。
2.2 医学遗传应用医学遗传应用主要涉及到遗传疾病的诊断、预测和治疗。
常用的方法包括遗传咨询、遗传检测、基因治疗等。
通过了解个体的遗传信息,可以提前预测某些遗传疾病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2.3 畜牧养殖遗传应用畜牧养殖遗传应用主要通过选择繁殖育种,提高畜禽的品质和产量。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d20da2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d.png)
遗传的基本规律在自然界中,生物体的性状是如何从父母传递给后代的?这一问题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
直到19世纪,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与交换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的三大定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表明,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会分离,每个配子只携带一个遗传因子。
例如,豌豆的花色和豆荚形状这两个性状,分别由不同的遗传因子控制,它们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会分离,使得不同的配子携带不同的花色和豆荚形状基因。
自由组合定律进一步阐释了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是独立分离的,除非它们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这意味着一个生物体的多个性状可以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例如,豌豆的花色和豆荚形状可以自由组合,产生多种不同的后代。
连锁与交换定律则描述了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连锁和交换现象。
这一定律的发现,为理解染色体上的基因如何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某些遗传疾病,如血友病和色盲,常常发现在同一家族中,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的基因与性别决定基因连锁在一起。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信息改变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是单个碱基的改变,也可以是基因片段的插入、缺失或重排。
突变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之一,也是许多遗传性疾病的基础。
例如,镰状细胞贫血症就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的单个碱基突变导致的。
这种突变虽然导致了疾病,但在某些环境中,如疟疾高发区,它却能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疟疾的感染率。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本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
这个过程在杂交育种中尤为重要,可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例如,通过将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既高产又抗稻瘟病的新品种。
基因工程技术中的基因重组则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将不同来源的基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特定性状的生物体。
例如,通过将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插入酵母的基因组中,可以制造出乙肝疫苗;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插入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中,可以生产出治疗糖尿病的人胰岛素。
高一生物 遗传规律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 遗传规律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92933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d.png)
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归纳一、孟德尔的遗传规律1. 性状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发现了性状在后代中的分离现象。
他提出,当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时,后代在自我繁殖过程中,性状会重新表现出来并以统计性比例出现。
2. 隔离定律:孟德尔还发现,在自交世代中,性状可以隔离并以统计规律重新组合。
这意味着不同的性状在自交世代中是独立遗传的。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1. DNA的结构与功能: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由碱基、糖分子和磷酸分子组成。
它在细胞中起着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作用。
2. RNA的种类与功能:RNA是DNA的合成模板,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mRNA传递DNA中的遗传信息到核糖体,tRNA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
三、染色体与遗传规律1. 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人类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非性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个体的性别,非性染色体决定其他性状。
2. 随体染色体的遗传:随体染色体是指只存在于一种性别的染色体,其遗传并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其中,X染色体在人类中的遗传规律与常染色体有所不同。
四、基因突变和遗传病1. 突变的原因和类型:基因突变是遗传信息发生变异的结果,它可以由突变原因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变突变,根据变异类型可以分为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
2. 遗传病的发生和防治:遗传病是由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它可以通过基因突变、遗传等方式传递给后代。
为了预防和治疗遗传病,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基因治疗和遗传咨询等方法。
以上是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遗传知识点总结
![初中遗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ba04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8.png)
初中遗传知识点总结一、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基因通过DNA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特征。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随机分配规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都是随机的。
2. 自由组合规律:一个性状的性联和另一个性状的性联是独立的。
3. 亲代的不变性:父母代的性状在遗传中并不融合,而是都完整地传给后代。
4. 分离定律: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遗传到了后一代并不消失,只是隐匿了一代。
三、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植物的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规律和随机分配规律。
这些实验为后人对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四、染色体遗传1. 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2. 性染色体和非性染色体:人类的染色体中有46条,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其余是非性染色体。
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非性染色体决定了其他的遗传特征。
3. 染色体的异常: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异常会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比如唐氏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等。
五、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基因发生了变异。
基因突变可以是某个碱基的改变,也可以是基因的缺失、复制或重组等。
这些突变会导致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发生变化,有时还会引发遗传疾病的发生。
六、遗传疾病遗传疾病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先天性白化病等。
遗传疾病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免疫系统以及其他生理功能,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七、遗传的应用1. 杂交育种: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杂交,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人类遗传学:通过对人类遗传信息的研究,可以预防和治疗遗传疾病,实现个性化医疗。
3. DNA鉴定:通过对DNA序列的比对,可以确定人员的身份和亲缘关系,为犯罪侦查和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初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fb75f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3.png)
初中生物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生物种群内个体间传递基因和遗传信息的过程。
下面将对初中生物中的遗传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遗传学知识。
一、遗传物质和基因遗传物质是指生物体内具有遗传信息的物质,初中生物教材中介绍了两种遗传物质:DNA和RNA。
DNA是一种双螺旋结构的分子,它携带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全部内容。
RNA是DNA的单链副本,在转录和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性状的功能单位,它位于染色体上,由DNA 组成。
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包括外貌、性别、智力等。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主要包括:(1)显性与隐性:在杂交中,显性性状会表现出来,而隐性性状则被掩藏。
(2)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杂交后代中的基因会分离和自由组合,出现不同性状的组合。
2. 随机配对规律随机配对规律是指在有性生殖中,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进行的,每一对配子组合的可能性相等。
这一规律保证了基因在群体中的传递和分布是随机的,增加了群体的多样性。
三、遗传的性状传递1. 显性和隐性性状的遗传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决定,杂合子表现出该性状,纯合子全部表现该性状;而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决定,只有纯合子才表现该性状。
2. 性染色体和性别遗传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男性为XY,女性为XX。
男性是由父亲传递的,而母亲只负责传递X染色体。
3. 基因突变和突变体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发生变异的现象,突变体指的是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新性状。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有益的或者中性的,对进化和物种的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遗传的进化意义1. 遗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使得物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提高了生物体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了物种的生存能力。
2.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会逐渐被淘汰。
遗传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_
![遗传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_](https://img.taocdn.com/s3/m/15903bf9cc1755270622086e.png)
遗传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_1、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3、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5、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6、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7、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8、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 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 F1 杂种第一代 F2 杂种第二代。
高考生物复习知识清单(5)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考生物复习知识清单(5)遗传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c11c197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c6.png)
1.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2.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的概念:3.伴性遗传的概念:4.人类遗传病、单基因、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1.孟德尔用豌豆人工杂交的操作步骤: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3.用现代生物学解释,分离定律的实质:4.用现代生物学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5.孟德尔、萨顿、摩尔根的遗传研究方法及成果:6.以高茎(DD)和矮茎(dd)玉米为亲本杂交,F1 自交得F2,则:(1)如果连续自交n 代,用曲线表示杂合子、纯合子、显性/隐性纯合子的概率:(2)如果选择F2 高茎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3)如果选择F2 高茎植株自由交配,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7.以高茎抗病(DDRR)和矮茎不抗病(ddrr)玉米为亲本杂交,F1 自交得F2,则:(1)如果两对基因自由组合,DdRr 植株在F2 植株中占,在F2 高茎抗病植株中占;选择F2 高茎抗病植株自交,子代出现矮茎不抗病植株的几率为。
(2)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2 表现型及比例为。
8.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9.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10.通过人类遗传系谱图判断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伴X 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11.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正常女儿,该女儿与正常男子婚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12.已知白化病的患病率为 1/10000,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正常儿子和一个患病女儿,该儿子与正常女子婚配,子代出现白化病的几率为。
13.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患病率和遗传方式的调查范围分别是:14.举例说明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1.高茎植株(Dd)自交,如果含d 基因的雄配子存活率只有50%,则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如果D 基因纯合个体致死,则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2.一对基因的杂合子(Aa)自交,子代出现3:1 分离比的必须条件:(1)两种雌配子的比例相等,两种雄配子的比例;(2)雌雄配子;(3)每种基因型个体的相等。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b017f5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c.png)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遗传是生命延续和物种进化的基础,而遗传的基本规律则是解释遗传现象的关键。
以下是对遗传基本规律的详细整理。
一、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
1、实验过程孟德尔选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全部是高茎。
然后让 F1 自交,得到的子二代(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且高茎与矮茎的比例约为 3:1。
2、对实验的解释孟德尔提出,生物体的遗传因子(基因)成对存在。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分离定律的应用(1)用于解释生物的性状分离现象,如杂种后代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
(2)在农业生产中,用于选育优良品种,通过连续自交筛选纯合子。
二、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时,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1、实验过程孟德尔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 全为黄色圆粒。
F1 自交得到 F2,表现型出现了四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比例约为 9:3:3:1。
2、对实验的解释孟德尔认为,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同基因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表现型。
(2)在杂交育种中,可以通过有目的地组合优良性状的基因,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1、连锁遗传现象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较近,它们在遗传过程中常常连锁在一起传递,这称为连锁遗传。
2、交换在减数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片段的交换,从而导致连锁基因之间发生重新组合。
3、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应用在动植物的育种工作中,需要考虑基因的连锁和交换情况,以更准确地预测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遗传规律知识点总结
![遗传规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0f8dc7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0.png)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 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果蝇杂交实验分析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红眼基因 a—白眼基因 X、Y——果蝇的性染 色体)
P:红眼(雌) × 白眼(雄)
6、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必为隐,生女有病为常隐;有中生无必为显,生女有病为常 显。
解释: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父母无病,女儿有 病——常、隐性遗传;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父母 有病,女儿无病——常、显性遗传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 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 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2x2x2=8种表现型。
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DD 或 DD×Dd 或 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高中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中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aeac8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1.png)
高中生物易考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研究的是物种内部或物种间传递基因信息和遗传特征的现象和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是遗传物质在遗传过程中传递和表现的规律,它对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方式和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一、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得出了三个重要的遗传规律:一、单因素遗传规律;二、两性状遗传规律;三、自由组合规律。
这些规律揭示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传递和表现方式。
孟德尔的单因素遗传规律表明,个体的性状由一对基因决定,而基因又存在显性和隐性的关系。
如果父母亲都是显性基因型,子代的性状表现也会是显性的;而如果父母亲中有隐性基因型,子代的性状表现则可能是显性或者隐性的。
孟德尔的两性状遗传规律则是对多对基因对不同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观察和总结,他发现不同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不会互相影响。
自由组合规律则说明了基因的自由组合遗传,即基因在子代中自由组合,没有一定的组合方式。
二、多因素遗传规律除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外,还存在着多因素遗传规律,在自然界中遗传变异更为复杂。
多因素遗传规律认为,个体性状的表现受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称为多基因性状。
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个基因的效应可能是加性、非加性,还有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在多因素遗传规律中,还存在着显性基因抑制、基因互补和基因交互作用等现象,进一步丰富了对遗传规律的认识。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遗传的另一个重要规律,它是指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个体遗传特征发生变化的现象。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缺失、插入等形式,它能够使个体出现新的遗传特征,或者导致原有的遗传特征发生改变。
基因突变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自然界中存在各种诱变因素造成的,例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通过对基因突变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遗传规律和生物的遗传变异。
四、顺式遗传和显性遗传遗传方式除了单因素和多因素遗传规律外,还有顺式遗传和显性遗传。
顺式遗传是指遗传物质中的基因顺序传递给子代,个体在表型上呈现出连续变化的特征。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总结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80f443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b.png)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孟德尔在豌豆实验中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存在和遗传现象有规律可循,提出了三条遗传规律,分别是:•个体遗传规律:个体从父母分得的遗传因子是一对,其中只有一个因子参与遗传,另一个因子隐性•分离规律:杂交后代第一代被覆盖的性状表现,而第二代中,隐性基因重新组合成为相应的表型•自由组合规律: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染色体上基因之间也自由组合,就算在同一个染色体上也会发生交换,而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后来的遗传学家和生物学家也通过实验验证了它的正确性。
2. 基因连锁规律基因连锁规律是基因遗传中的一种规律,指的是多个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存在的串联基因效应,即这些基因在游离染色体的新组合中的联合组合性引起的现象。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来源于Ångström和 Tjio对眼虫的研究。
他们发现一些形态的随机出现,但分开看后却发现其实是由基因的组合引起的。
基因连锁规律的发现,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基因遗传,同时也为人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3. 随机独立规律随机独立规律指的是频率相对比较稳定的在群体中的基因或某种等位基因在自然条件下遵从大数定律而呈现的随机性分布规律。
随机独立规律是基于基因频率变动理论的基本原则,它揭示了群体基因分布的规律和周期。
对于群体基因每一代中的全面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是指染色体上携带并控制着伴性位点的一种遗传规律。
伴性遗传中的伴性位点通常指基因座(基因位点)。
通常出现在X染色体的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伴性连锁基因。
伴性遗传中,母亲为患者的孩子所患的疾病可能在XX和XY两种基因型中出现,而且患病率相对积极。
而伴性基因常常被视为隐性基因,其表现受到染色体性别和其他基因因素的影响,不同基因位点的基因表达不同。
三、遗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影响了生命的发展过程,还决定了生命的后代。
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
![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31cee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13.png)
高考遗传知识点总结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关于遗传学的知识在高考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下面将对高考中常见的遗传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单性律、自由组合律和分离规律,这三个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描述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与表现。
2. 显性与隐性遗传:显性遗传指表现型与基因型一致,隐性遗传指表现型与基因型不一致。
3. 基因突变:突变是指基因型发生的突然变异,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二、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1. 基因型:指个体基因组中不同基因的组合情况。
2. 表现型:指个体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所显示出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行为等特征。
3. 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的潜力,而外部环境的作用则会影响表现型的具体表现。
三、杂交与基因分离定律1. 杂交:指两个不同纯合系(纯合系是指同一基因型的个体群体)的个体进行交配,产生杂合子一代。
2.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一代的个体中,一对基因会在生殖细胞的分裂过程中分离,随机地组合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四、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1. 基因位点:指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对应着一个或多个基因。
2. 染色体:是宿主体细胞内自我复制、自我传递的较大螺旋状DNA分子。
3. 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携带和传递基因信息。
五、性连锁遗传1. 性染色体: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人类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
2. 性连锁遗传: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男性无法得到同源染色体的补充,所以女性携带的基因更容易表现。
六、遗传病与基因突变1. 遗传病:指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以是常染色体遗传或性染色体遗传。
2. 常见的遗传病:包括先天愚型、血红蛋白病、囊性纤维化等。
3. 基因突变与遗传病:遗传病的发生主要由基因突变引起,基因突变可导致基因功能异常,进而影响正常生物活动。
七、群体遗传学1. 群体遗传学:研究群体基因组内基因频率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学科。
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
![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7a4b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0.png)
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传递方式。
在高一生物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规律知识点,下面将从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的遗传规则和硬连锁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规则主要包括两大定律:一是同质性排除定律,即同一性状的两个亲本中的代表因子只能选其一传给子代;二是自由组合定律,即不同性状的代表因子在子代的组合是独立的。
硬连锁规律则指的是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相对固定,难以发生交换。
二、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指的是操控生物性状遗传的基因。
遗传物质的结构主要由DNA和RNA组成。
DNA是一种双链结构的螺旋形分子,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构成,通过碱基之间的氢键相互连接。
RNA则在DNA的模板作用下合成,主要分为mRNA、tRNA和rRNA三个种类。
DNA和RN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参与生物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合成。
三、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基因和表型的多样性。
遗传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多态性。
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中基因序列的突然改变,包括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是指在染色体交叉互换过程中,携带不同基因的染色体之间进行交换,从而改变了基因的组合方式。
基因多态性是指一种性状由多个基因决定,而不同基因型产生不同表型的现象。
了解了以上的遗传规律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生物性状的遗传。
同时,遗传规律的掌握也对科学育种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遗传规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和例题来深入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巴斯德的豌豆杂交实验来阐述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通过染色体交叉互换实验来说明基因重组等。
此外,也可以引入一些生物学上的发展和应用,如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使学生对遗传规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高一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之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中生物必修二考点总结之遗传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6b747b8e518964bce847c4f.png)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1:基因的分离定律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遗传的基本规律记忆点: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b025572e3f5727a5e962a4.png)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
一.孟德尔选择豌豆作杂交试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是传粉,而且是授粉植物。
植物的花分类:两性花
单性花
二.概念:
1.相对性状:生物,性状的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具有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F1 的性状叫显性性状,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的现象。
4.等位基因:位于,控制的基因。
复等位基因:一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5.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控制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
6.纯合子与杂合子:遗传因子的个体叫纯合子;遗传因子的个体叫杂合子
7.基因型与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的叫表现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叫基因型。
8.自交、杂交与测交:广义地讲,自交是指基因型的个体交配;杂交是基因型的个体交配;测交是一种特殊的杂交,要求一方必为性状。
(杂交、自交、测交的用途可参看大一轮107页)
7.将自交、杂交与测交填入下列空格:
①判定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显隐性()
②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检测一株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最理想的是()
③绵羊白毛对黑毛为显性,现要检测一白毛绵羊的基因型,最理想的是()
④摩尔根为检测对果蝇眼色遗传解释的正确性,采用的方法是()
三.杂交实验的操作:
豌豆杂交的操作步骤是:母本→母本套袋→→母本再套袋
下列对母本不需要去雄的是:A、玉米B、桃树C、豌豆D、杨、柳
四.假说-演绎法的程序是:发现问题→→→
→得出结论
分离定律的得出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
课
件www.5yk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
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1
7、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
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7、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8、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②解释: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9、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20、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
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21、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①育种方面:a、目的:获得某一优良性状的纯种。
B、显性性状类型,需连续自交选择,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选隐性性状类型,杂合体自交可选得。
②预防人类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
③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
人类的
ABo血型是由三个基因控制的,它们是IA、IB、i,但是对每个人来说,只可能有两个基因,其中IA、IB都对i为显性,而IA和IB之间无显性关系。
所以说人类的血型是遗传的,而且遵循分离规律。
22、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23、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课
件www.5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