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合集下载

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解析与来源控制

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解析与来源控制

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解析与来源控制大气悬浮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也被称为PM2.5。

这些微小的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了解其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一、工业排放工业是大气悬浮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活动中的燃烧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

例如,工厂和发电厂的烟囱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

还有一些工业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也会释放出颗粒物,例如冶金工业中的氧化铝和钢铁生产中的焦炉煤气等。

因此,对工业排放进行控制是减少大气悬浮颗粒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交通尾气交通运输是城市中大气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燃油的燃烧过程。

汽油和柴油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和烃类物质都会在燃烧过程中转化为颗粒物,并排放到大气中。

此外,汽车刹车和轮胎的磨损也会产生微小的颗粒物。

因此,加强交通管理,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和提高车辆的排放标准是减少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有效措施。

三、燃煤排放燃煤是大气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尤其是在冬季取暖季节,大量的煤炭被燃烧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

燃煤排放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煤炭中的灰分和有机物质。

当煤炭燃烧时,这些物质会转化为颗粒物并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共同形成细颗粒物。

因此,改变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依赖以及提高燃煤锅炉的燃烧效率和净化设施的运行效果是减少燃煤排放的关键。

四、扬尘污染建筑工地、道路施工和风沙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成为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扬尘污染的颗粒物直径较大,但由于其悬浮在空气中,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建筑施工和道路施工等工程活动需要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喷水降尘、覆盖防尘网等,以减少扬尘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五、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也是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畜禽养殖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特别是农作物的秸秆焚烧,会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因此,在农业活动中加强粪便和农业废物的处理,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可以有效减少农业活动对大气悬浮颗粒物的贡献。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它们可以分为可见颗粒物(直径大于或等于2.5微米)和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本文将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一、自然源自然界中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气溶胶:自然气溶胶是大气中最主要的颗粒物来源之一。

它们包括由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海水中的盐粒和海藻所产生的物质等。

这些气溶胶颗粒物通过自然过程如挥发、风蚀和植物代谢等进入大气中。

2. 地壳物质:地壳物质的风蚀和搬运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例如,风蚀的沙尘暴可以将土壤中的颗粒物带入大气中,形成PM10(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

此外,火山喷发、地震等地壳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二、人为源人类活动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人为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的燃煤、燃油等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包括各种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重金属等。

2. 交通排放:机动车辆的尾气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会形成细颗粒物和臭氧等污染物。

3. 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是农村地区主要的大气颗粒物来源之一。

例如,农作物秸秆焚烧和柴火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细颗粒物和污染物。

人为活动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日益增加,导致大气质量下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大气颗粒物的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 空气质量:大气颗粒物的增加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降低能见度,影响空气清新程度,对人们的户外活动、景观观赏等产生不利影响。

2. 呼吸健康:细颗粒物可以穿透到呼吸道最深处,对肺部产生损害。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颗粒物中,会增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风险。

3. 生态系统:大气颗粒物对植物和动物也有一定影响。

大气颗粒物的室内外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的室内外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的室内外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其直径通常在几纳米到数十微米之间。

这些颗粒物可以来自于室内和室外源头,其来源复杂多样。

本文将探讨大气颗粒物的室内外来源解析,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大气颗粒物的室外来源。

室外大气颗粒物是由于自然灾害、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多种原因产生的。

其中,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和沙尘暴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进入大气中。

工业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包括燃煤、燃油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

交通运输是另一个重要的室外颗粒物排放源,车辆的尾气排放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农业活动如农作物的燃烧和施肥也会释放颗粒物。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大气颗粒物的室内来源。

室内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室内空气污染源、室内活动和室内物品等。

室内空气污染源主要包括燃煤、燃气、烟草烟雾等燃烧排放的颗粒物,以及室内装修材料、家具、地毯等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

室内活动也是室内颗粒物的重要来源,如做饭、燃烧蜡烛、使用化学品等都会产生颗粒物。

此外,室内的物品如家具、地毯、床上用品等也会释放颗粒物。

为了更好地应对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首先,减少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是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监管,对工业企业和车辆排放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

其次,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清洁能源汽车,减少机动车辆的数量和使用频率。

此外,加强农业活动的管理,减少农作物燃烧和合理使用化肥,也是减少室外颗粒物排放的有效途径。

同时,对于室内颗粒物的控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选择环保材料和家具,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释放。

其次,保持室内通风,通过开窗和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方式,有效减少颗粒物的浓度。

此外,改变室内活动方式,尽量避免做饭和烧烤等活动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最后,定期清洁室内的地面、家具和空调等设备,减少室内颗粒物的积累。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健康风险评估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健康风险评估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健康风险评估引言: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其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被称为PM2.5,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被称为PM10。

这些颗粒物来源广泛,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排放。

本文将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解析,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一、自然来源自然来源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成分之一。

自然界中的火山喷发、沙尘暴、林火等现象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植物花粉、海洋盐粒等也是自然来源的颗粒物。

这些自然来源的颗粒物通常是微小的粒子,容易被风吹散,并通过大气传输到不同地区。

二、人为来源人为活动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煤、燃油以及汽车尾气等都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也会产生颗粒物。

人口密集的城市通常会有更高的颗粒物浓度,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产生各种颗粒物。

三、健康风险评估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环境中,会对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PM2.5可以穿透到肺部细胞中,导致呼吸道炎症和肺功能下降;而PM10则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潜在风险。

评估大气颗粒物对健康的风险需要考虑其浓度和持续暴露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了空气质量指数等标准用于评估大气污染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健康建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和控制大气颗粒物的排放,减少人们暴露在高污染环境中的时间。

结论: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排放,其中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现象也是重要的颗粒物来源。

人为活动中的燃煤、燃油和汽车尾气等排放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应加强监测和控制大气颗粒物的排放,减少暴露时间,提高空气质量。

通过综合措施来降低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对人类的健康风险。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其特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特征进行探讨。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1. 自然来源大气颗粒物的自然来源包括火山喷发、风沙、森林火灾、海洋蒸发等。

在这些自然过程中,水蒸气、尘埃颗粒、林木灰等物质被携带到大气中,形成各种颗粒物。

尤其是火山喷发和风沙天气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剧烈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 人为来源人为活动也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交通排放、农业灌溉等过程均会释放大量颗粒物到大气中。

尤其是工业生产中的燃煤、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成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城市化的进程也大大增加了大气颗粒物的排放,加剧了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

1. 大气颗粒物的成分大气颗粒物的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颗粒物和气态物质。

颗粒物主要是有机物和无机盐等,在大气中占据重要的比例。

而气态物质则包括各类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等,这些都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2. 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对其在大气中的行为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粒径的大小,可将大气颗粒物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等。

其中PM10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而PM2.5的粒径在2.5微米以下,PM2.5更容易进入人体肺部,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3. 大气颗粒物的输送和沉降大气颗粒物具有较强的输送性和沉降性。

在大气中,颗粒物会随风向传播,从而引起区域间的污染。

而在一定条件下,大气颗粒物还会发生沉降,沉积到地面或水体中。

这些都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大气颗粒物的影响大气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大气颗粒物会进入人体呼吸道,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的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的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的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它们可以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而了解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采取措施来减少空气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天然源主要包括风沙、火山喷发、海洋喷射和植物榨取物等。

风沙是大气颗粒物中较常见的一种,它可以将土壤颗粒和沙尘等携带到空气中。

尤其在干燥地区,强风可以将大量的沙尘卷起,并将其输送到远地。

火山喷发也是一个重要的天然源,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和硫酸盐等大气颗粒物。

海洋喷射是指风刮过海面时,将海水中的颗粒物抛射至空气中形成的海盐颗粒。

植物榨取物是指植物代谢产生的细胞壁碎片、树木花粉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风力携带到空气中。

另一方面,人为源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成分来源。

燃煤和燃油是大气颗粒物中最主要的人为来源。

燃煤排放主要包括灰尘、硫酸盐和硝酸盐等颗粒物,这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气体反应生成颗粒物。

燃油的燃烧也会产生类似的颗粒物。

此外,工业废气、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家庭生活等活动也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

例如,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燃煤、燃油和化工过程排放的颗粒物。

交通尾气中的颗粒物则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中的排放物。

除了天然源和人为源,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还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

例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变量都会影响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气象条件不同,大气颗粒物中的化学成分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还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等地理特征都会对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产生影响。

例如,沙漠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成分,而城市地区的大气颗粒物中则含有较多的工业和交通排放物。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天然源和人为源。

了解这些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采取措施来减少大气颗粒物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及源控措施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及源控措施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及源控措施研究一、概述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和液体颗粒,其来源广泛多样,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气颗粒物污染成为全球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和源控措施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1. 自然来源自然界中,火山喷发、风沙、植物花粉等都是大气颗粒物的自然来源。

火山喷发时所释放的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会对大气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如火山灰会遮蔽太阳光线,导致气温下降。

风沙现象在沙漠地区较为普遍,强大的风力会将沙尘携带至空中,并随风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花粉则是植物繁殖的产物,它会随着风或昆虫传播,成为人们在空气中常见的颗粒物。

2. 人为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活动的发展,人为排放成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燃煤、石油加工、化学工艺等行业会排放大量颗粒物,如烟尘、硫化物、氮氧化物等。

交通运输也是重要的大气颗粒物来源,机动车尾气中含有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PM2.5等。

此外,建筑施工、家庭生活等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三、源控措施研究1. 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对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源进行监控和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如烟气脱硫、除尘等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颗粒物的排放量。

在交通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和改善燃烧设备效率等措施,也可以减少尾气中的颗粒物排放。

技术控制需要持续的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升级的环境保护要求。

2. 源头减排源头减排是通过减少颗粒物的形成和排放来控制大气颗粒物污染。

在能源利用方面,替代传统的高污染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

此外,加强工业和交通行业的环境管理,提高排放标准和监管力度,也是源头减排的关键。

3. 空气净化空气净化是对大气中颗粒物进行处理和清除的过程。

常见的空气净化技术包括静电净化、过滤净化、光催化净化等。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减排技术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减排技术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减排技术研究近年来,大气颗粒物的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颗粒物排放量不断增加。

本文将从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以及减排技术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主要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微颗粒物(PM2.5)。

它们的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农业活动等。

其中,工业排放是主要的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燃煤、燃油和燃气等燃料的燃烧。

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会引起硫、氮和碳等元素的释放,从而生成硫酸盐、硝酸盐和颗粒物。

此外,一些特定工业过程,如钢铁冶炼、化工生产等,也会释放大量颗粒物。

交通运输是另一个重要的大气颗粒物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硝酸盐和有机颗粒物。

此外,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机械磨损和道路扬尘也会释放细微颗粒物。

能源消耗也是导致大气颗粒物增加的重要原因。

燃煤发电、石油精炼等能源产业排放大量颗粒物,其中燃煤发电是颗粒物排放量最大的源头。

农业活动也贡献了一定数量的大气颗粒物。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作物秸秆的燃烧以及牲畜粪便的排放都会产生颗粒物。

二、大气颗粒物减排技术研究为了减少大气颗粒物的排放,各国开展了一系列减排技术研究。

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是燃烧改进技术。

对于工业生产中煤炭的燃烧,可以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集成烟气脱硝脱硫技术等手段来降低颗粒物的排放。

利用先进的燃烧设备和燃烧管理方法,能够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减少颗粒物的生成。

在交通运输方面,研究表明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和使用低挥发性燃料都能有效降低颗粒物排放。

此外,还可以改善道路洁净度,从源头上减少机械磨损和道路扬尘产生的细微颗粒物。

在能源消耗领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发展绿色能源,如风电、太阳能等,不仅可以减少排放,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了燃烧改进技术,还有其他减排技术可以采用。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影响因素分析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影响因素分析大气颗粒物,即PM2.5和PM10,是指直径小于2.5微米和10微米的空气中的颗粒物。

它们由许多不同的物质组成,包括灰尘、烟雾、花粉、细菌、病毒等。

这些颗粒物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源头,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人类活动源头1. 工业排放:工厂和能源生产设施排放的烟尘、废气和废水是大气中颗粒物的常见来源之一。

这些排放物包含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碳尘。

2. 交通尾气: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燃烧燃料时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尤其是柴油车。

3. 燃煤和燃油燃烧:燃煤发电厂和家庭采暖使用的燃煤和燃油燃烧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这些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

4. 建筑工地: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会产生颗粒物,如石屑、水泥粉尘和砂石粒子。

这些颗粒物由于施工过程的机械振动和风吹等原因容易进入大气。

二、自然源头1. 地壳活动:火山爆发、地震和风蚀等地壳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尘埃和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到其他地区。

2. 植物花粉:花粉是自然界中的颗粒物源之一。

花粉季节时,大量的花粉会被风吹散到空气中,对过敏体质的人群造成影响。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大气颗粒物浓度的重要因素。

高温和低湿度条件下,颗粒物更容易悬浮在空气中,从而增加了浓度。

2. 风速和风向:风速和风向对颗粒物的传输和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

强风会将颗粒物迅速吹散,降低颗粒物的浓度,而逆风条件下,颗粒物会积聚在一定的地区。

3. 降水:降水是清洁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雨水可以沉淀颗粒物,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浓度。

4. 地形和城市化程度:地形和城市化程度对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山区通常会有较高的颗粒物浓度,而城市中心通常会有较高的颗粒物浓度由于建筑物和交通的集中排放。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的物源是多样的,包括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大气颗粒物是一种复杂的物质,它来源于多种渠道,并且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影响。

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特征,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特征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活动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物,其中包括颗粒物的排放。

特别是一些高污染的行业,比如钢铁、化工、石化等,其排放的颗粒物含量较高。

2. 交通尾气:交通运输是大气颗粒物的另一大来源。

汽车、摩托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尤其是在拥堵的城市交通中,排放的颗粒物会更为严重。

3. 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比如农作物的秸秆焚烧、生活垃圾的焚烧等,都会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

4. 土地扬尘:土地的开发和建设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其中包含大量的颗粒物。

尤其是在干燥的季节,土地扬尘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5. 自然来源:除了人为活动,大气颗粒物还存在着自然来源。

比如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现象,都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

1. 大小分布:大气颗粒物的大小分布是其一个重要的特征。

根据颗粒物的直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前者直径小于10微米,后者直径小于2.5微米。

细颗粒物相对于可吸入颗粒物来说,具有更强的穿透性和危害性。

2. 成分组成:大气颗粒物的成分组成也是其一个重要特征。

根据成分的不同,可以将大气颗粒物分为无机颗粒物和有机颗粒物。

其中无机颗粒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有机颗粒物则包括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等。

3. 气溶胶特性:大气颗粒物中的气溶胶也是一个重要特征。

气溶胶是指在大气中悬浮的液滴或固体微粒,其具有一定的粒径和成分。

气溶胶的形成和特性对于大气的光学、辐射和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4. 传输和沉降:大气颗粒物的传输和沉降特性也是其一个重要特征。

大气颗粒物可以通过大气运动而传输到不同的地区,随着大气运动的变化而沉降到地面或水体中。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来源示踪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来源示踪

大气颗粒物物源解析及来源示踪大气颗粒物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而产生的微小固体和液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

这些颗粒物的来源非常复杂,可能包括燃烧排放、工业废气、交通尾气、土壤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对于了解大气污染形成机制、采取相应措施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根据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可以分析出不同来源的颗粒物成分和特征。

燃烧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例如煤燃烧、汽车尾气的颗粒物含有较高的黑碳含量和金属元素。

工业废气中排放的颗粒物可能含有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土壤扬尘中的颗粒物则可能富含无机盐、土壤微生物等。

通过分析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其与不同来源的关系,可以判断不同来源颗粒物在大气中的贡献程度。

其次,颗粒物的来源示踪可以用于追踪颗粒物的传输和扩散过程。

颗粒物在大气中的传输和扩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具有不同的传输特征。

例如,移动源排放的颗粒物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交通路口附近,而工业废气排放的颗粒物则可能随风向迁移较远。

通过示踪颗粒物的来源,可以了解颗粒物的传输路径,从而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气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中,仅仅依靠化学成分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可能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而不同来源之间的化学成分差异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手段和技术,如气象条件、同位素示踪、模型模拟等,来进行更准确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

并且,颗粒物的来源示踪还可以结合人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最后,大气颗粒物的物源解析和来源示踪不仅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还对健康和气候变化等领域有着广泛影响。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通过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的物源和来源,可以有针对性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从而保护人类健康。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对气候变化有影响,部分颗粒物能够吸收或反射太阳辐射,从而影响地球能量平衡。

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解析

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解析

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PM)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这些微小的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进入人体后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PM的来源对于控制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解析。

一、工业排放工业活动是大气PM主要的来源之一。

工厂的燃煤、燃油和燃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中含有大量颗粒物。

这些工业废气中的PM主要包括烟尘颗粒、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等物质。

例如,钢铁冶炼、化工生产和电厂的燃煤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PM。

这些PM由烟囱排出,进入大气中,通过风力扩散到周围地区。

二、交通尾气交通运输是大气PM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汽车、卡车和摩托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微小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主要由燃烧汽油和柴油所产生,包括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

尾气中的PM不仅对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有害,也会随着风向扩散到周围地区,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

三、城市扬尘城市中的建筑施工、道路清扫和土地开垦等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扬尘,成为大气PM的重要来源之一。

施工现场和道路上的机械振动、人员行走和车辆行驶都会悬浮土壤颗粒物,并随着风力扩散到空气中。

这些扬尘在城市中漂浮,对周围居民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农田的种植和耕作也会导致颗粒物的悬浮,成为乡村地区大气PM的重要来源之一。

四、燃煤和生物质燃烧在一些地区,燃煤是供暖和发电的主要能源,而生物质则是许多家庭烹饪和取暖的燃料。

这两种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灰尘和颗粒物排放,是大气PM的重要来源。

特别是燃煤释放的颗粒物中,往往含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化合物,这些物质会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加剧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城市扬尘以及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都对大气中PM的含量和化学组成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来源及其特征,对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减排措施以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大气颗粒污染物源解释

大气颗粒污染物源解释

大气颗粒污染物源解释大气颗粒物污染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状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威胁的现象。

大气颗粒物来源广泛,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本文将详细解释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影响。

首先,自然源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些源包括风起扬尘、火山活动、沙尘暴和森林火灾等。

其中,风起扬尘是最常见的自然源,主要来自干旱地区的裸露土地、农田和道路表面的尘土等。

火山活动是另一个自然源,当火山喷发时,会释放出大量的颗粒物。

其次,人为源也是导致大气颗粒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人为源的解释: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粉尘和颗粒物是主要的人为源。

这些排放物包括燃煤和燃油的烟气、炉渣、灰尘和金属颗粒等。

工厂和电厂是这些排放源的主要来源。

2. 车辆排放:交通运输是造成大气颗粒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汽车和摩托车的尾气中含有颗粒物和其他有害物质,如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尤其是老旧的机动车辆,由于使用老旧的动力系统和技术,其尾气排放更加污染。

3. 建筑施工:建筑工地是颗粒物排放的重要来源。

在施工现场,土地破碎、混凝土和砂浆搅拌以及物料堆放等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此外,建筑工地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等其他污染。

4. 家庭生活:家庭生活也是引起大气颗粒污染的因素之一。

家庭采暖、烹饪和清洁等活动会产生燃烧废气和烟尘,从而释放颗粒物。

此外,家庭也可能使用一些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产品,如清洁剂和涂料,这些化合物也会释放颗粒物。

大气颗粒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长期暴露于高水平的颗粒污染物中会增加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病的风险。

颗粒物能够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肺部和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的损害。

其次,大气颗粒物还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影响植被生长、土壤肥力和水质等。

为了减少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排放和降低它们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工业企业应该引入先进的排放控制系统,减少工业废气和粉尘的排放。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排放控制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排放控制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排放控制近年来,空气质量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这其中,大气颗粒物被认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

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密不可分。

本文将就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及其排放控制进行探讨。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1. 自然源自然源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会造成大量颗粒物的释放。

此外,植被的自然腐化和海洋中的盐粒等也会贡献一部分颗粒物。

2. 人为活动人类的各项活动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以及农药使用等都会产生不同形式和规模的颗粒物。

尤其是在工业发达地区,排放的颗粒物大量积聚在空气中。

3. 远距离传输远距离传输也是大气颗粒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当大气颗粒物排放至一定高度时,会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被带到远离源地的地区。

比如,森林火灾释放的颗粒物可能被风吹到几百甚至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二、大气颗粒物的排放控制1.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大力控制大气颗粒物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引导发展清洁能源、高技术产业,减少颗粒物排放。

2. 精细化管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实施精细化排放管理。

采取定期巡查、自动监测等措施,加强对企业的排放情况和治理设施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大气颗粒物排放符合标准。

3. 推动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是减少大气颗粒物排放的关键措施。

逐步淘汰高污染的燃煤发电厂,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广利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少其中气溶胶排放。

4. 加强交通管理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因此,加强对机动车的排放管控是必要的。

通过改善燃油质量、推广新能源汽车、实施尾气排放标准,减少车辆尾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5. 强化农业防控农业生产也是大气颗粒物的一个重要源头。

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采取合理施肥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扬尘等现象,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颗粒物的排放。

6. 科技创新应用科技创新的应用也是控制大气颗粒物排放的重要手段。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综述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综述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综述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综述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大气颗粒物(PM)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积极探索和研究不同的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方法。

本文将综述目前常用的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提供参考。

一、化学成分分析法化学成分分析法是目前研究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离子色谱仪等。

这些分析仪器可以对大气颗粒物样本进行分析,了解其元素、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组成,从而对大气颗粒物来源进行初步解析。

二、气溶胶物理性质分析法气溶胶物理性质分析法主要从颗粒物的粒径、形状、比表面积等方面入手,通过粒径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大气颗粒物进行表征。

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往往具有不同的大小和形态分布特征,因此通过分析颗粒物的物理性质可以初步判别颗粒物来源。

三、源解析模型源解析模型是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对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正反演模型、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和后向源解析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收集气象数据、颗粒物样品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并利用质量守恒原理、质量平衡原理或数学反演算法,推断不同来源的颗粒物的贡献量。

四、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是一种利用同位素比值测定颗粒物样品中不同元素的比例,从而判断颗粒物来源的方法。

有机碳同位素分析、氮氧同位素分析以及硫同位素分析等都可以被用来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这些方法基于不同来源物质的同位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区别,通过分析颗粒物样品中的同位素比值可以推断不同来源物质的贡献量。

五、纳米颗粒物分析法纳米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开展纳米颗粒物来源解析也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颗粒物分析方法包括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光谱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纳米颗粒物的形貌、尺寸和组成进行精确分析,并通过比对各个来源的纳米颗粒物特征,推断出其贡献量。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和液滴,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农业活动和自然因素等方面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工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燃煤、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等行业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主要包括烟尘、二氧化硫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颗粒物不仅直接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通过沉降到土壤中,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关键之一。

机动车尾气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

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主要包括颗粒物物质(PM2.5和PM10)和有机污染物。

这些颗粒物主要来自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和摩擦产生的颗粒物。

机动车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长期接触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为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推广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方式。

农业活动也会产生大气颗粒物。

农作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都会伴随着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药的施用,这些活动都会产生颗粒物。

此外,农作物秸杆的焚烧也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活动,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农业活动产生的颗粒物对农作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机械和农药,同时妥善处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是降低农业活动产生的颗粒物的重要举措。

除了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也是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之一。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等。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大量的灰尘和气溶胶,对大气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沙尘暴主要由干燥地区的风吹起,将地表颗粒物卷起形成飞沙。

沙尘暴不仅对当地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会随着大气环流传播到其他地区,对区域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理解自然因素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有助于预测和防范相关灾害。

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涉及到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农业活动以及自然因素等多个方面。

大气颗粒物来源与控制

大气颗粒物来源与控制

大气颗粒物来源与控制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主要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这些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控制大气颗粒物排放成为当今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入手,探讨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如煤炭、石油等燃烧产生的颗粒物,金属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等。

工业排放的颗粒物对大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加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2. 交通尾气交通运输是大气颗粒物的另一大来源。

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辆燃烧汽油、柴油时会产生大量的尾气排放,其中包含大量的颗粒物。

尤其是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交通尾气排放会加剧大气颗粒物的浓度,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 生活燃烧生活燃烧也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生活中烧煤取暖、烧柴做饭等行为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排放。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清洁能源替代,生活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对当地空气质量影响较大。

4. 化石燃料燃烧化石燃料燃烧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燃煤、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排放,其中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颗粒物不仅对大气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加剧酸雨等环境问题。

二、大气颗粒物的控制措施1. 加强工业排放治理针对工业排放产生的大气颗粒物,应加强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

通过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加强污染物排放监管等措施,减少工业排放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

同时,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促使企业提升环保意识,减少大气颗粒物排放。

2. 推进交通尾气治理针对交通尾气排放产生的大气颗粒物,应推进交通尾气治理工作。

加强车辆尾气排放监管,推广清洁能源汽车,提升车辆排放标准,减少交通尾气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

同时,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尾气排放量。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及特征研究概述大气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固体或液体颗粒物,其直径在0.001至100微米之间。

这些颗粒物来自不同的来源,包括自然和人为活动。

大气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其来源及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1. 自然来源(1)地壳活动:包括火山喷发、地震、岩石破碎等过程都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2)生物来源:植物的花粉、细菌、真菌孢子等也是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3)海洋来源:海水蒸发形成的海盐颗粒也是大气中的一种主要颗粒物。

2. 人为来源(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颗粒物排放等都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车辆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也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3)家庭生活:燃煤、燃气等家庭生活用能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4)农业活动:农作物的种植、养殖等活动也会产生颗粒物。

二、大气颗粒物的特征1. 颗粒物的组成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包括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有机碳、无机碳等。

它们的比例和含量会受到大气化学反应、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颗粒物的大小根据颗粒物的直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和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

可吸入颗粒物能够深入呼吸道,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3. 颗粒物的来源示踪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通过对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同位素比值等进行分析,可以对颗粒物的来源进行追踪和识别。

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燃煤和燃油的燃烧,硝酸盐则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等。

4. 颗粒物的输送和沉降大气颗粒物会随着风的传播而进行输送,同时也会因为重力和湿度等因素而进行沉降。

不同颗粒物在大气中的输送和沉降特性也会影响其在空气中的浓度分布和分布区域。

三、大气颗粒物的影响1. 对健康的影响大气颗粒物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引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哮喘等。

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大气颗粒物中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化学组成分析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化学组成分析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化学组成分析1.自然源:大气中的许多颗粒物是自然生成的。

自然源主要包括风沙、火山灰、森林火灾、生物质燃烧、植物花粉和海洋溶胶等。

这些颗粒物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1)燃烧源:包括工业燃烧、机动车尾气、火力发电厂等。

这些源排放的颗粒物主要是燃烧产生的灰尘和烟雾。

(2)工业活动: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和建筑业产生的排放物。

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灰尘、颗粒物和气溶胶。

(3)农业活动:包括农作物燃烧、畜禽养殖和土地利用等。

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细颗粒物。

(4)道路扬尘:由于道路交通的运行会悬浮地面的颗粒物,尤其是在干燥和风大的地区更为严重。

(5)建筑施工: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和颗粒物,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1.无机物:无机物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硝酸钾、硫酸铵等。

这些化合物主要来自于燃烧排放物和气溶胶的凝结和化学转化。

a.硫酸盐:主要来自于燃煤和石油生产过程中的硫氧化物排放,也与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有关。

b.硝酸盐: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的氧化转化。

c.铵盐:主要来自于氨气在大气中的氧化和与硝酸盐的反应。

2.有机物:有机物主要包括多环芳烃、有机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来自于燃烧排放、挥发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

a.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石油和煤炭燃烧排放物。

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潜在的致癌和毒性效应。

b.有机碳:主要来自于燃烧排放、颗粒物沉降和气溶胶的氧化。

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和气溶胶的二次形成。

3.水分:颗粒物中的水分来自于大气中的湿度和颗粒物的凝结。

水分对颗粒物的化学反应和气候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污染物转化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污染物转化研究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与污染物转化研究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减少环境污染,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和污染物转化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大气颗粒物,也被称为颗粒物 PM2.5 或 PM10,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2.5或10微米的微小颗粒物。

它们由多种来源产生,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污染物转化以及研究方法。

一.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包括(但不限于)风尘、火山喷发、海洋泡沫、植物花粉等。

人为源则涉及多个行业和活动: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化石燃料燃烧等。

1. 工业排放工业排放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排放了大量的颗粒物。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也会释放一些固体颗粒物。

2. 交通尾气交通尾气也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和摩托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

这些颗粒物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农作物的种植、施肥和农药使用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物,这些物质会转化为颗粒物,并被风吹散到空气中。

二. 污染物转化研究污染物转化是指大气颗粒物的形成和转变过程。

在大气中,一些气态污染物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固态颗粒物。

1. 硝酸铵形成氮氧化物和氨气在大气中会合成硝酸铵。

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交通尾气,而氨气则来自于农业活动和畜禽养殖。

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反应,形成固态颗粒物。

2. 硫酸铵形成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来自于工业和燃煤发电厂的排放。

在大气中,二氧化硫与氨气反应形成硫酸铵。

硫酸铵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很大影响。

三. 研究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转化,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1. 空气质量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作为发展中的中国,就目前形势来说大气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由于我国在环境治理中,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污染与固体废弃治理和市场化关注度较高,而对大气污染治理,一直以来,比水和固废的治理度就低。

因而这部分市场的推动也是相对薄弱的。

近今年伴随着中北地区日久集聚终于爆发出的雾霾天气问题,却引发了社会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提升到新的层面。

实际上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前几年已经开始逐步开展,2002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对节能减排的提倡有了一定的成果,同年8月发布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从各项政策中对大气污染防治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表明,我国2000-2011年,工业废气排放量年均增速19.06%,11年间增长了2.39倍。

1.1PM的概况PM2.5指的是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mm的颗粒物[1]。

公众较为熟悉的获知空气污染指数是在当下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指数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

其中,可以通过人体的组织器官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的直径比2.5μm大、等于或小于10μm的颗粒物通常是指可吸入颗粒物,通常用PM10来表示;而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被定义为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监测水平的提高,科学家逐渐采用PM2.5来指示大气环境质量,空气污染的指数越严重,这个值就越高,称为PM2.5。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监测水平的提高,科学家逐渐采用PM2.5来指示大气环境质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在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颗粒物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是细颗粒物与粗颗粒物的评判标准也是主要的区别,体积要比PM10小的多,比人类的头发还有要细上许多,是头发的十分之一的大小。

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径要小于 2.5微米和粗颗粒物对比,别看PM2.5粒径小却危害巨大,它的表层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不仅如此它还有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等特点,对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政府在2012年2月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1.1.1为什么使用PM代替PM102.5悬浮的颗粒物在空气中分布的比较广且粒径分布围。

是大气颗粒物中粒径比较小的一部分,2.5微米还涉及到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PM2.5俗称“可入肺颗粒物”。

颗粒物小于10个微米,就可以通过人体的鼻腔的过滤系统从而进入人的呼吸道,主要是上呼吸道,而当小于2.5微米的时候就可以轻松进入支气管,粒径再小一点,就可以达到人体的支气管末端。

想穿透肺泡再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只要小于0.1微米便可。

人体大量呼吸进粒径越小的颗粒物对身体产生的危害就越大。

所以由此可知,相对于PM10来说,从健康危害以及环境危害可知PM2.5的危害更加的大。

所以要用PM2.5代替PM10。

1.1.2PM的来源2.5PM2.5的主要来源是:1)热电厂发电使用的燃烧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2)轻重工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3)各类型汽车由于化石燃料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如尾气等。

绝大多数颗粒物中表层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

挥发性有机物等通常主要产生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

PM2.5的主要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是后者的危害性比前者大。

自然源的种类包括自然界土壤飞尘、由于海水泡珠飞溅而形成的海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

往往在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也是形成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如:火山爆发喷发的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炭大火及沙尘暴事件都将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

其中有三种源:固定燃烧源、工业过程源和流动源,这三类统称为人为源。

固定源主要来源是燃料的燃烧源,例如各种工业加工过程中的供热如(工业发电、冶金制造、石油开发利用、化学品、纺织印染等)以及餐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燃煤、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

流动源包括了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工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其中固定源中工业供热占了其中一部分比例,固定燃烧源燃烧例如工业锅炉、热电厂,利用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为发电、工业生产和生活提供热能和动力的燃烧设备。

固定燃烧源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热能、电力、工业和民用四个部门;第二部分主要包括生物质、煤炭、各种气体和液体燃料;第三部分下则涵盖了各种具体的燃烧设备。

工业过程源主要是指工业制造过程中,对工业原料进行物理和化学转化为目的的工业设备。

各类型的建筑材料、工业有色冶金、钢铁生产和化工加工这四种行业类型为工业过程源的第一级分类;对上述行业的各种产品为第二级分类;产品制造的主要工艺技术和设备工业过程源的一次为第三级分类。

PM2.5的排放主要有两个部分:1、有组织排放,有组织排放四级分类主要包括五种污染控制技术以及无除尘设施的情况,如袋式除尘、普通电除尘、高效电除尘、湿式除尘、机械式除尘等。

2、另一种则为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的第四级分类包括无控制、一般控制和高效控制三种。

流动源为能够移动、运载各种客货交通设施和机械设备。

流动源共分为五种污染控制水平,道路流动源和非道路流动源两个部分为第一级分类;燃料类如汽、柴油、燃料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类型为第二级分类;各种类别的机动车、非道路交通工具和机械等为第三级分类。

道路流动源的第四级分类包括无控、国Ⅰ、国Ⅱ、国Ⅲ和国Ⅳ共五种污染控制水平;非道路流动源均按无控情况处理。

根据对工业区域的PM2.5形成的研究,污染来源主要来源为:第一、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由原料经过加工工业设备形成的有组织或者无组织排放。

第二、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燃料燃烧。

第三、大型柴油载货车辆、黄标车高污染排放尾气。

第四、其他形式排放污染物。

1.1.3PM化学组成结构形式2.5PM2.5的化学组成结构形式十分复杂,其中包括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化学成分包括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微量金属元素、元素碳(EC)、生物物质(细菌、病菌、霉菌等)等。

因为颗粒物的来源不同以及化学组成不同,因此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可用来进行颗粒物的来源分析。

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是大气中含碳粒子主要的组成的部分,有机碳是细颗粒物中组分含量最高的部分,而元素碳的化学结构形态就好像不纯的石墨。

1.1.4PM的危害2.5从PM2.5的体积来讲,对于公众的一般观念来讲感觉危险物越大,危险系数就大一分,其实不然从颗粒物的体积来讲越是微小其实对人体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越大,颗粒物粒径在2.5-10微米之间,可以被鼻腔部绒毛阻挡且痰液可将颗粒物排出体外,所以相对而言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颗粒物粒径在 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因为过于细小,鼻腔部绒毛以及人体的自然过滤系统都无法阻挡过滤,导致其深入到人体呼吸道细支气管的末端和进入肺泡,干扰肺部正常的运作有碍气体交换,容易引发包括肺部的哮喘、各类快慢支气管炎,严重的诱发心血管病等各方面的疾病。

大气颗粒物的危害不言而喻即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同时也造成全球气候城市能见度的降低。

近几年由于PM2.5所引发的环境事件屡有发生,特别是在工业较为发达的区域或大中型城市,它危害也为大家所熟知,广大群众和有关部门对环境的重视及治理力度日渐加大,日常重视PM2.5浓度的情况,深入开展关于PM2.5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势在必行。

1.2国外研究现状现如今,PM2.5是各个发达以及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欧洲以及美国等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展了对PM2.5的污染特征、排放清单、排放特征谱、源解析以及细颗粒物对空气的能见度和人体健康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

其中Sawant等[2]在美国加州地区南部空气污染最严重Mira Loma等地区对PM2.5污染物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PM2.5的浓度远远高于其他美国地区。

在某一地区,PM2.5及其二次粒子的前体物的浓度被这个地区的地区源以及地区的区域性源的排放与气象条件所影响;一座中等城市的主城区与周边的郊区、农村地区对比,主城区一次颗粒物(EC,OC)的浓度要远远比周围郊区以及农村地区高,而二次颗粒物在地区性的空间分布上相对均匀;PM2.5的浓度随着春夏秋冬的不同但却有规律的变化。

通常不同地区的PM2.5与PM10的质量浓度比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在二分之一与五分之四之间;从季节性上讲,这一比率夏季要略低于秋季的。

在PM2.5排放清单研究方面,CARB委员会对排放源清单研究的更加的深入,1982年统计的一次排放源清单达70余种之多,为了更加细分排放源清单,所以在之前的基础上又于1987年进一步分出了455种。

CARB因为排放特征的不同将城市TSP,PM10,PM2.5的一次排放源划分为4大类:第一类是移动源排放;第二类是固定源的燃烧过程排放,第三类是固定源的工业过程排放,第四类是无组织排放。

在一座城市的城区区围,对PM2.5的浓度有重要的贡献的主要为气溶胶类物质(SO x,NO x,NH3,VOC s,CO)的排放,甚至比一次源的贡献还要大。

大体上一致的主要是气态污染物的排放源与一次粒子的排放源(最显著的区别是道路源和建筑活动源基本不排放气态污染物),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存在显著的差异比如其排放特征和排放水平。

欧洲以及美国的科研人员对地壳物质、固定以及移动排放源等在PM2.5源排放特征谱的研究方面,研究较为全面的是对污染源的排放特征,并建立了用于源解析研究和建立解析源研究排放特征的谱库。

在中国对于PM2.5颗粒物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前期的工作主要是分析PM2.5浓度与气象的关系。

中国的API却没有把PM2.5纳入监测之列。

直到近些年,工业生产相对比较集中的华北地区因PM2.5占到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

直到2013年雾霾天气的爆发,直接影响了京津冀地区,才引起人们的警觉,国PM2.5的研究工作才越来越受到重视。

PM2.5对光的散射作用比较强,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更容易导致灰霾形成。

在09年年初伊始,我国的环保部门从1月至12月对国大中小各类型城市包括(天津、、、、)进行了灰霾天的试点监测,结果显示,各试点城市均不同程度的产生了灰霾天气;其中天津灰霾天占全年天气的15%,为30%天,35%天,33%天,37%天。

而我国细颗粒物污染与全球围的各大主要城市的大气污染物现状对比情况依然严峻,加拿大科学家在2010年利用太空的卫星测量数据技术通过电脑计算机绘制的信息制作的地图展示了2001年至2006年全球平均PM2.5分布情况,地图显示,越是城市的经济十分发达,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随之产生的细颗粒物的浓度就越高。

近几年随着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对于PM2.5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部分研究都是集中在、、珠三角和天津地区,市对于PM2.5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且目前国针对PM2.5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宏观区域上,缺乏对于具体问题和具体区域对象的深入研究,由于在近代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与欧美相比,无论是基础工业设备或者法律制度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认清中国许多的乡镇企业经营者学识较浅,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所建厂房大多建设在原有自用土地上布局比较分散,规模呈现作坊式较多且未经合理规划,未经“环保三同时”制度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