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通过控制和预防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保障工人健康的科学技术。
职业卫生的目的是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减少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
为什么要进行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卫生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工人有效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职业卫生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工人的卫生意识,增强工人的健康保护意识,帮助工人科学地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内容现如今,职业卫生已成为公司管理的必备项。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也应该成为企业的必修课程。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些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内容:危险品的安全操作危险品的安全操作是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这一内容主要是帮助工人了解各种危险品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危险品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工人对危险品的认识程度,以做到安全操作,有效地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工作场所环境的监测工作场所环境的监测也是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的重要内容。
这一内容主要是帮助工人了解工作场所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和污染物,掌握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监测技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个人防护在一些危险的作业环境中,工人需要佩戴各种个人防护用品来避免危险因素对自身的伤害。
因此,职业卫生培训也要包括个人防护相关的知识,例如佩戴呼吸器、手套等。
职业病的预防职业病的预防是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预防职业病方面,可以通过提高职业病的认识程度,了解职业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和防治方法等来达到预防的目的。
工人们应该了解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健康和安全隐患,并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卫生培训的成效职业卫生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人的健康意识以及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通过职业卫生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让工人更好地掌握各种卫生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同时,职业卫生培训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一、培训目的本次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旨在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卫生的认识,掌握基本的职业健康防护技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内容1.职业健康卫生基础知识(1)职业病的概念、分类及危害;(2)职业健康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3)职业健康卫生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2.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如化学、物理、生物因素等;(2)各类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方法;(3)个人防护措施的选择与正确使用,如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
3.职业健康检查与档案管理(1)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内容及周期;(2)职业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与使用;(3)员工健康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
4.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实施;(2)职业健康事故的现场处置与报告;(3)员工自救互救技能的培养。
三、培训形式与方法1.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2.结合实际,进行现场教学,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健康卫生知识;3.邀请专家进行授课,确保培训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培训要求与考核1.所有员工必须参加本次培训,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2.培训结束后,将进行考试或问卷调查,以检验员工的学习成果;3.对于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员工,将进行再次培训或辅导,直至合格为止。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相信员工们对职业健康卫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同时,企业也将更加重视职业健康卫生工作,加强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为员工的健康和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职业健康卫生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和防护技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
6
第一章
职业卫生方面的基础常识篇
一、什么叫职业病及有哪些特征?
(一)职业病 是工作环境中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疾病。我国对 法定职业病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和劳动 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 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7
(二)职业病的特征 一般认为,职业病有以下条件和特征: 1、有明确的病因,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病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病 因和临床表现均有特异性。 2、职业危害因素的数量,决定了职业病的有无、轻重、缓急,即有 剂量—反应的关系。 3、有特定的发病范围,同样工作的其他人,按照上述规律而发生不 同的反应。 4、控制病因和发病条件,即去除职业因素,可有效的降低其发病率, 甚至使其绝迹或明显的改变职业危害因素的作用特征。如能早期发现, 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康复也容易。 应与工作有关疾病相区别。工作有关疾病又称职业多发病,其病 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如生产环境中的毒物或物理因素对心 血管病也可有一定影响。如:一氧化碳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毒物
1. 2. 3. 4. 5.
16
四、确诊职业病后应怎么办?
目前,发现的职业病多为慢性职业病,例如接触矽尘发生的矽 肺病,接触白电油引起的慢性正己烷中毒等。一旦得了职业病 该怎么办呢? (一)调离尘毒作业。目的是使患者不再继续接触有毒有害物 质,以免病情恶化。 (二)办理有关劳保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职业病患者可享 受有关劳保待遇。企、事业单位(老板)不准将患职业病者辞 退。 (三)要积极进行治疗。
22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 1、劳动组织和劳动过程不合理。 2、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 如脑力劳动过度紧张,可引起失眠、神经衰弱等。 3、劳动时个别器官、系统过度紧张。 如长期注视微细部分和凝视近距离微小物体的视力紧张作业, 易出现眼内疼痛感、头痛、视力障碍等。运动系统长期处于过 度紧张状态,可引起肩周炎、滑膜炎、神经痛、肌肉痉挛等。 4、长时间不良体位。 如某些作业迫使人体长时间处于固定不变姿势(强迫体位), 可导致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脊柱变形等。 5、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它生 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手册3份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手册(一)1.第一部分:引言1.1 职业健康卫生的重要性在现代工作环境中,职业健康卫生是保障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这份培训手册旨在提供全面的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帮助员工了解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以及预防措施。
2.第二部分:职业健康危害及防范2.1 物理危害2.1.1 噪音了解噪音对健康的危害;使用耳塞和耳罩的正确方法;工作场所噪音控制措施。
2.1.2 辐射掌握辐射的种类和来源;使用防护设备的正确方法;定期辐射监测和防范。
2.2 化学危害2.2.1 有害化学物质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有害化学物质;使用化学品时的安全操作步骤;储存和处理化学品的标准。
2.2.2 化学品泄漏和事故处理急救知识;应对化学品泄漏的步骤;使用紧急设备的技能培训。
2.3 生物危害2.3.1 病原体防护掌握常见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方法;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4 职业性损伤2.4.1 手部损伤使用手部防护设备的方法;定期手部健康检查;手部伤害的急救处理。
2.4.2 姿势和人体工程学学习正确的工作姿势;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设备;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
3.第三部分:职业健康促进3.1 身体锻炼和健康饮食制定适应工作强度的锻炼计划;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3.2 心理健康压力管理技能;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团队建设和互助机制。
3.3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制定定期体检计划;监测职业健康指标;紧急事件的迅速响应。
4.第四部分:紧急情况处理4.1 火灾和逃生火灾预防措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紧急逃生计划。
4.2 急救技能初级急救培训;意外伤害和疾病的紧急处理;紧急救援流程。
结束语通过这份培训手册,我们希望能够增强每位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提高对潜在危害的认识,同时学会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职业健康卫生是一个团队共同关心的事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满分20分)1.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以下哪项不是职业病?A. 尘肺B. 职业性皮肤病C. 职业性肿瘤D. 近视眼答案:D2. 职业卫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下列哪项不是职业卫生工作的内容?A.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B. 职业健康监护C.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D. 职业病的临床治疗答案:D3.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检测周期一般为:A. 每年一次B. 每两年一次C. 每三年一次D. 每四年一次答案:A4. 劳动者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出现健康损害,需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下列哪项不是职业健康检查的内容?A. 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B.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C.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D. 个人生活习惯调查答案:D5. 劳动者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出现健康损害,需要进行职业病诊断。
下列哪项不是职业病诊断的依据?A. 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B.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C.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D. 劳动者的个人生活习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满分15分)1.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哪些?A. 物理因素B. 化学因素C. 生物因素D. 心理因素答案:A、B、C2.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A. 改善工作环境B.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C.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D. 为劳动者提供健康教育答案:A、B、C、D3. 劳动者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出现健康损害,需要进行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的依据包括哪些?A. 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B.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C.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D. 劳动者的个人生活习惯答案:A、B、C4. 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管理中应当履行哪些职责?A.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B.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C. 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检查D. 为劳动者提供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答案:A、B、C5.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注意哪些事项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A. 遵守职业卫生操作规程B.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C. 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D. 及时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满分10分)1. 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职业健康卫生是指为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维护工作环境卫生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在现代工作场所,职业健康卫生知识的培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助你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一、工作场所危害及其防控1. 内容简介:工作场所常见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了解这些危害因素及其防控措施是保护职工健康的基础。
2. 化学物质的危害与防控: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包括毒性、腐蚀性和致突变性等。
掌握正确的化学品标识、存放和操作方法,以及应急处理措施是必要的。
3. 物理因素的危害与防控: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它们可能导致听力损伤、震动病、放射病、中暑、冻伤等。
了解相应的危害控制技术与个体防护措施能有效预防这些危害。
4. 生物因素的危害与防控: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霉菌等可能引发感染病,如传染性肺结核、艾滋病等。
了解预防感染的基本方法,如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二、职业病防治1. 内容简介: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长期或大量接触而引发的疾病。
掌握职业病的防治措施对保护职工健康至关重要。
2. 常见职业病类型及防治方法:分析一些常见的职业病类型,如尘肺病、职业性中毒、职业性肌骨疾病等,介绍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例如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加强职业卫生监测等。
3. 职业病防治政策和法规:介绍相关的国家职业病防治政策和法规,包括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排查和评价等,强调企业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三、职业健康管理1. 内容简介:职业健康管理是通过制定和执行预防、监测和干预措施,保障和促进职工身体健康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了解职业健康管理的概念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职工的健康水平。
2.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介绍职业健康管理体系(OHSMS)的要素和实施步骤,如政策和目标、风险评估和控制、监测和改进等,提醒企业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2024年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提高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本文将对职业卫生培训内容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职业健康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二、职业卫生基础知识1.职业病概念: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
职业病具有病因明确、发病机制明确、诊断标准明确等特点。
2.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生理因素和劳动心理因素等。
了解这些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危害和防控措施,有助于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危害程度,为企业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4.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掌握职业病诊断标准、诊断程序和鉴定方法,提高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能力。
5.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了解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增强法律意识。
三、职业卫生管理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职业病防治责任制、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等。
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职责:明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确保职业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3.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等。
4.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保管和使用,确保职业卫生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四、职业健康监护1.职业健康检查:了解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周期、内容和标准,确保劳动者及时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建立和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提供依据。
3.职业禁忌症与职业限制作业:掌握职业禁忌症和职业限制作业的定义、范围和判定标准,合理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
2024年度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完整版
主题活动
组织职业健康卫生主题 的活动,如安全月、环 保周等,提高员工的参
与度。
25
经验分享
鼓励员工分享职业健康 卫生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
团队建设及激励机制设计
团队建设
组建职业健康卫生管理团队, 明确职责和分工,提高管理效
率。
2024/2/3
激励机制
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员 工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卫生工作 。
将持续改进成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各级管理 人员和员工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卫生管理工作。
2024/2/3
22
06
员工参与和文化建设
2024/2/3
23
员工权益保障及参与途径
01
02
03
04
知情权
员工应被告知有关职业健康卫 生方面的信息,包括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等。
参与权
员工有权参与职业健康卫生管 理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预防措施与治理方法
2024/2/3
11
工程技术改进措施
2024/2/3
改进生产工艺流程
01
通过技术革新,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降低职业
病发生的风险。
完善防护设施
02
根据工艺流程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设置有效的防护设施,如防
尘、防毒、防噪声等。
实现自动化、机械化
03
通过自动化、机械化生产,减少工人与有害因素的直接接触,
14
04
应急处理与救援体系 建设
2024/2/3
15
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实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职业健康卫生事 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 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场处置 、医疗救护、安全防护等方面。
2024年度职业卫生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立即脱离现场
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等紧急情况时,员工应立即脱离危险现场,转 移到安全区域。
采取紧急救治措施
根据中毒原因和症状,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治措施,如清洗皮肤、 吸氧、人工呼吸等。
及时报告
立即向单位负责人和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和协助处 理。
2024/3/24
21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1 2
2024/3/24
02
健康档案应保密管理, 确保员工隐私安全。
03
04
定期对健康档案进行更 新和维护,保证信息的 准确性和完整性。
18
健康档案可作为员工健 康管理、职业病诊断等 的重要依据。
PART 05
应急处理与事故报告制度
REPORTING
2024/3/24
19
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实施
2024/3/24
2024/3/24
10
PART 03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REPORTING
2024/3/24
11
工程治理措施
生产工艺改革
以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高 毒物质,实现生产过程的密闭化
、自动化。
通风排毒
安装通风装置,将有毒有害物质 排出室外,或经过净化处理后排
出。
隔离操作
将操作人员与有害物质隔离,通 过控制室或遥控进行操作。
记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 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等情况, 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
2024/3/24
26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2024/3/24
27
2024/3/24
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在职业卫生健康 方面投入较大,建立了完 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3篇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资料第一篇: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职工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卫生工作,主要包括职业病的防治、职业环境的卫生监测与评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与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职业卫生的意义在于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在重视职业病的同时,更应该注意职业环境污染的控制。
在进行职业卫生工作时,需要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及早发现和解决职业危害问题,从而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
为了保证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制定完善的职业卫生体系,从职业危害识别到职业危害控制,再到职业危害监测与评价,都需要有相应的程序和措施进行实施。
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需要科学有效地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如人体生理学、毒理学、工程学、流体力学、环境学等,采用科学计量的手段进行监测和评价,为防治职业病提供精准可靠的依据。
第二篇:职业病的防治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劳动生产条件下,由各种工作有害因素引起的、以特定的发病率和病理生理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根据职业危害因素的不同,职业病可以分为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听力损失、职业性肺癌等多种类型。
为了有效地防治职业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异常职业卫生监测: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和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2.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制定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立职业病防治机构,加强职工宣传和教育,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
3.加强职业卫生监督和评价: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确保职业病发生率在控制范围之内。
4.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建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网络,提供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等综合技术服务,保护职工的健康。
第三篇:职业卫生标准与法规职业卫生标准是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限值和评价标准等进行规范的文件,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
职业卫生标准的实施,可以指导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高职业卫生水平。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职业健康培训内容3篇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职业健康培训内容第一篇: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概述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是针对职业场所工作者进行的安全、健康和卫生方面的知识培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职业健康卫生问题也愈加复杂和严峻。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篇文章将从职业病防治、环境污染控制、事故防范等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的相关内容。
一、职业病防治1、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指由于从事某项工作、接触某种物质或工作场所环境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是与劳动有密切关系,与劳动条件、环境和原材料等有关,发病率高、病因明确、预防可行、社会影响大。
2、常见职业病有哪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常见的职业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尘肺病和中毒性肺病:如煤工尘肺病、矿工尘肺病、石棉肺、有机溶剂中毒等。
(2)职业性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砷中毒、苯中毒、氨中毒等。
(3)职业性皮肤病:如职业性湿疹、铬皮病、粉尘性皮肤病等。
(4)职业性眼病和听力损伤:如职业性钢铁眼、噪声性耳聋等。
二、环境污染控制1、职业场所的环境污染有哪些?职业场所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噪声污染、氛围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物质污染等。
2、如何控制环境污染?(1)音、光、温、湿度等方面要注意合理控制,保证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采取防护措施,如戴耳塞、戴防护眼镜、戴口罩等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物质。
(3)控制化学品等有害物质的含量,采取防护措施,使得有害物质在工作环境中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事故防范1、职业场所事故类型有哪些?常见职业场所事故类型包括:火灾爆炸、坍塌、中毒、电击、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
2、如何防范职业场所事故?(1)安全生产意识要培养,坚持“三不原则”,即不违章操作、不盲目冒险、不擅自改装。
(2)设备和设施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运行安全。
(3)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快速的进行现场救援。
(完整版)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减少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 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01
国内现状
我国职业健康卫生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
战,如职业病发病率较高、职业卫生法规体系不完善、职业卫生监管力
定期清扫、清洁工作区域,确保 无垃圾、杂物堆积。
通风与照明
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充足的照明, 减少有害气体积聚和视觉疲劳。
噪音控制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音污染,保 护员工听力健康。
温度与湿度
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舒 适的工作环境。
常见卫生问题及解决方案
空气污染
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确 保符合卫生标准。
风险控制
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操作 规程、个人防护用品等手 段,降低或消除危害因素 对员工的健康影响。
03 职业健康检查与诊断
职业健康检查种类及周期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对新录用、变更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 的劳动者进行的健康检查,以确定其 是否适合从事该工作。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对长期从事某种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 定期健康检查,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 证和疑似职业病。
职业病报告与处置流程
报告流程
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时,应及时向用人单位和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填写《职业病报告卡》。
处置流程
用人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使劳动者脱离职业病危害环境,并安排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根据检查结果, 对劳动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康复和安置。同时,用人单位应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落实职业病 防治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完整版)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内容
职业健康卫生知识培训职业病概论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职业卫生?职业卫生是指人们在从事行业和工作活动中,保持符合保护健康、防止疾病所必须的情况、状况以及达到这种状态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
2、什么是职业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哪几类?职业危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由于受不良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给劳动者带来危险和伤害,其中包括事故和疾病等多种危害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3、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什么叫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并正式公布的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
2002年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类115种5、职业病的特点:⑴病因明确:由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 这些人为因素被控制消除, 即可防止疾病发生;⑵病因可测: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可以检测, 过量接触才得病;⑶群体性:接触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常集体发病;⑷多无特效药:早发现,易恢复,晚发现,疗效差。
6、如何发现职业病最有效是做职业性体检就业前体检 : 发现职业禁忌症在岗体检: 早发现可疑职业病、禁忌症离岗体检: 证明在职期间有无得职业病或损害7、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呼吸道(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皮肤(有些毒物只要与皮肤接触,就能被吸收)消化道(职业中毒的机会极少)二、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物理性危害因素:噪音、振动、高温、光线过强、电离辐射等。
化学性危害因素:强酸强碱、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
职业卫生健康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帮助员工了解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掌握基本的职业健康安全知识。
3. 提升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降低职业危害风险。
4. 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行为习惯,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三、培训对象1. 企业全体员工2. 企业管理人员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四、培训内容1. 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政策2.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3. 职业病防治知识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5. 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6.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维护7. 健康检查与职业病诊断8. 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建设五、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邀请专业讲师进行授课,结合案例分析,提高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的理解。
2. 实操培训:组织员工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视频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视频,增强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的直观感受。
4. 互动交流: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提高培训效果。
六、培训计划1. 培训时间:全年分批次进行,每批次培训时间为1-2天。
2. 培训频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每年至少组织2次全体员工培训,1次管理人员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3. 培训地点:企业内部或专业培训机构。
4. 培训流程:(1)前期准备:确定培训时间、地点、内容、讲师及培训对象,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
(2)培训实施: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授课、实操、互动交流等环节。
(3)培训总结: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
(4)跟踪落实: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确保培训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第一部分职业卫生知识的基本概念(1) 职业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 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4)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5) 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第二部分职业卫生知识一、职业卫生知识概述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职业卫生工作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
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目前我国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002年4月18日新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共有十类、115种。
尘肺有13种:如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有11种:如外照射急性、亚急性、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病等;职业中毒56种:如铅、苯、汞、锰、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如中暑、高原病等;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如布氏杆菌病、森林脑炎等;职业性皮肤病8种: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职业性眼病3种:如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等;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如噪声聋、铬鼻病等;职业性肿瘤8种:如苯所致的白血病、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等;其他职业病5种:如职业性哮喘、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
法定职业病的诊断权由国家认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行使。
3.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
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①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以及事故性处理。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②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
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从工艺上改进、防止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③职业性健康体检。
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体检,定期职业性体检和离退休职业性定检。
4.职业禁忌证劳动者原有的疾病或潜在的病症,容易因接触职业性因素而加重,或发生职业病或“工作相关疾病”,因而不宜从事某种作业,这些机体异常功能状态或疾病称为职业禁忌证。
如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不宜从事锰作业,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不能从事钒作业。
职工在参加工作(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以确定有无该工种的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该工种工作。
在工作岗位变动或长期病假复工前,也应进行健康筛检。
对有职业禁忌证的职工,应按规定不得上岗工作。
对在岗职工,一旦发现职业禁忌证,应及时调离,改作其他工作。
对已经治愈的职业禁忌证职工,则可从事原工作。
5.女工职业卫生保护女工健康是我国一贯的政策。
由于妇女的生理特点,某些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妇女健康具有较大的或特殊的影响,故应特别重视女工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妇女不宜从事持续负重20-25Kg以上的重体力劳动,不宜从事高温或低温环境作业、不会引起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长期强制体位的作业以及有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度危险的作业要加强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保护。
女工在月经期不应从事高空、装御、搬运及接触冷水的作业。
怀孕女工应暂时调离以下作业岗位:毒物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高温及高温作业岗位、全身性振动的作业岗位。
怀孕女工不应延长工作时间和参加夜班作业。
在围产期,应尽可能做到产前休息14天,产假满恢复工作时,先安排一定时间的过渡性工作,使女工逐渐适应。
在哺乳期要保证国家规定的哺乳时间,并应尽可能暂时脱离接触有毒物质的作业。
二、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及控制(一)有害工作环境、职业性危害因素1.什么是有害工作环境?有害工作环境是指劳动者进行生产活动时,有害于身体健康的环境空间的总称。
有害工作环境一般是指高温、高寒、井下、剧毒、高噪声、高浓粉尘、大振动、强辐射等工作环境和场所。
2.什么是职业性有害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引起职业病的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它主要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形成或应用的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生产性毒物包括窒息性毒物,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刺激性毒物,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光气、氯化氢、苯及其化合物、甲醇、乙醇、硫酸蒸气、硝酸蒸气、高分子化合物等;血液性毒物,如苯、苯的硝基化合物、氮氧化物、亚硝磷盐、砷化氢等;神经性毒物,如铅、汞、锰、四乙基铅、二硫化碳、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物、汽油、四氯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包括三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
无机性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砂、煤、石棉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铅、铜、锰、锡等效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等;人工无机性粉尘,如玻璃纤维、水泥、金钢砂等。
有机性粉尘包括植物性粉尘,如烟草、木材尘、棉、麻等;动物性粉尘,如毛发、骨质尘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人造纤维尘、塑料等。
混合性粉尘是指无机性粉尘与有机性粉尘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存在的粉尘,如合金加工尘、煤矿开采时的粉尘、金属研磨尘等。
3.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职业性有害物理因素主要包括:(1)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高温、高寒、高湿、热辐射等;(2)异常的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
(3)生产性振动、噪声;(4)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线、微波、紫外线、激光、高频电磁场、无线电波等;(5)电离辐射,如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宇宙线等。
4.什么是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
5.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具体包括什么?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劳动强度过大,或者劳动的安排与劳动者的生理状态不适应。
(2)劳动组织不合理,比如劳动时间过长,休息制度不合理等;(3)长时间重复某一个单调动作,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于紧张。
6.与作业场所环境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具体包括什么?与作业场所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场所的设计不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车间布置、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等;(2)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缺乏采暖设施、通风换气设施、防暑降温设施、防噪防振设施、防尘防毒设施、防射线设施、照明亮不足等;(3)缺乏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具的使用方法不正确,防护用具本身存在缺陷等。
(二)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控制控制措施的种类如下:1.替代使用更为安全的工艺方法或者材料取代现有的工艺方法或材料,这是要优先考虑的措施。
2.对生产线进行隔离或封闭通过重新布置工艺流程或者设备,或者使用物理屏障的方法,对生产线进行隔离或封闭。
3.局部通风在污染物的源头附近将其捕捉,在污染物进入到空气或操作人员的呼吸带之前,用特制的排放它的通风装置将其排除。
局部通风系统有4个主要部件,每个都要有效地保养。
(1)罩――收集点;(2)排气管――送走污染物;(3)空气净化装置―例如活性炭过滤器,用于防止进一步污染。
(4)风扇――驱动空气,使污染物排出系统。
局部通风系统的有效性,与气罩的设计、尺寸、气流速度、收集点与污染源间的距离等相关。
4.全面或稀释通风通过打开的门或者使用屋顶风扇或风机等辅助通风设备来形成自然空气的运动,达到使污染物稀释的目的。
这种方法,仅在下面条件下才能考虑采用:(1)污染物数量很小;(2)在通风区域内,污染物的产生是均匀的;(3)污染物的毒性低。
5.良好的清洁条件这包括对物料的溅落、容器的破裂和损坏采取预防及处理的措施,对物料在敞口情况下的使用进行限制等。
6.减少暴露时间了解了毒物的剂量反应效应,可以采取减少暴露在该毒物下时间的措施。
要注意的是,高剂量的短期暴露,也可能造成伤害。
7.员工培训说明存在的危害和可能出现的风险,强调采用控制措施的重要性,掌握控制方法和相关技术,以及个人的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8.个人防护用具当使用前述各项控制方法后,还不能充分地降低伤害的风险时,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9.辅助设施为工人提供定时的洗涤、淋浴和清洁的个体防护用具,使他们保持良好的职业健康状态。
配备足够的急救用品和应急设施,减轻危害的后果。
10.医学监测定期的医学监测能够发现健康不良的早期症状,确认由于暴露在作业场所有害物质下造成的后果。
医疗人员和经过训练的主管人员都可以进行这项工作。
三、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与控制(一)噪声使人心理上认为是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起干扰作用的声音统称为噪音。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1.噪声的分类噪声可归纳为以下三类:(1)空气动力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它物体相互作用所致。
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由于磁场脉冲,导致伸缩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
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生产场所的噪声源很多,即使一台机器也能同时产生上述三种类型的噪声。
大多数生产性噪声的频率多属宽频带、中高频噪声,声压一般比较高,有的可高达120―130分贝(A)。
2.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分为特异的(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的(其他系统)两种。
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造成下述听力损伤。
(1)急性反应1)急性听力损伤:由射击、爆炸等造成,通常是可以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