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课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1、初中课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
2、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谁喜欢旅游?)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
播放《三峡风光》(配解说词)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多媒体:题目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⑴据范读标出你误读或不会读的字的音。
⑵据范读划出朗读的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一遍(互相听一听)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关键要闯过字词关?展示字词(正音正字)(不举手,谁会了就大声读出来)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 襄陵(__āng)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yān) 飞漱(shù)长啸(__ào) 属引(zhǔ) 哀转(zhuǎn)3、闯过这一关,就能流畅地朗读文字了。
可是要读出文章的韵律美,还要注意语句的节奏(请看大屏幕)⑴根据标示的节奏,自由朗读,遇到困难,可以同桌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⑵大家读的都很好,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⑶全般齐读(以这些同学为榜样)好,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初步感知了文章的韵律美,可要读出感情,还要了解文章的内容。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0 三峡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2.运用比较阅读法,探寻三峡自然景观的特点。
3.学会本文写景的方法。
4.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重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感受三峡雄伟的气势和奇丽的景色。
难点:领会课文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三、课前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
四、知识链接1.作者郦道元(约470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青州刺史郦范的儿子。
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郦道元好读奇书,尤其喜爱儒家经典中有关地理学的著作。
[48]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先后任为官尚书祠部郎中、尚书主客郎中、治书侍御史等职。
宣武帝朝期间,郦道元历任仕冀中镇东府长史、颍川太守、鲁阳太守,延昌年间,郦道元被调任东荆州刺史,施政时严酷威猛,当地的老百姓不堪其苦,向皇帝告其苛刻残酷,因此被罢官。
后北魏明帝起用郦道元为河南尹。
孝昌二年(526年)为御史中尉,执法严峻,结怨于汝南王元悦。
次年,雍州刺史萧宝寅反,元悦借故举道元为关右大使,卒被执,遇害于阴盘驿亭。
郦道元撰《水经注》四十卷,其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水经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其著有《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
日本地理学家米仓二郎曾评价郦道元是“中世纪时代世界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2.写作背景《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
《三峡》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三峡》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课题三峡课型研究课课时1课教材学情分析《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涵咏文字的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
目前,初二六班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语言文字的内在之美却少有同学舍得花时间作一点品味。
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
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准确理解文言词汇的古今含义2、熟读并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联词成句,创造新意2、感悟三峡之美教育目标1、热爱祖国壮丽的山河2、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3、热爱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重点朗读、背诵、感受、审美难点联词成句的文字组合能力教学研究及创新策略1、注重朗读。
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4、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5、利用与学生一起对“对联”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接受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美感陶冶。
课前准备预习指导1、制作识字图片,不同部首不同色彩,注重字词掌握2、熟读课文,力争成诵。
并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整理学过的对偶句,试自作对联。
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程序导入新课(以聊天的形式进入课堂)请问,哪一位同学到过三峡?请举手示意一下。
没有到过三峡的同学能不能就课本中的插图来想象着描述一下三峡的风光?……大家描写的都不错。
《三峡》教案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添加 标题
拓展延伸:介绍与三峡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三峡 的多元性和文化价值。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 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 难点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加深对课 文的理解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课文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其优
06
美之处,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讨论问题,拓展延伸
添加 标题
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三峡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问题,鼓 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理解《三峡》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 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三峡 的壮丽风光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阅读 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三峡的壮丽 风光和悠久历史
培养热爱祖国大 好河山的情感
激发民族自豪感 和自信心
培养环保意识, 关注生态保护
教学内容
《三峡》的作者及背景
作者:郦道元
背景:三峡是 中国长江上的 著名峡谷,也 是中国古代文 学中的重要题
材之一。
写作目的:介 绍三峡的地理、 历史和文化背 景,为后续的 教学内容做铺
垫。
文学价值: 《三峡》是古 代文学中的一 篇经典之作, 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和历史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重点】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三峡之歌》导入。
二、朗读,读出韵味1.听读。
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阙、曦、襄陵、沿溯、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
2.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结合课后练习解释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山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极高的山峰。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3.吟读。
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景物的相关语句。
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明确:山和水。
写山突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春、冬二季江水的特点是:清澈见底、奇异峻秀、摇曳多姿。
秋季江水的特点是:悲寂凄凉,令人伤感。
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四、品读,读出意味1.品读课文,描述:同学们,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美,你看(听)……”的句式说一说吗?学生品读课文,然后发言。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三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感知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让我们跟着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步伐,一起去游历那鬼斧神工、瑰丽壮观的长江三峡。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为御史中尉,后任关右大使。
性好学,搜集大量地理、历史材料,并引用地方流传的神话和传说,写成了《水经注》一书。
《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书中列举大小水道一百三十七条,内容简略。
郦道元作注时大为扩展,介绍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注中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
《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襄.陵(xiāng) 沿溯.(sù) 素湍.(tuān)绝(yǎn) 飞漱.(shù)长啸.(xiào)属.引(zhǔ) 哀转.(zhuǎn)3.理解以下词语的词意。
重岩叠嶂:即“重叠岩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丘陵。
襄,冲上,漫上。
不以疾也:不觉得比它快。
以,认为,觉得。
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湍,急流的水。
回清倒影: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绝:极高的山峰。
,山峰。
悬泉瀑布:从山崖上流下来的水,远远望去像挂着的泉水和白布。
林寒涧肃:即“林涧寒肃”。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肃,寂静。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峻,形容山高而陡峭。
属引凄异:(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三、整体感知1.朗诵全文,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生动写实:如实写山的连绵无缺,用了“略”字,极有分寸。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猛用了“或”字。写“湍”用“素”,写“潭”用“绿”,写“柏”用“怪”,写“泉”用“悬”。写冬春之时的山水草木,用“清荣峻茂”四个字。
(参考答案:1.清容峻茂 水、树、山、草 2.到 , 至高无上 快, 讳疾忌医 3.常常听到远处的猿猴放声长啸,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怪异。4.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5.答案事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 )
教师送题
(通过适量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更加熟悉本课内容,加深记忆。)
做成课件出示在学生面前。
3.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依据课文内容及相关资料,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三峡自然风光导游词》。
精点精评
高屋建瓴析三峡
课堂延伸小练笔,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板 书
三 峡
郦道元
总: 山连、峰高
夏: 水——暴涨 流急(山势威壮)
分: 春冬:水、树、山、草——清荣峻茂(山水宜人)
秋: 林、谷、猿——寒肃 猿啸 (哀婉凄清)
整体感知,突出教学重点
精雕细刻学《三峡》(夯实文言文字词基础,电脑出示)
小组讨论与探究(体现新课改要求,重视研究过程)
争先恐后话三峡,展示自己的才艺
教学过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教师点拨以下内容
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体现峰峦绵延,山势高峻;“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体现夏季水大流急。
3.学生小组讨论作者的写景思路,并细细品味。.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文章,悟情感2.疏通字词,析文意3.揣摩妙点,品写法教学重点:感受三峡奇美的风光教学难点:品析文章高妙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进行一次三峡之旅。
二、读文章之韵a.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b.读好四字短语的节奏c.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三、识文字之趣a.带“山"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巴东三峡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重岩叠嶂嶂:zhàng,高耸如屏障的山峰。
岩:巨石凸起形成的山峰。
绝巘怪柏巘:yǎn,极高的山峰。
清荣峻茂峻:jùn,高而陡峭。
b.带“氵”旁的字和它们的意思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
素湍绿潭湍:tuān急流的水。
悬泉瀑布瀑:从河床陡坡或悬崖倾泻而下的水流。
飞漱其间漱:shù冲荡。
林寒涧肃涧:此指峡谷。
猿鸣三声泪沾裳沾:浸湿。
小结:带“山"旁的字有趣地体现出三峡山多的特点,带“氵”旁的字集中体现了三峡水的独特风貌。
通过这样的趣味识字,我们有了对三峡山水的初步了解。
四、明文章之意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的注释完成对全文的翻译。
五、赏三峡之美三峡风光真美,最美在“_________",给人___________之感。
【示例】三峡风光真美,最美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给人连绵之感。
小结:豪情之壮美清幽之优美悲凉之凄美六、品写法之妙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精炼、视角变化、结构层次等方面去品味郦道元写法的高妙之处。
【示例】郦道元写法真妙,“清荣峻茂”一词用笔凝练,短短四个字就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图景。
小结1:三峡清流回旋,高山矗立,怪柏展姿,飞瀑跌落。
小结2:作者妙笔之下,所写之景,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层次清晰,修辞巧妙,视角多变,大笔点染更让人拍案叫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
初中语文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师教学设计《三峡》
初中语文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师教学设计《三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对照注释感知文章内容。
2.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3.感受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节奏美。
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特别喜欢旅游吧?谁来介绍一下你曾经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学生交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她的风景如诗如画。
长江最险河段之一在三峡,今天,我们就跟随郦道元一起来欣赏一下1500多年前的长江“三峡”之景吧!(板书:三峡郦道元)二、初读,读出韵味1.预学展示,走近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背景链接”栏目)2.初读感知(1)听录音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停顿。
阙处(quē)曦月(xī)襄陵(xiānɡ)沿溯(sù)素湍(tuān)绝���(yǎn)飞漱(shù)属引(zhǔ)(2)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课件出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师提示:本文多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3)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指导:注意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
如第一段稍高昂,语速适中;第二段语速加快,读出气势;第三段语气舒缓,语速略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段语气低沉,语速稍慢,读出凄美之感。
三、再读,理解文意1.学生借用工具书,标示重点字词提示:注意“阙”“奔”“湍”“肃”“属”“引”等词在文中的意义。
2.以组为单位,归纳整理本文重点词语“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绝”:沿溯阻绝(动词,隔断)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哀转久绝(动词,停止)“清”:回清倒影(名词,清波)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3.在交流的基础上翻译文章师:请同学们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些句子。
语文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语文八年级《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
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
(板书)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设计思想】本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
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诵读、观赏为主。
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纳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学会运用“讨论性”方式学习文章,培育自主讨论学习的力量。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品尝文章精致的构思、精炼的语言、精致的画面。
【教学难点】品析文章的美点:构思、用材、布局【教学方法】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
课前向学生下发译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沟通,探究本文景物描写及其他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呈现三峡美丽风光的记录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进展说明。
2、观赏完后教师指出:如今,高峡出平湖,这二十多年前的三峡美景正在慢慢散去,或许有一天,我们也只能在_或在模糊的记忆中捕获它曾经的险峻和漂亮。
今日,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领会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结合课文解释,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读懂文意。
听教师带着赞叹、赞颂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
学生之间自由沟通文中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地方。
三、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探究。
(一)问题情境。
1、本文文字美丽,描绘传神,是如何抓住三峡的风景特点进展描写的?2、三峡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四季各异,追溯过去,分析现状,展望将来,你想到了什么?(二)沟通对话1、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详细写?为什么?明确:文章先总写山:山高岭连,绵绵不断;再写水的四季不同,重点写夏水:夏水最迅猛、急遽,有代表性。
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风光中运用了很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自己最喜爱的词语作简要的分析。
明确:春冬之景:“素”“绿”“清”“影”数字;写秋之景:“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 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
2.感受课文描绘的三峡的气势和景致,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3.积累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气势和景致。
(2)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一起领略三峡的风光。
(二)文体知识介绍1. 展示《水经注》的相关内容:《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介绍郦道元: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以河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三)方法指导1.初读课文,清楚流畅(1)读准字音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 处。
重(chóng) 岩/叠嶂(zhàng),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 陵,沿/溯(sù)/ 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 ) 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 )/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 御(y ù)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 绿潭,回清/倒影。
绝(yǎn)/ 多生怪柏(bǎi), 悬泉/瀑布,飞漱(shù)/ 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三峡》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
学情分析目前初三学生的语文理解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对于语言文字的内在之美却有同学舍不得花一点时间做一点品味,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及方法。
2、背诵、默写教学内容一、导入:请同学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段峡谷组成,分别穿重庆市的奉节、巫山,湖北省的巴东、秭归、宜昌等地。
自古以来遐迩闻名。
现在的三峡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魁首。
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他的文章里写到“如果只允许说出一个最值得一去得地方,我会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去三峡。
”可见三峡的魅力。
不管是三峡的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不是去一次三峡就可能览尽的,更不是一篇文章能够道尽的。
那么,如此丰富的三峡我们要如何去表现呢?下面,我们就随着郦道元的笔去感受一下1500年前的三峡,看看他是如何表现包罗万象的三峡风貌的。
二、讲授新课:1、朗读课文:思考各段的内容及全文的结构。
2、内容分析:1) 提问:请同学简单概括各段内容,说说文章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 总三峡形势分四季景色2)抓住景物特点:提问:在描写景物时,关键是要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现,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是何景色,有何特点?明确:A. 三峡形势――山岭连绵峻峭,江流狭窄。
描述对象――三峡范围――七百里山势连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高俊――重岩叠嶂,隠天蔽日。
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既写出山势险峻的程度,又表现江流狭窄的状态。
)B. 夏――水势凶猛迅疾(奔放美)水凶猛――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在水大流急的夏天,船只不便航行,交通被阻断绝,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还是有人冒险航行――“王命”一般人人要遵从的,不敢也不能违抗,更何况“急宣”,可见情况的特殊,所以即使遇到急流水涨,也要去闯。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三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字音、字义2、了解作者及《水经注》一书3、读通、读懂课文教学重、难点:读通、读懂课文布置预习1、熟读课文2、整理文学常识《三峡》是北魏家家(作者名)所作,体裁是。
《水经注》是作者为所注。
注中除记载水道沿革外,还记叙了两岸的、、、等并对中的谬误进行辨析,一一作出正确的解释。
3、抄写课文,试作翻译(以下的字需单独解释)自.三峡七百里中略无阙.处重岩叠嶂.或.王命急宣绝y.ǎ.n.多生怪柏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指导用书》一、二两题2、指生读课文,集体正音三、示标四、新授(一)了解作者及《水经注》一书1、自学任务:利用文前注释,自学完成2、明确要求:能独立完成下列习题《三峡》是北魏家家(作者名)所作,体裁是。
《水经注》是作者为所注。
注中除记载水道沿革外,还记叙了两岸的、、、等并对中的谬误进行辨析,一一作出正确的解释。
1、讨论点拨:读书时要随文圈点(二)读通、读懂课文1、学前引导: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达到的要求就是读通课文,多读是关键;读懂课文就要理解文意。
①布置自学:熟读课文,理解文意②方法指导:分组讨论,对照文中注释,圈点出难以理解的词语或语句。
③明确要求:能够流畅朗读课文,并翻译全文。
2、讨论点拨:特别要注意这些语句的理解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略无阙处③自三峡七百里中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⑦清荣峻茂⑧林寒涧肃3、归纳小结师述:本文的语言简练、生动,因为简练,所以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归纳起来本文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互文:如“重岩叠嶂”实际意思是“重叠岩嶂”;“隐天蔽日”实际意思是“隐蔽天日”;“林寒涧肃”实际意思是“林涧寒肃”分承:“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应理解为“素湍回清,绿潭倒影”主语省略:“清荣峻茂”应该理解为“(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其中穿插朗读五、测标1、给加点字注音阙.处襄.陵属.引沿溯.叠嶂.2、填空题①《三峡》选自,作者,字,(朝代)家,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三峡 》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了解并积累郦道元、《水经》、《水经注》等文学常识。
此书开创了我国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是我国最全
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
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 经注》也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 展影响颇大。
跟读课文
边听录音,边轻声跟读。
标题,点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文题简洁明快。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 州)人,北魏地理学家。他曾先后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和 洛阳担任中央官吏,并多次出任地方官。他十分注重实地 考察和调查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水经注》
这一地理名著。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 万余字,《唐六典· 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 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
略无:毫无。 阙:通“缺”,空缺。 嶂:屏障似的高峻山峰。
夜分:半夜。
自:如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译文: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 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 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 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
就看不见月亮。
第二段
原文: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
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与裴松之的《三 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 并称为“四大名注”。
了解并积累郦道元、《水经》、《水经注》等文学常识。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
难点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积累文言词汇
教与学双边流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字吗?峡,何谓峡?两山夹水的地方,说到峡,风光最为旖旎迷人的那当属“三峡”,曾经有外国朋友问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在哪?他脱口而出——三峡。为什么三峡在余秋雨的眼中会有那么大的魅力呢?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我们的导游——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 文家郦道元一起去神游一番,去揭开三峡神秘的面纱。
二、走进三峡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过渡:说三峡的景美,其实郦道元的文字更美,理学大家朱熹说,读书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须读的字字响亮。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若有把握不准的字音,可以对照注释上的读音或是借 助字典,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请一个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点评。
教学
反思
1.先看春冬之景,特点?
幽美给人一种色彩斑斓、欢快明朗的感受
2.如何读?
轻松、平缓、稍稍明快点
3.在看写了寒秋的景色,特点?
肃杀、悲凉、寒气透骨
4.如何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慢、低、哀伤
四、总结本课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中我们还要善于总结,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现在就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老师解说:
长江,是我国 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 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三峡全长192公里,指的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奇景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给了古今诗人无限的笔意和灵感,诗仙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已过万重山。
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②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山献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哀转久绝(动词,消失) ③清:回清倒影(名词,清波)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4)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5)特殊句式①省略句:清荣峻茂(省略主语,应为“水清树荣山峻草茂)②倒装句:有时朝发白帝(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有时朝于白帝发) 飞漱其间(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其间飞漱")(6)原文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了天空,遮蔽了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候遇到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这样快啊。
春天和冬天的时候,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绿色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很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山峰间急流冲荡,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无穷的乐趣。
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示出一片)肃杀和凄寒,时常有高处的猿猴在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夫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课文精读1.本文依次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明确:三峡的山三峡的夏水三峡的春冬景色三峡的秋天景象2.文中用了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三峡的山和水的明确:自三峡七百里中——山长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山多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山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山高,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摘抄描
2
写三峡 山的语 句
摘抄描 写三峡 夏天水
摘抄描 写三峡 春冬
摘抄描 写三峡 秋
课 问 文中都写了三峡哪些景致?
文 题1
山势——夏水——春冬——秋景
导
读 问 作者写三峡江水,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 题 2 先写夏,再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写?最后写秋?
问 作者描写景物,有形有色,有声有情,你可以找出表现形、 题 3 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吗?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
9 作业 1、理解背诵全文,巩固本堂 课的学习内容。
2、翻译全文,总结重点实词 虚词并解释。
9
3
作者
两岸连山
行文 三峡山 隐天蔽日
连绵险峻
思路
夏: 水大流急
三峡水 春冬: 清荣峻茂
摇曳多姿
秋: 林寒涧肃
借(三峡)景———————抒(作者对三峡山水的喜 爱)情
“良多趣味”,流露出作者掩饰不住内心的爱悦之情。
序 教学 教师活动 号 环节
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生活动
1 检查 1、字词订正 预习
学生改错
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先
写夏,再写春冬,再写秋?
6 赏析 3 作者描写景物,有形有色, 2. 学生圈点批 文章 有声有情,你可以找出表现 注,分析语言。 语言 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吗? 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
6
7 精析 1、三峡地貌有什么特点? 文章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第一 2、三峡两岸山的特点? 层 百里——山长;略无阙处—— 山多; 重、叠、隐藏——山陡、高峻; 自非——侧面写山高峻, 暗 示江面狭窄 3、三峡两岸山的目的? ——铺垫——夏水的迅猛 精析 1、夏季江水有什么特点? 文章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第二 2、为什么先写夏水? 层: 写水,顺上层山势的高峻, 江面的狭窄之势先写最盛的 夏水 3、作者怎样写水大水急? 襄陵、阻绝————凶险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千二百 里——迅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之歌》导入。
二、朗读,读出韵味
1.听读。
听录音或听教师泛读,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教师提出如下字词,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阙、曦、襄陵、沿溯、御、素湍、飞漱、属引、哀转。
2.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结合课后练习解释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山崖和峰峦一层一层的。
夏水襄陵:夏季,江水漫上山陵。
乘奔御风:骑着快马,驾着疾风。
素湍绿潭: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极高的山峰。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
山高草盛。
3.吟读。
要求读准节奏,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本文语句特点:本文多用四字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四字对偶句一般二二停顿,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散句要根据意义来停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梳理课文
1.分组分别找出描写三峡景物的相关语句。
2.简要说说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明确:山和水。
写山突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3.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春、冬二季江水的特点是:清澈见底、奇异峻秀、摇曳多姿。
秋季江水的特点是:悲寂凄凉,令人伤感。
4.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结合课后题)(提示学生从“峡”字的意思“有山有水的地方”延伸理解。
)
四、品读,读出意味
1.品读课文,描述:同学们,三峡很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美,你看(听)……”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品读课文,然后发言。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三峡的水美,水以夏季为盛,你看,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绝。
水流湍急,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
到江陵,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三峡的急流美,你看,春冬之时,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倒影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俊逸。
三峡的瀑布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让我们仿佛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上的细微的飞沫。
三峡的树美,你看,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它们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三峡的猿声美,你听,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三峡的渔歌美,你听,渔人在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歌声唱出了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
2.品读课文,理解:同学们,三峡很美,文章分四段为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山、三峡的水。
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段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学生品读、讨论、发言。
如:第一段大笔勾勒,总写雄峻壮美的山势,体现的是一种“雄壮”美。
第二段写夏季的水,体现的是一种“奔放”美。
第三段写春、冬两季的水,体现的是一种“清幽”美。
第四段写秋季的水,体现的是一种“凄婉”美。
3.品读课文,想象: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象,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
学生品读课文,展开想象。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飘浮在山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
三峡的石美,你看,被中外地质学家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的长江三峡,简直就是大自然恩赐的一个五彩缤纷的石头世界。
每一枚三峡奇石都形神毕肖、色彩斑斓,每一枚三峡奇石都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不朽的画。
三峡的传说美,你听,“白帝城刘备托孤”“巫山十二峰”“神女峰的故事”……美丽的传说为美丽的三峡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心驰神往。
4.作者之所以能把三峡描写得如此美丽,是因为他抓住了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写景。
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静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写山,抓住了山连续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抓住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写出了三峡的水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欣赏赞叹。
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6.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天凄凉萧瑟的气氛。
在行文的过程中,如果恰当引用古人诗词佳句,不仅可以准确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可读性,使文章更具音韵美。
7.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明确:寂静凄清。
五、赏析亮点
学语文不能“得意忘言”,也就是说,一般人读文章,只注意文章说了什么,而不注意作者是怎么说的。
我们学习语文既要领会作者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是怎么说的。
下面我们合作探究《三峡》在写作上妙在何处。
用“《三峡》真妙,妙在……,你看……”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
(1)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2)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等方面欣赏文章独特的写景方法。
示例:①《三峡》真妙,妙在结构精巧,你看:全文按总分结构安排内容,先总述三峡概貌,后分季节描绘三峡风光,层次清晰。
②《三峡》真妙,妙在描绘角度变化多姿,你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这是俯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是仰视。
③《三峡》真妙,妙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你看:“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这是正面写山的“高”和“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侧面烘托山的“高”“连”和“陡”。
④《三峡》真妙,妙在语言凝练,你看:“清荣峻茂”,一字一景,令人回味无穷,妙不可言。
⑤《三峡》真妙,妙在意境丰富,你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奔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是清幽;“高猿长啸”“哀转久绝”,这是凄婉。
⑥《三峡》真妙,妙在节奏鲜明,你看:整句与散句结合,齐整而不呆板,错落而不凌乱。
六、背诵,读出情味
1.体会文章的情感:一山一水总关情,透过文章对山水的描绘,我们的心也同作者的心一起跳动。
请同学们说说体会到的作者的心情。
如:“良多趣味”一句的意思是“实在是有无穷的趣味啊”,作者面对春冬之时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欣赏、喜悦之情,而从笔下自然流露出来。
2.请同学们带着对三峡美景的欣赏、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背诵课文。
七、拓展提高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说它和本文的联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句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的第一段则和诗中“万重山”相对应。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请为三峡写一段解说词,可以加上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
请尽量用上《三峡》中的句子。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
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
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
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下联:天高地厚华夏情
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这趟三峡之旅,大家感觉如何?(“爽!”)
是啊,在文字中遨游真是怡然自得。
老师真想对三峡说一声:(屏幕显示)读山,读水,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三峡风光无限好,留待大家明日游。
最后,让我们在高声诵读中结束这趟轻松愉快的三峡之旅吧!
【板书设计】
三峡⎩⎪⎨⎪⎧山——奇险
水——清澈
四季⎩⎨⎧夏——奔放春冬——清幽秋——凄婉。